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心电图知识

合集下载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诊断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诊断
①胸壁导联室早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a)V1呈rsR’型。(b)V5、V6旳S波宽钝有 时增深,呈Rs、RS或rS型.②肢体导联呈左前分支阻滞图形即:Ⅰ、aVL呈qRs型,Ⅱ、 Ⅲ、aVF呈rS型,电轴在-45°~-90°之间。
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旳心电图特点
5 肌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5.1 前壁肌性早搏心电图特征: 起源于左、右心室前壁,类似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波形。①胸壁导联V1~V4或V5室早主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诊 断


1 室早定义/病因/经典心电图特征/常见体现形式 2 室早起源部位定位旳常用措施和临床意义
CONTENTS
3 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旳心电图特点
4 室早旳危险分级
室早定义/病因
定义:指希氏束分叉一下部位过早发生旳,提前使心肌除极旳心搏.
病因: 正常人和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正常人随年龄增长发生 机会增长.精神不安、过量烟、酒、咖啡为室性期前收缩旳常 见诱因。
室早起源部位定位旳临床意义
①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旳室早和起源于左后分支处旳早搏,射频消融术成 功率高。
②起源于束支及其分支旳早搏诱发室速旳频率在100~150bpm之间,较 少引起心源性晕厥。
③发生于急性心肌缺血时旳肌性室早有诱发室颤旳危险性。 ④出目前心肌梗死周围旳室早危险程度高,易发生室内折返而诱发室性 心动过速。 所以结合心电图精拟定位室早位置,对临床治疗指导和射频消融手术成 功率非常有意义。近年来,结合射频消融成功靶点,统计大致数据无器质 性心脏病患者发生旳室早约80%起源于右室,20%起源于左室,而在右室 起源旳室早中绝大多数位于右室流出道。
间位性期前收缩因为没有代偿间歇,故常对其后旳窦性激动产生干扰,一般多体现为窦 性激动旳PR间期延长,主要原因是室性异位激动逆传到房室交界,使之进入相对不应期,所 以会延缓窦性激动旳下传,同步也可能影响心室肌旳相对不应期,出现室内差别性传导.

室性过早搏动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室性过早搏动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室性过早搏动心电图的鉴别诊断期前收缩亦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

是在窦性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心脏传导系统的某一点提早发生激动,过早的引起心脏的一部分或全部发生一次除极。

这个异位兴奋点可以在窦房结、窦房交界区、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的希氏-浦肯野氏系统。

因此,根据异位起搏点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窦性、窦房交界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早搏。

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多见,约占总数的60%-70%,其次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最少见[1]。

早搏是异位心律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可以由一个异位节律点发出,可以为折返性,也可能来自不同的节律点,有时经久不发,有时则频繁地一再出现。

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有限的一段时间,因此,当一次心电图描记未能发现早搏时,不能排除在其他时间曾有早搏。

自从临床上广泛使用动态心电图连续观察24小时心电图后,可以证实几乎90%左右的正常年龄组受检者均可见到偶发性早搏,且年长者较年轻人多见,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慢性疾患者多于正常人[2]。

有时同一个人的早搏可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位,即使发生在心室,也可来自不同心室或同一心室的不同部位,这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若有时每一个或两个正常搏动后跟随以一个早搏则分别称为“二联心律”及“三联心律”。

早搏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任何人一生中都难免发生。

在各种心律失常中,早搏的相对发生率占12.3%-27.2%,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43.6%-69.4%)而居第二位[3]。

早搏使心室充盈不全,心脏每搏量减少,可影响某些重要器官(如心、脑等)的血液供应。

例如,房早可使冠脉血流量平均下降5%;室早可使之下降12%;频发性早搏可使之减少25%,这时心电图上可显示T波倒置及心肌缺血的其他征象[4]。

早搏心电图的诊断不难,但早搏伴发的一些复杂心电现象如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有时并不容易,这就需要临床心电工作者全面分析,对其做出较准确的鉴别诊断,为了更好地估计早搏的临床意义、预后以及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早搏心电图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现以临床上最常见的室性早搏心电图的鉴别诊断归纳如下:室性早搏可分为左室型与右室型早搏;左束支与右束支型早搏;多源性与多型性早搏;单纯性室早与复杂性室早(单纯性室早伴复杂心律失常)等。

心电图室性早搏课件

心电图室性早搏课件

2/23/2021
心电图室性早搏
9
读图 识片
2/23/2021
室性早搏
定义 心电图表现 分级 治疗
心电图室性早搏
10
室性期前收缩
读图 识片
室性期前收缩是由希氏束 分支以下异位起搏点提前 产生的心室激动,从而提 早宽大畸形的QRS波。
2/23/2021
心电图室性早搏
11
心电图表现
读图 识片
1.在预期的基本心律出现之前提前发生;
读图 识片
读图1
2/23/2021
心电图室性早搏
1
读图
解析
识片
1 女性,73岁 2 2型糖尿病
室早二联律
2/23/2021
心电图室性早搏
2
读图 识片
读图2
2/23/2021
பைடு நூலகம்心电图室性早搏
3
读图
解析
识片
A 多形性室性早搏
B 室性早搏二联律
C 室性早搏三联律
D 成对室性早搏
2/23/2021
心电图室性早搏
歇足够长,二联律就能持续存在。
• 心率增快,二联律就会消失。
长RR间期后室早优先发生,此现象连续存在,短的一个 RR间期后没有出现室早,节本心律为心房颤动。
2/23/2021
心电图室性早搏
16
治疗
读图 识片
治疗原则: •不予以针对性治疗,更不能对无症状性室早 进行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针对明确病因室早的治疗十分必要,对于频 发、复杂、伴有明显症状的室早,中西药治疗 都可选择。
2/23/2021
心电图室性早搏
21
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 • 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风心病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课件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课件
septum
(3)
Septal
(28)
(n=38)
右前侧旁路
类似右侧旁路定位
RAS(36) RAL(30)
His束
LAs
右侧壁旁路
RL(42)
TA
LMS
MA
RMS(
CSO
RPL(54)
房室环的分长
pso) LPS(74)
右后侧旁路
右前间隔旁路
AL(53) L(26-
LPL(180)
右中间隔旁路
右后间隔旁路
aV
aV V1 V2
V3
V4
V5
V6
Free
Wall'
2
3
5
6
7
8
9
RAO30° TV
RV
请 占 左 室 起 源 的 大 多 数

V1
I
V1

V2

V3

V2
aVR
V4

V3
aVL
V5
V4
aVR
aVL
V5
aVF
V6
aVF
V6
RV
R N
I
V1
L LA
V2 Ⅱ
V3 Ⅲ
aVR
V4
aVL
YAMADA T, ….G.NEAL KAY.J Am Coll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适 应 症
·频发单型室性早搏和(或)非持续性室速 ·Holter早搏次数非常多和(或)短阵室速的次数较多 ·相关症状明显且多种药物治疗无效或希望获得根治者
R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的VPB,约80%起源于右 室,另外20%起源于左室。而在右室起源的VPB 中, 绝大多数位于右室流出道。 ·右室流出道起源的VPB 在心电图上呈完全性左束 支传导阻滞图形,下壁导联(II、Ⅲ、aVF)QRS波呈R 形且高大直立,aVL导联以负向波为主,胸导联移 行一般在V3导联或以后。 ·若I导联以负向波为主,则起源点偏前壁,反之则偏 后壁。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医学PPT课件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医学PPT课件
2
•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 一种心律失常。室早是指窦房结激动尚未 抵达心室之前,心室内某一异位兴奋灶提 前激动而引起心室搏动。
3
• • • •
室性早搏的分类: 1.单源偶发室性早搏 2.单源频发室性早搏 3.多源室性早搏
4
• 室性早搏出现时的基础心率: • 极快速和极缓慢的心率都可能诱发室性早搏,通 常心率快时出现的各种室早可酌情选用抑制心率 的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酰胺、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等)。对于心室率慢 时(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的室早,不 应盲目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而应适当选用提高 心率的药物(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心宝等) 或安置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可收到比较好的效 果 。
8
• • • • • • •
早搏的临床表现: 1.有心悸或心脏暂停。 2.明显感觉心脏跳动。 3.胸闷、恶心、咳嗽。 4.明显感觉心律不规则。 5.在心电图上出现异位节律的电激动。 6.有头昏、心慌等不适。
9
• • • • •
早搏的危害: 1.诱发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 2.导致窒息、猝死。 3.引发心悸、气短、头晕、乏力、恶心。 4.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5
• 导致心脏早搏的原因 : • 1.生活因素:过劳、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过多吸烟或饮酒、浓茶和咖啡等,亦可无 明显诱因。
6
• 2.心脏疾病: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各种器 质性心脏病常发生早搏,合并心衰时更易 发生,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 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7
• 3.药物导致:某些药物(如洋地黄)毒性作 用、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调、慢性病灶 (如扁桃体炎、胆囊炎等)等心外因素也 是引起早搏的常见病因。

临床心电图-起搏器对室性早搏的反应!

临床心电图-起搏器对室性早搏的反应!

小结
• 起搏器对室性早搏的识别 • 起搏器对室性早搏的一般反应 • 起搏器对室性早搏的特殊反应
• 时间间期与计时周期 • 不应期内的心房感知事件以及其诱发的特
殊心电现象 • 关注AV间距
• 为什么会有备用脉冲发放
• 80ms现象:ncap老型号,新型号是 30ms
• mvp
• acm(avc法则是70ms)
• 室早感知位点在什么位置 • 心房、心室起搏与感知功能是否正常? • 间歇性心室感知不良
圣犹达起搏器对室性早搏的特殊反应
• 圣犹达Victory型号以前的起搏器对室性 早搏的反应成为+PVARP on PVC。
• 圣犹达Victory、Zephyr、Accent起搏 器对室性早搏的反应称为 Apace on PVC。
• pmt终止程序(pmti)会出现NCAP, 表现为80ms
谢谢聆听
• 起搏器认为的室性早搏可能有以下几种: • 1、是室性早搏也被起搏器定义为室性
早搏 • 2、是室性早搏而不被起搏器定义为室
早 • 3、计不时周是期 室早而被起搏器QRS定与P义波的为位置室关系早
1、心房起搏后可以开启心室空白期和交叉感知窗,而心 房感知后没有心室空白期和交叉感知窗。 2、心房起搏后的心房不应期不可以被程控,而心室起搏 或感知后的心房感知期均可以被程控。
+PVARP on PVC:
• PVC出现以后,自动延长心室后心房不应期 至480ms,随后开启一个330ms 的警觉期, 在警觉期内若未感知自身的P波,且起搏器的 VA间期>810ms时,则在PVC后810ms处 发放心房起搏脉冲;
• 当VA间期<810ms时,则在PVC后以VA 间期发
• 放心房起搏脉冲。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ppt课件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ppt课件

位于T波后0.02-0.04秒出现的低而宽的波 ,代表心室后继电位。
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
心律失常
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 、期前收缩等,表现为心率或心 律的异常。
电解质紊乱
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可引 起心电图波形和节律的异常改变 。
01 02 03 04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ST段压低或抬高、T波倒置或高 耸等,反映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的不同时期和部位。
课件内容概述
室性早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心电图定位诊断的原理和方 法
02
01
常见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
和定位诊断
03
复杂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分析 和定位技巧
04
05
室性早搏心电图定位诊断的 注意事项和误区
02
室性早搏基本概念与分类
Chapter
室性早搏定义及发生机制
定义
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VPB)是指心室肌在窦性激动尚未 到达心室之前,提前发生一次激动,使心室提前除极的心律失常。
Chapter
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定位诊断中的作用
长时间连续记录
01
动态心电图可24小时连续记录心电信号,提高室性早搏的检出
率。
定位诊断依据
02
通过分析室性早搏的形态、联律间期等特征,可初步判断室性
早搏的起源部位。
评估治疗效果
03
动态心电图可用于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
果。
心脏超声检查辅助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03
心电图基础知识回顾
Chapter
心电图导联系统简介
标准12导联系统
包括3个肢体导联(I、II、III)和 9个胸导联(V1-V9),用于记录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诊断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诊断
不完全代偿间歇
室性早搏后出现不完全代偿间歇,即早搏前后两个心搏的间期不等,相差超过 0.08秒。
04
心电图诊断与分析
心电图诊断标准
室性早搏的形态
心电图上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其前无P波或相关P波。
室性早搏的代偿间歇
室性早搏后出现完全代偿间歇或不完 全代偿间歇。
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
室性早搏与其前一个窦性搏动的间期 应大于正常窦性周期,且不应固定。
鉴别诊断
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的P波形态与窦性 P波不同,且其后的QRS波 群多较正常,无宽大畸形。
交界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的QRS波群形 态介于室性和窦性之间, 且其前多有逆行P波。
室上速
室上速的心率多较快,且 QRS波群形态正常,无宽 大畸形。
心电图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
根据室性早搏的形态、联律间期、 代偿间歇等特点,判断其是否为
室性早搏。
定量分析
计算室性早搏的频率、联律间期、 代偿间歇等参数,评估病情严重
程度。
动态心电图分析
通过长时间连续记录心电图,全 面评估患者室性早搏的发生情况。
05
临床意义与治疗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跳不规律,可能引发心悸、胸闷等 症状。
室性早搏可能是心脏疾病的征兆,如心肌炎、心肌病等,也可能是由于药物、咖啡 因等外界因素引起的。
03
室性早搏心电图表现
室性早搏的形态
单形性室性早搏
心电图上表现为单一形态的早搏, 这种早搏通常起源于一个固定的 位置。
多形性室性早搏
心电图上表现为多种形态的早搏, 这种早搏通常与心脏器质性病变有 关,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等。

室性早搏心电图报告模板

室性早搏心电图报告模板

室性早搏心电图报告模板简介室性早搏是一种心律失常,通常出现在心跳节奏不规律或心脏负荷增大的情况下。

心电图是一种诊断室性早搏的常用方法。

本文档将为您提供一份室性早搏心电图报告模板,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心电图报告并准确诊断室性早搏。

报告模板基本信息•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检查日期:心电图结果以下内容将分别说明心电图的各个部分及其正常或异常表现。

心率正常心率范围:60-100次/min。

若心率偏低(<60次/min),则存在窦性心律过缓现象。

若心率偏高(>100次/min),则存在窦性心律过速现象。

P波P波代表心房收缩。

正常情况下,P波应为向上的正弦形波,在Ⅱ、Ⅲ、aVF导联中为正,V1导联中为负。

室性早搏时,P波存在变异或消失现象。

PR间期PR间期代表心房收缩至心室收缩的时间。

正常PR间期为0.12~0.20秒。

若PR间期延长,则存在房室传导阻滞现象。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呈现一个向下的Q波、向上的R波和向下的S波,持续时间为0.06~0.10秒。

室性早搏时,QRS波群形态改变,持续时间缩短。

ST段ST段代表心室除极至心室复极之间的时间。

正常ST段水平,持续时间不超过0.12秒。

若ST段抬高,则可能存在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脏疾病。

T波T波代表心室复极。

正常情况下,T波是向上的、圆拱形的,持续时间不超过0.30秒。

室性早搏时,T波形态可能改变,持续时间缩短。

QT间期QT间期代表心室去极化至心室再极化的时间。

正常范围:0.32-0.40秒。

若QT间期延长,则可能存在心室肌电离子紊乱等问题。

结论根据心电图结果,患者存在室性早搏现象。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室性早搏心电图报告模板,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心电图结果并准确诊断室性早搏。

若出现心律失常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寻求医生帮助。

心电图之室性早搏定位特征

心电图之室性早搏定位特征

心电图之室性早搏定位特征上一章节讲解了,室性早搏有关概念,今日我们继续学习室性早搏定位特征;因室早的起源部位与体表心电图有密切关系,可以通过体表心电图对室早的起源进行定位,这对明确室早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消融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室性早搏起源的基本定位方法:1、V1导联或胸前导联移行区定左右心室: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中,V1导联代表右侧胸前导联。

临床上,通常根据V1导联QRS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室早起源于哪一侧心室。

若V1导联呈rS或QS型即左束支阻滞型时,则提示起源于右心室。

因为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早其QRS除极波综合向量指向左侧,电流方向背离位于右室表面的探查电极,故而V1导联的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反之,起源于左室的室早其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由于右室流出道通常位于左室流出道及主动脉根部的右前上方,因而V1导联呈rS型的部分室早尤其是下壁导联呈单相R波的PVC,也可能起源于左室或主动脉窦。

因此,在判定左右心室起源时,除外V1导联QRS波形态,也要参考胸前导联QRS波移行。

正常情况下,R/S等于或接近1的胸前导联为移行区;若V2导联呈rS型,V3导联呈Rs型时,胸前导联移行区则是位于V2~V3导联之间。

欧阳非凡等发现V1导联R波时限≥50%QRS宽度,其振幅≥30%QRS振幅(代数和),则提示起源于左室可能。

胸导联移行≥V3,提示起源于右室流出道;胸导联移行≤V1,提示起源于左室流出道。

2、下壁导联(Ⅱ、Ⅲ、aVF)定'上'(流出道)'下'(心尖部):QRS波电轴极性尤其是下壁导联,对室早起源部位的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讲,QRS波电轴向下即下壁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尤其是单相R波时,通常表明激动起源点靠上;反之,下壁导联QRS波电轴向上即QRS波主波向下时,激动起源点通常靠下。

二、不同部位起源室早的心电图特征1、右室流出道室早右室流出道(RVOT)室早最为常见,多为功能性早搏。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室性早搏的波形特征
P波:在QRS波群 之前出现形态正

QRS波群:形态 正常但时间较短
ST段:无明显变 化
T波:无明显变化
室性早搏的频率: 通常为每分钟3-5

室性早搏的形态: 通常为单发偶有 多发
室性早搏的分类与表现
室性早搏的分类: 分为单源性室性 早搏和多源性室
性早搏
单源性室性早搏 的表现:心电图 上表现为P波消 失QRS波群提前 出现形态正常或
异常
多源性室性早搏 的表现:心电图 上表现为P波消失 QRS波群提前出 现形态正常或异 常且QRS波群之
间存在差异
室性早搏的诊断: 通过心电图检查 观察P波、QRS 波群和ST段的变 化以及是否存在 室性早搏的典型
表现
室性早搏的特殊表现形式
房室结性室性早搏:起源于 房室结
多源性室性早搏:起源于不 同心室部位
临床表现
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
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波形
可能伴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 全等症状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 时发现
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通过心电图检查观察心律失常 的形态和频率
动态心电图监测: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 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和频率
心脏超声检查: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心脏 结构和功能
射频消融等
预后评估:心电 图定位诊断可以 评估室性早搏的 预后预测患者的 生存率和复发率
临床研究:心电图 定位诊断在室性早 搏的临床研究中具 有重要价值可以帮 助研究人员了解室 性早搏的发病机制
和治疗效果
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诊断室性早搏:通过心电图定位诊断可以准确判断室性早搏的位置和类型 评估心脏功能:心电图定位诊断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指导治疗方案:根据心电图定位诊断的结果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监测治疗效果:心电图定位诊断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早搏心电图ppt课件

早搏心电图ppt课件

生活方式调整与预防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是早搏心电图治疗的重 要辅助手段,包括戒烟、限酒、避免 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预防和治疗 早搏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通过心理 咨询、放松训练等方法来缓解压力和 焦虑情绪。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 治疗潜在的心脏疾病、控制高血压、 糖尿病等慢性病。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早搏心电图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一:室性早搏的治疗过程与效果
总结词
药物治疗有效,症状明显改善
详细描述
患者男性,58岁,因频发室性早搏入院治疗。心电图显示早 搏为多形性,呈二联律。经过给予美托洛尔和胺碘酮等药物 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复查显示早搏减少。
典型病例二:房性早搏的药物治疗方案与效果
不同类型早搏心电图的鉴别
房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上出现提前的P波, 形态各异,有时难以辨认 ,可伴有或不伴有QRS波 。
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上出现提前的QRS 波,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 相似,可在P波之前或之后 出现。
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上出现提前的QRS 波,形态宽大畸形,可在P 波之前或之后出现。
04
由交界区期前收缩引起的阵发性心动过速。
交界性早搏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特征
P-R间期或QRS时限延长, 有时可伴有第二度房室传导 阻滞。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或P波, 形态与正常窦性QRS波群或P 波不同。
交界性早搏后的代偿间歇时 间正常或延长。
03
早搏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的鉴别
起源位置
总结词
药物治疗有效,症状缓解
详细描述
患者女性,42岁,因频发房性早搏入院治疗。心电图显示早搏为单形性,呈三联律。 经过给予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等药物治疗,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心电图复查显示早搏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性早搏心电图知识室性早搏(ventricularprematurebeats,VPBs),又名室性过早搏动、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指起源出希氏束分叉以下的异位激动。

背景知识室性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很高。

Harvey(1578-1657)在《论心脏与血液流动》一书中就阐述了心脏跳动快慢对血流动力学有影响。

在正常人群中,室性早搏的检出率为静息心电图5%,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为50%。

随着DCG的广泛应用,对于无心脏病证据的成人中室性期前收缩的发作概率也有了研究。

以杭州空军医院牵头,由25家医院协作完成1000例正常人DCG生理范围调查,提示正常人群中33.6%出现室性期前收缩。

有学者报告,经动态心电图连续观察8、12、24、48小时,分别有14%、44%、50%、73%的正常人出现室性早搏。

Bleiter用动态心电图对1108人(其中98%为能走动或正常工作和生活的门诊病人),连续观察10小时,有60%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大多为室性早搏),18%出现室上性早搏(大多为室上性早搏),仅有11%心律完全正常。

老年患者室性早搏的检出率可高达77%。

在我们对2001年—2007年的动态心电图检测统计中,也发到室性早搏的检出率高达67%。

Gillette报告观察1.5年—l9年的20例室性早搏除1例死亡、1例二尖瓣脱垂外,余l8例中9例消失,9例做运动试验早搏消失,故认为太多数是良性早搏。

Sugrue 认为无解剖学异常心功能正常的室性心律失常者,心内膜心肌活检组织学有异常,说明心肌有病变存在,Loogen等研究认为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改变是潜伏性心肌病患者唯一改变。

国内姜氏报告经心内膜心肌活检证实的6例成人心肌炎,有4例有室性早搏。

1986年Tsutomu 指出,不能只根据临床症状,小儿心肌炎随诊应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

因此我们认为室性期前收缩的心肌细胞电生理改变,是细胞结构,细胞代谢异常为基础的。

多数室性期前收缩仍可能是器质性的。

心内膜心肌活检对原因不明心肌疾病及心律失常病因的诊断,鉴别诊断,选择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Alexander等认为,绝大多数单纯VPC,即便是频发性的也是良性的,小儿出生几周内VPC达高峰,到青春期前下降到不足5次/天。

1963年Schanuoth和Marriott首先提出隐匿性室性早搏。

Lee等用狗作实验,发现隐匿性室性早搏的发生与显性早搏后的代偿间期引起的不应期延长有关,连续的代偿间期对不应期似乎有一定的累积作用。

最近Bissett等研究证明,在人体,隐匿性室性早搏的发生的确与显性早搏后的代偿间期引起的有效不应期延长有关。

1990年,Moulton等首次提出“室性早搏的丑征”的概念:心电图室性早搏的宽大畸形QRS波中出现明显的顿错或平段,当顿错或平段持续时间≥40ms时即称为室性早搏的丑征。

一旦丑征为阳性时,72%的患者可在12导联心电图中的3-4个导联同时观察到这一改变。

室性早搏丑征阳性者左室体积增大,心肌运动减弱甚至局部运动丧失,左室功能差,或提示存在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Marriott则将丑征阳性作为判断室性激动的依据。

1999年Schmidt等在Lencet上发表了心率振荡现象作为心肌梗死后高危患者预测指标的文章。

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左心室假腱索可能是健康人发生室性早搏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频发和持续的室性早搏可使中老年无器质性心脏病个体的心脏结构改变,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但对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青少年出现频发的室性早搏,不主张进行强烈的药物干预,治疗的目的也以改善症状为主。

2006年12月29日美国研究人员报道,无论是否发现冠心病相关证据,电生理检查发现室性早搏的患者同无室性早搏患者相比,冠心病(CHD)发病率增高2倍。

因此,对于室早的评价及判断,对临床的意义十分重要。

产生机制:1、心室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由于心室起搏点的自律性增强或心室起搏点的阈电位下降而引起,多认为引起心室平行收缩。

2、折返激动在折返激动中,如果折返一次即为折返性早搏,其配对时同比较固定,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早搏发生机制。

3、触发活动近年来细胞电生理研究,发现后除极及其引起的触发活动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冠心病心肌梗死史的患者,室性早搏通常起源于梗死区。

这主要是梗死区的碎裂电位所导致的。

而在最新的研究表明,室性心律失常的触发可能与心肌细胞闰盘处的缝隙连结有关。

Smith等在终未期缺血性心肌病现人的心室肌与正常心室肌相比,缝隙连接发生了重新分布、排列紊乱,数量上了大大减少。

很多学者研究表明,缝隙连接重构导致心肌细胞间传导减慢,具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心电图诊断标准: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QRS时限≥0.12s。

2、QRS波群前无相关P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3、代偿间期完全。

心电图图形改变机制: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由于室性早搏的起搏点是在心室,其扩布是通过一般心肌从一侧心室形开始除极,并未通过心脏的正常传导组织,从而造成了宽大畸形的改变。

其起搏点位置越低,畸形程度越明显。

当起搏点位于室间隔顶部,呈高位室性早搏,其畸形程度较轻。

2、联律间期室性早搏与其前的主导心搏的间期称联律间期。

同一起搏点的室性早搏,不受基本心律的影响形成固定的联律间期,提示与前一个搏动的关系密切,为折返机制。

多形性室性早搏的来源相同,故期形态多变,但联律间期相同。

多源性室性早搏由于来自不同的起搏点,故联律间期也不相同。

3、代偿间期在窦性心律下,室性早搏的代偿间期多呈完全性的。

这是由于室性早搏逆传到交界区时常常受阻,有时虽可逆传入心房引起逆行P'波,但常在窦房连接处受到干扰而不能侵入窦房结使期节律发生重整,所以代偿间期是完全性的。

4、室性早搏与窦性P波的关系室性早搏的QRS波群前后可见窦性P波,或室性早搏QRS波群之后可见逆行P'波。

室性早搏的分类:1、按异位起搏点来分⑴单源性室性早搏;⑵多源性室性早搏;2、按室性早搏的形态来分⑴单形性室性早搏;⑵多形性室性早搏;⑶特宽型室性早搏当室性早搏的QRS时限≥0.16s时,就称为特宽型室性早搏。

多反应心脏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属病理性室性早搏。

⑷特矮型室性早搏当室性早搏的QRS电压≤1.0mv时,称为特矮型室性早搏,属病理性室性早搏。

3、按室性早搏的多少来分⑴偶发室性早搏指室性早搏每分钟≤5次;⑵频发室性早搏指室性早搏每分钟>5次;⑶二联律指每个基本心搏后都有一个室性早搏,有规律地发生。

⑷三联律指每个基本心搏后都有二个室性早搏(真三联)或每二个基本心搏后都有一个室性早搏(假三联),有规律地发生。

4、按联律间期来分⑴特早型室性早搏指联律间期<0.4s的室性早搏,包括RonT室性早搏。

RonT室性早搏多落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由于T波波峰前30ms处为心室易损期,因此RonT室性早搏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危险信号,认为它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但目前临床上并不十分认同。

⑵舒张晚期室性早搏指联律间期相对较长,发生于前一心搏的舒张晚期。

此类室性早搏可落在前一窦性心搏的P波之上,称为RonP现象,常发生于急性心梗时,易引起室性心动过速。

5、按异位起搏点的部位来分⑴右室型室性早搏也称“A型室性早搏”。

指起源于右室肌的室性早搏。

在心电图上Ⅰ、V5呈R型,V1、V2呈QS或S波为主的QRS波群。

⑵左室型室性早搏也称“C型室性早搏”。

指起源于左室肌的室性早搏。

在心电图Ⅰ、V5、V6呈rS或RS型,S波增宽。

在Ⅲ、V1、V2呈qR或R型。

⑶后壁型室性早搏指起源于左室后壁的室性早搏。

在心电图V1—V6胸前导联上均呈R波为主的QRS波群。

⑷前壁室性早搏批起源于心室前壁的室性早搏。

在心电图上V1—V6胸前导联上均以S波为主的QRS波群。

⑸心尖部室性早搏也称“左室下部型早搏”。

起源于心室心尖部。

在心电图Ⅱ、Ⅲ、avF导联上呈QR或以S波为为的QRS波群,在avR导联上呈R波为主的QRS波群。

⑹心底部室性早搏也称“左室上部型早搏”。

起源于左室上部或心底部的室性早搏。

在心电图Ⅱ、Ⅲ、avF导联上呈R波为主的QRS波群,在avR导联上呈QR或以S波为为的QRS波群。

⑺高位室间隔型早搏起源于高位室间隔部的室性早搏。

在心电图上,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外形与窦性大致相同,但QRS时间稍宽,时限≤0.11s;如窦性心律伴束支传导阻滞再并发同位室间隔型室早,其心电图改变为窦性QRS波群呈束支阻滞图形,而室性早搏的QRS波群反而正常化。

⑻左束支型室性早搏起源于左束支的室性早搏。

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早搏呈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QRS时限<0.11s,无明显电轴改变。

⑼左前分支型室性早搏起源于左前分支。

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早搏呈不完全性双侧束支阻滞图形中的一种,即心前导联呈右束支阻滞图形,肢体导联呈左后分支阻滞图形。

⑽左后分支型室性早搏起源于在后分支的室性早搏。

心电图表现为早搏的QRS形态为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11)右束支型室性早搏指起源于右束魂的室性早搏。

在心电图表现为早搏呈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室性早搏的特殊表现形式1.隐匿性室性早搏1960年Kinoshita在日本首先提出,1961年Schamroth和Marriott在美国提出隐匿性室性早搏,其发生机理沿不明确,一般认为是触发活动和折返机制。

两个室性早搏间只有奇数个窦性下传的波群(即2n—1,n为任意数),推测此为隐匿性室性早搏二联律,同时也解释了隐匿性室性早搏三联律(即3n—1,n为任意数)。

2、插入型室性早搏是指夹在两个正常连续的窦性QRS波群之间,而不改变窦性心律的室性早搏。

多在窦性心律较慢且室性早搏较早时发生。

Katzz等认为,插入型室性早搏引起房室传导障碍,可影响室性早搏后的第一、第二个窦性激动,表现为RP-RP关系的改变。

3、成对的室性早搏窦性搏动后连续出现两个的室性早搏。

可偶尔出现,也可频繁规律地出现。

Kuo和Surawica 发同,成对室性早搏在已证实或推测为室性并行心律的患者发生率高于有固定配对间期室性早搏的患者。

最可能的是并行心律点内或其邻近处存在折返环路。

4、室性早搏的丑征(uglyPVC)1990年,Moulton等首次提出'室性早搏的丑征"的概念:心电图室性早搏的宽大畸形QRS波中出现明显的顿错或平段,当顿错或平段持续时间≥40ms时即称为室性早搏的丑征。

一旦丑征为阳性时,72%的患者可在12导联心电图中的3-4个导联同时观察到这一改变。

心电图表现:先经QRS波顿错的最低点画一条水平线,在顿错的起、止点各画一条垂线,当两条垂线间距离≥40ms时,为丑征阳性;如果在QRS波中存在一个小的平段,其相应的时间≥40ms 时,亦为室早的丑征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