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发祥地龙虎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中国道教发祥地龙虎山

作者:耘杉

来源:《百姓生活》2011年第02期

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郊20公里处的龙虎山,原名云锦山,因山上有一块状如云锦的巨石得名。传说当年祖天师张道陵行至此山时,被云锦石所陶醉,决定在此结庐炼丹。“丹成龙虎见”,于是更名为龙虎山。龙虎山还有因“状若龙虎”而得名之说。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

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千古未解的悬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三绝”。唐代顾况,宋代王安石、苏东坡、文天祥,元代赵孟,明代宋濂、徐霞客,清代袁枚等许多历史名人和文人墨客,在龙虎山留下了诗文和题刻。

张天师在龙虎山传承63代、历时1900多年,使龙虎山成为被公认的中国道教第一山

龙虎山因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和东汉道士张道陵名扬天下。《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就以“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等生动的文字,描写这里的景色。

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8年),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与弟子入鄱阳湖,上龙虎山传黄帝九鼎丹法并创立了道教、撰写了《老子想尔注》。后来,他携带弟子入蜀布道,治病祛灾,深得人民爱戴。

唐朝视道教为国教。但从会昌至五代末,在龙虎山嗣教的张道陵第20至23代子孙并无重要建树。此间仅建真仙观、张天师庙和另一座三清观。两宋时期,龙虎山道教成为与茅山、阁皂并立的三山符之一。张道陵后嗣的24至35代,每代都曾被诏赴阙,赐“先生”号。经过200余年的发展,龙虎宗跃居为三山符之首,龙虎山出现了大批有名道士,不仅旧有宫观得到扩建、赐额,而且新建宫观近20所。元代是龙虎山道教的鼎盛时期,新建宫观达37所。张道陵的后嗣从36至41代,代代被封为天师、真人,主领江南道教。其38代时更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位居诸符派之首。明代,龙虎山道教继续得到发展。此期嗣教的张道陵后嗣为42至49代。最初,朝廷仍沿旧习封天师,后来取消“天师”号,只称大真人。到清代,朝廷对张道陵后嗣多加贬抑,以龙虎山为中心的正一道渐趋衰落。

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63代,历时1900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道教教派。张道陵曾与孔子齐名,素有“北孔南张”之称。坐落于上清镇中部的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生活起居和祈神的处所,道教最早的发祥地,天师道祖庭,并尊为“宰相家”、“大真人府”。天师府北靠西华山,南朝琵琶峰,门临泸溪河,占地3万多平方米,有“南国第一家”之称,其规模以及历史、艺术价值,堪与曲阜的孔府相比。天师府里有很多重要的历史遗存,特别是董其昌撰写的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明太祖所赐“嗣汉天师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