“欧洲文化之都”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产业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各国政府纷纷认识到了文化产业对于经济增长、就业创造以及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针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这些经验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注重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文化资源,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文化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英国政府推出了一项名为“文化资产保护计划”的政策,以保护和促进国家历史遗址、人类遗产、艺术品和图书馆等文化资源的发展和利用。
其次,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在政府层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
德国政府设立了文化和媒体基金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政府还为文化产业提供了税收减免和贷款补贴等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德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也可以通过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激发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
再次,我国可以借鉴法国的经验,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法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和传承了国家的传统文化,如法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同时,法国还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了法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传统文化的国家,可以通过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最后,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注重培养人才和创新能力。
日本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推动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例如,日本政府设立了文化产业机构,培养并支持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同时重视尖端技术和创新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可以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投入,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发展。
总之,国外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我国可以注重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注重培养人才和创新能力。
西方文明对明清时期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西方文明对明清时期中国的影响与启示中国明清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不仅发生了许多国内变革,也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响。
西方文明通过贸易、传教以及学术交流等方式渗透进中国,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与启示。
首先,西方文明让中国开始接触世界。
在明清时期,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兴起,西方国家如葡萄牙、荷兰和英国开始以贸易为目的进入中国。
这种贸易往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开始了解到更多的外部世界,了解到一些先进的科技、经济和政治制度。
其次,西方文明对中国的科技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西方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学者加深了对数学、天文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引进了许多西方的科学知识。
这些西方科学知识的引进和学习,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西方文明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明代末年,西方国家的贸易势力逐渐增大,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国家的政治和法律体系。
这引发了一些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批评和反思,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发展。
清代时期,雍正、乾隆时期的一些政治变革,也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响。
此外,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宗教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宣传基督教的传教士进入中国,并逐渐传播了基督教的信仰。
虽然明清君主对基督教一度持禁止态度,但西方文明的传入还是带给了中国人新的思想,对当时社会的道德和伦理观念产生了一些影响。
然而,西方文明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是完全正面的。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一些中国学者开始质疑传统文化的价值,甚至放弃自己的传统信仰。
这导致了一些中国文化的衰落,一些宝贵的传统技艺和知识面临失传的危机。
但同时,西方文明的影响也让中国开始反思自己的弱点,并寻找改革和发展的出路。
中国学者开始吸纳西方思想,并将其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
这种“中西合璧”的思想,对中国思想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启示
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启示中华民族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华民族的文化得以繁荣发展。
这种交流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启示不仅体现在文化的丰富性上,还体现在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上。
首先,中外文化交流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带来了文化的丰富性。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但是随着与外国文化的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丰富。
例如,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使得中华民族与印度、波斯、罗马等国的文化交流密切,各个文明之间的艺术、科学、哲学等各个领域熠熠生辉。
这种交流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观念。
其次,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具有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外来文化的交流使得中华民族接触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激发了中华民族自身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发展。
例如,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的交流引入了西方科学、民主制度和社会思潮,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推动力。
这种交流也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带来了重大利益,“古为今用,洋为中取”成为了那个时代智者的共识,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引进和人才的培养,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翻天覆地的变革打下了基础。
此外,中外文化交流还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文化融合不是简单的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而是将外来文化与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和艺术风格。
例如,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现代艺术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画的新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话剧的融合,孕育了中国话剧的诞生。
这种创新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与传承。
总之,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交流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得以丰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观念。
同时,交流还推动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化融合和创新更是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力。
国内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国内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一、国外主要国家的文化产业支持政策(一)英国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国家,目前文化产业已成为英国增长最快的支柱产业。
2001年,该国创意产业产值1120亿英镑,占GDP的8.2%,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 4.3%。
英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
1997年,英国政府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提出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完整报告,使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有持续支持的参考依据。
同时英国政府成立了管理创意产业发展的部门,建立了完整的中央和地方三级文化管理体制。
英国对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实行“政府陪同资助”,即当企业第一次投资时,政府“陪同”企业资助,其比例是1∶1;对于第二次资助,政府对企业多出上次资助的部分实行1∶2的比例投入。
资金的加倍投入明显地提高了英国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此外,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出版了相关手册,指导相关企业或个人从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获得投资援助,同时建立财务支持体系。
英国科学、技术和艺术基金会(NESTA)安排2亿英镑作为基本金,以其每年收益1000~1100万英镑对原创性、科技型的创意产品给予支持。
英国政府特别注意强化对创意产业出口的援助,为此特别成立创意产业输出推广顾问团(CIEPAG),提供促进产业出口成长的方针。
同时,英国政府还很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利用其沟通政界和业界意见,寻求运用政府资源的最佳方式。
(二)美国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业基地,其文化产业占GDP 的比重在20%以上,文化娱乐业年出口总额900亿美元,占国际市场份额的42.6%,在影视、图书和音乐唱片等多个领域引领着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潮流。
美国的文化产业政策属于市场主导型,政府主要提供适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美国政府的版权办公室、贸易代表处、商务部国际贸易局和科技局、版权税审查庭和海关是产业管理的相关部门,这些部门制定并实施的《版权法》、《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电子盗版禁止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世界上保护范围最广、相关规定最详尽的法律系统,为文化产业的繁荣提供了法律保障。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
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一、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况英国是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英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文化产业起,就强调用政策来打造“创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1997年,英国政府提出创意产业理念,其内容涵盖了广告、建筑、艺术和古玩、工艺品、设计、影视与广播、软件和电脑服务、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等13个文化产业,成为全球第一个推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家。
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明确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产业发展。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长为英国仅次于金融服务的第二大产业,每年创造超过7%的国内生产总值,其年均增速达5%以上,远高于其他产业。
被誉为“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之父”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认为,英国文化产业之所以大获成功,除了文化积累之外,注重开发创意是一个重要推动。
创意产业因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而著称,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则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以伦敦为例,目前伦敦文化创意产业每年产值达210亿英镑,成为伦敦市第二大支柱产业。
预计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其文化创意产业产值会达到300亿英镑,将超过金融服务业成为最大的产业部门。
目前英国的创意产业为英国GDP的贡献率已达8%,全国创意产业相关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在伦敦就集中了50万创业相关产业链的从业人员。
在过去8年,英国创意产业平均年增长率达到6%,比英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高出一倍多(单位/亿美元)1. 出版产业英国拥有庞大且多元的出版工业,每年出版的新书超过10万本,其出版业规模居欧洲第二位。
英国出版产业每年外销产值超过10亿英镑,使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与再出口国。
根据英国尼尔森图书系统统计,2009年英国出版新书133224种,而2007年和2008年分别出版新书119465种和129057种。
英国的年出新书品种逐年增长,完全符合国际书业新趋势。
法国的文化政策及对中国的历史启示
知识文库 第24期23法国的文化政策及对中国的历史启示成 雯法国是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几个国家之一,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同时也是极富话语权的外交大国。
本文基于法国文化政策,探讨它先进、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和现存的弊端对中国的启示。
1 引言在新中国建立同年我国文化部也随之设立,现如今,文化“软实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中国和法国在历史上、文化策略上都有许多共同点,故研究法国文化政策对中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法国文化政策概述法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以文化产业为主,包括:图书、电影业、音像等。
电影最初的发展就在法国,法国也是世界第五大电影生产国家。
在文学出版上,法国也是业界翘楚,每年出版社营业额仅前10家就超过了50亿欧元,出版社共3000多家。
在法国,文化节已经举办了十数年,其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往来也十分密切。
近几年法国通过文化发展的手段提高其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这对于中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3 法国文化政策特点法国官方十分看重文物及文化古迹的保护工作,甚至将其放在文化政策的第一位,认为文化产业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凝聚力。
为公众提供文化福利也同样是法国的文化策略的,法国人认为每一个人在文化享受、精神享受方面都应当是平等的,人人都能享受文化成果带给人的愉悦感。
在法国随处可见免费的博物馆、向所有居民开放的图书馆。
这也使得法国成为世界旅游输出大国之一,各色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古建、文化中心等等都成为法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元素。
3.1 以推广法语为核心,传播法语法国文化在1992年,法国密特朗政府高效推动了“语言入宪”的政策,在法国宪法中增订了“将法语作为法国唯一的官方语言”的法律条款;两年后,《法语使用法》被纳入法国法律体系,它规定了:广告、路边、公告等公共宣传设施必须使用法语,如果是从他国引入的广告,原文旁的法语注释不得小于外文;在国际论坛上,他国主办方需要提供法语邀请文件;法国公民在签订合同时也不得用法语之外的语言书写,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西方现代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西方现代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现代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越来越广泛。
这种文化涉及到音乐、电影、艺术、体育、时尚等多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西方现代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并分析其对中国文化的挑战和机遇。
一、西方现代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状况随着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方现代文化也随之进入中国消费者的视野。
在音乐方面,像迈克尔·杰克逊、碧昂斯和艾玛·沃特森等西方艺术家和乐队的音乐人气不断攀升。
在电影领域,像《泰坦尼克号》、《复仇者联盟》和《哈利·波特》系列等西方电影也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外,在艺术、体育、时尚等领域,西方文化也逐渐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西方现代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许多中国年轻人通过这些文化产品感受到了新鲜、自由、潮流的氛围。
他们学习西方音乐、电影、艺术等文化形式,喜欢穿着西方时尚服装和运动鞋,追捧西方偶像明星,尤其是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西方文化的热点话题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二、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此同时,西方现代文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许多年轻人对传统的中国音乐、诗歌、戏剧等艺术形式不感兴趣,而更青睐西方的音乐和电影。
年轻一代追求个性和潮流,他们更喜欢通过西方文化来表达自我、定义自我。
同时,许多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不够深入,缺乏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三、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挑战和机遇对于中国文化来说,西方现代文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方面,西方文化的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一定的威胁。
中国年轻人越来越追求西方文化的新鲜和时尚,可能导致传统文化的忽视和失传。
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也让中国文化产业有了更多的竞争。
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传播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也是不可忽视的。
它将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灵感和创意,反过来促进中国文化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
同时,西方文化也有助于开阔中国年轻人的眼界,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欧盟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与创新发展
欧盟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与创新发展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EU)是一个拥有数十个成员国的政治和经济联盟,其致力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在这个大家庭中,文化产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力量,受到了欧盟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欧盟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并分析这种支持如何促进创新发展。
I. 欧盟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欧盟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欧盟将文化产业列为其战略性产业之一,将鼓励创造性和创新性视为实现欧洲2020年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其次,欧盟建立了一系列政策和框架,旨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比如,欧盟媒体计划(European Media Programme)提供资金和支持,用于提升欧洲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欧盟还推出了“欧洲文化首都”和“欧洲文化遗产标志”等倡议,以推动欧洲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II. 欧盟对文化创新的支持欧盟不仅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注重文化创新的推动。
文化创新是指通过文化资源和创造力,为社会和经济带来新的价值和效益。
欧盟通过多种方式支持文化创新。
一方面,欧盟提供了资金和补贴,用于资助文化创新项目和创意企业。
另一方面,欧盟采取措施鼓励跨学科合作,促进文化领域和其他领域的交流与融合。
III. 欧盟支持的文化产业领域欧盟的文化产业支持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影视、音乐、出版、游戏、设计、时尚等。
例如,在影视领域,欧洲电影联盟(European Film Academy)成立了奖学金计划,为年轻电影制作者提供资金和培训机会。
在音乐领域,欧洲音乐联盟(European Music Council)通过组织音乐节、音乐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欧洲音乐的传播和交流。
此外,欧盟还设立了文化和创意产业奖,鼓励并表彰在这些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机构和个人。
IV. 欧盟支持与创新发展的成效欧盟的支持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欧盟的资金和补贴为文化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
法国的文化政策及对中国的历史启示
3海外文摘中国和法国的文化政策的发展手段如出一辙,都是政府主导,市场辅助。
正因如此,很多电视节目一直将两国的文化来进行对比。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法国的文化飞速发展,在国家文化部的调控下,法国的文化虽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并没有偏离正常轨道。
相比较而言,我国早在法国文化发展的前十年就已经设立了文化部,在文化政策方面可以和法国比肩而立,所以,借鉴法国的文化事业特点是符合我国文化特点的。
1 法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对中国的历史启示法国人对他们的文化非常重视,尤其体现在法语上。
法国文化事业的核心之一就是法语的生存状态。
他们认为法语地位代表着法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法国人民想尽一切办法以保护自己国家语言的纯粹性,以免法语被外来文化侵蚀。
得益于法国文化政策的努力,法语的地位虽然仍比不上英语,但是学习法语的人已经开始遍布全世界,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由21个国家在1970年成立的法语国家文化技术合作机构奠定了法国文化的基础。
1997年更名为IFO [1]。
如今距离IFO 组织成立已有40多年,它覆盖的国家范围越发广泛,法国也开始在组织内占主导地位。
法国以此作为立足点,开始快速向世界传播法国文化,在世界各地设立自己的文化协会,法语地位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法国文化部趁热打铁,开始大量培养法语教师,巨额的法语奖学金机制,吸引了各个国家的法语教师,使法语成为一大热门专业。
在法国,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这种传统方便了法国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这种方式可以使法国在新的全球化经济与政治中脱颖而出,最终推动国家的发展。
因此可以看出,在文化政策方面,比较倾向的是把文化当做商品一样,进行自由化贸易。
在公共事业方面,采取鼓励个人主动资助以及因高额遗产税的被动资助两种方式进行。
法国在这种情境下,依然坚持以政府作为主导。
法国能有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强劲的经济实力。
2 法国文化产业对中国的历史启示浪漫的法国电影、知趣的法国图书、耸立的埃菲尔铁塔,这些每天都吸引着无数的人,它们已经成为维持法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欧洲文化之都”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欧洲文化之都”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近年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比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欧洲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底蕴,在文化产业方面有着世界领先的地位。
因此,欧洲成为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学习对象和启示。
首先,欧洲各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形成了多元化、互补性强的文化产业体系。
不同国家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形式,如法国的电影工业、意大利的时尚产业以及英国的音乐和表演艺术等。
这些国家在开发和推广自身的文化产业时,注重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和品牌,形成了相互之间互补的文化产业体系。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国家,也应该在发展文化产业时注重发掘本土的文化特色,并形成多元化、互为补充的文化产业体系。
其次,欧洲各国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和认可知识产权,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法律保障。
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拥有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艺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等。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欧洲各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和政策。
同时,欧洲也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作和创新,并为知识产权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护。
这样的环境使得欧洲的文化产业能够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对于中国来说,保护文化遗产和知识产权同样重要,只有建立稳定的法律体系和加强执法,才能真正保护和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
最后,欧洲的文化产业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欧洲各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艺术和文化的创作、传播和交流。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对文化产业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的文化产业同样需要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引导,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欧洲作为“文化之都”,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模式。
中国可以从欧洲的经验中吸取启示,注重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优质的文化设施和服务,同时加大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从而推动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使其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更好的发展态势。
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及启示
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及启示摘要:本文分析了英、美、日等文化创意产业较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
并针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其对我国的两点启示:一是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二是侧重发展电子游戏和视觉艺术。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定位;核心版权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目共睹。
文化创意产业2005年价值约为2.7兆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1%。
②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许多传统产业的增长速度出现下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却逆市而上。
2008年前10个月我国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约4.6%,GDP增长同比回落1.6%,但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网络游戏,三季度出口比二季度增长21%。
由于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迎接新挑战的战略部署。
但是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比较晚③,尚未形成系统的战略规划。
为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拟研究英、美、日等文化创意产业较发达国家的产业战略,以期为我国该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涵义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依据我国的行业划分标准,化创意产业可以分为四大类,即:文化艺术,包括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乐创作等;创意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传媒产业,包括出版、电影及录像带、电视与广播等;软件及计算机服务。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一是其发展以创意而非能源为核心,从而有效地减少了产业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度。
二是文化创意产品具有生产成本的有限性与销售收入的无限性。
二、英美日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分析一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较早的国家已经在世界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中形成自身的比较优势。
例如,英国、美国、日本等都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文化创意产品的细分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分析英国是以官方政策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
欧洲文化遗产保护及对中国的启示
欧洲文化遗产保护及对中国的启示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在欧洲,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大量游客,并且为欧洲国家带来了经济发展机遇。
那么,欧洲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对中国又有哪些启示呢?以下是几点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首先,欧洲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欧洲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护文化遗产,比如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法》,建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和保护文化遗产。
这些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使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加有序和高效。
其次,欧洲注重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
许多欧洲国家都将文化遗产作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来发展,通过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例如,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本钟等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通过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收益。
此外,欧洲注重文化遗产传承的多元性。
欧洲各国注重传统的传承和保存,同时也鼓励创新和现代化的发展。
他们不仅注重保护建筑、艺术品等实物遗产,还注重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的传承。
比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古城不仅保留了古老的建筑,还将传统的嘉年华和手工艺等融入到当地的文化生活中。
这种多元化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样需求,也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欧洲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为中国提供了很多启示。
中国可以借鉴欧洲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同时也可以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收益;还可以注重文化遗产传承的多元性,保护传统的同时也鼓励创新发展;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全球的文化遗产。
通过借鉴欧洲的经验,相信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欧洲文艺复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在欧洲国家的文化、科学和艺术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你是否知道欧洲文艺复兴对中国文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欧洲文艺复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加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高峰期,欧洲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文化和艺术的繁荣。
随着欧洲的发展,它与其他大陆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
当时,中国与欧洲的交往也变得更为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文化逐渐被欧洲人所了解,从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西文化融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诸国极力追求古典文化,而中国也正处在一个文化繁荣期。
因此,欧洲人开始将中国的文化和艺术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
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方面,中国文化逐渐在欧洲文化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例如,“中式园林”、“中式装饰”等在欧洲成为了流行词汇。
三、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欧洲文艺复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当时,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为了探索新领域,积极向中国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知识和技术。
其中,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不仅在欧洲引起了轰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全球化。
四、对欧洲人的中国文化认知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不仅仅体现在园林、装饰和艺术方面,更涵盖了中国哲学思想、文学和历史。
例如,多数欧洲作家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对世界的看法有所改变,他们的作品中也逐渐出现了中国文化因素。
欧洲文艺复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包含了艺术、文化、哲学、科学和技术等多个领域。
而这些影响不仅仅在欧洲产生影响,对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法国的文化政策及对中国的历史启示
法国的文化政策及对中国的历史启示作者:成雯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24期法国是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几个国家之一,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同时也是极富话语权的外交大国。
本文基于法国文化政策,探讨它先进、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和现存的弊端对中国的启示。
在新中国建立同年我国文化部也随之设立,现如今,文化“软实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中国和法国在历史上、文化策略上都有许多共同点,故研究法国文化政策对中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法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以文化产业为主,包括:图书、电影业、音像等。
电影最初的发展就在法国,法国也是世界第五大电影生产国家。
在文学出版上,法国也是业界翘楚,每年出版社营业额仅前10家就超过了50亿欧元,出版社共3000多家。
在法国,文化节已经举办了十数年,其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往来也十分密切。
近几年法国通过文化发展的手段提高其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这对于中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法国官方十分看重文物及文化古迹的保护工作,甚至将其放在文化政策的第一位,认为文化产业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凝聚力。
为公众提供文化福利也同样是法国的文化策略的,法国人认为每一个人在文化享受、精神享受方面都应当是平等的,人人都能享受文化成果帶给人的愉悦感。
在法国随处可见免费的博物馆、向所有居民开放的图书馆。
这也使得法国成为世界旅游输出大国之一,各色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古建、文化中心等等都成为法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元素。
3.1 以推广法语为核心,传播法语法国文化在1992年,法国密特朗政府高效推动了“语言入宪”的政策,在法国宪法中增订了“将法语作为法国唯一的官方语言”的法律条款;两年后,《法语使用法》被纳入法国法律体系,它规定了:广告、路边、公告等公共宣传设施必须使用法语,如果是从他国引入的广告,原文旁的法语注释不得小于外文;在国际论坛上,他国主办方需要提供法语邀请文件;法国公民在签订合同时也不得用法语之外的语言书写,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文化形式,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西方国家自身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快速崛起的重要因素,同时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诸多启迪和影响。
中国作为东方文化重镇,长期以来一直与西方文化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互动,这种互动不仅让中国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同时也给中国人带来了许多思想启迪和文化影响。
西方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究:一、现代科学思维的引进和发展西方文化里的现代科学思维是一种以实验和观察为核心、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科学方法论。
这种思维方式的发展能够带来一系列的科学技术革新和进步,对于现代文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八十年代之前,中国科研所应用的方法注重从理论知识方面进行结论,然而,近些年来,中国在建设现代化国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越来越重视实践和实验的方法,正是这种西方科学思维在其中的广泛推广和影响作用下发展过来的。
二、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开放自开放政策以来,欧美文化先进的思维观念逐渐传入中国,并在不断和本土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想观念。
通过与西方文化互动,许多中国人经历了个人价值、社会观念、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思想转变,这些转变尤其在年轻一代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西方文化的开放对中国年轻一代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接受西方文化的方式和思想。
三、传统艺术的融合和创新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传统文化对于艺术形式的创新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和融合也成为了新的文化发展动力之一。
西方文化艺术丰富的形式和内容,为中国传统文化创作带来了全新的启迪和刺激,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以在不断的交流和融合中形成新的面貌,比如传统京剧、杂技等艺术形式和现代舞台剧等的融合。
四、教育模式的改变和开放西方文化的开放也给中国现代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比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生活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推动青年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形成了全新的教育体系和培训模式。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视野与启示
对 娱 乐文 化产 业进 行 了改革 , 开 始实 行 自由贸易体 制 , 组建娱 乐 文化 产业 自由贸易 联盟 [ 3 ] 。
和美 国政府帮助文化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同,欧洲各 国更为注重保护和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 。 例如英国 , 英 国政府重视 电影产业 的发展 。在英 国文化传媒部门的策划之下 , 2 0 0 0 年英国政府专门成立 了电影局。此外 , 英国电影局还积极培养相关 电影人才, 开展与法国的合作[ 4 ] 。同样 , 法国的文化产业发
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
一
、
政府 扶持
2 1 世 纪 以来 , 世界各 国政府 越来 越重视 文 化产 业 的发展 , 并争 相 把文 化产 业作 为 推动 经济增 长 的动 力源泉。在欧洲, 英国大力发展创意产业 , 法国发展时尚文化与艺术文化产业 , 德国重点发展会展为主体
的文化产业 。 在亚洲 , 日 本着力发展动漫产业为代表的内容产业 , 韩国发展“ 韩流” 式文化产业[ 2 ] 。 在上述
视野 的重要意义所在。近年来 , 中国文化产业渐趋破 除体制 下的束缚 , 借鉴 别国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 在 政府扶 持、 法律 法规建设、 投融资体制完善 、 发展 国际文化 贸易出口、 文化 产业人 才的培养 、 知识产权保 护等方面, 不断
突破创新, 取得 了阶段性成就。立足 于国际视野 下分析别 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举措 , 对今后我 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展 主要 在 文化 部 门 的领导 下 , 积极 推 行 电影音 像 产业 的振兴 政策 , 对制 作 电影 的厂 商 给予 制作 费 补贴 与 投 资税 收方 面 的优 惠 [ 5 ] 。
美国文化全球渗透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美国文化全球渗透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启示美国文化全球渗透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启示(幻灯片脚本)网络工程082班***-*****04 冷家冰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长期的进步发展中形成的一种遗产和财富,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中最重要的东西。
因为民族的思想、意识形态等都是通过文化表现出来。
一个民族和国家也是通过文化对其他民族或者国家产生影响的、。
对历史上的战争分析可以发现,一个民族的真正灭亡不是政府的灭亡军队的覆灭,而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不再延续和继承。
一个强大的国家,它的文化总是会在周边甚至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进展乃至人类的进步。
当今世界,美国的强大已经是有目共睹,这不仅仅表现在它的经济科技军事这些方面,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全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美国文化的影子。
美国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渗透,不仅仅向人们展示着美利坚民族的思想高度和创新能力,更展示着这个民族的科技水平,甚至是向世界宣传着美国的政治思想,甚至使世界上很多人都向往美国,深深的埋下美国梦,并且在日后移民美国,为美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当今中国正处在民族振兴和国家改革发展的崭新关键阶段,而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既然文化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从美国文化全球化中学习一些什么经验,让中国文化世界化,来让世界了解中国并学习中国、正确的看待中国呢?美国文化世界化主要表现在影视及歌曲、文学艺术、餐饮、体育、科技等方面。
通过这些方面的全球渗透,美国的思想逐渐进入了世人的日常生活中。
美国的影视世界一流,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已经成了电影界的巨头,而美国的奥斯卡也成为电影人梦寐以求的奖励,这是因为美国的电影不仅仅注重商业效应,更注重思想内涵,而且往往是用一种看似浅显的表述方式来表现主题。
美国的歌星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狂热的歌迷,那种美国式的歌舞方式被很多艺人模仿。
美国的文学艺术在继承了欧洲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融合了世界各地的风格和思维模式,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并且这种风格深深的影响着各地艺术家的创作准则。
西方文化涌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如何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涌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何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最近的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许多西方的产品和文化也随之涌入了中国,中国刮起了一股股的“西洋风”。
现在,许多城里孩子都是吃着肯德基,喝着可乐、咖啡,看着《哈利·波特》长大的,而对于自己本国的文化几乎不了解。
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本国的文化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冲击,到了今天,我们已经开始变得习以为常地贬低自己国家的文化了。
不过,有些好的西方文化我们还是应该学习的,但是无条件接受西方的一切,忘记我们自己的文化,这就是十分可悲的事了。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是源远流长的,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西方文明主要来自于希腊、罗马和基督教文明三大源流。
西方文化的确是有不尽的生命力,更能适应这个社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不断进入我们的生活,使国人尤其是学生盲目地崇拜和接受,导致西方文化对其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超过积极影响,如过洋节,吃洋快餐,西方的时尚元素等。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国人的内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习惯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也以外在的物态的形式来表现,涉及人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和行为的规范等。
但许多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兴趣,觉得传统文化已过时,一些传统的节日对他们来说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
须知文化不仅是民族自立、传承的灵魂,也引领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方向。
其实西方文化对中国的的影响在汉代就开始了,当时的罗马帝国就与中国的东汉王朝开始了交往,这种交往的途径就是通过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到了唐代以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就更加的频繁。
第二次渗透,是元朝。
当时因为蒙古帝国的影响力,大批的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可波罗,他的《东方闻见录》在西方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第三次渗透是在明末清初,当时正值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并开始向中国推广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及先进理念,著名的有利玛窦,汤若望等,可惜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人所传达的东西,中国还沉睡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欧洲文化遗产及其对全球文化的影响
欧洲文化遗产及其对全球文化的影响欧洲作为全球文化的重要源头,其历史和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这些遗产不仅仅是欧洲国家所拥有的财富,也是全人类所共享的文化宝藏。
首先,欧洲文化遗产对全球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为欧洲文化的核心和典范,欧洲文化遗产影响了全球的文化发展和演进。
欧洲文化遗产对世界的艺术、音乐、文学、建筑、哲学、科学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于欧洲,对全球的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现代艺术和文学的基础;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出现,则影响了全球的艺术和建筑;欧洲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成果,也对人类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欧洲的文化遗产,是全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文化演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次,欧洲文化遗产对全球的历史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欧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舞台之一,其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欧洲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能够让后人了解欧洲的历史文化,还可以为全球的历史知识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例如,希腊罗马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和传统是全球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可以启发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也可以激发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欣赏。
最后,欧洲文化遗产对跨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欧洲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这些文化交流和融合,不仅为欧洲的文化遗产增添了浓郁的多样性,也促进了欧洲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例如,欧洲和亚洲的文化交流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这种跨文化交流不仅推动了欧洲和亚洲的文化互鉴,也促进了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总之,欧洲文化遗产对全球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它不仅是欧洲国家的财富,更是全人类所共享的文化宝藏和宝库。
它影响了全球的文化发展和演进,对跨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对全球的历史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欧洲文化遗产,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和传承的过程中,为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欧文化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中欧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根。
中欧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地在文化领域有着丰富的交流成果。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中欧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一、中欧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中欧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
自古以来,中欧人民就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多,两国人民在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交易中相互了解、交流。
到了唐代,玄奘法师西行取经,为中欧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明清时期,欧洲传教士东来,传播了西方文化,为中欧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二、中欧文化交流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欧文化交流呈现出以下特点:1. 文化交流形式多样化。
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如艺术展览、学术研讨会、文化节、互办文化年等。
2. 交流内容丰富。
中欧文化交流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等多个领域,为两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3. 交流渠道拓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欧文化交流的渠道日益拓宽,两国人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对方文化。
三、中欧文化交流的重要性1. 增进相互了解。
文化交流有助于消除误解和偏见,增进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2. 促进共同发展。
中欧文化各具特色,通过交流互鉴,可以促进两国在文化、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共同发展。
3. 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文化交流为两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4. 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中欧文化交流有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四、加强中欧文化交流的建议1. 深化政府间合作。
加强中欧文化交流,需要两国政府在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
2. 扩大民间交流。
鼓励两国人民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3. 创新交流形式。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新媒体等,拓宽中欧文化交流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文化之都”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历史文化名城下的产业方向过于集中在旅游部门,直接“套现”物质遗产价值,而对大文化产业的整体推动不足,缺乏对城市产业体系可持续性的真正提升。
欧洲是世界领先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地,为了保持这一地位,欧洲不断加强文化产业的跨境运作能力。
在过去的30年里,“欧洲文化之都”已经成为欧盟最成功和最受欢迎的一项活动,同时也在吸引全世界人们的目光。
“欧洲文化之都” 这一活动的影响力无论对于获得称号的城市还是整个欧洲都是巨大的。
“文化之都”这一殊荣不仅给历届当选城市带来了新的生命,营造出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产业模式,而且助推了很多老工业城市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欧盟各个国家的经济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都起着重要作用。
“欧洲文化之都” 提振城市精神2017年1月,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举行了名为“奥胡斯——2017欧洲文化之都”的盛大开幕庆典。
为了凸显丹麦对该联盟活动的重视,这次官方开幕式由曾经一手指导了悉尼奥运开幕式的著名艺术导演——Nigel Jamieson亲自执导,开幕仪式主题为——维京年代。
在开幕式当天,将有5000个人举着灯笼,与6艘维京船一起在被灯光与歌声装点的街道上举行盛大的游行;同时,曼妙的舞蹈、音乐、灯光和杂技将汇聚成开幕仪式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除此之外,获得“欧洲文化之都”称号的奥胡斯开始轮番上演各种各样的展览和艺术活动,超过三百个文化项目在这里精彩亮相,给整个城市增添了更加浓厚而独特的艺术气息,也为观众带来更多视觉与精神上的享受。
去过欧洲的人都有明显的感觉,与中国的千城一不同,所到之处随时都能看到千余年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在德国、法国、意大利以及北欧许多城市,城市区划都分为新城和老城,老的城市有古朴狭窄的街道、风格各异的住宅楼、壮观的大教堂和千年的雕塑,人本从中让人感受到这个国家历史的久远、文化底蕴的丰厚,新的城市则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有着自己新颖的规划设计方案,游客在各个城市都感受到现代科技、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三者合一的独特气质。
欧洲人认为,自己国家古老的东西都是文化,都有保留的价值。
在从17世纪到20世纪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欧洲都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欧洲人对自己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也有独特的认识。
1967年7月1日欧共体成立,欧洲将社会的焦点转向了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到1985年,担任希腊文化部部长的梅莉娜提出了“欧洲文化之城”项目。
她认为,欧盟成立以来,相比于政治,文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因此,从1985年的雅典开始,每年均有一个欧洲城市成为“欧洲文化之城”。
199年该项目改名为“欧洲文化之都” 。
到目前为止,已有0 多个欧洲城市当选“欧洲文化之都”。
该活动的举办一方面提高了欧洲民众对欧洲一体化的认同感,另外一方面因为申请成为“欧洲文化之都”的城市不仅要文化古迹等“硬件”,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吸引欧洲各国艺术家参与,所以还加强欧洲各国之间文化联系。
3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活动的影响力无论对于获得称号的城市还是整个欧洲都是巨大的。
欧盟负责文化工作的官员对这一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过去的30年里,“欧洲文化之都”已经成为欧盟最成功和最受欢迎的一项活动。
“欧洲文化之都”活动的管理与操作非常注重公平性,通过评选结果可以看到,“欧洲文化之都”的机会在文化积淀和经济实力差距甚大的欧洲各国间得到相当平等的分配。
在过去27年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连续两年承办,各国大多未刻意将机会偏向给首都、大都市,特别是那些著名文化大国,更重视发挥此活动对中小城市和衰落城市的公益性。
比如意大利先后3次承办该活动,但其首都罗马至今尚未中选;两次承办的英国,也尚未推出其首都伦敦;而3次承办的德国,除1988推出统一前的西柏林外,后两次机会也没有交予慕尼黑、科隆、汉堡这样的大都市。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的文化非常多元,230种语言汇集成丰富多彩的文化。
为了表示足够尊重多元文化特征,“欧洲文化之都”的承办城市都不仅凸显已具相当知名度的主流文化内容,还特别重视对本地边缘文化人群和非物质文化的解读与展示。
比如2016年当选“欧洲文化之都”的是西班牙的多诺斯蒂亚-圣塞瓦斯蒂安市和波兰的弗罗茨瓦夫市。
圣塞瓦斯蒂安市的海军博物馆讲述着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年代久远的航海历史,巴斯克民族拥有着西欧地区唯一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其服饰和习俗也和其他民族截然不同。
2017年“欧洲文化之都”是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该城市也被称为微笑之城。
奥胡斯老城建于1914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展现城区建筑文化的室外博物馆。
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建造于不同历史时期、代表不同建筑风格的老房子。
这里的所有建筑都是在丹麦各地经过精心挑选,并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迁移到这里的。
所以说,“歐洲文化之都”为那些不受重视的弱势人群和行将消失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与世界握手的机会,也提供了让这些古老城市真正融入城市和重现生机的路径选择。
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机会32年来,“欧洲文化之都” 活动让会员国间通过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分享,拉近欧洲人民之间的关系,进而营造出一种饱含着多元文化特色的欧洲共识。
与此同时,“欧洲文化之都”的美名也让世界各地的游客开始关注欧洲的这一活动,很多城市借此机会吸引了更多的观光客,增加了当地就业率并促进了观光产业的发展。
同时,由于获选为“欧洲文化之都”的城市将获得由欧盟提供的赞助经费用于对艺术表演活动和文化活动补助,所以很多城市都寄希望于利用“欧洲文化之都”这一活动进行城市再造。
比如在基础设施改造方面,很多城市都因此而建设了新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比利时蒙斯市被评为2016年“欧洲文化之都”,当年共新建揭幕了5座博物馆、2座音乐厅和1座会议中心。
2016年“欧洲文化之都”马赛—普罗旺斯地区用于新的文化基础设施的投资超过6亿欧元,该项目又被整合进了一个总计达数十亿欧元的宏大工程——振兴马赛这个在法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城市。
于当年建成开放的欧洲与地中海文明博物馆就是其中的杰作,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2016年“欧洲文化之都”斯洛伐克科希策,私营部门与当地大学合作,把这座工业城市改造成突出创造潜力和文化基础设施的全新城市,并将其打造为喀尔巴阡山地区的旅游枢纽。
因为观光产业的发展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则是更为明显的事实。
比如借助当选xx年“欧洲文化之都”之机,挪威斯塔万格与50多个国家开展了文化合作、交流及共同制作。
xx 年“欧洲文化之都”法国里尔的统计数据显示,用于“文化之都”的每1欧元公共资金为当地产生了约8欧元的经济效益。
匈牙利佩奇在作为“欧洲文化之都”的2016年,酒店入住人数达到万,比上一年增长了27%。
2016年“欧洲文化之都”法国马赛—普罗旺斯地区则吸引了1100万游客,创下了历史之最。
“欧洲文化之都”活动也在不断强化着各个中小城市的社区意识。
增加居民对国家的认同感。
比如xx年“欧洲文化之都”英国利物浦共吸引近1万名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全市中小学生在当年至少参加了1项活动。
在2016年的“欧洲文化之都”奥地利林茨,当地志愿者和学生制作了900只聚乙烯动物,作为大型装置艺术《洪水》的一部分。
该市十几个“月度文化社区之星”也都纷纷举办文化活动,并在商店橱窗、地下隧道、巴士沿线展示艺术作品。
2000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作为“欧洲文化之都”的举办城市,全市举办了首届辛内克游行,把具有不同种族、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居民融合起来。
自此以后,该活动成为惯例,每两年举办一次。
欧盟委员会在评估“欧洲文化之都”活动时认为,该活动给所有欧洲人都带来了益处。
不仅彰显了欧洲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增进国家间和民族间以及文化之间的了解,而且让人们知道需要用新的眼光看待共同的历史和传统。
另外,该活动更为成功的一面就是用创意这一全球通用的语言向世界展示了丰富多元的欧洲文化,同时也让世界理解了欧洲文化的包容性。
给老工业城市带来了新的生命欧洲文化之都活动不仅促进了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也给一些曾经的老工业城市带来了经济的繁荣。
在任何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都会有一些以重工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城市被时代的车队逐渐的落在后面。
“文化之都”这一活动,则是在另外一个方面帮助老工业城市获得了新生。
捷克西部城市皮尔森素以“皮尔森啤酒”和“斯柯达汽车”闻名,皮尔森后期在工业转型过程中逐渐地没落。
2016年捷克皮尔森举办“欧洲文化之都”活动,设立了该国首家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DEPO2016”,该孵化器的前身是废弃的电车和公交车站。
斯柯达公司也借此机会建成了巨型科技中心,向外界宣传皮尔森悠久的工业文化。
该科技中心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其中1万平方米为斯柯达的历史展示中心,其余均为现代化科普和科技互动活动场所,让参观者在各种游戏中了解地球,以及科技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此外,基于本地丰富的古典元素,皮尔森推出了为期九周的“巴洛克文化”推广活动,每周七天分别以巴洛克风景、庄园、教堂、美食、绘画、雕塑和音乐为主题,向来自欧洲和世界各地的游客介绍皮尔森地区的巴洛克文化,排满全年的600多场戏剧、展览、音乐会、街头艺术等文化活动凸显其“欧洲文化之都”的内涵,更让这座工业城市散发出浓浓的文化味儿。
如今,这个历久弥新的工业城市,在“欧洲文化之都”的装点下已经变得非常立体、富有魅力,并成为去捷克旅游的游客的必去景点之一。
位于英格兰西北部,默西河口的东岸的利物浦是一个港口城市,也是默西塞德郡的首府。
19世纪初,40%的世界贸易通过利物浦船坞。
1830年世界上第一条客运铁路在利物浦和曼徹斯特之间开通。
20世纪的上半叶,繁荣的港口经济让利物浦吸引了的来自欧洲各地的移民,工业制造业也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时有发生。
但是电力革命的兴起和新兴产业在美国、德国的爆发,让利物浦的船坞和传统制造业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急剧衰落。
到20世纪90年代,这个老工业基地已经显得灰头土脸。
200年,英国城市利物浦击败了伯明翰、卡迪夫、纽卡斯尔、牛津和布里斯托等竞争对手,当选为00年“欧洲文化之都”。
为了复兴利物浦的经济,政府投入了亿多英镑用于城市的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
同时,利物浦又是闻名世界,令无数流行乐迷倾倒的披头士乐队的故乡。
通过足球文化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提升,利物浦被打造成一个非常重视足球运动的城市,两家英超豪门俱乐部利物浦足球俱乐部和埃弗顿足球俱乐部以及其他英伦俱乐部的所在地都位于利物浦。
经过了了5年的准备,在200年举办的“欧洲文化之都”活动使利物浦乃至整个英国新增了00 万名游客。
“欧洲文化之都”活动成为了利物浦复兴的催化剂,造福地方经济,促进城市发展。
同样的案例还有以埃森市为中心的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复兴过程。
从没落的煤炭与钢铁之都到今日的“欧洲文化之都” ,鲁尔区的华丽转身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