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谈儒家和谐思想

合集下载

儒家传播思想与人文奥运关系的思考

儒家传播思想与人文奥运关系的思考

儒家传播思想与人文奥运关系的思考
儒家传播思想与人文奥运关系的思考
21世纪的世界文化依然是多元并存、百家争艳的时代.作为世界上影响最为深远和广泛的两种文化形态即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共荣成为历史的必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大事,延绵五千年而不息的中华文化无疑能够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儒家思想主张的"世界大同"、"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奥林匹克运动所主张的"和平、友谊、团结、进步"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不谋而合,儒家传播思想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对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实现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以人伦为基础的儒学传播思想,身→家→国→天下的社会生活传播结构,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传播功能依然具有跨时代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建军刘晖WANG Jian-jun LIU Hui 作者单位:王建军,WANG Jian-jun(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体育教学部,山东,威海,264209)
刘晖,LIU Hui(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刊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7 9(2) 分类号:G04 关键词: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传播思想人文奥运。

儒家“和”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理论渊源刍议

儒家“和”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理论渊源刍议

儒家“和”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理论渊源刍议[摘要]:在儒学思想体系中,“和”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它既是一种理想境界或状态的反映,也是一种处理差异或矛盾的方法。

儒家“和”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根植于先民肥沃的历史文化土壤中,又博采诸家之所长,终集“和”文化之大成,对中国社会和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深入探究和系统发掘儒家“和”文化思想内涵与理论渊源,对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家“和”文化思想内涵历史探源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数千演职人员集体演绎的“和”文化,让世人再一次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显学,儒家“和”文化博大精深、源渊流长,对中华民族崇和尚善、以和为贵的民族特性的形成发挥了积极的影响。

凝聚五千年文明史的“和”字,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儒家“和”文化的思想精华——“和谐”,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美好理想与追求。

“和”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的“和”意识起源于新旧石器时期,至夏商周三代,中国的“和”文化意识已由原始质朴之和升华为中和意识为基础、相对独立的人文之和。

三代的礼乐文化,《诗经》、《尚书》、《周易》等经书为儒家和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政治思想、伦理观点和修养身心的方法。

至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但“和”文化思想却获得极大丰富和发展。

针对剧烈动荡的社会和人民对和平的祈盼,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以挽救衰世,安定社会秩序。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继承中国早期“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学派“和”文化思想中的有益成分,从而创立了以“和”为思想内涵和价值追求的学说体系。

该体系经过孟子、荀子、董仲舒等后儒的大力发展,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时至今日,仍对人们的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活发挥着积极影响。

一、儒家“和”文化的思想内涵什么是“和”?《说文解字》的解释为“和,调也”,“和,调味也。

和为贵——浅评2008奥运会开幕式

和为贵——浅评2008奥运会开幕式

和为贵——浅评2008奥运会开幕式
和为贵
——浅评2008奥运会开幕式
奥运会开幕式已经过去四天了,我还没有时间看电视⼀向不喜欢看春晚的先⽣居然评价说“可以的”,让我⼤感意外。

终于抽了点时间看了个把⼩时,从⽔墨画卷开始,直到点燃⽕炬。

整个感觉就四个字——⽓势挥宏。

⾳乐、服装、形体、队列,再加上创意,把中国⼏千年的古国⽂化完美地呈现在世⼈⾯前,不断变化
的“和”字把中国⼈民的⼼态、⽴场、愿望诠释得淋漓尽致,⼀曲平缓的《我和你》跳出了铿锵激越的运动模式,刘欢,莎拉·布莱曼的天籁之⾳再次把“和”字推向了顶峰,实现了新的超越!通过奥运会,中国把⾃⼰的观点告诉了全世界,相信世界⼈民也会更好地了解中国。

⾳乐⽆国界,运动⽆国界,友谊⽆国界,
万事和为贵,⼈和国更昌!。

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一)

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一)

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一)论文关键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传统文化;审视论文摘要]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缩影,它吸引了全世界人们对中国的关注,也很好地对中国千年的文化进行了总结,并向全世界传播着中国文化的精神。

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审视与评判。

奥运会既是各国运动员实现光荣和梦想的舞台,也是不同文化百花齐放、和谐共荣的契机,而奥运会开幕式更是传播举办国文化的集中体现。

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先生认为“开幕式是对奥运会的集中考验,也越来越成为东道主展示本国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平台。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名为《美丽的奥林匹克》,上篇为《灿烂文明》,下篇为《辉煌时代》,有《画卷》《文字》《戏曲》《丝路》《礼乐》《星光》《自然》等章节。

开幕式表演以灵活多变的手法,运用具体的艺术表演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杂揉在一起,成功地打造了一台色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展示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胸襟,集中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乐舞中国,太极八卦”彰显东方的文化特质与文化豁达思想家钱穆先生把“天人合一”看做“中国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中国很早就在探讨人和天的问题,并追求能使天、地、人融合在一起的境界。

“天人合一”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又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同时还是人本身的和谐统一。

可以说,“天人合一”的观念突出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很多体现“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中国元素。

乐舞作为奥运会的前奏和序幕,成为奥运会开幕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东方文化中,对于“乐”曾给予人和社会的影响与作用,在班固编纂的《白虎通德论》卷二《礼乐篇》所引的孔子的一段话,作了以下的论述,子曰:“乐在宗庙之中,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故乐者,所以崇和顺,比物饰节。

小学议论文作文:和气和谐和平——观奥运开幕式有感3

小学议论文作文:和气和谐和平——观奥运开幕式有感3

和气.和谐.和平——观奥运开幕式有感
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8分让全球人翘首以待的北京第29届奥运会在精彩绝伦.
光彩夺目的焰火中正式开幕。

开幕式在北京鸟巢举行,这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那里,见证着开幕式的盛况,我也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观看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节目。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开幕式至始至终都体会了“和”
首先是国家领导人对世界各国的贵宾都彬彬有礼.和和气气。

其次是志愿者的一个微笑,处处都是人与人的和气,国家与国家的和谐。

后来放飞了一只“和平鸽”与现场观众一起演奏了一首“和平曲”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待人和气,社会就会和谐,世界就会和平。

我以后要学习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和平的使者。

【2019年整理】观看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心得体会

【2019年整理】观看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心得体会

观看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心得体会2008年8月8日,北京将迎来奥运的圣火,世界奥林匹克运动选择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中国要把握一个不可多得的历史性机遇。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承载着和平、和谐、和睦的人类共同理想,北京举办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备受瞩目。

百年奥运,风云变幻,而不变的却是始终如一的人文精神。

在奥林匹克精神中,人文内涵是不朽的底蕴。

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动力,凝聚着全人类向往前进的心声。

8月8日的奥运会开幕式给中国人一个惊喜,更给世界人民一个惊喜。

我做为一个80后的青年,个人对奥运开幕式的表演感受是2个字:震撼!首先开头就很震撼,一张画卷贯穿了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与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既现代又张显我们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元素几乎无处不在!孔子三千弟子表演、四大发明、太极,可以说整个演出已经展现了我们的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另外,奥运的29个大脚印确实构思新颖!身为中国人,无不为我们有这样灿烂的文明,文化而感到自豪!也许有一些国人觉得开幕式一般,没意思,我想这只是因为他们对我们国家的历史不太了解!因为整个开幕式都与我们中国的文化紧紧相连啊!在奥运会赛场上,泪水和微笑是两道最美的风景。

我们在泪水中有了拼搏中的艰辛与伟大,我们在微笑中看到了绝境逢生的可能与最终胜利的希望。

有句说“无论何时何地,都得有一股精神气儿。

”“精神气儿”是一个人决不可以输。

它让你始终都能保持一种昂扬的姿态,胜利的时候能平和以对,失利的时候能够挥挥衣袖,从头再来,这样的人从来就不是失败者,因为他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在生活,在工作,在奋斗,也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最美的人生。

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无论前面还有多少障碍,只要你底气十足,你就足以笑看风云。

从现在起,给自己一个机会,微笑的面对每一天,面对你的同学,老师和父母,面对所有的“拦路虎”,以一种良好的“精神气儿”去面对未来,相信你如果遇上了“绝地反击”幸运女神也会眷顾你。

中国儒家和谐思想与人文奥运

中国儒家和谐思想与人文奥运

第16卷第3期Jo ur nal o f Capital Institute o f Physical Education V ol.16N o.3中国儒家和谐思想与人文奥运孟 涛1,周庆杰2(1.首都体育学院武术教研室,北京100088;2.北京外交学院体育教研室,北京100037)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儒家和谐思想与人文奥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研究认为:儒家和谐思想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奥林匹克文化精神,而且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的和平共处。

同时,奥林匹克精神也是对儒家和谐思想的一个必要补充。

关键词:儒家;人文;奥林匹克;和谐中图分类号:G 811.21 文章编号:1009-783X (2004)03-0036-03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3-12-20 修订日期:2004-02-20On the Confucius Ideology of Harmony and People 's Olympic GamesM ENG Tao 1,ZHOU Qing-jie 2(1.T eaching Sectio n of W ushu,Capital Instit ut e of Phy sical Educat ion,Beijing 100088;2.T eaching Section of P .E .,Beijing Diplomat ic Institute ,Beijing 100037,China )Abstract :By the method of litera tur e ,the author has inspected the Co nfucius ideo log y of har mony in China and people's O ly mpic a nd t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the tw o.A fter studying ,it is concluded t ha t the Confucius ideo log y of har mony w ill no t only enr ich and develop t he O ly mpic cultur al spirit but also help to pro mote the har mo nious r e-lat ionship betw een humans and natur e ,bet ween peo ple and people ,betw een humans and so ciety ,bet ween peo ple and t he co untr y and betw een country and co unt ry.M o r eover ,it seems that Olym pic spir it is a kind of supplement for the Confucius ideo lo gy of har mony.Key words :Confucius Ideolog y ;Peo ple ;Olympic ;Har mo ny 北京在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时,开创性地提出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三个理念。

奥运开幕式的设计理念

奥运开幕式的设计理念

奥运开幕式的设计理念奥运会开幕式是一个国家展示自己文化、历史和精神的重要场合。

每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下面我将以700字介绍其中一个奥运开幕式的设计理念。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场充满想象力和震撼力的盛宴,它的设计理念是“和谐之美”。

这场开幕式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将中国的历史、哲学和艺术完美地融入其中,展示了一个富有和谐与繁荣的中国形象。

整个开幕式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开天辟地”、“人类的故事”、“中华五千年”和“辉煌今天”。

每个部分都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不同方面。

“开天辟地”部分让观众仿佛穿越到古代传说的时代。

巨大的红色圆球代表着太阳,象征着力量和希望。

而舞台上的大量舞者和鼓手则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视内在力量和节奏感的特点。

“人类的故事”部分是一个描绘人类演化和文明进步的视觉表演。

通过通过大型亮度的灯光展示、现代科技的应用以及各种舞蹈表演,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希冀。

“中华五千年”部分是整个开幕式的核心,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和表演,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传统乐器、舞蹈和戏剧被精心编排,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庄严和美丽。

“辉煌今天”部分是对现代中国的展示。

演员们穿着现代时尚的服装,表演了各种现代运动项目。

同时,舞台上创造出了一片繁华的城市景观,展示了现代中国的经济繁荣和城市发展。

整个开幕式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结合。

通过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和精心编排的表演,展示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荣耀与梦想。

此外,这场开幕式还强调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对于和平与友谊的追求。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设计师们巧妙地将中国独特的文化元素与现代技术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了一场令人难忘的视觉盛宴。

这场开幕式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也让全世界的观众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奉献精神。

2008奥运开幕式”中国元素“的历史解读——儒家思想复习

2008奥运开幕式”中国元素“的历史解读——儒家思想复习
2、与“和”字相关的中国古代思想(治国理念); 字相关的中国古代思想(治国理念); 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化历程; 3、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化历程; 4、新中国成立后“和”字的外交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 字的外交实践;
二、赏析画卷,解读文明 赏析画卷,
图三: 图三:
图四:_郑和_下西洋 图四: 郑和_
问题:图三和图四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哪一伟大壮举? 问题:图三和图四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哪一伟大壮举? 丝绸之路
①充满文化自信的礼仪之邦的盛世气象; 充满文化自信的礼仪之邦的盛世气象; 为贵,和平发展的美好理念; ②以“和”为贵,和平发展的美好理念; 不断开拓创新、走向世界的积极姿态; ③不断开拓创新、走向世界的积极姿态; ④……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画卷形式展现中华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画卷形式展现中华 灿烂文明,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丝绸之路, 灿烂文明,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丝绸之路,从具 有中国特色的戏曲到太极,张艺谋把一台“中国元素” 有中国特色的戏曲到太极,张艺谋把一台“中国元素” 呈现在世人面前。 呈现在世人面前。优美的历史画卷向世人阐释了中华 民族怎样的精神风貌? 民族怎样的精神风貌?
(1)材料一所说的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 材料一所说的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 你凭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 你凭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
材料二: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材料二: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 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 虽使夫子复生于今, 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 ……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 非耳。 ——李贽 藏书》 李贽《 非耳。 ——李贽《藏书》 依据材料二分析李贽对儒家思想持什么态度? (2)依据材料二分析李贽对儒家思想持什么态度? 材料三: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 材料三: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 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 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 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 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 依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 (3)依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心得体会:奥运会开幕式让中国找回了文化自信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心得体会:奥运会开幕式让中国找回了文化自信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心得体会:奥运会开幕式让中国找回了文化自信只有今日之中国,才能交出这份出色答卷。

只有今日中国,才能有如此恢宏的气度,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如此强大的文化自信力。

敞开胸怀拥抱世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这条道路上一直坚持不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心得体会:奥运会开幕式让中国找回了文化自信开幕式,悬疑了很久,也让人牵挂了很久。

第一次作为奥运会的东道主招待世界八方宾客,中国能奉献出什么?中国又应当奉献出什么?当李宁在空中奔跑着点燃火炬之后,这颗悬空的心终于平安落下。

当奥运过后多日,我的心绪才归于平静。

中国文化如此密集地展现出独特之美,这是空前的。

用如此具象的文化元素表达如此强烈的历史意向,这,也是空前的。

这应该是有意义的。

不善于用形象思维的我,如何面对这场开幕式?用日晷投影开启击缶而歌的迎宾礼,激光穿越夜空正如同悠久文明照亮今天。

缶的很多细节已经无法追究,但是凭《史记》的记载我们相信,两千多前中国是用击缶欢迎贵宾的。

如今庞大的击缶队伍整齐而嘹亮,中国敞开了自己的怀抱。

缶光的倒计时,伴随排山倒海的呼应,那是中国的心声。

巨人的脚步,岂止是二十九届奥运会,那不也是古老东方巨人的足迹吗?中国的历史,就像一张丰富厚重的画卷。

这张画卷,今天重新为你打开。

不,这张古老的画卷,长久以来就一直平展在那里而无人问津。

现在,我们终于知道,所有的我们走过的路,所有我们曾经的辉煌,都如实记录在这张画卷之上。

我们今天所有的活动都是历史的继续,所有的创造都是中国文化的继续。

在祖先荣誉的画卷上,应该怎样书写我们后代子孙的名字。

今天,当我们舒展画卷的时候,我们有可以少许告慰祖先的自豪,因为我们正在重续中国的光荣。

正是在这张美妙的画卷上,中国文字书写过优美的篇章。

就文化的符号而言,中国人都是孔子的学生,三千孔门弟子手捧《论语》高声吟诵,这代表文化也代表历史。

在抑扬顿挫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经典名句的诵读声中,汉字正在历史的波涛起伏中不断地书写“和”字。

从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看中华文化

从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看中华文化

---------------------------------------------------------------范文最新推荐------------------------------------------------------ 从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看中华文化奥运会当之无愧地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的最大体育盛事,随着人类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不知道从那一天开始,奥运会已不是单纯的体育运动会了,它已经成为人类各种文化交流,世界各民族共同拼搏,挑战自我,展示人类力量的一种最好形式。

全世界人民关注奥运,参与奥运,没有那一种精神比奥运精神更具世界的认同性。

奥运成了四年一度的全世界人民的文化大餐,视觉盛宴。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圆了我们的百年奥运梦想。

“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主题。

奥运会开幕了,奥运会开幕式取得圆满成功,就象世界各大媒体一致报道的一样,这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开幕式。

它浓缩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开幕式以集群式的擂响中国古代乐器,音乐是人类祖先从生产活动中最早分离出来的艺术形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这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到中国古老的文明之中,具大的振憾力向世人表明了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具大影响力。

紧接着是徐徐展开的一幅巨大的中国山水画卷,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代表,中华文化的精髓的集中体现,随着人在空白的画卷上舞动,一幅完整的山水画慢慢显现出来,这体现了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美好家园,战胜自1/ 11然,战胜自我的巨大力量。

画卷的两端是不断变化出现的中华文化的代表作品图案:长城,鼎,青花瓷,竹简,指南针,地动仪……。

五千年历史在这里呈现,四大发明在这里让你触及,中华民族的智慧得以展现,中华民族的勤劳得到肯定。

穿越时空的隧道,几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短时间内像泉水般滔滔流出,还有谁不为这而激动,不为这而振憾,不为人类的巨大创造力而自豪!更不用说开幕式表演本身就是中华民族超人智慧的体现呢!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的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儒家和谐思想

儒家和谐思想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谈儒家和谐思想人读过 2008-10-15 00:00 我来说两句??奥运会,从1896年第一把圣火在奥林匹亚山上熊熊燃烧至今,一直是雄踞在遥远的东方文明圣土上的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2008年8月8日,这一梦想终于实现了。

当鸟巢上空圣火点燃时,奥运会徐徐拉开帷幕!这不仅仅是中国为世界悉心策划的视觉盛宴,更是精心锻造的文化盛典,使华夏民族波澜壮阔、博大精深的5千年文明当中的文化艺术、典籍哲理、医药养生、官经兵法,以及武术和汉字等经世不朽之软实力,在跨越千年时空之后再现辉煌。

奥运会开幕式,充分体现了以儒家文化思想为主流和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凸显了人文奥运的基本理念。

它的美,充分体现在“和谐”二字上。

奥运会开幕式不仅展示了体育健与美的和谐,灵魂与肉体的和谐,更蕴含着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和谐。

??如果说,延绵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首推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体系,那么,“和谐”则是儒家学说的基本格调和主旨所在,也是儒家的最高境界。

宋代著名理学家张载认为:“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实道出了儒家的根本精神。

显然,在这里张载不但是要确立人作为能动性的主体存在与天地之间,更企图以伦理型人格主体为核心,力图沟通天、地、人之间的统一协调关系,创建万世太平的东方乌托邦。

这种民胞物与的和谐精神,就思维向度而言,既要达到空间的超越,也要趋向时间的永恒。

因此,儒学从其本质来看,是试图构建和阐明一个伦理本位主体的人格为轴心,与宇宙天地相互融合的统一体。

与此同时,人与社会、个体与类之间也要造成充分的有序性和协调;而儒家的整个方法论体系以及对于理想人格的诉求,也无非是这个主体的展开和表征。

那么奥运会开幕式,正是通过对高科技及未来宇宙的探索、彰显千年古国神韵的山水长卷、盛大的团体表演中人的角色扮演,分别将天、地、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演绎为跨越时空的人文奥运精神,而这一精神核心就是儒学的“和谐”思想体系。

浅谈奥运开幕式中的儒家文化

浅谈奥运开幕式中的儒家文化

浅谈奥运开幕式中的儒家文化奥运开幕式向世界人民讲述中国的故事,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以绘画长卷为线索,以美学写意精神展现了东方文明的底蕴,绚烂的色彩展示了当代中国的勃勃生机,富有创造性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等,无不闪烁着中国儒家文化的光辉。

标签:奥运开幕式;儒家文化;礼乐;和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那是一个万众举目的时刻,那是一个历史的时刻,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运北京,那夜的天空,北京最美。

在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奥运开幕式不只是各种仪式化元素的集合,它超越了体育的意义,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向世界分享他们故事的契机,而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也是面向世界人民,尤其是我国人民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实现文化整体提升的过程。

那个不眠之夜, 透过绚丽的烟花,我们看到了中国灿烂辉煌儒家文化的影子。

以下是笔者从儒家文化“礼乐”、“和”的角度浅谈奥运开幕式中的儒家文化。

一、礼乐周公制礼作乐,孔子以礼乐教化学生。

礼是儒家崇高的思想,也是治国的方略。

孔子说过“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礼记》是儒家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儒家文化崇尚礼,因为礼是治国安邦的需要,有利于维持等级制度、社会关系制度;礼是个人立身修养的需要;礼也是怡情审美的需要。

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音乐。

古代的音乐有“宫、商、角、徽、羽”五音,其中五音代表着不同的内容。

五音不能乱,不能缺,否则就不和谐。

音乐的目的是为了协调一致,我国在重要的仪式上都要奏乐,这项礼仪制度从古代一直沿用下来,至今也是如此。

记得我们的奥运开幕欢迎仪式是从烟花的燃放、2008名古装乐手击缶倒计时开始的。

我国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北京这个既古典又现代化的城市、表达全中国人民对来自世界各地所有热爱友谊与和平、热爱体育的朋友们最真挚的欢迎之情。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几千年来不仅创造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规范。

儒家思想与绿色管理在绿色奥运中的意蕴

儒家思想与绿色管理在绿色奥运中的意蕴

儒家思想与绿色管理在绿色奥运中的意蕴摘要:从儒家管理思想与绿色管理新理念两方面阐述了北京百年奥运的“绿色”价值。

以国际奥委会的政策导向,分析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绿色管理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在2008北京绿色奥运中的含义,提出绿色管理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儒家思想;绿色奥运;绿色管理一、儒家的基本管理思想儒家管理思想的目标是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物质文明是第一位的,没有发达的物质文明,就不会有发达的精神文明,两者的关系是先物质再精神。

但是,物质文明发达了并不必然会自动地到达精神文明,还要借助教育的手段,换成孔子的话讲就是“富而教”。

儒家管理思想的出发点是承认人追求财富欲望的合理性。

孔子的原话是怎么讲的?“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

意思是说,人这一辈子,忙来忙去,不过是为了两个字“富与贵”,不过是为了避免两个字“贫与贱”。

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追求富贵,但追求富贵的层次不一样。

孔子说:“小人喻之利,君子喻之义”。

把这句话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就是说,知识分子、中高层干部更追求精神生活、更追求长远利益;普通员工则更追求眼前利益、更追求物质生活。

儒家管理思想原则是承认贫富差别的合理性,但贫富差别有度。

他说:“贫而无怨难”、“好勇疾贫,乱也”。

意思是说,人贫穷了而又不抱怨是很难做到的。

用现在的话说,尽管贫富差别有其合理性,但差别太大了也不好,要把它控制在一定的“基尼系数”范围内。

第一,节用。

孔子主张治理要“节用而爱人”,又一再宣扬,“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俭则固”,意思是说,太俭约,即显得固陋、小气,有损体面,不利于去实施对组织的领导。

这都说明,他是把“俭”或“节用”看做管理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

第二:轻徭。

假若说,薄赋指的是少占用人们的劳动成果,轻徭指的则是别占用人们过多的劳动时间,让人们有更多的劳动时间、更多的生产资料,可以维持扩大再生产。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儒家思想研究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儒家思想研究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儒家思想研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儒家思想研究摘要: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展现的儒家思想进行分析。

研究认为开幕式的表演,让世界更加深刻、具体的了解中国文化和儒家思想。

充分彰显了儒家思想的精髓,把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及“和”等价值观传向了世界,展现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于今天人类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各国文化交流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论文关键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人文奥运,儒家思想1 前言:北京奥运会已经圆满的落下帷幕,成为了奥运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一届奥运会,给人类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

北京奥运会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其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在奥运会历史上,每一届奥运会的举办国都会通过开幕式表演把本国文化思想的精髓展现给世界。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呈现的中国文化元素,完美的诠释了儒家思想,展现儒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和”等儒家思想的精髓,充分体现出“人文奥运”的理念。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儒家思想与奥林匹克追求真、善、美,追求和平的精神内涵,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关于北京奥运会与文化的研究,在奥运会举办之前到现在,有许多学者在不同层面进行了研究。

例如,纠延红等人在《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认为:“对我国大、中小学校园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体育文化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和一定的促进作用。

给学校师生带来的不仅是观念上的冲击,而且还带来了其行为的积极变化,尤其是对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⑴张翠苹认为北京奥运会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让世界更加了解了中国;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了中国元素的魅力与价值;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了显著作用。

”⑵同时,吴永芝在《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文化特征》一文中从美学、技术、艺术等多方面的视角阐释了开闭幕式表演中的文化符号的内涵与主题,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与现代风貌,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解读奥运会开幕式中所吟诵的论语名句

解读奥运会开幕式中所吟诵的论语名句

乐学从善尚中贵和——解读奥运会开幕式中所吟诵的《论语》名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最令我感慨的是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吟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喜迎宾朋之情。

开幕式中,演员吟咏了许多《论语》中的名言,尽管远远不是《论语》的全部,但从中不难窥知《论语》之精义,不难感悟中华文化之精深。

一、学而时习善学乐学孔子重学,主张博学于文,广泛涉猎文、行、忠、信诸多方面内容,但更强调善学和乐学,主张以“学而时习之”为“悦”,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思结合,虚心求知,务实求是,并以此奠定“入道”、“积德”、完善人格之根基。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语出《论语》首篇《学而》。

《论语》以“学而”开篇,足见对“学”之重视。

宋代朱熹称此章为“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颇有见地。

“学习”者必“学而时习”。

唯有“学而时习”,才有可能取得最佳效果,并由此引发内心的喜悦。

从远方而来之“朋”,因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切磋琢磨,必有收获,故能令人高兴。

“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一“悦”一“乐”虽有区别,但因有益于“入道”、“积德”,故能带来身心内外的谐和。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出《为政》篇。

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不能偏废,只有学思结合,方可成为有学识、有道德之人。

《论语》中多处言及学的重要,也有多处言及思的重要,都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言的,但总体强调应将学与思适当地结合起来。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出《为政》篇。

这是孔子告诉子路如何求知时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这就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对于文化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

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毕竟有限,总有不懂之处,故应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不足,不断学习,这才是明智之举。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语出《述而》篇。

从奥运会开幕式上所想到的

从奥运会开幕式上所想到的

从奥运会开幕式上所想到的------浅谈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和思考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范源清 325013【内容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课题,和谐校园建设可以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首先对和谐校园的内涵进行了描述;其次,探讨了影响构建和谐校园的不利因素,准确理解和谐校园的内涵,建立理念引领、实施文化工程、建设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诚信校园、安全校园,加快和谐学校建设步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构建和谐校园实践和思考2008年8月8日晚,在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 当孔子“三千弟子”手持竹简,吟诵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步入会场;当巨幅长卷中央方块汉字凹凸起伏,演绎的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和”字演化过程;这一让人赞叹的写实画卷,充分体会了中国人民“和为贵”的思想,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

无论是中国5000年渊源文明的写意长卷上纷呈出现了三个古体和现代体的“和”字,还是“巢中巢”中那传承梦想的曲艺交流,中国的“和”文化再次震撼世界!看到这一幕,笔者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了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思意万千,偏偏一个“和”字牵扯中国老百姓纵横五千年的神经。

自古以来,人们常说“和为贵”、“和气生财”、“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

可见,“和谐”是古代先贤们追求的崇高理想,是几千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至高境界。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党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执政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对当前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个学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只有和谐才能创新。

无庸质疑,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是符合时势、顺应时代主流的做法,它更像是一场等待已久的及时雨,在学校师生当中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是切中民心的一项举措。

这也就无怪乎现今中学校园里“和谐”的呼声如此的如火如荼。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延伸,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教育和谐发展了,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运会,从1896年第一把圣火在奥林匹亚山上熊熊燃烧至今,一直是雄踞在遥远的东方文明圣土上的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2008年8月8日,这一梦想终于实现了。

当鸟巢上空圣火点燃时,奥运会徐徐拉开帷幕!这不仅仅是中国为世界悉心策划的视觉盛宴,更是精心锻造的文化盛典,使华夏民族波澜壮阔、博大精深的5千年文明当中的文化艺术、典籍哲理、医药养生、官经兵法,以及武术和汉字等经世不朽之软实力,在跨越千年时空之后再现辉煌。

奥运会开幕式,充分体现了以儒家文化思想为主流和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凸显了人文奥运的基本理念。

它的美,充分体现在“和谐”二字上。

奥运会开幕式不仅展示了体育健与美的和谐,灵魂与肉体的和谐,更蕴含着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和谐。

如果说,延绵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首推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体系,那么,“和谐”则是儒家学说的基本格调和主旨所在,也是儒家的最高境界。

宋代著名理学家张载认为:“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实道出了儒家的根本精神。

显然,在这里张载不但是要确立人作为能动性的主体存在与天地之间,更企图以伦理型人格主体为核心,力图沟通天、地、人之间的统一协调关系,创建万世太平的东方乌托邦。

这种民胞物与的和谐精神,就思维向度而言,既要达到空间的超越,也要趋向时间的永恒。

因此,儒学从其本质来看,是试图构建和阐明一个伦理本位主体的人格为轴心,与宇宙天地相互融合的统一体。

与此同时,人与社会、个体与类之间也要造成充分的有序性和协调;而儒家的整个方法论体系以及对于理想人格的诉求,也无非是这个主体的展开和表征。

那么奥运会开幕式,正是通过对高科技及未来宇宙的探索、彰显千年古国神韵的山水长卷、盛大的团体表演中人的角色扮演,分别将天、地、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演绎为跨越时空的人文奥运精神,而这一精神核心就是儒学的“和谐”思想体系。

一、和融天人之际
儒家学说确立天、地、人一统的和谐体系,首先在于他们对于人的主体的确立,即以人为本。

也即:立人极。

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他们认为,人是一切价值的核心,是万物的灵长,而人立于天地宇宙之间,自有其根本不易之重要地位。

人文,即从注重人出发,进而注重建构人的精神,对人进行文化、教育,做到“文明以止。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早在炎黄时代就已萌芽。

陕西黄帝陵墓碑上刻有“人文初祖”。

商周时期进一步有了“重人”,“敬德”的观念。

对于此,历代儒家均有论述。

例如“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惟人为大。

”(《四书集注·孟子·滕文公下注》)“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礼运》)“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礼运》)“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王夫之《周易外传》)“上是天,下是地,人居其间,须是作得人方不枉。

”(陆九渊《语录》)儒家学说肯定人在宇宙天地间地位,不仅在于人生是钟天地之精,得五行之秀,成万物之灵,更重要的是,人作为类的存在和社会秩序的形成的伦理道德价值,这确实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根本与关键。

对此,旬况有极明确的描述,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荀子·王志》)这里,只有人知情义兼而有之,所以为天下最珍贵。

儒学思想家进一步认为,人不仅懂得道德伦理的“应当”,而且人能发扬宏大天地之道,肯定人作为伦理本位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孔丘提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的命题,对此,朱熹注曰:“弘,廓而大之也。

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

”(《四书集注·论语·卫灵公注》)因此,孔子确认,经过人的主观努力,不仅能对自我的人格进行重新塑造和完美,而且能“博施济众,兼济天下”,由“闻道”、“适道”、“弘道”,亦即按天地之道重新改铸整个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儒家思想对“人极”的确立和人在天地宇宙间的地位的规定,是以人为中心,构建人与宇宙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的人天合一系统。

这种人天合一的“和谐”系统在理论上的表现,则是历代
儒学思想家所反复阐述的“天人相通”、“天人合一”、“天人协调”的观念。

这一观点,实则指出了天人合一的关系以及追求天人合一这一哲学命题的最终归宿。

“究天人之际”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主题,自古代哲学发轫萌生以来,就一直成为历代思想家讨论的重要问题。

“天人之际”不但是对天地宇宙的必然性、规律性的洞见,从而“知天达命”,更是通过主体人格的内省修养,使自身的道德信念与力量不断深化、净化和扩大,从深度和广度都达到无限,于是主体人格也就与天的至上道德本体合为一体,无所分别。

总体上讲,儒学思想家注重人的价值的实现,个体道德精神世界的提高,并将之寄托于天地人和谐一统的良性互动平衡之中。

从而“赞天地之化育”,达到主体人格与宇宙道德本性融而为一。

二、和达天下之道
儒学思想家在论述天人“和谐”、天地人合而一统的同时,也寻求探索社会的有序性。

即人与社会、个体与类之间也应是协调关系,而其基本理论是“和而不同”的“仁——礼”结构,在先秦儒家的社会思想中,个人是一个社会性的范畴。

个人的道德修养与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密不可分。

“礼”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讲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纳入“类”的规范,使每一个个体都符合“礼”的要求。

而儒家所说的“和”则是寻求各个类之间的协调关系,达到社会各个等级的有序性、平衡性。

“和,谐也,协也,适也。

”(《经籍纂估》)《中庸》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孟轲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人类社会既要谐同与“和”,又要束之于“礼”,此即孔子所谓:“和为贵。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所以儒家的“和而不同”,一方面承认以血缘和政治伦理关系为依据的尊卑等级礼制的至上性,另一方面有尽力沟通不同等级之间的心理感情,达到互相友爱,协调团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