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教师的作用
1、组织者 2、指导者 3、促进者
专职教师和兼职指导教师都要注意 观察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 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帮助和指导,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研究的 积极性。要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各有关方 面的关心,理解与参与,积极开发研究 所需要的校内外教育资源。
深圳市翠园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
实施方案
深圳市翠园中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必须“培养学生的科学 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 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 力。” 设置“研究性学习”这门新课程就是贯彻党和国 家这一决定的一项重大措施。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1月 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中曾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 在2001年4月11日颁布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 施指南(试行)》。广东省教育厅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 在全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设置“研究性学习” 课程,每周3节。我校认真学习研究了这一系列文件,并 在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指导下,制定了本方案,从 2001年秋季起正式实施。
二、组织实施
(一)课程安排
从2001年秋季起,在我校高一年级正式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3节,拟安 排在星期五下午。以现教学班为组织学习形 式。设置专职教师,暂定每人带3个班。
(二)课程计划
高一:(文科结合,理科综合)问题研究为主 高二:专题研究为主 高三:课题研究为主
(三)课时安排
按每周3节,每学期20周计,共约60节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
1、总目标: 具体目标为: 教育部颁布的《指南》中已明确作了规定, ①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简括之为: ②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 ③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④ 学会分享与合作; ⑤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⑥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七)教师的作用
1、组织者 2、指导者
专职教师也可兼任部分小组或个人的指导教师 (暂时要求1/3以上),兼职的指导教师主要充分发 挥对所属小组或个人的指导工作。指导包括立题, 开题,研究,总结,评估等方面。指导教师要及时 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时遇到的困难和产生的需要,有 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周 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等。教 师指导切勿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固有的结论,而应是 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指导者要大力加强自 身思想业务素质的提高,具备较强的指导能力。
(六)学习一般流程
研究性学习 中心:问题(专题,课题)
一、进入问题 情况阶段
二、实验体阶段
三、表达与 交流阶段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③ 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形式,诱 ① 师生共同学习教育部《实施纲要》,省编 发学生讨论,提出关注问题。 研究性学习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 研 ④ 学生分组,选出组长,确立研究的问题 究性学习》和学校的《实施方案》等。并向 (专题、课题),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和进度表, 广大家长宣传此门课的意义和要求。 确定指导教师。 ② 学习主要研究方法:搜集信息(观察法, ⑤ 举行开题报告会,聘请指导教师参加。 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处理 信息(定性定量与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 果分析法,综合法);逻辑推理(归纳法, 演绎法,类比法,内插法,外推法)
一、基本认识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 的 这样,就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书本 要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 必须使全校教师充分认识到,将研究性
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 知识传授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了开放 学习纳入必修课,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方法。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正在于此。 性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 的重大突破。当前,受传统的学科教学限制, 研究性学习是全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 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使他 普遍设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现将 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 们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研究策略,培 之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 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学习 纳入课程计划,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 的学习活动,它与社会实践、社区活动、劳动技 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 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教学活动的深化 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 须相应转变。教师已不再是知识传授的权威, 与发展。 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从而真正确立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
(五)组织形式
1、小组合作研究 2、个人独立研究 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要学习形式。在高一 年级基本采取这种形式。小组一般由 2—4个 在高二、高三可适当采取这种形式,采 3、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用“开放式长作业”,学生各自相对独立地 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每组均有指导 考虑在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班级进行。 开展研究活动,一般一学期内完成。 全班同学围绕一个共同的研究主题,各自搜 教师(范围不限)。成员各有分工,各展所 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 长,并团结协作。分组后人员不宜流动。 点。再通过全班集体研究,推动大家在各自 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和 方式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课程完全是一门贯彻 素质教育的新型课程。拿它与传统的学科教育 比较,则可看得更清楚:
传统的 学科课 程 研究性 学习课 程 目标 方法 形式 学生 应试: 灌输式 封闭式 被动、负担重, 重结 视学习为痛苦, 果 缺乏创造力 素质: 探究式 开放式 主动、轻松, 重过 视学习为乐趣, 程 富有创新精神
1、以问题(专题、课题)为中心 2、以开放为形式 3、以探索为过程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和 方式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全过程都以学生“探究” 教师所做的一切指导,都是围绕学生“探究” 贯穿。从研究视角的确定,到研究目标的定位, 进行。在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创设的 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 问题要有挑战性,利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能 达,都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探究”完成。学生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指导过程中,要善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志向 于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研究。同时,对不同素 进行研究性学习,形成反映自身学习能力和特长 质、不同情况的学生可因材施“助”,给予指导。 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1、以问题(专题、课题)为中心 2、以开放为形式 3、以探索为过程 4、以实践为依托 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 研究性学习课程目前划归在“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内,说明实践性是该课程的本质特征之一。 动,开展社会调查、访问咨询、实地考察、科学 从学习内容上看,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 实验等实践活动,从而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 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人类生存、现 息的能力,同时获得亲身探索研究的体验,形成 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 善于质疑 、乐于探究、严谨求实、团结进取、关 关的重大问题。 注现实、责任感强的人生态度和创新精神。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2、实验和体验阶段 3、表达交流阶段
① 期中初步交流,各班或全年级举行交流会, 由各小组进行汇报。 ②期末各小组或个人上交研究论文,实验报 告,调查报告,活动方案,科技作品,音像 资料,软盘等成果材料,每人上交一份学习 总结,分别举行班级或年级的交流报告会, 年级编辑《优秀成果奖》。 ③ 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或个人的研究成果。 指导教师对研究成果写出500字以上的评语。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和 方式
1、以问题(专题、课题)为中心 2、以开放为形式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和 方式
在学习方式上,不仅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开放”不仅体现在研究性课程的目标和内 而且教师(指导者)的角色也呈现开放式,可以式专 容方面,同样体现在教学的过程、方式、方法上。 职教师,也可以是其他教师,而且还可以是校外的家 在学习过程中,首先是活动时空的开放。课 长、亲友、知名人士、专业人才、行政干部等。 有时在教师进行,有时可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在学习方法上,已不是学生被动地记忆、理解教 实验室等处进行,有时还要到校外的有关单位、 师传授的学科知识,而是学生在指导者的帮助下,独 企业、街道、景观等处进行;课可以是集中指导, 立地学习钻研。学生可以有广泛的学习手段(读书、 也可以是群体交流,也可以是分组活动,也可以 查资料、上网、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讨论辩论等), 是个体行为。时间上既有集中又有分散,而且进 可以有广泛的交流对象和广泛的信息来源,其收益远 度上比较灵活,可以相机掌握。 远超出了课堂。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2、实验和体验阶段 ① 搜集、分析、整理、提取各种信息资料 形式: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 卷调查、科研实验等。 ② 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做好记录 ③ 不确定交流,小组以内,小组之间,班 级之间,师生之间等。 ④ 教师跟踪指导,随时掌握各小组或个人 的研究进程,并加以指点,做好记录。
1、1—9节:集中学习主题,开题。
2、10—27节:分组独立研究,教师跟踪指导
3、28—30节:中期交流,初评,小结。
4、31—53节:分组独立研究,教师跟踪指导
5、54—60节:期末交流结题,评价,总结。
每组或每位学生每学期完成一项研究。
(四)研究类型
1、问题(课题、专题)研究类: 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包 括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文献研究等。 2、项目(活动)设计类: 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性问题为主 要目的,含社会性活动设计和科技类项目两 种。
(七)教师的作用
1、组织者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 组织者的身份贯穿研究全过程,包括组织 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 学习,分组,立题,开题,联络各组或个人的 的主要任务是: 指导教师,联系场地、设施及外出活动,检查 落实各组或个人的出勤情况和研究进程,掌握 学生研究的各种信息,期中期末及不确定的交 流,总结,评价等。 兼职的指导教师也要担任一部分的组织工 作,尤其是对所指导小组的研究组织工作。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
1、总目标:
2、分级目标:
在广东省编《研究性学习指导纲要》一 书中已有明确规定,高一强调“初步”,高二 强调“形成”,高三强调“提升”。我们认为, 这只是从对学生的要求而言,在实际操作中 可以“因材施‘学’ ”。
1 、以问题(专题、课题)为中心 根据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的规定和上海的 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将之概括为: 这些问题可以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交叉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容已根本区别于现在的 学生所学习研究的问题(专题、课题)可以 综合的;可以偏重于实践操作,也可以偏重于理 学科知识体系,它是以问题的研究为内容中心, 是指导者向学生展示一个案例或介绍某些背景材 论研究;可以是现实问题,也可以是学术问题; 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立与研究某一问 料或创设一种情景而引出的,也可以是学生从自 可以是不同问题,也可以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 题、专题或课题。这些专题或课题主要来源自学 然的、社会的和自身的现实生活中所发现选取的 可以是能做出结论的问题,也可以是暂时不能做 生的学习活动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 自己既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不管通 出结论的问题。如此等等,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 关注的某一社会问题、自然问题、科学问题、人 过什么方法,都应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不可越 灵活性。 文问题或人的发展问题等。当然,这些问题应与 俎代庖。 学生现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是学生 现有知识能力的拓宽、升华、深化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