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姓名:王梦頔

学号:20134150147

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20134150147王梦頔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

河南省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以下将分别以生物、水文、气候、土壤、地貌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从生物方面看,河南省因南北气候不同,东西地势高差悬殊,因而动植物资源具有种类多、地域差异性较明显的特点。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全省分别隶属于5 个自然地理区:华北平原半旱生落叶阔叶林区、冀晋山地半旱生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区、北亚热带秦

中国自然地理状况要点归纳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 第二讲中国自然地理状况 一、知识要点归纳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 (一)地形概况:以上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的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为 1000米~2000米 第三级阶梯:东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 在500米以下 1.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2/3 天山-阴山 东西走向昆仑山-秦岭 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主要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最高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 四大高原黄土高原:世界黄土分布最广的高原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4.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松嫩平原 东北平原辽河平原 三江平原 5.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三大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南北气温大约相差50℃ (二)气候概况冬季南北温差很大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在秦 岭-淮河一线 原因:纬度位置及冬季风 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的影响 七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上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

降水特点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集中夏秋季节 降水年际变化:北方较大,南方较小 2.降水和干湿地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 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P>800mm) 半湿润地区(P>400mm) 半干旱地区P<400mm 干旱地区P<200mm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3.气候特征暖热多雨 雨热同期 气候复杂多样 4.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频繁 (三)河流和湖泊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 淮河、长江、珠江 外流河和外流区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1.河流概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 气候的影响,各大河的水文特征有很大的差别内流河和内流区:塔里木河为最大,内流区占1/3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内流湖和外流湖 分类咸水湖和淡水湖 2.湖泊概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最大的湖泊 两大湖泊分布区鄱阳湖、洞庭湖、 东部平原湖区太湖、洪泽湖 巢湖 3.主要河流流程最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 中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最广(180万平方千米) 流量最大(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的占1/2 蕴藏巨大的水能 长江流域的主要水电站(见附图) 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黄金水道里程的2/3

河南省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河南省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黄淮海平原西南部,河南省古代辖区位于黄河之南,故名"河南"。2000多年前,河南是中国九州中心的豫州,所以,河南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与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山东毗邻。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黄河流经河南境内700多公里。 海拔 河南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带,西部山地绵延起伏,海拔高千米以上,东部为平原,海拔在百米之下。灵宝市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高度为2413.8米,海拔最低处为淮河出省处,仅23.2米。 地形 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北坦南凹,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四大山脉环绕,间有陷落盆地,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大平原。山区丘岭面积占44.3%,平原面积占55.7%。境内有黄河、淮河、长江、海河四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3%。 能源 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2004年全年原煤产量14445.4万吨,比上年增长15.4%;发电量1185.6亿千瓦小时,增长15.5%;粗钢产量974.7万吨,增长19.1%;钢材产量966.0万吨,增长17.9%;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37.5万吨,增长19.5%;水泥5393.6万吨,增长12.8%。分行业看,全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1.5%,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增长37.7%,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30.0%和18.4%,电力、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5.0%。 气候 河南省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的特点。南部属北亚热带,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2.6-16.6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094-518毫米。全年无霜期332-265天。 生物 河南的生物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197科、3830余种,动物418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有小麦、玉米、棉花、烟叶和油料等。 矿产 截至2004年年末,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26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73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38种。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处。钼、兰晶石、红柱石、天然碱、伊利石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珍珠岩、霞石正长岩的

第二节《中国自然地理状况》要点归纳

第二节《中国自然地理状况》要点归纳 第二讲中国自然地理状况 一、知识要点归纳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 (一)地势概况:以上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的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高原和庞大的盆地,海拔为 1000米~2000米 第三级阶梯:东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 在500米以下 1.地势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宽敞:山区面积占2/3 天山-阴山 东西走向昆仑山-秦岭 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要紧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最高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 四大高原黄土高原:世界黄土分布最广的高原 云贵高原:地面坎坷 4.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松嫩平原 东北平原辽河平原 三江平原 5.三大平原和要紧丘陵三大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要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南北气温大约相差50℃ (二)气候概况冬季南北温差专门大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在秦 岭-淮河一线 缘故:纬度位置及冬季风 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的阻碍 七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上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缘故: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 降水特点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集中夏秋季节 降水年际变化:北方较大,南方较小 2.降水和干湿地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 四类干湿地区潮湿地区〔P>800mm〕 半潮湿地区〔P>400mm〕 半洪涝地区P<400mm 洪涝地区P<200mm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大多数地点冬季冰冷干燥,夏季 3.气候特点暖热多雨 雨热同期 气候复杂多样 4.寒潮、台风和水旱灾难频繁 〔三〕河流和湖泊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 淮河、长江、珠江 外流河和外流区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1.河流概况外流河的水文特点: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 气候的阻碍,各大河的水文特点有专门大的差 不 内流河和内流区:塔里木河为最大,内流区占1/3 内流河的水文特点:多为季节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内流湖和外流湖 分类咸水湖和淡水湖 2.湖泊概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最大的湖泊 两大湖泊分布区鄱阳湖、洞庭湖、 东部平原湖区太湖、洪泽湖 巢湖 3.要紧河流流程最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 中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最广〔180万平方千米〕 流量最大〔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的占1/2 蕴藏庞大的水能 长江流域的要紧水电站〔见附图〕

河南省水系概况图文版

河南境内的河流 (河南水系) 河南省地跨淮河、长江、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其流域面积分别为8.61万、2.77万、3.60万、1.53万km2。全省100km2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其中,河流流域面积超过10000km2的9条,为黄河、洛河、沁河、淮河、沙河、洪河、卫河、白河、丹江;5 000~10 000km2的8条,为伊河、金堤河、史河、汝河、北汝河、颍河、贾鲁河、唐河;1000~5000km2的43条;100~1000km2的433条。按流域范围划分:100km2以上的河流,黄河流域93条;淮河流域271条;海河流域54条,长江流域75条。因受地形影响,大部分河流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的山区,流经河南省的形式可分为4类:即穿越省境的过境河流;发源地在河南的出境河流;发源地在外省而在河南汇流及干流入境的河流;以及全部在省内的境内河流。

黄河流经三门峡 一、黄河流域河流 黄河干流在灵宝市进入河南省境,流经三门峡、洛阳、郑州、焦作、新乡、开封、濮阳7个市中的24个县(市、区)。黄河干流孟津以西是一段狭谷,水流湍急,孟津以东进入平原,水流骤缓,泥沙大量沉积,河床逐年淤高,两岸设堤,堤距5~20km,主流摆动不定,为游荡性河流。花园口以下,河床高出大堤背河地面4~8m,形成悬河,涨洪时期,威胁着下游广大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成为防汛的心腹之患。干流流经兰考县三义寨后,转为东北行,基本上成为河南、 山东的省界,至台前县张庄附近出省,横贯全省长达711km。黄河在省境内的主

要支流有伊河、洛河、沁河、弘农涧、漭河、金堤河、天然文岩渠等。伊、洛、沁河是黄河三门峡以下洪水的主要发源地。 (一)洛河水系 洛河发源于陕西省蓝田县境,流经河南省的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偃师,于巩义市神北村汇入黄河,总流域面积19056km2,省内河长366km。省内面积17400km2。主要支流伊河发源于栾川县熊耳山,流经嵩县、伊川、洛阳于偃师县杨村汇入洛河,河长268km,流域面积6120km2。伊、洛河夹河滩地低洼,易发洪涝灾害。 洛阳洛河 (二)沁河水系 沁河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黑城村,由济源市辛庄乡火滩村进入河南省境,经沁阳、博爱、温县至武陟县方陵汇入黄河。总流域面积13532km2,省内面积3023km2,省内河长135km。沁河在济源五龙口以下进入冲积平原,河床淤积,高出堤外地面2~4m,形成悬河。主要支流丹河发源于山西省高平县丹珠岭,流经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

第二章自然结构 第一节中国地貌 一、地貌的基本特征 地貌的基本特征: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2、3阶梯特征)2.地势较高,起伏显著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按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按外营力来分析、按岩性来分析、按地质构造来分析。下面就从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我国地貌的复杂性,我国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我国除以上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外,由于外营力及地表组成物质不同等,还形成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喀斯特、火山、海岸等多种特殊地貌。) 地表结构特征山地纵横,排列组合有规律;四大高原独具特色,集中于中西部;四大盆地长轴近东西向,分布于西中部;三大平原斜向排列于东部;众多丘陵散落于东部。 地势特征的地理意义:1.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河流影响显著:一是成为大河的源地;二是控制着大河的流向;东西流向便于东西航运。2. 地势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 1.地质构造因素(内营力) 我国地貌的宏观分布与排列方向均与地质构造运动密不可分。 燕山运动 中生代燕山运动使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基本定形,对完成巨地貌格局方面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经燕山运动,除喜马拉雅个别地区外,海水撤出中国大陆,分散的陆块互相联结起来。我国山文的几个主要方向,都是在燕山运动形成的。 喜马拉雅运动 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则是形成中国现代地貌形态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早喜马拉雅运动:(始于晚始新世) 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亚洲大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山,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 晚喜马拉雅运动:(上新世以来) 在亚欧、太平洋、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

高考地理知识重点:中国自然地理

2019高考地理知识重点:中国自然地理 2019高考地理知识重点:中国自然地理 1、中国行政区是中国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基本空间背景,可谓重中之重。记忆行政区划图要达到三层境界,第一要熟练填注空白行政区划图,建议分方位记忆即东北黑吉辽内蒙古,西北陕甘宁新青,西南川云贵西藏,中间是两广西湖两河山,东南苏浙皖赣闽台琼,再补充四个直辖市京津沪渝、两个特别行政区港澳;第二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各省区轮廊拟人状物以便联想记忆;第三某重要区域地图,主要是地形、气候、河湖、资源与行政区划的相对位置。 2、地形区空间位置往往是以山脉为界线的,因此,山脉的位置构成地形图的基干。特别注意巫山既是鄂渝还是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的界线;太行山既是晋冀还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是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界线;武夷山是闽赣界线;天山是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界线;昆仑山是新藏还是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界线;秦岭是黄土高原与汉水谷地的界线;南岭是两广与湘赣的界线;祁连山是甘青还是河西走廊与柴达木盆地界线;横断山是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界线。 3、用谐音及顺口溜来加强记忆。将陆上邻国,越老缅印不锡尼,阿巴苏蒙到朝鲜,苏分塔吉加哈俄;海上相望之国,东是日韩与南非,南有马来文印尼;东北一西南走向山脉,

雪巫太大长城台;东西走向山脉,天阴昆秦南;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大阴贺巴区。 4、温度带、干湿地区空间分布与行政区划关系,海南全部在热带;两湖闽浙黔皖沪渝全部在亚热带;山东全部在暖温带;吉林全部在中温带;广西没有热带范围,虽然有北回归线穿过;塔里木盆地和辽东半岛为暖温带;并兼跨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的有陕西、甘肃;明显兼跨四类干湿地区的有陕甘内蒙古藏。 5、秦淮一线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条界线,它大致穿过苏北、皖北、豫南、陕南、甘东南。可以借用逻辑推理加强记忆--1月0℃等温线→亚热带、暖温带界线→有无结冰期界线→一年两熟、两年三熟界线→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半湿润界线→水作、旱作界线;秦岭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分水岭。从而使秦淮一线成为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6、注意自然要素之间相互关系,重视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 ①外流河水文物特征理解,降水量与蒸发量→流量多少,雨季长短→汛期长短;最冷月气温→有无结冰期;植被状况→含沙量多少。 ②降水时空分布规律→水资源时空特点。 ③夏季风推移规律决定气候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决定北

贵州自然地理概况

贵州自然地理及其自然风光概况 本篇文章主要绍贵州的自然地理及自然风光,让人们知道贵州是 一个有着极其强大的发展空间。贵州应该是世界瞩目的省,因为贵州在以下几点是得天独厚的:一是贵州天然的地貌环境可以使贵州成为世界瞩目的喀斯特王国。二是贵州有着宜人的环境,它冬暖夏凉,气候适宜可以说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三是贵州的地貌、环境、气候造就了贵州这个原生态的王国,其生物的多样性,植被的原始性都有着无以估算的价值,其中不乏有还未发现的珍惜物种,还有就是它保持的原始性也是贵州的绝色之处。五是贵州的自然风景名胜区,为贵州旅游发展提供的很好的发展平台,让贵州更具有魅力。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 °36 ' 109 °5 '、北纬24 °7'乞9 °3 '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 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 全省辖2个地区、3个自治州、4个地级市共88个县(市、区、特区),省会贵阳市。 1、地形地貌 贵州地貌属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境内最高处为毕节地区赫 章县珠市乡的乌蒙山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处为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7.8米。境内山地和丘陵占92.5%。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 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2、气候 贵州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温14 C? 16 C,最冷月(1月)均温一般不低于5 C,最热月(7月)均温一般在25 C以下。年降水量一般1100?1400毫米。10 C以上活动积温约4000?5500 C。无霜期长达270天以上。因地形和纬度等因素的影响,致省

河南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河南地理特征 赵英哲自然地理 从气候方面看,河南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属于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而风沙较多,夏季炎热且降雨大,秋季晴天多日照充足,冬季寒冷且雨雪较少。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到16℃之间。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1951年1月12日,安阳);极端最高气温44.2℃(1966年6月20日,洛阳)。全省气温分布大体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至240天。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大别山区可达1100毫米以上。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河南的地形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差异明显。河南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台阶和第三级地貌台阶的过渡地带。河南地势的总趋势为,西部海拔高而起伏大,东部地势低且平坦,从西到东依次由中山到低山,再从丘陵过渡到平原。河南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2390.6米,正是这样的地势,使河南境内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西部山区。其二,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齐全。河南山脉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区。

河南的丘陵多数是低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的石质丘陵,有些是黄土高原经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黄土丘陵,丘陵与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数地区、豫西山地东缘和豫南东部边缘地带。河南平原广布,辽阔坦荡,面积广阔,土壤肥沃。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具有明显的环状和阶梯状地貌特征,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是河南最大的山间盆地;盆地中部地势平坦,水热资源丰富,多种植物均可在此生长发育。 河南的土壤大类型有黄棕壤、棕壤、褐土、潮土、砂疆黑土、盐碱土和水稻土7 种。京广线以东,沙、颍河以北的广大黄河、海河冲积平原,是河南分布面积最大的潮土区,山丘区较大河流的河滩地一般也是潮土分布区。沙、颍河以南的淮北平原和南阳盆地,唐、白河两岸的南阳、唐河、新野、邓州等是砂疆黑土分布区。黄河两岸的新乡、商丘、开封、濮阳4 地区的部分县是盐碱土的分布区。淮河以南的洪积倾斜平原,淮河北岸的淮滨、息县、正阳及省境内的唐、白河下段河流两侧等地区有水稻土的分布。由秦岭入河南段(灵宝南部)起,东到嵩山、东南到方城北,熊耳山、嵩山、太行山和伏牛山的中山山地均分布着棕壤。豫西低山与丘陵地南坡和大别山北坡,或称坡积侵蚀缓岗坡地,发育有黄棕壤。是河南亚热带林木,特别是茶叶、油桐等经济林木的适宜土壤。

焦作地区地质概况

1、焦作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焦作市地处北纬34°48′16″~35°29′30″,东经112°32′48″~113°39′45″之间,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晋城市的陵川搭界,南临黄河,与郑州市的荥阳、巩义,洛阳市的孟津隔河相望,西与济源市毗邻,东与新乡市的辉县、获嘉、原阳接壤,具有承东启西、通达南北的宏观区位优势,是中原城市群“金三角”的战略支撑点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地形地貌 全市的地貌特征呈现北山、中川、南滩的特点。山区奇峰屹立,绿林缠绕,沟深谷狭,溪流潺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五大园区皆分布于此,是焦作“梦幻山水”的杰出代表。区内著名主峰茱萸峰、紫金顶海拔高度分别为1327米和1116.9米,是南太行中最为雄险的绿色明珠;丘陵区地势平缓,多为梯田和山前冲积扇砾石坡地,是我市退耕还林工程的主战场;平原区属太行山南麓冲击平原,平均海拔130米左右。该区土地肥沃、林丰粮茂,是我省主要的粮食高产区;滩区地处黄沁河冲洪积扇边缘,属于太行山南麓的褶裙斜坡与黄沁河冲积扇接触地带的凹地平原,平均海拔95米,可细分为洪积冲积平原,沙丘及丘间沙地,古黄河滩地、河漫地、岗地、洼地六种微地貌类型。该区域是我市最重要的自然湿地区域,也是防沙治沙的重点和工业原料林的主要分布区。 全市地势北高南低,高差起伏较大,海拔高度85~1300米。东西最长处98公里,南北最宽处55公里,国土总面积4026平方公里。其中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约2959.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3.5%,海拔200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区约1066.5平方公里,占26.5%。 (三)气候概况 焦作市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暖干旱,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冷少雪。全年平均气温为11.4~14.9℃,1月最低,7月最高,极端最低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43.6℃。有效积温4633~4974℃,无霜期219~231天,年均日照时数2484小时。年均降水量575~641毫米,具有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等特征,全年8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两季的7~9月份,这种水热同步的气候特点,适宜多种树木生长。 主要气候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干热风、沙尘暴等。 (四)水文概况 总体上讲,焦作市属河流较多的地区。境内分布的较大型河流有黄河、沁河、新、老漭河、丹河、大沙河等,还有云阳河、神仙河、瓮涧河、普济河、山门河等季节性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拥有群英、八一、马鞍石、顺涧湖、青天河等多座水库,基本上可以保证常年有水,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农、林业灌溉。 焦作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21.65亿m3。其中,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8.1亿m3,岩溶水2.55亿m3,过境水3.0亿m3,省分配焦作市的引黄指标8.0亿m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每年可为焦作提供2.82亿m3的用水指标。目前,引黄水量较少,总量空间较大,黄河小浪底水库的建成,为黄河在枯水期不断流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时间分布上也较均衡。这些条件为我市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惊世创意焦作"缝山",以大胆的艺术想象警示人们:人类过去的无序采石带给地球"身体"的伤害。作为创意的一部分,焦作市"缝山公园"内雕塑有一枚巨大的医用"手术针",

第一篇 区域地理--专题1 中国自然地理

区域地理 专题1 中国自然地理 【教学要求】 1.我国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主要山脉和地形区分布特征。 3.我国气候分布、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4.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一、中国的疆域 (一)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半球、半球 2. 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______海峡。 4.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用心看图、用心记图、用心作图、心中有图) 1.在空白图中填注经线与纬线的度数、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五个自治区的全称及我国濒临的海、洋。

2.填写省级行政中心名称 二、中国地形 【知识梳理】 (一)地形和地势特征: 1.地形特征: 2.地势特征: 3.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有何影响?(二)主要山脉分布:

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 (1)a______—阴山、 (2)昆仑山—b______、南岭。 2.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1) c—太行山—d—雪峰山 (2)长白山—e (3)f 3.西北—东南走向: g________山、阿尔泰山。 4.南北走向山脉:h山、横断山脉。 5.弧形山脉:i______________。

(三)主要地形区和主要特征1.四大高原

原粮、棉基地,“鱼米之乡”。4. 三大丘陵 位置风景旅游区辽东丘陵半岛上千山 山东丘陵半岛上泰山 东南丘陵 我国部,包括丘陵、 丘陵、丘陵等,面积最大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江南丘陵位于以南、以北、以西、以东。 三、中国的气候 【知识梳理】 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应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入手,重点分析其分布特征及规律。 (一)我国气温分布 1 季节分布规律形成原因 冬季南北, ;漠河最冷;1月0℃ 等温线大致经过 边缘,东至 一线。 ① ; ② 夏季全国普遍、 ① ;② 高原和天山、大小兴 安岭等山地气温偏低 吐鲁番盆地最热 ①盆地地形, ;②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少云, 强。 (二)我国降水分布 1.降水空间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2.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 五月,; 六月-七月上旬, ; 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等地。

地理:高三二轮复习教案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概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世界地 理概况 一、教材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 (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3)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 (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

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学生常见错误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导致空间定位不正确。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3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中国自然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 一、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 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逐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这是中国地貌中轮廓的显著特征。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一)、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山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之间以及岷山- 邛崃山-锦屏山以西的大网格之中,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②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内蒙古高原,偏处北部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流水作用弱,地表坦荡开阔,地形起伏和缓,是中国高原形态表现明显,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 ③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向南与秦岭山脉之间为黄土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在第四纪冰期干寒气候条件下,黄土沉积旺盛,新城区是文明的黄土高原,学生见冰期气候转向,温湿,质地疏松的黄土金流水,强烈侵蚀是高原大部分地区沟壑纵横、梁峁遍布。 ④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分布在第二阶梯地形面上,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暖湿,

除滇中、滇东和黔西北尚保存着起伏较为和缓的高原面以外,大部分地区被长江、珠江及元江等河流分割成崎岖不平的地表,石灰岩分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 (二)、四大盆地。 ①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为2600到3100米,盆地四周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抱,构造上属东昆仑褶皱系中的柴达木拗陷,面积约25.5×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三大盆地,盆地气候干燥,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丰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油气资源等也都非常丰富。盆地日照长,光能资源丰富,作物单产高;河流沿岸,牧草肥美,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有聚宝盆之称。 ②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为53×10的4次方,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盆地,由于身处内陆腹地,又加高山环抱,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其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显著,分布着中国最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盆地边缘到盆地内部地表组成物质和地貌形态呈环带状排列。环盆的边缘,受两侧高山冰雪融水滋润,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其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衢。 ③准噶尔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面积约38×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盆地中分布着中国面积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盆地西部山地不高,又有很多缺口,属半封闭型盆地,降水稍多,植被较密,主要为固定、半固定沙丘,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盆地南缘受天山冰雪融水浇灌,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④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大娄山与大巴山

课题:《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课题:《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题:《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一、教材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地理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 (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3)识记主要自然资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 (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学生常见错误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导致空间定位不正确。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六、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前预习学案,内探究学案,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时安排:1--3时 八、教学过程

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与冀、晋、陕、鄂、皖、鲁6省毗邻,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约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7位。河南在全国的版图上,从政区和交通地位来看,占着居中的地位。以河南为中心,北至黑龙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到天山脚下,东抵东海之滨,大都跨越两至三个省区。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北距京津唐,南下武汉三镇,西入关中平原,东至沪、宁、杭等经济发达地区,其直线距离大都在600—800公里之内。在历史上,河南一向是我国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各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现代的京广、京九、焦枝、陇海、新菏等路干线纵横交织于河南,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条件,更密切了河南与全国各地的联系。 通常情况下,将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称为五大自然地理要素。据此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可分为五个方面。 气候 从气候方面看,河南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属于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这样的带来的结果是春季干旱而风沙较多,夏季炎热且降雨大,秋季晴天多日照充足,冬季寒冷且雨雪较少。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到16℃之间。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1951年1月12日,安阳);极端最高气温44.2℃(1966年6月20日,洛阳)。全省气温分布大体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至240天。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大别山区可达1100毫米以上。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水文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黄河横贯中部,境内干流711公里,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5。省境中南部的淮河,支流众多,水量丰沛,干流长340公里,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2。北部的卫河、漳河流入海河。西南部的丹江、湍河、唐白河注入汉水。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河南水力资源蕴藏量49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5千瓦。 目前,全省已修建水库为2347座,总库容270亿立方米。农业有效灌溉面积479万公顷。中国跨世纪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已于2001年度全部竣工。 生物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路线区辉县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北部太行山南麓,北邻山西省,南邻卫河,西北部为太行山地,海拔600米以上;东部丘陵海拔200至500米,南部属华北平原一部分。主要河流有百泉河、黄水河、王村河和峪河。总面积2007平方公里。 2、气象 路线区辉县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北部太行山南麓,北邻山西省,南邻卫河,西北部为太行山地,海拔600米以上;东部丘陵海拔200至500米,南部属华北平原一部分。主要河流有百泉河、黄水河、王村河和峪河。总面积2007平方公里。境内属暖温带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降雨集中,降水适度,空气湿润,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较长。区内年平均气温14.2℃,历年界于13.6℃——15.1℃。每年一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0.8℃,七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7.3℃,历史极端气温-16.7℃,最高气温43.0℃,年平均降水量619.7mm。年内降水量分配很不均匀,降水期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无霜期209天 3、水系 全市年均降水量619.7毫米,年均径流深214毫米,径流量3.7 264亿立方米,入境水2.4636亿立方米,引用外水0.07亿立方米。地表径流总量6.26亿立方米,开发利用1.65亿立方米,占总量26%。

地下水储量浅层1.4亿立方米,中深层0.1亿立方米,合计1.5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3098亿立方米,占地下水资源87%。地表水、地下水可开发总量3.0298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7.1619亿立方米的42% 4、地质 该项目区辉县地质结构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按其构造形迹展布特征,大体可分为近南北向、北东向、东西向,而以近南北向为主。 (1)近南北向构造 合涧--上八里复式背斜是区内一级构造,主轴位于晋豫交界西线东侧弓上水库(林县)、三郊口东、南坪、松树坪一线,呈北东8°-10°度方向展布,长约百余公里。背斜核部断续出露太古界变质岩系,两翼由震旦系及下古生界组成,地层产状平缓,分别倾向东或西,倾角10°-20°度。该背斜始于嵩阳活动,结束于燕山运动,为一长期发展的开阔背。 南寨--东庄(林县北部)断裂带属林县大断裂带的一部分,呈近南北向延伸,长约80余公里,由一组南北向断层束组成:如雁翅口断层,上腊江断层、韩口断层、石门郊断层、断面直立,倾向东南东,断距200-1000米,切割太古界至古生界.西盘上升,东盘塌落,在地貌上,出现数百米至近千米的高陡崖河沿断裂展布新生代小盆地.该断裂带嵩阳运动已形成,燕山运动重新复活,微弱地震不断发生,近期仍有活动,为一长期活动断裂带. 另外在张泗沟--方山后一线还有一组近南北向断裂层,如土峪

中国自然地理系统知识点汇编大全(最全)

中国自然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 梯 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 三大高原、三大 盆地 1000-2000米 三 雪、巫、太、 大 三大平原、三大 丘陵 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家峡、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2020年新编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名师精品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理位置与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意义 (1)纬度位置:4°N^53°31/N之间,南北相距5500km。最北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地理意义: A、南北之间相距很远,造成太阳入射角大小不同T气温带分异。我国陆地约有98%位于200N?500N之间,亚热 带和温带所占据的面积最广。 B、同时造成昼夜差别很大,在海南岛一年内差值为2h,而漠河为10h。 (2)经度位置:73°40/E-135°5/EZ间,东西相距5200km。最西在帕米尔高原,最东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耶字碑东南。地理意义:东西跨度62。,造成时差达到4h以上。 (3)海陆位置: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地理意义: A、海陆对比强烈,加上青藏高原的影响,季风气候显著T干湿带分异。 B、西风带微弱,大陆性气候显著T夏季比世界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冬季比同纬度气温低。 2、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久)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泛。 干湿带的分异,东西环境差异。?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交。?广大的亚热带地区,不像同纬度地区是荒 漠和草原,而是雨热同期的季风地区,重要农业发达区。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 ?青藏高原、高大山系T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山地T东部平原也散布中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异屮,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犬牙交错。造成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自然发展历史: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广泛作用,成为许多生物的避难所。独特复杂 的气候和地貌特点: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 (4)人类活动使得自然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取得经济建设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各类自然灾害频发。如华北平原的旱 涝灾害、土壤盐碱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水质恶化。 第二章:地貌 1、我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一级阶梯内部特征:分布着一系列近东西走向或北西一一南东走向的山脉,海拔在5000?6000米以上,如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山脉之间分布着高原和盆地。高原边缘地带为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二级阶梯内部特征:主要有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三级阶梯内部特征: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 三级阶梯分界线: 一级、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东边有岷山、邛睞山和横断山等。二级、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阶梯分界线地理意义:起伏显著的地表在各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山地垂直景观,是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更加复杂。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地理意义: A、我国著名的大江大河东西流向,便于航运。力卩强了沿海与内陆间的联系 B、气候的区域差异,加强了季风的大陆性。 C、丰富水能资源,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梯级开发。但边坡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1/3。广义的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5%o 山脉不仅构成了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