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经验交流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处置能力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县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夯实应急工作基础,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推进应急管理规范化,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各类突发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置,得到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榆中县应急管理工作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效快速运转机制。我县始终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妥善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我县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任主任,各副县长和人武部主要负责人任副主任,24个相关单位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委员的榆中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组织和领导全县应急管理工作。并按照市上要求成立了榆中县应急管理办公室,在县应急委的指导下,具体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二是加强督导,完善制度。今年以来,我县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各乡镇、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进一步强化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衔接配合,建立了应急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失职、渎职、玩忽职守行为的,将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三是畅
通信息,反应灵敏。在全县23个乡镇、37个部门、268个行政村、329所学校、21户重点企业中组建了应急信息员队伍,形成了完整的应急信息报送网络,确保信息报送准确及时。
(二)修编完善预案,加强预案体系建设。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健全完善与市级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去年,我们共梳理出33个需修编的专项应急预案目录,以文件的形式分解落实到20个部门。在修编过程中,县政府多次组织召开汇报会、论证会,严把工作进度关、质量关和审核报批关,全力推进修编工作快速开展。现已全部完成应急预案的修编工作并予以印发。同时,我们还积极指导乡镇和相关部门开展预案“四进”活动,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一步提高全县公共应急预案覆盖率。
(三)强化制度建设,创新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畅通信息渠道,是成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途径。我县在信息报告机制上始终坚持密切关注、快速反应的原则,强化应急管理制度建设,确保信息渠道畅通。一是建立信息联络员信息报告制度。乡镇信息联络员负责辖区内突发事件的排查和信息报送,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及时向县政府应急办报告。值班人员根据收到的信息,按事件的影响情况及相关规定上报市政府应急办。二是完善值班制度。县政府公布了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负责接收和报送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要求信息报送应及时、迅速、真实、准确,不得漏报、瞒报、谎报和缓报。三是落实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首报与续报制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事发地乡镇必须快速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现场动态等情况及时上报县政府应急办,办公室值
班人员再按规定报送期限,及时向市政府应急办报告,并负责跟踪突发事件的动态及发展,深入续报或多次续报事件发生、处置、善后处理等情况。
(四)加强宣传培训,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的宣传培训,重点对存在隐患的村社群众宣传了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各中小学校开展了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纳入学校的教学内容,切实把公共安全教育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增强了师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普及了群众的应急知识和基本常识,提高了自救和互救能力。
二、几点体会
回顾近年来的应急管理工作,我们深刻的体会到: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各级领导只要能够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己任,充分认识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应急工作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联系,就能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地开展好各项应急工作。
(二)开展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做好日常突发事件监测和物资储备的前提下,组织开展综合应急演练,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才能较快提高应急指挥、信息沟通、组织协调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应急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水平等综合能力。
(三)加大宣传力度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保障。通过
近年来应急工作实践来看,突发事件中遭受侵害、损失较大的往往是基层人民群众,因此,加强应急舆论宣传工作特别是对基层人民群众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对第一时间正确应对灾害,减小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督导检查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根据不同时期灾害发生特点,加强定期不定期地督导检查,全面准确掌握辖区灾害的种类、分布情况,提高前期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才能保证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我们就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及时处置。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们在应急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的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完全适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我们已在乡村建立了应急管理机制,但在我县北山地区的部分乡村,医疗、消防、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居住分散,防灾意识差,自救互救能力弱,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和处置方面,仍处于不设防状态,不能按照预案程序及时处理。二是企业、高等院校、供水、供电等重要部门,特别是高危行业的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虽然能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但还没有形成联动机制。三是由于县级财政困难,在资金投入、物资储备和救援装备等方面都无法满足应急需要,等等。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进一步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力度。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关口”前移,加强源头防范。一是组织力量集中做好排查工作,尽
快全面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通过排查,促进应急管理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排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形成比较完备的数据库,为日常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依据。三是对重大风险隐患,加强实时监控,积极准备应对措施。
(二)进一步加大应急处置工作力度。一是切实抓好信息报告和应急值守工作,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态势,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标准向上级政府报告。二是加强应急指挥协调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实施紧急救援。三是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避免因信息发布不及时、舆论引导不得力导致处置工作被动。
(三)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将应急平台建设及维护、应急预案演练、干部教育培训、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和实施等专项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同时,研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
(四)进一步加大应急宣传力度。注重做好面向全社会的预防、避险、减灾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切实抓好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和重点部位的应急预案建设,提高群众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及自救、互救的能力,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