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2023年小学剪纸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2023年小学剪纸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2023年小学剪纸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和目标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剪纸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为了推广和传承剪纸文化,我们计划在小学开设剪纸校本课程。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剪纸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剪纸技巧,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同时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二、实施步骤1. 课程内容设计(1) 剪纸基础知识:介绍剪纸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工具使用。

(2) 剪纸艺术欣赏:学习欣赏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剪纸作品,了解剪纸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原理。

(3) 创作剪纸作品:通过模仿、设计和创造,引导学生制作自己的剪纸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教学方法(1) 指导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剪纸技巧和创作方法。

(2) 课堂实践: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剪纸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剪纸作品。

(3) 艺术欣赏:通过观看和欣赏优秀的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

3. 课程评价(1) 反馈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品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作品展示:定期举办剪纸作品展览,让学生展示和交流自己的作品。

4. 资源准备(1) 剪纸工具:准备好剪刀、纸张和刻刀等剪纸工具,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使用。

(2) 艺术材料:提供不同颜色和质地的纸张,可以供学生选择和使用。

(3) 参考资料:搜集和整理优秀的剪纸作品和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三、课程安排本课程为全年级通用的必修课程,每周上课1-2节课。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进度,课程内容和难度适当调整。

1. 一年级(1) 第一学期- 剪纸基础知识:介绍剪纸的基本概念和工具使用。

- 初级剪纸技巧:学习剪直线、剪圆形和剪形状。

(2) 第二学期- 剪纸艺术欣赏:学习欣赏简单和生动的剪纸作品。

- 实践剪纸:制作简单的动物、植物和图案等剪纸作品。

《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共5篇)

《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共5篇)

《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共5篇)第一篇:《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初二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丰富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气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从实际出发,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作为班级特色教学内容,并制定本学期期传统文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体现传统文化的“先做人,后读书”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实施原则1、育人性原则:根据班级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式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针。

2、整体性原则:传统文化教学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围绕学校教学工作,密切联系班级实际,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3、特色性原则:创新教书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丰富班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继承中挖掘新意,通过传统文化来领导新事物。

用融合的手段为教书育人注入生机与活力。

三、整体思路1、本期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日:除夕、春节、元宵、立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腊八节等十三个节日。

2、教学内容的具体设施如下: A、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B、本期学习内容:采取各个节日由全体成员收集资料,集体研讨制成学案,然后再交学校领导审核后,制成册子,供每个学生上课时备用。

C、老师要尽量写出每节课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范文1.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日渐减少,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成为了当务之急。

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方案进行阐述,力求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一种充实且有趣的学习方式。

2. 实施目标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和思想,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传统文化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代文化:介绍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包括中国古代的礼仪、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

•传统艺术形式:介绍传统的艺术形式,如戏曲、杂技、民间音乐等,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传统艺术。

•传统文化名著: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4. 课程形式为了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传统文化课程:•课堂讲授:老师通过讲授方式介绍传统文化的知识,参加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古迹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学生的亲近感和参与感。

非遗课程开设安排方案模板

非遗课程开设安排方案模板

一、前言为传承和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我校决定开设非遗课程。

以下为非遗课程开设安排方案。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三、课程内容1. 非遗基础知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保护和传承等。

2. 非遗技艺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师资力量,选择以下非遗项目进行教学:a. 传统工艺:如剪纸、刺绣、面塑、绳编等;b. 传统音乐:如古筝、二胡、琵琶等;c. 传统舞蹈:如秧歌、京剧、昆曲等;d. 传统戏剧:如京剧、越剧、豫剧等;e. 传统体育:如太极拳、太极剑、舞狮等。

四、课程安排1. 课程时间:每周安排一节非遗课程,每次课程时长为1课时。

2. 教学形式: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理论讲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的魅力。

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

4. 课程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成果、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五、师资力量1. 邀请非遗传承人、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非遗技艺。

2. 对校内教师进行非遗培训,提高教师对非遗的了解和教学能力。

六、课程实施1. 组织学生参观非遗展览、博物馆,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2. 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为学生进行现场演示和教学。

3. 开展非遗技艺比赛、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 建立非遗课程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七、总结通过开设非遗课程,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让非遗文化在校园里绽放光彩。

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设计

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设计

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内涵,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了解传统文化在各个领域的表现和影响,如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传统文化现象;能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热爱和尊重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树立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历史发展脉络等。

2.传统文化在各领域的表现和影响:分析传统文化在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和深远影响。

3.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使其与时俱进。

4.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阐述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在各领域的表现。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传统文化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4.实验法:学生进行文化实践,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传统文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传统文化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化现象。

4.实验设备:保障文化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如参观考察、实验操作等。

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

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

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被忽视和淡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间艺术,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本文提出了一项“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增加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知。

3. 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4.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活动内容1. 传统艺术形式介绍:通过讲座、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绘画等。

2. 专家讲解与示范:邀请专业民间艺术家或学者来校进行讲解和示范,给学生全面展示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技巧。

3. 课堂互动体验: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民间艺术表演或创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感受和体验民间艺术。

4. 走进艺术家工作室: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家的工作室,了解他们的创作过程和生活状态,与艺术家进行交流和互动。

5. 大型艺术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大型民间艺术展览,让学生亲自欣赏和鉴赏各种民间艺术作品,增加他们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四、活动方案1. 活动时间:将活动安排在学校的文化艺术周或主题活动中,以确保学生们可以充分参与。

2. 活动组织:由学校文化艺术部门或相关教师协助组织和实施活动。

3. 活动形式:结合讲座、表演、互动体验和参观展览等形式,让学生全方位了解和体验民间艺术。

4. 分组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创作和表演中。

5. 活动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创作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活动的效果和改进方向。

五、活动效果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将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民间艺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他们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活动还将为学校的文化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内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六、总结“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方案旨在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体验和传承民间艺术,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学校文化课程设置方案模板

学校文化课程设置方案模板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文化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传承优秀文化、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重视。

为更好地发挥学校文化课程的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二、指导思想1.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2. 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 坚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4. 坚持学校特色与时代精神相融合。

三、课程设置原则1. 基础性:确保学生掌握国家规定的课程内容。

2. 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时代性:关注时代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

四、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1)语文: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2)数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数学应用等能力。

(3)英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英语基本技能。

(4)物理、化学、生物: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5)历史、地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人文素养。

(6)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选修课程(1)传统文化课程:如书法、国画、围棋、茶艺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艺术课程:如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体育课程: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团队精神。

(4)科技课程:如机器人、编程、无人机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心理健康课程:如心理辅导、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3. 特色课程(1)校本课程:根据学校特色,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如乡土文化、民间艺术等。

(2)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五、实施与保障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完善课程管理制度,确保课程实施的质量。

3. 加强课程评价,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不断优化课程设置。

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精神,推动我校德育工作体系建设,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本方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思想,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家校合作为主要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课程,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

二、组织领导组长:副组长:成员:各班班主任、传统文化教师三、教育内容1、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我们以《传统节日校本课程》读本为诵读主要内容,注重培养语感和整体感知能力;分层施教,有选择地诵读经典,确保诵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在诵读基础上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边读边思考规范自己言行。

同时,鼓励师生共诵、家长与子女共读,使诵读活动成为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或,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手抄报及绘画比赛等活动。

例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广泛开展多种多样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传统节日文化、俗文化、庆典文化之中。

3、积极开展“翰墨飘香书香润人”书写活动。

我们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与修身养性的书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间,感受汉字的韵律美、和谐美,由此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4、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实施途径我们将通过课程开展、教育活动、家校合作等途径,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非遗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非遗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非遗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断推广和普及,将非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项目旨在通过校本课程建设,全面挖掘和传承非遗文化,培养学生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养。

二、项目内容和方法1. 课程设置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结合非遗文化教育的要求,制定非遗文化校本课程。

该课程包括对非遗文化的专题讲解、体验活动和实践操作。

2. 专题讲解通过专题讲解,教师引领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产生背景、历史渊源和传承特点。

同时,还介绍与该非遗项目相关的技艺和技术。

3. 体验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

可组织学生参观非遗展览、实地考察非遗项目的传承者等。

4.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意识。

学生可选择一个非遗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如制作传统舞蹈服饰、绘制传统染色丝巾等。

三、项目实施步骤1. 制定课程计划根据学校年度教学计划,制定非遗文化校本课程计划。

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实施时间和学时安排。

2.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对非遗文化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教师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传授能力。

3. 课堂教学实施按照课程计划,开展非遗文化的专题讲解、体验活动和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参观、实践,并进行相关讨论和总结。

4. 评估与反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评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同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反馈,了解他们对非遗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并据此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安排。

四、项目实施保障1. 配置专业教材和工具为实施非遗文化校本课程,学校需配置相关的教材和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2. 宣传与推广对外宣传非遗文化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同时,通过学校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进行课程推广。

3. 学科融合与跨学科合作非遗文化校本课程可与相关学科进行融合,促进跨学科合作。

小学校本课程剪纸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剪纸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剪纸实施方案一、引言剪纸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民间艺术之一。

通过剪纸手工艺术的学习,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民间艺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在小学校本课程中加入剪纸课程,既可以培养学生手工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感性美术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校本课程剪纸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二、小学校本课程剪纸实施方案的目的和意义小学校本课程剪纸实施方案的目的是在学生中培养手工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剪纸手工艺术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此外,剪纸手工可以提高学生的手工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协调能力。

三、小学校本课程剪纸实施方案的内容小学校本课程剪纸实施方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剪纸课程的安排剪纸课程应该适当安排在小学校本课程中的美术课程、手工课程或其他适宜的时间段内,以确保课程进度的顺利开展。

在安排课程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程度和兴趣爱好来合理安排,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剪纸工具和材料的准备剪纸课程需要使用一些方便学生剪纸的工具和材料。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剪刀、剪纸刀、彩纸等。

为了保证学生剪纸的顺利进行,学校应该提前准备好这些工具和材料,并保证它们的质量和数量。

3. 剪纸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适当地讲解和演示剪纸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剪纸手工艺术。

4. 剪纸课程的评价方法在剪纸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手工能力和观察能力。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评价,学生的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

四、小学校本课程剪纸实施方案的教学效果小学校本课程剪纸实施方案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手工能力剪纸手工需要学生反复地描绘、刻画和剪裁,学生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提高自己的手工能力和协调能力。

《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我的办公桌上,一缕缕温暖的阳光似乎在提醒我,今天又是一个充满创意和灵感的日子。

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个《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背景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逐渐被边缘化,年轻一代对它们的了解和传承越来越少。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间艺术,我们决定开展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体验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历史、发展、特点和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意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三、课程内容1.传统文化知识普及:包括中国传统节日、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古诗词、成语典故等。

2.民间艺术鉴赏:包括民间绘画、剪纸、泥塑、刺绣、皮影戏等。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民间艺术馆,开展剪纸、泥塑、刺绣等实践活动。

4.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走进社区,了解民间艺术的发展现状,与民间艺术家互动,传承民间艺术。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艺术的魅力。

3.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民间艺术的制作过程。

4.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习效果。

五、课程安排1.第一阶段:传统文化知识普及(2课时)2.第二阶段:民间艺术鉴赏(2课时)3.第三阶段:实践活动(2课时)4.第四阶段:社会实践(2课时)六、课程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小组讨论等。

民间传统文化课程方案模板

民间传统文化课程方案模板

民间传统文化课程二、课程背景民间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为了传承和弘扬民间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本课程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分类;2. 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4.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民间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四、课程内容1. 民间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2. 民间传统艺术:剪纸、泥塑、皮影戏、刺绣、木雕等;3. 民间传统音乐:民歌、戏曲、曲艺等;4. 民间传统体育:舞龙、舞狮、武术、踢毽子等;5. 民间传统习俗:婚丧嫁娶、祭祀、祈福等。

五、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参观学习、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竞赛展示等;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实地考察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3. 课程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课程安排1. 课时:每学期18周,每周2课时;2. 课程进度安排:- 第1-4周:民间传统节日、民间传统艺术;- 第5-8周:民间传统音乐、民间传统体育;- 第9-12周:民间传统习俗;- 第13-16周:实践操作、竞赛展示;- 第17-18周:课程总结、成果展示。

七、课程资源1. 教材:编写适合本课程的教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2. 教学辅助资料:收集整理民间传统文化相关资料,如书籍、网络资源、实物等;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民间传统文化展览、博物馆、非遗传承基地等。

八、课程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等对学生进行评价;2.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等对教师进行评价;3. 学校评价:通过学生满意度调查、教学质量评估等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

小学开展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开展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开展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教育实施方案背景介绍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广和传承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实施方案。

目标和内容1. 目标:通过开展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教育,培养小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综合素质。

2. 内容:我们将选取代表性的中华传统艺术项目,包括戏曲、舞蹈、音乐、书法等,作为教育内容。

每个学期将安排相应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这些艺术形式。

实施步骤1. 教材编写:我们将委托专业团队编写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中华传统艺术教材,内容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2. 课堂教学:在每个学期的课堂上,老师将使用教材作为基础,结合多媒体资源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和解读中华传统艺术。

3. 实践活动:每学期安排一次或多次实践活动,如观赏传统艺术表演、参观艺术展览、研究基本的舞蹈动作和书法笔法等。

4. 综合评价:通过考试、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价,鼓励他们在中华传统艺术方面的创新和表现。

参与机构和资源1. 参与机构:小学、中华传统艺术研究机构、相关艺术团体等。

2. 资源:教育专家、艺术专家、资源丰富的传统艺术学校、场馆等。

预期效果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

2. 传承中华传统艺术:通过让小学生接触和体验中华传统艺术,促进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3. 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小学生对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实施计划我们将在下学期开始实施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教育方案。

具体的实施计划将根据学校和相关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以上是小学开展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教育实施方案的初步草案,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能给予指导和支持,共同推进中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XX学校开展传统民间工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案

XX学校开展传统民间工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案

XX学校开展传统民间工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传统民间工艺和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艺术修养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对传统民间工艺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鉴赏能力,XX学校制定了开展传统民间工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案。

该实施方案的目标是:1. 增强学生对传统民间工艺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艺术修养;3. 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二、实施内容和方法2.1 课程设计设计以传统民间工艺和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课程,结合学校课程设置,在各个年级、科目中融入相关内容。

具体课程包括:- 中小学阶段:- 绘画、美术课程:引导学生研究传统绘画技法,了解民间艺术表达;- 社会科学课程: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解读传统文化精髓;- 手工课程:研究传统民间手工制作技艺,制作传统工艺品。

- 特色课程:- 民间工艺品鉴赏课:介绍传统民间工艺品的制作工艺、材料和历史背景;- 传统节日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实地考察和参观:组织学生参观传统工艺制作点、博物馆等,了解传统工艺发展历程。

2.2 项目实践开设传统民间工艺社团或俱乐部,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参与传统工艺的研究和实践,例如:- 制作传统民间工艺品:引导学生研究传统工艺技能,制作传统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传统工艺展示和销售:组织学生举办传统工艺品展览和市集,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传统工艺品。

2.3 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建设传统民间工艺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例如:- 制作视频教程:制作教学视频,让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研究传统民间工艺技艺和文化知识;- 创建在线平台:建立在线平台,分享传统民间工艺和文化的资料、教学资源和作品展示。

三、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实施方案的效果,制定以下评估方式:1. 课程考核:对课程内容进行考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定等;2. 项目实践评价:对项目实践的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工艺制作水平、作品展示等;3. 学生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课程和活动的反馈和意见,用于改进方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传统文化进校园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传统文化进校园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传统文化进校园一、指导思想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校依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依托古城自然人文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基于古城风土人情和学校特色相融合的学校课程活动教育,以此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二、课程设计的创意(一)开发校本课程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古城风土人情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能营造校园良好的研究氛围,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以古城风土人情教育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课程目标设计(一)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目标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总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古城的风土人情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古城浚县: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脑去思索;用手去创作。

使学生认识古城、熟悉古城、喜爱古城、保护古镇城。

从而增强古城后人的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具体目标有:1、了解水乡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感受丰富的水乡文化,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探索家乡风俗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在不断的探究性学习中,批判地继承古城民俗的优良传统,体现立志为家乡服务的伟大志向。

3、培养自信乐观的生活意识,不断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渐认识本土文化资源的丰厚,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实施目标: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

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2024年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样本(二篇)

2024年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样本(二篇)

2024年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样本一、指导思想:继承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同时从自己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提到审美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构图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到,更让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二、实施过程:(一)课程目标1、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教育学生继承民俗文化,激发对剪纸艺术的追求。

2、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3、掌握一定的剪纸(或刻纸)技法;4、培养学习兴趣,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审美、观察、动手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5、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使用的材料以剪刀为主,刻刀为辅,自备彩色纸张等。

(三)学习内容第一学期:每节课讲授剪纸文化常识和基本功技法,在以学习简单图案为主,如对折窗花、小动物等剪法。

第二学期:在学习剪纸知识和基本功的同时,自己创设简单的剪纸图案,进行综合性的训练。

(四)实施建议剪纸艺术的创作、实践活动,它集绘画、手工的教育功效于一体,剪纸有的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有的又需要一丝不苟,不能有一丝的马虎,有的需要长时间的剪刻,要很大的毅力和耐力。

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而且还是培养孩子细心、静心、耐心的极好方式。

首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孩子对剪纸感兴趣了,他才会注意的看,注意的听,耐心的体验、观察、感受,才会对剪纸的感情越深。

其次,要在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升华。

引导学生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剪纸(刻纸)技法;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进行剪纸(刻纸)的练习与临摹。

再次,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展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教师的表扬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自信,而周围同学的赞扬与认可将能在更大程度上给这个学生极大的自信,最终培养学生对剪刻纸这门艺术的基本感觉。

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及校园文化节

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及校园文化节

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及校园文化节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方案及校园文化节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及校园文化节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课程设置 1. 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中,需要将传统文化课程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文化课程可以包括中国节日的习俗和活动、中国传统绘画与手工艺、中国古诗词和儿歌等内容。

这些课程既能够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2.课程内容的设置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需要贯穿幼儿园的整个教育过程,内容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和实际情况。

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举办传统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二、教学方法 1. 生活化教学在幼儿园的传统文化课程中,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幼儿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教学时机,通过举办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游戏化教学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游戏化元素,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

可以通过中国古诗词接龙游戏、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比赛等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校园文化节 1. 校园文化节的组织为了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可以组织一些校园文化节活动。

可以举办传统文化周、传统手工艺展示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校园中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活动内容校园文化节的活动内容可以包括传统文化展演、传统美食品尝、传统手工艺制作等。

“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doc

“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doc

“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开展实施方案一、课程目标1、通过教师讲授、非遗传人进课堂和参观及动手实践操作等活动,了解绢人、绢花、绒鸟、脸谱、剪纸、抖空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历史价值和现今价值。

2、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授、参观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通过对非遗文化的学习,感受历史是实实在在的,认识非遗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内涵,提高文化素养,增加爱护“非遗文化”、保护中华文化的责任感,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课程内容为了贴近学生生活,易于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选取以学校周边的东城区为讲授重心。

东城一区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24项之多。

课程在开课第一课时中就要将东城区历年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择取重点进行讲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特点和现状做简单介绍。

学生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整体概况上的认知,并且学生也可以理解为何要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随后为了提高学生兴趣,锻炼动手能力,使他们真正触摸历史,课程从绢人绢花、面人、脸谱、剪纸、说唱艺术这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领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认知。

课程可以根据这四项“非遗”的各个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可以讲述教学;视频教学;请优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大师们进课堂,给学生亲自授课;学生亲自制作物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创作,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等。

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由来、文化特点、当今现状等,更重要的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的过程也是非遗文化的一个传承过程。

课堂形式的多样性、课堂成果展现的动手性都是这个课的精彩之处。

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运用下,学生真正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发自内心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中华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传承节日文化经典浸润人生——〈〈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一、课程开发的背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有着许多精彩的文化内容,它包括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诗词文化、戏曲文化、娱乐文化等,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间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然而,我们都面对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对此知之甚少。

分析其原因有二:其一、国家课程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是教育的空白区;其二、缺少探究的氛围。

学生过的每一个节日,除了吃,就是玩,没有创设一种挖掘、探究节日“实质”的氛围,学生固然就一无所知了。

为了让我们的国粹再现其精华,也让我们的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民族白豪感。

现进行〈〈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让学生传承节日文化,用经典浸润人生。

二、课程开发的意义(一)顺应时代的呼声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有许多中华民族珍贵的生活史料,是历代民众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的积淀。

国务院规定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假日。

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也曾建议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元宵、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她指出建议的出发点并非为了休假,而是为了广大群众能利用假期进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回味悠久历史,享受民俗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直接手段之一,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便捷手段之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民族学者们也指出:我们应该继承传统节日中的精华,要不断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能够以创新的精神发展传统节日文化,让更多的人参与这种文化活动,了解文化的源流。

(二)完善学校的课程结构课程的开发必须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

我校一直坚持经典诵读办学特色,传统民俗节日在中国民众生活中经过了几千来的白在的、白发的传承,早已经形成了世世代代传习不断的全民族重大生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每一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外延都具有相对稳定的完美和谐的特征,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的素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光五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一、指导思想
秉承“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校“活动育人、全员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模式为指导,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为突破口,结合我校德育系列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使学校成为继承传统和谐育人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为营造现代化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背景与意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而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承载方式。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

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著名书,民间传说等等,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

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会懂得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

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

三、开发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让师生在学习中了解传统文化,了解民间艺术,树立国家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宣传活动,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凸现学校的特色教育,提升学校的形象。

(二)具体目标
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由来与渊源。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特点。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

4、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开展各种活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内涵。

四、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极的和创造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2、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难易适中,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在参与中自信起来,以求实效。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作出内容上的修改,以便控制课堂,适时调整。

4、开放性原则:教学内容可根据需要选择于课堂、校园、文明礼仪展室等场所进行,充分发挥不同场所的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课程实施的内容
1、主要内容:
(1)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和渊源。

依托《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校本教材,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对民间艺术有所认识。

(2)通过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上网查找、收集各种民间艺术的由来及相关传说。

(3)了解不同民间艺术的相关文化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课时:每周一课时
3
六、课程实施的管理
(一)领导小组:
组长:杨守苗
副组长:马友会冯永刚
成员:韩坤李天泽刘富华王新东锡怀国董良源刘忠敏全体级部主任
(二)教师配备:由学科专业老师和班主任授课,与团委社团活动相结合,级部负责学生检测、评价(2个学分的认定)
(三)课时保证:每周一课时。

考勤检查记录同其他学科。

(四)常规检查:常规检查同其他国家课程安排的学科,备课、检测、活动,每月由级部检查一次,半学期由教务处、教科室联合检查一次。

七、课程实施的评价
1、学生评价:
(1)按时参加课程学习,出勤全,修完教材全部内容。

(占50%)
(2)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教材学习内容测试,成绩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档。

(占30%)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积极在生活中对教材所学内容实践应用(以图片音像资料等为证)。

(占20%)
(4)按照山东省中学生学分管理办法,级部综合以上情况予以计分。

2、教师评价:
(1)课堂教学常规检查同其他学科。

(2)组织学生活动,包括社团中的相关活动,按新修订的教师评价中的规定执行。

(3)督评办不定时到教学楼、校园进行专项督察,对礼貌用语、礼貌行为的落实情况量化计分,对不符合教材要求的言行予以提示、警告、扣分。

扣分分三级:学生、科任教师(班主任)、级部。

最后积分按照一个学科的比重计入教师评价。

八、课程实施的建议
1.要加强领导,广泛动员,提高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选修教材学习的重视。

让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2. 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发挥社团活动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传统节日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定期展现师生员工在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3.要加强师生双向评价机制的探索,促进师生两个积极性,真正把文明礼仪教育推向深入。

4.要进一步丰富课堂资源,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同时,通过外派教师学习等形式,积极进行专业师资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