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环境卫生学选择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卫生学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2.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3.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D.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4.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
C.地质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
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
5.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 B.臭氧层破坏
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 D.生物多样性锐减
6.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B.人群健康
C.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D.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
7. 环境卫生监督的理论依据为
A.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 B.造成人群危害的严重程度
C.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 D.环境卫生学研究提供的卫生基准和技术规范
8. 清洁生产包括
A.生产场地清洁、厂房清洁 B.生产场所清洁卫生、无垃圾灰尘
C.清洁的生产过程 D.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9. 就全国范围而言,广大农民的饮用水是不够安全的,其危害主要来自:
A.生物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B.环境化学物和生物地球化学性的污染
C.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放射性 D.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环境化学性污染
习题集2
环境卫生学选择题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
1.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 环境决定人类
B. 人类改造环境
C. 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
D. 无特殊关系
2.有三种类型的化合物,其剂量-效应(反应)关系曲线的特征不同,它们是
A. 有机物、无机物和金属化合物
B. 有机物、无机物和必需元素
C. 无阈值化合物、无机物和必需元素
D. 无阈值化合物、有阈值化合物和必需元素
3.以下是影响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浓度的因素,除外
A. 暴露频度, 暴露期
B. 化合物的生物半减期
C. 暴露浓度
D. 化合物的生物放大作用
4.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
A. 生理代偿的变化
B. 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
C. 正常调节的变化
D. 生理异常的变化
5.人群易感性是
A. 遗传决定的
B. 后天获得的
C. 由遗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D. 是不会改变的
6.有害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下列特征,哪项是错?
A. 历来存在
B. 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
C. 将继续长期存在
D. 将逐渐消失
7.微量元素的摄入与机体有害效应的产生,下面正确的叙述是
A. 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B. 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C. 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和摄入不足
D. 部分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8.环境污染的概念是
A. 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B. 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
C. 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影响了人体健康
D. A+B+C
9.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表现为
A. 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
B. 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
C. 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个体反应差异大
D. 以上都是
10.下面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除外
A. 地方性氟中毒
B. 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C. 前苏联发生过的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D. 伦敦烟雾事件
11.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
A. 污染物的暴露剂量,污染物的暴露时间(暴露期和频度)
B. 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性
C. 机体的反应特性
D. 以上全是
12.下列是环境中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的污染物,除外
A. DDT
B. 氰化物
C. 汞
D. PCBs
13.在脂肪中测出的环境污染物是
A. DDT
B. 铅
C. 汞
D. 镉
14.确定环境污染物的致癌作用需要可靠的依据
A.多种致突变试验的阳性结果
B.动物致癌试验阳性
C.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的阳性结果
D.以上都正确
15.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
A.着床前期
B.着床期
C.器官形成期
D.器官形成后期
16.哪项不是环境流行病学暴露测量的好指标
A.环境介质中某种污染物的浓度
B.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含量
C.骨骼中重金属的含量
D.血红蛋白加合物的含量
17.生物标志在环境流行病学中可应用于
A.内剂量的测定
B.早期效应的测量
C.宿主易感性的评价
D.以上都是
18.制定某物质的卫生标准的科学依据是
A.中毒剂量
B.最大无作用剂量或阈剂量
C.耐受剂量
D.吸入剂量或吸收剂量
习题集3
环境卫生学选择题
第三章大气卫生
1.关于对流层,下列哪一项正确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气温不随高度变化
D.能使地球生物免受射线损害
2.下列那项不是紫外线的作用
A.色素沉着作用,红斑作用
B. 杀菌作用
C. 抗佝偻病作用
D. 镇静作用
3.关于大气中的空气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新鲜的清洁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B. 污染的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C. 空气阳离子对机体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
D. 空气阴离子可引起失眠、烦躁和血压升高
4. 有利于形成煤烟型烟雾的条件不包括
A.逆温
B. 空气潮湿
C. 气温高
D. 大气SO2污染严重
5.下列哪个是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
A.SO2
B. H2S
C. CO2
D. O3
6.关于大气污染物的有组织排放,不正确的是
A.污染源下风侧的污染物最高浓度与烟波的有效排出高度的平方成反比
B. 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高度的10─20倍
C. 与污染源的距离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最基本的因素
D. 近地面的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以烟波着陆点处最大
7. 大气发生逆温时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又升高
B.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 γ<0
D. γ>0
8.下列哪项不是大气化学性污染物的自净方式
A.扩散、沉降
B.微生物分解
C.氧化
D.植物吸收
9.下列关于大气二次污染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
B.与一次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C.二次污染物的毒性往往更大
D.刮风时再次进入大气的铅尘是二次污染物
10.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对健康直接危害的是
A.慢性中毒
B.变态反应
C.急性中毒
D.佝偻病
11.下列哪项不是“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A.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煤炭的燃烧产物
B.有气温高,气压低,无风,晴朗等气象条件
C.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D.易发生在河谷盆地
12.关于“光化学烟雾事件”,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B.多发生在早晨
C.主要污染物是SO2
D.多发于寒冷季节
13.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A.6.5
B. 5.6
C. 4.5
D. 3.0
14.下列哪项不是燃料完全燃烧时的产物
A.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多环芳烃
D. 二氧化氮
15.有关大气颗粒物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大气颗粒物对呼吸道局部组织有堵塞作用
B. 大气颗粒物在上呼吸道沉积
C. 大气颗粒物可作为其它污染物的载体
D. 大气颗粒物可催化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转化为二次污染物
16.可吸入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粒径____的颗粒物
A.≤100μm
B.≤10μm
C. ≤2.5μm
D. ≤0.1μm
17.有关多环芳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气中的BaP与人群中肺癌的死亡率有正相关关系
B.大气中的致癌性多环芳烃主要是BaP
C.BaP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化学致癌物
D.多环芳烃可与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
18.下面关于CO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急性CO中毒的严重程度与血中COHb含量无关
B. 血中COHb含量与空气中的CO浓度呈正相关
C. 急性CO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D. 吸烟者血中的COHb浓度比非吸烟者高
19.关于铅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血铅是铅内暴露的重要指标
B. 铅只对神经系统有毒性
C. 儿童对铅的毒性比成人更敏感
D.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基准实质上等同于标准
B.基准有法律效力,标准无法律效力
C.基准和标准都有法律效力
D. 基准是标准的科学依据,标准是基准内容的实际体现
21.有关O3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A.属于二次污染物
B.易进入呼吸道深部
C.来自汽车尾气
D.可引起哮喘发作
22.下列是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主要方法,除了
A.大气自净作用的测定
B.流行病学方法
C.毒理学方法
D. 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嗅觉阈和刺激作用阈测定
2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每个污染物的标准分为三级。

二级标准不适用于
A.风景游览区
B.居民区
C.农村地区
D.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24.大气污染状况监测中,下列除了哪项都是点源监测的布点方法
A.捕捉烟波采样
B.棋盘式布点
C.四周布点
D.扇形布点
25.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对几种污染物制定了限值
A.4种
B.6种
C.8种
D.10种
26.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规定,二级标准时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限值为
A.0.05mg/m3
B.0.10mg/m3
C.0.15mg/m3
D.0.20mg/m3
27.酸雨的主要前体物质是
A.CO2
B.CO
C.O3
D.SO2
28.下面哪项不是酸雨的有害作用
A.使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
B.破坏农田和植被的化学组成
C.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水溶性
D.影响土壤中生物的生存
29.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指
A.N2O和NO
B.NO2和NO
C.NO和N2O3
D.NO2和N2O5
30.烟囱的有效高度是指
A.烟囱本身的高度
B.烟囱本身的高度和烟气抬升高度之和
C.烟气抬升高度
D.烟囱本身的高度的平方
31.下列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
A.气温高
B.天气晴朗
C.紫外线强烈
D.阴雨
32.大气颗粒物是指
A.固体颗粒
B.液体颗粒
C.尘埃细粒
D.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
33.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A.O3
B.过氧乙酰硝酸酯
C.甲醛
D.CO
34.光化学烟雾中最多的成分是
A.PANs
B.NOX
C.O3
D.醛类
35.有关逆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γ>γd,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B.γ<0,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C.γ>0,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D.γ<0,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36.下列哪种物质是燃料充分燃烧的产物
A.CO
B.NO2
C.碳粒
D.多环芳烃
37.一般情况下,降雨是呈
A.碱性的
B.酸性的
C.中性的
D.有腐蚀性的
38.一天中气温逆增最可能发生在
A.上午5时
B.上午11时
C.下午3时
D.下午6时
39.一个地区全年污染哪个方位受影响最大
A.污染源南侧
B.该地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C.该地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
D.该地全年最小风向的下风侧
40.当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容易扩散
A.γ>γd
B.γ<γd
C.γ=γd
D.γ<0
习题集4
环境卫生学选择题
第四章水体卫生
1、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因素为:
A、空气氧分压;
B、水温;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近海富营养化表现为:
A、赤潮;
B、水华;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3、水质细菌学检验的常用指标是:
A、细菌总群;
B、总大肠菌群;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4、有微生物参与的化学净化过程是:
A、中和酸废水;
B、有机氮化物分解;
C、乙拌磷杀虫剂在腐殖酸存在下分解;
D、中和碱废水
5、一条受污染河流中鱼类忽然大量死亡,最常见原因:
A、pH值异常;
B、DO值过低;
C、有毒物存在;
D、有病原物存在
6、酚的毒性作用机制主要是:
A、与酶中巯基结合;
B、使蛋白质凝固;
C、影响呼吸链功能;
D、致突变
7、关于甲基汞损害健康的正确论点是:
A、经食物摄入汞致汞中毒;
B、经饮水摄入汞致汞中毒;
C、汞经肠道吸收于血液;
D、进行性不可恢复性的病理损害、
8、甲基汞在机体主要作用靶器官是:
A、脑;
B、肝;
C、脾;
D、肾
9、污水一级处理主要是为了除去:
A、BOD;
B、悬浮固体;
C、总固体;
D、氮肥等营养物质
10、下列哪种属废水三级处理方法:
A、物理处理法;
B、化学处理法;
C、活性污泥处理法;
D、生物处理法
11、河水取水点的防护带是:
A、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
B、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0米;
C、上游50米至下游100米;
D、上游100米至下游1000米
12、COD,BOD,DO是:
A、水质被毒物污染的间接指标;
B、水质被有机物污染的直接指标;
C、水质被有机物污染的间接指标;
D、水质被无机物污染的间接指标
13、氨氮、亚硝酸盐氮增高,硝酸盐氮不高,提示水体
A、新近污染;
B、陈旧污染;
C、正在自净;
D、新近污染、正在自净
习题集5
环境卫生学选择题
第五章饮用水卫生
1.滤池的工作周期为
A.清洗期成熟期过滤期B.成熟期过滤期清洗期
C.过滤期成熟期清洗期D.过滤期清洗期成熟期
2.有效氯是指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
A.>+1价B.<-1价C.>-1价D.>-2价
3.需氯量等于
A.加氯量+余氯量B.加氯量-余氯量C.加氯量×余氯量D.加氯量÷余氯量
4.HOCl和OCl-杀菌效果比较
A.HOCl的杀菌效果与OCl-相同B.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高80倍
C.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低80倍D.HOCl的杀菌效果比OCl-高50倍
5.评价氯化消毒的简便指标是
A.加氯量B.需氯量C.余氯量D.大肠菌群
6.氯化消毒饮用水时,杀灭水中细菌以及氧化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所消耗的氯量为A.加氯量B.余氯量C.有效氯D.需氯量
7.当水源受有机物和细菌严重污染时,应选用哪一种消毒法
A.普通氯化消毒法B.氯胺消毒法C.折点氯消毒法D.过量氯消毒法
8.饮水消毒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A.O3 B.MnO3C.碘D.氯
9.二氧化氯消毒
A.消毒效果稳定,受pH影响,能除臭味,成本高
B.消毒效果稳定,不受pH影响,不与氨反应,成本高
C.消毒效果不太稳定,不受pH影响,不与氨反应,成本高
D.消毒效果不太稳定,受pH影响,能与氨反应,并能除臭味
10.臭氧消毒
A.效果好,接触时间长,用量多, 不产生三卤甲烷
B.效果一般,接触时间长, 费用高,pH值窄
C.效果好,用量多,不产生三卤甲烷,接触时间短
D. 效果好,用量少,接触时间短,不产生三卤甲烷
11.用紫外线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时,水深最好不要超过
A.8cm B.10cm C.12cm D.14cm
12.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原因是
A.使水质变软,消化功能减退B.去除了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无机矿物质C.在生产过程中,增加了水中的有害元素D.造成人体钙、磷缺乏
13.水质监测采样点应设置在
A.水源取水口B.出厂水口C.出厂水口和管网末梢
D.水源取水口、出厂水口和居民经常用水点
14.集中式给水水质监测的必测项目是
A.细菌学指标、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B.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和游离性余氯
C.细菌学指标、色度和游离性余氯D.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浑浊度
15.下列哪种疾病属介水传染病
A.克汀病B.水俣病C.甲型肝炎D.氟斑牙
16.介水传染病一般多见于
A.中毒性疾病B.肠道传染病C.呼吸道传染病D.皮肤病
17.饮水中硝酸盐增高易引起婴幼儿患的疾病
A.营养不良B.克汀病C.皮肤色素沉着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8.在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有机物称为
A.有机前体物B.三卤甲烷C.卤代乙酸D.藻毒素
19.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A.甲肝病毒B.乙肝病毒C.微囊藻毒素D.B与C
20.水的硬度通常是指水中
A.钙、镁离子的含量B.钙、铁离子的含量C.钙、磷离子的含量D.钙、钾离子的含量
21.评价管网是否出现二次污染的简易指标
A.细菌总数B.总大肠菌群C.粪大肠菌群D.游离性余氯
22.我国现行饮用水标准规定,细菌总数应为
A.<1000CFU/ml B.<100CFU/ml C.<50CFU/ml D.<10CFU/ml
23.我国现行饮用水标准规定,总大肠菌群应为
A.<3CFU/L B.<10CFU/100ml C.<3CFU/100ml D.不得检出/100ml
24.我国现行饮用水标准规定,管网末梢水中游离性余氯不应低于
A.0.05mg/L B.0.03mg/L C.0.01mg/L D.0.3mg/L
25.判断水质是否受到粪便污染的重要指标是
A.细菌总数B.大肠菌群C.粪大肠菌群D.厌氧芽孢菌
26.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规定,严禁捕捞、网箱养殖、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取水点周围半径为
A.50m B.100m C.500m D.1000m
27.在选择水源时,为了保证水质良好,要求只经过加氯消毒即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每100ml水样中总大肠菌群MPN值不
A.20B.100C.200D.2000
28.为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对作为水源水的地表水常规处理过程为
A.过滤、混凝沉淀、消毒B.消毒、混凝沉淀、过滤
C.过滤、澄清、消毒D.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29.饮用水最常用的混凝剂是
A.漂白粉B.硫酸钙C.硫酸铝D.硫代硫酸钠
习题集6
环境卫生学选择题
第六章土壤卫生
1.土壤中元素的本底值是指:
A.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B.任何一处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C.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D.土壤中某种元素的含量
2.土壤的容水性主要和()有关
A.土壤颗粒粒径B.土壤所含化学元素C.土壤中空气D.地面的雨雪水量
3.土壤大肠菌值是:
A.100g土壤发现的大肠菌群数B.发现大肠菌的最少土壤克数
C.1g土壤中发现的大肠菌群数D.发现一个大肠菌群的土壤千克数
4.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土壤颗粒越小容水性越大B.土壤颗粒越大渗水性越强
C.土壤颗粒越小毛细管作用越差D.土壤容水性越大透气性越差
5.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土壤中的空气组成成分在土壤上层与大气相近似B.深层土壤中O2 减少,CO2 增多
C.土壤空气和大气之间经常进行气体交换D.土壤中空气各种成分的数量与污染程度无关
6.土壤中有机物的腐殖质化实质是:
A.有机物无机化的过程B.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过程
C.有机物有机化的过程D.有机物的有氧分解过程
7.痛痛病是一种:
A.职业病B.公害病C.地方病D.传染病
8.某地土壤中镉的自然本底值为0.1mg/kg,土壤中镉的卫生标准为1.0mg/kg,则该地区土壤镉的环境容量为: A.1.1mg/kg B.1.0mg/kg C.0.9mg/kg D.0.1mg/kg
9.土壤污染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的危害途径是:
A.动物-土壤-人B.人-土壤-人C.土壤-人D.动物-人
10.寄生虫卵作为评价土壤清洁程度的指标是
A.鞭虫卵B.蛔虫卵C.血吸虫卵D.钩虫卵
11.引起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A.汞B.铬C.镉D.铊
12.土壤污染的来源不包括
A.大气污染物B.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C.固体废弃物
D.地质环境中区域性差异导致土壤中某些元素过高
13.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过多可破坏土壤的自净过程,主要因为:
A.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态B.影响土壤的环境容量
C.影响土壤的环境含量D.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正常生活活动
14.天然土壤中存在的致病菌为:
A.肠道致病菌B.大肠杆菌C.破伤风杆菌及肉毒杆菌等D.金黄色葡萄球菌
15.含氮有机物进入土壤后进行无机化的第一个阶段是:
A.硝化作用B.氧化作用C.腐殖化作用D.氨化作用
16.多数人认为痛痛病是慢性镉中毒,镉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A.饮水B.吃鱼C.蔬菜D.粮食
17.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不包括:
A.杀灭土壤中的所有微生物和寄生虫卵B.实行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
C.对含有毒物的污水进行净化,回收处理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习题集7
环境卫生学选择题
第七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 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废弃物的排放
B. 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
C. 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少
D. 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
2. 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A. 克山病
B. 氟斑牙
C. 黑脚病
D. 水俣病
3. 下列哪种元素与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无关
A. P
B. I
C. As
D. F
4.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主要是指
A. 区域内的传染病
B. 自然疫源性疾病
C. 地质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
D. 环境公害病
5.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防治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A. 更换适宜的水源
B. 防止环境污染
C. 加强营养
D. 补充机体缺乏的元素
6. 下列哪一项与地方性甲状腺肿有联系
A. 深井水
B. 河流下游多发
C. 青春期发病增加
D. 男性患者多
7.下列哪一项不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
A. 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B. 甲状腺素合成减少
C. 促使甲状腺增生肥大
D. 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8. 目前我国预防碘缺乏病的最主要措施是
A. 增加食物中碘的比例
B. 提倡用碘油
C. 多吃海带
D. 供给碘化食盐
9. 以下哪一项措施对预防碘缺乏病没有作用
A. 饮水加碘, 食盐加碘
B. 多吃海产品
C. 服用碘剂
D. 服用促甲状腺激素
10. 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在无外来含碘的食物下,水碘含量可用于衡量当地居民摄碘量,当饮水碘含量低于多
A. < 1mg/L
B. < 5mg/L
C. 10mg/L
D. 20mg/L
11. 当碘摄入量低于多少时可发生碘缺乏病的流行
A. 5mg/d
B. 20mg/d
C. 40mg/d
D. 75mg/d
12. 缺碘所致甲状腺肿的机制是
A. 甲状腺对碘的浓集能力下降
B. 妨碍酪氨酸的氧化,使甲状腺素合成减少
C. 促使碘从甲状腺中排出增加
D. 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使血浆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
13. 预防人群碘缺乏病的最方便而实用的措施是
A. 在食盐中加入碘化钾或碘酸钾
B. 在食用油中加入碘盐
C. 消除其他致甲状腺肿的物质
D. 服用含碘药物
14. 碘缺乏病可对人体产生的多种危害之中不包括
A. 胎儿早产、死产
B. 克汀病
C. 视野缩小
D. 甲状腺肿
15.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不正确的是
A. 山区患病率高于平原
B. 内陆患病率高于沿海
C. 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
D. 男性多于女性
16.碘缺乏病患病率特点是
A. 山区>丘陵>平原
B. 山区>平原>丘陵
C. 丘陵>山区>平原
D. 丘陵>平原>山区
17. 饮水中碘含量与甲状腺肿患病率的曲线关系是
A. U型
B. S型
C. 剂量反应关系
D. 剂量效应关系
18. 下列关于氟中毒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发病与性别无关
B. 氟斑牙多见于乳牙
C. 患氟斑牙不一定伴氟骨症
D. 氟骨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19. 地方性氟中毒主要是由于哪种因素引起的
A. 食物氟含量过高
B. 土壤中氟含量过高
C. 饮水氟含量过高
D. 饮水氟含量过低
20. 下列哪种症状不是慢性砷中毒的特异性表现
A. 皮肤色素代谢异常
B. 掌跖部皮肤角化
C. 乌脚病
D. 麻痹性震颤
习题集8
环境卫生学选择题
第九章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
1.住宅的卫生规模是指根据提出的住宅居室容积、净高、面积和进深等应有的规模。

A.小气候要求
B.卫生要求
C.建筑要求
D. 环境保护要求
2.室内空气中的含量是用作评价空气清洁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作为居室容积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A. CO2
B. HCHO
C. VOCs
D. B(a)P
3. 判断机体热平衡是否受到破坏的最直接的指标是
A.脉搏
B.皮温
C.出汗量
D.体温
4.室内外存在同类污染物发生源时,该污染物的
A.室内浓度往往是低于室外浓度。

B.室内浓度往往是与室外浓度相等。

C.室内浓度往往是高于室外浓度。

D.室内浓度往往与室外浓度无关。

5.冬季建筑施工加入的防冻剂,会造成建筑物渗出
A.HCHO
B.NH3
C.NO2
D.SO2
6.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中含有大量等污染物。

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苯、甲苯
B.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氯乙烯、氡
C.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氡
D.一氧化碳、甲醛、苯、甲苯、二甲苯
7.室内氡主要来自
A.房屋地基及建筑材料
B.吸烟
C.人的呼出气
D.燃料的燃烧
8.居室细菌学评价的最常用指标是
A.金黄色葡萄菌数
B.肺炎球菌数
C.细菌总数
E.白喉杆菌数
9.军团菌主要是通过进入人体。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消化道和呼吸道
10. 在评价小气候时,必须采用包括
A.气温、气湿和气压三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B.气流、气压和热辐射三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C.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四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D.气温、气湿、气压和热辐射四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11.国家颁布的对办公建筑物空气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
A.《大气卫生标准》
B.《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C.《住宅卫生标准》
D.《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习题集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