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散文作品中对生命的关怀

合集下载

毕淑敏小说中多重意蕴的生命关怀

毕淑敏小说中多重意蕴的生命关怀

第23卷第4期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BI J IE TEACHERS COLL EGE 2005年12月 3基金项目:孝感学院2004年学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管志斌(1983- ),男,广西天峨县人,孝感学院文学院学生。

研究方向:当代小说。

周水涛(1956- ),男,湖北天门市人;文学博士,孝感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研究方向:当代小说。

毕淑敏小说中多重意蕴的生命关怀3□ 管志斌 周水涛(孝感文学院中文系,湖北 孝感 432100)摘 要:毕淑敏小说有着独特的生命阐释,向我们呈现了具有多重意蕴的生命意象:一、生命的尊严;二、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三、自然生命的超越。

在作品中,作者力图真切地呈现生命内涵,从生命的高度关注人的尊严,书写了人的生命尊严,追求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呼吁社会从人道主义视野珍爱生命、关爱生命,肯定超越人的自然生命而达到的精神生命的永恒。

关键词:尊严;人道主义;生命关怀;超越生命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96(2005)04-0021-05Multi -implicational Attention tow ard Life as R eflected from BI Shu -min ’s NovelsGUAN Zhi -bin ZH OU Shui -tao(College of Chinese Literature ,Xiaogan U niversity ,Xiaogan H ubei 432100,China)Abstract ::With her distinctive interpretation ,B I Shu -min presents the readers multi -implicational images of life in her novels :Firstly ,dignity of life ;Secondly ,humanitarian care of life ;Thirdly ,surpass of life.In the novels ,the author does her best showing readers the connotation of life ,mentioning the dignity of life of human being ,pursuing the harmonious state of life environment ,and appealing the cherishing of life ,surpassing of natural life ,attaining eternity of spiritual life ,and achieving perfect human dignity ,for humanism ’sake.K ey w ards :Dignity ;Humanism ;Care of Life ;Surpassing of Life 毕淑敏的小说创作主要在两种题材领域进行耕耘:一是“昆仑系列”题材小说,代表作有中篇处女作《昆仑殇》、《阿里》等;二是“新体验小说”[1],有中篇《生生不已》、《预约死亡》、长篇《红处方》等。

毕淑敏小说的医学伦理与生命关怀

毕淑敏小说的医学伦理与生命关怀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医生与患者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 和意愿,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完善医疗制度
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完善医疗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水平,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
加强医学伦理教育
医生需要不断加强医学伦理教育,提高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 更好地平衡医学伦理与生命关怀之间的关系。
《毕淑敏小说的医学伦理与 生命关怀》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毕淑敏小说中的医学伦理 • 毕淑敏小说中的生命关怀 • 毕淑敏小说中医学伦理与生命关怀的关系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
毕淑敏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其小说作品涉及医学伦理和生命 关怀等重要议题。
意义
通过研究毕淑敏小说的医学伦理与生命关怀,可以深入探讨 这些重要议题在文学中的表现,并为医学伦理和生命关怀的 研究提供文学视角。
医学伦理的发展历程
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到现代医学伦理,医学伦理经历了漫长的 发展过程。现代医学伦理强调尊重患者、不伤害、有利、公 正和保密等原则,为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道德支撑。
毕淑敏小说中的医学伦理体现
尊重生命
毕淑敏小说中强调尊重每一个生命,无论其是否患有疾病。医生应该尽最大努力维护患者 的生命,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位患者。同时,医生也应该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不干涉患者的 决策。
的意义和价值,激发读者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与西方生命关怀的比较分析
相似之处
毕淑敏小说中的生命关怀与西方生命关怀都强调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都认为生命是宝贵的、有价值的、值 得珍惜的。
不同之处
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不同,毕淑敏小说中的生命关怀与西方生命关怀也存在一些差异。例如,毕淑敏的 小说更注重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和照顾,而西方生命关怀更注重对整体生命的关注和研究。此外,毕淑敏的小说 更注重对生命的情感关怀和道德关怀,而西方生命关怀更注重对生命的理性关怀和法律关怀。

《毕淑敏散文集》主要情节

《毕淑敏散文集》主要情节

《毕淑敏散文集》主要情节在《毕淑敏散文集》中,毕淑敏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笔墨描绘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情节。

这些情节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对情感的追求。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主要情节。

第一情节:《日常生活中的温情》在这篇散文中,毕淑敏以平凡日常生活为线索,通过描写一系列细节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关爱。

她以独到的观察力和细腻的叙述,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微妙而温暖的情感。

故事从家庭生活中的小插曲讲起,通过描述邻居间的帮助、亲人间的关心以及陌生人间的善意,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琐碎细节中蕴含的感动和温情的领悟。

第二情节:《乡愁的味道》这一篇散文展现了毕淑敏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她以饱含乡愁的心态,以及对家乡独特景色和记忆的表达,再现了自己在乡间成长的经历。

通过描绘乡村风物的美丽,描述童年时的游戏和陪伴,读者可以感受到她对家乡的眷恋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散文中融入了对家乡的思考和思索,拓展了读者对家乡的理解,引发了一种关于归属和身份的思考。

第三情节:《人间烟火气》这篇散文以都市人们的繁忙生活为背景,描述了现代都市中人们的孤独和追求。

毕淑敏通过揭示忙碌都市背后的空虚和无助,呼唤人们对真正的人情关怀和心灵共鸣的渴望。

她以自己对人群中孤独者的关注和理解,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珍惜和期待。

通过这篇散文,读者对自己身处的都市环境和人际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第四情节:《岁月的礼物》在这篇散文中,毕淑敏回顾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以岁月流淌为线索,表达了对时光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思考。

她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融入其中,通过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描述,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散文中穿插了对时光的描绘和思考,令读者反思自己的生活,品味岁月的酸甜苦辣,感受毕淑敏对于时间的敬畏与热爱。

第五情节:《爱在心灵的隧道》这一篇散文以爱情故事为主线,描述了爱在冰冷城市中燃烧的温暖。

毕淑敏以细腻入微的叙述,诠释了爱的力量和爱情中的点点滴滴。

浅论毕淑敏小说中的生命关怀

浅论毕淑敏小说中的生命关怀

浅论毕淑敏小说中的生命关怀
石云
【期刊名称】《神州(中旬刊)》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毕淑敏在小说中一直坚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探寻和对个体生命的关注。

在以“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为立足点的写作中。

毕淑敏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以作家的责任感逼近生命本真。

她以温和善良的目光关注人物,以理智客观的态度来领会世界。

充满了对个体生命和个人价值的关怀,以及对人性的思考和人类的大爱。

【总页数】1页(P14-14)
【作者】石云
【作者单位】文学与传媒学院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论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 [J], 王畅
2.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意识 [J], 彭彦录
3.论毕淑敏作品的精神生命关怀 [J], 苏俊任
4.毕淑敏小说中多重意蕴的生命关怀 [J], 管志斌;周水涛
5.毕淑敏《我很重要》中的生命关怀探究 [J], 郑英玲;王小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毕淑敏散文赏析(优秀范文五篇)

毕淑敏散文赏析(优秀范文五篇)

毕淑敏散文赏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毕淑敏散文赏析毕淑敏《孝心无价》【赏析】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作者是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

文章首先否定两种人,一是求学的苦孩,一是离家的游子。

前者不顾家庭的困难,还要坚持读研究生,以致母亲不得不去卖血;后者在父母重病在床、行将就木的时候,斩断父母最后的期冀,断然离家。

由此引发出行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

作者相信天下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

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也许父母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已经离开了人世。

于是,我们将永远无以言孝。

文章最后强烈呼吁,赶快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

在作者看来,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那么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的。

全文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形象化的议论和哲理性的议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子女对待父母的“孝”,无论什么方式,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的。

《孝心无价》之中则是多元素的“爱”的聚集体现,作者从爱父母出发,用确切而真实的语句告诫天下的儿女:抓紧时间尽孝,趁父母健在的光阴,因为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道乃中华之优良传统,毕淑敏所提倡的“孝道之爱”则很明显的将“爱”的最后之极致的形式完全的展现在我们这些为人儿女的眼前。

毕淑敏的这篇《孝心无价》从多个方面来阐述了爱的真正内涵,不仅仅体现了要爱老人,爱自己,还要爱我们的下一代。

即是爱老、爱我、爱幼的综合体现。

只有这样才能将孝心无价真正体现出来与继承下去。

毕淑敏的散文讲的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平常的小事,给人的感觉像是她在讲述一个个有趣的故事,然而她的故事虽平凡但不琐屑,她能将平凡化为神奇,于平凡细致中抒写生活的真、善、美;抒发平常人绝不平庸的感受。

有限生命的无限关爱——试析毕淑敏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开题报告】

有限生命的无限关爱——试析毕淑敏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有限生命的无限关爱——试析毕淑敏小说中的死亡意识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毕淑敏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王蒙说毕淑敏是“文学的白衣天使”。

1969年,17岁的毕淑敏便到了海拔5000米的西藏高原阿里当兵,直至1980年转业回北京。

在这11年间,她亲眼看到了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而永远长眠在了冰冷的昆仑山,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

此后在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作品很多都与医生这个职业有关。

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迄今为止,她已发表近四百万字作品,主要是小说和散文,其内容归拢来,一是反映藏北军旅生活,二是反映医生方面的生活,作品中始终关注关怀着人的生存状态。

作为两种人生状态,生和死是截然分开的。

但在哲学本源上,两者又是和通为一的。

海德格尔指出:“日常生活就是生和死之间的存在”。

在生命的繁衍过程中,我们一步步逼近死亡。

生与死同在,生因死的必然而显出其珍贵,死也因生的可贵更具备丰富的意义。

毕淑敏小说中对死亡的审美是我们思考和面对死亡的一种可能的方式和途径。

她以自己对人生的深入体验和对死亡的独特理解,将死亡作为结构小说的脉络。

我主要从毕淑敏的“昆仑经历”和“现实体验”来看她的小说《昆仑殇》、《阿里》、《生生不已》、《预约死亡》、《红处方》和《拯救乳房》中的死亡意识,对小说中的不同的死亡描述进行分析、审美。

在其过程中去探寻死亡背后的内涵,去直面死亡,进而揭示文本所折射出的死亡观,达到对死亡的超越。

目前为止,毕淑敏小说在国外研究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我国各学者对于毕淑敏小说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有对生命观的研究,对女性生存意识的研究,对白色意象的研究等等,其中尤其是对死亡的研究颇为丰富。

如王新惠的《毕淑敏小说中对死亡的预约与超脱》认为“毕淑敏的小说彰显出她对死亡认识不断深化与开掘的过程,构建了具有现代意识的死亡观,为民族的死亡文化创作了给位生动的诠释文本。

2024年读毕淑敏散文集有感心得范文(二篇)

2024年读毕淑敏散文集有感心得范文(二篇)

2024年读毕淑敏散文集有感心得范文近段时间,我读了《毕淑敏散文》,和她一起分享了心灵的颤动,毕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诗一般的文字告诉我们“爱”是世界上最有记忆的金属,她是那么具有夺目的光泽,是那么具有多艳的色彩。

“爱”是人世间最最具有情感,最最具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

《爱怕什么》是毕淑敏的散文名篇,被现代人称为“心理散文”。

在读的过程中,我对文章产生了特有的激动,或许是毕淑敏在字里行间对我的打动,第一次,我真真地对“爱”有那样的按捺不住的冲动,肯定地说,正是毕淑敏对“爱”的深刻理解打动了我。

阅读这篇散文,感觉毕淑敏对“爱”的解释特别具有生活的气息,特别具有人性的舒漫,使“爱”更具有人性之魂。

在她的笔下,“爱”怕撒谎,“爱”怕沉默,“爱”怕犹豫,“爱”怕模棱两可,“爱”怕沙上建塔,“爱”怕无源之水,“爱”怕假冒伪劣,“爱”怕刻意求工。

“说了爱的许多毛病,爱岂不一无是处?”其实不然,毕淑敏在散文中用了大量的“爱是什么”从广泛的多视角诠释了“爱”的博大、“爱”的坚固、“爱”的力量和宏大。

文中对“爱”的强调,足以保有一份人世间的真“爱”真“情”,能使孕育万物之生活的草原生长出能力、勇气、智慧、才干、友谊、关怀……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长明的温暖的灯。

从阅读毕淑敏的散文中,我更多的体味是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倾注爱,倾注多少“爱”,是“一生”还是“一时”。

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倾注的是毕生的精力和爱,教师更应具有母亲的博大情怀和终生的“爱”,因为教师的职业就是以“爱”的呵护,“爱”的德行,照耀学生们前行的道路。

“爱”是教育者的情怀,“爱”是教师的职业特性,“爱”是灵魂工程师们的之情,“爱”是学生成长的土壤,“爱”是学生快乐的源泉。

“爱”是孕育万物的草原。

在这里,能长出能力、勇气、智慧、才干、友谊、关怀……所有人间的美德和属于大自然的美丽天分,爱都会赠与你。

“是啊!作为教师,”爱“显得犹为重要。

只有爱,我们才能为自己钟情的事业无私奉献;只有爱,我们才能让我千万幼苗更加绚烂。

毕淑敏的作品摘抄笔记(3篇)

毕淑敏的作品摘抄笔记(3篇)

第1篇《预约死亡》摘抄笔记:1. “生命不是一种交换,不是一种投资,不是一种交易。

生命就是生命本身,它是我们唯一无法预支,也无法预支的财富。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提醒人们珍惜生命,不应将其视为一种可以随意交换或交易的物品。

2. “预约死亡,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而是一种积极的准备。

它让我们在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刻时,能够更加从容、更加有尊严。

”这段话表达了预约死亡的意义,它并非是对生命的放弃,而是一种对生命尊严和质量的追求。

《岁月是歌》摘抄笔记:1. “岁月是歌,唱着唱着,我们便从青涩的少年变成了沧桑的老人。

岁月是无情的,但它也赋予了生命无尽的韵味。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岁月对人生的影响,既无情又赋予生命韵味,引发人们对生命历程的感慨。

2. “人生就像一首歌,有高音也有低音,有欢快也有悲伤。

我们要学会欣赏这首歌,无论它多么曲折,都要勇敢地唱下去。

”这段话鼓励人们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要勇敢地面对,学会欣赏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没有一片雪花因冬天而孤独》摘抄笔记:1. “没有一片雪花因冬天而孤独,正如没有一朵花朵因春天而孤立。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共同体,相互依存,共同成长。

”这句话强调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提醒人们不要孤立自己,要与他人建立联系,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2. “雪花虽然微小,但它凝聚了整个冬天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虽然渺小,但当我们团结一致时,便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这段话表达了团结的力量,即使是微小的个体,也能通过团结合作,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遥远的绝响》摘抄笔记:1.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脚步,静静地聆听那些遥远的绝响,那些让我们心灵震颤的声音。

”这句话强调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适时地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宁静。

2. “遥远的绝响,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呼唤。

只有当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才能听到那些呼唤,才能找到生活的真谛。

”这段话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内心的呼唤,去寻找生活的真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毕淑敏散文读后感1(452字)生命,也许是宇宙之间唯一应该受到崇拜的因素。

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显示本质是一种无比激动人心的过程。

生命像音乐和画面一样暗自挟带着一种命定的声调或血色,当它遇到大潮的袭卷,当它听到号角的催促时,它会顿时抖擞,露出本质的绚烂和激昂。

当然,这本质更可能是卑污、懦弱、乏味的;它的主人并无选择的可能。

应当承认,生命就是希望。

应当说,卑鄙和庸俗不该得意过早,不该误认为它们已经成功地消灭了高尚和真纯。

伪装也同样不能持久,因为时间像一条长河在滔滔冲刷,卑鄙者、奸商和俗棍不可能永远戴着教育家、诗人和战士的桂冠。

在他们畅行无阻的生涯尽头,他们的后人将长久地感到羞辱。

我崇拜高尚的生命的秘密。

我崇拜这生命在降生、成长、战斗、伤残、牺牲时迸溅出的钢花焰火。

我崇拜一个活灵灵的生命在崇山大河,在海洋和大陆上飘荡的自由。

是的,生命就是希望。

它飘荡无定,自由自在,它使人类中总有一支血脉不甘于失败,九死不悔地追寻着自己的金牧场毕淑敏散文读后感2(509字)毕淑敏,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之一。

她的散文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满活力的。

她的素材全部取于平常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修饰,也没有令人一读就感到新鲜的选材,但她却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便成了如孔雀开屏一样的灿烂的生活美景。

她总能抓住人在生活中发现不到的镜头,他(她)总能洞穿人的心理,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画面,令人充满遐想与佩服。

在我的床头一直放着一本《毕淑敏散文集》,我喜欢在空闲的午后或是宁静的夜晚自己一个人坐在床上细细品味,有时我喜欢读给宿舍的同学听一听,和她们一起分享了心灵的颤动。

毕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诗一般的文字告诉我们“爱”是世界上最有记忆的金属,她是那么具有夺目的光泽,是那么具有多艳的色彩。

无论亲人间的爱,恋人间的爱,还是发小间的爱,毕淑敏对它独到的诠释和理解都深深地打动着我。

她把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物作为审美客体,把人人都经历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

论毕淑敏作品的精神生命关怀

论毕淑敏作品的精神生命关怀
201 1

. .

1 6
, ̄ 2 54

摘要 : 毕淑敏 是一 具 有独特 个性' 位 在浮华狂 燥的氛围 中以芸芸 众生 为关 注 象的 当 女作 家。她 现 代意识很 强, 对 代 关心现 代社 会及现代人 灵世界 心 作品呈现了具有多重意蕴的生命意 , 象 有着独特的生命阐 , 释 里面渗透着一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和
儿 原 来 . 智 桐 当 初 不 小 心 将 一 条 大 血 管 剪 破 . 导 致 女 友 大 宁 才 量 出血 . 孩 子 也 因 此 侥 幸 保 留 了下 来 。不是 无奈 之 辞 所 能 涵 盖 而 得 了 的 。 悲哀 ! 时 代 造 就 的寒 彻 心 骨 的悲 哀 ! 样 一段 故 事 是 是 这 就 在 柳 子 函 出 Y 国访 问 旅 途 中对 陪 同游 蓝 达 的讲 述 里 渐 渐 浮 现 并 清 晰 小 说 于 痛 楚 的 历 史 中追 忆 凄 凉 的 美 , 与平 淡 的 现实 中感 怀 温 柔 的 痛 叙 述 线 索 交 织 缠 绕 . 事 视 角 切 换 自然 。 叙 爱 原 来 可 以这 样 纯 洁 明净 , 样 伟 大 。爱 的 力 量 . 一 个 女 这 让 子 为 男 人 的名 誉 和 前 途 而 毅 然 放 弃 了 自己 和 他 的爱 情 结 晶 我 相 信 她 肯 定 曾 经 犹 豫 过 . 经 失 落 过 , 至 绝 望 过 。但 她 还 是 勇 曾 甚 敢 地 克 服 了一 切 恐 惧 .抛 开 了心 里 时 常 驻 扎 的可 怖 而 挥 之 不 去 阴 影 . 开 在 脑 海 中 那 些 了鲜 血 和 痛 苦 交 织 的 画 面 . 开 了一 个 抛 抛 怀 孕 的 女 人 对 孕 育 在 自己身 体 里 的孩 子 的 期 待 和 怜 爱 这 是 她 的 精 神 生 命 中 的爱 情 在 支 撑 着 她 前 进 真 正 纯 洁 的爱 .都 与 俗 世 里 人 们 倾 尽 所 有 追 求 的 物 质 的东 西 脱 离 关 系 。 它 来 自人 们 对 真 实 , 自然 的爱 的执 著 。在 现 实 的大 背 景 下 . 们 总 是 力 图尽 快 地 得 到 急需 的 东 西 . 足 内 心 不 断 膨 人 满 胀 的 占有 欲 为 了 这 些 东 西 , 惜 换 上 一 幅麻 木 , 伪 。 狞 的嘴 不 虚 狰 脸 。 了真 实 的情 感 . 了精 心 的伪 装 。 了 为 爱 付 出 . 了为 欲 少 多 少 多 索 取 。 在 交 往 过 程 中 . 极 少 需 要 心 与 心 之 间真 正 的 交 流 . 过 也 而 多 地 看 重 他 人 所 拥 有 的 。 自 己所 缺 少 的 。 因此 。 和 当我 想 象 着 黄 莺 儿 面 容 惨 淡 地躺 在 血 泊 之 中 .那 些 素 白 的 床 单 像 盛 开 的 红 色 鲜 花 , 出咄 咄逼 人 的 杀气 。 当我 想 象 她 在 手 术 之 前 镇 定 自若 地 透 告 诉 爱 人 手 术 的步 骤 以 及 注 意 事 项 .并 坚 定 地 告 诉 他 .她 相 信 他 。 想 人 的精 神 生 命 对 人 的外 在 生 命 行 为 有 相 当大 的支 配 人 我 的 精 神 生 命 在 诞 生 的 时 候 起 .就 具 有 依 附性 和 独 立 性 前 者 指 的 是 它 对 人 的 物 质 生 命 活 动 的依 附 。 我 不 能 不 为 之 感 慨 .为 之 震 撼 。因为 爱 的精 神 。 以 毫 无 条 件 的 相 信 , 彻 底 底 的信 赖 又 因 所 彻 为相 信 而 变 得 泰 然 自若 . 所 畏 惧 。 无 2 人 格 尊 严 的关 怀 。毕 淑 敏 对 生命 有 独 特 的感 受 。 作 品许 、 其 多 人 物 都 为 生命 尊 严 的 得 失 而 或 喜 或 悲 其 实 . 严 是 一 种 对 自 尊 己 的 珍 惜 和 对 他 人 的 尊 重 .是 人 生 自我 完 美 之 后 心 灵 和 精 神 获 得 的 高 层 愉 悦 以及 社 会 对 个 人 价 值 的 确 认 尊 严 是 人 的 人 格 确 证 。 淑 敏 的作 品从 生 命 的高 度 关 注 人 的尊 严 。 昆仑 系 列 ” 说 毕 “ 小 展 示 了 在生 命 的 “ 区 ” 亡 。 人 的 肉体 生 命 的脆 弱 .从 精 神 生 命 的 角 度 对 人 的 尊 严 给 予 高 度 重 视 。毕 淑 敏 十六 岁 离开 北 京 . 军 到 西 藏 昆仑 高 原 昆仑 参 高 原 海 拔 五 千多 米 , 年 冰 天 雪 地 , 温零 下 四 十 度 , 树 木 、 常 气 无 花 草, 更无 青 菜 水 果 。严 寒使 人 神 经麻 木 , 去 知 觉 , 品 《 失 作 昆仑 殇 》 写 道 “ 剩 下 一 个 孤 零 零 的 大脑 , 游 于 冰 血 之 中” 昆 仑 高 原 不 只 浮 仅寒冷 , 而且 缺氧。 人稍不慎 . 就会被缺氧倒地 冻死 。 恶劣的 自然 已远 远 超 过 生 命 的 忍 耐 性 .导 致 人 自然 生 命 本 能 的物 质 需 求 无 法 满 足 , 亡 便 成 了 生 命 的 必 然 , 命 的 存 在 倒 是 奇 迹 。严 寒 、 死 生 缺 氧 像 恶 魔 一 样 时 刻 威 胁 着 人 的 生 命 。 有 疏 忽 . 亡 之 神 便 会 不 稍 死 期而至 。 《 仑 殇 》 毕 淑 敏 曾说 “ 亡 像 一 把 把 利 刃 悬 挂 在 半 空 . 昆 中 死 时 不 时 抚 摸 一 下 我 们 年 轻 的 头 颅 ” 没 有 身 临 其 境 的人 .是 无 法 想 “ 象 在 那 样 严 酷 的 自然 条 件 下 . 自身 的 生 命 力 是 何 等 软 弱 ” 在 人 ! 生 命 的 “ 区 ”人 的 肉体 生命 是 脆 弱 的 , 亡 成 了 生 命 的 必 然 . 亡 , 死

毕淑敏散文作品中对生命的关怀

毕淑敏散文作品中对生命的关怀

毕淑敏散文作品中对生命的关怀导语:在的中,真实是最鲜明的色彩,她追求恢复本质,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死亡和孤单的体验,让她更加致力于探索生命的本质。

通过她的亲身经历,更加深入了她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性的关怀。

生与死,是两个对立又统一的环节。

人们追求生,惧怕死,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死亡的背后躲藏着什么,不知道死亡会带领我们走向哪里。

然而,人们一面怀着对死亡的恐惧,一面却又不知道珍惜生命的可贵,无度地挥霍美好的人生。

与死神数次擦肩而过的毕淑敏以她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死亡不应该被惧怕,被拒绝,生命不应该是这样浅薄又平淡,生命应该被深深地热爱。

因此在她的散文中,我们便时时都能看到她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探索与研究。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人性和责任也逐渐成为愈加重要的内容,人们对社会以及整个世界关注的目光也愈加热切。

毕淑敏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对生命的无限关怀走向了文坛。

有着丰富阅历的她从十六岁起就踏上了从军的道路,在漫长的军旅生活中,她所经历的、目睹的死亡数不胜数。

而在之后的医生职业中更是使她下定决心要探寻那藏在死亡背后的生命的伟大价值和意义。

她对生命的关怀和所背负的强烈责任感在她的散文中明确直接地体现出来,使她能够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然后又如她自己所说,“人生莫测,由此便滋生出过度的责任心,不但为自己负责,还要为他人负责。

”她又将这份对生命的关爱视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试图通过她笔下一篇篇娓娓道来的文章,温暖更多人的生命。

毕淑敏作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女性,使她对女性的生存状态有着更明确的认识,所以她在散文中用真挚的感情抒发着对女性的关怀和尊重。

她也深刻地揭露了女性在追求人格自由的道路上所受到的重重阻碍和困惑。

毕淑敏独特的人生经历为她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她能够更加深刻地感悟生命,思索人生。

她的作品总是有力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一、生命意识的萌生生命,是仅有一次的珍贵;是短暂数十年的美好;是精心度过的幸福。

关注生命以人为本—毕淑敏作品简试论

关注生命以人为本—毕淑敏作品简试论

内容提要在当代作家中,毕淑敏是以对人的深度关怀和对生命的特别关注这样的创作特色而闪耀于文坛的。

在毕淑敏的创作中,无论是描写昔日昆仑山皑皑的白雪,还是关注现实社会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和经济大潮中的世态人情,她都把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对人的关怀和热情诉诸于文字,自觉地肩负着文学神圣的使命。

本文在参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关注和思考毕淑敏这一创作特色,并试从四个方面揭示毕淑敏关注生命、以人为本创作特色的独特内涵。

苘先,对人类生死现象的关注和叙写,表现了毕淑敏对生命的关注及对生死的达观态度:不局限于个体生命的存亡,而着眼]二生生不已的总的生命过程,对生死持种超然、达观的看法。

毕淑敏对生命的达观是我们民族的通达观在其身上的继承和体现。

但同时,毕淑敏又非常热爱生命、珍惜生命,长篇小说《红处方》正表现了她对浪费生命、挥霍生命筷至破坏,Ii命现象的揭示和痛惜,表达了对生命的悲悯和救赎。

其次,毕淑敏秉承中国文学史上人文主义的优良传统,关注曾通人的生存状态、!|I命质融肯定人的价“佣旧#严,f‘i定人划一*榀的追求。

她的作^^处处以人为小,闪烁糟人文1:义心心的光觑!.,【Ij_次.毕淑敏刈殳性命运年¨镘。

浒『|:(J荚湖:年¨思,母,体眦J’她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毕淑敏的小说中,女性索来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她们大都美丽、善良,是人性善的代表,作者通过她们寄寓了自己的理想人格。

毕淑敏不仅热烈的讴歌人性善,还大胆的揭露人性恶,以《红处方》中的庄羽为代表。

和女人命运紧紧相联的是爱情和婚姻问题,毕淑敏对两性关系的探究体现了她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最后,毕淑敏还非常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是“征服自然”,还是“天人和谐”,从《昆仑殇》到《补天石》到《阿里》,毕淑敏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

毕淑敏之所以比其他作家更敏感的感悟生命,更冷静的面对生死,更深刻的关注人性,是与她独特的人生经历(青藏高原十一‘年的军旅生活、二十二年的医生职业)和对人生的深刻体悟与理性思辩密切相关的。

对生命的敬畏和悲悯

对生命的敬畏和悲悯

童心悦读馆·阅读沙龙
小学生阅读与写作07
对生命的敬畏和悲悯
喜欢读毕淑敏,不仅仅是因为她那细腻、平实的文风,更重要的是她那娓娓道来的文字,浸透着敬畏生命的情怀。

正如《离太阳最近的树》,这高原唯一的绿树——红柳的命运,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毕淑敏对生命的敬畏和悲悯。

在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后,我们可以给自己提出三个问题:
为什么说红柳是“离太阳最近的树”?
人们是如何对待这种“离太阳最近的树”的?
“离太阳最近的树”的结局是怎样的?
反复读过之后,我们不难理解: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
世界最高级的荒漠上。

“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

”它从太阳那里获得了光和热,生命力顽强,蕴藏着伟大的力量。

如此,何以不称其为“离太阳最近的树”呢?然而,拥有如此强大生命力的红柳,却也禁不住人类的“掘出”“掏净”“斩断”,甚至
是“用炸药炸”。

红柳啊红柳,生命啊生命,何以如此坚强,又如此脆弱?
读《离太阳最近的树》,有人读到了对环境的担忧,有人读到了对生命的敬畏。

我希望,你们能读到前者,更能读到后者。

对生命的敬畏和悲悯,体现在毕淑敏的每一粒文字中。

值得你反复、尽情地品味。

◎阅读明星教师 罗金
今年世界读书日时,我们想与大家一起读一读我国著名作家毕淑敏老师的散文作品。

于是,我们去到一所非常美好的学校——长沙市雨花区雨花实验小学,与那里的师生们一起共读了《离太阳最近的树》。

读完之后,师生们有想说的话——。

2024年毕淑敏散文读后感(三篇)

2024年毕淑敏散文读后感(三篇)

2024年毕淑敏散文读后感毕淑敏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同样是一位慈祥而又可爱的母亲。

在《混入北图》这篇文章中,毕淑敏的母爱与她对儿子的教导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那时,北京图书馆是最大的图书馆,哪里有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图书,但那里却有规定:只对成年人开放。

不知是不是遗传了毕淑敏,她的儿子从酷爱看书,对文学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

当他长到十几岁已经是个小伙子的时候,毕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不得不带儿子“混入”北图,满足孩子向博览全书的愿望。

本文主要讲述了毕淑敏到儿子进入北图的过程和看书的过程。

其中详写的是进入的过程。

在过程中,运用了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母子二人害怕被识破的心情,但儿子也急切想去看书的复杂心情。

在好不容易进去后,儿子恨不得把全馆的书都看一遍,所以,他直到闭馆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所谓: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在毕淑敏的这篇文章中,充分的体现了儿子对读书的渴望,甚至把博览全书为理想。

的确,在我们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很宝贵的,我们在学习上,不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多多去闯闯,在丰富的经历和阅历下,就能够让你体会到世界是包罗万象的。

在青春时,何不去拓展自己的领域,为梦想努力,像毕淑敏的儿子一样,有志气:“长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从正门走进北图,因为那是贵宾的通道!”毕淑敏散文读后感范文(二)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表达了我们对父母、对长辈的尊重。

然而,现在的我们,有几个人真正的做到了孝呢?我读了毕淑敏的《孝心无价》这篇文章,有了很多的感触。

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毕淑敏对“孝”的理解。

我对她文章中的语言有着自己的理解,有着自己的感悟。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得挂年,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

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父母说过长达以后要孝顺他们,可这句话是有期限的,我们却都忽略了这一点,总想着拼命的学习、工作,总想以更好的条件来孝顺自己的父母,从而使我们对父母的孝一拖再拖,但人生是短暂的,父母可能在我们尽孝之前离开我们。

解读毕淑敏散文中蕴含的生命意识

解读毕淑敏散文中蕴含的生命意识

解读毕淑敏散文中蕴含的生命意识作者:王毓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7期摘要:毕淑敏以其独特的经历和体验,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融入到创作中,形成了作品中独有的生命意识。

在她的散文中,以对生命本质的感悟和思考、对死亡的关注和生命智慧的思考的形式表达出来,体现了她对人生和生命的不断探索。

关键词:毕淑敏;散文;生命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7-0213-01毕淑敏是当代文坛上具有博大的悲悯情怀和强烈的生命意识的女性作家。

在她的作品中,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读者总会强烈地感受到生命意识的深沉强烈和生命态度的达观大气。

她在散文中贯穿着对于生命的书写和对死亡的关注,以及生命存在与关爱的智慧追寻。

她的生命热力和思想深度,源于她对生命的热爱,并将这种热爱融入到作品中,形成了散文中独有的生命意识。

一、对生命本质的感悟和思考因为有过藏北高原22年从医的经历,毕淑敏见过太多的生死离别,她无法容忍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生命的漠视。

她的散文站在生命存在的角度上对生命艺术进行书写,对生命存在予以深刻的精神关注。

《信使》中描写的那个老医生,戍边多年,他总能非常准确为新兵预测邮车到达的时间。

等到他探望家人的机会终于来临,他为大家带走一旅行包的信件,然而他同那些信一起再也不见踪影,“原来他下山乘坐的车翻了”。

在高原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死亡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生命就像放飞的风筝,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

《灵魂飞翔的地方》一文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它是无限长链中闪烁的一环,它是造化轮回中奇异的组合。

”[1] “我们原本是从自然中来,我们必有一天要回到自然中去。

在这个短暂的旅途之中,我们要千百倍地珍惜生命。

”[2]生命的微妙在于每个人都拥有生命,却没有相同的命运,能够领悟生命真谛的人才不虚此生。

生命是宝贵的,对于每个人都同等重要,但现实生活中不一定会引起所有人对生命重要的关注。

毕淑敏散文读书笔记摘抄

毕淑敏散文读书笔记摘抄

毕淑敏散文读书笔记摘抄毕淑敏的散文,犹如一道道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内心的角落;又似潺潺的溪流,润泽着我们的心灵。

以下是我在阅读毕淑敏散文时所做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

“生命本是宇宙中的一瓣微薄的睡莲,终有偃旗息鼓闭合的那一天。

在这之前,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去看看这四野无序的大地,去会一会英辈们残留下的伟绩和废墟。

” 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也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去探索、去体验、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与丰富。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 这句话简洁而有力,它提醒着我们,内心的品质远比外在的华丽更为重要。

一个拥有坚固内心的人,能够在面对生活的风雨时,保持坚定和从容。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命运并非完全由先天决定,而是更多地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努力和奋斗。

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所谓的命运安排,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人生总是有灾难。

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

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

” 毕淑敏的这番话让我反思,我们常常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变得坚强,却在幸福来临时不知所措,甚至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们应该学会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并珍惜那些微小的幸福。

“有些东西,并不是越浓越好,要恰到好处。

深深的话我们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

” 这告诉我们,无论是情感的表达还是人生的旅程,都需要一种恰到好处的节奏和方式。

过于浓烈的情感可能会让人感到压抑,过于急切的步伐可能会让我们错过沿途的风景。

“要知道,每一颗钻石在被发现前,都要经受埋藏尘埃的寂寞时光。

” 这给予了我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的勇气和耐心。

成功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和磨砺,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寂寞和困难就放弃追求。

“只要你自己不倒,别人可以把你按倒在地上,却不能阻止你满面灰尘遍体伤痕地站起来。

”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懂得了在人生道路上,无论遭遇多大的挫折,只要我们内心坚定,就能够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

毕淑敏散文中蕴含的生命意识

毕淑敏散文中蕴含的生命意识

毕淑敏散文中蕴含的生命意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毕淑敏散文中蕴含的生命意识毕淑敏散文中蕴含的生命意识导语;毕淑敏以其独特的经历和体验,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融入到创作中,形成了作品中独有的生命意识。

论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

论毕淑敏创作中的生命关怀
亡” , 成 了 令 人 心 生 恐 惧 与神 秘 的 字 眼 。
命链 条 中的精致 的小 环 ” ,而死亡 则作 为对生命 的否 定 , 却 是生 命链条上 的最后一环 , 是人类生 命的终结点 。人们往往 既憎 恶它 的存在 , 又无 法 回避死亡 这一 天然 的宿命 。 只得有
意无 意地 忽略它 的存在 。 甚 至在不 得不提 及它 的时候 , 选择 用“ 去 世” 、 “ 没 了” 、 “ 走 了” 这样 的 隐讳词语 代替 “ 死亡” 这 两
令人畏惧 , 我们 却需要有 “ 畏的勇气 ” , 即无畏 的精神 。如《 拯 救乳房 》中程远 青将心 理活 动小组 的活动 地点 选在墓 地或 医院 , 不 就是为 了让 患者必须 直面心 中所忌 讳的吗 ?活动小 组通过 这种死亡 教育 , 让 人直面 死亡 的畏惧 , 进 而 以无 畏的 精神 面对未来 的生活 ,在最终 的死 亡 中维 护 自己作 为人 的 精神尊严 。

- “

l ¨
国 世口 2 蚴
论 毕 淑 敏 创 作 中 的 生 命 关 怀
王 畅
( 吉林 工 程 职业 学 院 , 吉林 四平 1 3 6 0 0 0 )
摘 要: 女作 家毕淑敏 的小说创 作 , 在 当代 的文 学创 作 中以独 特的创作特 色成 为一 道绵长 而亮丽的风景线 。 在 小说创 作 生涯 中, 她 以中国人的 禁忌话题— — 死 亡作 为其创作 的主题 , 以此唤 醒人 们的死 亡意识。毕淑敏 对生命 意识 和女性 意识表现 出了极 大的关 注 。 从而共 同构成 了她 小说 中独特 的 生命 关怀 。 关键词 : 毕淑敏 生命关 怀 女性意识
个令 人恐惧而心 生寒意 的词语 。正 因为如此 , 死 亡成 了一个

毕淑敏经典散文

毕淑敏经典散文

毕淑敏经典散文关于毕淑敏经典散文毕淑敏的散文不仅质朴真诚,还体现着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下面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她的一些经典散文吧。

毕淑敏经典散文篇一:孝心无价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

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

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

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

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

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

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

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

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淑敏散文作品中对生命的关怀导语:在的中,真实是最鲜明的色彩,她追求恢复本质,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死亡和孤单的体验,让她更加致力于探索生命的本质。

通过她的亲身经历,更加深入了她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性的关怀。

生与死,是两个对立又统一的环节。

人们追求生,惧怕死,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死亡的背后躲藏着什么,不知道死亡会带领我们走向哪里。

然而,人们一面怀着对死亡的恐惧,一面却又不知道珍惜生命的可贵,无度地挥霍美好的人生。

与死神数次擦肩而过的毕淑敏以她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死亡不应该被惧怕,被拒绝,生命不应该是这样浅薄又平淡,生命应该被深深地热爱。

因此在她的散文中,我们便时时都能看到她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探索与研究。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人性和责任也逐渐成为愈加重要的内容,人们对社会以及整个世界关注的目光也愈加热切。

毕淑敏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对生命的无限关怀走向了文坛。

有着丰富阅历的她从十六岁起就踏上了从军的道路,在漫长的军旅生活中,她所经历的、目睹的死亡数不胜数。

而在之后的医生职业中更是使她下定决心要探寻那藏在死亡背后的生命的伟大价值和意义。

她对生命的关怀和所背负的强烈责任感在她的散文中明确直接地体现出来,使她能够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然后又如她自己所说,“人生莫测,由此便滋生出过度的责任心,不但为自己负责,还要为他人负责。

”她又将这份对生命的关爱视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试图通过她笔下一篇篇娓娓道来的文章,温暖更多人的生命。

毕淑敏作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女性,使她对女性的生存状态有着更明确的认识,所以她在散文中用真挚的感情抒发着对女性的关怀和尊重。

她也深刻地揭露了女性在追求人格自由的道路上所受到的重重阻碍和困惑。

毕淑敏独特的人生经历为她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她能够更加深刻地感悟生命,思索人生。

她的作品总是有力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一、生命意识的萌生生命,是仅有一次的珍贵;是短暂数十年的美好;是精心度过的幸福。

在浩瀚的宇宙笼罩之下,每个人的存在都是那么渺小,那么孤单。

人们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下对生命进行探索,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一)对死亡的恐惧和面对死的态度从古至今,“死亡”一直是让人犹豫痛心的最为忌讳的词。

很多人都不愿说起,认为这是不吉利的预兆。

虽然生与死是相对存在的,但人们对“生”所表现出的向往以及对“死”所表现出的绝望更加鲜明地显现出人们对“死”的厌恶和恐惧。

“死亡”这个充满寒意的让人恐惧的词一直是用“没了”、“去世”来代替。

人们就是通过这样的隐讳来寻求一种自我的安慰。

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克制的恐惧,但这却也是每个人无可奈何的归宿和结束。

对于死亡,我们不能否认它的丑恶,因为它带给人们的是无限的悲痛和缅怀,以及给那些目睹了死亡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恐惧。

然而,我们也同样要认清,无论死亡多么的可恶,多么的让人恐惧,它都是存在的,都是无法回避的。

很多有着高超写作水平的作家在面对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时,也失去了往日里的妙笔生花,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够用语言的修饰来为死亡镀上明亮的光彩。

毕淑敏也同于普通的人,她也同样渴望生,拒绝死。

但她更清楚死亡是生命的归宿,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无从改变。

所以在面对终将到来的死亡时,她不是默默等待死亡将她吞噬,而是勇敢地迎接死亡,努力地感受生命,用自信和尊严来面对所谓的“死亡”。

毕淑敏面对死亡的态度正如《西藏,面冰十年》中所说:“和山相比,我们那样渺小,可是人也是很伟大的,以我们渺小的身躯,由于努力和团结,我们终于也有一瞬间,站得比山更高,群山匍匐在我们脚下。

”在毕淑敏的散文中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自己对死亡的无畏无惧,也就是这样,在毕淑敏的散文中,我第一次觉得死亡不是一个恐怖的黑暗的恶魔,它只是一个必须要去的生命结束的地点罢了。

是毕淑敏这种淡然、乐观、向上的精神给了我力量和希望。

(二)死亡对于生命的意义恩格斯说过:“今天,不把死亡看作生命的重要因素,不了解生命的否定实质上包含在生命自身之中的生理学,已经不被认为是科学的了。

”在毕淑敏的散文中,生命是贯穿于所有文章的线索。

生命在她的散文中是那样的有力,那样的强大。

同时在她的散文中也不时夹杂着死亡的概念,让读者在她的散文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死亡的意识。

毕淑敏在藏北高原的日子足以让她接近死亡,“在那里,死亡就像一把利刃,挂在半空,时不时抚摸一下我们年轻的头颅。

”在那样的环境中,对于年轻的她而言,死亡就在面前,围绕着,等待着。

而毕淑敏终究没有被死亡夺去生命,她就是在死亡的面前,更加用力地紧抱着属于她的生命。

不得不说,这种在死亡边缘徘徊过的人,对生命的意义会有着更加透彻、完整的理解。

回顾毕淑敏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她的那些在生死边缘的经历的确不少,因为她的亲身体验,使她有着更深的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使她更加明确生命所带给她的一切宝贵的事物,使她日后再面对死亡时能够有一个淡然、乐观的心态。

(三)探索对生命的关爱和生命存在的意义毕淑敏对死亡的理解和探索是无止境的,从最初对死亡意识的顿悟从而萌生了继续追寻的想法。

在深入感受过、体验过死亡的意义和内涵后又开始追寻生命的存在和对生命的关爱。

在《写下你的墓志铭》中,毕淑敏冷静地和年轻的大学生们谈论死亡,她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就思索死亡,和他老了才思索死亡,甚至直到死到临头都不曾思索过死亡,这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她告诉生气蓬勃的大学生们,试着写下你的墓志铭,是为了给自己的生命一个定义,一个有终点有目的的远方。

我们历经沿途美丽曲折的风景,最终会到达那里,从容而稳健。

不必惧怕死亡,也无需去逃避死亡,她告诉我们,认真地策划自己的一生,要把生命的路程定得更长远一些,活得更从容,面对必然会到来的死亡的限制,尽可能地把自己的一生渲染得瑰丽多彩。

《写下你的墓志铭》记录的是毕淑敏在一所大学所做的一场成功的演讲,透过文章的描述,我似乎能感受到当时在场的大学生们在听到这样一个略显晦涩沉重的话题时内心的那一分颤动和几千人在深深思考时的寂静,感受到一颗颗年轻的心在一位智者的带领下,去探寻死亡和生命的关联,亦能感受到这些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在经过启发后豁然开朗的明净和淡然,我甚至也默默地为自己写下了一句墓志铭,“我经历了我想要的人生!”带着这份对自己一生的定义,我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去感受生命的多姿多彩、去跋涉人生路途的曲折迂回,去关爱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不怕失败,只求不留遗憾。

毕淑敏的作品中不断地表现出她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她是一个有着艰难经历的人,所以更使她明白生活所带给她的意义,所以她更加努力地去善待每个人的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不爱它,又如何能够拥有它?毕淑敏爱生命,更爱为生命付出自己的力量和贡献。

无论是做医生还是做作家,她都是一步一步用心,用爱,用灵魂去诠释的。

她向全世界承诺,向自己的灵魂承诺,向自己的生命承诺,会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关爱生活。

二、对生命意义的进一步探索(一)从军之路与感悟生命之路相通毕淑敏十六岁便加入了军人的行列。

在西北的从军历程期间,她经历了太多,目睹了太多牺牲和毁灭。

毕淑敏站在她女性的视角上,对西北军营中的生活和所经历过的死亡的现实进行了细腻的刻画、真挚的抒发。

如《从西部归来》中,她通过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大雪封山与世隔绝的痛苦的抒发来凸显出在这样的困苦的环境中,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孩来说,死亡是多么的逼真和迫切,死神已经来到身边紧紧包围着自己。

但是毕淑敏所要强调的不是面对死亡的恐惧和孤单,而是在那样一个严酷的环境里,仍然觉得生命是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

在面对高原缺氧,呼吸困难的时候,她甚至还想象将氧气压缩成片,外面裹上红红绿绿的糖衣,如一颗颗美丽诱人的巧克力豆,含在嘴里,融化完轻微的香甜,源源地飘散出如雨后森林里的微风那样的带着薄荷味的氧气。

毕淑敏对生命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

生命对于自然来说是珍贵的,但面对自然的无情摧残,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不堪一击。

在《信使》中,一个戍边多年的老医生,他对军邮车到达的时间十分熟悉,每次都能够通知新兵们回信到达的准确时间。

可是命运就是这样,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当这个老医生回去探望家人时,却再也没有回来,他乘坐的车在下山时翻了。

“熊熊烈火吞噬了他银发苍苍的头颅,那个装满信件的旅行包,顷刻间化为青烟。

”在高原上死亡是十分平常的事,就是这种平常使生命变得更加的脆弱,更加不堪一击。

这种死亡过于突然,过于短促,连和世界告白的时间都没有。

我们真的无法预测生命将会于何时突然逝去,死亡将会何时突然降临。

生命就是这样,让人措手不及又无可奈何。

因此,对于我们那得来不易,又极易失去的生命,我们更应该珍惜和保护它存在的每一天。

在《葵花之最》中,讲述的就是南方的小朋友寄来了一代葵花籽,他想要让解放军叔叔将它种在边防线上。

解放军们为了让葵花籽开出花朵,就天天来为它浇水、施肥。

但葵花最终也无法再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接连不断地死去了,只剩下一颗幼小的小苗,解放军们为它堆砌了石围墙遮挡寒风的吹袭,更加珍惜地守望着它,保护着它。

然而战士们的虔诚还是输给了毫无征兆突然降临的风雪,小葵花最终也死去了。

可是,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创造出了奇迹,它开出了一朵鲜艳的花朵,即使它是那么的脆弱、小巧,但却是战士们心中那最耀眼的光芒,“像一颗永不泯灭的星”。

它是那么的让人骄傲,让人振奋!也许只有那些战士们能够感受到这种生命的美丽和生命的可贵吧。

在毕淑敏的笔下,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荒凉野蛮的原始风貌以及自然那强大的力量。

她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极其残酷的生活背景。

而在这强大的残酷的现实面前,人们对自然的挑战是最为悲壮又伟大的。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就是一种希望。

这种突破自然环境限定的挑战和精神,是引起读者深思的点睛之处。

是毕淑敏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去思考自然和人类的较量,生与死的比拼。

(二)从医之路与感悟生命之路相通毕淑敏在从军期间是以医生的角色存在的。

她在面对众多伤痕累累的军人时,她在面对过多的死亡时,她在面对恶劣自然环境将人类吞噬时……本是花季,却不得不经历这种,感悟这种精神上的强烈震撼。

她深深地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但也深深得体会到与死亡相抗争的坚强。

在《自信第一课》中,毕淑敏大胆质疑权威的老军医提出的治疗方案,因为坚持要对由病毒引起的重度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素,导致自己的成绩被扣了分,并且惹怒了为他们上课的老先生,还被教务老师批评,但是她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本着对病人生命负责的态度,详细地向老先生分析她坚持使用抗菌素的原因。

原来,在高寒地区,病人如果已经出现了病毒重度感染状况,身体极度虚弱,往往会引发其他部位的感染,如果等到出现了明显的症状再使用抗菌素,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

毕淑敏这份忠于医者职守和对病人生命的负责的态度最终赢得了老先生和全体学员的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