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世界地理总论

合集下载

湖南省高中地理 世界地理 第2课 南亚、中亚课件

湖南省高中地理 世界地理 第2课 南亚、中亚课件

中亚
经济 概况
主要城市
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中亚最大 的城市 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重要铁路
枢纽
能力·思维·方法
【例1】读图分析题
读南亚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 路径图,将符合题意的各选 项的字母和数码,按顺序写 在下面的
横线上。
A 6月至9月 B 东北风
C 由海洋吹向陆地
D 形成东北季风 E 为雨季
农业 发展 快, 人口 压力 大
小麦、甘蔗 水稻
棉花 黄麻 茶叶
首位 首位
恒河平原
东北部及半岛沿海 地区
德干高原西北部 恒河三角洲
布拉马普特拉河两 岸山坡
工业已基本形成体系,新兴工业(信息产业),
工业
发展较快 工业中心
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 心 东北部多锰、煤、铁等 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 德干 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
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 恒 河三角洲黄麻产地
南亚 印度
新德里——首都、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麻纺织工业中心、 主要城市 海港
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
班加罗尔——高科技工业中心
中亚
自然 地理 环境
位置与交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古今 东、西方交通要冲。 第二亚欧大陆桥通过这里,在阿拉山口与我国北疆 线相接
(1)10月至次年5月(2)西南 风
(3)由陆地吹向海洋
(4)形成西南季风
(5)为旱季

,乙

【解题思路】先根据季风方 向判断为南亚季风区,从乙图看,应为10月至次年5月间的风向, 这时亚洲大陆上形成高气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风向东北,为东 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 同样,读图甲,分析出该图所示为亚6-9月间的风向;这时南亚北 部为低气压区,风从海洋吹向大陆,风向西南,形成西南季风,降 水丰富,为雨季。 【答案】图甲:A②C④E;图乙:①B③D⑤

《世界地理总论》课件

《世界地理总论》课件
地球的地理划分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进行的。它包括七大洲和五大洋, 以及各种地理区域。地球的气候分布也与地理划分密切相关。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
了解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概况对于掌握地理知识至关重要。这包括它们的 位置、人口、文化特点等。通过了解世界的多样性,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 尊重不同的文化。
《世界地理总论》PPT课 件
地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 包括地貌、气候、人口、文化等。了解地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世界。
世界地理总论的目的和结构
《世界地理总论》旨在全面介绍地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球的形态、地理划分、国家和地区概况 等。它的结构清晰,便于学习和理解。
世界地理总论的基本概念
掌握世界地理总论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地理学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这些概 念包括地球的自转、公转、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
地球的形态和特征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各种形态和特征。它包括大陆和海洋,高山和平原,草原和沙漠等。 了解地球形态和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的多样性。
地球的地理划分和气候分布
世界地理总论的实际应用与展 望
世界地理总论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它对于决策制定、 旅游规划和继 续发展,为我们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2讲 一个大洲和五个地区

第2讲 一个大洲和五个地区

太平洋水系:
亚洲的地形、气候与河流的关系
一、亚洲
3.亚洲的人文环境特征
(1)人口稠密 东亚、东南亚、南 亚是人口稠密地区 其中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 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一、亚洲
3.亚洲的人文环境特征
(2)多样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了各自的 文化,如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印 度河流域文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阿拉伯文化
(一)东南亚
5.地形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二、五个重要地区
(一)东南亚
6.主要河流 a湄公河 b湄南河 c萨尔温江 d伊洛瓦底江
东南亚
d c b a
上游水流湍急,河流侵蚀严 重(V型谷),落差大,水 能丰富。 下游河谷展宽(U型谷),水 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冲 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马来群岛:河流短促,流量丰富,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中哈石油管道的战略意义: ①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减轻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减少中东局势动荡对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影 响。 ②使中国获得长期、稳定、安全的石油供给,保障 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促进中国西部大开发。 ④开辟一条更安全的内陆石油通道,减少石油进口 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⑤深化中、哈、俄三国的能源合作。
一、亚洲
2.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河流 多发源于中部 山地、高原, 呈放射状流向 周边海洋,水 能资源丰富 亚洲河流
内流河: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伊犁河、约旦河(水文 特点: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外流河
北冰洋水系: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都有凌汛现象) 黄河、长江;湄公河(澜沧江) (秦岭淮河以北有冰期,以南没有) 印度洋水系: 萨尔温江(怒江)、布拉马普特 拉河(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 (流量大,季节变化大)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量小)

2024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2单元 第2讲 课时1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2024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2单元 第2讲 课时1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A.②
B.③
C.④
D.⑤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①国为缅甸,位于东南亚;②国为日本,位于 东亚;③国为伊朗,位于西亚;④国为印度,位于南亚;⑤国为越南,位于东南 亚。其中印度人口最多,超过 10 亿;缅甸、印度、越南与我国接壤。
【答案】 (1)C (2)D (3)C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亚洲的面积与分区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1)面积:4 400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2)地区划分:按地理方位,分为 A__东__亚____、B 东南亚、C___南__亚___、D 西 亚、E__中__亚____、F 北亚 6 个地区。
工具为狗拉雪橇
叶林分布广
住高脚屋
气候炎热多雨,潮湿
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
气候炎热,大多过游牧生活
住房墙厚、窗小
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墙厚、 窗小可减少热风、热量进入室内
捕鱼为生,船为交通工具
降水丰沛,河网密布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2.亚洲的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亚洲人口众多,增长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很大,对资源 和环境造成沉重的压力。以人口与粮食问题为例,分析如图所示: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亚洲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关系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世界地理
【特别提醒】 (1)图解亚洲主要地形区(高原、山地)
上一页
返回导航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7章 第2讲 世界主要地区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7章 第2讲 世界主要地区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1)据图示信息,推测伊塞克湖终年不冻的原因 A.为淡水湖泊,水量大,冬季降温慢 B.地势高,日照时间长 C.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侵入 D.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下水补给为主
返回导航
(C)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2.欧洲西部
返回导航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自然地理特征 ①地形平山原地::ab_____西_阿___欧_尔____卑__平_斯_原__、山波脉德、平斯原堪的纳维亚山脉 ②典型地貌:__冰__川____地貌广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③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中部沿海和平原为__温__带__海__洋__性____气候 (最典型);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是__地__中__海____气候等。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自然特征 ①高原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__刚__果___盆__地___、东非 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 ②热带大陆:气候炎热。气候类型以__赤__道____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 布 , 依 次 为 A___热__带__雨__林___ 气 候 、 B___热__带__草__原___ 气 候 、 C 热 带 沙 漠 气 候、D地中海气候。 ③四大河流:a___尼__罗__河___(世界最长)、b___尼__日__尔__河___(西非最大)、 c刚果河(两次穿赤道、径流量世界第二)、d赞比西河(非洲南部最大河 流、水能丰富)。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世界地理总论

世界地理总论

世界地理总论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要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三、地轴和两极四、纬线和纬度 1.纬线的定义。

2.纬线的特点:(1)所有的纬线都是圆,称为纬线圈。

(2)纬线圈的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3)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3.纬度的定义。

4.纬度的划分:(1)赤道——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2)北纬——赤道以北的纬度。

(3)南纬——赤道以南的纬度。

5.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划分: 以300、600纬线作为分界线。

五、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

2.经线的特点:(1)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3)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的定义。

4.经度的划分:(1)本初子午线——地球上的零度经线。

(2)东经——零度经线以东的经度。

(3)西经——零度经线以西的经度。

(4)1800经线。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分界线。

六、经纬网1.经纬网的定义。

2.经纬网的用途: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知识要点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的交替1.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周期:24小时(一天)4.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的表面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二、地球的公转和季节变化1.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同时,倾斜着地轴围绕太阳转动。

2.地区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4.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的椭圆。

5.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的特征:(1)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0的夹角。

(2)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6.地球公转的结果: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

三、四季的形成北半球:3、4、5三个月为春季; 6、7、8三个月为夏季; 9、10、11三个月为秋季;12、1、2三个月为冬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世界地理第2讲世界重要分区课件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世界地理第2讲世界重要分区课件湘教版

答案
解析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为追求住宅面积而迁往郊区势头减弱是因为 ()
A.人口老龄化 B.收入减少 C.土地供应紧张 D.人口少子化
答案 D
解析 由于日本人口增长率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直保持较低水平, 由此出现的人口少子化现象导致家庭户均人口数持续减少,所以人们为追 求住宅面积而迁往郊区的势头也在减弱。
答案
解析
(2)图示区域粮食问题较为突出,提高其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 B.加大科技投入 C.增加粮食进口 D.实行精耕细作 答案 B
解析 非洲地区粮食问题突出,扩大耕地面积会造成荒漠化蔓延;增 加粮食进口将增加当地的经济负担;实行精耕细作依赖于大量的劳动力和 经验等,而其种植经验不足,因此提高其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是加大科技 投入,提高当地的技术水平从而增加产量。
答案
解析 风力侵蚀不是影响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原因,A项错误;温带和寒 带纬度高,年均温低,不利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发育,B项正确;温带和寒 带地表石灰岩分布的多少从题中无法得知,C项错误;温带和寒带气温年较 差大,但不是影响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解析
考向3 南亚 (2019·江西南昌调研)印度是世界第一大棉花生产国,棉纺织工业至今 仍存在相当严重的童工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1)~(3) 题。
答案 B
解析 印度人口众多,家庭生计压力大,造成童工现象屡禁不止。
答案
解析
(3)企业在印度大量雇用童工的主要原因是( ) A.提升工厂工作效率 B.从根本培育劳动力技能 C.落实企业本地化 D.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答案 D
解析 与成年劳动力相比,童工工资低,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 而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世界自然地理_第02讲

世界自然地理_第02讲
第二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本章内容结构
第二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第一节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主要内容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大陆和洋底地形
地表形态的演化
第一节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大陆和洋底地形
地表形态的演化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一)七大洲和四大洋
海陆对比 陆地 大陆 岛屿 洲
地表形态的演化
(二)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
岩石圈表面是由若干变动着的洋盆和漂移着的大陆组成的。 1.大洋的发展
终了期
遗痕 衰退期
胚胎期
大洋的发展
成年期 幼年期
地表形态的演化
(二)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
2.大陆的分合
大陆自距今7亿年的前寒武纪以来,经历了合、分、再合、再分的过程, 大陆相继发展演变,同时产生各地质时期的褶皱带。
(一)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运动
1.板块的划分
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 以下的上地幔顶部。 板块的划分是以板块边界为界线的。 按板块之间 相对运动的 方式
离散型
汇聚型
平错型
地表形态的演化
六大板块划分
地表形态的演化
十二个板块之分
北 美 板 块
欧 亚 板 块
加勒比 科科斯板块 板块 纳兹卡 板块
(三)板块构造学说研究的新进展
总结与思考
第一节 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 态
一、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二、大陆和洋底地形 三、地表形态的演化
思考题
1.全球海陆分布有怎样的特点? 2.运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等有关地壳运动的观点,解释全 球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演化。

备考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世界地理第2讲世界主要分区考点1亚洲大部地区

备考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世界地理第2讲世界主要分区考点1亚洲大部地区

第2讲世界主要分区核心考点命题方向考题取样核心素养亚洲大部地区亚洲地理特征分析2024江苏,T17—192024浙江1月,T27【综合思维】近年高考试题多以大比例尺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需从时空综合、要素综合的角度对要素进行拆分、再综合,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常以详细的区域为背景,呈现大比例尺地图,从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分布特点及其变更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角度设题,考查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和人地协调观念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欧洲西部地理特征分析2024湖北,T172024全国甲,T36美洲与两极地区美洲地理特征分析2024浙江1月,T26命题分析预料“无情境不成题”是现行高考命题的普遍现象。

不同尺度的世界分区地图成了情境的常见构成要素。

试题往往以地图中所呈现的各类要素作为洞察学生关键实力和核心素养的载体,用意不在推断和定位,而是以创设问题情境为目的,实质上考查的还是中学地理的主干学问,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实力备考策略在复习该部分内容时不用死记硬背,重要的是要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平常要多翻地图册,比较不同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描述其形成、变更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于一些重点区域,比如“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地区,要分析其发呈现状及变更,从中体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考点1亚洲大部地区1.东亚地理特征(1)区域定位(2)地形与气候特征①地形: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②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东部主要为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为[1]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干旱。

(3)河流特征大河东流;东部岛屿、半岛河流短促;河流主要有长江、黄河、鸭绿江、图们江等。

(4)经济特征沿海经济发达,西部畜牧业发达。

2.东南亚地理特征(1)区域定位(2)地形与气候特征①地形:中南半岛[2]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

世界地理复习一世界地理总论

世界地理复习一世界地理总论

20ºEW 东半球 西半球 世界地理复习精华一世界地理总论第1讲 基础知识——地球部分考纲要求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知识讲解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1. 形状和大小:2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用N 表示;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用S 表示;3赤道 :在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园 ,周长4万千米;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的线是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线一半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表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线圈一切经线圈都是通过地球两极,因而都在两极相交;这样,每一个经线圈都被两极等分成两个180° 的半圆,这样的半圆叫 “经线”即 “子午线”;经圈之所以必须分成两根经线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经度,二者相差180 ,是地理定位的需要; 特点: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地轴是这个圆的直径,地轴是所有经线平面的交线,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经线圈可以把地球表面分为两个半球②所有的经线长度都是相等约111Km/1°③经线无穷多;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2经度-----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即某地的经度;在立体几何上是一种二面角 度量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1800 W 001800 E 东、西,两个半球划分: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3纬线-----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面相割而成有的圆;特点 : 所有的纬线都是园圈,单独构成纬线圈,所有的纬线的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到两极为点;任意纬线长约111·cos aKm/1°, a为地理纬度②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与经线相互垂直,纬线无穷多;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一切纬线都是园,没有起点和终点,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可以周而复始下去;4 纬度-----本地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本地的纬度赤道平面是纬度度量的起点平面本地法线---在本地同地面的切平面相垂直的直线,它是纬度度量的终点纬度是一种线面角本地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纬度以赤道为起点起算平面分为南北半球,纬度也分为南北纬南纬用S表示北纬用N表示 ,最大纬度为90低纬、中纬和高纬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3.经纬网及其意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的网格,就是经纬网;建立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三定定位置、定方向、定距离1利用经纬网全球定位;①判断经纬线:方格状经纬网图上横纬竖经;极地经纬网图上以极点为圆心、纬线为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条条放射线;②判断经纬度:方格状经纬网图中标注的纬度数由南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度,由北向南增大的是南纬度;图中标注的经度数由西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度,由东向西增大的是西经度;极地经纬网图中经度的判断:以0°经线作起点,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0°~180°为东经度,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0°~180°为西经度;纬度应根据图中的极点判定,若为北极,则以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范围内各点的纬度均为北纬度,相反则为南纬度;注:极点的判断:A·根据圆心的注记判读:标注“北”或“N”为北极标注“南”或“S”为南极B·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读:北逆南顺C·根据图中标注的经度数进行判读: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东经度增大的方向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D·根据极地附近的海陆分布判读:海洋为北极,陆地为南极E·根据极地日照晨昏线图判读:夏至日极圈全部为昼弧则为北极,全为夜弧则为南极;冬至日相反③掌握世界上主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区0°经线:穿过的点:伦敦、直布罗陀海峡东侧、几内亚湾;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0°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东经30°:穿过的点:摩尔曼斯克港、土耳其海峡东侧、开罗尼罗河;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东侧、莫斯科30°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侧等;东经60°:穿过的点:乌拉尔山脉、咸海、霍尔木兹海峡东侧;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郎高原、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东经90°:穿过的点:叶尼塞河、阿尔泰山、恒河三角洲;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东经120°:穿过的点:大兴安岭、渤海、杭州、台湾西岸、菲律宾群岛、澳大利亚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东侧、大兴安岭东侧、北京西侧、山东半岛、辽东湾、上海杭州东侧、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东经150°:穿过的点:东西伯利亚山地、堪培拉悉尼;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大分水岭、堪培拉、悉尼等;180°: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太平洋中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阿留申群岛、新西兰等;西经150°:穿过的点: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群岛东部;西经120°:穿过的点:温哥华、西雅图、圣佛朗西斯科东侧、洛杉矶西侧;附近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脉;西经90°:穿过的点:哈得孙湾、五大湖西、新奥尔良;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哈得孙湾西部、密西西比河东、五大湖西、新奥尔良、墨西哥湾、中美洲;西经60°:穿过的点:纽芬兰岛西部、不宜诺斯艾利斯、南极半岛;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纽芬兰岛西部、加勒比海东部、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拉普拉塔河口、南极半岛;西经30°:穿过大西洋中部;西经20°:东西半球分界线,从大西洋上经过;主要地理事物有格陵兰岛东部、冰岛;东经160°:东西半球分界线,从太平洋上经过;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澳大利亚东部水域;赤道:穿过的点: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等;北回归线:穿过主要点:北非、红海、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中国华南滇、桂、粤、台、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等;30°N:穿过主要点:北非开罗、幼法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河口、西亚、南亚、中国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杭州、夏威夷群岛、美国南部新奥尔良40°N:穿过主要点:伊比利亚半岛马德里、撒丁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土耳其海峡、小亚细亚半岛、里海、中亚、塔尔木盆地喀什、酒泉、内蒙古高原、华北北京、渤海、朝鲜、日本本洲北部、美国中部五大湖以南、美东部费城50°N:穿过主要点:英吉利海峡、西欧平原、中欧平原南部、东欧平原里海北侧、阿尔泰山、蒙古北侧、中国东北北部、阿留申群岛、美加国界线北侧、五大湖北侧、纽芬兰岛北极圈:穿过主要点:冰岛南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北部、白令海峡、美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北部;南回归线:穿过主要点: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南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沙漠、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北部、里约热内卢巴西;南极圈:南极大陆外围;世界地图中重要的地理坐标点0°,0°——几内亚湾海域10°E,50°N——德国中部30°E,30°N——开罗附近尼罗河口90°E,23°26′N——恒河三角洲90°W,23°26′N——新奥尔良美、墨西哥湾60°E,60°N——乌拉尔山附近120°E,30°N——杭州熟悉表1、表2、表3;表2 重要经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2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①由于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可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A.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北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西关系;B.若两点既不在同一经线上又不在同一纬线上,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又要判断两点间的南北方向;C.判断东西方向时要选择劣弧段两点之间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方位;﹢m 小时 ②用经纬度法判断:A .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东;B .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北,减小的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南,减小的方向为北;③地球上任意两点最短航向的判断地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球面上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A . 赤道、晨昏线、经线圈为大圆,故在这些线上的两点,其最近航向就是沿这些线路走劣弧;B . 同位于北南半球且经度和小于180°的两地,一般先向高纬走,再向低纬走;C . 位于不同半球,则需讨论;(1) 利用经线、纬线求地球上两点距离的方法若A 、B 两点经度相同,L AB=θA±θB×111Km θ为纬度② 若A 、B 两点纬度相同,L AB=λA±λB×111cos αKm λ为经度,α为纬度③ 若A 、B 两点经度、纬度都不同,可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再用数学上的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二时区与日界线1、地方时1概念: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即把当地当天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刻,定为正午12点,并以此为标准来划分的时刻; 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2地方时的判读: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在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6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18点;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其它纬度地区,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刻;3时间与经度的计算模式---求某地的时间或经度,需要确定一条经线的经度和时间,如右图:在四个量中,往往要确定三个量是已知的,即根据每15度相差1 小时或每1度相差4分钟可求出任一个①已知λ1、λ2 、T 1 ,求T 2 a. ∆λ=λ1±λ2; b. ∆T =∆λ/15;c. T 2= T 1±∆T 说明:±的选用,求东边的用“ ”号,求西面的用“ ”号;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②已知λ1、T 1、T 2,求λ2a. ∆T = T 1±T 2;b. ∆λ=∆T ×15;c. 根据经度分布规律推算λ2 ③行程问题:若某日某时从A 地出发,经m 小时到B 地求到达B 地的时间这类问题建立如下关系:出发时A 地时间 ﹢m 小时 到达时A 地时间±∆T ±∆T出发时B 地时间 到达时B 地时间计算公式:到达时B 地时间=出发时A 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2、时区1时区的划分:全球按经度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将东西经度各为7.5°度的范围作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然后每隔15°为一个时区;零时区以东的时区为东时区,分为东一区——东十一区;零时区以西的时区,分为西一区——西十一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7.5个经度,即各为半个时区,故将两者合为一个完整的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全球其分为24个时区;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2区时: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时刻叫区时;区时也叫标准时,每一时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种时间成为这个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如:当T 1λ1 λ2T 2 计算经度差∆λ 计算时间差∆T东八区是12点时,东十区是14点;西二区是2点;即东八区比西二区早10个小时,比东十区晚2个小时; 3时区和区时的计算①求时区序号:某地经度÷ 商取整数,余数>7.5°进一,<7.5°舍去②求中央经线:时区序号×③求时区差:若两时区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 ;若一个在东时区,另一个在西时区,则 ;简言之: ;④求区时: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所求区时地在已知区时地的东边,选用 ;在西选用 ;3、北京时间: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 经线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我国领土辽阔;东西跨了62个经度,分属五个时区;但现在全国除新疆采用东六区的区时,称乌鲁木齐时间外都采用“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比北京116°19′E 的地方时早约15分钟;4、国际标准时:1884年10月1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家代表会议决定,以经过英国伦敦东南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的起点和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也称格林尼治时间、世界时;5、夏令时:也称日光节约时间Daylight Saving Time,是在1784年由美国发明家兼政界人士杰敏·法兰克林首先提出来的;他指出,夏天天亮得早,人们却还赖在床上十分浪费时间,如果把时钟往后调,这将让夜晚迟些才天黑,延长活动时间;夏令时比标准时晚一个小时;例如:在夏令时的实施期间,东部标准时间的上午10点就成了东部夏令时的11点;6、日界线:①国际日期变更线人文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在华盛顿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②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经线;性质:①更日性---只要地方时所在经线和时区中央经线过这两条日界线,都要更换日期;在钟点上,人文日界线两侧是相同的;在时间上,自然日界线两侧是连续;②运动性---人文日界线相对地球而言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来说则是运动的随地球一起自西向东;自然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运动的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向西移动,相对于太阳而言则是静止的;③转折性---为了照顾人文日界线附近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方便,人文日界线不完全按180度经线定位,而是在有些地方成折线,而自然日界线与地球上的经线平行④意义---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和终点;自然日界线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某个日期占全球范围方法:一是确定哪一条经线是0时刻;二是利用地图判断东西方向;三是根据时间的计算方法,计算地方时;①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前旧一日占大一半;②当0时经线和0度经线重合时新的一天和前旧 一日所占范围相同,各占一半;③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一大半,前旧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④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重合时全球都是在同一个日期;第2讲 基础知识——地图部分考纲要求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知识讲解一、比例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公式=1、比例尺的表示: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注意:①比例尺是表示距离缩小程度的量,不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②比例尺是个比值,无单位;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则越大;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3、比例尺的缩放:①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例如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比例尺变大;②比例尺放大..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③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④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例如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4、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二、方向: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东西方向是相对方向,互为东西的A和B两点,A既可被定为是在B的东面,也可被认为是在B的西面,一般在地图上按“就近原则”来确定方向关系;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可以按地球自转方向或经度大小的变化趋势来判断;要“劣弧经过球面任意两点大圆较短的一段弧定向法”的法则;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地图辨方向歌: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经线指南北,东西纬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三、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四、等高线图的判读:1.地形图:1相关概念:海平面:指假设没有潮汐、波浪或海涌时,海洋所能保持的水平面;也有的指某一地方高潮与低潮之间的平均水平面;在某些国家,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进行大量观测,以算出高度标准的平均海平面,但这多用于军事地形测量图中;海拔:指某地相对于平均海平面作为零面的垂直高度,又称“绝对高度”、“海拔高度”, 用“h”表示;自1957年以来,我国各地的绝对高度以“黄海平均海平面”或“黄海基面”作为全国统一的陆地标高起算面;相对高度: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就是地面上等高线在图纸上的投影;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地形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等高线间隔的地区往往用不同的色彩表示,一般是低地用绿色,高地用褐色,颜色深度随高度递增,这就是地图学上的“分层设色法”;等深线:在海洋或其它水体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叫等深线;它是以最低潮海平面或湖面作为起算面而测定的,实际上就是水下地形的等高线;因此,它具有和等高线相同的作用;等高线表示陆地地形的起伏,等深线则可以表示海底地形起伏状况,其疏密程度也可表示出海底或湖底坡度的大小;等高距:相邻等高线水平截面间的垂直距离;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上,等高距大小不同;同一比例尺的地图上等高距愈小,显示地貌愈详细;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地势: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差或坡度的陡缓程度;不同地势往往由不同条件下内、外动力组合作用形成;人类对地势的利用表现在工程水利、建筑和军事等许多方面; 地形:指的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地形特点描述从地形组成、地势特点、地表形态、地形分布等方面进行;山谷:两个山背或山脊之间的低凹部分;主要由构造作用、流水或冰川等侵蚀作用所成;山脊:指长条状延伸的山顶,因形如背脊,故称山脊;通常有平的、圆的和尖的几种,但尖山脊最多;方山就是平山脊,一些剥蚀山、穹形山就是园山脊,其余均属尖山脊;如石英岩、花岗岩等因岩性坚硬故多出现尖锐和陡峻的山脊;片岩、板岩因片理、层理明显而出现梳状山脊;另外,在沉积岩地区,山脊的分布与构造线大致相符,在岩浆岩地区山脊表现就较破碎、无规律;以上都说明山脊的形状与其自身的岩性及构造密切相关;山脊上的地表水向两侧分流,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鞍部:山脊上相邻两山顶间形如马鞍状的低凹部位;山地的道路常沿鞍部通过,重要的山口多在鞍部;2等高线的特征:①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均相等;②因为等高线是不同高程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一定在一幅图内闭合;③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相交也不重合;只有在陡坡或悬崖处才会出现重迭或相交,而这又往往用特殊地貌符号表示;④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多,山就会高;等高线少,山就低;若是洼地则相反,等高线多,洼地就深,等高线少,洼地就浅;所以根据等高线的多少能判断出山地的高低和凹地的深浅;⑤在相同等高距的条件下,等高线愈稀,斜坡愈平缓;等高线愈密,斜坡愈陡峻;两条等高线间距离最短的方向,是最大坡度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水流方向;根据图上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坡度的缓陡;⑥等高线与分水线或集水线垂直相交;在与分水线垂直相交时,向分水线降低的方向凸出;在与集水线垂直相交时,则向集水线升高的方向凸出;由于等高线具有上述的一些特性,能够正确显示地貌的一般形态、高度和坡度等,因而它是当前地图上显示地貌比较好的方法;3、判读规律:①数值大小: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 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不同比例尺地图要换算成同一比例尺或求同一距离内等高线的条数;公式中高差往往由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决定;结论:坡度大小与高差等高距、比例尺或与高差和比例尺的乘积成正比,与图上距离往往由等高线的疏密或图幅大小决定成反比;③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陡崖高度计算方法:a 、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H<大+Δd 大: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大的b 、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小-Δd<H≤小小: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小的C 、悬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 -1×Δd≤ΔH<n +1×Δdn: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等高距④形状特征: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示意图如下4实际运用: 1与气候结合: A 、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B 、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C 、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700 800 900 900 800 700山谷 山脊。

专题2 世界地理总论部分

专题2 世界地理总论部分

专题二世界地理总论※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地形1、手绘世界全图:※世界的海陆变迁1、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现象。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不断扩张;太平洋、地中海不断缩小;喜马拉雅山不断增高;2、挤压形成:张裂形成:3、填写出下列板块的名称:4、喜马拉雅山、落基山、安第斯山成因:※世界的居民一、世界人口增长1、人口数量:2010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亿。

2、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 - 。

人口的增长速度不同:(目前)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洲世界上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

国家人口增长快,国家人口增长慢。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密度=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

有的是因为人类史上农业发达,有的是因为是现代工业的发祥地。

分布规律: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分布原因:①地形:②气候: -温度适宜, -降水较多、气候湿润;③经济:便利,发达3、人口稀少地区:寒冷的极地、干旱的荒漠、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口长期居住。

注意:1、西亚和北非(包括埃及):2、印度:3、亚洲和北美洲北部、南北美洲内陆山区:4、拉丁美洲等地区:五、世界的语言1、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和。

2、当今世界上,语是使用人数最多(母语)的,语是流传最广的。

3、拉丁美洲主要的语言是和,大多数国家讲,巴西;整个拉丁美洲第一、二大人种为:;巴西第一、二大人种为:。

4、加拿大把和都作为官方语言。

5、汉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1、印度语言、人种、民族、宗教:2、埃及语言、人种、民族、宗教:3、中国宗教:七、人类的聚集地——聚落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分类影响因素: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气候温暖湿润。

②自然资源丰富。

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和交会处、沿海港口、河流的交汇处等)因此聚落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都比较发达。

2、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问题:住房紧张、交通阻塞、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就业困难等。

世界地理总论

世界地理总论

世界地理总论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要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三、地轴和两极四、纬线和纬度1 .纬线的定义。

2 .纬线的特点:(1)所有的纬线都是圆,称为纬线圈。

(2)纬线圈的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3)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的定义。

4 .纬度的划分:(1)赤道——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2)北纬——赤道以北的纬度。

(3)南纬——赤道以南的纬度。

5 .低纬、中纬和高纬的划分: 以300、600 纬线作为分界线。

五、经线和经度1 .经线的定义。

2 .经线的特点:(1)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3)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3 .经度的定义。

4 .经度的划分:(1)本初子午线——地球上的零度经线。

(2)东经——零度经线以东的经度。

(3)西经——零度经线以西的经度。

(4)1800 经线。

5 .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分界线。

六、经纬网1 .经纬网的定义。

2 .经纬网的用途: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知识要点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的交替1 .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

2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 .地球自转的周期:24 小时(一天)4 .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的表面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二、地球的公转和季节变化1 .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同时,倾斜着地轴围绕太阳转动。

2 .地区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 .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4 .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的椭圆。

5 .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的特征:(1)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0 的夹角。

(2)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6 .地球公转的结果: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世界地理第2讲世界重要地区教学案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世界地理第2讲世界重要地区教学案

第2讲世界重要地区考纲考情核心素养思维导图[考纲展示]亚洲、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极地地区等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

[考情分析]以区域图或地理要素分布图为依据,考查区域地理特征、成因及其影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1。

区域认知:以某区域的背景材料或区域图为载体,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综合思维: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内部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比找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地制宜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48页考点一亚洲、东南亚1.一个大洲——亚洲(1)位置错误!(3)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4)人文地理特征①人口稠密:东亚、东南亚、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②多样的地域文化: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文化类型多样。

③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

2.东南亚(1)位置和范围①位置: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扼十字路口的咽喉。

②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3)人文地理环境特征①人口特征:人口稠密,分布不均;多信奉佛教;华侨众多.②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农业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工业加工工业发展迅速城市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岛屿的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1.东亚与中亚的地理特征2.东南亚与南亚的地理特征[知识拓展]南亚地区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分析南亚水旱灾害频繁主要是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这是由西南季风强弱决定的,若西南季风来得太早,或去得太晚,或风力太强,就容易发生水灾;若西南季风来得太晚,或去得太早,或风力太弱时,就容易发生旱灾.考法一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命题点睛:以西亚、东南亚、西欧和北美等世界热点地区局部图为切入点,考查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地形特征及成因、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工农业生产等。

第二讲世界地理概况(一)

第二讲世界地理概况(一)

大洲的分界线:地图91 欧亚两洲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 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南美和南极洲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亚洲和北美:白令海峡 亚洲和大洋洲的分界线:阿拉弗拉海、新几内亚岛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分布大势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2、陆地: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 南美洲、南极洲、欧洲、 大洋州
阅读地图101,认识七大洲的轮廓,比较各 大洲的面积的大小。
1
2
3
4
5
6
7
七 大 洲 谁 大 谁 少 呢 ?
亚非北南美 南极欧大洋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 人们,把地中海东的地方称“亚细亚”,是“东方日出之 地” 。
大洲分界线:
白令海峡 丹麦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苏伊士运河
地中海 乌 拉 土耳其海峡 尔 河
乌 拉 尔 山 脉
巴拿马运河
德雷克海峡 大高加索山脉
4、四大洋及其主要特征:
特征比较
大洋名称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主要特征 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 体最深,岛屿最多 世界第二大洋,轮廓呈“S” 型,航运发达 世界第三大洋,北部为特 有的季风洋流 最小的大洋,地处北极圈 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北冰洋
读世界地形图,了解大洋的分界线: 1、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分界线: 南美洲南端合恩角西经670经线
2、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 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即东经200经线 3、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 塔斯马尼亚岛东经1

146°E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总论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总论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总论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世界地理总论二、教学目标:1.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各大洲地形特点2. 世界各大洲气候特征3. 世界的自然资源4.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三、本讲重点:各大洲地形特点、各大洲气候特征本讲难点:世界的自然资源四、重难点讲解(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 海陆分布海陆分布特点:①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占北半球总面积的2/5②各大陆的形状大都是北宽南窄,略成倒三角形③除南极大陆外,其余大陆南北成对称分布④大陆东部边缘均有岛屿分布2. 七大洲各大洲之间的主要分界线:亚欧两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3. 四大洋4. 海底地形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五)世界居民和国家1. 世界的人口(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2)人口密度(3)分布及原因:稠密地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北美东部稠密地带: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地带原因: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工业交通、城市发达。

稀疏地区:寒冷地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干旱荒漠、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4)人口问题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5)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 人种、民族、语言、宗教(1)人种:黄、白、黑注意: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均属于黄种人。

世界地理-总论2

世界地理-总论2
15
(四)气候的垂直地带性
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是指气候类型随着山体 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发生规律性的更替。这种规 律出现在一定高度的山体或高原。 决定因素——纬度和海拔高度。 纬度和海拔,决定基带类型和气候垂直带谱的 多寡; 同一纬度的高地,距海远近、坡向等对基带和 垂直带谱有很大影响。
16
三、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与成因
1、赤道多雨气候 分布:赤道两侧 三个地区(见图示)。 特点:高温多雨。 成因: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2、热带干湿季气候 分布:赤道多雨气候的外围。 特点: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的交替控制。
17
亚马孙地区
东南亚地区
刚果盆地区
18
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T) 分布: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沿海。 特点:炎热干燥。 成因: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的控制。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菲律宾群岛。 特点:季风发达,夏季风强于冬季风;长夏无
❖ 温带 亚寒带 年均气温4 ℃ 等温线
❖ 温带 亚热带 最冷月0℃等温线
4
(二)纬向地带性气候类型
赤道多雨气候
热带干湿季气候
低纬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长寒气候
高纬
极地冰原气候
5
60°N 30°N 赤道
北极 极地高压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7、一般来讲,湿润气候出现在沿海地区,干旱气候 出现在内陆地区,而某些干旱气候却分布在沿海 地区,它们是什么气候类型?具体分布在哪里? 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 气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世界地理总论--大洲气候特征题一: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①②③④点中,正在受盛行西风影响的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2)图中①(或③)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试用大气环流的原理解释其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②处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二:读下面图中四个地点1月(三角形符号)和7月(实心圆点)气温及降水情况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要求:(1):a属于__________ 气候,其成因为__________ 。

(2):b属于__________ 气候;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是__________ ;(3):c属于__________ 气候,这种气候特点的成因为__________ 。

(4):d属于__________ 气候,其相应的自然带的名称为__________ 。

题三: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和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⑥气候类型受左图中__________ (气压带风带)控制(填字母)。

(2)图中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 。

(3)试分析③气候类型在亚洲南部分布最典型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题四: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问题。

(1)上图所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半球(北、南)________________(季节)。

(2)A气候类型的特点______________;B气候类型的成因______________;D气候类型的特点_______________。

(3) C气候类型对应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__。

(4)B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 ,C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

题五:下图表示南美洲部分气温及降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大陆东西两侧沿海10℃等温线经过地区的降水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造成A地降水量偏低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两岸年均温差异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六:下图为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圈中虚线表示水稻种植的北限。

读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30°W经线上气温年较差分布的总体规律是____________ ;试分析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A到C处气温年较差变化_____,原因可能有哪些?(3)B点是北半球水稻种植业纬度最高的地区,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这里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题七:读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P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根据O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推测其形成原因。

(3)说出M地区自然带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根据图中信息说明图中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题八: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乙图(1)简述甲图所示地区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2)图示北部河段每年都会出现凌汛,简述其发生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3)①地和②地发展葡萄种植业共同优势是什么?成因有何不同?(4)②地所在国的葡萄酒闻名世界,试分析其优越的生产条件。

题九:读某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该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气候。

除图示地区外,类似气候类型还分布在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

(2)试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分析该气候形成的原因。

题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用斜线标出的区域属于________(自然带)。

该自然带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2)图中两斜线区域面积不同,试从地形、洋流两方面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第2讲世界地理总论--大洲气候特征题一:(1)②④ ②为冬季,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影响;④位于40°N—60°N,终年受西风控制(2)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3)地中海气候冬温和多雨,夏炎热干燥解析:从图可看出,图示地区为北非及西欧地中海附近地区,冬季30°N—40°N受西风影响,因此②正受西风的影响;④位于西风带内,终年受西风影响;①和③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②受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

题二:(1)热带雨林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2)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3)地中海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而少雨,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4)温带季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解析:此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

根据气温和降水数值,可以判断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为热带雨林气候;b为热带沙漠气候,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是撒哈拉沙漠;c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而少雨,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d为温带季风气候,其相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题三:(1)B、D(2分)(2)②⑥(1分)(3)一月,亚洲南部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1分),形成旱季(1分)。

七月,太阳直射点北移(1分),南半球的东南信风(1分)越过赤道向右偏(1分),形成西南季风(1分),再加上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形成的印度低压的吸引(1分)。

西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雨季。

(1分)解析:(1)⑥分布在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其成因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2)②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⑥为地中海气候,其成因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3)③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其成因为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其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题四:(1)北冬季(2)全年温和湿润(冬季温暖,夏季凉爽,江水分布均匀)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3)③(4)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解析:(1)依据纬度变化可以判断该图所表示的是北半球,此时大陆东岸盛行西北风,故为冬季;(2)读气候分布图可知A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和湿润)、B为地中海气候(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C为温带季风气候、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3)本题主要考察气候类型的判读,①为地中海气候、②为热带雨林气候、③温带季风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4)B为地中海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为温带季风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题五: (1) 200~500mm、>2000mm西部高山(安第斯山)阻隔了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

虽东临大西洋,但处于西风带,为离岸风,水汽难于进入大陆。

东部沿海受(大西洋福克兰)寒流影响减少了水汽来源。

(2) 东部年均温高于西部。

主要原因有:地势西高东低。

气温直减率造成西部地区气温较低(或东部地势低、气温较高)。

风带的影响:南回归线附近东南信风在大陆东岸由海向陆,使东部受温暖海洋影响。

东部沿海受(大西洋巴西)暖流影响较为温暖。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要素诸因子中,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哪一因子为主导地位,哪一因子处于次要地位,具体有些什么影响。

题六:(1) 大致从低纬向两极不断增大;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增大,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2)明显(大)这里是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地带,并且有落基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水汽,使台美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很小,气候大陆性显著。

(3) 这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有利于水稻的种植。

解析:(1)图中等值线上的数据都是年温差,西经20°经线经过的赤道附近年温差小于4℃,然后向南北两极大致不断增大。

形成此规律的原因从低纬到高纬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幅度都不断增大,导致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变化幅度也不断增大。

(2)A到C处气温年较差等值线非常密集,说明气温年较差变化很大。

其原因要根据其地理位置,从海陆分布、地形等方面分析。

(3)首先由经纬度位置得出B点位于我国东北北部,然后根据B点属于夏季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分析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题七:(1)沟通波斯湾与印度洋(阿拉伯海);是世界石油输出的重要海上通道。

(2)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充沛,山地相对高度大,导致降水量的垂直分异明显(2分)(3)热带荒漠带(答热带沙漠带不给分)。

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干燥,形成荒漠景观。

(4)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有灌溉水源,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土质较好(沙质土壤)。

解析:(1)一般海峡的意义主要从沟通……,连接……,是……的重要通道等方面来描述。

(2)根据某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可以看出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量变化较大,可以看出当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侧迎风坡。

(3)M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当地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形成的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

(4)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光照、热量、土壤、水源、地形等方面来分析。

题八:(1)分布特点: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中部偏西北降水量突然增多。

原因:该地降水量主要来自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降水东南多,西北少;中部偏西北地区由于有山脉阻挡,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

(2)该河段是由低纬流向高纬,每年初冬,下游封冻,上游来水被冰坝阻塞河道;春季上游融冰,下游未解冻,上游来水被冰坝阻塞,河水溢出河道,形成凌汛。

(意思相近即可)(3)夏季光热充足,降水量少,昼夜温差大。

①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受海洋的影响小,全年降水较少;②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4)葡萄种植面积大,原料丰富;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市场广阔;技术先进;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捷。

解析:甲图位于我国贺兰山及其东侧宁夏平原,在贺兰山东侧迎风坡山腰处降水较多。

黄河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每年秋末冬初的时候都会出现凌汛;两地葡萄种植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同之处从两者的气候分析。

葡萄酒生产条件主要从工业区位条件去考虑,联系实际得出。

题九:(1)亚热带季风(湿润)南美洲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2)位于亚热带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上形成随季节变化的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受不同性质的冬、夏季风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