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了字用法
对外汉语教学了的用法
对外汉语教学了的用法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教授非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的汉语课程。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包括:
1. 交际法: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注重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交流。
2.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给学习者提供真实的语言任务,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情境,帮助学习者融入语言中,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4. 归纳法:通过给学习者提供一些语言材料,让学习者从中总结规律和规则。
5. 演绎法:通过让学习者从具体的语言现象中推导出语法规则和结构。
6. 全面教学法:将听、说、读、写、译等多种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综合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能力。
7. 个性化教学法:根据学习者的个人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应根据学习者的程度和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材料和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并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对外汉语语法教案模板(多篇)
对外汉语语法教案模板(多篇)第1篇:对外汉语语法教案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案——《成功需要多长时间》一、教学对象本教案的教学对象大约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汉语,掌握的汉语词汇在400个左右。
二、教学内容“汉语综合课”是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技能课中的主干课,也叫核心课、精读课。
“汉语综合课”以讲解教授汉语语言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
1.由“V了”句型,引申讲解“了”的两个用法。
2.掌握“V去”表示的语法意义并能熟练运用。
3.归纳结果补语4.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如果······就······”句型。
三、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V了”、“V去”的用法,并能造句。
2.能够根据模拟的语境,使用不同的结果补语。
四、教学方法1.复习旧课时采用“听写生词—听课文录音—提问课文内容—学生复述课文”等步骤让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巩固。
2.语法讲解根据语法点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领悟其内涵。
可以利用、创造情景,行为动作演示,使用图片和多种教具等方式,并让学生大量模仿练习熟悉语法点的使用,最后需要对语法点进行简单的总结归纳,让学生加深印象。
五、教学过程(2课时)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课文中及课后练习中涉及的相对重要的语言点,并使之能根据不同语境熟练应用。
(一)“得了”→“V了”引入:根据课堂情境,有些同学正在吃早饭,有些同学已经吃过早饭了,给出两个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
“着”的用法以前已经学过。
“我吃着早饭。
” ——“我吃了早饭。
”解释:第一个句子中“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正在吃早饭,不是吃过了,也不是没吃;第二个句子中的“了”放在动词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吃”这个动作发生在过去。
造句:(提供情境,让学生造句)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昨天学(习)了生词。
昨天晚上我们学校有人开演唱会,你们去了吗?——我们昨天看了演唱会。
对外汉语教学中“了”的用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了”的用法对外汉语教学中“了”的用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由于“了”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了”的正确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概述在汉语中,“了”是一个助词,用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者时间的过去。
它在句子中可以出现在动词后面,也可以出现在句末。
例如,“我读了这本书”和“这本书我读了”都是正确的句子,其中“了”都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二、具体用法1.表示动作完成“了”最常用的用法是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例如,“我去了一家新餐厅,吃了很多美食”表示“我”已经去了一家新餐厅,并且吃了很多美食。
2.表示过去时间除了表示动作完成,“了”还可以用于表示过去时间。
例如,“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电影”表示“昨天晚上”这个时间点上,“我”已经看了一部电影。
3.表示对未来的预测在一些情况下,“了”还可以用于表示对未来的预测。
例如,“明天可能会下雨了”表示“明天可能会下雨”这个可能性已经存在。
三、注意事项1.“了”的使用要遵循语法规则。
在通常情况下,动词后面需要使用“了”来表示动作完成;但是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比如在口语中,也可以省略“了”。
2.“了”的使用要与语境相结合。
有时候,即使动作没有真正完成,也可以使用“了”,比如在虚拟语气中。
3.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先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然后再逐渐学习更复杂的用法。
同时,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建议1.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初级学生,可以重点讲解“了”的基本用法,并通过大量的例句来帮助他们理解;对于中级和高级学生,可以引入更复杂的用法,如虚拟语气中的“了”,并引导学生通过语境理解来掌握“了”的用法。
2.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了”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而写作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了”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提高他们运用“了”的能力。
浅析“了”liao的用法
浅析“了”liao的用法作者:宋现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1期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语文教学,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汉语中的众多语言点是一个很大的难点,不知道其运用规则和方法。
为了能更好的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我们必须对许多语言点进行归纳总结,找出相应的汉语语言运用规律。
而“了”liao就是其中一项需要进行更广、更细地研究、归纳总结的难点之一,从“了”liao的起源、语音、语义、语法几点出发,简单分析并总结了“了”liao字的用法,以便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参考。
关键词:了;汉语;意思;用法[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01一、引言“着”、“了”、“过”是我们汉语常用结构助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我们在连读这三个词时,常常读作“zhao”、“liao”、“guo”。
我们知道在汉语词汇应用上,“了”有“le”和“liao”两个读音,其中“了”后者应用的几率较前者要小得多。
在学术研究上,“了”le的研究成果很是显著,而“了”liao则涉及极少。
然而就是这个“在我们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对外国学生来说都可能是难点。
对外汉语教学中所碰到或出现的问题,往往不能从现有的教材、工具书、汉语语言学论著中找到现成的、令人满意的答案。
这些问题只能由我们自己通过学习、研究来解决。
”[1]二、就“了”liao的起源来说“了”liao小篆写作“ ”许慎《说文解字·乙部》说“了”liao本义为走路时足胫相交。
如清·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提到“手之挛曰了,经之挚曰尥。
”[2]但liao的这一用法并不多见。
汉魏以后,“了”liao 主要做“明白”、“结束”之意。
前者如“了然于心”、“不甚了了”都是表示“明白”、“清楚”的意思。
而“了”liao作“结束”之意的用法则更为常见,如“《小雅·释诂四》中记载‘了’,讫也。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一遗漏偏误顾名思义,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 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
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1 .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
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 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
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不管⋯,[都] ⋯( 注:[ ]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下同。
)宁可⋯, [也] ⋯另如:结构: 除了⋯以外, [ 都]⋯除了⋯以外, [也]表示强调: 一点儿[也」不⋯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意义比较“虚”。
卜丁是关联词语, 处于句首的那些, 地位突出, 说话人要说这些话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二般( 实际上我们没有发现一例) 不会漏掉。
与学生的母语对比, 这些词语( 除“而且”外) 都是不出现的。
就复句结构说,虽然也有对应的成对词语, 但是在英语的复合句中只能出现其中之一,两个都用是典型的偏误。
至于“beside ”,“except ” , “ not in the least⋯, “ anyone/no one ”这些与“除了⋯以外, 都⋯” , “除了⋯以外, 也⋯” , “一点儿也不⋯”等相对应的词语,使用时根本没有与“都”, “也”等对应的成分。
这些都构成了对外国人使用这些结构的干扰, 而造成遗漏偏误。
再如外国学生在使用某些动词一结果补语词组时, 常常遗漏一个成分( 动词或结果补语) , 如:(1 ) 记[住] 听[到] 听[见] 看[见] 跑[到] 寄[给]( 2 ) [听] 完(了) [看]完(了) [做]完(了) [学]完(了)在汉语中, 这样的动补词组的两个成分,在语义上一般都是一主一次, 次要成分往往是比较“虚”的。
以上第一组是前为主, 后次; 第二组是前为次,后为主。
外国学生的偏误恰恰是遗漏了次要成分。
对外汉语教学中“了”的用法.
“了”的用法(一)“了1”、“了2”的出现顺序问题现代汉语的“了”,一般认为可以分成两个“了”。
一是用于动词后表示完成体的“了1”,一是用于句尾表示情状改变的“了2”;。
1、动态助词“了1”的功能和用法动态助词“了1”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实现。
注意:1)“了1”虽然表示完成,但受使用环境及说话人主观意志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完成也不用“了1”。
在下列情况之下不能使用“了1”。
a、多次性,反复性经常性(即还在进行的动词,到发出的动作是过去发生的)动作行为后不可。
如:*他从上大学开始,一直学了汉语。
*我每年都在上海过了很长时间。
b、不表示具体动作,没有完成意义的动词不可。
如:*现在他很想念了陆地上的生活。
*我去年就盼望了来北京。
*刚开始在北京生活,我感觉了很难。
“想念”、“盼望”、“感觉”都是表示人的一种带有经常性或持久性的精神状态,不是一般的行为动作动词,后边不应该带动态助词“了1”。
c、带宾语从句的动词后不可。
如:*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了我很喜欢中国。
*我发誓了我一定要学好汉语。
*我决定了暑假去旅游。
句中“发现”、“决定”、“发誓”等后面都带了小句宾语。
按照汉语的规则,带小句宾语的动词后面不能用助词“了1”。
d、兼语句中前一动词后不可。
如:*他请求了我原谅他。
*去年公司派了我去上海出差。
*我们都劝了她不要再等了。
e、连动句中后一动词表示前一动词的目的时,前一动词后不可。
如:*昨天朋友来了看望我。
*他去了火车站买票。
*我们已经想了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f、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行为方式时前一动词后不应该用“了1”。
如:*老师笑了介绍自己。
*他指了墙上的照片告诉我们,那就是他爸爸。
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伴随状态,并不表示前一动作结束后再出现后一动作,这时应该用“着”而不用“了1”。
g、否定副词”没”和”了1”不同现,即“没+动词 +了”是错误的。
如:*早上我没吃饭了.*过去我没去过了上海。
但如果否定副词“没有”前面如出现表示时间段的词语,即“时间段+没+动词+了”则是正确的。
对外汉语语法教案刘惠 太+adj
【在运动会上,李奇在男子1000米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是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同学们配合“是”)我们就可以说什么?荀吉利(吉利说,在PPT上打出来)请同学们再读一遍。】
*这本书太吸引人了。
【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在PPT上放两张有人在看书的图片,一张是白天看书的,一张是晚上看书的。)他是不是白天在看书、晚上也在看书啊?(同学们配合“是”)继而造出“这本书太吸引人了”这个句子。】
b)、不+太+形容词。减弱否定程度,含婉转语气。
例:*你这样做不太好。(“不太好”比直接说“不好”语气轻。)
【假设你没有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你是抄袭的他人的答案,我就可以对你说“你这样做不太好”。(请大家重复一遍)】
c)太+不+形容词。加强否定程度。形容词大多是褒义或中性的,句末常带“了”。
例:*你太不照顾他了。
这时要在黑板上写出今天要学的“太”(写得大一点)。
对外汉语语法教案
姓名:刘惠
学号:20120610109
班级:12对外汉语
课题
“太+形容词+了”的讲解
需1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让同学们了解掌握“太+形容词+了”的用法,理解后能够造句或并应用的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
“太+形容词+了”如何运用。
教学难点
“太+形容词+了”的用法。
教案编写日期
2014年10月10日
(2)、表示程度高。
a)太+形容词。多用于赞叹。形容词、动词大多是褒义的,句末常带“了”。
例:*最近太忙了,没有时间去看你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例句。Doris与朋友约定我要去看她,但最近Doris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所以没有时间去看她了。Doris就可以打电话跟她说“最近太忙了,没有时间去看你了。”】
对外汉语中级综合Ⅱ.第1课《故事二则》教案
第1课《故事二则》教案
说明:
1.这是一份最简单的教案编写的参考框架。
具体教案编写可根据综合教学不同阶段的
学习特点对内容等进行适当的增补和修改。
2.“教学任务”即本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包括应学习和掌握的语音、词汇、语法、
等语言知识,本课体现的文化知识,要求学习者掌握的语言技能项目,以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
3.“时间安排”请参考每册《发展汉语(第二版)》“编写说明”中的“使用建议”。
4.“教学实施”即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请根据教材的性质、教学的阶段及具体
课文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如导入新课、语言知识教学的步骤、语言技能项目训练的方式、重要的提问内容、语言点讲练的例句准备、知识说明的要点、课堂练习和活动的内容、课文小结、练习任务布置等,并且在备课和教案编写中设定各环节的教学时间,以保证教学个环节的顺利而有效地实施。
5.“备课心得”是本课语言和文化知识教学、语言项目技能训练等的特殊安排、个性
化建议及课外活动和任务的拓展等。
以便为教材使用者在备课、编写教案和课堂实施提供特别的参考。
6.备课和教案编写是有效、高效进行课堂教学实施的保证,因此,建议教案编写者参
看有关书籍,并结合具体的课型和教材特点精心准备教学材料、谋划教法,编制好教案。
“的”与“了”的用法辨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文档资料
“的”与“了”的用法辨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在与一些国外留学生打交道的过程当中,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一些令我们感到别扭的表述,像“你吃午饭了吗?这样一个简答的问句,却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一些答案“我吃过了”、“我吃过的”等。
这是因为这些外国人没有弄清楚汉语中的两个助词“的”和“了”的用法。
“的”和“了”虽然都是语气助词,但是却不能等同,因为除了都是语气助词以外它们还分别承担着结构助词和动态助词的角色。
要想让外国朋友搞懂这些规则,我们自己首先应该弄清楚。
一、助词的相关理论知识现代汉语助词是汉语虚词中具有特色,严格封闭的一种词类,其绝对数量有限,总共有四十余个,尽管如此,韩语、日语中的助词数量仍没有其丰富,种类没有其齐全,用法没有其完备,变化没有其多端。
在汉语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其构成和功能都是不尽相同的,总的来说,助词就是附着在其他词或短语后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一类词。
下面就语气助词、结构助词及动态助词的相关内容作一简要的概述。
(一)语气助词语气助词是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系的语言的一大特点,其实汉语虚词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大于结构助词和动态助词的总和,我们常见的“的”、“了”、“罢”、“啊”等,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中或一些作品名著里。
它的附着性强,能附着在全句或句中词语的后面,常常跟句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
(二)结构助词就现代汉语自身的语言系统而言,结构助词是汉语虚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词类,其是指附着在词或短语后即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的语法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的一类词,我们常见的结构助词有“的”“地”、“得”等。
(三)动态助词动态助词是汉语虚词中最富特色的一个词类,我们所熟知的英语(印欧语言)表达时态要通过动词的词形变化或其他一些语法手段来完成,比如,I am swimming(我正在游泳)、I saw it yesterday(我昨天见它了)。
而汉语则通过动态助词来表示时态,常粘附在词、短语或句子上,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只具有语法意义,没有实际意义。
助词了的用法
1、动+宾+了2 昨天晚上下雨了。 (肯定发生在过去的一个动作事件。) 2、动+了1+宾;动+(简单宾语)+了2(两个结 构可以选取教学)
他打了1八只兔子。
(叙述已完成的一个动作事件)
你已经是教授了2。
(提醒事态已经出现了变化)
3、动+了1+时量/动量补语;性状形容词十了1+数 量/时量补语/很多、不少(两个结构对比教学,教 前面结构的同时,引入后面的结构进行教学) 这个讲座每周两次,已经搞了1半年。 (动作完成的时间长短及动作完成的量。)
• 总之,助词“了”的教学要依据课本,参 照学生的偏误规律和习得顺序,按照实用 性、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教学。让学生掌 握最基本的助词“了”的用法,减少助词 “了”已用用错、该用未用和“了1”、 “了2”混淆的偏误。
参考文献(阅读的论文)
王静,2007,“了”的用法与对外汉语教学,华中科技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陈忠,2002,“了”的隐现规律及其成因考察,《汉语 学习》,第1期。 杨依萍,2007,现代汉语“了”的多角度考察,浙江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 程伟民,1999,对外汉语教学中“了”(le)的语法项目及 其等级切分,《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1期。 连晓磊,2011,二语习得中“了”的使用偏误及其教学 策略,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陈春燕,2011,对外汉语教学助词“了”的选项与排序 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晓琪,1999,汉语“了”字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曼祯有点感慨起来了2。 (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 8、动1+宾1+动2+了1+宾2 他们诬赖小明偷了1钱。 (兼语句中,了1放在动2的后边,强调动2是动1的前提。) 9、快/要/快要/将要/就/就要……了2 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开假面舞会了2。 (表示事态将要出现变化或即将出现的情况。)
浅谈语气助词“了”
浅谈语气助词“了”不管是在汉语本体论研究中,还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了”字的用法繁多,既有表示语法实际意义的用法,也有语气词的用法。
本文主要就语气助词“了”进行分析和解释,除了探讨语气助词“了”本身的用法外,还从隐喻方面进行说明。
标签:语气助词了隐喻一、语气助词“了”关于语气助词“了”,尽管有人列出的用法多达六七种,但它们之间都由一个基本意义贯穿着。
这个基本意义就是在陈述句句尾表示“到某一时刻为止出现的情况”。
在通常表示状态的陈述句(形容词谓词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中,用语气助词“了”表示进入了新的状态,出现了新的情况。
例如:“我们已经开学三个星期了。
”(时间真快)“他身体好了。
”(以前不太好)在有语气助词“了”的句子中,如果没有时间词语指出明确的时间出现的情况或变化,一般到说话时就己经发生了。
例如:“他去宿舍了。
”“他开始写作业了。
”如果有表示过去或将来的词语,则分别表示到过去和将来某一时刻为止发生的情况。
例如:“狼已经断气了。
”“今天六月一日了。
”“这本书旧了。
”由此可见,“了”在句尾表示出现了的情况,既可以表示现在,也可以表示过去或将来。
但它的时间概念并非“了”所决定,往往由表示时间关系的词语确定。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没有时间词语,语气助词“了”也可以表示即将发生的情况。
例如:离别时说“我走了”“我到学校去了”,实际上还没走。
吃饭时说“吃饭了”,实际上还没有吃。
此时的“了”是不是真正的语气词呢?由于语气助词“了”表明发生了情况,而发生的情况多半是已经完成了,所以很容易被认为语气助词“了”表示“完成”。
但是,语气助词“了”并不能表示“完成”,像这样一些句子:“我们吃了饭再回家。
”“学生们理完了发才能彩排。
”其中“吃饭”“理完发”都是完成的,但我们却不能说“我们吃饭了再回家。
”“理完了发了才能彩排。
”可见,语气助词“了”并不表示完成。
在用语气助词“了”的句子中,有一部分句中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也确实是完成的,但这些表示完成的句子,并非是语气助词“了”的作用。
“了”的用法
“了”的用法/bbs/viewthread.php?tid=318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put 了after the verb or adjective, indicate the completion of action:indicating the action is already completed:大家都来了,我们开始上课吧。
他去中国学了两年汉语。
妹妹已经工作了。
这个问题我懂了。
我昨天买了一辆汽车我们来得太晚了,电影已经开始了。
现在房子便宜了。
上个月只晴了三天。
The action will be completed in the future:飞机快起飞了。
(The plane will leave soon.)我下了课就去吃饭。
2 verbs: future tense, the first future action happens before the second future action)他要是知道了这个消息,一定很高兴。
做完了作业,你就可以看电视。
Put 了at the end of a sentence or after the pause in a sentence: change of situation or state: Means the change of situation or state is already or will be completed:下雨了。
春天到了。
我以前不会说汉语,现在会说了。
他不爱我了。
天快黑了。
The new situation that would be happened in some conditions (Subjunctive)你早来一天就见到他了。
(if you come 1day earlier, you would see him)3. Suggestion: to do or not to do:走了,走了,别等了。
对外汉语-了的位置及用法
了for completed actionsExercisesOtherterminology:aspectual particle"了"1.Whenshould Iuse it?When you wantto express that an action is completed.Normally了 shouldbeplaced after main--She has brought the wine.2. When should Iplace the 了at the endof a sentence,andwhen should I place it after the main verb of a sentence?1. If theobjectof a sentenceis a simple onei.e.a noun, which isnot attached to a numberand measureword,andnot attached to a descriptive clause (的 clause),了can be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In this case the particle 了 has manyfunctions:itmay indicatethe completed action,or a change of situation, it may alsoindicate an imminentaction.s. v. o. lewŏmen chīfàn le我们吃饭了.WE EAT MEALLEWe have eaten..[Completed action]--Now weare eating. (We didn'teatbefore.)[Change of situation]We are about toeat.(我们要吃饭了.)3. Isit incorrect if I place 了 after theverbin asimple-object sentence?No, itis not incorrect, butit seems as ifthe sentenceis notyetfinished. It maylook like the firstclauseof the verb了...就...construction. For example(Also see pattern5.),tāchīle fàn...(jiùqù kàn diànyĭng)他吃了饭 ...(就去看电影.)HE EAT LE MEAL...(JIU GO SEE FILM)After he finishes themeal...(he'll goto see a film.)4.Can Iplace了 at the end of asentence that has a complex object?No.Ifthe object ofasentence is a complicated one, i.e. it is preceded by a numberword and measureword, or adescriptive clause, 了isplaced after the main verb of the sentence.s. v.le num. mw.o.--tāchīle liăngwăn fàn他吃了两碗饭.HE EAT LE TWO BOWLS RICEHe has eaten two bowls of rice.5.Whereshould I place 了ifa sentence has atimemeasure?If an action is attached toatimemeasure (e.g., duration,lengthof time)oran action measu re (e.g.,many times), 了 is placed after the main verb.Thefollowing threealternative patterns share the same feature,that is,theyhave 了 afterthe mainverbs.s. v. le tm.(am.) de o. (le)He studied Chinese for 2 years.s.v. o. v. letm.(am.) (le)--o.s. v.letm.(am.)(le)I havewatched thatfilmtwice.nàshì wŭ nián qiánde shìle wŏmen shìduōnián de lăo péngyou le 那是五年前的事了. 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THATIS FIVE YEARAGO DEMATTER LE WE ARE MANY YEARS DEOLD FRIEND LEThat incidenthappened 5 years ago Wehave been old friendfor manyyears.6.Is a timemeasure placed after 了 in a negative sentence?--No, negative sentencesof thiskind are normally in a differentword order.The time-measure should be placedbefore the negation没. Forinstance, ifyou want to say: "I haven't eaten Chinese food for ages." It should be in the following word order:s. tm. neg. v. o. leI haven’teaten Chinese foodfor a long time.7. Do I have to putthe time-measuresbefore没 inallnegative sentences?No.If you wantto denyan affirmativestatementwhichhas a time-measure, then thetime-measure should be placed after themain verb.s. neg. v. tm. o.wŏ méi xuésānnián zhōngwén, wŏ zhĭxuéleliăng nián我没学三年中文, 我只学了两年.I NOT LEARN 3YEARCHINESE, I ONLY LEARNLE 2YEAR)--Ididn't learnChinese for 3 years, I only did for 2years.8. Do I have to put了 after everyverbin asentence,ifthe sentence has a sequence of actions?If a sequenceofactionsin the sentence are completed, 了 is usually placedafter the lastverbof the sentence.s. v.1o.1 v.2 le (tm.) o.2He wentto Chinato study Peking opera for 4 years.He went to China and boughtsome China.--Ifyou leave 了 at the end of sentences, it normally indicates a change of the situation. Let's compare the following twosentences:1. (Completedaction) tā qùzhōngguóxuéle zhōngwén他去中国学了中文.HE GO CHINA STUDY LECHINESEHe went to Chinaandstudied Chinese.2.(Change of situation)tā qùzhōngguóxuézhōngwén le他去中国学中文了.HE GOCHINASTUDY CHINESE LEHehas gone to China to studyChinese. (He's nothere)9. Do I always have toplace 了 after the last verbof a sentence whendescribing asequenceof actions?No. There isanother sentencepattern,which indicates sequence of actions, but the firstsequence int--hesentence is conditional. Inthis sentence pattern了 is placed afterthe first verb which isin the conditional clause, andthe adverb 就 isplacedbeforethe second verb of the sentence.This kind ofconstructionhas a sense of urgency,which means thatthe action inthe就 clause takes place imme diatelyafterthe completion ofthefirst action.s. v.1 leo.1 jiu v.2 o.2tādào le zhōngguójiù zhăo péngyou.他到了中国就找朋友 .HE ARRIVE LE CHINA JIU LOOKFOR FRIENDHe'll look for friend immediately after he arrives in China.As you can see, that sentencedescribesthe actioninfuture,but if youplace another 了at the end of thesentence,then itmeans thatboth actions have takenplace.10. Do I alwayshave to use 了 to indicate acompletedaction?No, notalways. First of all,the particle 了for completed action is not used in negative sente nces.Instead 没 should be placed before the main verb of the sentence.--s. mei v.o.tāméi chī fàn.他没吃饭.HE NOTEAT MEALHedidn't eat the meal.11. Apartfrom the negation, are thereany circumstances in which了 is not used?Inthe followingsituations the particle 了 for completed actionsis notused.1.了 isnot used forprolonged andregular actions in the past. In other words, if thesentence contains w ordssuch as每天,年年,常常... the particle 了 forthe completed actionis not used.wŏ yĭqiánzài zhōngguójiāoshū我以前在中国教书.I IN THE PAST IN CHINA TEACHI taught in China inthe past.--qùnián wŏ chángcháng gēnwŏnǚ péngyouqù kàn diànyĭng去年我常常跟我女朋友去看电影.LAST YEAR IOFTEN WITH MY GIRLFRIEND GO SEEFILMSLastyear I oftenwent toseefilmswith mygirlfriend.2. 了 is not usedin sentences which havemodalverbs such as 应该, 得(dei), 可以, 能,会, 要, 想, or for verbs whichindicatefeelings suchas爱,喜欢, 觉得, 知道, 愿意, 肯.zuótiān nĭyīnggāi qù kàntā昨天你应该去看他.YESTERDAY YOUSHOULDGOSEEHIMYou should've gone to see him yesterday.shíniányĭqián tāhĕn xĭihuānchīfăguócài十年以前她很喜欢吃法国菜.TEN YEAR AGO SHE VERY LIKE EATFRENCH FOODTen years ago she liked eating Frenchfood very much.--3. 了is not used when 是, 在,有*arethemain verbsof sentences.shàngxīnqītāzàibĕijīng上星期他在北京.LAST WEEK HE WAS (IN) BEIJINGHe was in Beijing lastweek.yĭqián tāyŏu hĕnduō qián以前他有很多钱.BEFORE HE HAD VERY MUCH MONEYIn the pasthehad a lotofmoney.If 有 (to posses) is usedas themain verb of asentence, 了(forcompleted action) is not used.However,了 can be used if theobject of a sentence is an abstract one which has an implication of action, such as“development”, “improvement”他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Hehas improved greatly in his studies.--4. 了 isnot used for direct and indirectspeeches.dir.speech zuótiān tā wèn wŏ: "nĭyàoqù zhōngguó ma"昨天他问我:"你要去中国吗?"YESTERDAY HE ASK ME: "YOU WANT GOCHINA MA?"Yesterday he asked me:"Wouldyouliketo go to China?"indir. speech zuótiān tā wèn wŏ:yào qù zhōngguó ma昨天他问我要去中国吗.YESTERDAY HEASKME WANT GO CHINA MAYesterday he asked meifI would like to gotoChina.Asyou can see,in the situationswhenthecompleted action 了 is not used, time-wordsare used to indicatetheactions happenedinthe past.12. Is it true that ifIuse a time-word I don'thave touse 了?No. Time-wordsare needed whenthe completed action 了 cannot be used. But time-words have no--effect on 了 when thecompleted action 了 is applicable.zuótiānwŏqùmăi le liăng bĕn shū昨天我去买了两本书.TESTERDAY I GO BUY LE TWO BEN BOOKYesterday I went out and bought two books.You can't say:zuótiān wŏ qùmăiliăng bĕn shū昨天我去买两本书.The above sentence sounds uncompleted.Thelistenerwouldexpectmore andwould ask,"and then what?"13.Are there anyconstructions that cannot takean aspectualparticle 了?Thecompleted action了is notapplicable to thefollowingconstructions.1. The V+得 construction (the complementof degree)--zuótiān tā fàn zuòde hĕn búcuò昨天他饭作得很不错YESTERDAY HE MEAL COOK DEVERY NOTBADYesterday he cooked meal very well.2. Description+的 (The verbs in the descriptive clause don'ttake 了, as they are not themain verbsof sentences.)zuótiān wŏ măidenàbĕnshū hĕnyŏu yìsi昨天我买的那本书很有意思.YESTERDAY IBUY DE THAT BEN BOOK VERYINTERESTINGThebookwhich Iboughtyesterday is veryinteresting.14. Do I always have toconsider the use of 了 whenI see apast tense in anEnglishsentence?No, not always. Remember: the 了 in thissection is for completed action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pa st tense.Here is another example of a past tenseEnglish sentence whichdoesnot use thecompl--eted action 了:qùniánwŏ fēicháng máng.去年我非常忙 .LASTYEAR I VERY BUSYLast yearIwas verybusy.The word busy acts as a stative verb whichdoes not takethe particle了 of completedaction.ExercisesYou can submit your workonline hereClickherefor answersA.Place "了"in the right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nd give your reasons if了 is notneeded.1. 昨天我去____大使馆办____签证____.--2.我已经请____小王看____两次电影,可是他还是那么不客气____. 真气人____!3. 上星期我去____北京看____朋友____.4. 去年我常常在____路口的那家书店看____书.从来没有人管____我____.5. 前天晚上我在____你那儿吃____饭的时候,我听见____她拉____小提琴拉____得真好听____.6. 十年前我在____中国住____ .7. 我研究____计算机研究____四年____.8. 那本书我已经看____三次____.B. Translate the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1.Yesterday Xiao Wangasked me to borrow a Chinese newspaper from thelibrary for him.2.For threemonths Mr. Li has beenteachingme how to singPekingOpera.3.I've been living in this country for more than four years.4.We've gone through thislesson twice, but the teacherwants us togothroughit once more.5.She is unhappy.Shehasn't eaten for two days.6.He should have returned that tea-setalongtimeago.st month hesaidthat he wanted to go to China,butthismonth he said that he wantedtogo to Japan. Ireally don't know where hewants to go.8.In thepastIwastheonly one who did thecooking.9.Last year he often helpedme to learn Chinese.10.Should we go to thehospitalto see Xiao Zhang immediatelyafter finishingour work?*He has been learningChinese for2years.**The 了attheendof the sentence indicates that the action is still going on. In this usage, 了 bringsthe time"up tothepresent".This usageof 了 only works when atime-measure oran implication of a time-measure is involved in thesentence.了 in the followingexamples haveth--esimilar function, which brings thetime "up to the present".--。
对外汉语教学语气助词“了”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语气助词“了”教案语气助词“了”教案课型:汉语初级语法课教材:《汉语初级强化教程》教师:XXX教学对象: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留学生教学时间:5月17日星期二第八节课教学步骤与课时分工:共1个课时:语气助词“了”的用法教学目的与要求:在生活研究中会正确使用语气助词“了”,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并且知道“了”在句子中的位置。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语气助词“了”的用法。
难点:句末不能用“了”的两种情况。
教学步骤:一、导入让学生回忆一下前天的天气情况,用一张下雨时女孩打伞的图做提示。
告诉他们我们可以这么说:前天下雨了。
接着问学生:我们可以说成“前天下雨”吗?“前天下雨”这句话对吗?它可不可以单独成句呢?二、新课讲解(一)第一个用法讲练1、(1)让学生带着疑问观察并讨论下面两组句子,看看有什么不同。
你去哪?你去哪了我去吃饭。
我去吃饭了。
你买什么?你买什么了?我买水果。
我买水果了。
(2)请几位同学来回答一下,看看能不能看出什么。
学生肯定能回答出第二组句子比第一组句子多了一个“了”字,但是不一定能说出多了“了”字的句子意思和没有“了”字的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3)教师接着提问:第一组句子是事情发生前还是发生后呢?然后接着讲:第一组句子是事情发生前,第二组是事情发生后。
比如你的同学要去北京了,还没去的时分你能够问“你去哪”?从北京回来了当前能够说“你去哪了”?我们就能够知道语气助词“了”的第一个用法:了放在在句尾,表示动作已经发生,或者情况已经呈现。
2、练(1)动作展示引导学生说出下面的句子:教师把书打开了。
老师喝水了。
老师在黑板上写字了。
老师擦黑板了。
(2)看图完成对话:图片一张一张展示,回答的句子也一张一张展示。
①A:你去哪了?B:我去______了。
②A:你怎么了?B:我________了。
然后给2分钟时间,同桌之间分别扮演A和B完成对话。
(3)看图语言。
图片一张一张展示,按照图片说出来的句子也一张一张展示。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3、我的家乡很多下雪 我的家乡很少下雪
分类: 传统分类:词汇 :副词的用法 局部性偏误:反义词辨析不清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副词的不了解 隐性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分析:“很多”和“很少”表面上是个意义对立、用法相同的两个词语,只要能用“很 多”,就可以按相同的用法使用“很少”.但这是一种误解.
4、书包有三本书 书包里有三本书
分类: 传统分类:领属关系不清楚 局部性偏误:主语的误用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方位和领属关系的不了解 隐形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分析:先比较两个句子: (1)我有两本书. (2)桌子上有两本书. 这两个句子都是“有”字句,但(1)是表示领属的,“书”归“我”所
分类: 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
分析:“了”有两个位置:(1)紧挨在动词后面;(2)句尾.因此,只能说: 我等了三个小时公交车 我等三个小时公交车了 只有一种情况“了”可以在“三个小时”后面,那就是宾语“公交车”被省略的
他一直当了30年医生. 由于有了“30年”这个时间段,把“一直”的持续限制住了.所 以,“一直”、“了”可以同时用.但你的句子里没有一个时间段,却有了 一个要命的“从小”,“从小”是表示“自小到现在,而且还将继续”,这 样,“从小一直”和“了”就彻底对立了,无法同现、共存.
2.我等三个小时了公交车 我等公交车等了三个小时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1、我从小一直学钢琴 我从小一直学了钢琴
分类: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
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分析
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分析作者:杨紫娟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1年第01期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行为完成或状态的出现,用在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后面。
朱德熙(1982)将其称为“动词、形容词后缀”。
例如:“看了一遍”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了(已经看完),和“看一遍”的意思不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的“了”和印欧语动词的过去时词尾作用不同,印欧语动词过去时表示说话以前发生的事,汉语的“了”只表示动作处于完成状态,跟动作发生的时间没有关系,既可以用于过去发生的事,也可以用于将来发生的或者设想中发生的事。
例如:①“他下了课就上图书馆去了”;②“下了课再去”;③“关了灯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①中的“下了课”说的是过去的事。
②中的“下了课”说的是尚未发生的事。
③中的“关了灯”是假设发生了的事。
谓语动词后面的成分不同,“了”的位置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否则会影响整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初级汉语留学生刚接触“了”的用法,认为“了”字可以放在任何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完成,其实不然。
笔者通过留学生的作业,发现“了”的使用无论对于亚洲学生、还是欧美学生,都是一种出现频率较高的偏误现象。
一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下面将我们在对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的教学中发现的动态助词“了”的使用偏误进行归类,并作出分析。
1.不该用动态助词“了”的地方用了先看一组偏误用例:(1)他在大学时常常参加了足球比赛。
(2)他总是热情地帮助了我。
(3)这几天始终下了大雨。
(4)每年春天,北京都一个劲地刮大风。
(5)今天我一直等了你。
(6)他早就盼望了出国留学。
(7)我打算了报研究生。
(8)我现在才感觉了汉语的难童。
(9)他愿意了帮助我。
(10)他会了说几种语言。
(11)他骑了车来上课。
(12)老师握了我的手说:“谢谢你!”(13)我不买了那本书。
(14)我今天不去了学校找她。
(15)他去了小卖部买酸奶。
(16)昨天晚上我朋友来了看望我。
(1)(2)中的“了”字应该去掉,因为句子中有表示“经常”、“反复”等经常性状语,常见的这类状语还有“时常”、“通常”、“往往”、“不断”、“向来”、“一向”等等。
“了”(le)字用法再研究
“了”(le)字用法再研究作者:凃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8期摘要:文章根据具体语境的需要,在现有“了”字用法研究的基础上,从语法和语用角度,具体语境的区分和交际的需要等不同角度对“了”用法进行了再研究、再分类,使“了”的用法在教学和日常的交际中更加清晰明。
关键词:“了”;语境;具体用法作者简介:凃亚(1990-),女,汉族,安徽省阜阳市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1现代汉语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虚词“了”,我们根据它在使用时的句法分布情况,将其区分为“了1” 、“了2” 和“了3” 。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了”是由动词“了”语法化而来的。
“了1” 、“了2” 和“了3”的意义分别由动词“了”的不同分布形式虚化而来。
尽管它们的语义来源是相同的,但正是由于句法分布形式的不同,使得“了1” 、“了2” 和“了3”的意义与用法都出现了不同。
一般情况下,大家普遍接受的“了”的用法有三种。
第一种用法是“了1”作动态助词附着在动词或某些形容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或性状变化已经完成,经常出现在句子的中间,不能去掉。
例如:“他今天出去买了书。
”“我给他送去了一些水果。
”第二种用法是“了2”作语气词附着在句末,表示确定的语气,去掉后不影响句意。
例如:“我洗衣服了。
”“到明年暑假就有八年没见到他了。
”第三种用法是“了3”兼有“了1” 和“了2”的功能,也就是说兼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两种作用。
例如:“苹果已经熟了。
”以上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在“ 了” 的语法性质和“ 了” 的语法意义等方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基于“了”这三种基本功用,作者从语法和语用角度,具体语境的区分和交际的需要对“了”用法进行了再研究、再分类,使“了”的用法在教学和日常的交际中更加清晰明了。
第一种用法是“了”放在句子中间,放在动词后,既有动作的完成又有“量”的表现。
“了1”在行为承接复句中的隐现及对外汉语教学
“了1”在行为承接复句中的隐现及对外汉语教学选取行为承接关系篇章作为篇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了1”的隐现提供典型的研究视角。
“了1”的制约因素的观察将在约9万字的封闭语料中进行,研究“了1”的隐现规律,从而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标签:“了1” 语篇行为承接隐现关于制约“了1”出现的因素,学界讨论颇多,但主要集中在“了1”出现的句内强制因素的讨论上。
有时候,“了1”使用时所受到的制约并不是强制性的、绝对的,而是非强制性的、相对的。
这些因素并不是来自语法结构内部的,而是来源于语义重心设置和语用特点的制约。
一、研究方法行为承接关系,即行为事件发生的先后线性排列的复句类型。
根据叙事主线按照时序依次排列,前一个结束,后一个开始。
它们作为叙事主线上的一个环节,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出现。
如:(1)他掸了掸身上的尘土,/缓步向游戏房外走,/然后消失在门口刺眼的光芒之中。
(《游戏房》)(2)男人直起腰,/吐出一口浓烟,/面无表情地看了看胡利。
(《海面平静》)例(1)中的“他掸了掸身上的尘土”为前景事件,这里的背景信息不是辅助信息或者与前景事件同时发生的伴随事件,而是与前景事件同处于一条叙事主线上的。
由于叙事中的意义和重要性都小于前景事件,是次要事件,因此添加“了1”作为前景事件出现。
而例(2)中的“看”因为“了1”的出现而被设置为前景事件。
本文选取叙事型复句类型中一个最典型的类别——行为承接关系,在自建9万字的封闭语料中对“了1”的制约因素进行观察。
自建本族人语料库的语料来源2007年发表的当代的短篇小说。
二、“了1”的隐现我们就该复句关系中,“了1”可用可不用的情况进行考察。
根据语料中的数据显示,共出现“了1”351次,可用可不用的有151处,占总用例的43.02%。
可用可不用的情况详见下表:由表1、表2可知:第一,在两个分句的复句类型中,起句中“V了V”句式可隐去“了1”的比例最大(100%),其次是“动补式+了”(53.19%);末句中“动补式+了”句式可隐去“了1”的比例上升为最大(75.00%),“V了V”退居第二位(57.14%);无论是起句还是末句,“V了V”和“动补式+了”这两种句式均有超过一半的用例可以隐去“了1”,而“V+了(+O)”句式可隐去“了1”的比例均很低。
对外汉语“了”字用法
2、当句子中有结果补语时, “了”应该放在结果补语 后边。
例:
A:你把黑板擦了干净。 (×)
B:你把黑板擦干净了。 (√)
(二)、找错误 (1)这本书你在哪看过了? (2)昨天他买三本书了。 (3)我没听懂他说的话了。 (4)我来了中国半年。
四、结
• 1 放在名词之后 我来无锡三个月了。 • 2 放在形容词之后 最近冷了,注意身体! • 3 放在动词之后 我昨天去了上海,然后吃了小笼
包。 • 4 放在句末 我昨天去上海了; • 5 宾语之前有修饰语,数量等 只能放在动词后
老师唱了一首歌;我看了一部很不错的电影; • 6 动词+了+宾语+就 我买了书就回家。 • 7 动词+了+宾语+就+了 他下了班就回家了 • 8 ~得了~不了可能性 我吃得了 我做不了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 感谢阅读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动态助词“了”的 用法
赵慧
(一)“……了”结构
例:A:外边出太阳了。
B:老师的话说完了。
“了”放在句尾,强调所说的 事情或情况已经发生变化。 一个新事物。希望对方认真 听。相当于英语的完成时 (have done)。
注意: 1、含有“没”的否定句,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当句子中有结果补语时, “了”应该放在结果补语 后边。
例:
A:你把黑板擦了干净。 (×)
B哪看过了? (2)昨天他买三本书了。 (3)我没听懂他说的话了。 (4)我来了中国半年。
四、总结
• 1 放在名词之后 我来无锡三个月了。 • 2 放在形容词之后 最近冷了,注意身体! • 3 放在动词之后 我昨天去了上海,然后吃了小笼
动态助词“了”的 用法
赵慧
(一)“……了”结构
例:A:外边出太阳了。
B:老师的话说完了。
“了”放在句尾,强调所说的 事情或情况已经发生变化。 一个新事物。希望对方认真 听。相当于英语的完成时 (have done)。
注意: 1、含有“没”的否定句,句
尾不再加“了”。 例: A:黑板你没擦干净。(√) B:黑板你没擦干净了。(×)
包。 • 4 放在句末 我昨天去上海了; • 5 宾语之前有修饰语,数量等 只能放在动词后
老师唱了一首歌;我看了一部很不错的电影; • 6 动词+了+宾语+就 我买了书就回家。 • 7 动词+了+宾语+就+了 他下了班就回家了 • 8 ~得了~不了可能性 我吃得了 我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