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兴衰的现代启示
徽商没落的现代启示
徽商没落的现代启示花开花落,草荣草枯,荣枯有数,盛衰有常。
称雄明清商界四百年的徽州商帮,似乎也难逃客观规律发展的法则,在清道光以后逐渐趋于衰落,走向消亡。
但任何事物,其盛也决非无由,其败也自必有因。
如今,我们分析徽商衰败的历史原因,自是为了现代徽州经济发展的需要。
1 徽商没落的时代背景笔者认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形成和铁桶一般的封建体制的瓦解,是繁荣了三四个世纪的徽商经济走向没落的最重要背景。
要言之,清道光二十年(1840),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点燃了中国百年不熄的战火,一百多年的外患内扰,是中国整个趋于败落的根本原因。
如果说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封闭中国的大门,那么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中国社会战乱,就是对徽州商帮加速衰落的最致命一击。
这个致命一击,指的就是清政府与太平天国的战争。
这场战争始于1851年1月(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基本结束于1864年(同治三年六月),历时14年。
如果将天津沦陷后,太平军与捻军的抗清斗争算在内,则一直延续到1968年8月(同治七年六月),前后计18年。
战火蔓延了18个省的600余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其主战场是西至武汉,东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为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
这些地方,恰恰是徽商经营活动的最主要区域。
太平军与清军在这一带长达十几年的拉锯战,实际上切断了长江船运,中止了徽商的吴楚贸易活动,使江南市镇的商业活动陷于瘫痪。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在江南一带,徽州商帮活动鼎盛时期,那是无徽不成镇。
是徽州商帮促进了江南市场的形成发展及其繁荣,而江南市镇又为徽州商帮提供了商业舞台。
太平天国运动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这些工商业市镇,几乎无一幸免,都遭到战争的破坏,导致所有这些市镇工商业活动完全停顿。
无奈之下,大量的徽州商人只好纷纷抽回资金,变卖资产,回到徽州本土以避战乱,保存资本。
然而,徽州这块向为中原人逃避战乱的“世外桃源”,这次却成了太平军与清军交锋的重要战场。
徽商的兴衰及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的启示研究
徽商的兴衰及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的启示研究徽商是中国商业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起和发展,不仅是中国商业历史中的佳话,也曾经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有重要启示。
本文将从徽商的兴衰历史出发,探讨其在现代保险业中的启示。
一、徽商的兴起与经营特点徽商起源于明代时期,是一群居住在安徽徽州地区的商人。
他们因地理位置优越,乘河及道之便,不仅对周边地区的商品进行收购和销售,而且还发展了自己的工业和手工业,如茶叶、盐业和丝绸等。
在清代,徽商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经营特点,即“徽商敢做、有耐心、注重信用、勤俭节约、品质优良,且注重地产”。
这种经营特点让徽商在当时的商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二、徽商的衰落与原因分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徽商也逐渐走向衰落。
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崛起19世纪后期,英、美、德等外国资本家开始侵入中国市场,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崛起,这些新的商人在资本、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比徽商更具有优势。
(二)传统经营形式的局限性徽商主要依赖家族和亲族的力量进行管理,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而这种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时市场、技术和管理的需求,使得徽商在这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境。
(三)政治经济背景的变化近代以来,国家的政治经济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大改变了市场和商业环境。
三、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的启示徽商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有以下启示:(一)注重市场定位和创新徽商之所以能够成为当时的商业巨头,是因为他们注重对市场的定位,并在市场上创新。
这个启示对于今天的保险业来说尤为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不断拓展市场,才能让保险业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二)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徽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十分重视,这个启示让我们认识到,在现代保险业中,企业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必须立足于员工培训和管理上。
(三)注重信用徽商的经商之道中,信用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这个启示对于现代保险业来说更是重要。
晋徽商兴衰对浙商的启示
业界动态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08月/13日/第S02版/明清时期,在中国商史上的晋商、微商,曾利倾朝野,鼎足华夏,各领风骚数百年。
然后,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终至 落花流水春去也,由昔日的辉煌繁盛而步入日幕途穷之路。
晋商、微商是明清历史的一面多棱镜。
晋徽商兴衰对浙商的启示吴潮海浙商,虽然在近代才崛起,而且在学术界也并未引起重视。
然而,宁波帮、龙游帮毕竟在中国商史上曾威风八面、盛极一时。
何况,当今浙商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成为华商大家庭中的一支新锐,而且在向着当今中国的第一商帮不断发展壮大。
新浙商作为反映浙江地域文化的企业家群体,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庞大的人才群体。
然而,当今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是,究竟如何用理性铸造浙商更为辉煌的历史,究竟怎样才能使浙商不仅能成为徽商、晋商那样具有广泛而长远影响的商人群体,成为人为内涵丰富的经济品德,而且能延缓其生命周期,促使其长盛不衰,历代的高帮究竟有没有经验教训可资借鉴?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欲有所作为,必先师古人之长处,包容世间万商之良方,为我所用;欲免踏覆辙,务必去除前人之弊端,吸取前人之教训,为我所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徽商、晋商兀然崛起,一个历经300年而不衰,一个更是称雄500年而不弱,实在是商界的奇迹。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 徽帮。
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至迟在东晋时期,就已有历史记载,以后代有发展。
徽商走出深山后,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终于不断发展壮大。
明清时期,徽商作为一支重要商帮,活跃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甚至有的商人还涉足海外。
自明中叶至清中叶,其间除明末清初由于战乱一度沉寂外,徽商保持了300多年鼎盛辉煌时期,在当时的中国商界独占鳌头。
无徽不成镇,构成了一代商业帝国,影响真可谓至大至深。
数百年前,伴随着 走西口那悲凉的歌声背井离乡、远走塞外以谋生计的几个山西穷乡亲,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竟成了连现代许多大企业都自愧不如的连锁商业集团。
徽商启示
徽商启示录徽商活跃的时代距今已有百年之久,然而其兴衰成败之迹却从各方面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以其为鉴,可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笔巨大财富。
徽人有着厚重的宗族观念,外出经商总是按血缘、地域聚居,且外出经商时,一经定居,宗族中的其他人也会随之而来,而后乡党也会随之而来。
这种以亲情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团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式是结成商帮的直接原因,且它在集聚财力、物力、人力及统一行动方面等都有很强优势。
然而,这种方式也会有内在缺陷,徽商却懂得趋利避害,因此他们注意用契约的方式来限定这种人情的关系,这点从徽州地区留下的很多徽州的契约文书中可以看出。
此外,徽商在处理内部或者外部的商业问题时,有一个专门的组织,即徽商会馆。
明清时期徽商会馆遍布全国,它们代表商人与官府交涉商业事务,为徽人举办公益事业,有的会馆还延师教习同乡子弟,也代为传递乡人信函和官府文告。
会馆经费由会馆所在地徽商提供。
这不仅说明徽州宗族势力与商人联系之紧密,也说明了徽商懂得利用法律的力量来保护自己。
徽商的兴起与兴盛从很大程度上而言与其“尚儒”的传统密切相连,这也说明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有力的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
而徽商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亦是其最为人称道的“儒贾”精神。
徽商经营有其自身的信条和准则,诸如“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财自道生,利缘义取”等,正可谓是其在各地立业的精神之所在。
而其的成功壮大,活跃时间之长,正是由徽商“左儒右贾”的特点所决定的。
由于“儒”,使他们在理解经营之道、顺应时势等方面,比其他商人境界高出许多。
以儒学为本的徽商始终把“薄利生财、甘为廉贾”原则作为经营道德的基本准则之一。
此外,创业难,守成更难,徽商贵有“廉贾”之心,即在任何时候都胸怀善心和良知。
徽商的代表红顶商人胡雪岩曾经对商人的“良心”作过高度概括,“对朝廷守法,对主顾公平,就是讲良心”。
“廉贾”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正确看待钱财,强调人对财富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觉悟,既不视金钱为“万恶之源”,又不被金钱所累,强调钱财要“取之有道”,“仁中取利,义中求财”等等。
徽商兴衰启示探讨
徽商兴衰启示探讨分别从敬业精神、进取精神、文化精神、诚信精神、外部环境和自身分析了徽商兴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现代企业的借鉴作用。
标签:徽商;精神;资本转换;产业升级徽商,俗称“徽帮”,曾经是中国最成功的商帮,承载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商业文化。
然而,这股曾创造辉煌的商业势力却在清朝中后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的命运。
那么,徽商的成功和没落给我们现代企业带来哪些启示呢?徽商能够迅速崛起必然有其成功之处,其中独特的徽商精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1)敬业精神和地区传承的商业传统。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徽州这个地方可耕土地非常少,除了产茶并没有什么资源。
所以自唐朝以来商业活动就开始兴盛,到了明清时期从事商业的人口超过全地区的一大半。
而由这种商业文明所孕育出的敬业精神也贯穿于徽商发展的始终。
敬业精神是从业者对所从事职业具有的一种执着的信念和深深投入的意识,古徽商是如此,作为现代企业的经营者更应以此作为一切商业活动的基础。
(2)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被人们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吃苦耐劳和勤恳努力,有着敬业、执著、拼搏、坚韧、进取等优秀品质。
人格化的骆驼,更是给人以一种不畏道路艰险、忍辱负重、长途跋涉、富有进取开拓精神的深刻印象。
无怪胡适先生曾把具有骆驼般意志和品质的徽帮商人形象地比作“徽骆驼”。
古徽州人民,具有山里人的执著和坚韧,为追求美好生活而拼搏,为了家乡的富有而攀岭越谷,走出大山,不畏艰难,而且他们勤劳朴实,这才创造了徽商数百年之辉煌。
从事企业经营必然有风险,而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如果没有坚韧的毅力,如果没有随时迎接失败的准备,又怎么能在商战中百战不殆,修成正果呢?“忍辱负重,坚忍不拔”就是徽骆驼们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也是现代企业走向百年老店的必然选择。
(3)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
“贾而好儒”是徽商的显著特点,徽商是很爱读书的,他们有的白天经商,晚上读书。
爱读书给徽商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提高了徽商的文化素养、文化品位,较高的文化素质成为与士大夫们交往的“粘合剂”,同时也给徽商的商业经营带来便利。
徽商兴衰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借鉴意义
一
、
徽 商 的兴 衰
徽 商又称新安商 人 。徽商 形成 “ 帮” 旧徽 州府 徽 是 籍( 歙县 、 宁县 、 休 婺源县 、 门县 、 祁 黟县 、 绩溪县 ) 商人成 商 人集 团之总称 。徽人 经商 , 远 流长 , 在东晋 时就 源 早 有新 安商人 活 动的 记载 , 以后 代 有发 展 。真正 意 义上 的徽 商应 始 于南 宋 , 发展 于元 末 明 初 , 成 于 明代 中 形 叶, 盛于嘉靖 , 明成化 、 弘治年 间形 成商 帮集 团 , 清代 至 乾隆 年间达 到顶 峰 , 庆 、 光 年 间 日趋 衰败 , 嘉 道 前后 达 60 年 , 0余 称雄 3 0年。 0 徽 商的兴盛主要 表现在四大行业 。 其 一是 盐商 。徽商业盐 是 随着 明初实 行开 中制而 出现 的 , 到清代 时 , 州盐商 内部 的专业 分工及 其组 织 徽 结构 , 较之 明代更 为细密 。《 清史稿 》 :凡商 有二 , 云 “ 曰 场商 , 收盐 , 主 日运商 , 主行盐 , 其总 揽之者 日总商 , 主散 商 纳课 。到 明末 时, 成集 团 , 制 了淮盐 产 、 、 的 ” 形 控 供 销 特权 , 在两浙业 盐活动 中十分活 跃 。在 垄断 的条 件下 , 徽商 中的“ 总商 ” 所攫 取 的盐 业 高额 利 润是 惊人 的 , 因 此 积累 的资本极其雄 厚 , 清代 乾隆 年间 , 徽州盐 商 的总 资本 就可抵得 上 全 国一 年 财政 的总 收 入 ; 州从 事盐 扬 业 的徽商资本 有 四五 千万 两银 子 , 清 朝最 鼎盛 时 的 而 国库存银不过 70 0 0 万两 , 真可谓 “ 富可敌 国” 。 其二是 典 当商 。典 当业古 来 有 之 , 与其他 行 业相 比风 险小 , 利稳 , 获 因此 徽商 继 盐 业后 大举 进 人典 当 业 , 当商属于徽商 中的“ 典 上贾 ” 资本 极 其雄厚 。在 当 , 时激烈 的商帮 竞争 中 , 们联 合族 人 乡党集 中于一 地 他 同治典 业 , 以较低的典利 排挤其 他商 帮 而 占领市 场 , 明 人周 晖在《 金陵琐事 录》 中称 : 当时南 京 的当铺 总有五 “ 百家 , 建铺 本小 , 福 取利三分 四分 , 徽州 铺本 大 , 利一 取 分二分三 分 , 均之 有益贫 民。 这样 以“ ” 少取 ” 的策 略 , 累 资万金 , 并从 城市 发 展到 乡镇 , 以致 社会 上 有 “ 无典 不
徽商的兴衰对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启示
对 整 个 企 业 的 内部 进行 研 究 , 分 析企 业 内部各 个 要 素所 需 要 的管 理 里 , 导 致徽 商 难 以 向近 代商 人进 行 演变 。近 代 以来 , 徽商 抱 残 守 旧 ,
安定与统一 , 就 不 会 有 个 人 事业 的兴 旺 和 发达 。 “ 国 家兴 亡 , 匹 夫
徽商 除 了从 事 多种 商 业 和 贩运 行 业 外 , 还直 接 办 产 业 。休 宁 商
人 朱 云 沾 在 福 建开 采铁 矿 , 歙 县商 人 阮弼 在 芜 湖 开 设染 纸厂 , 他 们 边 生 产边 贩 卖 , 合 工 商 于一 身 。 徽商 经 营多 取 批 发和 长 途 贩运 。休
二 、微商 的经 营之道
1 .卫国安 民, 精忠报 国
从 早 期 徽 商 不 辞劳 苦 , 运 粮 输边 , 到 明 中后期 徽 商 积 极 参 与抵
抗 倭 寇 侵 略 的 斗争 , 乃 至 近 代徽 商 为 了 抵御 外 国入 侵 , 踊 跃 捐 资 捐
物, 处 处 时 时体 现 了他 们 的爱 国精 神 。 因为 他 们 深 知 , 没 有 国 家 的
关键 词 : 徽商; 经营; 培养; 管 理
我 国企 业 发展 与管 理 受 到组 多 因 素 的制 约 , 要 想 发展 好 和管 理 念虽 然 为 自身 的 发展 带 来 了促 进 作用 , 但是 也是 导 致徽 商 没 落 的原 好企业 , 就 要 在企 业 的成 本 控 制 和 企 业 利润 上 进 行 经 济 管理 研 究 ,
管理纵横 I S we e p i n g O V B F t h e M a n a g e m e体 系的启示
徽商兴盛对我们的启发
徽商兴盛对我们的启发徽商在中国经济史上久负盛名,徽商代表了中国近代商业企业战略的代表。
从宋元时期到清朝末期,徽商历经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近代商业的重要一环。
在徽商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制度,为中国经济文化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自古以来,徽商一直是中国商业文化的代表。
徽商的兴盛不仅对当时的中国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我们现代人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可以从徽商的成功经验中,学习到许多有益的商业道理和人生哲理。
首先,徽商始终坚持质量至上的经营理念。
在徽商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在明代以后,徽商开始发展出特色的产业和具有自己标志的商品。
徽商品牌在当时非常有名气,特别是徽州的“鹅毛和扇子”、“徽州牌红糖”、“徽州方便面”等特色产品,一度成为中国商业文化的代表。
这一切都源于徽商所坚持的“宁亏一分,不失一厘”的经营理念。
徽商秉承“宁可有品称,不可有名利”的态度,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各个领域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其次,徽商注重创新和实干精神。
徽商善于吸收和利用先进的商业思想和技术,同时也注重归纳总结和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
徽商的创新和实干精神,极大地促进了徽商的快速发展。
这种创新和实干精神,同样也能够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得到应用。
再次,徽商注重诚信经营。
在徽商的商业活动中,诚信一直被看做是商业成功的关键,也是一种优秀的商业道德。
徽商的诚信经营,为他们赢得了商业的信誉和声望,也为他们的商业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当今的商业管理中,诚信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营理念。
最后,徽商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
徽商在商业活动中注重的不仅仅是物质利益的追求,同时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心企业家。
徽商通常会将一部分收益,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这种社会责任概念,在当今社会的企业管理中也应该被重视。
总的来说,徽商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当时的国家政策和历史背景,但是从中所反映出来的商业经验和成功的原因,却是客观存在的。
徽商的兴衰史
徽商的兴衰史在中国商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徽商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他们曾凭借着独特的商业智慧和坚韧的精神,创造了辉煌的商业成就,然而,盛极一时的徽商最终也走向了衰落。
徽商兴起于唐宋时期,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其兴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徽州地区山多地少,粮食难以自给自足,这迫使徽州人不得不外出谋生。
而当地丰富的物产,如木材、茶叶、纸张等,为商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徽州地区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培养出了大量有文化、有见识的人才,为商业经营提供了智力支持。
徽商之所以能够在明清时期迅速崛起,并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商帮之一,与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策略密不可分。
他们重视诚信,以“诚信为本,以义取利”为经商之道。
在商业交易中,徽商恪守信用,一诺千金,赢得了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
这种诚信的经营理念,使得他们的商业活动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
徽商还善于团结协作,形成了强大的商业网络。
他们以家族和乡谊为纽带,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在异地经商时,徽商们往往会建立会馆,作为联络乡情、交流商业信息和互助互济的场所。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徽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能够凝聚力量,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同时,徽商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他们善于捕捉商机,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在明清时期,盐业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徽商通过与官府合作,获得了盐业专卖权,从而赚取了巨额利润。
此外,徽商还涉足茶叶、木材、丝绸等多个行业,不断拓展商业领域。
在徽商的发展历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商人。
如胡雪岩,他从一个钱庄伙计起步,凭借着过人的商业才能和政治手腕,成为了富甲一方的红顶商人。
然而,徽商的辉煌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
在清朝后期,徽商逐渐走向衰落。
导致徽商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近代工商业的兴起,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中国的通商特权,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挤压了徽商的生存空间。
其次,清政府的腐败和繁重的赋税也给徽商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古徽商价值理念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
古徽商价值理念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古徽商价值理念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一、徽商及徽商文化简述“徽商”一般特指清末以前的古徽州地区(现为安徽境内的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江西的婺源六县)的商人,俗称“徽帮”,从明代到清代,徽商持续兴盛了三百多年,更有“无徽不成商”的美誉。
徽商的成功是我国古代商业的一次崛起,是商业文化的一次革命;他不仅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商业的繁荣昌盛,更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品质,打造了具有生命力的商务理念。
徽商文化是古徽州商人在秉承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从长期的商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富有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明,包括以徽商经营哲学、经营理念为内在特质的精神文化和以经营之道、商业理论等为代表的制度文化。
徽商文化最基本的特性是诚实守信和儒雅风范,而诚实守信则是徽商文化的核心。
二、徽商文化的特征徽商文化是中国商业发展史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其独特的商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也是近代商业学习研究的典范。
(一)成功基石——“徽商精神”徽商的成功之道在于其在商业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徽商精神”:1、徽商的创业精神徽商的创业可谓艰辛,从小背景离乡、勤劳俭朴、自强自立。
胡适曾经把徽商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誉为“徽骆驼精神”。
2、徽商的创新精神徽商注重从实践中创新思路,以人为本,以文化为基础,以制度作保证,实践中审时度势。
徽商的创新精神体现在注重实践,终生学习,不断创新,“得地还需进一步,知天更上一层楼”。
3、徽商的团结精神徽商善于利用宗族势力展开商业竞争,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通过兴办会馆等方式联合经营,以减少内部损耗,提升整体竞争力。
(二)核心理念——诚实守信徽州是以儒学为基础的朱程理学的发源地,徽商文化也是以儒家“重义轻利”的伦理道德观念为指导思想。
徽商经营秉承“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以儒术饰贾事”的信条和准则。
旧徽商兴盛及衰弱的启示
旧徽商兴盛及衰弱的启示所谓徽商,即指徽州商人,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指的的徽州籍商人的总称。
在中国古代素有“徽商为十大商帮之首”和“无徽不成镇”之说法,可见徽商作为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性的商帮群体,其在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诞生徽商这一群体的徽州指的是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和绩溪六个县,古称为新安郡,历史悠久,为何这个地区能诞生一个在八百年过程中持续兴盛的商人群体呢,而后又因何走向衰弱,在此文中我想根据自己平时读书所得略作阐述。
首先是徽商因何兴起?徽州地区地形特点“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利和庄园”,在农业社会,这样的地形决定了所在地区无法承载太多人口。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有八次因为北方发生战乱而导致的北人南迁,大量北方士族及其附庸跨作为南北分界的淮河和长江,到江南地区定居,士人群体的到来给南蛮之地带来了先进的文化,附庸其存在的人群特别是农民和小生产者则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手工技术,这些都是中国文明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一、世家大族群体促成的文明提升中国广大南方地区在西晋之前人口的组成为百分之九十的山越族和山苗族(此两族为今天南方各少数民族的祖先),百分之十的流官、流官家庭后裔及从北方带来上任的附庸人口及其后裔,大部分人口绳文刺青,文化及其落后,生产力也极为低下。
从西晋后期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到金灭北宋、元灭南宋,前后八次北人南迁、衣冠南渡,特别是庞大的世家大族群体,使得南方文化获得巨大提升,到了明清时期,南方文化明显超越北方,这从明朝洪武年间明廷为了照顾北方士子特意将科举分设南北榜可以看的出来。
我们说,所谓世家大族,都是长期在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读书传家的地主士人群体,他们掌握着传统社会最先进的文化思想和道德传承,与此同时,依附每个世家大族的附庸人口则掌握着先进的耕作技术,他们的到来对于广大南方地区的文明发展而言是革命性的。
以徽州婺源江湾镇的晓起村为例,唐朝末年黄巢变乱,当时在朝廷里担任户右监的汪万武率领家人及附庸农民南迁,来到今天晓起这个地方,发展到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原先的荒无人烟之地发展成为村中户口近千、茶园数百顷的经济繁盛之地,更有数人考中举人进士,晓起汪氏成为徽州大族,影响颇大。
徽商兴衰对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分析
A p r . 2 0 1 4 Vo 1 . 1 1 No . 4
第1 1 卷 第 4期
徽商兴衰对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分析
陈 楚 岚
( 安 徽 财 贸职 业 学 院 雪 岩 贸 易学 院 , 安徽 合 肥 2 3 0 6 0 1 ) 摘 要: 微 商起 源 于 东晋 , 在 唐 宋 时期 迅 速 成 长 , 明 清 时期 是 徽 商 的 鼎 盛 时 期 , 于 清 朝 末 年 衰 落 。徽 商是 古代 非
湖北 经 济 学 院 学 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J o u m M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c o n o mi c s (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目。但 是 木 材 行 业 风 险 较 大 , 所 以徽 商 一 般 是 利 用 为 宫 廷 采
办木材来致富。
( 二) 要 善 于 把握 商机 徽 商 善 于 根 据市 场 的 特点 , 把握商机 , 做 出合 理 的经 营 策 略 。红 顶 商 人 胡 雪岩 就是 一个 成 功 的例 子 , 他善 于创 造 机 遇 。 在 创 办 钱 庄 的 同 当 业 、 药店 、 粮食 甚 至 军 火 。徽 商 的 经 商 特 点就 是 善
五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眼光与创新的勇气自身的原因建社会的文化和制度的严重影响难以适应新的形式不懂得与时俱进在清朝末年大量的外国商业资本进入中国徽没有能够顺应时势改变自己的经营理念挥洒大量的资金用来购买土地或者追求仕途无法与外国资本竞争在困境中日趋保守最后只能在政治文化社会和国际商贸的激烈变化中走向衰亡
2 0 1 4年 4月
徽州兴衰的启示
徽商兴衰的启示翻开中国的地图,可以发现,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商帮是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整个分布地域呈新月形状。
谈起中国商帮,首屈一指的应该是徽州商帮。
明中期至清中叶,徽州商帮称雄华夏商界三百余载,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
当是时,黄山白岳间十室九商,巨商显宦迭出,自然美景、人文情态、商业经济交相辉映,盛极一时。
接下来,清末社会动荡、朝廷政策变更、资本主义兴起,然而徽商们由于自身原因未能及时实施经营转型,没有搭乘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航船,无可挽回地从巅峰摔到谷底,徽州随之顿陷窘境。
反思徽商盛衰的历程,对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颇具借鉴意义。
发展需要危机意识。
徽州的地理环境非常不利于拓展农耕,人口剧增导致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迫使一部分徽州人向非农行业分流。
徽商崛起于危机,沉没于享乐。
口粮紧张是生存危机,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商机。
一些徽州先民正是在生存压力和利益驱动下被迫操“四民之末”,从最初的“米生意”做起,到后来“其货无所不居”,逐渐做大做强,为摆脱生存危机而在商界迅速崛起。
遗憾的是,徽商们的兴趣点多在仕途。
许多商人积累了大量财富后,就很少关注实业,忘记了发家前的筚路蓝缕,享乐思想滋生,将大量资本消耗于奢侈生活,危机感缺失,发展也就到了尽头,接着就是开始逐渐的消失在商战历史的尘烟中。
发展需要团队精神。
“商场如战场”,自古而然,战斗力来源于凝聚力。
“商成帮,学成派”是古代徽州社会情状的显著特征,也是徽州先民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一个标志。
徽商在长期商海浮沉的实践中,正是凭借这种非凡的“团队精神”不断壮大实力,提升自我的竞争力,在扬州、杭州、上海、武汉、芜湖等地,创造了古代商界的一个个奇迹,甚至形成对特定区域市场和行业的垄断,留下了“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的佳话。
发展必须合理利用资源。
徽商初期经营的成功归功于他们善于立足本土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徽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地狭人稠,寸土寸金,徽州先民有良好的惜地传统。
浅谈徽商的兴衰及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的启示研究
徽商的兴衰及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的启示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提高,保险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险行业的建设过程中,徽商的兴衰经历了一个不可忽略的历程。
从徽商的兴起到衰落,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就徽商的兴衰及其对现代保险业经营管理的启示进行浅谈,以期能够引导保险公司在今后的经营管理中不断提升,走向更加成熟的发展。
一、徽商的兴起和发展徽商的兴起可追溯到明朝的铜鼓汇通,是其中最辉煌的商业传统。
徽商代表了徽州地区的商业精神和管理模式,以其灵活性、风险控制和组织领导能力而在中国商业文化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徽商在经营中崇尚“法家思想”,注重实用主义和创新精神,具有远见卓识的决策和管理能力。
早在明朝初年,徽商便在生产、商贸和资本运作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从怀宁商人徐元材的铜鼓汇通,到清代的茶马互市,徽商始终是其重要推动力。
徽商创立了一系列的交易场所,包括充当信用中介的聚财楼、发行商业票据的红庙票号、契约交易的城隍庙等。
这些场所促进了商业信息的流动和商贸往来的便利。
经营方式先进,科技含量高,也为徽商积累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徽商在风险控制和组织领导方面表现出色。
徽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介的信用和规模效应。
徽商组建了以互保联保为主要方式的风险共担机制,从分散化管理的角度,解决了这一商业难题,并且利用其团队优势,以整体出手的方式解决了风险问题。
对于组织领导方面,徽商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弘扬儒商文化,进而凝聚成强大的利益共同体。
徽商通过这一手段,与各地关系导向的商人复杂网络相比,最终在长期的商业竞争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徽商的衰落和原因分析徽商经济在清朝中期和晚期的逐渐衰落,起因于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
其内部原因包括新生代人类信仰、价值观的转变以及中国商业转型的历史变革,这些都削弱了徽商的衍生产业(如红木家具和石刻工艺);而外部原因是国际贸易环境和逐年增加的国内竞争压力,特别是大户人家的资本集中,其中不乏来自士别三日的欧洲列强。
近代徽商衰落的反思和启示
封面文章056曾经无所不至,所到之处又常能给人带来商业繁荣的徽商为何到了近代,居然衰落了对多数中国人来说,徽商是一个谜团。
曾经无所不至(“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所到之处又常能给人带来商业繁荣(“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的徽商,到了近代,居然衰落了。
如果说徽商的崛起和兴盛,能给当代企业家带来大量的启示,那么,徽商的衰落过程,以及个中原因,则更值得反思和咂摸。
为此,《中外管理》在对南开大学卞利教授进行专访时,特意围绕徽商的衰落做了大量的探讨。
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中外管理》:历史上的徽商文化虽然灿烂,但到了当代,徽商还是遇到相当大的挫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卞利:徽商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衰落,有几方面原因。
从外因来说,第一是清朝政策的变化。
我们从徽商的主要行业来说,比如:盐商。
徽商中的盐商基本可以认为是官商,他们靠政治力量走上历史舞台。
明初实施赴边开中之法,规定商人输送米粮到边塞或京都,将给予其食盐运销权,即盐引(发给商人的领盐凭单)。
由此,晋商和徽商崛起,徽商虽在两淮经营盐业,可还抵不过晋商。
晋商一开始也是经营盐业,在北方边地轻车熟路,徽商跑到冰天雪地则人生地不熟,所以当时势力不如晋商。
后来到了明弘治五年,1492年时,朝廷把“赴边纳粮”获得盐引,改为“纳银”了,商人按照市场粮价交银子就可以获得盐引了。
徽商抓住机遇,开始崛起。
到了16世纪中期,徽商在盐业经营中取得了压倒性优势。
而到了清朝道光年间,进行盐业改革,就把盐业垄断打破了,各地商人只要缴税都可以批发盐,徽商一下子失去优势,立马倒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动荡,很快两淮盐商一败涂地,一片瓦砾、一片荒凉。
再看钱庄生意,近代银行业进入中国后,徽商没能跟上转变,还在做传统典当业、传统钱庄。
当时朝廷让徽商来做银行,但依然不干,等现代银行业崛起,典当行之类就不是对手了。
当传统遭遇“三千年未见之变局”《中外管理》:以上是国内环境的变化,国外因素是否有影响?文|本刊记者 李靖徽州宏村承志堂,曾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057卞利:第二个原因是西方殖民者的竞争。
徽商兴衰的启示
徽商兴衰的启示徽商大致产生于明中叶,在明清商业史上与晋商齐名,“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徽商在我国历史上大约存在了400余年,其贸易活动领域遍及全国各地,其商品曾远销到世界市场并大受欢迎,对当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徽商的成功经验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采取灵活的资本运作方式。
徽商的资本组合形式是多样化的、灵活的,主要类型有自由资本和借贷资本相结合、独资和合资相结合、委托和非委托经营相结合等。
每一类中又有许多形式,如行商坐贾并行、商品的囤积与垄断贸易并行,产销一体化与赊销赊购并行等。
徽商很早就懂得资本对于经商成功的重要性,因此,其所采取的资本运作方式十分灵活。
2.善于开拓市场。
徽商在经营过程中所树立起来的牢固的途程观念和所掌握的丰富的途程知识,为他们开拓当时占国内市场绝大部分的广大农村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
3.以德治商,讲求信誉,善于开拓名牌产品。
徽商本质上是儒商,其经营策略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以德治商”。
徽商有很好的品牌意识,注重这种无形资产的建立。
他们认为商家与顾客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徽商将商誉看作商品价值的一部分,认为树立起良好的商业信誉,并以此获得顾客的充分信赖才是商业兴旺发达的保证。
4.重视教育,笃信“富而教不可缓”。
徽商教育是一种良性循环的教育,自古以来形成的重视教育的风气不仅造就了一大批缙绅官僚,也为徽商造就了大量具有相当文化基础的商业人才,从而提高了徽商集团的文化品位和徽州人的整体素质,而有了一定文化品位的徽商集团,又更自觉地去重视教育,从而形成了徽州教育的良性循环。
徽商衰落的原因:1.官商结合的垄断市场的结束。
徽商的主体是盐商。
徽州盐商在清政府实行“纲盐制”时,其所经营的盐业是受政策保护最多的。
而在道光年间清政府在两淮实行“改纲为票”的盐法改革,从根本上取消了徽州盐商在两淮盐业中的垄断特权之后,徽州盐商居然没有一点竞争能力,从此便一蹶不振。
徽商对我们的启示
徽商对我们的启示徽商,那可是咱中国商业史上一抹独特而耀眼的色彩,他们就像一群在商业江湖里闯荡的大侠,留下了好多让咱们现代人都能受益的智慧。
徽商大多来自安徽那片土地,他们很多都是从小地方走出去的。
这就好比是从一条小溪流开始出发,最后汇聚成了商业的汪洋大海。
徽商能给咱们啥启示呢?咱先说他们的勤劳。
徽商那可真是能吃苦,就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
他们走南闯北,背着行囊,脚下的路不知道走了多少。
那时候交通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的。
他们硬是靠着两条腿,翻山越岭,把货物带到各地去卖。
这要是没有一股子吃苦耐劳的劲儿,哪能行呢?咱们现在好多人啊,做点事儿就喊累,工作稍微辛苦点就想打退堂鼓。
你看看徽商,他们那时候面临的困难比咱们大多了,可人家就是不放弃。
咱要是有徽商一半的勤劳,在自己的工作上或者创业路上,能少走多少弯路啊?再讲讲徽商的诚信。
这诚信就像是他们的招牌,是金字招牌。
徽商卖东西,那质量是有保证的,价格也公道。
他们可不会为了一点小利就坑蒙拐骗。
这就好比是盖房子,诚信就是房子的地基。
地基要是不牢,房子迟早得塌。
徽商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在各地都赢得了好口碑。
咱们在生活里也是一样啊,要是做人做事不诚信,今天骗这个,明天骗那个,时间长了,谁还愿意跟你打交道呢?就像你身边有个总是说谎话的朋友,你是不是慢慢就不愿意跟他玩了?徽商就凭借着诚信,把生意越做越大,结交的朋友也越来越多,这些朋友又反过来帮他们拓展生意。
这多聪明啊!徽商还特别注重团结。
他们出门在外,同乡之间相互扶持,就像一群大雁,排成队飞行。
一只大雁可能飞不远,可是一群大雁就能长途迁徙。
徽商们要是有谁遇到困难了,其他的徽商肯定会伸出援手。
比如说资金周转不开了,大家就会凑钱帮忙。
他们还建立了很多会馆,就像咱们现在的商会一样,大家在里面互通有无,分享商业信息。
咱们现代人也应该学学这种团结精神啊。
在工作中,团队之间要是能像徽商那样团结,那还怕什么竞争对手呢?现在很多公司里的部门之间,互相扯皮,互相拆台,这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呢?还有啊,徽商的眼光很长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日报/2007年/7月/9日/第003版
理论
徽商兴衰的现代启示
滕祁源
徽商,是旧徽州府属歙、黟、休宁、祁门、婺源、绩溪六县商人的总称,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和外延的历史概念。
徽商源于唐宋,盛于明清,其业无所不具,盐、茶、典、木为四大主要行业;其地无所不至,足迹“几遍宇内”、“无徽不成镇”,执中国商界牛耳三百余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一
古徽州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区域,这里“七山一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在晋末、唐末和宋末的三次大规模移民潮中,徽州人口骤增,导致耕地不足,粮食短缺,在生存的重压下,不得不走出山谷,谋取生路,这是徽商产生的最初动因。
古徽州又是产生理学并受其深刻影响的地方,徽州人崇尚业儒进仕,扬名显宗,经商为厚利,入仕求名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先贾而后儒,徽州人十之一在邑,十之九在天下,经商渐成风气。
特定的自然地理、人口资源、经济社会诸多条件,孕育了徽商。
我国封建社会统治体系的基层组织是家族、宗族,这在古徽州表现得最为充分。
各姓氏、村族有很强的凝聚力,往往是一人从商,全族得益。
在经商获利后,贾而张儒,光耀门庭,光宗耀祖。
族人互为仿效,互为楷模,互为鞭策。
徽州商人以家族、宗族为纽带,以很强的团队精神,走出徽州,从商于各大城镇,站稳脚跟,形成气候,发展了徽商。
徽商是一个文化素养较高的社会阶层,他们不仅从书本中学习文化知识,而且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从实践中学习提高经商技能。
徽商一般都从做学徒起步,三年学徒,学不成会被人耻笑,称“茴香豆腐干”。
文化知识贮备和经商技能培养,成就了徽商。
徽商中精通儒学、擅长诗词文学者不乏_其人,如盐商程晋芳、汪启淑,茶商江耀华、江管生等。
他们或先贾后儒,或先儒后贾,或亦贾亦儒,形成了他们贾而好儒的特点。
商人有文化,则气质、智力、判断力和洞察力自然高,在瞬息万变、盈亏莫测的商场上,善于审时度势,精于筹划。
商人有文化,在交往应酬中,便能应对自如。
徽州商人知识广博,也乐于文化公益,或文化投资,因此有人说,徽商走到哪里,哪里的文化就繁荣。
徽商在异地他乡立足发迹,就其经营理念而言,讲道义、重诚信,显然是最核心的因素。
徽商在营商活动中,历来看重“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以儒术饰贾事”。
徽商吴南坡说“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饰价为欺”。
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是奸商的惯用手段,然徽商却不屑为之,清末胡开文墨店有批墨锭不符质量要求,老板胡余德发现后,不仅命所属各店停止制售,而且将流向市场的该批墨锭高价收回销毁。
徽商奉行“贾道而儒行”,“不效世用一切狙诈术”,“不以功利为急”,“而资益积也”,故誉满商海。
商家获取合理利润,无可厚非。
但如何看待义利关系,是见“利”忘“义”,还是“取予有义”,则是考衡商家职业道德和商业理性的标尺。
明代一徽商在江苏溧水经营粮食,头年谷贱伤民,他平价囤积,次年灾荒,谷价踊贵,他售谷仍“价如往年平”,深得百姓敬佩。
无独有偶,一徽商在嘉湖一带经商粮食,贮囤粮谷满仓,遇大灾荒年,将囤聚之粮减价售出,还设粥棚“以食饥民”,有人劝他“乘时获利”,他却说,能让百姓度过灾荒,才是大利。
以义取利,为义让利,一方面体现了徽商对中国传统伦理原则的恪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徽商对“义”、“利”辩证关系的深刻领悟和具体操守。
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经济除以各项律法作为规范市场行为的基本保证之外,徽商
在数百年经商历史中坚守的中国传统伦理原则和以诚为本的经营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无疑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
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繁荣三百余年的徽商,没有完成由传统商业向近代工商业转变,在清道光之后迅速衰落。
不是因为资本不足,也不因地理环境。
在徽商兴盛之际,他们所经营的商品已主要不是来自徽州本土,他们所活动的范围更是遍及全国,乃至东南亚国家。
地理环境,资本,商品和市场,都不能说是徽商衰落的决定因素。
由传统商业向近代工商业的转变,不是经营方式上的简单改良,而是体制上的根本变革。
而体制上的变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客观的环境基础,也要有合格的人力资本;既要有资金等物质条件,又要有文化观念上的准备。
而文化观念上的转变往往是首要的,正是在这一点上,徽商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就徽商个体而言,一些大徽商并不是纯粹的商人,他们或是商人兼地主,或是商人兼官僚,或是商人、地主、官僚三位一体。
就徽商群体而言,与封建势力非但不存在根本性矛盾,反而是紧紧依附于封建机体之上,既是拥有巨大商业资本的商帮代表,又是封建性很浓的商帮代表,这就是徽商所扮演历史角伍的两重性。
相较于其它商帮,徽商是把“儒”放在第一位的,徽商深深地渗透着儒家思想文化和传统观念。
虽然儒家思想文化在徽商兴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儒家思想是保守的,儒家言必道前贤、称先祖,一切都是古的好、古已有之。
儒家的保守思想严重地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是体制转变的障碍。
清中叶以后,在中国和世界形势都发生巨变的时代,在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的时代,满脑子儒家教条的徽商没有认清形势,也就没有找到前进的方向。
无论是过去历史,还是现实社会,经济与文化都是互相依存。
经济以文化为底蕴,文化以经济为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方面,徽商经济铸就了徽州文化,另一方面,儒家文化的保守性,束缚了徽商。
文化观念在徽商兴衰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三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商业活动的基本要素,一是商品和市场,二是资本,三是人力资源。
人们往往重视商品和市场,重视资本,而对人力资源有所忽视。
其实,由文化因素决定的人力资源在商业活动中至关重要,往往决定其成败。
新徽商应该正确认识徽商文化的精华,剔除徽商文化的糟粕。
明清早期的徽州商人在十分困难.的境况下,敢于闯天下,把生意做到大半个中国乃至东南亚,就在于他们特别能吃苦,一贾不利两贾,两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
将商业由小做大、由弱做强。
这种如骆驼般的自强不息、负重进取的精神,是一种不因时代变迁而褪色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而那些封建理学的保守性、封闭性和自私性,以及亦贾亦官、以官通贾、以贾求官的行为观念.都应作为糟粕予以唾弃。
新徽商要积极提升商业文化品位,培育和增强新徽商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商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因素比技术因素更为重要。
商业企业固然要引进先进技术,改进经营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更要把提升商业文化品位作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线,在企业与顾客之间、经理人员与职员之间,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人文关怀。
商业作为服务性行业,是多种文化因素汇集的行业,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对商业的侵蚀,也就更具有紧迫性,应成为构建新徽商的时代课题。
新徽商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当经济基础发生变革,社会结构处于转型时期,文化往往起着一种先导性的作用,认识这种作用,又注意发挥这种作用,学术界称之为“文化自觉”。
徽商文化是“神”,徽商经营是“形”,文化在徽商发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但徽州商人还是没有真正做到“文化自觉”。
新徽商应该做到“文化自觉”,增强商业的社会责任、时代意识,再造新徽商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