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基础设施现状及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国为什么越来越富裕,穷国为什么越来越贫穷?一个己被经验证明的原因是,富国拥有更多的诸如基础设施之类的公共物品,这些公共物品使富国具有生产和分配方面更高的生产力,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生活质量、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西方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说过:“一国商业的发达,全依赖有良好的道路、桥梁、运河、港湾等公共工程。”[1]“要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地方资源包括特产、能源、劳务输出等进入全国市场交易成为可能,有利于扩大地方招商引资。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世界瞩目成就的同时,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与供应不足的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发展经济的腿长,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腿短,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差距都很大。了解国内外基础设施现状和特点,学习国外发展基础设施的策略,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将从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分析未来几年我国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基础设施现状
基础设施是“直接或间接地有助于提高产出水平和生产效率的经济活动,其基本要素是交通运输、动力生产、通讯和银行业、教育和卫生设施等系统,以及一个秩序井然的政府和政治结构”[2]。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可划分为四个阶段[3]。
第一阶段:缓慢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前)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落后,为了实行“赶超”战略,采
国内外基础设施现状及发展趋势王 敏 孟 刚 张凯峰 刘 磊 姚 源 任慧超
(中建西部建设北方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65
)
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牺牲农业和轻工业的工业化方式。新中国成立前期,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幅度最低;到改革开放前期,基础设施中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的发展仍处严重滞后状态。
第二阶段:起步阶段(1979年~1988年)
1979年国家进入经济调整期。我国开始对基础设施发展采取一些短期性对策,利用有限资金加大对重点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变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缺口的现状。虽然这个阶段基础设施的投资没有得到保证,但是一些水利工程、铁路工程等项目的建成,为国民经济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迅猛发展阶段(1989年~2002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前,为了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国家开始认识到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对交通、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作出明确部署,并大量增加投资。这个时期,五年内共发行6600亿元特别国债,同时带动大量社会资本的进入,主要用于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改造等项目的投资,使国民经济平稳度过困难时期。
第四阶段:全面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在这个时期,政府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继续加大对全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开始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项目,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开始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从而解决了国家资金不足的问题。
我国基础设施经过60多年的大规模投资与建设,公路、铁路、水运、民用航空和管道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快速和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生产能力和水平的大幅提高,改善了城乡面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巩固了经济运行的基础,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潜力。截至2015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553.6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10.8万公里。到2016年底,全国有24个城市已经或正在修建地铁,地铁运营总里程5000公里。
这个阶段,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改革管理制度,实行政企分开,减少行政管理,依靠市场力量进行建设,同时政府下放权力,企业有自行决策权,实行多元化建设机制。二是实行开放政策,开放市场,兼顾市场规则和各方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三是科学规划,有力地促进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的建设,探索出适合铁路改革的有效道路。
二、国外基础设施现状
不同国家的改革方式和方法不同,是因为每个国家基础设施领域改革的目的不同。
基础设施特性的强弱态势的
动态发展变化,反映出各国家的不同国情或同一个国家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从而对该领域政府资本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1. 美国
美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地区经济特征明显,专业化分工性强,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布局与经济发展几乎一致。美国各个时期的各级政府不同程度地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其投资重点集中在改善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面。
美国上世纪30~40年代发展运河运输业,40~50年代发展铁路运输业,60年后开始发展公路运输业,80年后开始规划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和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通讯基础设施[4-5]。美国在基础设施方面发展迅速,离不开以下四方面原因:
一是美国实施联邦、州、县三级财政管理。对于基础设施项目,层层把关,具体到出资主力,有利于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是以民间资本为主、以市场为主,政府起调节作用。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由民间资本投入建成,政府只起到调节作用。
三是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将非经营性的基础设施通过政府支付“影子价格”的方式转化为经营性基础设施,并且鼓励和刺激私人出资建设基础设施。
四是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作用。首先是宏观上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手段调控基础设施投资;其次政府起保护作用,通过立法,对资本合理的产业流动和区域配置提供制度条件,并加强对基础设施企业的反垄断管制;最后直接开发投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私人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值得我们学习的是,美国非常关注地区间的平衡发展,加大民间资本参与力度—“促和谐”与“提效率”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不仅能有效缓解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问题,更能充分发挥市场的竞争作用,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过度建设的问题,真正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与使用效率,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撑。
2. 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是全球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之一。加拿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基础设施项目的经济实用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发展。
加拿大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公有制经济,市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负主要责任,肩负领导规划以及融资建设的双重责任[6]。加拿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依赖于区域政府的协调,信贷尺度的把握,健全的国家银行信贷机制、金融机制和各级政府的财税机制,尤其是基础设施布局和开发滚动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起来。
加拿大政府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政府非常重视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创新,通过采取减税手段(如申请投资退税和减免符合条件的日常开支与资本费用)来鼓励水利科学技术的科研与实验开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多元化,投资模式多样化,基础设施建设及运作的资金回收主要来源于使用费,体现了“谁受益谁付钱”的精神。
3. 日本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人口基本集中在东京、大阪、名古屋及其周边城市的三大都市圈,经济首先是在基础设施配置丰富的地区发展起来。日本政府是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7]。
日本基础设施现状如下:
(1)人均基础设施资产占有量处于较高水平,设施完备。全日本人均基础设施资产为405万日元,关东、东海及关西三大都市圈人均水平最低,其他地区相对较高,基本都在 500 万日元/人以上。
(2)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阶段与GDP增长明显正相关。港湾、机场、高速公路、工业用水以及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快速发展,运输部门的投资在工业化快速成长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3)灾后重建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受灾后重建、大规模展开建设等因素影响,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
(4)注重基础设施的地区平衡,提供全民均等的基础设施服务。
(5)在做好政府规划协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走利用土地开发权等优惠政策吸引民间投资建设的市场化路线。
我国应充分借鉴日本在经济高速成长期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成功经验,保持高速铁路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及公交专用线的规划与建设力度,调整和优
34CHINA CONCRETE2017.08NO.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