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角度,其他论文文档]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人生”的概念隐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人生”的概念隐喻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人生”的概念隐喻
一、引言
近年来,在语言学界中人们对隐喻的认知研究越来越多。

其实这种隐喻的研究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从亚里士多德的隐喻的修辞学传统到柏拉图的隐喻的哲学传统再到法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本旺尼斯特的语义学传统,他们都在关心并研究隐喻。

隐喻在以往的隐喻研究被当做是一种修辞现象。

Richards的《修辞哲学》一书问世后,该书把隐喻当作是思想的传递(intercourse)。

语言系统中的隐喻被当作是衍生的(derivative)。

到了L akoff和Johnson出版Metaphors We Live By时,人们把隐喻很明确地认定为建构人的认知系统的必不可少的认知手段。

这时,人们把隐喻看作是由一个现象来认识另外一个现象的工具。

现在,隐喻研究者们都认为隐喻其实就是一种认识方式。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但是语言表面的意义特征,更是整个概念认知域(concptual domain)的特征。

概念认知域又名认知模型,它是某一个社会文化中个人或者集体关于某个领域的知识在大脑中的表征的集合。

概念隐喻有两个认知域,一个是源域,另外一个是目标域。

所谓映射就是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认知,用源域去认知目标域,进而刺激人脑中认知这类事物的认知图式。

公式为“Target Domain is source Domain”。

源域和目标域还有被刺激的认知图式对理解隐喻非常重要。

耿占春在《隐喻》一书曾经提到事物间的相关性是隐喻形成的基础。

语言的发展变化规律告诉我们,隐喻的基础理论就是:人与自然的统一。

源域和目标域之所以能映射,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关联性。

事物间的相似性又构成了事物的关联性。

关联是由人脑中的认知语境决定的。

源域和目标域概念映射的过程建立在联系的基础上。

两种本质不同的概念可以通过认知图式的激活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形成某种关联。

概念隐喻的理解过程为“源域——认知语境——目标域”。

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的预料中得到了大量的验证,在现代汉语中,我国的学者也对有关“空间、时间、情感”等方面的隐喻做了详尽的探讨。

但是,笔者还没有发现与“人生”这个概念相关的隐喻研究。

本文将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人们关于“人生”概念的隐喻构建和理解过程。

二、“人生”的概念隐喻
Lakoff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将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三种。

下面从这三个角度理解“人生”的概念隐喻。

1.“人生”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就是利用清楚、明确的概念认知模糊不清的概念,这两个概念的认知域是不相同的,然而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着关联性。

如:
(1)走完一生才会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2)因为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所以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3)在人生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与坎坷。

(4)生活的魅力在于人生的多种多样。

(5)人生的长度我们不可控,但我们可以决定人生的宽度。

(6)自我们出生我们便踏上了人生的起点,生命的结束就是人生的终点。

源域目标域
以上几个例子中有关“人生”一词的表达,都是来源于基本的概念隐喻“人生是道路”。

人类正是凭借从“道路”这一认知域所得出的经验来认识和理解“人生”这一认知域的。

“道路”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基本上每一个人对道路都不陌生,对它都有直观的认识。

正是因为“道路”是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的事物,因此,人类用这一可观可感的源域来认识和理解抽象、模糊的“人生”这一目标域。

把人生隐喻成道路,把有关道路的这一经验映射到抽象概念“人生”的认知过程。

其映射关系如上图。

又如:
(7)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每一阶段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8)你可以选择不同的人生方式。

(9)我们应该尽早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10)你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程。

(11)经过一次深刻的人生旅程,我有了重大的人生发现。

(12)当你走完整个人生旅程时,你便有了丰富的人生经验。

以上几个例子的表达也反映出一个结构隐喻“人生是旅程”。

同样,人们把自己所熟知的“旅行”作为理解认知抽象概念“人生”的源域,通过对旅行的认知来理解人生的概念。

人们在构建隐喻时总是把已有的概念作为认知抽象概念的基础,通过对熟悉事物的映像来映射未知概念,这就是隐喻的构建过程。

以下是“人生是旅行”的结构隐喻:
源域目标域
人们习惯以熟悉的事物、事件来认知陌生的东西。

选择什么样的旅行方式,旅行的目标是哪里,旅行的发现是什么,旅行的过程怎么样都如人生一样,是我们从经历中能够体验到的。

作为源域的“旅行”是人们所熟悉的、可感的、具体的,用它来映射到目标域的“人生”,这一结构隐喻是人类生活中一种根本的认知方式,是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的。

2.“人生”的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指的是统一系统内部,参照前后,上下,深浅,内外,中心边缘等此类空间方位自相组织起来的隐喻。

它是产生较早可以直接理解的概念隐喻。

它的产生起源于大自然与人类的相互作用。

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最根本的概念。

随着人类认知范围的拓展,人们开始用最直接的空间概念来表示抽象或具体的概念。

例如:
(13)在人生阶梯上我们应该不断攀爬更高的山峰。

(14)只有站在了人生的高峰上才会领悟人生的真谛。

(15)当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时,我们应该多往高处眺望。

人们在谈论“人生”时,将方位认识域概念映射到“人生”的认知域中,赋
予“人生”以方向和维度。

这里就包含着概念隐喻“happiness is up”“good is up”,即好的状态是“上”这一方位隐喻。

将人生看成是有高度的事物,这来自于人们的生活经验。

人们经常有过的经历如“爬山”“上楼”都使人们直接感受到了从下到上的过程,因此才会有“攀登人生高峰”“处于人生低谷”这类方位隐喻的概念。

同时,人们在达到一定高度时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愉快心情,因而,人们在构建隐喻时也会用这一方位隐喻来理解“只有站在了人生的高峰上才会领悟人生的真谛”这一概念。

3.“人生”的本体隐喻
本体隐喻指得是根据物质世界的经验来理解和把握抽象的范畴及其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时常接触到一种东西,它就是容器。

正是因为容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容器隐喻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本体隐喻。

所谓容器隐喻,就是把一些模糊的,不易被认知的事物看成形象的有形容器。

人类本身就是独立于客观世界的独立体,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往往从认识自己开始,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容器,因此,人们在认识“人生”时也往往把它看成容器。

因为人生中充满许多不同的人、事、物,和各异的人生经历。

例如:
(16)在人生中,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坎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7)人生犹如一部巨型百科全书,在其中我们能够找到想要的答案。

(18)在人生道路中刻有我们每个人的足迹。

(19)人生就像储蓄罐,我们每天都在积累财富,我们的人生经历不断充实这个储蓄罐。

人们把“人生”看作是一个容器,它可以是“储蓄罐”“百科全书”等,人们的人生经历则看成是储蓄罐里的财富,可见人们在用具体、有形的东西来认识抽象、无形的东西,这就是隐喻产生的过程。

三、“人生”概念隐喻差异产生的原因
我们认知世界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隐喻性的思维模式。

隐喻是两种事物相似点的关联,这样就使得隐喻性思维在隐喻表达者的传达和接受者的接收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

隐喻的思维方式就是人类在认识“人生”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能够准确表达这一事物的概念和语言形式,因此用人们已经认识的事物的概念来表达“人生”这一新概念。

通过类比和联系来发掘它们表象之间的相似性,建立两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隐喻思维的过程就是通过关联和对比进行同“类”的过程。

隐喻思维是不同于归纳和演绎的,前者是从特定概念到特定概念的横向思维,而后者是一种纵向思维。

隐喻思维有它自己的特点:第一,隐喻思维是跨越性的思维,属于非常规散发型。

第二,隐喻思维具有高灵活度和跳跃性的特点。

第三,隐喻思维具有首创性的特点。

第四,隐喻思维具有把心智、认知和意识整合在一起的特点。

这就是为什么能把思维过程中各种因素都充分地调动起来的原因。

正是由于隐喻思维具有以上特点,人们在对“人生”这一目标域的认识过程中,在寻找与源域相似点的认识上就产生不同,人们则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面,从一维到三维的空间各个方面找到了对“人生”的映射,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概念隐喻。

四、结语
隐喻思维是人们思考世界的重要方式,它已经成为了人们认知世界的必不可少的认知工具,它是由人类自身的经验产生的,同时也收到了思维的影响。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对“人生”的概念隐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笔者在分析中发现了“人生”概念隐喻内容丰富,结构复杂,有它突出的特点,并从隐喻思维的角度阐释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关于“人生”概念隐喻认知域之间的隐喻映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