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ST分析法的介绍和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ST分析法的介绍和案例分析

对于企业战略的管理,有很多的分析方法,譬如:SEOT分析法、五要素分析法、PEST分析法等。但具体来说什么是PEST分析法呢? PEST分析法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s ), E

是经济(Economy), S是社会(Society), T是技术(Technology )。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外部所处的背景的

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1. P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局,政府的态度等等;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

2. E经济环境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战略要素:GDP、利率水平、财政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率水平、居

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汇率、能源供给成本、市场机制、市场需求等。

3. S社会文化环境

影响最大的是人口环境和文化背景。人口环境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分布、种族结构以及收入分布等因素。

4. T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不仅包括发明,而且还包括与企业市场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背景。

PEST分析方法通常采用矩阵式的方法,就是在坐标中分成四个象限。如拿政治和经济两个做坐

标,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都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发展。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都不理想的情况下,就不能发展。环境一

个好一个不太好时,就要适当考虑,可以发展也可以不发展。PEST分析通常用于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启动营销程序之前必须考虑公司的市场环境,这一点很重要。事实上,市场环境分析应该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并对营销计划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公司的市场营销环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部环境,例如公司员工(或者内部顾客)、办公科技、工资、财务等。

2. 微观环境,例如外部顾客、代理商与分销商、供货商、竞争对手等。

3. 宏观环境:例如国家政策(或者法律),经济力量、社会与文化力量、科技力量。这些就是所谓的PEST要素。

政治要素(Political Factors ):

政治会对企业监管、消费能力以及其他与企业有关的活动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力。你必须牢记以下几点:

1. 政治环境是否稳定?

2. 国家政策是否会改变法律从而增强对企业的监管并收取更多的赋税?

3. 政府所持的市场道德标准是什么?

4. 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5. 政府是否关注文化与宗教?

经济要素 ( Economic Factors ):

市场营销人员需要从短期与长期两个方面来看待一个国家的经济与贸易,特别是在进行国际营销的时候。你可以参考

以下几点:

1. 利率。

2. 通货膨胀率与人均就业率。

3. 人均GDP的长远预期等。

社会与文化要素(Sociocultural Fators ):

各国的社会与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不尽相同。社会与文化要素十分重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是什么?

2. 这个国家的人对于外国产品和服务的态度如何?

3. 语言障碍是否会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

4. 消费者有多少空闲时间?

科技要素(Technological Factors ):

科技不仅是全球化的驱动力,也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下面几点解释了何为科技要素:

1. 科技是否降低了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并提高了质量?

2. 科技是否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产品与服务,例如网上银行、新一代手机等?

3. 科技是如何改变分销渠道的,例如网络书店、机票、拍卖等?

4. 科技是否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渠道,例如Banner广告条、CRM软件等?

接下来介绍一个运用PEST法分析的案例,来简单介绍一下分析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案例: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PEST分析

1, 政治环境

伴随着世界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逆向物流在实践运营领域和管理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资源枯竭威胁的加剧,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在众多工业化国家中,废品控制已经成为一个众人瞩目的焦点问题。而且对使用过的产品及材料的再生恢复,已逐渐成为企业满足消费市场需求的关键力量,因而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强制立法,责令生产商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要求他们回收处理所生产的产品或包装物品等。如德国1991年颁布的关于包装材料的条例中,要求厂商回收所有

销售物品的包装材料;荷兰则要求汽车制造商对所有废旧汽车实行再生。对于废弃品的处理,其成本是巨大

的,如果没有政府立法的强制执行,很少企业会愿意承担这样一笔费用。在产品所有权已经转移的情况下,

政府通过立法以迫使企业对产品负起责任,这直接促使了近年来逆向物流的迅速发展。

在国际社会环保要求的大环境下,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废旧产品的处理问题。加强了环境资源

保护方面的国内立法,其中有许多法律法规与逆向物流有关,如〈〈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固

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此外,国家环保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曾联合发文,明确规定自2000年4月1日起禁止进口废电视机及显

像管、废计算机、废显示器及显示管、废复印机、废摄(录)像机、废家用电话等11类废旧电器。

在此基础上,我国开始尝试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2004年1月13日信息产业部颁布了〈〈电

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并于2005年1月1日起施行;2004年3月15日发布了由国家质检

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共同制定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并于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拉开了中国产品召回制度的序幕。

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部门环境执法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的环保法规体系日益完善,包装工业、食品工业、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中的生产企业必将面临污染达标排放的巨大压力,实施逆向物流将成为其未来发展中提高竞争力的发展趋势。

2. 经济环境

在中国经济保持较平稳发展的情况下,GDP仍然保持8%以上增长率,中国的实体经济不会产

生激烈波动。宏观经济的变化不会影响制造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只会带来行业的结构性调整,服务出口的需求将有一部分逐渐被服务内需所取代,能够快速调整业务结构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有望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获得发展先机。为缓解金融危机引起的出口下降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国家出台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并实行适度放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加速迹象,尤其是国家出台4万亿的刺激方案,直接促进基础建设步伐的加快,并形成对下游产业及物流产业的重大影响。而且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企业、政府、个人的收入仍然增加较快。

面对以上经济环境,逆向物流的机会与挑战并存。产品生命周期正在变得越来越短,这种现象在许多行业都变得非常明显,尤其是计算机行业。新品和升级换代产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向市场,

推动消费者更加频繁的购买。当消费者从更多的选择和功能中受益时,这种趋势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消费者使用更多的不被需要的产品,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包装、更多的退货和更多的浪费问题。

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增加了进入逆向物流的浪费物资以及管理成本。面对这日渐强大的消费者群体,

在以服务营销为主导思想的全球化企业的经营战略中,许多公司都将逆向物流看成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法宝。企业通过对废旧物品的回收再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减少物料的消耗、挖掘废旧物品中残留的价值,直接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提升企业的环保”形象、改善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间接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社会环境

当前,在科学技术的有力推动下,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然而对自然界强有力的征服与改造,却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生态破坏和气候反常等一系列全球性的严重危机。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为此,人们开始追寻理想的方法,以期最大限度地减轻工业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持久地实现福利增长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于是,循环经济概念应运而生。循环经济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以3R为准则,即减

量(Reduce),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再利用

(Reuse),要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产品能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cle),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在大力提倡循环经济的今天,物流业的发展也将顺应这一要求。逆向物流的出现也弥补了正向物流单向运作模式的缺陷,有利于减少不恰当的物流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因焚烧、填埋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处理产品的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绩效,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明显的提高,积极主动参与环保成为大众的心声。同时2006年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提出,公众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关注日益升温。绿色奥运”理念的成

功实践也充分证明中国公众愿意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而企业的绿色物流策略则会充分适应这一趋势,从而迅速全面地占领这一市场。将逆向物流融入到绿色物流中去,促进物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对促进逆向物流理念在全社会的传播、促进全社会物流的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技术环境

从技术层面上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企业就一直注重创新环保新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功效。节能环保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