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精华知识点总结
2020年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0年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69ab7dcd1f34693daef3eef.png)
2020年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整体感知”和“重点探究”。
本课的整体感知可以通过回答“问题链”和复述故事情节来完成。
重点探究可针对题目、文中的重点细节和最后一段的有关语句去探究其深刻含义。
其中,区别“走一步,再走一步”与“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两句话的异同是难点。
新课标还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要求自己学生言之成理地说出他们对文中人物的看法。
这是将课文阅读和生活经验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尝试。
它有助于综合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走一步,再走一步(简案)目标:1.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感知和口语表达)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3.言之成理地品评人物(感受/理解/欣赏/评价)4.联系生活,感悟人生重点:重点语句的意义和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以一个“小事不小”的故事引入)今天我们背着背包,在父母的陪同之下,兴高采烈地来到泸水四中,开始了我们人生当中的另一个转折点。
那么,三年以后乃至更长的将来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或做什么呢?并说说为达到这一目的,你将如何做?请同学们说说。
(根据学生所说的情况来点拨引导并揭示课文)——板书: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学生到黑板上板书生字词.2.获取重要信息:•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原因是什么?文章写于什么时间?•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文中的悬崖是什么样的?(位置\地势\高度)•“我”是怎样爬上悬崖的?又是怎样从上面下来的?•“我”脱险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有什么感觉?3.复述故事情节,要求详略得当。
(重点是脱险部分)4.齐读最后一段.三.探究感悟1."我"脱离险境的过程中,心理有什么变化?2."父亲"是怎样帮助"我"脱险的?你还能记住“父亲”说过的话吗?3.文中的“一小步”应该怎样理解?“所要到达的地方”是什么地方?文章的题目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它和最后一段中的“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步”含义相同吗?四.小结和作业任何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不能一帆风顺。
2020年中考语文知识大全
![2020年中考语文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5cb8586c77da26925c5b043.png)
中考语文常识一、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60cc0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5.png)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导读:本文是关于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一修改病句归类训练及答案1、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40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用介词"对"错误;造成主客体颠倒;应改为"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可是40岁以上的人对他却是很熟悉的"..2、这次篮球比赛;真想不到我们班会夺得冠军;而且一连战胜六个强劲对手.. 应先战胜对手后夺得冠军..3、雪碧、可乐、矿泉水等饮料;是家家户户深受欢迎的夏令饮品.. 应改为"是深受家家户户欢迎……"..4、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小时;就有人陆续交卷了.. 应改为"就陆续有人……"..5、这场春雨一下就是断断续续的十几天;刚播下去的秧苗全都变黄了.. 应改为"这场春雨断断续续地一下就是……"..6、这件事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地引起了议论..7、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应改为"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8、罪犯对儿童以最毒辣的手段进行最残酷的迫害.. 应改为"罪犯以最毒辣的手段对儿童……"..9、巴金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首先应是"接近文学";然后才是"爱好文学".. 10、在21世纪人们称颂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这表明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确有令人留恋、值得肯定的内容..首先是"值得肯定";然后才“令人留恋"..11、我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应改为"勤奋学习的主动性"、"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应把"自觉性"和"主动性"对调一下..12、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面;把我国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应改为"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我国国民经济搞上去"..13、这次地名普查工作的中心内容是更新、补漏、改错;也就是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更新过时的地名..应改为"也就是更新过时的地名;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14、现在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希望广大消费者引起注意;不给唯利是图者以可乘之机..应改为"希望引起广大消费者注意"..15、这家老字号制药厂生产的中成药素以选料上乘、工艺精湛、配方独特、疗效显著而驰名中外..应改为"选料上乘;配方独特;工艺精湛;疗效显著"..16、奥地利科学家是在阿尔卑斯山山脚下对云层中的降雨进行冷冻、收集、分析和提炼后得出上述结论的..有两处语病;一是"云层中的降雨"应改为"雨水";二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收集、冷冻、提炼、分析"..17、我不同意购置这些高档家具;不仅因为这些东西对我们并不需要;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不符合勤俭节约的原则..主客体颠倒;应改为"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18、和国际接轨;转换经营机制;对某些在旧轨道上运作惯了的同志;的确感到不习惯.. 主客体颠倒;应改为"某些在旧轨道上运作惯了的同志;对和国际接轨……的确感到不习惯"..人教版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二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人教版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三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明喻甲象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犹如、好比、出现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2020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汇总
![2020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898a55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f.png)
2020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汇总2020年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汇总一、文化常识1.三教:XXX、XXX、XXX2.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3.三皇:XXX、XXX、XXX4.五帝:XXX、XXX、XXX、XXX、XXX5.五行:金、木、水、火、土6.五金:金、银、铜、铁、锡7.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8.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9.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0.竹林XXX:XXX、XXX、XXX、XXX、XXX、XXX、XXX11.岁寒三友:松、竹、梅1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3.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4.纸墨笔砚:笔、墨、纸、砚15.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16.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17.元代四大戏剧:XXX《窦娥冤》、XXX《西厢记》、XXX《牡丹亭》、XXX《长生殿》18.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19.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20.四大名旦:XXX、XXX、XXX、XXX21.九属:玄孙、XXX、XXX、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22.五谷:稻、黍、稷、麦、豆23.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24.四大名绣:苏绣(姑苏)、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25.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26.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27.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杭州)、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信阳)、君山银针(岳阳)、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都匀毛尖(贵州)、铁观音(福建安溪)、武夷岩茶(福建崇安)二、古代名家名作1.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3.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4.XXX:《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周礼》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6.XXX名丘,字XXX,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XXX”,XXX被称为“XXX”,两人并称为“XXX”7.豪放派词人:XXX、XXX,并称“XXX”8.婉约派词人:XXX(女词人)9.XXX:XXX、XXX。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大全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b93634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4.png)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大全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
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
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小编整理了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大全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2020年7月整理).pdf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2020年7月整理).pdf](https://img.taocdn.com/s3/m/15d96e1d69eae009591bec35.png)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看点1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2020中考语文核心知识点汇总精选
![2020中考语文核心知识点汇总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884eb08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5.png)
2020中考语文核心知识点汇总精选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备考也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能到达好的效果,面对中考一样可以做到,那么关于中考语文核心知识,你们知道吗?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0中考语文核心知识点汇总精选.欢迎阅读!一、语文知识点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E归谬法F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G反复F设问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二、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听到listenB看到lookC 写到writeD说到speak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依据表达方式B找寻明暗线索C依据时空顺序D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对比写法B象征写法C烘托写法D以小见大写法E先扬后抑写法F虚实结合写法G夹叙夹议写法三、分类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一、文言文阅读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9c88f4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70.png)
2020 年 xx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知识,本文将为您介绍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内容包含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常有考法,以及误区提示、例题分析。
知识点总结考试说明中的要求:1、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详细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有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重点。
5、剖析归纳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看法、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领会和看法分析: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单要连接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中考默写一般 4 句诗、2 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着并纠正自己从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知识的累积,特别是教材中的说明;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认识,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企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掌握正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认识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有文言实词的含义和 6 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别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所以对课文中的这种词要特别重视,一定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 150 个实词和 6 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别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重点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一定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到不会的词或许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用紧张,联系上下文,联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牢记翻译不行离开文章。
2020益阳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
![2020益阳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e5b35c5022aaea998f0fd0.png)
2020益阳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本文是关于2020益阳中考语文重点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中考语文知识点(一)莫明其妙 (名) 不加思索 (假) 费寝忘食(废) 再接再励 (厉) 变本加利(厉) 掩旗息鼓 (偃) 别出新裁(心) 谈笑风声 (生) 流光溢采 (彩) 沤心沥血(呕) 大相经庭(径) 不醒人事(省) 坚苦朴素 (艰) 锐不可挡 (当) 粗制烂造(滥) 鞠躬尽粹(瘁) 神态安祥 (详) 清洌可鉴 (冽) 墨守陈规 (成) 张灯接彩(结) 仰扬顿挫 (抑) 甜言密语 (蜜) 绿树成阴 (荫) 反应情况 (映) 两全齐美(其) 打架斗欧 (殴) 不可思意 (议) 鬼鬼崇崇 (祟) 抑扬钝挫 (顿) 不知所错(措) 改斜归正 (邪) 错落有志 (致) 无精打彩 (采) 沓无消息 (杳) 痛心疾手(首) 出类拔翠 (萃) 白壁微瑕 (璧) 卑躬曲膝 (屈) 互相推委 (诿) 关怀倍至(备) 如法泡制 (炮) 英雄倍出(辈) 佳宾满堂 (嘉) 巧装打扮 (乔) 一张一驰(弛) 病入膏盲 (肓) 好高鹜远 (骛) 破斧沉舟 (釜) 迫不急待 (及) 陈词烂调(滥) 趁心如意 (称) 语无论次 (伦) 相形见拙 (绌) 直接了当(截) 毛骨耸然(悚) 名列前矛 (茅) 手屈一指(首) 丰功伟迹 (绩) 残无人道 (惨) 挺而走险(铤) 殉私舞弊(徇) 声色俱历 (厉) 天翻地复 (覆) 汗流夹背(浃) 声名狼籍(藉) 穿流不息 (川) 一愁莫展 (筹) 一口同声 (异)因地治宜 (制) 记忆尤新 (犹) 貌和神离(合) 珠连壁合(璧) 原驰腊象(蜡) 挑拔离间(拨) 雍荣典雅(容) 原形必露(毕) 锐不可挡(当) 改斜归正(邪) 如火如茶(荼) 不屑置辨 (辩) 披星带月 ( 戴 ) 莫不关心( 漠 ) 咳不容缓(刻) 五体头地 (投) 默默无蚊(闻) 兴兴向荣(欣) 题纲挈领(提) 按步就班(部) 不记其数(计) 重峦叠障(嶂) 臭名招著(昭 ) 噪动不安(躁) 相儒以沫(濡) 见义思迁(异) 无机之谈(稽) 踹踹不安(惴) 不可思义(议) 深恶痛极(疾) 惩前毙后(毖 ) 草管人命 (菅) 甜言密语(蜜) 来势凶凶(汹) 循序渐近(进) 举一返三(反) 委屈求全(曲) 才输学浅(疏) 阴谋鬼计(诡) 大声急呼(疾) 世外桃园(源) 消声匿迹(销 ) 故弄悬虚(玄 ) 脍炎人口(炙) 性格炯异(迥) 相题并论(提) 相辅相承(成)自出心栽(裁) 相形见拙(绌) 舍身取义(生) 礼上往来(尚) 一鼓做气(作) 一愁莫展(筹 ) 蜂涌而至(拥) 变本加利(厉) 一泄千里(泻) 重蹈复辙(覆) 错落有至(致) 名符其实(副) 直迷不悟(执 ) 唯妙唯肖(惟) 汉牛充栋(汗) 朝辉夕阴(晖) 关健环节(键) 变换莫测(幻) 安然无样(恙) 蔽帚自珍(敝) 万赖俱静(籁 ) 坦荡如底(砥) 巧妙绝纶(伦) 众志成诚(城) 莫明其妙(名) 害人听闻(骇) 因地治宜(制 ) 妙手隅得(偶) 目不瑕接(暇) 破斧沉舟(釜) 弱不惊风(禁) 情不自尽(禁) 意想天开(异)中考语文知识点(二)易读错的字挨紧üi 挨饿受冻ái 白皑皑ái 狭隘ài 不谙水性ün 熬菜üo 煎熬áo 鏖战áo 拗口令ào 纵横捭阖 bǎi hã 稗官野史 bài 扳平 bün 同胞 büo 剥皮 b üo 薄纸 báo 并行不悖bâi 蓓蕾bâi lþi 投奔bân 迸发bâng 包庇 bì麻痹 b ì奴颜婢膝 bìxÿ 刚愎自用 bì复辟 bì濒临bÿn 针砭 biün 屏气 bǐng 摒弃bìng 参差cýn cÿ 猹 chá刹那 chà谄媚 chǎn 忏悔 chàn 羼水 chàn 赔偿 cháng 徜佯 cháng 绰起 chüo1 风驰电掣châ 瞠目结舌chýng 惩前毖后chãng 驰骋chþng 鞭笞chÿ 踟蹰 chí chú奢侈 chǐ整饬 chì炽热 chì叱咤风云 chìzhà忧心忡忡 chōng 憧憬 chōng 惆怅chïu chàng 踌躇chïu chú相形见绌 ch ù黜免 chù揣摩 chuǎi 创伤 chuüng 凄怆 chuàng 啜泣chuî 辍学chuî 瑕疵cÿ 伺候 cì烟囱 cōng 从容cïng 淙淙流水cïng 一蹴而就 cù璀璨 cuǐ忖度cǔn duï 蹉跎 cuōtuï 挫折cuî 逮老鼠 dǎi 逮捕 dài 殚精竭虑 dün 虎视眈眈dün 肆无忌惮 dàn 档案 dàng 当年 dàng 提防dÿ 缔造 dì玷污 diàn 恫吓dîng hâ 句读dîu 兑换 duì踱步duï 阿谀ý yǘ婀娜ý nuï 扼要â 菲薄fþi 敷衍塞责 fū yǎn sâ 凫水 fú随声附和 fùhâ 提供 gōng 供认 gong 口供gîng 佝偻 gōu lïu 勾当gîu 骨朵 gū骨气 gǔ蛊惑 gǔ商贾 gǔ桎梏 gù粗犷 guǎng 皈依guÿ 瑰丽guÿ 刽子手guì聒噪 guō哈达 hǎ尸骸 hái 稀罕 han 引吭高歌 háng 沆瀣一气 hàng xiâ 干涸hã 一丘之貉hã 喝采hâ 负荷hâ 蛮横hâng 飞来横祸hâng 发横财hâng 一哄而散hîng 华山 huà怙恶不悛hù quün 豢养 huàn 病入膏肓 huüng 讳疾忌医 huì jí诲人不倦 huì阴晦 huì污秽 huì混水摸鱼 hún 混淆 hùn xiáo 和泥huï中考语文知识点(三)词语解释第一册 1.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和待遇。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1bc7686bb68a98271fefac9.png)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看点1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2020年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
![2020年初中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3a23084de80d4d8d05a4f7d.png)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 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 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6.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A望文生义,即只根据字面的意思,就做出想当然的错误解释。
例如:走进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身心得到极大 的放松。“风声鹤唳”是指溃逃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怀疑是追兵, 形容惊慌疑惧。
语言运用
(一).仿写: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 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 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 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 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我 们通过审题可以知道:1.要保留“没有… …,可以有… …” 2.可以考虑用” 大地、高山、海洋”等来替换蓝天。3.得出答案“没有海洋的辽阔, 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 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 的温馨”等等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
3. 六种人物的肖描像写描方写法、: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 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第七部分
1.八种复句类型: 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⑧承接复句
2.八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 ②拟人 ③夸张 ④排比 ⑤对偶 ⑥引用 ⑦设问 ⑧反问
D不合语境,是指成语的适用语境被错用而致使用不 当。例如:据专家测算,在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 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污染总量的45%。“首当其冲” 比喻首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
2020中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
![2020中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459983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e.png)
2020中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成语题常见错误类型(1)望文生义。
如果你不了解成语的意思,仅从字面意思来推测,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句一: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而不是感叹的意思。
例句二:教师要改变那种耳提面命的简单粗暴的做法,多与学生沟通,做到平等、民主。
解析:耳提面命: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
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
这与句子中的"简单粗暴"是相矛盾的。
再比如:差强人意、如坐春风、首当其冲、明日黄花、不刊之论、文不加点、万人空巷、味同嚼蜡、短小精悍等"高危成语"也需要多多留意。
在这里王老师再给各位一个小提示:一般情况下成语题中,如果这个成语你不认识,甚至根本没见过,但是从句子的表面的意思看来能讲得通,那么它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望文生义",可排除。
(2)褒贬误用:成语中,有些是有感情色彩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要分辨出这些成语的褒贬色彩,否则就会产生误用现象。
如: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解析:"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
用来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地送孩子学钢琴、围棋、英语,感情色彩不对。
(3)使用对象范围不当:有些成语是有固定的使用对象和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
例句一:刘家两兄弟失散了三十年,今天终于破镜重圆。
解析:"破镜重园"只适用夫妻之间,不能用在兄弟之间。
相同的情况还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等。
例二:这篇文章写得行云流水,真可谓美轮美奂。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cf3885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d.png)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对很多学生来说,语文是成绩提升速度最慢的学科,同时也是学起来最为复杂的学科。
语文需要大量的背诵记忆,如果没有掌握好知识点,很容易就会遗漏知识,从而导致扣分。
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些2020中考语文复习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之多音字知识点总结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1.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
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
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
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
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
(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积累卡片常见多音字例释行xíng①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述而》)②运动天行有常(《荀子。
天论》)háng①路遵彼微行(《诗经。
七月》)②行列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汉乐府。
鸡鸣》)③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难nán困难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nàn患难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数shǔ①动词,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②数落,列举罪状晏子请数其罪(《贞观政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