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最新修订完整版本)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2015年最新修订完整版本)目录第1课朝夕《晨景》教学设计《渔舟唱晚》教学设计《清晨》教学设计《晚风》教学设计聆听《渔舟唱晚》表演《晚风》第2课足迹《嘎达梅林》教学设计《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雨花石》教学设计《我怎样长大》教学设计第3课农家乐《丰收锣鼓》教学设计《打猪草》教学设计《丰收的节日》教学设计(课时1)《丰收的节日》教学设计(课时2)《苹果丰收》教学设计第4课可爱的家《可爱的家》、《回家》教学设计《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第5课故乡《思乡曲》教学设计《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设计《故乡的小路》教案设计第6课快乐的少年《缆车》教学设计《叮铃铃》教学设计《雏鹰之歌》教学设计第7课冬雪《乘雪橇》教学设计《迎来春色换人间》教学设计《堆雪人》教学设计《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设计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15-2016第一学期)一、教材分析人音版五年级第九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人为7个单元: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快乐的少年、冬雪。
这七个单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
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
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二、教学目标1、要求学会唱课本上的演唱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乐理知识:下滑音、前倚音、拍号等。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三、重点难点1、至少熟唱教材中的演唱歌曲。
2、掌握读谱指示:音符、力度记号、装饰音、拍号等。
3、掌握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四、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概念和音乐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仪、音乐录音。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听音乐判断1. 教师播放一段快节奏的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
2. 请学生判断这段音乐是什么样的音乐(快乐、悲伤等),并请他们说明自己的理由。
3. 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可以通过节奏、旋律、音色等方面表达不同的情感。
活动二:音乐表演1. 教师示范一段简单的口哨曲,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学习。
2. 学生学会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建议,让学生表演出不同的表情和动作来配合口哨曲的演奏。
【第二课时】活动一:音乐欣赏1. 教师播放一段悠扬的古典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
2. 教师带领学生发表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并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形象化的理解和表达。
活动二:音乐创作1. 教师给学生发放乐谱纸和乐器,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片段。
2. 学生完成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欣赏自己的作品。
【第三课时】活动一:音乐表演1. 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节奏感强烈的音乐。
2. 小组分工,设计出一段舞蹈来表达音乐的节奏感。
活动二:音乐讲解1. 教师向学生讲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符、节拍等。
2. 教师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第四课时】活动一:音乐创作1. 教师给学生发放乐谱纸和乐器,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片段。
2. 学生完成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欣赏自己的作品。
活动二:音乐合唱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喜欢的歌曲,练习合唱。
2. 每个小组进行独立演唱,展示给其他小组欣赏。
【课堂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回顾。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打猪草》∣人音版(简谱)(2023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节奏和简谱知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打猪草》相关的问题,如歌曲的节奏特点、情感表达等。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打猪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欢快的民歌?”(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打猪草》这首歌曲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打猪草》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歌,它展现了我国民间音乐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这首歌曲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教学难点
(1)合唱技巧: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协作,进行和谐合唱,注意声部的平衡与融合。
-举例:在合唱过程中,高低声部的音量、音色控制,以及呼吸的协调。
(2)音乐创造力:学生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演唱和演奏,展示个人音乐风格。
-举例:在合唱中加入即兴的节奏变化,或尝试不同的演唱方式。
(3)文化理解:学生深入了解《打猪草》歌曲的文化背景,体会歌曲所蕴含的民间音乐特色。
-举例:探讨歌曲的创作背景,了解歌曲中所体现的民间风俗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并掌握核心知识。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使其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提高。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第一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1.2 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音符、节奏、音阶等;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和演奏乐器;能理解和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能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二章:乐理知识2.1 音符与节奏教学内容:音符的种类、音符与休止符的组合、节奏的划分。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
2.2 音阶与和弦教学内容:大调、小调音阶的构成,三和弦、七和弦的构成。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解法、练习法。
第三章:歌曲演唱3.1 歌曲的选择与学唱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歌曲,进行音准、节奏、唱腔的训练。
教学方法:示范法、模仿法、分组练习法。
3.2 合唱与对唱教学内容:学习合唱和对唱的技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集体练习法、分组竞赛法。
第四章:乐器演奏4.1 乐器的选择与演奏技巧教学内容:了解常见的乐器种类,学习基本的演奏技巧。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分组练习法。
4.2 合奏与独奏教学内容:学习合奏和独奏的技巧,培养音乐表现力。
教学方法:集体练习法、分组练习法。
第五章:音乐欣赏5.1 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教学内容: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分析作品的结构、旋律、节奏等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例法、讨论法。
5.2 音乐创作与表达教学内容:学习简单的音乐创作方法,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方法:示例法、实践法、展示法。
第六章:音乐与生活6.1 音乐与情绪教学内容:了解音乐与情绪的关系,学会通过音乐调节情绪。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例法、实践法。
6.2 音乐与舞蹈教学内容:探索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分组练习法。
第七章:音乐与文化7.1 音乐与民俗教学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音乐民俗,感受音乐的文化多样性。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例法、实践法。
7.2 音乐与历史教学内容:通过音乐作品,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踩雨》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踩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雨中曲》,主要教学内容为歌曲《踩雨》。
该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描述了孩子们在雨中玩耍的欢乐场景。
教学内容涉及歌曲学唱、节奏敲击、音乐欣赏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踩雨》的旋律、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了解二段体结构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集体合作,完成歌曲表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变化的部分,以及二段体结构的掌握。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节奏敲击、音乐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课件、音响设备、踩雨道具(雨伞、雨衣等)。
学生准备:音乐书、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教师身穿雨衣、雨靴,手持雨伞,模拟雨中场景,引导学生关注雨天的乐趣。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
b. 分段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变化和音高。
c. 学生跟唱,巩固歌曲。
3. 节奏敲击(5分钟)a. 教师示范节奏敲击,学生模仿。
b. 学生分组,用手指敲击桌面,练习节奏。
4. 歌曲表演(10分钟)a.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分配角色(唱歌、敲击节奏、表演)。
b.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c. 各组进行表演,集体评价。
5. 音乐欣赏(5分钟)教师播放其他雨中曲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c.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踩雨》2. 歌曲结构:二段体3. 节奏:× × × × | × × × ×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踩雨》歌曲,并敲击节奏。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人音版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人音版教案标题: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人音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人声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欣赏人声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学习和掌握人声音乐的演唱技巧。
3. 学习和理解人声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达。
教学准备:1. 教材: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材(人音版)。
2. 音乐播放设备。
3. 演唱曲目的歌词和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音乐氛围,播放一段人声音乐,让学生感受人声音乐的美妙。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人声音乐的感受和喜好。
二、学习人声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15分钟)1. 通过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介绍人声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播放不同类型的人声音乐,让学生听出其中的差异和特点。
3. 引导学生讨论人声音乐的表现形式,如独唱、合唱、伴唱等。
三、学习和掌握人声音乐的演唱技巧(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人声音乐的演唱技巧,如发声、气息控制、音准等。
2. 分组训练学生的发声和气息控制技巧,引导他们通过练习来提高演唱水平。
3.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嘴唇、舌头和声带等发声器官,以及如何调整声音的高低和音量。
四、学习和理解人声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达(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人声音乐的表达方式,如语调、音色、节奏等。
2. 播放不同情感表达的人声音乐,让学生通过音乐来感受和理解情感的传达。
3. 引导学生分析人声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如快乐、悲伤、愤怒等,以及其中的音乐要素。
五、合作演唱和展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首人声音乐进行合作演唱。
2. 指导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注意合作和协调,以及表达情感。
3.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演唱展示,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向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和进一步提高的建议。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人音版)一、教学目标:1. 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小星星》、《两只老虎》、《欢乐颂》等。
2. 音乐理论知识:学习音符、节拍、旋律等基本音乐知识。
3. 音乐欣赏: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如《梁祝》、《茉莉花》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音准、节奏、唱腔的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
2. 运用分组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结合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欣赏水平。
五、教学课时:本册教材共安排了15个教学课时,每个课时40分钟。
六、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学生的热情。
2. 学习歌曲:教唱《小星星》,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3. 音乐知识讲解:介绍音符、节拍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简谱。
4. 歌曲练习:分组进行歌曲练习,重点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5. 音乐欣赏:欣赏《梁祝》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给予鼓励和评价。
2. 歌曲演唱:评估学生在歌曲演唱中的音准、节奏、唱腔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3. 音乐知识测试:通过简谱识别、音符组合等测试,了解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课外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队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2. 邀请音乐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3. 开展音乐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九、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人音版)。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
2、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包括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等。
3、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本册教材中的歌曲,并且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欣赏不同风格、体裁的音乐作品,并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5、教授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符、节拍、音阶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2、教学难点(1)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节奏型,如三连音、十六分音符等,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示范来解决。
(2)在合唱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做到声部和谐统一,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启发学生。
三、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亲自演唱、演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音乐感受。
2、讲授法:讲解音乐知识和概念,让学生有系统的了解。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所学的音乐技能。
4、欣赏法: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5、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单元:朝夕1、《清晨》(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清晨鸟鸣的音频,引导学生想象清晨的景象,然后提问学生在清晨会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色。
(2)歌曲教学: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3)音乐知识:讲解歌曲中的休止符和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作用和用法。
(4)歌曲表现:让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并且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清晨的活力和美好。
2、《晚风》(1)导入:播放一段轻柔的风声音频,让学生感受晚风的轻柔。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回家》教案(1)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回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六单元《家乡的歌》,本节课主要学习歌曲《回家》。
歌曲《回家》是一首富有情感、节奏明快的民歌,歌词描绘了游子归乡的喜悦心情。
本节课我们将详细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回家》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等。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游子归乡的故事,引入歌曲《回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感。
2. 新课内容展示:a. 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b.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歌词意义。
c. 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
3. 歌曲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
b. 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练习演唱,教师个别指导。
c.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演唱心得。
4.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评价并给予建议。
b. 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家乡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回家》2. 歌曲旋律:用五线谱展示歌曲旋律,标出关键音符。
3. 歌词:将歌词分行书写,突出重点词汇。
4. 情感表达:用图示表示歌曲的情感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演唱歌曲《回家》,录制音频或视频。
b. 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歌词意义,写成一篇短文。
2. 答案:a. 音频或视频文件。
b. 短文内容应包括歌曲的旋律特点、歌词意义及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学习家乡的歌曲。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回家》精品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回家》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五单元《家乡的歌》,主要教学内容为歌曲《回家》。
该歌曲是一首富有情感、旋律优美的歌曲,描述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内容涉及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歌曲背景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回家》的旋律、节奏及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 增进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跳跃部分,以及部分歌词的发音。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的掌握,以及对歌曲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游子回家的小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歌曲《回家》。
2. 歌曲学习:(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学习歌曲的节奏,跟随老师一起拍打节奏。
(3)学习歌曲的旋律,跟随老师一起演唱。
(4)分句学习歌词,注意歌词的发音和情感表达。
3. 歌曲练习:(1)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错误,熟练掌握歌曲。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4. 例题讲解:(1)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举例说明。
(2)分析歌曲中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5. 随堂练习:(1)分组练习歌曲,要求节奏准确、旋律流畅。
(2)进行歌曲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回家》2. 歌曲旋律简谱3. 歌词重点部分4. 歌曲节奏图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记歌曲《回家》的旋律、节奏、歌词,并演唱给家长听。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整体掌握情况较好,但部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把握不够到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关于家乡的歌曲,对比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今天我们要研究如何唱好歌曲《晚风》的合唱部分。
在合唱中,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唱出美妙的和声。
接下来,我们将分为两个声部进行研究。
1、学唱低声部:首先,让我们听一遍低声部的范唱,注意听出低声部和高声部的区别。
然后,跟着钢琴学唱低声部,注意掌握好节奏和强弱规律。
最后,结合教师的指挥,充满感情地演唱低声部。
2、学唱高声部:接下来,让我们听一遍高声部的范唱,同样要注意和低声部的区别。
然后,跟着钢琴学唱高声部,同样要掌握好节奏和强弱规律。
最后,结合教师的指挥,充满感情地演唱高声部。
3、合唱练:当大家都掌握好各自的声部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合唱练了。
在合唱过程中,要注意与伴唱的配合,同时也要注意声音的平衡和和谐,让合唱听起来更加美妙动人。
总结: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不仅学会了唱好歌曲《晚风》的高低声部,还提高了合唱表现能力。
在未来的合唱活动中,我们一定会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的歌唱才华。
学生能够熟练唱出合唱歌曲《晚风》的两个声部,并能够合作演唱。
学生能够认识马头琴,并了解马头琴的传说。
教学步骤:一、合唱歌曲《晚风》1.老师引导学生哼唱低声部的旋律,并让学生闭嘴哼唱。
2.学生加进歌词慢唱一遍,注意拍子和换气符号。
3.学生注意歌曲中两句的音高关系不同,要唱出对比。
4.老师和学生合作,分别唱旋律声部和低声部,注意轻唱。
5.将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和对比。
6.选出唱低声部好的组进行强化训练,再和高声部合唱。
二、认识马头琴1.老师引导学生认识马头琴。
2.学生了解马头琴的由来和传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合唱歌曲和认识马头琴的方式,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草原的风情和文化。
同时,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评价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让学生保持注意力和兴趣,避免出现分心和不专注的情况。
本次教学通过歌曲《雨花石》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先烈精神、祖国的热爱与珍惜。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 聆听《丰收锣鼓》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教学过程:一、聆听《丰收锣鼓》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
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变化?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
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
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聆听《快乐的农夫》。
通过旋律填空练习,让学生对音乐旋律进行有初步的理性认识教学过程:一、聆听《快乐的农夫》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高声部)、拍腿(低声部)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回家》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回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六单元《家乡的歌》,主要学习曲目为《回家》。
该曲目详细内容见教材第32页至第34页,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及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回家》的旋律和歌词,提高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家乡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技巧,如滑音、颤音等。
教学重点:歌曲《回家》的旋律、歌词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家乡音乐的兴趣。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学生分小组进行歌曲练习,互相交流演唱技巧。
3.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滑音、颤音等,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演唱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独立演唱《回家》,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评价。
5. 歌曲表演(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回家》2. 歌曲旋律简谱3. 歌词4. 教学重点、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回家》,录制音频或视频。
2. 答案:学生提交的演唱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了解其他关于家乡的歌曲,鼓励学生在课外自学,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技巧,如滑音、颤音等。
2. 例题讲解: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3. 作业设计:演唱《回家》,录制音频或视频。
一、教学难点解析1. 滑音技巧滑音是歌曲演唱中的一种常见技巧,它能使歌声更具表现力。
在《回家》这首歌曲中,部分旋律需要运用滑音技巧。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教案(精选5篇)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教案(精选5篇)人音版五年级音乐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
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教案【篇2】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
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三、小结人音版五年级音乐教案【篇3】教学目标: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设问:什么节日能听到这首歌?2、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二、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习高声部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3、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4、练习合奏三、分组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四、各组汇报展示五、欣赏吉他演奏《平安夜》和电子琴演奏《平安夜》。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教案【篇4】教学内容:《卢沟谣》教材分析:《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全册)
3.板书升记号,让学生找出来,听一听老师的弹奏,听辨不同,并唱一唱。
4.再听歌曲范唱,学生可以轻声演唱,体会歌唱时的声音有没有不同?
5.分句说一说。
(1)第一乐句:轻巧,喜悦,表现了看见雪花飘落时的喜悦心情;
聆听歌曲
感受歌曲,加入律动
学生自由回答
聆听感受歌曲
学生探讨回答
二、导入课题
冬天里,我们的梦想是堆雪人,打雪仗,是在雪中漫步,是趴在窗台上看雪花飞舞,那么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在冬天里在做什么呢?
我们一起聆听《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三、聆听歌曲
1.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说一说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2.复听,说一说歌曲中出现了几种小动物,要用怎样的声音去告诉它们。(4个“告诉”)
3.用动作表现图形谱,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变化音。
重点
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恰如其分地表现小动物们在雪花的飘落下渐渐进入甜美梦乡的意境。
2.变化音及歌曲情绪的对比。
教学
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等。
教学
准备
多媒体音乐音响系统、部分打击乐器、钢琴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
3.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5.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情
分析
五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而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回家》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回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五单元《家乡美景》,主要学习歌曲《回家》。
该歌曲是一首描绘游子归乡喜悦心情的抒情歌曲,通过对家乡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教学内容包括歌曲学唱、乐理知识、音乐欣赏和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回家》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2. 学习并运用乐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以及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点: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掌握和家乡情感的传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音乐课本、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游子归乡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共鸣,为学习歌曲《回家》营造氛围。
2. 歌曲学唱:a. 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b. 分组学唱,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唱。
c. 学生独立学唱,教师指导并纠正演唱技巧。
3. 乐理知识学习:a. 讲解歌曲中的音高、音长、节奏等乐理知识。
b. 结合歌曲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感受乐理知识的应用。
4. 音乐欣赏:欣赏歌曲《回家》的演奏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歌曲表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回家》2. 歌曲旋律:五线谱或简谱3. 乐理知识:音高、音长、节奏4. 家乡美景:图片或简笔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歌曲《回家》,描绘一幅家乡美景的图画,并配以简短的文字描述。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民歌的学习和演唱,加深对家乡音乐文化的了解。
b. 开展以“家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家乡的故事和美景,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乐理知识讲解与应用。
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上册《聆听 渔舟唱晚》教案
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上册《聆听渔舟唱晚》教案一. 教材分析《聆听渔舟唱晚》是人音版(敬谱)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经典古曲。
这首曲子以夕阳、渔舟、晚霞等自然景象为题材,描绘了渔夫在夕阳下游弋的情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全曲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夕阳映照”、“渔舟唱晚”和“晚霞余晖”。
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学科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古曲的了解相对较少,可能会对《聆听渔舟唱晚》的内涵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距离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曲子的背景,感受曲子的意境,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古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聆听渔舟唱晚》的背景、结构及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培养学生和谐共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并体会《聆听渔舟唱晚》的意境。
2.引导学生掌握古曲的基本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自主欣赏音乐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有利于学生感受和理解曲子的情境。
2.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聆听,感受曲子的韵律和情感。
3.分析讲解法:教师对曲子的结构、调式、表现手法等进行详细讲解。
4.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曲谱,方便学生跟随哼唱。
3.准备相关背景资料,以便为学生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夕阳、渔舟、晚霞等自然景象,引导学生进入美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聆听渔舟唱晚》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完整播放《聆听渔舟唱晚》,让学生初步感受曲子的韵律和情感。
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曲子的结构、调式等基本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朝夕教学内容1、通过钢琴和伴奏带教唱学生《清晨》和《晚风》两首歌曲。
2、对比歌曲欣赏描绘早晨的《晨景》和描绘夜幕的中国筝曲《渔舟唱晚》.3、创造性地表演及编配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
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
3、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3、《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4、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材分析:1.管弦乐《晨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
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
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
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
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
2.筝曲《渔舟唱晚》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乐曲的第二部分清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
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3.歌曲《清晨》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
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
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
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
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
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
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
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
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
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课程安排: 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 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过程:1、引言:今天,我们请四位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一小段情景剧,是关于清晨我们起床之后的故事。
无论你怎样描绘清晨,但一定要特别,最好不要和其它同学表演得一样。
(选择性格活泼开朗,大方的同学。
时间控制在3分种以内)。
学生表演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定会感到好奇,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的清晨感受吧!2、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设问: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我们心中所想象的清晨一样吗?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2遍)4、朗诵一遍歌词(充分理解歌词的内涵。
)清晨听到公鸡叫,喔喔推开窗门迎接晨曦到,花香鸟语春光好,喔喔,今天又是一个艳阳照。
春天的草原对我笑,那绿油油的秧苗在山脚,丛丛的山村在身旁,那白茫茫的云雾在山腰。
5 、加上唱歌词歌唱《清晨》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把握通俗朴素,要想说话似的歌唱。
唱好之后,注意处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的对比表现。
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处理得稍强一点。
6、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乐器给《清晨》伴奏伴奏的节奏由表演者自由加进,但是一定要是具有美感和和谐的音响。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对比欣赏《晨景》与《清晨》及《渔舟唱晚》,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1、引言:师:请问同学们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太阳都是同一时间升起来的吗?各国的晨景是否都是一样的呢?(同学讨论)教师做总结2 、复习一遍歌曲《清晨》再次体验感受描绘中国的早晨的音乐《清晨》。
3、欣赏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外国的早晨。
在欣赏之前,提出教师的问题,两种音乐风格你更喜欢哪一种音乐描绘方式。
并请同学们构思一下要让你去表现清晨,你会用什么方式去表现。
4 、讨论两种风格你更加喜欢那种描绘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做好总结。
5 、再一次欣赏管弦乐《晨景》为这首管弦乐配上书上的三幅画,你认为这三副画应放在乐曲的什么地方。
6、第三次欣赏管弦乐《晨景》将同学分组进行表演。
结合学生自己对清晨的联想,在音乐中表现出来。
7 、欣赏《渔舟唱晚》现在我们一块来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中国古筝曲《渔舟唱晚》,在欣赏的时候请同学们多从内心深处的感受去体验,可以把眼睛闭起来欣赏。
欣赏完请同学们说说对比欣赏了三首曲子,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8、充满感情及表情地演唱一遍歌曲《清晨》对比欣赏了这么多的曲子,感受早晨和晚上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唱唱《清晨》,愿我们生活每天都朝气十足!第三课时课时目标:学唱歌曲《晚风》,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教学过程:一、学唱高声部:1、引言:我们前几节课都感受了描绘早晨的歌曲和乐曲,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一下描绘晚上歌曲。
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唱一首外国的小夜曲。
那老师今天想给同学表演一下。
2、老师演唱一首小夜曲。
强调和介绍我们要学唱的歌曲有相似的感觉,都具夜晚宁静的柔美气氛,给学生提出问题:这一首歌曲和我们即将要欣赏到的乐曲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可以引导学生从感觉,节奏,速度方面去进行对比。
3、欣赏范唱歌曲《晚风》对比感受小夜曲和《晚风》带给我们的感觉。
4、跟钢琴学唱歌曲《晚风》课堂预想:学生在注意弱拍起的地方,肯定不能够把强弱表现得很好,所以这节课还要把强弱规律教给学生。
另一方面,该唱够的地方一定要把节拍唱满。
5、讲解六拍子的强弱规律。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手势来表示它们。
6、带着强弱规律的感觉去唱《晚风》7、结合教师的指挥,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晚风》二、学唱歌曲《晚风》的合唱导入:刚才我们学唱了歌曲的旋律声部,大家都唱得很棒,但这是一首很美很美的合唱歌曲,我们只有唱好了两个声部才算完美,大家有信心吗?1、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LU来哼唱低声部的旋律2遍。
2、把低声部的旋律声部唱熟了之后,就请同学们闭上嘴巴,用哼鸣的音去唱低声部。
3、请同学们加进歌词慢唱一遍。
在唱的时候心里的拍子一定要稳。
提醒同学们要把拍子拖够,并且注意到换气符号的地方。
换气之后的那个音一定要轻唱为后面的一个音做好铺垫。
4、歌曲里面有两句当晚霞映红了天边的地方音高关系是不一样的,要唱得有对比,第一句比第二句要弱一点。
5、请同学们跟老师合作。
由老师唱旋律声部,由同学们唱低声部。
同学们在唱低声部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唱,第一次合唱时,可以选择学生不唱歌词,用“啦”代替歌词6、将同学们分组为A,B两个大组演唱这首歌曲。
在一个组演唱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另一个组的学生要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要对最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
A组唱旋律声部,B组唱低声部。
A组唱低声部,B组就唱旋律声部。
7、选出一个低声部唱得好的组出来,强化训练一下低声部的歌词,再和高声部合起来。
带着感情轻轻地演唱这首二声部歌曲《晚风》。
课后反思:第2课足迹教学内容1、聆听《嘎达梅林》《歌唱二小放牛郎》2、演唱《雨花石》《我怎样长大》教学目标: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听《红星歌》,唱《雨花石》。
第二课时:听《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三课时:唱《我怎样长大》,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马头琴、欣赏《嘎达梅林》教学目标:1、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2、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及《嘎达梅林》多种音乐题材的表现形式。
3、初步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有很多家长来到我们班,希望咱们大家好好表现,咱们一起度过欢乐的“音乐四十分”。
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是: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并回答问题:1. 乐曲的名称是?(板书:嘎达梅林)2、多媒体所展示的画面表现的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3、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板书:马头琴)二、新授部分:(一)蒙古族风土人情。
你能谈谈你所了解的蒙古族吗?蒙古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族自治区,地处高原,地哉辽阔,平均海拔在一千米以上。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
蒙古族自称“蒙古”。
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吃:以肉食为主,多吃肉块、炖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
奶食以马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