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点汇总
一、选择题
1.如图是肾小管内某种物质的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该物质是()
A.水B.无机盐C.葡萄糖D.尿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可以从尿的形成过程方面来分析解答。

【详解】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虑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

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图中这种物质原尿中有,到尿液时变为0,所以从原尿中有,而尿液中没有的物质为葡萄糖。

故选:C。

【点睛】
熟记尿的形成的两个基本过程熟记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2.小强同学在探究血液的成分时,将等量的新鲜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

在A、D两支试管内加入抗凝剂,B、C不做上述处理。

静置较长一段时间后,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A.B.C.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层,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是血浆,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不加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凝结成血块,血块的上方会出现少量淡黄色液体,叫做血清。

【详解】
A、A中加入抗凝剂,A分层,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A正确;
B、B中没有加入抗凝剂,B不分层,上面析出的是血清,下面的是血块,B错误;
C、C中没有加入抗凝剂,C不分层,上面析出的是血清,下面的是血块,C错误;
D、D中加入抗凝剂,D分层,上面的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D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理解掌握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眼睛是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感官之一。

在下图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结构主要是:
A.瞳孔B.角膜C.晶状体D.玻璃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示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虹膜, 2是瞳孔, 3是角膜,4是晶状体, 5是巩膜, 6是脉络膜, 7是视网膜, 8是视神经, 9是玻璃体。

【详解】
视觉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在视觉形成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结构是晶状体他像一个凸透镜,也类似于照相机的镜头。

【点睛】
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4.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提供的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其中,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为人体提供能量。

故A符合题意。

【点睛】
此题考查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5.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相关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1中液体相比,2中液体葡萄糖浓度降低
B.与1中液体相比,3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与2中液体相比,4中液体尿素浓度增加
D.与3中液体相比,5中液体不含葡萄糖和无机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3)图中,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3肾小囊、4肾静脉、5收集管。

【详解】
A、与1中液体相比,2中液体葡萄糖浓度不变而不是降低,错误。

B、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与1中液体相比,3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正确。

C、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与2中液体相比,4中液体尿素浓度减少而不是增加,错误。

D、与3中液体相比,5中液体不含葡萄糖,但是含有无机盐,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尿的形成过程。

肾小囊腔里的液体是原尿,是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后形成的。

6.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知识。

下列诗句能体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如题中叙述的把“落红”化作“春泥”,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

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7.如表是某正常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检测数据,表示葡萄糖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
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
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被滤过到肾小囊中成为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肾小管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吸收送回血液中)两个过程。

因此与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知A是蛋白质,B是葡萄糖,C是无机盐,D是尿素。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8.下列关于“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主要依靠的是牙齿和舌的作用
B.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消化食物
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促进脂肪的分解
D.蛋白质经胃液消化后的产物可直接被胃壁吸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详解】
A.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主要依靠唾液淀粉酶,并配合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A错误。

B.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的吸收,B错误。

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促进脂肪的分解,C正确。

D.蛋白质经胃液消化后的产物,进入小肠,进行彻底消化才能被吸收,D错误。

故选C。

【点睛】
脂肪只能在小肠中被消化,在小肠内,在肝脏分泌的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为脂肪微粒,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9.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接受铃声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A.鼓膜、耳蜗B.鼓膜、大脑
C.听小骨、大脑D.耳蜗、大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蜗内有感受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是听觉产生的部位。

【详解】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综上分析可知,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接受铃声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耳蜗、大脑。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10.切脉是我国传统医学的诊断方法之一,当人体的某些器官患病时,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并在脉搏上表现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切脉时感受的是静脉的搏动
②切脉时感受的是动脉的搏动
③切脉是通过静脉搏动推测心脏的跳动
④切脉是通过动脉搏动推测心脏的跳动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切脉时感受的是动脉的搏动,而不是静脉,故选项A和D均错;②切脉时感受的是动脉的搏动的说法正确,③切脉是通过动脉搏动推测心脏的跳动,静脉没有搏动,故C错;④切脉是通过动脉搏动推测心脏的跳动的说法正确,故此题正确选项为B。

【名师点睛】弄清楚切脉切的是动脉,动脉的搏动是因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所以切脉是通过动脉的搏动推测心脏的跳动,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如图中A、B、C为膈肌三种不同状态,当肺泡内氧气含量最高时,膈肌内应处于
()
A.A处B.B处C.C处D.均有可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详解】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图中当膈肌由状态A向状态C转换时,膈的顶部下降,因此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胸廓扩大,此时膈肌收缩,肺随胸廓的扩大而扩大,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吸气。

图中当膈肌由状态C向状态A转换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完成呼气。

因此,当肺泡内氧气含量最高时,膈肌内应处于C吸气状态。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呼吸运动的吸气过程中膈肌、膈的顶部位置、肺的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关系。

12.北京多处公交站设立盲文站牌,盲人通过触摸站牌上的文字,了解线路信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触摸时,对盲文敏感的细胞位于皮肤内B.阅读盲文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阅读盲文和缩手反射都属于简单反射D.阅读盲文不需要语言中枢参与
【答案】A
【解析】
【分析】
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非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条件反射。

【详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所以能接受盲文刺激并产生冲动的是手指皮肤中的感受器,故A正确;阅读盲文属于条件反射,并且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故B错误;阅读盲文属于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故C错误;阅读盲文需要语言中枢参与,对抽象的文字符号做出反应,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复杂反射、简单反射、反射弧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13.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特有
..的是
A.鹦鹉学舌B.谈虎色变C.惊弓之鸟D.老马识途
【答案】B
【解析】
【分析】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

人类不但能够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射,还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也能建立条件反射,因为人类具有语言中枢,这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动物则没有这种能力。

【详解】
鹦鹉学舌、惊弓之鸟、老马识途,都是在生活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是对具体信号发生的条件反射。

谈虎色变,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有语言中枢参与,是人类特有的。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不但能够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射,还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也能建立条件反射,因为人类具有语言中枢。

14.下列关于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于环境的变迁,生活在树上的古猿被迫下地
B.被迫下地的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
C.古猿在下到地面生活之前,就有了本质的区别
D.环境的变迁影响了我们的祖先古猿的进化方向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最关键的是直立行走。

【详解】
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

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原因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由臂行慢慢向直立行走发展,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A正确;
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由臂行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B正确;
森林古猿之间在下地之前,都以树栖生活为主,本质区别不大,C错误;
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是环境对森林古猿进行了选择,决定了森林古猿的进化方向,D正确。

【点睛】
了解人类的起源,明确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由于森林大量消失等环境条件的改变。

15.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 “×”表示不含有),请判断O、P、Q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A.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B.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C.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D.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可见原尿中不含有蛋白质,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O为大分子蛋白质,因为其在原尿和尿液中都没有;P为葡萄糖,因为其只在尿液中没有;Q为尿素,因为其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有。

故B、C、D错误,A正确,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尿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熟记各成分的变化,难度中等,属于了解层次。

16.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混合的消化液,充分震荡置入37℃的温水,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

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A.胰液、肠液、胆汁B.胰液、肠液、唾液
C.唾液、胃液、肠液D.胃液、唾液、胆汁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这是与不同的消化液含有的消化酶不同有关;例如唾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而胰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详解】
植物油属于脂肪,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才能被消化。

首先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变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

而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可见配置的消化液是胆汁、肠液、胰液。

故选:A。

【点睛】
脂肪只能在小肠中消化,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只能进行乳化。

17.下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

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

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和d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X是吸收a、b、c和d的主要场所。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是唾液,其所含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B.②是胃液,其所含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C.③是胆汁,其所含脂肪酶将脂肪转变为脂肪微粒
D.④和⑤是胰液和肠液,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X是小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

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
①是唾液,其所含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A正确。

②是胃液,其所含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B正确。

③是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C错误。

④和⑤是胰液和肠液,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X是小肠,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大分子物质的消化过程和最终产物。

18.如图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剪刀2”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

其中“剪刀2”能出现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答案】C
【解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图示①表示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过程,②表示麦芽糖和淀粉在小肠内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可见C符合题意。

19.下列几组物质中,即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的是()
A.糖类、脂肪、维生素B.蛋白质、脂肪、无机盐
C.糖类、脂肪、蛋白质D.蛋白质、水、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其中有机物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物是水和无机盐。

【详解】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其中水既是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载体。

所以,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给物质的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点睛】
明确蛋白质、糖类、脂肪对人体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0.如果某人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你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
A.肾小体B.肾小囊C.肾小球D.肾小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过滤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据以上知识判断: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细胞膜通透性增强使本来不能过滤的红细胞、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内,肾小管主要是对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进行重吸收,则红细胞、蛋白质这些大分子物质将还留着尿液中,因此尿液出现了红细胞、蛋白质等,故A、B、D不符合题意,C正确。

【点睛】
一般出现蛋白尿,血尿时,说明病变部位可能是肾小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