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控专业反事故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名称:青海昆仑碱业15MW+25MW机组热电工程热控专业反事故措施
方案编号: QYK-KLTS/热控01-2011-04
出方案日期:2011年04月
保管年限:长期
密级:一般
试验负责人:张建平
试验地点:青海昆仑碱业15MW+25MW热电站
参加试验人员:张建
平、
参加试验单位:青海电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工程公司、达华工程管理(集团)公司、迪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责任公司
试验日期:2011年04月
打印份数:3份
目录
1 编制目的 2
2 编制依据 2
3 系统概述 2
4 具体措施 2
4.1分散控制系统(DCS)配置的基本要求 (2)
4.2分散控制系统(DCS)反事故措施 (3)
4.3 数据采集系统(DAS)系统反事故预想措施 (3)
4.4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反事故措施 (5)
4.5 顺序控制系统(SCS)反事故措施 (5)
4.6 模拟量控制系统(MCS)反事故措施 (6)
4.7 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反事故措施 (6)
4.8 主机监测系统(TSI)反事故措施 (7)
4.9 主机危急遮断系统(ETS)反事故措施 (7)
4.10 机组整套启动期间的安全措施 (7)
1 编制目的
分散控制系统(DCS)是发电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完成对生产过程的监视、控制、记录等功能,一旦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热工保护拒动将会造成严重后果,酿成事故。

为了防止分散控制系统(DCS)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造成的事故,针对青海昆仑碱业2×15MW/25MW机组现场设备情况,特制定本措施。

2 编制依据
《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国电安运(1998)483号)
《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问题技术问题规定》(电规发(1996)214号)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 655—1998)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 656—1998)
《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 657—1998)
《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 658—1998)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 659—1998)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
3 系统概述
中盐青海昆仑碱业工程15MW+25MW机组,其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组分别由济南锅炉集团公司、武汉长江动力公司制造。

该工程由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建设,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机组由重庆设备安装公司安装,达华公司监理。

青海昆仑碱业工程分散控制系统(DCS)采用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的MASCV5.23SP2系统,其功能涵盖了数据采集系统(DAS)、模拟量控制系统(MCS)、顺序控制系统(SCS)、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等各项控制功能,是—套软硬件一体化的完成全套机组各项控制功能的完善的控制系统。

其汽轮机控制系统(DEH),TSI监测系统由武汉长动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软硬件技术支持。

4 具体措施
4.1分散控制系统(DCS)配置的基本要求
4.1.1 DCS系统配置应能满足机组任何工况下的监控要求(包括紧急故障处理),CPU负荷率应控制在设计指标之内并留有适当裕度。

4.1.2主要控制器应采用冗余配置,重要I/O点应考虑采用非同一板件的冗余配置。

系统电源应设计有可靠的后备手段(如采用UPS电源),备用电源的切换时间应小于5ms(应保证控制器不能初始化)。

系统电源故障应在控制室内设有独立于DCS之外声光报警。

4.1.3 主系统及与主系统连接的所用相关系统(包括专用装置)的通信负荷率设计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保证在高负荷运行中不出现“瓶颈”现象)之内,其接口设备(板件)应稳定可靠。

4.1.4 DCS的系统接地必须严格遵守技术要求,所有进入DCS系统控制信号的电缆必须采用质量合格的屏蔽电缆,且有良好的单端接地。

操作员站及少数重要操作按钮的配置应能满足机组各种工况下的操作要求,特别是紧急故障处理的要求。

紧急停机停炉按钮配置,应采用与DCS分开的单独回路。

4.2 DCS系统反事故措施
4.2.1当全部操作员站出现故障时(所有上位机“黑屏”或“死机”),若主要后备硬手操及监视仪表可用且暂时能够维持机组正常运行,则转用后备操作方式运行,同时排除故障并恢复操作员站运行方式,否则应立即停机、停炉。

若无可靠的后备操作监视手段,应立即停机、停炉。

4.2.2当部分操作员站出现故障时,应由可用操作员站继续承担机组监控任务(此时应停止重大操作),同时迅速排除故障,若故障无法排除,则应根据当时运行状况酌情处理。

4.2.3当系统中的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应采取以下对策:
4.2.3.1辅机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可切至后备手动方式运行并迅速处理系统故障,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将该辅机退出运行。

4.2.3.2 调节回路控制器或相应电源故障时,应将自动切至手动维持运行,同时迅速处理系统故障,并根据处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4.2.3.3 涉及到机炉保护的控制器故障时应立即更换或修复控制器模件,涉及到机炉保护电源故障时则应采用强送措施,此时应做好防止控制器初始化的措施。

若恢复失败则应紧急停机停炉。

4.2.3.4 加强DCS系统的监视检查,特别是发现CPU、网络、电源等故障时,应及时通知运行人员并迅速做好相应对策。

4.2.3.5 规范DCS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管理,DCS软件除厂家现场服务工程师和调试单位现场调试工程师有权修改外,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无权修改。

在修改、更新、升级软件前,应对软件进行备份。

对工程师站应设置密码,以防无关人员进入系统。

未经测试确认的各种软件严禁下载到已运行的DCS系统中使用,必须建立有针对性的DCS系统防病毒措施。

4.3 数据采集系统(DAS)反事故预想措施
4.3.1 DAS系统是机组运行监测的重要手段,DAS系统运行状态正常与否关系到机组是否能安全稳定运行,因此,保证DAS系统为机组运行提供高质量的监测手段,是DAS系统首要任务。

为确保DAS系统高质量运行,针对现场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一些反事故预想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就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法。

4.3.2 由I/O柜接至变送器的信号线正、负极性接反,可导致变送器损坏。

解决问题方法是校线时一定要分辨那跟线接到电源正端,那跟线接到电源负端,与此相应,分别接到变送器正端、负端。

4.3.3变送器信号输出线绝缘不好,导致漏流,致使测点测量不准。

解决方法:将
从变送器上摘下,在另外一端,用摇表或万用表测量两跟线之间的阻值。

4.3.4 对于热偶测点,经常出现补偿导线正、负端与热偶正、负端不一致或补偿导线与热偶连接不紧,导致毫伏信号虚假,解决方法:校线时检查补偿导线连接的是否正确,补偿导线是否紧固。

4.3.5 对于热偶测点,有时会出现热偶断开问题,因此,在校热偶测点时一定要用万用表检查一下热偶是否开路。

4.3.6对于双支热偶测点,有时会出现将补偿导线接到不同热偶正、负电极上,导致信号失准。

解决方法:校线时,用万用表检查是否接到同一支热偶测点上。

4.3.7对于压控测点,经常出现接线位置不正确,导致输出信号相反。

解决方法:线时,检查接线位置是否正确。

4.3.8 对于热组测点,经常出现接线松动问题,导致阻值增大。

解决方法:校线时,注意检查,如有问题,用螺刀紧固。

4.3.9 在测点投入时,有时会出现I/O柜端子板测点电源设置与测点不符问题,可导致模件损坏,解决方法:在测点投入时,检查测点跨接器设置是否正确。

4.3.10 组态程序有可能出现测点组态设置与就地测点不符问题,如:组态中变送器的量程与实际变送器的量程不一致;组态中热偶的型号设置与实际热偶型号不一致,对于此类问题,在审阅组态图时需与实际测点对照。

4.3.11 I/O柜上电前,要严格检查模件设置,看设置是否正确,有时会出现地址、电压等级设置与实际不一致的问题。

4.3.12 对于同一个标签量,有时会出现操作员站数据库中标签的地址与工程师工作站上数据库中标签地址不一致的问题,导致操作员站画面上显示的标签量不
是要监测的测点,解决方法:将标签操作员站数据库中的地址与工作站数据库中的地址比较。

4.3.13 有时操作员站画面上不同的标签量采用相同的标签,导致画面上显示的动态数值不是要监测的测点实际量,解决方法:对操作员站画面上标签量要逐一检查,看其标签是否正确。

4.4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反事故措施
FSSS保护主要为MFT,对MFT条件逐条进行分析如何防止保护误动。

4.4.1 失去两台引风机跳闸
对于引风机运行信号同样存在于一次风机运行信号一样的问题,解决办法同上。

4.4.2 汽包水位高或低跳闸
这两个信号是从汽包水位调节系统发过来的,如避免误动则要求水位调节有较高的品质,系统抗震性较强,应能适应负荷的剧烈变化。

4.4.3 炉膛压力高或低跳闸
其动作逻辑为三取二,如果不是真正的炉膛压力发生波动,不会出现误动,所以必须保证一次元件不堵不漏,对一次元件进行定期检查。

4.5 顺序控制系统(SCS)反事故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