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市碳汇交易体系研究与开发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碳汇交易体系研究与开发设计

目录

一、碳汇交易基础研究 (1)

(一)碳汇及其种类 (1)

1.概念界定 (1)

2.碳汇种类 (2)

(二)碳汇交易 (4)

1.碳汇交易的来源 (4)

2.碳汇交易的定义 (4)

3.碳汇交易的理论基础 (5)

二、碳汇交易模式研究 (6)

(一)新西兰:基于碳权的碳汇交易模式分析 (6)

1.林业加入碳交易的方式 (6)

2.交易机制设计 (7)

3.经验总结 (9)

(二)加州:基于项目的碳汇交易模式分析 (10)

1.林业加入碳交易的方式 (10)

2.交易机制设计 (11)

3.经验总结 (17)

(三)两种碳汇交易模式对比 (18)

三、北京市碳汇市场供求分析 (21)

(一)北京市森林碳汇潜力分析 (21)

1.北京各类碳汇潜力分析 (21)

2.北京森林碳汇潜力地域分布 (24)

3.未来其他碳汇开发潜力地区 (25)

(二)北京市碳汇市场需求分析 (25)

1.碳抵消需求分析 (26)

2.碳中和需求分析 (27)

3.碳投资需求分析 (28)

四、北京市碳汇交易体系设计 (29)

(一)北京碳汇交易机制设计概述 (29)

1.北京碳汇市场基本框架 (29)

2.其他利益相关方 (32)

3.基础设施 (33)

4.交易情景 (34)

(二)北京市林业碳汇抵消市场机制设计 (35)

1.情景一:CCER抵消交易 (35)

2.情景二:BCER抵消交易 (38)

3.交易监管机制 (41)

(三)北京市林业碳汇中和市场交易机制设计 (42)

1.情景三:CCER中和交易 (42)

2.情景四:VER中和交易 (45)

3.交易监管机制 (46)

五、北京碳汇交易体系风险管理 (48)

(一)碳汇项目风险管理 (48)

1.碳汇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工具 (48)

2.碳汇项目风险评估 (48)

3.碳汇项目风险管理工具:缓冲池 (50)

(二)碳汇市场风险管理 (51)

1.北京碳汇市场风险关键因素识别 (51)

2.北京碳汇市场风险评估 (55)

六、问题与展望 (61)

(一)碳汇交易存在的问题 (61)

1.交易标的物的不确定性 (61)

2.开发成本偏高 (62)

(二)解决的途径 (62)

1.明确交易主体和碳汇权属 (62)

2.降低碳汇项目总体成本 (63)

七、政策建议 (65)

八、附件 (65)

(一)附件一: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方法测定基线碳汇量 (69)

(二)附件二:基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方法测定基线碳汇量 (72)

(三)附件三:农林业项目可逆转风险计算工具 (75)

参考文献 (86)

执行摘要

碳汇包括森林碳汇、农业碳汇、草地碳汇和海洋碳汇等多种形式,本报告将主要以林业碳汇为例,对北京市碳汇交易体系进行研究与开发设计。

目前国际上涉及碳汇的交易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森林碳汇产权”为基础的,分配其现有碳储量且在规定时期内回收的交易模式,以新西兰为代表;另一种是项目为基础的,通过抵消机制接合至已有的碳交易体系的交易模式,以美国加州为代表。从新西兰排放交易体系(NZ ETS)模式可知,来自林业的碳信用指标的产生以林地私有化为基础。加州则是以州政府为单位建立区域碳交易市场,通过碳抵消项目为受控排放源提供低成本的减排机会,这与我国首先以省市为试点单位进行碳交易有相似之处,可以实现与北京碳交易试点的无缝对接。

报告估算了北京市造林、森林经营、减少毁林的碳汇供给潜力。研究表明,1)到2030年和2050年累积造林碳汇量分别可达1082和2542万tCO

。2020、

2

。2)到2020、2030 2030和2050年当年净碳汇量分别可达64、78和73万tCO

2

。2020、2030和2050年,森林经营累计可新增碳汇54万、502万和1398万tCO

2

和2050年当年碳汇量分别为26万、45万、45万tCO

。3)到2020、2030和2050

2

。其中2020和2030年当年减年,减少毁林累计可减排109、230和296万tCO

2

排量分别为19和12万tCO

2

北京碳汇市场需求包括抵消、中和、投资三大部分。北京每年最多可以吸纳约275万吨抵消额度,其中50%要求产自北京本地,即约137.5万吨/年,这是理论上北京碳汇在本地抵消市场上的最大需求。扣除北京已本案项目年均潜在供给后,北京本地抵消市场还存在约110万吨/年的供给缺口,这可看成是本市林业碳汇试点期间的无竞争市场需求。对于全国七省市碳交易试点,每年最多抵消需求约为5269万吨,这是北京碳汇在全国抵消市场理论上可以开发的最大需求。此外,未来北京碳汇项目在碳中和市场和投资市场都有潜在的市场需求。

本研究从市场需求、交易主体、交易动机和交易品种多维度进行探讨,提出北京碳汇交易体系的整体框架。碳汇交易产品分为CCER、 BCER、VER三类。目

前上述三类碳汇产品,无论在抵消市场、自愿市场、投资市场上都只能是现货交易。未来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开发出基于上述产品尤其是CCER和VER的碳汇金融产品进行交易。

碳汇交易的基本流程依次从项目文件设计、项目注册、减排量签发开始,再到入场开户、交易、交割,最后为抵消履约或者自愿中和。基于以上三种产品类型,课题将碳汇项目减排量参与交易分为四种交易情景。抵消类和自愿类碳汇交易,在监管层面或略有差异,主要体现在项目注册监管和减排量履约抵消/自愿中和环节的监管内容和力度。

国际上一般通过建立缓冲池,应对不可预见风险带来的亏损。注入缓冲池的碳汇签发扣除量比例,主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风险情景而定。北京市政府对生态保护高度重视,市园林主管部门大力支持绿化工作,对全市林木资源管理严格规范,在林业防护方面技术优势突出,北京范围内发生各类大型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较低。与此同时,北京林业资源相对分散,发生当出现疫情灾害时,便于及时控制处理。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建议北京碳汇交易体系建立风险缓冲池时可以选择低等风险扣除比例。

在配额市场方面,北京碳汇的开发成本高于外地碳汇和其他非碳汇类CCER,因此北京碳汇不会拉低北京配额市场的交易价格,由于量价与其他CCER项目相比都不占优势,外地碳汇不会构成拉低北京配额价格的首要因素。在抵消市场方面,由于存在抵消比例限制,同时基于量价两大因素,外地碳汇项目对北京碳抵消市场的冲击不大;而北京本地碳汇项目尽管受惠于抵消机制关于本地项目比例的安排,供给量远远低于市场潜在需求量,但由于价格方面无论是相对于外地碳汇项目还是其他CCER项目都不具备优势,真正要获得市场的接受还面临不小的压力,如何适当降低成本是北京碳汇项目面临的主要挑战。在碳中和市场,由于买家的主要诉求是社会责任及企业形象,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只要碳汇项目本身的包装故事性强,都能找到合适的需求;而在碳投资市场,北京本地碳汇项目由于量价两方面都不占优势,会面临较大的压力。

课题从国际国内经验、国家政策和北京市情三维坐标下进行研究,着眼长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