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初中生刑法普及教育
预防犯罪+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2.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增强自我防范 意识,防微杜渐。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__罪____、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
_有__力__武__器_____。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 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__刑__罚__。
2.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犯罪的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 __严__重__社会危害性、触犯了_刑__法___、应当受到 _刑__罚__处__罚__的行为。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__重__社__会__危__害__性___(最 本质特征)、_刑__事__违__法__性_____(法律标志)和 _应__受__刑__罚__处__罚__性___少年犯罪、环境污染与吸毒,被称为“世界三大公 害”。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呈低龄化趋势,已引起社 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 A ) ①认清犯罪危害,远离违法犯罪 ②杜绝不良行为,禁入生活中的“雷区” ③依法自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 ④多看一些暴力、凶杀的书籍,以避免犯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怎样预防违法犯罪。①②③观点 正确,④观点错误,看暴力、凶杀的书籍不利于身 心健康,容易沾染不良习气。故本题选A。
(四)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 (五)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 (六)卖淫、嫖娼,或者进行淫秽表演; (七)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 (八)参与赌博赌资较大;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怎样避免或矫治青少年常见的不良行为? (1)社会:加强对中小学校周边环境的治安管理,为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等。 (2)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 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等。 (3)家长: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及时纠正其不良 行为等。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法律常识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法律常识汇总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律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和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这些知识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些法律常识进行汇总,并为学生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一、宪法和法律基础知识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对每个公民都有约束力,要求我们遵守。
2. 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而制定的法规。
法律对公民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我们应当遵守法律,不得违法。
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 公民的权利:公民有言论、出版、信仰、集会、结社等基本权利。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当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侵权。
同时,公民的权利并非无限制,有时可能会受到法律和道德的限制。
2. 公民的义务:公民有保护国家利益、尊重社会秩序、遵守法律法规等基本义务。
公民的行为应当符合法律和社会伦理规范,不得损害他人利益。
三、刑法常识1. 罪与罚:刑法规定了一系列违法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犯罪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严重行为,犯罪分为轻罪和重罪,刑法对不同的犯罪行为有不同的惩罚措施。
2. 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在法律上被认定为14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
未成年人犯罪时,应当依法负刑事责任,但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和教育关怀。
四、家庭、校园和社会的法律规范1. 家庭法律常识:要尊重父母、尊重其他家庭成员的权益。
不得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不得参与家庭暴力行为。
父母有权教育和照顾子女,子女也应尊重父母的权威。
2. 校园法律常识:学生有权获得教育,同时也有义务遵守校规校纪,尊重师长和同学。
学生应当尊重师生的人格权利,不得欺凌、伤害他人;遵守学校的安全规定,不进行危险的行为。
3. 社会法律常识:在社会中,人们应当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得歧视他人;尊重他人的财产权,不得侵占、盗窃他人财产;遵守交通法规,不违反交通规则。
人教版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1)
5.2预防犯罪知识目标1.知道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知道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知道刑法的含义及分类。
4.青少年要预防犯罪、自觉守法。
能力目标1.提高对刑法和犯罪的认识。
2.能够辨别犯罪行为,认清不良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
3.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章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对犯罪三个基本特征的认识,树立底线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2.知道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制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识。
3.预防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重点1.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青少年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难点1.刑罚含义及分类的理解。
2.对不良行为的区分及理解。
教师准备:教学幻灯片学生准备:预习新课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案例】为吃宵夜抢同学钱财在海口市某中学读初一的郑某与杜某,商量着去吃夜宵,但又没钱,两人便决定去学生宿舍找同学强行索要。
郑某用衬衣蒙住脸,杜某则戴一顶旅游帽,窜入同年级某班宿舍,将门撞开后,向室内的学生索要钱物,并叫道谁不给就打死谁,并用扫把猛打床板恐吓学生,两人同时动手搜梁某等4人的口袋。
抢得几元钱后,两人到校外去买了一瓶矿泉水,并买了几支烟抽后,又回去窜到另一个宿舍,采取同样的方式向同学们“要”钱,当时一个同学口袋里只有几元钱,他央求两人给他留一块钱第二天吃早餐,两人丢给这名同学一元钱后扬长而去。
当晚,两人共抢得现金31.5元,均被两人用来抽烟喝水和炸东西吃。
自以为找到了“快速发财”的捷径,仅隔一天两人又再次闯入学生宿舍准备抢劫时,被在宿舍附近蹲守的校保卫人员和民警现场抓获。
法院审理此案后认为,郑某与杜某两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威胁手段劫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均构成抢劫罪,但因两人未满18岁,又系在校生,具备法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一审分别判处两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0元。
教师点评:因为在校中小学生超前消费与经济实力不能满足的矛盾,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抢劫案件在校内外并不鲜见,有的抢劫者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在犯罪。
刑法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刑法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刑法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及其处罚的法律学科,是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八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将会学习与刑法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及相关内容。
以下是可能包括在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刑法相关内容:
1. 刑法的基本概念:讲解刑法的定义、作用、目的以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基本知识。
2. 罪与罚:介绍刑法中的罪与罚的概念,包括犯罪的构成要件、罪名分类和刑罚种类等内容。
3. 犯罪过程:了解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犯罪心理、犯罪动机等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犯罪的本质及其社会影响。
4. 刑事责任与量刑:讲解犯罪行为与刑事责任的关系,以及刑罚的量刑原则和方法。
介绍不同刑罚的特点和用途。
5. 未成年人的刑法责任:了解未成年人的刑法责任和相关保护措施。
包括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处理和教育改造等内容。
6. 刑罚的执行:介绍刑罚的执行程序和原则,包括刑罚执行的形式和过程,以及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监管等内容。
通过学习以上内容,学生将能够增强对刑法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对法律的敬畏和遵守意识,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以便成为合法守法的公民。
预防犯罪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预防犯罪【教材分析】《预防犯罪》分为“了解罪与罚”和“加强自我防范”两目内容。
第一目“了解罪与罚”主要从罪和罚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明刑法的作用及内容,犯罪的的基本特征以及犯罪承担的法律后果;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主要引导学生认清犯罪的危害及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在学习及加强自我防范,遵纪守法,远离犯罪。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安徽考生作弊”,细读课本,结合“小法官养成记”活动,说出犯罪的含义及特征、刑罚的含义及种类,说出违法后果,增强法治意识。
2.通过观看“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视频,分析赵某及陈某事例,从而准确归纳出预防犯罪行为的方法,增强法治观念,从生活小事做起,预防犯罪。
【评价任务】1.阅读材料“安徽考生作弊”,细读课本,结合“小法官养成记”活动,归纳犯罪的含义及特征、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指向学习目标1)2.观看“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视频,分析赵某及陈某事例,从而总结预防犯罪行为的方法。
(指向学习目标 2)【课程资源】假期公共场所实践,课本【教学过程】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内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思考:同学们分析一下,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检测目标 2)活动三:观看“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视频。
思考:视频给你什么启示?(指向学习目标 2)课堂小节我学会了……我懂得了……我需要提高……板书设计当堂小测1.下列选项中劝诫我们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的是()A.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B. 罪孽本自微小始,陷身囹圄悔方迟C.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D.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2.如图思维导图中的①和②依次应填入的内容是()A. 违法、严重社会危害性B. 严重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C. 犯罪、社会危害性D. 刑事违法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
防课
犯第 二
罪框
自主预习: 一、《刑法》的内容和作用 二、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 三、刑罚的含义和分类 四、作为中学生,如何加强
罪 与
罚
刑事违法行为
什么是刑法?内容?
砸
破
汽
入
车
室
玻
盗
璃 盗
窃
窃
●《刑法》第二百六十什四么条是:刑法?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 (1)安排好文章的结构。
课后作业: 远离不良行为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身边存在的不 良行为,寻找产生这些不良行为的 原因,并共同制定整改措施。
下课!
引用名言 强化论证 (2)攀登的目标一旦确定,就应咬定目标不动摇,坚持到底,因为绝美的风景在顶峰。 《书愤》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技巧点拨
(1)必须要从表达的需要出发。写排比句便于议论和抒情,可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创设,而不是为了写排比句而去硬写。 (1)提倡说自己想说的话,但不可误认为可以不问是非、不加选择、不负责任。 一提起春秋时期,就令人想到诸子百家。的确,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也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重要时期。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
区别
不道德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 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 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 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 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违反法律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预防犯罪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2)
模拟法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4条规
定: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
次盗窃、人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
扒窃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
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
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
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 ➢ 假设你是法官,请依法对该 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1 了解罪与罚
故意杀人罪
诈骗罪
妨害公务罪
马某某故意杀人 案——持刀杀 害两名防疫卡点 工作人员
孙某某、蒋某 诈骗案——假 冒慈善机构骗 取疫情募捐
陈某某非法收 购珍贵、濒危 野生动物案— —介绍他人非 法收购穿山甲
上述案例,涉及到《刑法》的哪些法条?
法律知识
故意杀人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 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 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景分析
01 李一在高速路上开车,不小心超了速,则超速行驶的行为是犯罪。
OPTION
02 李二在高速路上开车,不小心撞死了李一,因害怕李二驾车逃走,
OPTION 则李二肇事逃逸的行为是犯罪 。
03 √ 李三忙着上班,在红灯亮时依旧前行,闯红灯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
OPTION
04 李四认为犯罪就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就是犯罪。
同样是殴打他人, 定性为何不相同?
提示:试从危害程度、违反法律、 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属于_________。
了解罪与罚
殴打他人,致轻微疼痛。违反《中 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 学生罗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并处罚 200元的行政处罚。
预防犯罪ppt课件
随堂练习
3.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 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
D 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警示青少年( )
①要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②年龄小,违法犯罪也不要紧 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④要厉行法治,坚持严格执法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社会危害 程度
违反法律
行为一:小偷小摸,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
于犯罪行为。
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新知探究:
1.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
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最本质特征
刑
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法
作用: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
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的盗人窃,罪犯故意杀人、故生意产伤、害销致售人有重毒伤、或有者害死食亡品、罪 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 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非法拘禁罪
新知探究
犯罪的三个
基本特征 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 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5.2-1了解罪与罚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朱某 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 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 一个月。
➢ 1.圈出的地方,属于犯罪的哪个基本特征? ➢ 2.刑罚的含义及种类有哪些,谁来进行判刑?
刑法了解罪与罚
刑法了解罪与罚刑法了解罪与罚在当今社会中,刑法是一门重要且复杂的法律学科。
它主要涉及到罪与罚的概念、罪名与刑罚的确定、刑罚执行等内容。
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相关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刑法中的罪与罚,旨在让读者对刑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1. 罪与罚的概念在刑法领域,罪与罚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概念。
罪是指犯罪行为所具备的违法性、危害性和过错性,而罚则是对罪行所进行的处罚,旨在起到惩罚犯罪行为、保护社会安全和恢复社会秩序的作用。
罪与罚的关系源于对社会秩序的维护需求。
罪行的存在会导致社会秩序的破坏和人民权益的受损,而刑法通过规定罪名和刑罚的方式来对罪行进行制裁,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权益的目的。
2. 罪名与刑罚的确定在刑法中,罪名与刑罚的确定是一项关键任务。
罪名指的是对犯罪行为予以法律定义的名称,而刑罚则是对犯罪行为所处罚的具体形式和程度。
罪名的确定需要考量犯罪行为的对象、主体、危害性等因素。
通过对犯罪行为进行细致分析,法律界可以为不同罪行赋予相应的罪名,从而对犯罪行为进行准确界定。
刑罚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情节、情感因素等因素。
根据具体情况,刑法可以规定不同类型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
刑罚的确定应当符合法律规定,既要求刑罚具有威慑作用,也要求刑罚与犯罪行为的实质相符且符合人权原则。
3. 刑罚执行刑罚执行是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对被判刑的个体进行具体处罚,并保证刑罚的合法、公正和人道执行。
刑罚的执行需要遵循法定程序和相关规定。
包括审判程序、刑期执行、改造教育等环节。
在刑罚的执行过程中,应确保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的人权得到充分的保障,防止刑罚的滥用和虐待。
另外,刑罚执行也需要重视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的改造和社会融入问题。
犯罪的根源往往涉及到复杂的社会因素,刑罚执行的目标之一是帮助犯罪嫌疑人或罪犯重新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犯罪思维,最终实现社会融入和生活的正常化。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ppt课件
D 下面与这两句古训寓意相符的是( )
①许多犯罪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
②犯些小错不必在意
③有点小错不改,最终必然走向犯罪的深渊
④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一警示语告诉我们( D) A.人民法院应严格依法行使检察权 B.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C.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犯罪 D.必须树立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
法 ③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④违法行为均受刑罚处罚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小 结 与 思 考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总结点评 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棒。 在以后的学习中,请相信你们是存在着巨 大的潜力的,发挥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活更 精彩吧。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2 预防犯罪
自学导航
1.刑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什么一是犯、罪法? 律与其它规则
3.什么是刑罚? 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01、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作用:惩治犯罪、保护国家 和人民利益 的有力武器。
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
刑法 犯罪行为
你了解酒驾吗?
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20mg/100ml,小于 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 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 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 役,并处罚金。
初中政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5.2预防犯罪
5.刑罚的种类
主刑
拘 役 有 期 徒 刑 无 期 徒 刑
刑罚 附加刑 剥 夺 政 治 权 利 没 收 财 产 驱 逐 出 境
管 制
死 刑
罚 金
拘留与拘役;罚款与罚金的区别 拘留,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 拘役、罚金适用于犯罪。
二、加强自我防范 1.我们因如何预防犯罪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
犯罪行为 危害程度(严) 重 刑法
接受刑罚处罚
刑法以外的法律
承担行政制裁或 者民事责任
2.犯罪的含义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 法、并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特征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3.犯罪的特征:
犯罪的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
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必然法律后果
犯罪 危害,远离犯罪。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 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 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 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 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 为也不要紧。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 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 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 当负刑事责任。
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3.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 …… 严重不良行为: ……
(2)要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对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
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2 预防犯罪 (11张PPT)
预习并思考:
1、刑法的内容是什么? 2、犯罪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4、青少年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内容是什么?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 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 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法理探究】 •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
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应受到行政制裁。 •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 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应受到 刑罚。
试对比以上行为,说一说犯罪行为 有何基本特征?
2、犯罪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1)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 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加强自我防范
年龄 16周岁以上 已满14岁,不满16岁 14周岁以下
是否负刑事责任 负刑事责任
犯八大重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不负刑事责任
【案件聚焦】
陈某原本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自从结识了 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 经常旷课,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 分。他原本还有些自责、内疚,但久而久之便放纵了 自己,后来干脆不上学了,整天泡在网吧。为了搞到 钱上网玩游戏,他经常偷窃财物,因此被公安机关拘 留。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变本加厉, 直至后来,他和“朋友”竟然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 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严重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 (2)基本特征: 刑事违法性 :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 :必然法律后果
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
罚、刑事处分,是指审
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预防犯罪——了解罪与罚教学设计
第2课时预防犯罪——了解罪与罚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做一个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2.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3.能力目标: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重点】加强自我防范。
【难点】1.对刑罚含义及分类的理解。
2.对不良行为的区分及理解。
【新课导入】漫画赏析师:生活中很多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规范,可能演变为犯罪,犯罪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知道什么是犯罪,懂得如何预防犯罪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预防犯罪》。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了解罪与罚1.刑法的内容及地位[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问题思考]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答案提示:①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犯罪。
《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②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犯罪。
《刑法》第144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③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非法拘禁。
《刑法》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教师点拨:(1)内容: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怎样的刑罚。
(2)地位: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犯罪的基本特征[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53探究与分享[问题思考](1)试分析对比上述行为。
(2)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答案提示:(1)殴打他人就社会危害性、情节轻重为标志区分违法行为性质,轻微危害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严重危害的,属于犯罪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5课【重要知识点】梳理,为期中考做准备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5课【重要知识点】梳理,为期中考做准备八年级道法上册3~5课【重要知识点】梳理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3.1维护秩序一、社会生活有秩序1.什么是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一种有序化状态。
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2.★★★社会秩序的重要性?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每个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
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二、维护秩序靠规则1.什么是社会规则?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2.★★★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良性运行。
3.2遵守社会规则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二、自觉遵守规则1.★★★如何自觉遵守规则?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
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绳。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课 第2框 预防犯罪 知识梳理
第五课第2框预防犯罪知识点一了解罪与罚1.刑法的含义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含义和特征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犯罪必受刑罚处罚(1)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2)刑罚的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3)刑罚的分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知识点二加强自我防范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出题点一犯罪的基本特征【例1】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甘肃某公司非法集资案作出一审判决,其中被告人于某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这样判决是因为于某的行为()①违反了民法②触犯了刑法③具有较小社会危害性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剖析】本题考查对犯罪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题干中于某受到严厉的刑罚处罚,说明其行为触犯了刑法,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课件公开课 (31)
2、孙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吗?为什么?
(一)犯罪
含义:所谓犯罪,是指那些严 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依法 应该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知识链接: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
•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 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 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 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探究与分享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 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 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请同学们分析两种行为的异同。
犯罪的特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触犯了刑法 应该受刑罚处罚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必然法律后果
刑法是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是犯罪的根本依据。
案例一:近日,浙江江山驾驶员王某因驾驶 中型载客汽车从事校车业务,严重超过额定乘客 载客构成危险驾驶罪,被法院 判处拘役 3个月, 并处罚金6000元。这是江山首例超载型危险驾驶 案。
案例二:武汉男子鄢某某在申请护照时,引发了出入境管理部 门“人像识别系统”报警。民警发现,鄢某某的照片与系统中一同 名男子相似度极高,但出生日期却不同,存在使用伪造材料骗取护 照的嫌疑。经侦查,自1994年以来,鄢某某长期使用以伪造材料骗 取的护照,非法出入我国国(边)境30余次。近日,鄢某某因犯 偷越`国(边)境罪被判处 管制 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
二、加强自我防范
一个未成年人的道路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遵守社会规则《了解罪与罚》教学设计
《了解罪与罚》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第一目【教材分析】《了解罪与罚》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第一目的内容。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课程目标”中的“能力”和“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犯罪的含义及特征”,知道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
【学情分析】青少年学生法治观念淡薄,自身行为易受到自身情绪和同伴群体的影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然而不良行为、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本目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预防犯罪。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能力目标学会依靠社会、学校、家庭的帮助,矫正不良行为。
知识目标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了解刑罚的种类,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难点: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欢迎来到我的道法小课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第一目《了解罪与罚》的相关内容。
“罪”与“罚”我们大家都不陌生,罪指的就是犯罪,罚就是刑罚。
我们这节课就从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以及刑罚的含义、分类来进行分析。
二、新课讲授环节一:罪行“法”来定(一)刑法的含义和作用热点事件:黄智博网络诈骗案出示人物介绍:黄智博曾是韩国BigHit娱乐公司的练习生,并通过了CUBE娱乐公司的面试。
2023年,黄智博以乐华娱乐公司练习生的身份参加优酷的选秀节目《以团之名》,并成为星耀班的一员。
2023年1月,有粉丝拍到了黄智博前往《少年之名》(《以团之名》第二季)录制的照片。
2023年2月1日,上海浦东的陆女士报案,称自己在贴吧找到一位卖口罩的商家,通过微信以每个单价0.9元购买40万个口罩,并预付定金人民币10.7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以下规定。
•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这一年龄段称为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凡在这一年龄 段内犯罪的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而不论犯罪的性质怎 样、罪行的轻重如何。这一年龄段跨度最大,就某一 个人而言,从满十六周岁开始一直到死亡前,都是应 当负刑事责任的。
•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 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这一年龄段称为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这一年龄段的 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事物的分辨 能力和对行为的控制能力都不很健全,因此刑法规定 他们只对八种最为严重的犯罪负刑事责任,对其他犯 罪则不负刑事责任。
•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 或者减轻处罚。
➢ 这一年龄段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 这一规定主要是 考虑到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特点而对他们 从宽处理,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的关怀和特别 保护。
刑罚
• 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 罪分子适用的强制性的法律制裁措施。
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
•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对其实 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 龄。按照刑法的规定,不是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 危害行为负刑事责任,而要受年龄的限制。如果 年龄没有达到刑法规定的标准,行为 人即使造成 了严重的危害也不负任何刑事责任。
罪与罚
——初中生刑法普及教育
前言
• 近期频频出现在公众视线中的“学生犯罪”的恶性事件, 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关注:
•
1、“药家鑫故意杀人案”
•
2、“我爸是李刚”李启铭交通肇事案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留学生刺母”故意伤害案
“初中阶段”——我们已经进入了成年的预备期
成年人 ——“未成年人”的对称。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 公民。中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 年人。”凡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其性别、精神健康状况 如何,均视为成年人。达到成年且精神健全的人具有完全 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各国根据本国公 民的生理、智力发育、习惯和社会要求,对成年人的年龄 规定各不相同。如奥地利、意大利等国为21岁,日本、瑞 士为20岁,法国为18岁。
•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
➢ 这一年龄段称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这一年龄段的 人之所以不负刑事责任,是因为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身 心发育一般都未成熟,缺乏正常的分辨和控制能力,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作用、后果, 且不能加以控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 :“十八 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 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 力人。
•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 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 能力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 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 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 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 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 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 (三)初中生——已经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是 法律责任的承担者。根据生理和心理的成熟程度, 以及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和对行为的控制能力来承 担相对的刑事责任。
• 那么,我们应当了解《刑法》规定哪些犯罪行为 需要我们在未成年时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 让我们一起来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犯罪
•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 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 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 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 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 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是我国刑 法给犯罪所下的科学而完整的定义。
一、“初中阶段”——我们已经进入了成年的预备期
(一)我们应当学习和了解,即将成年的我们对国 家、民族、社会、家庭有着怎样的法律责任!
{法律条文提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中
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 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 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 (二)我们应当学习和了解:怎样防止我们的合 法权利被不法行为所侵害,同时也要约束我们的 行为不要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而成为违法行为, 甚至是犯罪行为。
• 【案例链接】
• 湖北大冶震惊全国的“9·13”大冶罗桥中学抢劫案 中,3名案犯中2名胡姓少年不足18岁、另一名明姓少 年则只有14岁。2004年9月,3名少年因为缺钱,最终 决定学校去“找”。他们手持水果刀等作案工具,在 罗桥中学校园抢劫学生53人,殴打学生40人,其中致 2人轻伤,16人轻微伤,却得300多元及牛仔裤1条、怀 表1块。3名未成年案犯最终分别被大冶法院判处9年、 8年、1年有期徒刑,并处500元到1000元罚金。
• 案例链接 • 案例一:某小学生上课经常捣乱,老师遂向家长
反映,家长教育方式粗暴,动手打了这个学生。 该学生一时想不通便喝毒药自杀了。在此,老师 的行为并非危害行为,因而老师的行为与该学生 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老师对学生的死亡 并不负责。
• 案例二:中学生王某(男,17岁)在上自习课时因不 遵守纪律受到班长周某的批评和制止,王某不服,与 班长周某发生争执,进而发生扭打,因周某身材较高 大,王某打不过,就气愤地离开教室,扬言要对周某 进行报复。王跑回家拿了一把宰羊刀跑到低年级班上, 对着周某的弟弟的胸部连刺三刀,致周某的弟弟当场 死亡。本案中王某出于报复杀人的故意,将他人杀死, 就属于故意杀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