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承德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承德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耀军Z h i f u j i n g y a n一、承德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1、优越的区位及自然条件承德县南邻京津,北接辽蒙,总面积3648平方公里,总人口42.4万,是河北省农业大县。
全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3℃,年降水量542.2毫米,无霜期189天,适宜蔬菜、食用菌、果品等作物生长,目前承德县利用其自身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2020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6万亩,蔬菜产量15.1万吨,食用菌产量21.5万吨,新栽果树2.1万亩。
2、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承德县立足资源优势,加快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做大做强菌菜业、做大做优林果业,推进农产品布局调整、优化,打造了菌菜、果品等一批集中连片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生产基地。
近年来,全县建成百亩以上蔬菜示范园区70个,百亩以上食用菌生产基地22个,百亩以上标准化苹果种植园区133个。
特别是“承德国光苹果”已成为河北省首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获“中国优质苹果金奖”和“中华名果”荣誉称号。
3、创新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承德县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社,大力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截至2020年底,全县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63家,实有入社成员0.8万户,带动农户1.8万户,已经成为全县农村重要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一大批蔬菜合作社、水果合作社和食用菌合作社等形式多样合作社的覆盖范围已从本村本乡向跨乡镇、跨县域拓展。
二、承德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农业资源条件和环境约束增强全县人多地少,水、土等资源供应不足,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
全县人均耕地1.17亩,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1/3,随着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目前全县人均水资源量1000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的50%,农业节水任务艰巨,后备资源不足已经制约了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同时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需下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长兴县位于浙江省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是长三角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县。
长兴县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其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文将就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推动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
长兴县的特色农业产业主要包括水稻种植、水产养殖、中药材种植和茶叶产业等。
在这些特色产业中,水稻种植是长兴县的支柱产业,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年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
水产养殖方面,长兴县拥有较大的淡水湖泊资源,鱼类和虾类养殖规模较大,品种齐全。
长兴县还以中药材种植和茶叶产业为特色,生产的黄精、茯苓、灵芝等中药材品质优良,被市场广泛认可。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发展。
农业生产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养殖方法,科技含量不高。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亟需一些改革和创新。
1. 发展多种特色农业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长兴县应当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积极培育和引进一些新的特色农产品,发展多样化特色农业产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 推广农业科技,提高生产效益。
长兴县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和推广高效的种植、养殖技术和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3. 打造品牌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
长兴县应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创建和宣传,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强与外地、外国市场的对接,增加产品的外销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附加值。
4. 加强农民培训和产业帮扶,提高农民素质。
长兴县应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和帮扶力度,帮助农民更好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增加他们的收入。
肥东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肥东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肥东县坐落在安徽省中部,是一座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结构的调整,肥东县的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肥东县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县域内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现代农业发展现状1.土地资源利用率低肥东县是一座农业大县,但土地利用率低下成为了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土地的碎片化利用、大量农田荒芜、农田水利设施滞后等问题导致了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
2.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肥东县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3.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过多使用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水资源受到污染,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了肥东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4.市场体系不完善肥东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单一,市场体系也不够完善,这导致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二、现代农业发展对策1.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应当加强土地整理和综合整治,推动农田水利设施的改造升级,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促进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保护土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4.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渠道建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保障农民的收入。
三、现代农业发展建议1.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
2.加强产业协会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协会的建设,组织农民参与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3.引导农民增加收入来源政府应引导农民多元化就业,推动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4.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促进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长兴县是浙江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份。
长兴县地处长江三角洲和钱塘江上游交汇的位置,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得农业发展成为该县的重要产业。
目前,长兴县的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主要包括茶叶、水果和畜牧养殖。
茶叶种植是长兴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茶叶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市场。
水果种植主要以草莓、葡萄和桃子为主,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
畜牧养殖包括养殖猪、鸭、鹅等,养殖模式以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为主。
这些特色农业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产业结构单一化。
目前,茶叶、水果和畜牧养殖仍然是农业主导产业,其他农产品种植和养殖相对较少,导致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
农业产品质量问题较多。
由于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
长兴县的农业产业链条相对较短,农产品加工、销售和服务环节相对薄弱,导致农业产品附加值低,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为了进一步推动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扩大产业种植和养殖品种。
长兴县应加大对其他农产品种植和养殖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多样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和韧性。
加强技术培训和支持。
长兴县可以组织农民参加技术培训,提供种植和养殖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农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
推动产业链延伸与创新。
长兴县可以加强农产品加工、包装和销售环节的建设和扩展,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创新,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可以发展农业旅游和农村电商,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尼勒克县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尼勒克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跨入新世纪,在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和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推动下,尼勒克县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各项方针政策,把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最终目的,结合县情,确定发展思路,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的供给能力,农业效益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产销态势良好,农业产业化初显端倪,农民收入逐年大幅度提高。
全县农业生产力水平已经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农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农业发展的现状及成效(一)、农业稳步发展,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从2000年至2008年,尼勒克县农业总产值由2.02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6.36亿元,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15.4%。
农业(种植业)产值由8112.6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19846万元,年增长率为7.5%。
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粮食总产量由3.46万吨增加7.91万吨,年增长率为10.8%。
其中小麦总产量由1.89万吨增加到2.63万吨,年增长率为4.8%;玉米总产量由0.86万吨增加到2.27万吨,年增长率为14.8%,薯类总产量由2.55万吨增加到7.21万吨,年增长率为16.0%;甜菜总产量由1.23万吨增加到5.33万吨,年增长率为23.25%。
从2000年至2009年,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稳定提高。
粮食单位面积平均产量由274公斤/亩提高到336公斤/亩,其中小麦由213公斤/亩提高到336公斤/亩;玉米由692公斤/亩提高到698公斤/亩;油料由100公斤/亩,提高到133公斤/亩;甜菜由2839公斤/亩,提高到3594公斤/亩。
但农业进一步发展还须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农业基本条件尚须改善,特别是农田灌溉保证率低,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需要提高。
随着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逐年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也逐年增加,但从事种植业的增收较为缓慢,原因集中体现为一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大部分农民科技水平低,不注重引进新技术和优良品种,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认识不足,也缺乏必要的投入,农业的回报率很低;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缓慢,出现了人地相争的矛盾,土地的人均效益很低;三是为农服务的队伍缺乏,技术匮乏,技术力量难以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四是农资价格居高不下,造成农产品成本高,加上农产品市场不稳定,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庐江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现状与对策
庐江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现状与对策庐江县地处安徽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区,农业生产一直是当地经济的支柱。
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方式也在日益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目前庐江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本文将对庐江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以促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健康发展。
1. 农民素质不高,缺乏农业技术支持庐江县农民大多数仍处于传统的耕种方式,缺乏新型农业技术和理念。
缺乏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的农民,往往容易陷入疲于应对生产环境变化的困境,无法有效应对病虫害、自然灾害等问题,影响农业生产效益。
2. 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偏少,服务能力不足庐江县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数量较少,覆盖面窄,服务能力不足。
现有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大多设置在县城及周边,而农村地区的服务设施相对匮乏,许多农民难以获得高质量的社会化服务,这对农业生产的规范化、现代化、高效化发展构成严重制约。
3. 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营销瓶颈制约农业发展庐江县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流通方式单一,市场秩序混乱,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这意味着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难以得到合理定价和销售,农业收益较低,导致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受挫。
4. 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不落实庐江县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仍然存在恶化水土流失、农业化肥农药污染等问题,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
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对于节水灌溉、有机农业等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推广不够积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不强。
庐江县应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并积极推广新型农业生产技术,提升农民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鼓励农民参加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学习现代农业生产知识,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2. 建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促进服务均衡化庐江县应积极扶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向农村延伸,促进服务均衡化。
肥东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肥东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肥东县是中国安徽省合肥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合肥市东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肥东县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县,农业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1. 农业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肥东县农业以谷物种植为主,其中水稻是主要作物。
近年来,肥东县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粮食作物的品种改良和技术改进力度,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提升。
县域内的果蔬种植、畜牧养殖等农业产业也逐渐壮大,形成了谷物种植与其他农产品种植相结合的农业产业链。
2. 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肥东县积极推行现代农业技术,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专家服务站的建设也为农民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
3. 农业规模化经营逐渐推进。
肥东县大力推行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组织形式,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
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农田流转等方式,提高农业种植规模和农业生产效益。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
面对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肥东县需要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1. 推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的扶持,鼓励农民参与规模化经营。
加强对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加强与城市的对接,开展农产品直销和农村电商活动,提升农产品销售渠道。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 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
举办农业培训班和技能比赛,提高农民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和意识。
肥东县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科技支撑、优化产业结构、拓宽销售渠道和加强农民培训,才能全面推进肥东县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长兴县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是中国优质稻米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有机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科技进步的推动,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本文主要介绍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长兴县农业产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稻米种植、有机农产品和农村旅游三个方面。
稻米种植是长兴县最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长兴县拥有大片的优质水田,适宜稻米种植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因此稻米的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长兴县近年来致力于推动稻米种植的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通过建立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方式,提升稻米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有机农产品是长兴县的一大特色。
长兴县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为有机农产品的种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长兴县在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逐渐形成了以优质稻米、有机蔬菜和水果为主的有机农产品体系。
农村旅游是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又一个亮点。
长兴县拥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具有开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
长兴县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旅游的开发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农业生活。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资源利用不充分。
长兴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目前还未能完全发挥其潜力,有些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升。
虽然长兴县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人才引进力度。
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足,需要加强市场研究和品牌推广工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长兴县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要加强资源利用和调配,通过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进和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庐江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现状与对策
庐江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现状与对策【摘要】庐江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成为关注焦点。
本文通过对庐江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着服务体系不完善、科技示范基地不足、农民素质技能需提升、政府引导不力等问题与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农民素质与技能培训、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等四项应对措施。
结论部分总结了现状与对策,展望未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并呼吁进一步加强庐江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庐江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庐江县的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庐江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现状分析、问题、挑战、应对措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民素质、政府支持、结论、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庐江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一个农业发达的县份。
庐江县农业生产以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主,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较高的农业产值。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庐江县一直在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市场机制组织农业生产要素和服务,提供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服务,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一种模式。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庐江县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向深度发展。
本文将分析庐江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庐江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2 问题阐述庐江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主要问题包括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覆盖面不广;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不够强化,缺乏前沿技术和科研支持;农民素质和技能培训不够系统和全面,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政府在引导和支持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长兴县作为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浙江省西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长兴县以自然优势和农业资源丰富而闻名,特色农业产业是县经济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就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发展现状长兴县的特色农业产业主要包括茶叶、蔬菜、蚕桑、水产养殖等。
茶叶产业是长兴县特色农业的龙头产业,茶园面积广,品种多样。
蔬菜产业是长兴县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大棚种植为主,品种齐全,供应量稳定。
蚕桑产业是长兴县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规模大,产量稳定。
水产养殖是长兴县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重点产业,水产资源丰富,养殖规模大,年产量稳定。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品种选择单一,缺乏差异化和特色化;二是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有限;三是科技创新力度不足,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四是人才储备不足,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二、对策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1. 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品种选择和种植模式上,逐步实现差异化和特色化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采取科学种植、高效养殖等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益和降低生产成本。
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加强科研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并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3.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建设。
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积极开拓电商、农产品展销会等新渠道,提升长兴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引进高水平的农业专家和管理人才,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5. 加强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
加强农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借助互联网和媒体等渠道,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
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长兴县作为浙江省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如优质稻米、茶叶、柑橘、苗木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县农业产业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和规模化发展趋势,但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就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状1.优势明显长兴县地处江南优越生态环境,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土壤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此基础上,县内发展了许多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如西湖龙井、黄桃等,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和优异的品质优势。
此外,县内还有良好的交通和物流条件,并获得了一系列的“绿色食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产品销售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产业多元长兴县农业产业繁荣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产业布局,如茶叶、稻米、柑橘、苗木等,实现了产业多元、产业结构合理、产业配套完善等良好的发展态势。
其中,茶叶、稻米等传统农产品在销售和品牌上已经逐步取得了成果,柑橘类和苗木类等新型农产品不断发展,为县内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3.面临问题长兴县特点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首先,产业发展远不够充分,农村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产业组织化水平相对较差,企业规模较小,品牌建设和营销不够成熟等问题比较突出。
其次,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缺乏自主创新和科学技术支持,对新技术和新思路的接受能力较弱,这也限制了县内特色农业产业的长远发展。
二、对策建议1.完善农村产业体系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集群和农村产业化,打造产业链、提升产业配套和品质水平,确保农村经济和特色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丰富农产品品牌等举措。
2.提升农民素质农民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素质是特别重要的。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长兴县位于浙江省北部,地处太湖之滨,素有“太湖明珠”之称。
长兴县的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是中国传统的农业大县。
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丰富多样,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独特的农业文化,特别是茶叶、稻米等农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变化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外流,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为了更好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知名度,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一、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现状1. 优势产业长兴县目前的优势产业主要包括茶叶、稻米、水果、蔬菜、畜禽养殖等。
长兴大米、铁观音茶叶、太湖银鱼、香菜等产品都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2. 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尽管长兴县的特色农业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生产方式传统,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营销能力不足,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低,销售渠道单一,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仍然存在,环保标准和质量检测标准不够严格,食品安全隐患较大;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农业生产缺乏稳定的劳动力保障。
二、发展对策针对长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制定一系列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1. 加强科技支撑加强科技引领,推进特色农业产业的绿色、智能、现代化发展。
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推广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
2. 打造品牌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加强宣传推广、广泛参加各类展会展销、拓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等手段,不断扩大产品销售范围和市场份额。
加强产品包装设计,提高产品的艺术性和辨识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农产品品牌。
3. 提高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对土壤和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对农产品进行全程跟踪管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卫生。
鸡泽县农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色 ,科 学 规划 ,合 理 布局 ,积 极 探 索现代 农 业 区域
、, 农民 I l 增收为主 不断 题, 强化农 业基础设 施
一 建 设和 生 态 环境 建 设 ,全 面 启动 实 施 农业
性 、规 模 化 发展 道 路 ,按照 “ 县 一 业 ” “ 村 一 、 一
一
年 产业化工程,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
对 6 以 。 几 鸡、 牛、 羊 0 上 近 年肉 奶 肉 、肉 %
兔 增长 迅速 ,成 为新 的牧 业 经济增 长 点 。
束 1 农 . 业结构明 3 显优化, 场化、 化 市 产业
进 程加 快 。近 年 ,鸡泽 县 加 大 了农 业 调整
步伐 , 由农村 经 济结 构 调整 向推 进 农业 产 业化 、农 村工 业化 和城 镇化 方 向发展 ,全 县 农业 结构 明显优
亩 ,粮食 总产 量 147 8t 5 7 ,农 产 品生 产 总 _ J 量 、质 量 、效 益 同步快速 提 升 。
辔 1 畜牧养殖业近几年发展较快, . 2 逐步成 工设 备 旧 、产 品质量 差 、销 售 市场 小 、经济 效 益低
平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平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平山县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省会石家庄市的北部。
平山县地处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之间,地势较为险峻,气候多变。
农业是平山县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限制,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展缓慢,面临着不少挑战。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1.资源条件有限平山县地处山区,土地资源有限,而且大部分为山地和丘陵地,耕地面积不足,土地利用率低。
2.农业生产方式滞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平山县仍然占主导地位,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民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的农具进行生产,生产效率低下。
3.产品附加值不高平山县主要农产品为小麦、玉米、白洋葱、苹果等,但由于加工技术滞后,产品的加工和附加值较低,难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4.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平山县的农产品面临更广泛的竞争,外来产品的流入给本地产品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平山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亟待加快步伐,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下面我们将探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平山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提高灌溉和排水设施的建设,改善耕地质量和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
还可以通过农机合作社的形式,共享农业机械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
3.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贮藏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4.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和培育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帮助农民了解最新的农业技术和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水平。
6.拓展市场渠道加大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力度,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 农业发展现状1.1 农业生产水平提高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技术的进步、科学种植方法的应用以及对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得农业产量持续增长。
同时,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机化水平的提高,也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1.2 农业结构存在问题我国农业结构仍然以传统的粮食种植为主,而畜牧业、水产养殖等新兴农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农产品种类单一,农民收入水平不高。
1.3 农业面临环境压力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2. 发展农业的重点2.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对农业科学研究的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促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2.2 调整农业结构鼓励农民转变观念,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推动畜牧业、水产养殖等农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多元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2.3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基石。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供科研经费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和引进优秀农业科技人才。
4. 调整农业结构政府应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支持,推动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5.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政府应加大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建立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
沿河自治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沿河自治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沿河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沿河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调: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对策;沿河县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建立起生态茶、生态畜牧、食用菌、特色水果、中药材、早熟和高山冷凉互补蔬菜等产业,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沿河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生态茶产业快速发展。
全县现有茶园15.81万亩,主要分布在18个乡镇(街道)184个村,其中规模种植1万亩以上的有4个乡镇,3000亩以上的种茶企业1家,1000亩以上的种茶企业15家,500亩以上的种茶企业28家,全县现有茶叶经营主体78家,拥有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县级龙头企业9家,全县有SC认证企业18家,出口认证企业4家。
2021年加工茶叶产量1.371万吨,产值13.78亿元。
(二)精品水果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县精品果园面积15.16万亩,其中沙子空心李基地面积9.28万亩,投产面积5.1万亩,覆盖11个乡镇(街道)189个村,种植主体有市级龙头企业3家、合作社21家、家庭农场6家、30亩以上大户100多户,产业从业人员6万人以上,2021年产量5.28万吨,产值8.98亿元,带动4.7万脱贫人口增收。
该产业已打造成为农旅一体化产业,其中重点种植区域南庄村列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序列。
——特色蔬菜产业效益不断提高根据土壤气候资源情况,重点发展乌江河谷早熟蔬菜和高山冷凉蔬菜区,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以上,在泉坝、甘溪、晓景、黑水、板场五个乡镇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商品化蔬菜基地1.3万亩,2021年实现产量22.39万吨,产值4.034亿元。
培育蔬菜生产经营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个,家庭农场11家,其中省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
酉阳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酉阳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酉阳县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县之一,农业经济在当地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需要进行酉阳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酉阳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生产结构单一。
酉阳县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农产品结构单一,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缺乏多元化发展。
农产品市场供求失衡,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二、农业科技水平低下。
酉阳县农业科技投入较少,科技人员缺乏,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缺乏创新能力。
现代农业管理技术和设施在农田中推广应用不足,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三、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环节薄弱。
酉阳县农产品的加工能力较弱,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营销渠道不畅,农产品流通成本高,农民利益得不到最大化。
针对以上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促进酉阳农业产业的发展:一、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农业多元化发展,减少对单一作物的依赖,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畜牧业。
通过种植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和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推广现代农业管理技术和设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三、加强农产品加工和营销。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拓宽销售渠道,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农民培训和组织建设。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种植和经营管理水平。
组织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
五、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
酉阳县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
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渠道。
酉阳农业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培训农民和组织建设以及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可以实现酉阳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桃源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桃源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沙元桃源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桃源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优质水果、优质茶叶、优质苎麻和养殖业等几大支柱产业。
去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4.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405元,比上年增长11.6%。
可以说桃源农业经济与10年前相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桃源农业在总体上的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得到有效建立,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得到真正地缩小。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化的新形势,如何实现桃源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作深入分析和研究,迎对金融危机,积极寻找对策,及时对症下药,变困难为机遇。
在此,我们对桃源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和摸底。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一)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据全面统计,2008年全县粮食产量75.3万吨,比上年增加4.2万吨,增长5.9%;油菜籽产量8.7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增长5.1%;棉花产量13290吨,比上年增加2274吨,增长20.7%;茶叶产量4350吨,比上年增加68吨,增长1.6%;柑桔产量98500吨,比上年增加8217吨,增长9.1%。
牲猪出栏115.79万头,比上年增加1.2万头,增长1.0%;水产品产量4.3万吨,比去年增加0.02吨,增长0.5%。
(二)特色农业发展呈区域化。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县农林牧渔各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迅猛,目前桃源已形成了优质稻米、特色水果、优质苎麻、畜禽养殖、大叶茶四大高效特色农业产业。
盘塘、马鬃岭、漆河、黄甲铺的优质柑桔、黄甲铺、理公港、太平桥的优质苎麻,枫树、青林、漳江、深水港的畜禽养殖、太平铺、茶庵铺的大叶茶,牛车河、瓦尔岗的不上火辣椒等均达到一定的规模。
兰考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河南农业2016年第2期(上)NONG YE ZONG HENG农业纵横规模近年来,兰考县通过示范引导、典型带动、项目倾斜、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措施,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
全县日光温室达到7 947座,主要分布在城关乡、红庙镇、闫楼乡等乡镇;食用菌大棚达到3 908 座,主要分布在三义寨乡、红庙镇、固阳镇等乡镇;植桑养蚕面积333.3hm 2,主要分布在固阳镇;莲藕种植面积1186.7hm 2,主要分布在三义寨乡、仪封乡、城关乡等乡镇;苹果及小杂果种植面积达到0.52万hm 2,主要分布在仪封0.332.132)、300养生菌植面积2)等特1家,3家,县家;家庭农场74家,其中,省级家庭农场2家;全县各类合作社95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社7家,省杰出(优秀)青年合作社6家,市级示范社1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册商标116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7种,无公害基地认定84家。
(四)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全县现有林地面积1.77万hm 2,林木覆盖率22%,其中泡桐260万株;林木蓄积量近300万m 3,其中杨木活木蓄积量147万m 3、桐木活木蓄积量115万m 3。
据统计,全县现有木制品加工企业564家,林业专业合作组织34家,专业木材贸易市场2个,2014年全县林业总产值77.45亿元。
林产品加工产业主要有:一是民族乐器加工,共有大小30多个加工厂,从业人员6 000余人,乐器品种包括古筝、琵琶、二胡、柳琴等20多个品种、30个系列,年产值4亿元。
二是桐木加工,以华兰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桐木板材加工是兰考县唯一一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企业还是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以华兰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家——三环华兰林制品产业化集群,年产值14.6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讲,兰考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底子薄、基础差,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一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超亿元企业寥寥无几;二是加工企业少,大部分保留在加工初级阶段,精细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不高;三是品牌少,国内外叫得响的著名农产品品牌更少;四是融资难,虽然我们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五是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基地利益联结不紧密,企业带动能力差。
巫溪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
巫溪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巫溪县位于四川省长江中上游地区,地处川东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近年来,随着巫溪县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逐渐成为该县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巫溪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巫溪县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1. 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巫溪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特色农产品在生产、储运、销售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2. 专业化程度不高巫溪县特色农产品生产主要以家庭农场和小农户为主体,生产水平、规模较小,产量不高,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专业化的运营管理。
3. 市场开发不充分巫溪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满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开发成为制约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巫溪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整体较低,缺乏先进的种植、养殖、加工等技术手段,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5. 资金投入相对紧缺巫溪县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资金渠道相对紧张,加之农民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认识不足,资金投入相对滞后。
二、对巫溪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巫溪县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加强交通建设、提升农村物流水平,改善市场、仓储等设施条件,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2. 推动产业协作发展鼓励巫溪县特色农产品生产者组成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推动产业协作发展,通过统一生产、采购、加工、销售等环节,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专业化程度和竞争力。
3. 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巫溪县特色农产品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村集市等多种形式,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县农业局担负着全县粮油、畜牧、农机、水产、茶叶及蔬菜等技术指导与推广工作,是集管理、推广与经营于一体的县政府工作部门。
局机关设有行政办公室、财会室、畜牧兽医局、农技中心、蔬菜办、农机局、水产中心、农业执法大队、种子管理站、能源站及茶叶站等单位,下辖杭猪原种场、农科所(水稻原种场)、水科所、渔种场、小斗
岭茶场五个农业科研试验场所。
现有干部职工33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76人,离退休人员65人。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我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农民增收的幅度得到了稳
步提高。
但目前我县农村经济出现的可喜局面更多的是依赖于政策的“多予、少取、放活”和自然的风调雨顺,实现农业发展的内在性机制并没有完全形成。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农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既要立足“三农”抓增收,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进一步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把促进农民内部增收的产业做大做强,又要跳出“三农”抓增收,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全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另外,还要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多的条件。
一、目前农业的现状
(一)好的方面。
1、茶叶生产基本实现产业化。
2000年5月,农业部将我县列为全国20个创建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县之一。
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将茶叶产业列入农业产业化的“1116”工程,县政府成立了茶叶产业化领导小组,确定了专门工作机构,强化了工作力度,在多方配合和努
力下,使我县的茶叶生产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是基地建设规模化。
2003年,激励和引导茶农创办了100亩以上茶叶生产基地21个,面积达5000多亩,今年又在眉毛山等地创办100亩以上茶叶生产基地46个,新扩密植速成有机茶园5000亩,集茶叶生产、加工、科研和休闲于一体竹坪茶叶生态科技示范园正在建设中。
二是生产过程标准化,大椿茶场、三都垦殖场、竹坪茶园等基地生产的茶叶全部按照无公害标准程序生产操作,送往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检测的样茶,全部符合无公害标准。
三是产品加工有“龙头”,宁红集团是国家级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神茶集团、漫江茶厂是我县上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基本上可消化本县的茶叶加工。
四是产品外销有“品牌”,除了宁红和神茶是我县响当当的名牌外,今年组织全县茶叶企业参加名优茶评比活动,“山谷草茶”获铜奖,“凤凰水仙”、“云峰”、“凤凰舌头”均获优质奖。
2、水稻生产逐渐趋向标准化。
一是种田大户初具规模,今年由于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我县涌现了一批种粮大户,全县种植50亩以上的大户的150余户,如三都镇三都村的熊庆生同志种水稻60多亩,他相信科技,在该镇农技站农技员的指导下,品种全部是杂交水稻良种,栽插方式采取大田直播的形式,防病灭虫及时到位,所以今年他种植的水稻平均每亩单产达到825市斤,除去成本,今年种粮净增收2万余元;二是生产过程趋向无公害化,今年通过农业执法大队对农药市场的多次检查,甲胺磷、1605等一些剧毒农药在我县已全部禁售,目前推广使用的农药大多数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而且开始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特别是今年在黄港、黄沙使用“振频式”灭虫灯、稻鸭共栖和结合使用生物农药防病灭虫种植的2万余亩一晚示范基地,通过省绿办的现场认证,基本上达到了绿色大米原粮基地的生产要求,明年将创
造条件,在黄港、何市等乡镇扩大种植面积,并争取申请“绿标”认证,提高我县大米的科技附加值。
3、农村能源逐步走向生态化。
2001年我县被列为生态能源建设项目实施县,自2003年以来,总投资560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60万元,财政资金110万元,自筹资金290万元,2005年的续建项目已获国家农业部批准,项目资金为144万元。
几年来,通过项目的实施,共建造沼气池3000余只,实现一池三改2000余户,有猪—沼—桑(果菜)的模式示范户有300余户,尤其是在移民扶贫区,沼气受益户达90。
通过一池三改,厕所安装了大便器、贴上地面砖,厨房不再是“烟熏火烤”,卫生条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许多农民不再上山砍柴起火做饭,整个生态环境都得到了改善,使我县的能源生态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4、为农服务充分利用现代化。
一是信息化服务农业,2002年我局创建农业信息
网站当时全省县级只有两个县创建了农业信息服务网,并于2003年在农业部“一站通”农产品供求网上注册了30名信息员,可免费为农民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对于重要的农业科普知识及农作物的病虫防治等重要信息均能及时在网上发布,并在##电视台播放。
二是机械化服务规模种植。
随着农民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是必然的趋势,今年申报的水稻全程机械化基地县项目,可望近期到位,项目无偿资金炙180万元,重点计划在三都实施,将有助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