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离线作业3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基础》离线作业3
第五章领导职能(上)离线作业3
第五章领导职能(上)
一、判断题
组织。

(×)
2. 特性理论是最古老的领导理论观点。

(√)
3.授权是指管理者将自己所拥有的一部分权力下授给下级,以期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并有利于激励下级的一种管方式。

(√)
4.运用口头指挥形式,要注意掌握的要领是语言要标准。

(×)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是管理者行使领导职能的重要条件。

2.( B )是指挥有效性的首要决定因素。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莱蓝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等激励理论属于( D )。

4.激励最显著的特点是( D )。

三、多项选择题
1.权变理论是在( A B )基础上发展的,反映了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趋势。

2.被管理者受到作用时,出现对管理者的服从与追随的反映主要基于的
心理( A B C D )。

3.激励理论主要研究人与动机的因素、机制与途径等问题。

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一些著名理论,这些理论大致可划分为(B C D )。

4.按照“途径——目标”理论,领导者可以采用的行为方式主要有( A B C D )。

5.按强制程度不同,指挥形式主要可分为( A B D)。

A.命令、决定
B.建议与说服
C.规范
D.暗示、示范
四、简述题
1.根据管理方格理论,说明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答:管理方格理论是研究企业的领导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理论,是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行为科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莫顿在1964年出版的《管理方格》一书中提出的。

这一理论倡导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

他们指出:在对生产关心的领导方式和对人关心的领导方式之间,可以有使二者在不同程度上互相结合的多种领导方式。

为此,他们就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提出了管理方格法,使用自己设计的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人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

第1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小,第9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大。

全图总共8l个小方格,分别表示“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基本因素以不同比例结合的领导方式。

管理方格图中,1 .l定向表示贫乏的管理,对生产和人的关心程度都很小;
9.l定向表示任务管理,权威型管理,重点抓生产任务,不大注意人的因素;1.9定向表示所谓俱乐部式管理,重点在于关心人,企业充满轻松友好气氛,不大关心生产任务;5.5定向表示中庸型管理,中间式或不上不下式管理,既不偏重于关心生产,也不偏重于关心人,完成任务不突出;9.9定向表示理想型管理,团队型管理,对生产和对人都很关心,能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需示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大类,并呈金字塔形分布:(1)生理需要。

它是指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如食物、不、住所等。

例如,经常处于饥饿状态的人,首先需要的是食物,为此,生活的目的被看成填饱肚子。

当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生理需要就不再是推动人们工作的最强烈的动力,取而代之的是安全需要。

(2)安全需要。

安是指保护自己的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要。

这种安全需要体现在社会生活中是多方面的,如生命安全、劳动安全、良好的社会。

反映在工作环境中,员工希望能避免危险事故,保障人身安全,避免失业等。

(3)社交需要。

它是包括友谊、爱情、归属、信任与接纳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独立进行的,经常会与他人接触,因此人们需要有社会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爱,在组织中能得到他人的接纳与信任。

(4)尊重需要。

它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两方面。

自尊是指自己的自尊心,工作努力不甘落后,有充分的自信心,获得成就后的自豪感。

受人尊重是指自己的工作成绩、社会地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这一需要可概括为自尊心、自信心、威望、地位等方面的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它是指个人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

第六章领导职能(下)
一、判断题
1.沟通的特点表现为反馈性。

(√)
2.工作横向协调的方式是行政方式。

(×)
二、单项选择题
1.传播方式分为( C )。

2.( B )是影响沟通传播效果最直接的因素。

三、多项选择题
1.按信息流向划分,可以将沟通分为( A B C D )。

2.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即成员之间的亲和力。

群体凝聚力提高的主要途径包括( A B C D )。

3.重要的演讲应事先进行练习或预演。

通过语言要达到以下目的(A B C D )。

A.最主要的是熟悉与记忆演讲内容
B.增强自信,减轻紧张情绪
C.精心设计,塑造有魅力的现场形象,特别是体态语言的应用
四、简述题
1.如何理解非正式群体的含义?
答:非正式群体是基于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是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

这种群体没有定员编制,没有固定的条文规范,因而,往往不具有固定的形式。

由共同利益偶然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同院的伙伴、工厂或学校中存在的一些“小集团”、“小圈子”都属于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形成的条件有:时间空间条件、利益或观点的一致、个人的心理条件、有类似的经历或背景。

2.团队建设的要领有哪些?
答:科学设定目标;打造团队文化;促进跨部门整合与技能互补;维持小规模团队;加强沟通与激励;重新设计信息系统与报酬系统。

第七章控制职能
一、判断题
衡量成效。

(×)
2.绩效是指社会组织及其部门人员的工作成绩、成果与效率,它反映了组织与个人的工作实际达到目标的程度以及管理者管理行为的有效程度,是评价组织、个人与管理最核心的指标。

(√)
3.反馈控制是把对行为最终结果的考核分析作为控制将来行为的依据的一种控制方式。

(√)
二、单项选择题
1.预算主要体现为一种( A)的手段。

2.(C)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借用市场机制与市场价值体系进行评估与控制的方式。

3.(C)是社群控制的基础。

4.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是( A )。

三、多项选择题
1.利用管理经济学和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一些专门方法,对实际系统进行经济分析,是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方法有( B D)。

2.绩效考核与评价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A B C )。

3.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预先控制和全面控制制度。

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B C D)。

4.目标管理是由以下各阶段形成的一个循环周期( B C D)。

四、简述题
答:控制过程是一个规律的程序化过程,其基本主要包括:第一:确定科学、明确的控制标准。

第二:对照标准对受控系统实际情况进行监测。

第三:根据偏差分析结果,进行决策,制定纠正偏差措施,并付诸实施,保证实际与目标一致。

答:(1)有利于全面客观地反映组织与个人的工作情况与成果;
(2)及时发现工作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改进提高绩效;
(3)评价结果可作为奖酬发放、干部使用等的依据。

第七章决策
第一题: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
答: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和利用机会
决策的原则:
1、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2、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1)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一切情况的信息。

(2)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制定数量有限的方案。

(3)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对未来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

决策的依据是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第二题:组织中的决策大多是追踪决策。

何为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相比,其特点是什么?管理者在进行追踪决策时要注意什么?
答:初始决策是零起点决策,它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从而未受到环境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决策。

随着初始决策的实施,组织环境发生变化,
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决策为追踪决策。

因此,追踪决策是非零点决策。

管理者在进行追踪决策时要时刻注意环境的变化。

第三题: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之间有何区别?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之间有何区别?
答:
1、战略决策对组织最重要,通常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调整,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改造等,这些决策牵涉组织的方方面面,具有长期性和方向性。

2、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3、业务决策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日常生活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4、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

5、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例外问题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第四题:决策的理论有哪些?
答:
一、古典决策理论又称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主要盛行于50年代以前。

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一种理论不一定能指导实际
的决策活动,从而逐渐被更为全面的行为决策理论代替。

二、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始于1950年代。

对古典决策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发难的第一人是赫伯特 A 西蒙,他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理性的和经济的标准都无法确切的说明管理的决策过程,进而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

其他学者对决策者行为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在研究中也发现,影响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个人的行为表现,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三、回溯决策理论或隐含最爱理论把思考重点放在决策制定之后,解释决策者如何努力使自己的决策合理化。

该理论是1967年彼得索尔博格提出。

该理论说明,决策事实上只是为已经做出的直觉决策证明其合理性的一个过程,说明了直觉在决策中的作用。

第五题: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决策过程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
决策的过程: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
影响决策的因素:1、环境2、过去决策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伦理5、组织文化6、时间。

第六题:何谓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如何利用它来进行企业经营决策?何谓政策指导矩阵?它有何特点?
答: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由美国波斯顿咨询公司建立,该法主张,在确定每个经营单位的活动方向时,应综合考虑企业或该经营单位在市场上的相
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情况。

政策指导矩阵由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创立。

顾名思义,政策指导矩阵即用矩阵来指导决策。

具体来说,从市场前景和相对竞争能力两个角度来分析企业各个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并把他们标示在矩阵上,据此指导企业活动方向的选择。

第七题: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各有哪些?
答:
确定型决策方法:在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时,如果未来情况只有一种并为管理者所知,则须采用确定型决策方法,常用的确定型决策方法有有线性规划和量本利分析法等。

风险型决策方法:在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时,如果未来情况不止一种,管理者不知道到底哪种情况会发生,但知道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则须采用风险型决策方法。

常用的风险型决策方法就是决策树法。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在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时,如果管理者不知道未来情况有多少种,或虽知道有多少种,但不知道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则须采用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常用的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有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