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音乐第七册

合集下载

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课程校本化开发可行性研究

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课程校本化开发可行性研究

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课程校本化开发可行性研究发表时间:2020-12-16T14:12:14.0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5期作者:古全敏[导读] 培智学校学生呈现出中重度、多重残疾越来越多的趋势,古全敏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325000摘要:培智学校学生呈现出中重度、多重残疾越来越多的趋势,目前大多培智学校使用的旧版教材已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鉴于此我们想编写适合现阶段学情的培智课音乐教材。

教材编写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中有关唱游与律动指导思想确定编写目标和原则,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现状,融入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等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以期惠及广大培智学生,提高培智学生的音乐能力。

关键词:培智儿童、唱游与律动、课程开发。

一、问题的提出(一)学生需求培智儿童在动作、语言言语、注意力、认知、社交等方面有明显的缺陷,鉴于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培智儿童音乐教育决不能照搬普通音乐教育的模式,应该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别于普通音乐教育,具有培智学校的特殊性,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其音乐审美和音乐康复的价值。

笔者查阅了培智音乐教育的教材时发现,第一版音乐的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的发行时间是199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再次出版也是十几年前了。

教材说明里指出,这套教材是从轻度智力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发展需要出发,已不能满足目前特殊学生的需求。

就笔者所在的特殊教育学校举例,目前学校接收的都是中重度的培智儿童,智力水平相对更低,教材的难易程度需要做较大的调整,不实用于实际教学。

目前的培智儿童,其生理、心理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让现在的培智儿童也可以像正常儿童一样接触各种不同的外界信息,因此,音乐教学需要大量的新内容、新思路、新方法,以适应现代培智儿童的音乐教学需求。

(二)教师需求教师是校本教材开发和实践的主体,培智儿童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离不开特殊学校音乐教师的积极参与。

培智音乐教案

培智音乐教案

培智音乐教案培智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包括音符、节拍、音域等基本概念的讲解和练习。

2. 音乐欣赏和分析。

通过听音乐作品,学习欣赏和分析音乐的曲式、旋律、和声、节奏等要素。

3. 音乐创作和表演。

学生可以自己创作音乐作品,并通过合奏、合唱等形式来表演。

三、教学方法1. 师生互动法。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答学生的问题。

2. 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合作、团队合作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展示教学法。

教师会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和表演,以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学习音乐基础知识。

教师会介绍音符、节拍、音域等基础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来加深理解。

2. 音乐欣赏和分析。

教师会播放一段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其中的要素。

3. 音乐创作和表演。

教师会安排学生自己创作音乐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和展示。

五、教学评价1. 教师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对音乐创作和表演的表现能力等方面。

2. 学生可以自己对自己的音乐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并接受同伴的评价和建议。

六、教学资源1. 录音设备。

用于录制学生的音乐作品和表演,并进行回放和评价。

2. 音乐教材和乐器。

供学生学习和使用。

七、教学效果1.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得到培养和提高。

2. 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3. 学生的音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培养。

4. 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八、教学反思通过培智音乐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在音乐教学中进行自我表达和创造,培养了他们的音乐兴趣和能力,并且加强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小学音乐第07册教案(浙教版)

小学音乐第07册教案(浙教版)

省编美术教材第七册教学计划1、教材分析全册分为绘画、工艺、欣赏三大块内容。

绘画主要趋向于写生,要求用硬笔线描水彩产涂着等方法把观察、记忆想象中有趣的事物表现出来。

2、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进入了高年级和中年级的过渡时期,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是为高年段写生所打好的必要基础。

3、教学目标4、学习色彩的冷暖关系学习主次分明的构图知识对简单的自然、物、人造物进行写生。

绘制简单的适合纹样。

用多种材料拼贴图形。

初步学习简单的彩塑用硬笔线描,水彩平涂着色等方法,表现事物。

5、课时安排周次日期课题课时1 ~始业谈话大西瓜1 12 ~大西瓜(想象)书包1 13 ~ 设计一只新书包 24 ~运动鞋设计一双新鞋子1 25 ~ (国庆)6 ~ 家乡的桥 27 ~ 我为祖国造大桥 28 ~ 树叶贴画 29 ~ 树皮贴画 210 ~ 蛋壳拼贴 211 ~ 瓦楞纸贴画 212 ~ 夜景 213 ~ 秋天的菊花 214 ~ 美丽的热带鱼 215 ~ 十二生肖 216 ~马铃薯雕刻芋艿雕刻1 117 ~ 蜡笔水彩图案 218 ~ 美丽的方形纹样 219 ~ 美丽的图形纹样 220 ~ 期末成绩评定6、学措施:遵循大纲,7、利用教材,8、发挥审美因素,9、在学生中展开轻松活泼。

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活动。

利用投影、挂图、范作等,10、有计划地进行艺术教育。

努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的创造力。

11、本学期教学材料准备12、:学生:彩笔、彩泥、树叶、剪刀、胶水、油画棒、水粉颜料等。

教师:纸张由学校统一购买。

1、大西瓜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蜡笔水彩的形式画大西瓜。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运用油、水不同性质的颜料,进行绘图创作与练习。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运用油、水不同性质的颜料进行绘图。

教学难点:创新性的进行练习。

教具:西瓜实物、录音、范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课时一一、提示课题,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来画大西瓜,大家想一想,谁能把西瓜的模样讲清楚。

培智学校律动课教案

培智学校律动课教案

培智学校律动课教案【篇一:浅谈培智学生的律动与唱游课教学】浅谈培智学生的律动与唱游课教学吉林省蛟河市特殊教育学校李萍李艳玲有人说“耳朵是心智之门”,音乐可以启智。

事实证明,音乐治疗能改善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促进他们的心智发展是有着明显而积极的作用。

因此,培智学校音乐唱游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那么根据智障儿童的特殊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我认为对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一、互动、参与——音乐课堂中愉快学习的前提互动是利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来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一种手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律动、唱歌、打击乐器、游戏、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教师的“动”是课堂的主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其主导作用体现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景,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而学生的“动”是课堂的主体,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激发学生更积极的学习,培养学生创作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创作热情,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深化,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互动的氛围当中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应该是评价唱游与律动课的重要一环。

我在教唱歌曲《理发师》一课中,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互动的机会,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玩具理发工具,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创编理发师理发的动作,再给学生分派角色,让学生边学习边表演,在课堂上,每个学生几乎都动了起来,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真正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

二、表演——“音乐创造”和“音乐实践”的有机结合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它给欣赏者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它看不见摸不着。

怎样让孩子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一点。

音乐第七册教案

音乐第七册教案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第单元 2 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单元 3 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单元 4 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单元 5 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单元 6 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第单元12 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
第单元19 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单元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单元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单元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单元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单元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单元课时年月日。

[第七册教案-4少年聂耳] 培智数学教案 第七册

[第七册教案-4少年聂耳] 培智数学教案 第七册

[第七册教案\4少年聂耳] 培智数学教案第七册4、少年聂耳教学目标I.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调的读音,理解22个词语的意思,能给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2.能照样子,用每当总写句子。

3.能概括第4、5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背诵第5自然段。

4.知道聂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和他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密切相关的,懂得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概括第4、1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原因。

教学难点:读懂第4、5自然段,既说明聂耳勤学苦练的一方面,又反映他要用音乐来赞美家乡的另一方面。

第1教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调的读音,理解新的词语。

2.理解第1、2自然段的内容,能用‘每当总口头造句。

3.完成(作业本)第1、5题。

(二)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了解大意。

(1)从课题看:写谁?写他什么时候?从课文看,聂耳是怎样一个人?讲了他少年时候一件什么事?(默读思考,不要求具体一一回答)(2)带课后第1题默读课文,划出反映聂耳少年时候就喜欢音乐的句子。

2.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学汇报,教师指点疑难。

字音:调在这儿念diào,是腔调、曲调、小调的调,不含调解、调皮、调笑的tiáo;诞dàn的读音不要与延yán混淆。

字形:偏与’翩是形声字,同声同韵同调,要从形旁表示的不同意思加以区别;诞、降、妙书写时不要少竖少点。

(2)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3.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

(1)聂耳是怎样一个人?从哪里看出来?讨论小结: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

这可以从概括写他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中看出来,也可从举例中国歌是他谱写中看出来。

理解杰出:才能(或成就)出众;谱写:这里指写作乐曲;音乐的乐念yuè,不念快乐的乐lè。

培智学校音美组教研总结

培智学校音美组教研总结

一、前言培智学校作为特殊教育学校,肩负着培养智障儿童全面发展的重任。

音乐和美术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智障儿童的情感、认知、审美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学期,我校音美组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二、教研工作回顾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本学期,音美组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深入学习《培智学校音乐课程标准》、《培智学校美术课程标准》等文件,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把握课程目标和要求。

2.开展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音美组教师积极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相互学习、借鉴,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教学质量。

3.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音美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游戏、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音乐和美术课堂上有所收获。

4.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音美组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

通过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组织各类活动,展示学生才华音美组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音乐比赛、美术展览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三、教研工作成果1.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通过本学期的教研活动,音美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音美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音乐、美术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3.家校沟通取得良好效果通过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家校沟通取得良好效果。

家长对学校的音美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对孩子在音乐、美术方面的成长感到满意。

培智学校音乐教研总结(3篇)

培智学校音乐教研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音乐作为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还能够帮助他们发展感知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培智学校,音乐教育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总结旨在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中,我们音乐教研组在教育教学、教师培养、课程开发等方面的成果与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二、教研工作概述1. 教育教学过去的一年,我们音乐教研组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音乐技能训练:针对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我们制定了分层教学计划,通过歌唱、节奏、旋律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音乐欣赏与鉴赏:通过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音乐创作与表演: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通过简单的打击乐、舞蹈等形式,展现他们的才华。

(4)音乐与生活:将音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如节日庆典、运动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2. 教师培养为了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专业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音乐教育相关的培训课程,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经验交流:鼓励教师之间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难题。

(3)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音乐课例,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

3. 课程开发结合培智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开发了以下特色课程:(1)音乐治疗课程:利用音乐疗法,帮助学生改善情绪、缓解压力。

(2)手语音乐课程:结合手语教学,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情境音乐课程: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三、教研成果1. 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提升:通过一系列音乐教育活动,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在歌唱、节奏、旋律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2. 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教师通过培训、交流、观摩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音乐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唱游与律动课程标准》解读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唱游与律动课程标准》解读

作者: 沈剑娜
作者机构: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400015
出版物刊名: 现代特殊教育
页码: 36-38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5期
主题词: 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课程标准;解读
摘要:唱游、律动是易于被培智学生接受和喜爱的音乐实践活动,是培智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形式。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唱游与律动课程标准》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总培养目标和培智课程发展的视野,构建了“感受与欣赏”“演唱”“音乐游戏”“律动”四个学习领域,要求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注重个别化,渗透康复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其参与社会的能力。

浅谈音乐教学在特殊教育培智康教结合中的运用

浅谈音乐教学在特殊教育培智康教结合中的运用

浅谈音乐教学在特殊教育培智康教结合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2-06-11T03:12:52.182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7月作者:张倩[导读] 音乐教学在特殊教育中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它可以超越语言表达、智商和动作的障碍,被特殊儿童所认知,是开启特殊儿童心灵的关键窍门,还可以当作推动她们身心健康发展或恢复的媒介。

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培智孩子在接纳教育学习方面存有一定的阻碍,因此音乐老师需按照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特性来授课。

选用不一样的课程内容和方式,做到不一样的实际教育效果。

文中关键从功效和对策两个层面剖析和讨论了在特殊教育中身心健康与教育紧密结合的运用。

张倩湖南省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摘要】音乐教学在特殊教育中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它可以超越语言表达、智商和动作的障碍,被特殊儿童所认知,是开启特殊儿童心灵的关键窍门,还可以当作推动她们身心健康发展或恢复的媒介。

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培智孩子在接纳教育学习方面存有一定的阻碍,因此音乐老师需按照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特性来授课。

选用不一样的课程内容和方式,做到不一样的实际教育效果。

文中关键从功效和对策两个层面剖析和讨论了在特殊教育中身心健康与教育紧密结合的运用。

【关键字】培智教育;培智儿童;康教结合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7-131-01引言:现阶段,音乐教育的目标一般是具备一定生理学或心理缺陷的儿童,如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脑性瘫痪、心态和行动障碍等。

他们大多数心智不健全,这也造成他们的判断力和执行能力比一般小孩弱。

一般的音乐教学方式并不适合特殊儿童教育发展趋势,无法合理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以及进而推动特殊儿童完成自身音乐素养和诱发音乐潜能的目标。

就音乐的作用来讲,它能正确引导人的情绪,激发身体优良的能动反应,加强感官的融合,提高特殊儿童感知力、注意力和想象力等全方位的发展,还能调整特殊儿童的情绪,从而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

培训内容小学音乐第七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培训内容小学音乐第七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

培训内容小学音乐第七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培训内容:小学音乐第七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培训目的:提高小学音乐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小学音乐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培训对象:房山区四年级小学音乐教师预期效果:正确理解课程标准中各种概念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分析、理解和使用教材的能力。

培训地点:房山市1小学培训时间:2022年8月25日第一单元北京,你好《你好,北京》是一首三段的主要歌曲。

前两段和后两段是正方形和整体式的,每段包含两个1+2结构的短语。

这首歌的前两段和后两段是生动的,中间一段是抒情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掌握歌曲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歌曲结尾的“北京,你好!北京,你好!”的颂读既要放开喉咙,又不能声嘶力竭。

如何合理地运用气息、怎样正确地咬字,教师要具体指导。

这里还可以启发学生创编节奏。

《巴塘甚至北京》是一首带有上下句式结构的寂静宫殿风格的歌曲。

两个短语包含一节:上面的句子(a)是3+3结构;下面的句子(b)是2+3结构。

巴塘连接北京属于藏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一串。

仙子在藏语中被称为“页”、“意”或“康和声”,在康和西藏很受欢迎。

因为男子在队伍前面用牛角胡或二胡伴奏,所以被称为弦子。

弦乐结构简洁,音乐非常好听。

仙子起源于四川巴塘。

巴塘弦的曲调很美。

它以丰富的曲目和伸展舞而闻名。

歌词中“金色的路”指川藏公路。

在巴塘乃至北京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努力表达藏族民歌真挚的情感和朴素的风格。

提醒学生记住这是一首流传在四川巴塘的藏族民歌。

《飞向北京》是一首二部曲式的大调歌曲。

歌曲第一部分为三段曲式(a+b+a’),旋律反复一次,歌词不同,仿佛分解歌中的主歌。

歌曲第二部分为一段曲式(b’)仿佛分解歌中的副歌。

a段的歌词通过两个准物理性质的假设(如果我是风筝,如果我是蒲公英)自然地引发了“飞到北京”的欲望。

音乐节奏轻快,旋律活泼,生动地描绘了歌词中描述的情况,表达了孩子们对北京的向往。

培智学校律动课教案

培智学校律动课教案

培智学校律动课教案【篇一:浅谈培智学生的律动与唱游课教学】浅谈培智学生的律动与唱游课教学吉林省蛟河市特殊教育学校李萍李艳玲有人说“耳朵是心智之门”,音乐可以启智。

事实证明,音乐治疗能改善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促进他们的心智发展是有着明显而积极的作用。

因此,培智学校音乐唱游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那么根据智障儿童的特殊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我认为对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一、互动、参与——音乐课堂中愉快学习的前提互动是利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来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一种手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律动、唱歌、打击乐器、游戏、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教师的“动”是课堂的主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其主导作用体现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景,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而学生的“动”是课堂的主体,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激发学生更积极的学习,培养学生创作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创作热情,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深化,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互动的氛围当中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应该是评价唱游与律动课的重要一环。

我在教唱歌曲《理发师》一课中,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互动的机会,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玩具理发工具,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创编理发师理发的动作,再给学生分派角色,让学生边学习边表演,在课堂上,每个学生几乎都动了起来,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真正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

二、表演——“音乐创造”和“音乐实践”的有机结合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它给欣赏者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它看不见摸不着。

怎样让孩子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一点。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音乐第七册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音乐第七册

第一课《我们爱老师》第1课时课型:综合课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们爱老师》.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我们爱老师》,指导学生用充满激情的情绪来演唱歌曲.2、通过学唱歌曲《我们爱老师》,树立教师的形象,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热爱,从而在情感上与歌曲产生共鸣,培养学生对老师热爱的真挚的感情.三、教学重难点:通过学唱歌曲《我们爱老师》,培养学生对老师热爱的真挚的感情.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本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2、学法:本课采用了整体感知法、视听法、实践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六、教学过程:学唱歌曲《我们爱老师》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我们爱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X唱,边唱边带领学生体会2/4拍歌曲旋律的特点.3、多媒体播放歌曲跟着模唱.4、按节奏读歌词.5、轻声跟着老师琴声演唱歌曲.6、提醒学生注意咬字吐字要清晰.7、指导学生用充满激情的情绪来唱歌曲《我们爱老师》.8、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爱老师》.9、变换形式进行演唱歌曲,增加学生的演唱兴趣.如:师生接唱、"一领众合〞、分组对唱等形式演唱.10、为歌曲《我们爱老师》编配舞蹈动作.〔1〕学习简单的动作,再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为歌曲编配动作. 〔2〕把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老师并分别进行辅导,为歌曲创编符合歌曲节奏的动作.〔3〕每组分别展示创编动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创编的动作协调,优美. 〔4〕播放歌曲《我们爱老师》,边唱歌曲边做动作,共同表演歌曲《我们爱老师》.七、课堂小结:通过学唱歌曲《我们爱老师》树立教师的形象,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热爱,从而在情感上与歌曲产生共鸣,培养学生对老师热爱的真挚的感情.第二课《我们爱老师》第2课时课型:综合课一、教学内容:1、唱唱:复习歌曲《我们爱老师》.2、练练: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我们爱老师》伴奏;随音乐律动.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我们爱老师》,指导学生用充满激情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老师热爱的真挚的感情.2、边唱歌曲《我们爱老师》边用打击乐器伴奏,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三、教学重难点:边唱歌曲《我们爱老师》边用打击乐器伴奏,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本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2、学法:本课采用了整体感知法、视听法、实践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六、教学过程:<一>唱唱:复习歌曲《我们爱老师》<二>练练1、复习按节奏读歌词.2/4X ##|X ##|X ##X|X. O|X ##| X X|X ##X| X O|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O|X . X| X X| X — |XO|2、跟着老师拍手2/4O X | O X | O X | O X |3、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我们爱老师》伴奏.〔铃鼓、碰铃、木鱼等〕. 2/4##| ##| ##| ##|O X | O X | O X | O X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拿不同的打击乐器.2〕根据歌曲的节奏编配打击乐伴奏.3〕用打击乐器共同表演歌曲《我们爱老师》.4、复习边唱歌曲《我们爱老师》边做动作.5、将学生分成舞蹈组、打击乐器伴奏组,共同表演歌曲《我们爱老师》.七、课堂小结: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我们爱老师》伴奏,让学生感受歌曲伴奏的乐趣,培养了同学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第一课《我们爱老师》第3课时课型:综合课一、教学内容:1、唱唱:复习歌曲《我们爱老师》.2、练练: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我们爱老师》伴奏;随音乐律动.3、听听:歌曲《老师的微笑》.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我们爱老师》,指导学生用充满激情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老师热爱的真挚的感情.2、边唱歌曲《我们爱老师》边用打击乐器伴奏,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3、通过欣赏歌曲《老师的微笑》,告诉学生老师的微笑来自学生的不断进步,从而歌颂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三、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歌曲《老师的微笑》,告诉学生老师的微笑来自学生的不断进步,从而歌颂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本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2、学法:本课采用了整体感知法、视听法、实践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六、教学过程:<一>唱唱:复习歌曲《我们爱老师》<二>练练1、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我们爱老师》伴奏.〔铃鼓、碰铃、木鱼等〕. 2/4##| ##| ##| ##|O X | O X | O X | O X |2、复习边唱歌曲《我们爱老师》边做动作.3、将学生分成舞蹈组、打击乐器伴奏组,共同表演歌曲《我们爱老师》.<三>听听欣赏歌曲《老师的微笑》《老师的微笑》.是一首童声齐唱歌曲.它通过亲切的话语,告诉学生老师的微笑来自学生的不断进步,从而歌颂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歌曲为D大调,2/4,一段体结构.全曲共有七个乐句,前三个乐句音调基本相同,以春风与鲜花,大海与江河的比兴,讴歌了师生间的真挚感情.第六、七句是第三、四句的变化重复,在扩充的最后三个乐句中,突出了对歌词内容的表达,既要好好学习,争当"三好〞,让老师永远微笑.这首歌曲的另一个特点是各乐句均为弱拍起唱,使师生间的深情厚意得到了进一步的抒发.七、课堂小结通过欣赏歌曲《老师的微笑》告诉学生老师的微笑来自学生的不断进步,只有好好学习,争当"三好〞,才能让老师永远微笑.第二课《火车呜呜叫》第1课时课型:综合课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火车呜呜叫》.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火车呜呜叫》,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歌曲.2、通过学唱歌曲《火车呜呜叫》,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以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表达出儿童乘坐火车去时的愉快心情.三、教学重难点:通过学唱歌曲《火车呜呜叫》,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唱歌曲.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本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2、学法:本课采用了整体感知法、视听法、实践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六、教学过程:学唱歌曲《火车呜呜叫》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火车呜呜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教师X唱,边唱边带领学生体会2/4拍歌曲旋律的特点.3、多媒体播放歌曲跟着模唱.4、按节奏读歌词.5、轻声跟着老师琴声演唱歌曲.6、提醒学生注意咬字吐字要清晰.7、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唱歌曲《火车呜呜叫》.8、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火车呜呜叫》.9、变换形式进行演唱歌曲,增加学生的演唱兴趣.如:师生接唱、"一领众合〞、分组对唱等形式演唱.10、为歌曲《火车呜呜叫》编配舞蹈动作.〔1〕学习简单的动作,再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为歌曲编配动作. 〔2〕把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老师并分别进行辅导,为歌曲创编符合歌曲节奏的动作.〔3〕每组分别展示创编动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创编的动作协调,优美. 〔4〕播放歌曲《火车呜呜叫》,边唱歌曲边做动作,共同表演歌曲《火车呜呜叫》.七、课堂小结:通过学唱歌曲《火车呜呜叫》,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以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表达出儿童乘坐火车去时的愉快心情.第二课《火车呜呜叫》第2课时课型:综合课一、教学内容:1、唱唱:复习歌曲《火车呜呜叫》.2、练练:学敲双响筒;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火车呜呜叫》伴奏;随音乐律动.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火车呜呜叫》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以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表达出儿童乘坐火车去时的愉快心情.2、通过学敲双响筒,掌握其演奏姿势.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火车呜呜叫》伴奏,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三、教学重难点:学敲双响筒、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火车呜呜叫》伴奏.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本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2、学法:本课采用了整体感知法、视听法、实践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六、教学过程:<一>唱唱:复习歌曲《火车呜呜叫》<二>练练1、学敲双响筒.2/4##|##|##|##|O X | O X | O X | O X |##| ##| ##| ##|X O | X O | X O | X O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火车呜呜叫》伴奏.〔双响筒、铃鼓、碰铃等〕2/4##| ##| ##| ##|O X | O X | O X | O X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拿不同的打击乐器.2〕根据歌曲的节奏编配打击乐伴奏.3〕用打击乐器共同表演歌曲《火车呜呜叫》.3、复习边唱歌曲《火车呜呜叫》边做动作.4、将学生分成舞蹈组、打击乐器伴奏组,共同表演歌曲《火车呜呜叫》.七、课堂小结: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火车呜呜叫》伴奏,让学生感受歌曲伴奏的乐趣,培养了同学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第二课《火车呜呜叫》第3课时课型:综合课一、教学内容:1、唱唱:复习歌曲《火车呜呜叫》.2、练练:复习敲双响筒;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火车呜呜叫》伴奏;随音乐律动.3、听听:歌曲《中华人民##国国歌》.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火车呜呜叫》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以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表达出儿童乘坐火车去时的愉快心情.2、通过学敲双响筒,掌握其演奏姿势.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火车呜呜叫》伴奏,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3、通过欣赏歌曲《中华人民##国国歌》,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的教育.三、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歌曲《中华人民##国国歌》,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的教育.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本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2、学法:本课采用了整体感知法、视听法、实践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六、教学过程:<一>唱唱:复习歌曲《火车呜呜叫》<二>练练1、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火车呜呜叫》伴奏.〔铃鼓、碰铃、木鱼等〕. 2/4##| ##| ##| ##|O X | O X | O X | O X |2、复习边唱歌曲《火车呜呜叫》边做动作.3、将学生分成舞蹈组、打击乐器伴奏组,共同表演歌曲《火车呜呜叫》.<三>听听欣赏歌曲《中华人民##国国歌》《中华人民##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20##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七、课堂小结通过欣赏歌曲《中华人民##国国歌》,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的教育.第三课《小小的船》第1课时课型:综合课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小的船》.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小小的船》,指导学生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来演唱歌曲.2、通过学唱歌曲《小小的船》,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所创造的优美、恬静的意境,培养想象力.三、教学重难点:通过学唱歌曲《小小的船》,指导学生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本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2、学法:本课采用了整体感知法、视听法、实践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六、教学过程:学唱歌曲《小小的船》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小小的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教师X唱,边唱边带领学生体会3/4拍歌曲旋律的特点.3、多媒体播放歌曲跟着模唱.4、按节奏读歌词.5、轻声跟着老师琴声演唱歌曲.6、提醒学生注意咬字吐字要清晰.7、指导学生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来唱歌曲《小小的船》.8、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小的船》.9、变换形式进行演唱歌曲,增加学生的演唱兴趣.如:师生接唱、"一领众合〞、分组对唱等形式演唱.10、为歌曲《小小的船》编配舞蹈动作.〔1〕学习简单的动作,再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为歌曲编配动作. 〔2〕把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老师并分别进行辅导,为歌曲创编符合歌曲节奏的动作.〔3〕每组分别展示创编动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创编的动作协调,优美. 〔4〕播放歌曲《小小的船》,边唱歌曲边做动作,共同表演歌曲《小小的船》.七、课堂小结:通过学唱歌曲《小小的船》,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所创造的优美、恬静的意境,培养想象力.第三课《小小的船》第2课时课型:综合课一、教学内容:1、唱唱:复习歌曲《小小的船》.2、练练:学习V换气记号;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小小的船》伴奏;随音乐律动.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小小的船》,指导学生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所创造的优美、恬静的意境,培养想象力.2、通过认识V换气记号,掌握句与句间的换气技巧.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小小的船》伴奏,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三、教学重难点:通过认识V换气记号,掌握句与句间的换气技巧.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小小的船》伴奏,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本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2、学法:本课采用了整体感知法、视听法、实践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六、教学过程:<一>唱唱:复习歌曲《小小的船》<二>练练1、认认学习V换气记号.2、跟着老师唱1= 3/41 2 3 3 | 3 4 5 5 | 5 4 3 3 | 3 2 1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3、边唱歌曲《小小的船》边拍手.3/4O X X| O X X| O X X|O X X|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小小的船》伴奏.〔双响筒、铃鼓、碰铃等〕3/4##X| ##X| ##X| ##X|O X X| O X X| O X X| O X X|X —— | X —— | X —— | X —— |5、复习边唱歌曲《小小的船》边做动作.6、将学生分成舞蹈组、打击乐器伴奏组,共同表演歌曲《小小的船》.七、课堂小结:通过认识V换气记号,掌握句与句间的换气技巧.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小小的船》伴奏,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第三课《小小的船》第3课时课型:综合课一、教学内容:1、唱唱:复习歌曲《小小的船》.2、练练:复习V换气记号;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小小的船》伴奏;随音乐律动.3、听听:歌曲《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小小的船》,指导学生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所创造的优美、恬静的意境,培养想象力.2、通过认识V换气记号,掌握句与句间的换气技巧.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小小的船》伴奏,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3、通过欣赏歌曲《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三、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歌曲《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本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2、学法:本课采用了整体感知法、视听法、实践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六、教学过程:<一>唱唱:复习歌曲《小小的船》<二>练练1、复习V换气记号.1= 3/41 2 3 3 | 3 4 5 5 | 5 4 3 3 | 3 2 1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2、边唱歌曲《小小的船》边拍手.3、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小小的船》伴奏.〔双响筒、铃鼓、碰铃等〕3/4##X| ##X| ##X| ##X|O X X| O X X| O X X| O X X|X —— | X —— | X —— | X —— |4、复习边唱歌曲《小小的船》边做动作.5、将学生分成舞蹈组、打击乐器伴奏组,共同表演歌曲《小小的船》.<三>听听欣赏歌曲《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抒发了少年儿童生长在祖国怀抱里幸福、自豪的情感,表达了他们为祖国树立远大志向的决心.七、课堂小结通过欣赏歌曲《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第四课《拔萝卜》第1课时课型:综合课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拔萝卜》.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拔萝卜》,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歌曲.2、通过学唱歌曲《拔萝卜》,使学生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三、教学重难点:通过学唱歌曲《拔萝卜》,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本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2、学法:本课采用了整体感知法、视听法、实践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六、教学过程:学唱歌曲《拔萝卜》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拔萝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教师X唱,边唱边带领学生体会2/4拍歌曲旋律的特点.3、多媒体播放歌曲跟着模唱.4、按节奏读歌词.5、轻声跟着老师琴声演唱歌曲.6、提醒学生注意咬字吐字要清晰.7、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来唱歌曲《拔萝卜》.8、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拔萝卜》.9、变换形式进行演唱歌曲,增加学生的演唱兴趣.如:师生接唱、"一领众合〞、分组对唱等形式演唱.10、为歌曲《拔萝卜》编配舞蹈动作.〔1〕学习简单的动作,再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为歌曲编配动作. 〔2〕把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老师并分别进行辅导,为歌曲创编符合歌曲节奏的动作.〔3〕每组分别展示创编动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创编的动作协调,优美. 〔4〕播放歌曲《拔萝卜》,边唱歌曲边做动作,共同表演歌曲《拔萝卜》.七、课堂小结:通过学唱歌曲《拔萝卜》,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使学生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第四课《拔萝卜》第2课时课型:综合课一、教学内容:1、唱唱:复习歌曲《拔萝卜》.2、练练: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拔萝卜》伴奏;学做音乐游戏—《拔萝卜》.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拔萝卜》,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使学生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2、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拔萝卜》伴奏,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通过音乐游戏—《拔萝卜》,增强学生间的友谊,团结就是力量.三、教学重难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拔萝卜》伴奏,学做音乐游戏—《拔萝卜》.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本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2、学法:本课采用了整体感知法、视听法、实践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六、教学过程:<一>唱唱:复习歌曲《拔萝卜》<二>练练1、先读谱再随琴模唱.1=F 2/45 555|2 3 2 |5 555|2 3 1|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拔萝卜》伴奏.〔双响筒、铃鼓、碰铃等〕2/4##| ##| ##| ##|X ##|X ##|X ##|X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拿不同的打击乐器.2〕根据歌曲的节奏编配打击乐伴奏.3〕用打击乐器共同表演歌曲《拔萝卜》.3、复习边唱歌曲《拔萝卜》边做动作.4、将学生分成舞蹈组、打击乐器伴奏组,共同表演歌曲《火车呜呜叫》.5、学做音乐游戏—《拔萝卜》.七、课堂小结: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拔萝卜》伴奏,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通过音乐游戏—《拔萝卜》,增强学生间的友谊,团结就是力量.第四课《拔萝卜》第3课时课型:综合课一、教学内容:1、唱唱:复习歌曲《拔萝卜》.2、练练: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火车呜呜叫》伴奏;复习音乐游戏—《拔萝卜》.3、听听: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拔萝卜》,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使学生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2、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拔萝卜》伴奏,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通过音乐游戏—《拔萝卜》,增强学生间的友谊,团结就是力量.3、通过欣赏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向学生揭示"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三、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向学生揭示"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本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2、学法:本课采用了整体感知法、视听法、实践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六、教学过程:<一>唱唱:复习歌曲《拔萝卜》<二>练练1、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拔萝卜》伴奏.〔铃鼓、碰铃、木鱼等〕. 2/4##| ##| ##| ##|X ##|X ##|X ## |X ## |2、复习边唱歌曲《拔萝卜》边做动作.3、将学生分成舞蹈组、打击乐器伴奏组,共同表演歌曲《拔萝卜》.4、复习音乐游戏—《拔萝卜》.<三>听听欣赏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一根竹竿容易弯》又名《一根竹竿》是一首典型的##民歌.它以富有哲理的歌词,委婉别致的曲调,揭示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八十年代,将歌曲收录在专辑《凤阳花鼓》里,并在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这首歌曲,歌曲流传至今.七、课堂小结通过欣赏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向学生揭示"人多力量大〞的道理.第五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第1课时课型:综合课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2、通过学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指导学生用轻松、连贯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三、教学重难点:通过学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指导学生用轻松、连贯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本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2、学法:本课采用了整体感知法、视听法、实践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六、教学过程:学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教师X唱,边唱边带领学生体会2/4拍歌曲旋律的特点.3、歌曲简介《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波兰儿童歌曲,歌曲中的洋娃娃、小熊是童话中的人物.4、多媒体播放歌曲跟着模唱.4、按节奏读歌词.帮助学生找出节奏相同和歌词相同的乐句,以减少学唱的难度.5、轻声跟着老师琴声演唱歌曲.6、提醒学生注意咬字吐字要清晰.7、指导学生用轻松、连贯的声音来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8、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9、变换形式进行演唱歌曲,增加学生的演唱兴趣.如:师生接唱、"一领众合〞、分组对唱等形式演唱.七、课堂小结:通过学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指导学生用轻松、连贯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第五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第2课时课型:综合课一、教学内容:1、唱唱:复习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拔萝卜》.2、练练: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伴奏;学跳集体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指导学生用轻松、连贯的声音来演唱歌曲.2、通过学跳集体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训练肢体协调能力,增强学生间的友谊.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伴奏,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三、教学重难点: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伴奏,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通过学跳集体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训练肢体协调能力,增强学生间的友谊.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本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2、学法:本课采用了整体感知法、视听法、实践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六、教学过程:<一>唱唱:复习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二>练练1、学跳集体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1〕学习简单的动作,再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为歌曲编配动作. 〔2〕把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老师并分别进行辅导,为歌曲创编符合歌曲节奏的动作.〔3〕每组分别展示创编动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创编的动作协调,优美. 〔4〕播放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边唱歌曲边做动作,共同表演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伴奏.〔双响筒、铃鼓、碰铃等〕2/4##| ##| ##| ##|O X | O X | O X | O X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拿不同的打击乐器.2〕根据歌曲的节奏编配打击乐伴奏.3〕用打击乐器共同表演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3、将学生分成舞蹈组、打击乐器伴奏组,共同表演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培智音乐教案(精选10篇)

培智音乐教案(精选10篇)

培智音乐教案培智音乐教案(精选10篇)培智音乐教案篇1学习目标:懂得体育课堂常规要求,并知道如何排好体育课队伍。

学习内容:引导课——课堂常规学习步骤:一、歌舞交流性引导:1、宣布上课,师生问好。

2、听音乐“找朋友”。

歌词:“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记住我叫xxx,再见!”(挥挥手)①集体学唱“找朋友”的歌。

②教师示范、讲解“找朋友”的方法。

③同座位同伴表演“找朋友”,相互介绍名字。

④请几个同学出来边唱边邀请同学跳“找朋友”的舞,最后一句互换角色,其余同学在座位上拍手、唱歌。

二、常规性引导:1、讲解什么是体育课课堂常规?课堂要求: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示范,做好相互协作,完成当堂任务。

课堂流程:到教室点名——想不学习任务(具体科目名称)——列队进入指定地点——再次点名(报数)——热身运动——本节课内容——集合点名——回到教室。

2、说一说体育课课堂有哪些特别注意点?以学生发展为本:运动指标因人而异。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落实“健康第一”思想: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讲求实效: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动脑,互相协作,互相探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兴趣程度,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3、议一议怎样排好体育课队伍?(按男女、分高矮站成两队,记住排头,记住前后同学名字,通过解散和集合,反复训练如何找准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三、趣味性引导:1、室内游戏:快快排队。

2、评价、小结。

培智音乐教案篇2《走路》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明朗,1653歌词形象,有趣,歌中都是学生平时常见的、比较喜欢的动物,他们了解这些动物的习性、喜欢模仿他们的动作,歌曲适合表演性教学。

本节歌表演侧重于学生在模仿各种小动物走路的过程中理解歌词内容,通过模仿几种小动物的走路特征,感受歌曲欢快、强烈的节奏和有趣、优美的旋律,从而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小学音乐第七册教案

小学音乐第七册教案

第一课教学内容:一、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二、读谱知识:拍号4/4和四拍子指挥图式三、综合训练1、轮唱练习2、节奏写作练习四、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齐唱)声乐演唱形式教学目标:一、学习交替运用连贯与跳跃的唱法,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挚爱和幸福的心情,为学习断音唱法作好准备。

二、通过对《国歌》的再次欣赏,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自己祖国和民族的自豪感,初步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

三、知道4/4拍的含义及其强弱规律,并结合学习歌曲和轮唱的演唱形式,练习四拍子的指挥图式。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教学难点:4/4拍的认识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一、4/4拍号二、综合训练1三、歌曲识谱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1、复习2/4、3/4拍号指挥图式。

2、介绍4/4拍号,在学习其强弱规律时,先不告诉学生,由老师打节奏,学生听强弱变化。

3、进行拍手拍腿的强弱训练,加深识记。

4、介绍4/4拍拍号指挥图式。

*5、综合训练1:先做为单声部的发声练习,要求做到音准,4/4拍强弱感清楚,在熟练的基础上再进行轮唱训练。

6、歌曲识谱(1)听录音范唱,在初步熟练全曲的基础上进行识谱练习。

(2)单独练习*节奏。

(3)分段识谱教学,注意唱好附点节奏。

三、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复习巩固4/4拍知识。

二、歌曲教学三、欣赏教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二、基本训练1、发声练习:综合训练12、复习4/4拍知识三、新课教学1、歌曲导入:让学生了解自己有所体验的事例,来表达幸福美好的感受启发学生用挚爱之情抒发对祖国***热爱与赞颂。

2、在老师的钢琴伴奏声中,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歌曲处理:速度宜用中速,力度上第二乐段要比第一乐段更激情,连音与断音的唱法要在一个乐句中,鲜明地表达出来。

4、欣赏(1)进一步启发学生的联想,听赏时,将自己置身于国际比赛的授奖仪式上看到我国的运动健儿手捧奖杯,在庄严雄伟的《国歌》声中,眼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动人情景,回咎《听听想想》。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低中段唱游与律动教学策略初探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低中段唱游与律动教学策略初探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低中段唱游与律动教学策略初探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越来越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和儿童群体中的残障人士、以及智力障碍人群。

这些人群所接受的教育比较特殊,为了关爱这部分社会成员的成长。

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给予更多的关爱,帮助这些特殊学生享受和正常学生一样的教学待遇。

音乐教学则是众多教育形式的一种。

为了发挥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特殊教育学校培智低中段唱游和律动教学策略的角度出发,旨在提升音乐对特殊群体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特殊教学学校;培智低中段;唱游与律动前言:音乐作为文化传承一种重要形式,一直被当成重要的文化被人们发展和继承。

法国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

其分别是数字、字母以及音符,从中可以看出音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音乐不仅仅是作为欣赏的产物,其可以作为情感的交互、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人的教化的工具。

利用音乐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为培养特殊状况的学生提供了有效的教育途径,音乐的旋律也能让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敞开心扉、也能让情绪不稳定的精神患者稳定下来。

音乐教育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唱游与律动对培智学校的意义1.一般意义唱游与律动是培智学校的基础性课程。

对于患有智力障碍或者自闭症的学生来讲,这门学科是其余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不同于文字和符号的理解,音乐用一种全新的方式也就是唱游与律动的方式带学生走进音乐艺术世界当中。

用音乐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兼任的品格、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并且这些特殊群体还能从音乐当中习得做人做事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音乐课以唱游和律动的形式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

培养了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而对于这些特殊群体来讲,唱游和律动的教学方式使自身能够享受与正常学生同等教育的权力,为其健康成长和积极融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1.特殊意义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存在着各种各样残障类型的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