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重点高中初升高自主招生物理模拟试题(4套)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全国重点高中初升高自主招生物理模拟试题1
一、选择题(4×8=32分)
1.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与MN 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

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A.两个实像,一个虚像B.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C.只有一个虚像 D.只有一个实像
【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虚像、物体和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解答】解:①按题意,AB在凸透镜右侧距离透镜2f处成一个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②由于成像后的光线是射向右下方的,所以不能在平面镜上成像(平面镜只在主光轴的上方),所以只能成一个实像。

③如果平面镜足够大,则“AB在凸透镜右侧距离透镜2f处成一个倒立的等大的实像”又会在平面镜上成一个等大的虚像,平面像反射后的光线又会经凸透镜成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成在凸透镜左侧f与2f之间。

此时相当于物距为4f。

当然,也要满足凸透镜是足够大了才有此种情况)。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此题的突破点是,AB只有在主光轴上的那点折射后入MN,其它均没有,故只有一个实像。

2.现有甲、乙、丙三种初温度相同的液体,其中甲、乙为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
乙、丙为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

若对这三种液体分别加热,则可根据它们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在温度一热量图象上分别画出对应的三点甲、乙、丙,如图所示,由此图象得出下列结论:①丙的比热比甲的比热大。

②丙的比热比甲的比热小。

③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大。

④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小。

这些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
【分析】甲乙丙三种物质初温相同,甲、乙是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从图上可以看出,在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乙末温高,可知乙的比热容小。

乙、丙是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比热容相同,在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乙末温高,可知丙的质量大。

【解答】解:如图,综合分析可知甲比乙的比热容大,乙、丙是同种液体则比热容相同,所以甲比丙的比热容大。

丙比乙的质量大,甲、乙是质量相等的液体,所以甲比丙的质量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热量公式Q=Cm△t的理解,分析问题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3.如图所示,七块完全相同的砖块按照图示的方式叠放起来,每块砖的长度均为L,为保证砖块不倒下,6号砖块与7号砖块之间的距离S将不超过()
A.L B.2L C.L D.L
【分析】因两部分对称,则可只研究一边即可;1砖受2和3支持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可由力的合成求得1对2的压力;而2砖是以4的边缘为支点的杠杆平衡,则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出2露出的长度,同理可求得4露出的长度,则可求得6、7相距的最大距离。

【解答】解:1处于平衡,则1对2的压力应为;当1放在2的边缘上时距离最大;
2处于杠杆平衡状态,设2露出的长度为x,则2下方的支点距重心在(﹣x)处;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x)=x
解得:x=;
设4露出的部分为x
1;则4下方的支点距重心在(﹣x
1
)处;4受到的压力为
G+;
则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G(﹣x
1)=(G+)x
1

解得x
1
=;
则6、7之间的最大距离应为:L+2(x+x
1
)=L+2(+)=L;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解题时应注意明确找出杠杆的支点及受到的力,再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列式求解。

4.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玻璃管A和B由一橡皮管连接,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水
银柱封装在A管内,初始时两管水银面一样高,B管上方与大气相通。

若固定A 管,将B管沿竖直方向缓慢上移一小段离H,A管内的水银面相应升高h,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h=H B.h<C.h=D.<h<H
【分析】封闭气体是等温变化,气压变大,体积缩小。

【解答】解:封闭气体是等温变化,将B管沿竖直方向缓慢上移一小段离H,压强变大,故气体体积要缩小,但最终平衡时,封闭气体的压强比大气压大,一定是B侧水银面高,故有:H﹣h>h,故h<H。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知道封闭气体是等温变化,气压变大,体积缩小,是一道难题。

5.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移动时,电压表V,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增大。

则电压表V或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情况以及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的移动情况是()
A.电流表A示数增大,P向右滑动
B.电流表A示数减小,P向左滑动
C.电压表V示数增大,P向右滑动
D.电压表V示数减少,P向左滑动
【分析】(1)滑动变阻器与电阻R
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滑动变
1
阻器两端的电压;
(2)先假设滑片P向左移动,分析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情况及电压表与电流表比值变化情况;
如果符合题意,则滑片左移,分析各选项得出结论,如果不符合题意,再假设滑片右移,看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解:如果滑片P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总电阻R变大;
电源电压U不变,电路电流I=变小,电流表示数I变小;电阻R
1
两端的电压
U 1=IR
1

因为电阻R
1不变,所以电压U
1
变小,滑动变阻器电压即电压表示数U
V
=U﹣U
1

大;
电压表V、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I增大,符合题意。

由以上分析知:滑片左移、电流表示数I变小、电压表示数增大。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题,有一定难度,是一道中档题;分清电路结构、灵活应用欧姆定律与串联电路特点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假设法的应用。

6.如图所示的电路,将AB两端接入10V电源,电压表示数为3V,拆去AB两端
电源,再将CD两端接入10V电源,电压表示数为7V,则R
1:R
3
的值为()
A.1:1 B.7:3 C.49:9 D.100:21
【分析】(1)将AB两端接入10V电源时,R
1与R
2
串联,电压表测R
2
两端的电压,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
1
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
定律求出R
1与R
2
的比值;
(2)拆去AB两端电源,再将CD两端接入10V电源,R
2与R
3
串联,电压表测R
2
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
3
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
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R
2与R
3
的比值,进一步求出R
1
:R
3
的值。

【解答】解:(1)将AB两端接入10V电源时,R
1与R
2
串联,电压表测R
2
两端的
电压,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R
1两端的电压U
1
=U﹣U
2
=10V﹣3V=7V,
由欧姆定律可得:
====,
拆去AB两端电源,再将CD两端接入10V电源,R
2与R
3
串联,电压表测R
2
两端
的电压,
R 3两端的电压U
3
=U﹣U
2
′=10V﹣7V=3V,====
=×=×=。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清电源不同位置时的连接方式和电压表测量的电路元件是关键。

7.将两只不同阻值的电阻R
1、R
2
连成如图(a)所示的电路,当闭合电键S后,
电流表示数为0.5A,现将图(a)中的电阻改接成如图(b)所示的电路,则闭合电键S后,电流表中的示数()
A.一定大于2A B.一定小于0.5A
C.一定大于0.5A,但小于1A D.一定大于1A,但小于2A
【分析】(1)由(a)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流表的示数;
(2)由(b)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得出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流表的示数;根据数学知识求出两电流表示数的最小比值,即可求出图(b)中电流表的示数。

【解答】解:由(a)电路图可得I
1
=,
由(b)电路图可得电路的总电阻R=,
电路中的电流I
2
==,

===== =+4,
因R
1≠R
2

所以,>4,
即I
2>4I
1
=4×0.5A=2A。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阻的串联和电阻的并联,关键是能把电流表的示数关系转化为数学知识进一步求解。

8.(3分)动车组列车进站前的减速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再生刹车”技术,速度从250km/h减至90km/h,这期间停止动力供给,列车依靠惯性继续前行,并带动发电机发电;第二阶段采用机械刹车,速度从90km/h开始不断减小直至停止。

关于列车进站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减小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即电能等于减小的动能
B.第一阶段减小的动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电能,即电能小于减小的动能
C.第二阶段减小的动能主要转化为内能,且内能等于减小的动能
D.第二阶段减小的动能主要转化为内能,且内能大于减小的动能
【分析】物体由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

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发电机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

【解答】解:A、B、第一阶段减速过程中,由于速度变小,所以动能变小,由于继续行驶并带动发电机发电,故将一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

减小的动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电能,即电能小于减小的动能;故A错误,B正确;
C、D、第二阶段减小的动能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有一部分转化成了电能,所以内能小于减小的动能,故C错误,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及能的转化,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要学会灵活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9.(6分)(2010.上海)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有一凸透镜,透镜主光轴恰好与圆筒中轴线重合。

为了测出该透镜的焦距以及透镜在圆筒内的位置,小李同学做如下实验:在圆筒左侧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置一点光源S,在圆筒右侧垂直凸透镜的主光轴固定一光屏,点光源S与光屏的距离为L.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左端面距离点光源S为a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离b,光屏上又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

则凸透镜和圆筒左端面的距离x为,该透镜的焦距f为。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两次成像的物距和像距正好相反,即第一次的物距等于第二次的像距,第一次的像距等于第二次的物距,从而可以计算出距离x的值;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由点S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像点,并结合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焦点分析焦距的大小。

【解答】解: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第一次的物距等于第二次的像距,第一次的像距等于第二次的物距,第一次的物距u=a+x;
圆筒向右移动b,则凸透镜也会向右移动b,则第二次的像距为v′=L﹣a﹣x﹣b;则a+x=L﹣a﹣x﹣b,解得x=;
光源S所成像应在S′处,若物体AS,则成像应为A′S′,根据成像原理,成像光路图如图所示:
又像高与物体高度正比等于像距与物距之比,则:
=;
由图知,A′S′F∽BOF,则:
=;
AS=BO,x=;
联立以上几式得,f=;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同时考查了成像的原理,能够正确画出成像光路图并结合几何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0.(6分)两条质量都为20克的扁虫竖直紧贴着板面爬过一块竖直放置的非常薄的木板,板高10厘米,一条虫子长为20cm,另一条宽一些但长度只有10cm.当
两条虫子的中点正好在木板顶部时,宽(选填“长”或“宽”)一些的扁虫克服重力做的功多一些,多5×10﹣3J的功。

(设扁虫沿长度方向的大小是均匀的,g=10N/kg)
【分析】虫子的中点正好在木板顶部时,虫就搭在木板顶端,相当于虫身体对折了,两截身体搭在木板两面,所以虫身体越长,搭在木板两边的身体重心越低。

所以克服重力做功:W=mgh,20cm身长的虫重心更低。

【解答】解:由题可知,扁虫沿长度方向的大小是均匀的,
虫子的中点正好在木板顶部时,虫子就搭在木板顶端,相当于虫子身体对折了,所以,长为20cm的扁虫的重心升高高度为:h=10cm﹣×20cm=5cm,
长为10cm的扁虫的重心升高高度为:h'=10cm﹣×10cm=7.5cm,
两虫的重力相同,宽一些的虫子重心升高的高一些,则宽一些的扁虫克服重力做的功多一些;
宽扁虫克服重力多做的功:
△W=Gh′﹣Gh=mg(h′﹣h)=20×10﹣3kg×10N/kg×(7.5﹣5)×10﹣2m=5×10﹣3J。

故答案为:宽;5×10﹣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功的计算,可以把图想象成一条蛇翻越围墙,翻到一半,身体搭在围墙上,身体正好对半分,比较容易理解。

11.(6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健身装置来锻炼腿部和手臂的肌肉。

使用时,当绳A端固定不动,手在B端用力F
B
拉绳,使总重为G的物体匀速上升,若每个
滑轮重,则F
B = 2.5G ;当绳B端固定不动,腿在A端用力F
A
拉绳,仍使该
重物匀速上升,则F
A
= G 。

(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分析】(1)由图可知,当绳A端固定不动,手在B端用力F
B
拉绳时,A端的拉
力和物体的重力G相等,物体G匀速上升时中间的滑轮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力的平衡可知绳端B的拉力;
(2)当绳B端固定不动,腿在A端用力F
A
拉绳时,该图中滑轮均为定滑轮,根据定滑轮不省力可知绳端A的拉力。

【解答】解:
(1)由图知,当绳A端固定不动,手在B端用力F
B 拉绳时,A端的拉力F

和物
体的重力G相等,
物体G匀速上升时,中间的滑轮处于平衡状态,
中间的滑轮受向上的拉力F
B 、2段绳子向下的拉力2F

和向下的重力G


则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
B =2F

+G

=2G+G

=2G+G=2.5G;
(2)当绳B端固定不动,腿在A端用力F
A
拉绳时,该图中所有滑轮均为定滑轮,
则F
A
=G。

故答案为:2.5G;G。

【点评】本题考查了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关键是使力端不同时滑轮组状态的判断。

12.(6分)干电池本身有一定的电阻,因此,实际干电池可以等效为一个没有电阻的理想干电池和一个阻值一定的电阻相串联而成。

如图所示,电源由几个相同的干电池组成。

合上开关S,变阻器的滑片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电路中的一些物理量的变化,如图甲、乙、丙所示,图甲为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关系,图乙为干电池输出功率跟电压表示数关系,图丙为干电池输出电能的效率η与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大小的关系,不计电表、导线对电路的影响,则:(1)串联的干电池数为 4 个。

(2)变阻器的总电阻为8 Ω.(3)乙图上b点的坐标为3,4.5 。

【分析】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外电路电压,即滑动变阻器电压;
(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时,电路短路,电路电流为短路电流,等于电源电压与电源内阻的比值;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与电源内阻阻值相等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根据图象数据,应用欧姆定律与电功率公式列方程,求出电源电压,然后求出电池节数。

(2)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是电源的效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越大,电源效率越高,当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时,滑动变阻器效率最高,由图丙所示图象,应用电功率公式及效率公式可以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由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特点及图象可以求出b点的坐标。

【解答】解:设电源电压为U,内阻为r;
(1)由甲图,短路电流:I==3A,
当滑动变阻器电阻与电源内阻相等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
由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与电源内阻相等,
由串联电路特点知,电源内阻电压等于滑动变阻器电压,
则滑动变阻器电压为U,R

=r,
由乙图得:P
最大
====4.5W,
解得:U=6V,r=2Ω,每节干电池电压为1.5V,电源电压为6V,则电源由4节干电池组成。

(2)电源效率η====,所以当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时,电源的效率最高,
由丙图得:η═==0.8,解得R=8Ω;
(3)R=8Ω,由丙图得:c(8,0.8);
电路电流I===0.6A,
U a =U﹣U
r
=U﹣Ir=6V﹣0.6A×2Ω=4.8V,得:a(0.6,4.8);
在乙图,b的横坐标为:U=3V,得:b(3,4.5);
故答案为:4;8;3,4.5。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根据各图象获得所需信息,应用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效率公式等即可正确解题。

三、综合题(6+8+10=24分)
13.(6分)演绎式探究﹣﹣﹣探究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是点电荷。

(1)实验发现,带电量分别为q
1、q
2
的两个点电荷距离为r时,它们之间的作
用力F=k,其中k为常量,当q
1和r一定时,F与q
2
之间的关系图象可以
用图甲中的图线 c 来表示。

(2)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同样,电荷周围也存在磁场。

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
产生电场力的作用。

点电荷q
1和q
2
之间的作用力实际是q
1
(或q
2
)的电场对q
2
(或q
1
)的电场力。

物理学中规定: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跟它的电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用E表示,则E= 。

如图乙所示,在距离点电荷Q为r的A点放一个点电荷q,则点电荷q受到的电
场力F= k,点电荷Q在A点产生的电场强度E
A
= k。

(3)如果两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它们的电场会相互叠加,形成合电场。

如图丙所示,两个互成角度的电场强度E
1和E
2
,它们合成后的电场强度E用平
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

如图丁所示,两个点电荷Q分别放在A、B两点,它们
在C点产生的合电场强度为E
合.请推导证明:E

=。

【分析】(1)根据公式确定F与q
2
的正比例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2)根据给出的电场强度的概念,用公式表示出电场力与电荷的比值得出结论;根据电场力的公式表示出q所受Q的电场力,并根据公式表示出A点的电场强度;
(3)根据平行四边形各边和对角线的关系得出结论。

【解答】解:(1)作用力为F=k,k是常数,q
1和r一定时,F与q
2
成正比,
所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c符合题意;
(2)根据题意,电场强度:E=;
Q在A点对q的电场力:F=k,所以点电荷Q在A点产生的电场强度:
E
A
==k;
(3)由题意知,AB在C点电场强度的大小相等,E
A =E
B
=k,且互相垂直,做
出其合场强,如图所示:
所以E=EA=,即得证。

故答案为:(1)c;(2);k;k;(3)证明过程如上所示。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目,要理解题目中给出的定义,能够根据定义来得出相应的公式,题目与高中知识接轨,具有过渡作用。

14.(8分)某同学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对一个电路元件A进行了探究。

他将元件A与电源、开关、变阻器、电流表串联成电路,在元件A两端并联﹣个电压表,研究通过元件A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电压/V01234
电流/A00246
(1)请在图甲中画出元件A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图线。

(2)然后,该同学在电路中去掉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再连接一个电阻R,
如图乙所示。

若电源电压为5V并保持不变,元件A消耗的功率超过4W时将被烧坏。

①串联电阻R至少要多大才不会烧坏电路元件A?
②在保证不致烧坏电路元件A的条件下,R值为多大时,输入给R的功率达到最大,此最大功率值为多大?
【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相应的点,然后用平滑的直线连接起来,得到I﹣U关系图线。

(2)①由图象求出A功率为4W时,A的电流与对应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求出电阻R的电压,然后由欧姆定律求出电阻R的阻值。

②根据元件A的电流与电压的数据关系和P=UI得出P
R 随U
A
的变化规律,根据抛
物线的特点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1)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然后把各点用一直线连接起来,得到I﹣U关系图线,图象如图所示。

(2)由图可知:当U
Amax =2V I
Amax
=2A P
Amax
=4W,
由题意元件A消耗的功率P=UI≤4W,则U
A ≤2V,I
A
≤2 A,
电源电压为U=5V保持不变,
U R =U﹣U
A
=5V﹣U
A
≥3V,R≥==1.5Ω。

由图象可知:元件A的电流与电压的数据关系是:I
A =2U
A
﹣2,
而输入给R的功率为:
P R =(U﹣U
A
)I
A
=(U﹣U
A
)(2U
A
﹣2)=﹣2U
A
2+12U
A
﹣10=﹣2(U
A
﹣3)2+8;
由此可知:P
R 随U
A
是按抛物线规律变化,其开口向下,最大值时U
A
=3V,故要使
R的功率最大,则电压U
A 只能是电路元件A不被烧坏的最大电压U
Amax
=2V,这样
R=1.5Ω时的P
R 的最大值为:P
R
=﹣2(2V﹣3)2+8=6W。

故答案为:(1)图象如图所示。

(2)①串联电阻R至少为1.5Ω才不会烧坏电路元件A.②在保证不致烧坏电路元件A的条件下,R值为1.5Ω时,输入给R的功率达到最大,此最大功率值为6W。

【点评】本题考查了:作I﹣﹣U图象、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识图;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象求出A功率为4W时的电流与电压;要掌握描点法作图的方
法,难点是得出P
R 随U
A
是按抛物线规律变化,知道方程式中U
A
=3V时R的功率最
大,但由于U
A ≤2V,则计算出U
A
=2V时R的功率,即可为本题中R的功率最大值。

15.(10分)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水中的物体M
1,动滑轮A所受重力为G
1

物体M
1
完全在水面下以速度v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卷扬机加在绳子自由端
的拉力为F
1,拉力F
1
做功的功率为P
1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
1
;为了提高滑轮
组的机械效率,用所受重力为G
2
的动滑轮B替换动滑轮A,如图乙所示,用替换
动滑轮后的滑轮组提升水中的物体M
2,物体M
2
完全在水面下以相同的速度v匀
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卷扬机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
2,拉力F
2
做功的功率
为P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
2
.已知:G
1
﹣G
2
=30N,η
2
﹣η
1
=5%,=,M
1

M
2
两物体的质量相等,体积V均为4×10﹣2m3,g取10N/kg,绳重、轮与轴的摩擦及水的阻力均可忽略不计。

求:
(1)物体M
1受到的浮力F


(2)拉力F
1与F
2
之比;
(3)物体M
1
受到的重力G。

【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解物体M
1受到的浮力F


(2)知道功率的大小,可求出功继而求出拉力的大小,也可根据P===Fv,
求出拉力大小,再得出拉力F
1与F
2
之比;
(3)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出力的关系,在由机械效率公式联立解出物体M
1
受到的重力G。

【解答】解:(1)根据F
浮=ρ

gV

=1×103kg/m3×10N/kg×4×10﹣2m3=400N;
(2)P===Fυ
P
1=F
1
υ

=2 F
1
υ
P 2=F
2
υ

=2 F
2
υ
==①
(3)在匀速提升水中物体M
1的过程中,以动滑轮A和物体M
1
为研究对象,受力
分析如左图所示;
在匀速提升水中物体M
2的过程中,以动滑轮B和物体M
2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如右图所示。

由图可知:
2F
1+F

=G+G
1

2F
2+F

=G+G
2

G 1﹣G
2
=30N ④
由②③④得:F
1﹣F
2
=15N ⑤
由①⑤解得:F
1=240N F
2
=225N
η=
η
2﹣η
1
=5%
﹣=5%
﹣=5%
解得:G=760N;
答:(1)物体M
1受到的浮力F

为400N;
(2)拉力F
1与F
2
之比为16:15;
(3)物体M
1
受到的重力G为760N。

2019年全国重点高中初升高自主招生物理模拟试题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若横梁静止时指针向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B.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可以接触到容器壁
C.使用电压表时,可以将它直接接在电源两极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拉力的方向必须在竖直方向
【分析】根据对常见测量工具或仪器使用规则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A、调节天平衡量平衡时,指针左偏,说明横梁的重心偏左,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故A错误;
B、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与液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故B错误;
C、使用电压表时,在不超过量程的前提下,可以将它接在电源两极上测量电源电压。

故C正确;
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拉力的方向必须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但不一定是竖直方向。

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物理实验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都有自己的使用规则,但基本方法是一致的,要注意区分和借鉴。

2.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①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