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计规范(桩基础部分)
桩基础设计规范
桩基础设计规范桩基础设计规范是指在土方、水文地质和设计条件等方面确定的桩基础的设计要求和规范,旨在确保桩基础工程的安全、可靠和经济。
一、桩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1. 土方条件要求:要详细调查桩基础区域的土质和地质情况,包括土的类型、含水量、密实度、强度等参数,为桩基础的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2. 荷载条件要求:要根据建筑物或结构物的重量、荷载类型和荷载组合等因素确定桩基础的承载力要求,确保桩基础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满足工程的使用要求和安全性能。
3. 桩的类型和布置要求:要根据土质条件、荷载要求和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桩型和桩的布置方式,使桩基础能够合理分布荷载,提高承载力和稳定性。
4. 施工工艺要求:桩基础的施工工艺要合理、可操作,确保桩的竖直度和偏差控制满足设计要求,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损坏。
二、桩基础的设计方法1. 桩基础的受力计算:根据所选用的桩的类型和布置方式,结合荷载条件和土质条件,采用静力法或动力法计算桩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
2. 桩的配筋和截面设计:根据桩的受力状况和承载能力要求,合理确定桩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并进行钢筋的布置和配筋计算,保证桩的抗弯和承载能力。
3. 桩的长度和间距计算:根据土质条件、荷载要求和桩的类型等因素,计算桩的合理长度和间距,以保证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桩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控制要求:根据桩基础的设计要求,制定桩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控制措施,确保桩的竖直度和偏差满足设计要求,并通过现场质量控制实施监督。
三、桩基础的验收和监督1. 桩基础的验收标准: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对桩基础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和评估,确保桩基础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和安全要求。
2. 桩基础的监督和检测: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进行桩的竖直度和偏差的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质量问题,确保桩基础施工质量和安全。
3. 桩基础的使用和维护:桩基础施工完成后,要加强对桩基础的使用和维护,确保桩基础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延长桩基础的使用寿命。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 总则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
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地基 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 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 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5 岩体结构面 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
2.1.6 标准冻结深度 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 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 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混凝土桩基础设计规范
混凝土桩基础设计规范一、概述混凝土桩基础是指通过混凝土灌注桩或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等方式,将桩身深入地下,利用桩身的承载力和桩端摩擦力来承担建筑物或结构物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地基土壤中的一种基础结构。
本文将从桩基础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设计1.基础类型的选择混凝土桩基础的选型应根据建筑物或结构物的荷载大小、地基土壤性质、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形式、高度、使用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情况下,小型建筑物可采用单桩基础或钢筋混凝土板桩基础;中型建筑物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大型建筑物可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基础。
另外,应根据地基土壤的承载力、变形特性等因素,进一步确定桩长、桩径和桩的间距等参数。
2.桩的承载力计算混凝土桩基础的承载力主要由桩身的侧阻力和桩端的端阻力组成。
侧阻力的计算可采用离散点法、连续土体法或有限元法等方法进行计算。
端阻力的计算可采用静力触探法、动力触探法、静载荷试验等方法进行计算。
在计算承载力时,应考虑桩的端面形式、桩的材料和强度等因素,以及地基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等因素。
3.桩的布置和间距混凝土桩基础的布置和间距应根据建筑物或结构物的荷载大小、地基土壤的承载力、变形特性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一般情况下,桩的间距应控制在1.2~1.5倍桩径之间,并根据荷载大小和地基土壤的承载力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此外,应根据建筑物或结构物的形式、高度、使用性质等因素确定桩的布置形式,一般情况下可采用直线布置、网格布置或环形布置等形式。
4.桩的材料和强度等级混凝土桩基础的材料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基土壤的承载力等因素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桩的强度等级应在C25~C50之间,钢筋混凝土桩的强度等级应在C30~C60之间。
三、施工1.基坑开挖和土方支护混凝土桩基础的施工应先进行基坑开挖和土方支护。
基坑开挖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同时应根据地基土壤的情况进行调整。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 总则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
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5 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
2.1.6 标准冻结深度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桩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桩基础设计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建筑桩基础设计的一些规范要求:
1. 桩基础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如《土木工程基础设计规范》、《土木工程桩基础设计规范》等。
2. 建筑桩基础的承载力设计要考虑各种荷载的作用,包括静荷载、动荷载和地震荷载等,以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3. 桩基础的设计应根据地质勘察数据和土层条件来确定,以确定桩的长度和直径等参数。
4. 针对桩基础的不同类型,如钻孔灌注桩、钢管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等,应遵循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施工规程。
5. 桩基础的纵向受力分析应考虑桩的弯曲和剪切等作用,以保证桩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6. 建筑桩基础的水平受力分析应考虑土体的侧阻力和摩擦力等作用,以确保桩基础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7. 桩基础的深度设计应根据土层的承载能力和沉降要求等来确定,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不受沉降影响。
8. 桩基础的间距和布置应根据荷载特性和地质条件等进行合理的确定,以均匀分担荷载并提高整体的承载力。
9. 在桩基础设计中,还应考虑到施工和维护的便利性,确保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和长期使用性能。
10. 建筑桩基础的施工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桩的位置和孔径、剪应力的控制、钢筋的布置和混凝土的拌制等方面的要求。
总之,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要求合理、科学,并与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相符。
只有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要求,才能确保建筑物的基础安全可靠,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抗震性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桩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主要是为了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为了确保桩基础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一套规范和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
一、设计原则1. 桩基础应根据工程性质、地质条件、桩型和承载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2. 桩基础应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和地震等外力作用下不发生沉降或倾斜。
3. 桩基础设计应满足相关国家和行业的规范和标准要求。
二、桩的选型1. 桩的选型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常见的桩型有混凝土灌注桩、钻孔灌注桩、钢管桩等。
2. 桩的直径和长度应根据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计算和选择,确保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三、桩基础的设计计算1. 桩基础设计应按照相关的力学原理和桩的受力特点进行计算和分析,确定桩的受力状态和承载能力。
2. 桩的侧阻力和端阻力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桩的类型进行合理估算和计算,确保桩的整体承载能力。
3. 桩基础的抗拔能力应根据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计算,确保桩在抗拔方面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四、桩基础施工要求1. 桩基础的施工要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2. 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督,定期检查桩的质量和稳定性。
3. 桩基础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验收和检查,确保桩的质量和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五、桩基础的检测和监测1. 桩基础的检测应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包括桩的质量、尺寸、强度等方面。
2. 桩基础的监测应定期进行,包括桩的沉降、倾斜、抗拔性能等方面。
3. 对于监测结果异常的桩基础,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加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总结:以上是建筑桩基础设计的一些常见规范,设计人员在进行桩基础设计时应参考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在桩基础施工和检测过程中也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桩基础的质量和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ηb——基础宽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ηd——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3
ψ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3 基本规定
3.0.1 地基基础设计应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 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 3.0.1 选用。
3.0.6 地基基础设计时,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标准组合的效应设计值(Sk)应按下式确定:
Sk=SGk+SQ1k+ψc2SQ2k+……+ψcnSQnk
(3.0.6-1)
6
式中:SGk——永久作用标准值(Gk)的效应; SQik——第 i 个可变作用标准值(Qik)的效应; ψci——第 i 个可变作用(Qi)的组合值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0.2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
4
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 l)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 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
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 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
1
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2.1.9 地基处理 Ground treatment, Ground improvement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1 总则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
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地基 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 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 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5 岩体结构面 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
2.1.6 标准冻结深度 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 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 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 总则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
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地基 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 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 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5 岩体结构面 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
2.1.6 标准冻结深度 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 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 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桩基础设计规范
桩基础设计规范桩基础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土建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桩基础设计规范的内容。
1.设计依据:设计师需要根据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建筑设计规范和土建工程相关法规来设计桩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地质条件、土层特性、荷载要求等。
2.基础类型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和建筑物特点选择合适的桩基础类型,包括钻孔灌注桩、沉管桩、螺旋桩等。
选择桩基础类型要综合考虑土层条件、荷载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
3.设计荷载计算:根据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对桩基础所承受的荷载进行计算和分析。
需要考虑静力荷载、动力荷载、地震荷载等。
4.桩长和直径确定:根据设计荷载计算结果和土层特性,确定桩的长度和直径。
需要考虑桩的承载能力、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5.桩基础布置:根据建筑物的布置要求和荷载分布,确定桩基础的布置形式和间距。
需要保证桩的承载均匀分布,避免桩与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
6.桩基础施工方法:确定桩基础的施工方法和工艺。
需要考虑土层条件、周围环境、施工设备等因素,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
7.监测与检验: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桩基础进行监测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监测内容包括桩身竖向沉降、桩身侧向位移、桩身抗拔能力等。
8.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对桩基础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桩孔钻探、清孔、灌浆、桩身钢筋埋设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9.防止共振现象: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注意防止桩基础产生共振现象。
需要对桩基础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合理控制桩的长度、直径和间距,避免共振发生。
10.工期和进度控制:对桩基础的施工需要制定合理的工期计划和进度安排,确保施工按时完成。
以上是桩基础设计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设计师在进行桩基础设计时应遵守这些规范和要求,以确保土建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修编桩基础条文8.5桩基础8.5.1本节包括混凝土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低桩承台基础。
竖向受压桩按桩身竖向受力情况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
摩擦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端承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8.5.2桩和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
在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
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
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
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4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5桩身混凝土强度应经计算确定。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二类环境及三类、四类、五类微腐蚀环境中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二a类环境中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二b类环境及三类、四类、五类微腐蚀环境中不应低于C30。
在强、中、弱腐蚀环境中的桩,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有关规定。
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桩,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适当提高。
6桩身混凝土的材料、最小水泥用量、水灰比、抗渗等级等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 的有关规定。
7桩的主筋配置应经计算确定并考虑基坑土回弹的影响。
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预应力桩不宜小于0.5%;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桩取大值)。
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九章桩基础设计修订
• 桩基形式:柱下集中布桩的独立承台,沿墙下布桩的条形 承台满堂布桩的筏板承台。
• 同一结构单元宜避免采用导致沉降差异的不同桩型
• 布桩平面系数a=nAp/A是为防止布桩过密对建筑场地以及 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表9.1.2-3。
.5m
卵砾石
(1.037)
试3(G8) Ф600×52 中粗砂混
m
卵砾石
(1.147)
万和源
24(16) 24(16) 24(16)
4060(12.01)↓ (再加一级就 破坏)
4060(19.84)↓
3831 7200
3845. 7086 6
5878.2 6450
4060(11.62)↓ 4000. 7025 6695.8 9
桩 桩径x桩长 号 (mm×m)
新南京图书馆
J5 Ф500×20.20
G Ф500×20.00 8 G Ф500×21.35 19 J1 Ф500×21.1 1 J1 Ф500×20.50 0 G Ф500×22.25 6 G Ф500×22.25 11 J4 Ф500×22.25
J1 Ф500×21.75
大于30m,单桥静探比贯入阻力加权平均值大于3.2MPa,否则不 予调整,取m=1.0; • 式(9.2.3-5)采用的Psp实质是对桩端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大 于10.0MPa的情况进行折减; • 式(9.2.3-5)来源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G94-94的公式 (5.2.6-1)以及蔡建的经验公式。修正估算公式依据的是南通地 区44根静载试桩与南京地区100根静载试桩,这144根试桩都是在 粉土、砂土场地上,所以公式(9.2.3-5)适用于以粉土、砂土为 主要土层的场地。当局部含有粘性土层时,采用本式得出的计算 结果会偏小,但作为承载力估算,不会有太大影响,且偏于安全; 对于以粘性土为主要土层的预制桩,目前搜集到的资料不够多, 这方面工作还要继续做。 • 修订后的(9.2.3-5)式估算单桩承载力直接采用Ps值,不需查询 qski-Ps曲线,运用方便。
桩基础设计规范
桩基础设计规范桩基础是一种通用的基础形式,因其可适用于各种土层状态,而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然而,由于桩基础的可调性和可塑性,其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场所的多样化,桩基础的设计规范也应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本文将就桩基础的设计规范做一些讨论。
一、桩基础的分类桩基础根据制造材料分为:混凝土桩、木桩、钢桩、复合桩和注浆桩等。
根据施工方式分为:钻孔灌注桩、挤密灌注桩、预制桩(预制混凝土桩、钢管柱状桩、灌注桩)和钢筋混凝土夹心桩等。
根据施工地面状态分为:发生松散-密实变化的夹层土、岩石和深层软土等。
不同的桩基础类型,其设计规范不同。
二、桩基础的设计要点1、桩的直径和长度钻孔灌注桩的直径不宜小于200毫米,预制桩的直径不应小于250毫米,木桩的直径不应小于150毫米。
钢筋混凝土桩的直径应根据土壤承载力而定。
桩的长度通常应达到洞孔以下一定深度(如陷落带)或达到地层的抵抗层(如深层软土或岩石层)。
结构层需要较高的刚度时,应按埋深的要求设计桩长。
2、桩的水平力桩的水平力荷载分为水平推力和水平拽力,常规情况下,不可超过桩的自重的10%。
当桩的水平力荷载需要大于此数值时,要特别对桩的水平抗力进行计算设计。
3、桩的结构布置桩的结构布置是指桩的截面与间距的设定,其中截面形式要符合功能要求和经济性要求。
间距是否富余还需要满足确保桩布置的合理性,例如不能出现过于密集或太宽间距(以便实现良好的结构布置)。
4、桩的钢筋钢筋的截面积应根据桩的长宽比、桩身破坏机制和长度等变量进行计算。
限制长度,用于控制柱的侧向偏移。
同时,钢筋应够强和应定为钢筋混凝土来达到设计要求,其应力级别应根据钢筋的承载能力、桩承载力设计而定。
5、水平和竖向考虑抗压强度由于桩的柿力、撑力及横向阻力都是通过桩端部传递的,因此桩基础的设计应对其承载时要格外注意水平和竖向抗压强度的考虑,避免桩杆的投影面出现压力而引起桩身进行弯曲破坏。
6、支承力的考虑桩的支承力需进行计算,计算过程需结合土体、桩工程的承载力和阻力等,而且还需考虑到桩的弯曲和桩的曲率。
桩基础规范
桩基础规范桩基是构建结构物的基础,它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桩基必须按照规范来设计和施工,以便能够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桩基的规范。
一、设计规范1.在桩基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地质抗力、桩的负载情况和桩基的结构及其稳定性,以确保桩基能够承受构建结构物的基本荷载。
2.桩基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设计分析,以确保设计符合规范要求。
3.设计应考虑桩基本体横向位移情况,以确保结构物正确性能。
4.桩基应该考虑桩体的水平线自重和结构荷载,以确保地基的位移范围在允许范围内。
5.桩基设计应考虑桩体的竖向变形,以便确定桩基的抗滑能力。
6.在桩基设计中,应考虑桩基周围环境和地下水位等因素,以确保桩基能够抵御外部荷载。
二、施工规范1.桩基施工需要根据设计文件进行施工,遵循设计的步骤和特点,以保证桩基的品质和质量。
2.施工中,需要对桩基地基的抗力、抗滑能力以及垂直应力等参数进行检测,以确保桩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桩基施工过程中,应该控制桩基的混凝土环境温度,以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4.确保混凝土施工时的浇筑深度和抗压强度,并且施工时应注意梁底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5.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排水控制,以确保桩基不受潮湿的影响。
6.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任何安全隐患。
三、维修保养规范1.维护桩基应考虑结构物的使用状况,定期检查桩基结构,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桩基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桩基若有破损,应及时修复或更换,以确保桩基正常使用。
3.确保桩基结构的牢固可靠,应保持桩基的清洁和平整,以防止湿度的影响。
4.冬季的时候,应注意桩基的防冻,以保证桩基的正常使用。
5.确保桩基施工现场的卫生,以防止污染和病虫害的危害。
四、总结桩基是构建结构物的基础,任何忽视桩基质量的行为都可能导致结构物发生倒塌。
因此,在桩基的设计、施工、维修保养等方面,都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进行,以确保桩基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桩基础规范
桩基础5.1.1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群桩20mm; 单排桩10mm。
5.1.2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1. 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现场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2. 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对打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
对灌注桩可对护筒位置做中间验收。
说明:5.1.2 桩顶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时,如不做中间验收,在土方开挖后如有桩顶位移发生不易明确责任,究竟是土方开挖不妥,还是本身桩位不准(打入桩施工不慎,会造成挤土,导致桩位位移),加一次中间验收有利于责任区分,引起打桩及土方承包商的重视。
5.1.3打(压)入桩(预制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寰、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3的规定。
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 % (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表5.1.3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说明:5.1.3 本规范表5.1.3中的数值未计算及由于降水和基坑开挖等造成的位移,但由于打桩顺序不当,造成挤土而影响已入桩的位移,是包括在表列数值中。
为此必须在施工中考虑合适的顺序及打桩速率。
布桩密集的基础工程应有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沉桩的挤土影响。
5.1.4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4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
每浇注5om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m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5.1.5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
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不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有关桩基础设计内容之比较
一
q 一桩端 岩石 承载 力特 征值 。 桩 基 规 范5 3 9 . . 条规 定 :桩 端 置 于完 整 、较 完 整基 岩 的嵌 岩桩 单 桩竖
( 基规 范5 2 2 桩 ..)
向极 限承 载力 ,由桩 周土 总极 限侧 阻力和 嵌 岩段 总 极限 阻力 组成 。 当根据 岩 石单 轴抗 压强 度确 定单 桩竖 向极 限承载 力标 准值 时 ,可按下 式计 算: QkQ +r U l+ t Qk ∑q HI‘ f =k =
R qB 十 。1 a p u∑q 。 : A 式 中: ( 地基 规范 8 5 5 1 ..- )
度 标准 值 ,仅 端 阻力 一项 计算 结 果就 不 同 ,最终 计算 的单 桩 竖 向承 载 力特
征值 差 距可 能较 大 。
二 、对 桩基 构造 的要 求 地 基 规 范8 52 5 规 定 ,灌 注 桩 不应 低 于C 0 . .-条 2 ;桩 基 规 范4 12 1 . .-规 定 ,灌 注桩 的桩 身混凝 土 强度等 级不 得小 于C 5 2。 地 基 规 范85 28 规 定 ,桩 顶 嵌入 承 台 的长 度 不宣 小 于5m ,主 筋 .. -条 0m 伸 入 承 台 内 的锚 固长 度 不 宜 小 于钢 筋 直 径 (I 钢 )的 3倍 和 钢筋 直 径 级 0
V A
建 筑 地 基 基础 设 计规 范 与建 筑 桩 基 技 术规 范 有 关 桩 基 础 设 计 内容 之 比较
曹永 祥
( 山开滦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 唐 唐山 03 1) 6 0 8
[ 摘
要]《 建筑地基基 础设计规范 》G 5 0 7 2 0 、 《 B0 0—0 2 建筑桩 基技术规范 》J J 4 2 0 中有关桩基 的单桩竖 向承 载力、沉 降计 算方法和允许值 ,以及 桩基构造 G9— 08
桩基础的设计
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构筑物承载力或沉降要求时, 一般可提出桩基础、地基加固方案进行比较。当天然地基承载 能力已基本满足或差不多而地基沉降偏大时,也可考虑在地基 中设置部分桩,成为一种沉降控制桩基础,此时,需按控制 沉降进行桩基础设计。
对桩和承台来说,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合耐久性。
1x = 0.56 1x + 0.2
1y = 0.56 1y + 0.2
(a)锥形承台; (b)阶形承台 四桩以上(含四桩)承台角桩冲切计算示意
(2)三桩三角形承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受角桩冲切的承载力 :
底部角桩:
( ) N l
11
2c1 + a11
hp tg
1
2
f tho
0.56
11 = 11 + 0.2
向设置联系梁。
4) 联系梁顶面宜与承台顶面位于同一标高。联系梁 宽度不宜小于250mm,其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 1/10~1/15,且不宜小于400mm。
5) 联系梁配筋应按计算确定,梁上下部配筋不宜小 于2根直径12mm钢筋;位于同一轴线上的联系梁纵 筋宜通长配置。
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应灌 注素混凝土,或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 性较好的素土分层夯实,其压实系数不宜小 于0.94。
5、验算作用于单桩的荷载,若不符合要求,需调整平面布置与承台 尺寸再进行验算,直至满足要求。
6、验算群桩承载力和变形,若不符合要求则返回第4步修正设计,直 至满足要求。
7、桩身结构设计和计算。 8、承台设计和计算。 9、绘制桩位、桩身结构和承台结构施工图,编制设计说明。
2 桩型和持力层的选择
一、桩型、截面和桩长选择原则
桩基础设计规范
R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ha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Rh ——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Tgk ——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Tuk ——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γ 、γ e ——土的重度、有效重度。 2.2.3 几何参数
2 应对桩身和承台结构承载力进行计算;对于桩侧土不排水抗剪 强度小于 10kPa、且长径比大于 50 的桩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对于 混凝土预制桩应按吊装、运输和锤击作用进行桩身承载力验算;对于 钢管桩应进行局部压屈验算;
3 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 力验算;
4 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 5 对于抗浮、抗拔桩基,应进行基桩和群桩的抗拔承载力计算; 6 对于抗震设防区的桩基应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5 桩基结构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重要性系 数γ o 应按现行有关建筑结构规范的规定采用,除临时性建筑外,重要 性系数γo 不应小于 1.0。
6 当桩基结构进行抗震验算时,其承载力调整系数γ RE 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采用。 3.1.8 以减小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为目标的变刚度调平设计,宜结 合具体条件按下列规定实施:
桩基础中的单桩。 2.1.4 复合基桩 composite foundation pile
单桩及其对应面积的承台下地基土组成的复合承载基桩。
pkpm软件应用之基础设计(桩基础)_secret
基础设计:(桩基础)桩基计算:计算依据桩基规范“4.1.1.1”γ0N≤ψc.fc.A 进行桩身强度验算。
(取ψc=0.7;中风化岩承载力特征值fa=3000kpa)端承桩按习惯方法进行承载力计算R=fa.A (本工程γ0取1.0)一、ZHJ-1的计算(d=900 d为桩身直径)1、桩身强度验算桩身混凝土采用C30 fc=14.3N/mm²ψc.fc.A=0.7X14.3X3.14X450²=6364.8KN>Nmax=840KN2、桩承载力计算fa.A=3000X3.14X450²=1906KN> Nmax=840KN二、ZHJ-2的计算(d=1000 D=1200 d为桩身直径 D为桩扩大头直径)1、桩身强度验算桩身混凝土采用C30 fc=11.9N/mm²ψc.fc.A=0.7X14.3X3.14X500²=7857.8KN> Nmax=2263KN2、桩承载力计算fa.A=3000X3.14X600²=3390KN> Nmax=2263KN三、ZHJ-3的计算(d=1000 D=1300 d为桩身直径 D为桩扩大头直径)1、桩身强度验算桩身混凝土采用C30 fc=14.3N/mm²ψc.fc.A=0.7X14.3X3.14X500²=7857.8KN> Nmax=3287KN2、桩承载力计算fa.A=3000X3.14X650²=3979KN> Nmax=3287KN四、ZHJ-4的计算(d=1000 D=1400 d为桩身直径 D为桩扩大头直径)1、桩身强度验算桩身混凝土采用C30 fc=14.3N/mm²ψc.fc.A=0.7X14.3X3.14X500²=7857.8KN>Nmax=3945KN2、桩承载力计算fa.A=3000X3.14X700²=4615KN>Nmax=3945KN五、ZHJ-5的计算(d=1000 D=1600 d为桩身直径 D为桩扩大头直径)1、桩身强度验算桩身混凝土采用C30 fc=14.3N/mm²ψc.fc.A=0.7X14.3X3.14X800²=7857.8KN>Nmax=3792KN2、桩承载力计算fa.A=3000X3.14X800²=6028KN>Nmax=3792KN六、ZHJ-6的计算(d=1100 D=1700 d为桩身直径 D为桩扩大头直径)1、桩身强度验算桩身混凝土采用C30 fc=14.3N/mm²ψc.fc.A=0.7X14.3X3.14X550²=9508KN>Nmax=6390KN2、桩承载力计算fa.A=3000X3.14X850²=6805KN>Nmax=6390KN七、ZHJ-7的计算(d=1000 D=1200 d1=700 d为桩身直径 D为桩扩大头直径d1为椭圆桩直线段)1、桩身强度验算桩身混凝土采用C30 fc=14.3N/mm²ψc.fc.A=0.7X14.3X(3.14X500²+1000X700)=14864KN>Nmax=4414KN2、桩承载力计算fa.A=3000X(3.14X600²+1000X700)=5491KN>Nmax=4414KN八、ZHJ-8的计算(d=1300 D=1900 d为桩身直径 D为桩扩大头直径)1、桩身强度验算桩身混凝土采用C30 fc=14.3N/mm²ψc.fc.A=0.7X14.3X3.14X650²=12380KN>Nmax=7670KN2、桩承载力计算fa.A=3000X3.14X950²=8502KN>Nmax=7670KN九、ZHJ-9的计算(d=1400 D=2000 d为桩身直径 D为桩扩大头直径)1、桩身强度验算桩身混凝土采用C30 fc=14.3N/mm²ψc.fc.A=0.7X14.3X3.14X700²=15401KN>Nmax=8728KN2、桩承载力计算fa.A=3000X3.14X1000²=9420KN>Nmax=8728KN十、ZHJ-10的计算(d=1700 D=2300 d为桩身直径 D为桩扩大头直径)1、桩身强度验算桩身混凝土采用C30 fc=14.3N/mm²ψc.fc.A=0.7X14.3X3.14X850²=22709KN>Nmax=11906KN2、桩承载力计算fa.A=3000X3.14X1150²=12457KN>Nmax=11906KN十一、ZHJ-11的计算(d=1800 D=2400 d为桩身直径 D为桩扩大头直径)1、桩身强度验算桩身混凝土采用C30 fc=14.3N/mm²ψc.fc.A=0.7X14.3X3.14X900²=25459KN>Nmax=12156KN2、桩承载力计算fa.A=3000X3.14X1200²=13564KN>Nmax=12156K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设计规范(桩基础部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 —— 8.5 桩基础(一)8.5桩基础8.5.1本节包括混凝土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低桩承台基础。
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
摩擦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端承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8.5.2桩和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 3 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 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 。
在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
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 倍。
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 3倍。
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
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 m 。
4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5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灌注桩不应低于C2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
6桩的主筋应经计算确。
定打入式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 ;静压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 0.65% (小直径桩取大值)。
7配筋长度:1)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2)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
3)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桩应通长配筋。
4)桩径大于600mm 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 。
8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 。
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Ⅰ级钢)的30倍和钢筋直径(Ⅱ级钢和Ⅲ级钢)的35倍。
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8.2.6 条高杯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和柱直接连接。
桩和柱的连接可按本规范第口基础的要求选择截面尺寸和配筋,柱纵筋插入桩身的长度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9 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中,应满足填土密实性的要求。
8.5.3 群桩中单桩桩顶竖向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Q k =(F k +G k )/ n式中 R 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8.5.3-1 ) 8.5.3-2 ) 2 水平力作用下H ik =H k /8.5.3-3 ) 式中 F 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G k ——桩基承台自重及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Q 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任一单桩的竖向力;n ——桩基中的桩数;Q i 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 i 根桩的竖向力;M xk 、M y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作用于承台底面通过桩群形心的 xx i 、 y i ——桩 i 至桩群形心的 y 、x 轴线的距离;H 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的水平力;H i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任一单桩的水平力。
8.5.4 单桩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表达式:1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Q k ≤R a、y 轴的力矩; 8.5.4-1 ) 8.5.4-2 )2水平荷载作用下H ik≤R Ha( 8.5.4-3 ) 式中R Ha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8.5.5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
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单桩的静载荷试验,应按本规范附录Q进行。
当桩端持力层为密实砂卵石或其他承载力类似的土层时,对单桩承载力很高的大直径端承型桩,可采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试验方法应按本规范附录D。
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采用静力触探及标贯试验参数确定R a 值。
3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R a= q pa A p+ u pΣq sia l i( 8.5.5-1 ) 式中R 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q pa 、q s ia ——桩端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由当地静载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算得;A p ——桩底端横截面面积;u p——桩身周边长度;l i ——第i 层岩土的厚度。
当桩端嵌入完整及较完整的硬质岩中时,可按下式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q pa A p( 8.5.5-2 ) 式中q pa ——桩端岩石承载力特征值。
4嵌岩灌注桩桩端以下三倍桩径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破碎带和洞穴分布;并应在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无岩体临空面。
桩端岩石承载力特征值,当桩端无沉渣时,应根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按本规范 5.2.6 条确定,或按本规范附录H 用岩基载荷试验确定。
8.5.6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取决于桩的材料强度、截面刚度、入土深度、土质条件、桩顶水平位移允许值和桩顶嵌固情况等因素,应通过现场水平载荷试验确定。
必要时可进行带承台桩的载荷试验,试验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8.5.7当作用于桩基上的外力主要为水平力时,应根据使用要求对桩顶变位的限制,对桩基的水平承载力进行验算。
当外力作用面的桩距较大时,桩基的水平承载力可视为各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的总和。
当承台侧面的土未经扰动或回填密实时,应计算土抗力的作用。
当水平推力较大时,宜设置斜桩。
8.5.8当桩基承受拔力时,应对桩基进行抗拔验算及桩身抗裂验算。
8.5.9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
计算中应按桩的类型和成桩工艺的不同将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以工作条件系数ψc ,桩身强度应符合下式要求:桩轴心受压时Q≤ A p f c ψc(8.5.9 )式中 f 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值;Q——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力设计值;A p ——桩身横截面积;ψc ——工作条件系数,预制桩取0.75 ,灌注桩取0.6 ~ 0.7 (水下灌注桩或长桩时用低值)。
8.5.10对以下建筑物的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桩基;2体型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3摩擦型桩基。
嵌岩桩、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桩基、对沉降无特殊要求的条形基础下不超过两排桩的桩基、吊车工作级别A5及 A 5以下的单层工业厂房桩基(桩端下为密实土层),可不进行沉降验算。
当有可靠地区经验时,对地质条件不复杂、荷载均匀、对沉降无特殊要求的端承型桩基也可不进行沉降验算。
桩基础的沉降不得超过建筑物的沉降允许值,并应符合本规范表 5.3.4 的规定。
8.5.11计算桩基础沉降时,最终沉降量宜按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
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宜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按下列方法计算:1 实体深基础(桩距不大于);2 其他方法,包括明德林应力公式方法。
计算应按本规范附录R 进行。
8.5.12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考虑特殊土对桩基的影响。
应考虑岩溶等场地的特殊性,并在桩基设计中采取有效措施。
抗震设防区的桩基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有关规定执行。
软土地区的桩基应考虑桩周土自重固结、蠕变、大面积堆载及施工中挤土对桩基的影响;在深厚软土中不宜采用大片密集有挤土效应的桩基。
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桩基稳定性验算。
对于预制桩,尚应进行运输、吊装和锤击等过程中的强度和抗裂验算。
8.5.13以控制沉降为目的设置桩基时,应结合地区经验,并满足下列要求:1 桩身强度应按桩顶荷载设计值验算;2 桩、土荷载分配应按上部结构与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确定;3桩端进入较好的土层,桩端平面处土层应满足下卧层承载力设计要求;4桩距可采用4d ~ 6d ( d 为桩身直径)。
8.5.14桩基设计时,应结合地区经验考虑桩、土、承台的共同工作。
8.5.15桩基承台的构造,除满足抗冲切、抗剪切、抗弯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承台的宽度不应小于5mm 。
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50 mm 。
对于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小于75 mm ;2 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 mm ;3承台的配筋,对于矩形承台其钢筋应按双向均匀通长布置(图8.5.15 a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 mm ,间距不宜大于200 mm ;对于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钢筋围成的三角形应在柱截面范围内(图8.5.15 b )。
承台梁的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2 mm ,架立筋不宜小于10,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6 mm (图8.5.15 c );图8.5.15 承台配筋示意( a )矩形承台配筋;( b )三桩承台配筋4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 mm ,当有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40 mm8.5.16柱下桩基承台的弯矩可按以下简化计算方法确定:1 多桩矩形承台计算截面取在柱边和承台高度变化处(杯口外侧或台阶边缘,图8.5.16 a ):M x= ΣN i y i(8.5.16-1 )M y= ΣN i x i(8.5.16-2 )式中M x 、M y——分别为垂直y 轴和x 轴方向计算截面处的弯矩设计值;x i 、y i ——垂直y 轴和x 轴方向自桩轴线到相应计算截面的距离;N i——扣除承台和其上填土自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第i 桩竖向力设计值。
2 三桩承台1)等边三桩承台(图8.5.16 b ):(8.5.16-3 )式中M ——由承台形心至承台边缘距离范围内板带的弯矩设计值;N max ——扣除承台和其上填土自重后的三桩中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最大单桩竖向力设计值;s——桩距;c ——方柱边长,圆柱时 c =0.866d ( d 为圆柱直径)。
2)等腰三桩承台(图8.5.16 c ):图8.5.16 承台弯矩计算示意式中M 1、M 2 ——分别为由承台形心到承台两腰和底边的距离范围内板带的弯矩设计值;s——长向桩距;α——短向桩距与长向桩距之比,当α小于0.5 时,应按变截面的二桩承台设计;c2——分别为垂直于、平行于承台底边的柱截面边长。
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