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短缺风险因子

合集下载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修复的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修复的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修复的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建立模型来判定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主要因子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提出调控办法。

对于问题一,影响水资源短缺的因子很多,主要有四方面:第一,农业用水;第二,工业用水;第三,人口规模;第四,气候条件与水利工程设施。

以上四方面分别对应附表中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他用水量与水资源总量。

对于主要因子,本文采用关联分析对关联度进行计算量化处理。

首先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以缺水量(总用水量-水资源总量)作为参考数列,把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他用水量与水资源总量作为参考数列,然后对个数列进行初始化处理,利用matlab 分别计算出以上四方面对缺水量(总用水量-水资源总量)的相关性。

得出总体相关性大小排序如下:> > >即:水资源总量>第三产业与生活等其他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为检验该模型的合理性,本文采用matlab作出以上四个量以及缺水量(总用水量-水资源总量)对时间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直观显示农业与缺水量的相关性较大,与该模型结果吻合,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对于问题二,本文建立了合适的模型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作出风险等级划分。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分成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分为五个点。

采用熵值确定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他用水量三方面对水资源短缺影响的权重,得出水资源短缺的综合测评指数Q,再利用六个阶段的Q值与实际数据对比的结果,定义出反映水资源短缺程度的程度系数e。

由于水资源总量相对于其他三方面因子的特殊性,本文决定分两个阶段(分别是1979~2000和2001~2008)拟合出(水资源总量/总用水量)的比值相对于时间的一次函数,根据函数走势对e进行修正,再对程度系数进行区间划分,作为风险等级的指标。

水资源短缺风险敏感因子的确定

水资源短缺风险敏感因子的确定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风险敏感因子的确定X衷平, 沈珍瑶, 杨志峰, 刘昌明(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5 ,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所, 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提要:本文从风险的角度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了探讨。

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列出了可能导致流域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各方面原因,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指标体系。

然后,对流域 6 个行政分区的风险指标值进行了获取工作。

针对石羊河流域的实际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法对风险指标进行定量筛选,最终确定出导致风险的敏感因子,为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价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制订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 水资源短缺; 风险; 敏感因子中图分类号: TV211. 1 文献标识码: A1 引言石羊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之一,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近年来,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各部门需水量急剧增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然而由于水资源的极度缺乏和利用不当,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天然植被萎缩,土地沙化、水质恶化等;与此同时,水资源的缺乏还导致了流域内争水矛盾尖锐,这其中包括了流域内不同区域之间的争水,如下游的民勤盆地和中游的武威市的争水,又包括了各行业之间的争水,如金昌市工农业争水激烈,工农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水的制约[1 ] [2 ]。

由此可见,水资源短缺成为流域生存和发展的巨大阻碍,严重地威胁着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从风险的角度来看,目前石羊河流域面临着较大的水资源短缺风险。

风险本是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的,人类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但是能够尽量减小风险,将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降到最低。

欲减小风险,首先应该找出导致风险的主要原因,并得出哪些因素会加大风险,哪些因素能够降低风险。

从而为制订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对策提供理论依据[3 ] [4 ]。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估及预测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估及预测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估及预测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影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本文针对水资源短缺风险作了如下方面的研究:首先考虑到风险因子的多重共线性,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因子做了筛选,挑选出了一些彼此相关性不强的因子;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方法,挑选出了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并建立了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对水资源短缺风险发生的概率和缺水影响程度给予综合评价;并利用聚类分析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程度进行了五个风险等级的划分,利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模型对北京市未来两年的水资源短缺情况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标签:线性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水资源短缺风险1引言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瓶颈,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建立污水处理厂,产业结构调整等。

但是,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风险始终存在。

如何对水资源风险的主要因子进行识别,对风险造成的危害等级进行划分,对不同风险因子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少其造成的危害,这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已有的数据和通过查阅资料得到的数据,建立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模型。

结合得出的结论和北京市水资源现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2模型实现2.1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因子的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文章和文献所知,北京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严重问题有:①长期地下水超采严重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严重。

②上游来水衰减严重,而且由于上游水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来水污染严重。

③水浪费和水污染加重了水资源危机。

④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使用水量增加,更加重了水资源危机。

⑤污水资源化程度不高。

因此,北京市短缺风险因子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考虑:(1)来水:①降水量;②入境水量;③地下水位埋深;④水资源总量;⑤大中型水库蓄水量;⑥节水量(2)用水:①农业用水;②工业用水;③第三产业及生活用水;④人口密度;⑤万元GDP水耗(3)污染:①污水排放总量;②COD排放总量;③污水处理率;④工业废水排放总量。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模型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模型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
风险(R)=风险发生概(P)
×
损失度(C)
其中损失度C是指当水资源短缺以一定程度发生时,对受 威胁对象所造成的损失程度。
风险发生概率的量化
由问题一得到的主要风险因子反映了水资源短缺发生的 可能性,即风险发生的概率P,采用权重模型(各因子乘以权 重后相加)得到P的定量评估值:
P = w1 x1 + w2 x2 + w3 x3 + w4 x4 + w5 x5
1.问题的重述
由于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资源短 缺风险始终存在。本题以北京市为例,给出水资源 短缺风险的定义:由于来水和用水两方面存在不确 定性,使区域水资源系统发生供水短缺的可能性以 及由此产生的损失。附表中给出了1979年至2000 年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要求利用《北京 2009统计年鉴》和市政统计资料及可获得的其他 资料,解决如下问题: 1.评价判定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 是什么?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风险发生概率值P
0.424619 0.584017 0.374631 0.645965 0.414541 0.781777 0.654099 0.633751 0.568789 0.500923 0.427311 0.396989 0.41308 0.344142 0.227994 0.361434
2.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 综合评价, 作出风险等级划分并陈述理由。对 主要风险因子,如何进行调控,使得风险降低? 3.对北京市未来两年水资源的短缺风险进行预测, 并提出应对措施。 4.以北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为报告对象,写一份建 议报告。 5. 提示信息:影响水资源的因素很多,例如:气候条 件、水利工程设施、工业污染、农业用水、管 理制度,人口规模等。

水资源短缺风险因子相关问题

水资源短缺风险因子相关问题

城市水资源循环模式探讨 水是可以再生和循环利用的自然资源。水的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水的社会循环依赖于自然循环, 又对自然循环产生影响, 两者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如果在水的社会循环中, 能够注意适度开采, 重视污染控制, 考虑环境影响, 遵循水的自然循环规律, 那么就会减少人类活动给水循环带来的负面影响, 使之控制在水资源可以承受和自我修复的范围之内, 从而达到让自然界有限的淡水资源能够为人类重复地、持续地利用。 但?サ乃试唇ㄉ韫こ讨饕悸欠篮榧踉趾退试纯⒗昧礁瞿谌? 并且往往是就工程论工程, 对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少考虑, 缺乏一种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因此对水资源自然循环造成了很大损害。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和水生态安全的问题日益突现, 人们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形势下,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我们必须对原来的指导思想和做法进行改变。而作为可持续发展具体实践模式的循环经济理念为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1、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是以合理、持续的利用物质和能源为目的, 把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形式, 它与传统的末端治理有着本质差别,是一种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其理念是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控制废物产生, 实行废物资源化。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 减量化, 要求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 再利用, 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使用物品, 避免物品过早成为垃圾; 资源化, 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 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循环经济使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成以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基础, 以资源循环利用褐V菔行杷壳蜃蛹八试葱枨笤げ夥治
城市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阶段。自上世纪以来, 全世界城市化潮流势不可挡。城市化的发展, 使一大批城市和城市群涌现出来, 这种大规模城市扩张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城市水资源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水资源是城市生态与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撑因子, 其本身是可以再生和循环利用的自然资源。但是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产生了剧烈影响, 破坏了水资源的自然循环规律, 超出了水资源承载力和自我修复的范围, 不仅威胁到了城市水生态安全, 也威胁到了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城市水资源问题的解决目前也有较多的研究, 但主要集中于研究具体某个城市水资源利用有关环节中的问题, 且较多地从供应角度探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对策措施, 缺少一些共性问题的探讨; 在研究尺度上也往往局限于城市社会用水的范围, 缺乏社会与自然的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对资源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我们解决城市水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试图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以循环经济为指导, 对现有的城市水资源系统进行重构, 提出城市水资源循环模式, 通过恢复水资源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 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水资源问题, 维护城市水生态安全, 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1102

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1102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姓名:宋晶晶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姓名:吴胜南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姓名:李喜楷专业:信息与工程摘要近几年来,由于受到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影响,水资源各类风险问题日趋严重,水资源风险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正确的对水资源进行风险评价计算,指导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针对北京的水资源风险实况,研究调查了北京的水资源短缺风险问题并给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问题一中我们设定判定水资源的风险因子为总用水量、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第三产业生活等其他用水、水资源总量、缺水量、降水量、污水处理能力等。

通过对1979年至2009年各个因素数据的分析,构建灰色分析模型来确定灰色关联度,用Mtalab软件编程得到各个风险因子彼此间的关联度,最后通过彼此间关联度的大小,从而得到影响北京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风险因子有:工业用水、农业用水、降水量、水资源总量、污水总量。

问题二中我们采用风险率、脆弱性、可恢复性、事故周期和风险度作为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的评价指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建立的隶属函数得到模糊关系矩阵,然后又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由模糊关系矩阵和风险评价各因素的权重得到综合评价矢量,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处于高风险状态。

针对得出的这个结论,我们给出了一些可以降低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因子的措施。

问题三,为了预测北京市未来两年水资源短缺风险,我们先对各风险建立数据拟合模型,对各风险因子未来两年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值代入问题二中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中去,即可求得未来两年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量,再将其归一化后即可求得其风险及所对应的风险等级。

采用该模型我们对未来两年的风险等级预测为2010年为较高风险,2011年为低风险。

问题四中我们把我们从问题一、二、三中的出的结论联系北京市最近几年的实际情况详细地写给北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份建议报告,其中主要的建议有以下4点:1、充分利用、合理分配自然水资源。

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识别研究

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识别研究
在设 计 、 设 和管理 运行 过程 中存 在 的 、 响工 程正 建 影 常功 能发 挥 的不确 定 因素 ; 可供 水量 风 险 因子 , ④ 各 种经 济和技 术 的不确 定 因素使 可 供水量 存 在很 大 的 不确 定性 ; ⑤用 水量 风险 因子 , 国民经 济和 居 民生活 中 的各 种用 水 量存 在 着不 确定 性 , 资 源 系统 的需 水

要 : 区 域 水 资 源 系 统 所 面 临 的风 险 进 行 识 别 , 成 水 资 源 系 统 失 事 的 风 险 因 子 有 水 文 风 险 因 子 、 力 对 造 水
风 险 因子 、 程 风 险 因 子 、 供 水 量 风 险 因子 、 水 量 风 险 因 子 、 环 境 风 险 因 子 、 术 风 险 因 子 和 其 他 风 险 工 可 用 水 技
收 稿 日期 :0 0—0 21 3—2 2
天气 一气 候 系 统 固有 的各 种 不 确 定 性 使得 降
基 金 项 目 : 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项 目(o 6 A 2 肋 6 ; 国 20B D O ) 国家 水 体 污染 控 制 与 治 理 科 技 重 大 专 项 ( 0 Z 0 2 9— 0 0 2 ; 利 0 8 X 70 0 2— 0 ) 水 部 公 益 性 行 业 专 项 经 费 项 目(0 8 11 ) 2 0 00 5 . 作 者 简 介 : 成 才 (9 2 ) 男 , 夏 彭 阳人 , 程 师 , 要从 事 水 资 源 系 统 工 程 方 面 的研 究 . 孟 17 一 , 宁 工 主
原 因.
资料 分 析 的误 差 等 ; ②水 力 风 险因子 , 表征 径流运 指
动 形 态 和 运 动 过 程 的 水 动 力 因 子 的 不 确 定 性 , 括 包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_(修复的)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_(修复的)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建立模型来判定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主要因子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提出调控办法。

对于问题一,影响水资源短缺的因子很多,主要有四方面:第一,农业用水;第二,工业用水;第三,人口规模;第四,气候条件和水利工程设施。

以上四方面分别对应附表中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他用水量和水资源总量。

对于主要因子,本文采用关联分析对关联度进行计算量化处理。

首先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以缺水量(总用水量-水资源总量)作为参考数列,把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他用水量和水资源总量作为参考数列,然后对个数列进行初始化处理,利用matlab分别计算出以上四方面对缺水量(总用水量-水资源总量)的相关性。

得出总体相关性大小排序如下:0.6477 > 0.6327 > 0.5971 > 0.5844即:水资源总量>第三产业和生活等其他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为检验该模型的合理性,本文采用matlab作出以上四个量以及缺水量(总用水量-水资源总量)对时间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直观显示农业和缺水量的相关性较大,和该模型结果吻合,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对于问题二,本文建立了合适的模型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作出风险等级划分。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分成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分为五个点。

采用熵值确定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他用水量三方面对水资源短缺影响的权重,得出水资源短缺的综合测评指数Q,再利用六个阶段的Q值和实际数据对比的结果,定义出反映水资源短缺程度的程度系数e。

由于水资源总量相对于其他三方面因子的特殊性,本文决定分两个阶段(分别是1979~2000和2001~2008)拟合出(水资源总量/总用水量)的比值相对于时间的一次函数,根据函数走势对e进行修正,再对程度系数进行区间划分,作为风险等级的指标。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探讨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探讨

1 7 1 8 1 8 1 8 1 8 1 8 1 8 1 8 1 8 1 8 99 90 9 1 92 93 94 9 5 9 6 97 9 8
4 7 0 . 4 8 5 4 0 . 0 75 8 0 . 0 8 7 4 7 . 2 7 8 3 8 . 6 4 . 0 85 2 2 . 2 45 3 5 . 3 47 5 8 . 6 18 4 4 . 2 5 8 4 8
1 9 2 0 2 0 99 00 0 l
2 0 2 0 2 0 2 0 2 0 0 2 0 3 0 4 05 06
c一是・ M () 1
() 1 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 ; () 2 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体系 ; () 3 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 机制 ;
() 1式中, C为水资源短缺风险指数 ; P为人 口( 万人)G ; 为 G P国内生产总值( D 亿元) M 为总用水量( m )K 为 ; 亿 S; 与降水量有关 的系数 ( 见公式 2 。 )
关 键 词 : 险 指 E cl
Ab ta t sr c :The a e e plr s n e au t s p p r x o e a d v l a e
水 资 源 短 缺 风 险评 价
应对 措 施
工 > 3 0
无 法 承 受 控 制 人 口和 经 济规 模 , 的 风 险 丰 水 年 需要 调水 控制人口和经济规模 , 平 水 年 以上 需 要 调 水
K一. . —0 2R一40 / 0 { 9 .( 0 0 )4 0
J. —0 2R- 80 / 0 7 . ( - 0 )8 0 0
4 0 ≤8 0 ( ) 0 <R 0 2
8 0 ≤ 10 0 <R 6 0
I5 o .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模型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模型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模型摘要本文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法的数学模型,对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因子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公式r 1i =∑=nj ji e e 111计算出各个因子的权重,找出水资源短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利用它来快速有效地缓解首都水资源短缺问题。

利用加权平均法分析北京市1979-2000年各行业的用水情况,通过观察加权平均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各行业用水逐年变化的规律来预测未来五年内北京市水资源的状况关键字 水资源短缺风险因子 层次分析法 加权平均法一问题重述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的基本要素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类与水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论是生活或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个宝贵的自然资源。

近年来,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

接连不断的旱情加剧了北方地区本来就存在的水资源短缺,如今,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大都市之一,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0,从附表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北京的用水总量和水资源储存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缺口。

对此,党中央国务院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包括南水北调工程在内的重要举措来缓解首都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但是,由于全球气候的恶化以及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必将长期存在。

因此,如何有效保护水资源,降低水资源风险就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既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也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

根据附表中给出的北京水资源数据,利用包括《北京统计年鉴》在内的所有可利用的资料讨论一下问题:1、以北京市水资源资料为例,分析水资源短缺的风险因子,并对这些因子进行重要性分析:2、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评价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因子,以便政府作出正确的决策:3、从用水量、用水结构、水资源存量几个方面对北京市未来五年水资源进行预测:4、给有关部门提交一份研究报告,至少从水资源短缺成因、水资源风险控制以及水资源保护几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摘要:水资源不仅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更是一个国家或城市工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水资源不光在我们生活中占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水资源短缺更会严重的阻碍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作为我国首都的北京市,既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我国的经济中心。

经济飞速发展既仰仗日益月新的科技进步,同时更依赖于充沛的自然资源。

就拿水资源来说,北京市全年用水总需求量和可利用水资源量处于严重不平衡状态,长期超载令人担忧。

因此,水资源问题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旨在定量评价判定出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风险因子,并对北京的水资源短缺做出大略的等级划分,并根据近些年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现象对未来的短缺风险进行初步的预测。

对水资源,本文将各风险因子划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来水方面,来水主要有;陆地上的地表水,地下水和降雨可利用部分和再生水。

另一方面,用水方面则主要有工农业用水和第三产业用水与生活用水。

本文将利用1979年到2000年北京市各部分占用水量及来水量占总用水量和总来水量的比例之间作比较,利用最小二乘法和曲线拟合的方法给出风险因子的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从而识别出主要风险因子。

然后用函数以评价水资源系统的模糊性,利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模拟和灰度预测,对水资源短缺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预测和评估。

并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情况做出大致的等级划分,同时建立基于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北京市水资源利用状况提出建议和改革方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根据预测结果给出了个人对风险的等级划分,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北京市目前正处于三级风险状态,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可能风险级别达到更高。

最后,本文根据预测结果对北京市水资源管理和使用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希望能改善北京市的水资源现状,使首都经济和社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字:风险因子,线性回归,最小二乘,等级划分,灰度预测,曲线拟合,风险规避,1,问题的重述北京市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大城市之一,其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m^3,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的1/30,属于重度缺水区,紧急严重的缺水状况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感到烦恼,而且也阻碍工农业等经济的发展。

水资源短缺的风险因子识别模型

水资源短缺的风险因子识别模型

Rik F c o d n i c t n M o e fW a e h ra e s a t rI e tf a i d l t r S o t g i o o
GUO e h a Yu — u
( c o lo ce c s S h o fS in e ,Na tn iest n gUnv ri o y,Na tn 2 0 7,C ia n g26 0 o hn )
合 功 能 . 立 缺 水 量 与 导 致 水 资 源短 缺 各 因 子 关 系的 B 建 P神 经 网 络模 型 . 各 单 个 因子 取 值 增 加 1 .然后 通过 该 将 % 模 型 计 算 出缺 水 量 的 变化 率 ,从 而 确 定 北 京 市 水 资 源短 缺的 主要 风 险 因子 。 次 为 第 三 产 业 及 生 活 用 水 、 污 水 处 依
t ig teB in u ip l t eo re a n 1 7 - 0 9frea l i p pr teB e r ew r a n h e ig m nc a wa rrsucsdt i 9 9 2 0 o xmpei t s ae , P nua nt ok k j i e a nh h l
r t n — ae o o s c s wa e n a n al r c p ti t ame t r t fd me t e g ,a d r i f l p e i i t n,ec Th e u t b an d b e mo e e i g e me t e i ao t. ers l o tie y t d l a re n s h r a n
理率、 降水 量 等 . 模 型 所 得 结 果 与 现 有 方 法 的 结 论 比较 吻合 . 计 算 更 为 简便 . 该 但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与衡量思路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与衡量思路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思路1.风险度量的确定:风险度量v=用水量-供水量若v>0,则存在风险,若v<0,则无风险。

计算自1979年至今2010年(2000年后的数据自己收集)的风险度量v,将风险度量大于0的求出平均值与标准差。

2.风险因子的确定:通过计算各个影响因素与风险度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根据相关系数确定哪些影响因素为风险因子。

其中风险因子的确定可以考虑题目提供的因子,关键是能够找到历年数据的因子,这些数据可以在2009统计年鉴上找,可以进入中国统计局和市统计局上收集。

3.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上述讨论的风险因子及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以风险度量为因变量,风险因子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模型中最后剩下的自变量即为主要风险因子,这些自变量前的回归系数即为该变量每变化一单位对风险度量的影响程度有多大,从而确定该如何调控风险因子,使得风险降低。

该模型可以指出如果这些主要风险因子不加控制,将会对风险度量产生多大的影响,实质即为一综合评价模型。

4.风险等级的划分风险等级的划分可以根据1计算所得的风险度量的均值和标准差来确定,如果1中计算所得的均值>0,则说明近几十年均存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等级的划分可以考虑为:均值+标准差—风险较大,均值+2标准差—风险很大,均值+3标准差—风险非常大。

这样可以根据各年的风险度量来确定落在哪个围,以判断其实什么级别的风险。

5.市未来两年水资源短缺风险的预测可以考虑建立以时间为自变量,风险度量为因变量的一元回归模型,该模型有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曲线的,看具体的数据做出来的图像来判断。

根据该模型可以对未来两年的风险度量进行预测,说明未来两年将处于什么等级的风险。

也可以建立风险度量的时间序列模型来说明。

注意:所建的预测模型是考虑主要风险因子并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情形,可见需要进行调控。

201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学建模竞赛题A题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够不断更新的天然水体。

北京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

北京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摘要:本文所探讨的是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主要风险因子的确定、短缺风险综合评价及风险预测问题。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目前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的严峻问题,如何对水资源风险的主要因子进行识别,对风险造成的危害等级进行划分,对未来风险高低进行预测,对不同风险因子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少其造成的危害,这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要风险因子,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00-08年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状况作出了风险等级划分。

最后,利用灰色预测法对未来两年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了预测。

第一、我们把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因子分成自然因子(包括年降水量、森林覆盖率、平均气温、地下水)和社会因子(包括人口、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第三产业及生活用水、人均GDP、污水处理率、南水北调工程),利用00-08年北京市各指标统计数据,分别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在各因子中所占比重,选出各因子中对其影响显著的主要风险因子,然后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对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影响程度。

得出年降水量、地下水、人口数量、人均GDP,污水处理率、南水北调工程为主要风险因子。

第二、对于问题二,本文建立了合适的模型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作出风险等级划分,依次分别为:高、较高、中、较低、低。

1.问题的重述近年来,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水资源成为焦点话题。

北京就是我国严重缺水的都市之一,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虽然政府采取了措施,但是,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风险始终存在。

如何对水资源风险的主要因子进行识别,对风险造成的危害等级进行划分,对不同风险因子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少其造成的危害,这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2009统计年鉴》及市政统计资料提供了北京市水资源的有关信息。

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综合评价

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综合评价

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综合评价摘要:本文从风险的角度对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一,通过资料分析,列出了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各方面缘故,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指标体系。

然后,对各个风险指标值进行了猎取工作。

针对北京地区的实际资料,采纳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对风险指标进行定量选择,最终确定出导致风险的敏锐因子,为进一步进行风险评判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制定风险的防范措施和计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对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判,我们建立了一个水资源短缺量与来水和用水两个因素之间的线性回来模型,同时对以后两年做了推测,建立数据拟合模型,求解水资源短缺风险及对应的风险等级。

关键词: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风险;敏锐因子;风险等级;线性回来;拟合1.问题的重述近年来,我国、专门是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峻,水资源成为焦点话题。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是世界上水资源严峻缺乏的大都市之一,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m3,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属重度缺水地区,附表中所列的数据给出了1979年至2000年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差不多成为阻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进展的要紧因素。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建立污水处理厂,产业结构调整等。

然而,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进展,水资源短缺风险始终存在。

如何对水资源风险的要紧因子进行识别,对风险造成的危害等级进行划分,对不同风险因子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少其造成的危害,这对社会经济的稳固、可连续进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2020统计年鉴»及市政统计资料提供了北京市水资源的有关信息。

利用这些资料和可获得的其他资料,讨论以下问题:1评判判定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要紧风险因子是什么?阻碍水资源的因素专门多,例如:气候条件、水利工程设施、工业污染、农业用水、治理制度,人口规模等。

2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综合评判,作出风险等级划分并陈述理由。

对水资源短缺风险的探讨

对水资源短缺风险的探讨

对水资源短缺风险的探讨本文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找出影响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风险因子。

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模拟和预测水资源短缺风险发生的概率,建立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模型,对主要风险因子进行调控使风险降低。

对北京市未来水资源的短缺风险进行预测并提出应对措施。

标签:风险因子模糊概率理论Logistic回归模型1 评价判定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水资源短缺主要在于供水量和用水量两方面,影响这两方面的因素很多,例如:气候条件、水利工程设施、工业污染、农业用水、管理制度、人口规模等。

再者水资源的来源和去处也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例如:降水—频率关系的不确定性、降水—径流关系的不确定性、流量—频率关系的不确定性、水位—库容关系的不确定性、缺水—损失关系的不确定性。

由此可见,风险源包括水力风险因子、工程风险因子、可供水量风险因子、需水量风险因子、技术风险因子、水环境风险因子等。

运用Excel软件对1979年至2008年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状况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图1、图3,人口状况参照图2。

由图1可见,水资源总量曲线几乎都在总用水量曲线的下方,水资源总量小于总用水量。

说明水资源总量是影响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因素之一。

由图3,农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呈下降趋势,但农业用水量所占比例仍然很高,可见农业用水量是影响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设备技术提高,一是耗水量减少,二是污水再利用。

因此导致工业用水量减少。

随着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它用水量的上升,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分析图2北京市的人口上升导致其生活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50.99%。

可见人口规模是影响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很重要的因素。

综上所述,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有:工业污染、农业用水量、人口规模、水资源总量。

2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基于水資源系统的模糊不确定性,构造一个合适的隶属函数以评价水资源系统的模糊性。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

t = 1, 2,K, n

由残差图可知第6 和第8个点偏差太大, 将这两点去除,改进 得到回归方程 y=0.1710+0.8166x1 +1.9697x2+2.2964x 3-0.0154x40.0598x5 得其残差图如右图 。 方程能较好的反应 因变量Y与各自变量X 之间的关系
• 2、再通过线性拟合得到各个因素影响下供求差值 的走势图,从而得到我们所需的预测模型。 • 例子:时间-人口增长:y=exp(6.7682+0.0187t)
量对其影响程度较大。
方法(2):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划分等级 • 于水资源短缺由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影响, 导致水资源短缺风险也具有不确定性,而 且由于风险概念具有模糊性,因此用模糊 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建立水资源短缺风险 评判的理论和模型 •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一般方法: • a.确定因素集和评判集 • b.确定模糊评判矩阵R=(rij)n×m • c.综合评判
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是影响水资源短 缺的主要风险因子。
• 2、怎样对将来水资源短缺进 行风险预相关数据中找出合适 的函数进行拟合,并对缺水量与各因素建立起来 函数关系,可以定量的预测将来两年的缺水量。
三、建模方法
• 本文针对北京水资源的评估运用了三个方 法即: • (1)熵值法确定权重系数 • (2)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 (3)多元线性回归与拟合法进行预测
数学建模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
北京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背景)
• 我国是世界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进入21世纪以后, 水资源的短缺形势更加严峻,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构成严 重威胁。因此,在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战 略指导下,针对水资源短缺的严峻态势,党和国家及时 提出“开源节流并重,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以提高用水 效率为核心,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发展节水型 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厉行节约用水, 建立节水型社会就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本文主要针对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

水资源短缺风险综合评价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自然资源。

近年来,受到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影响,水资源各类风险问题日趋严重,对水资源风险点研究日益收到重视,正确的对水资源进行风险评价计算。

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判定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做出风险等级划分,对未来两年风险进行预测,并向北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些建议。

对于问题一,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定量分析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他用水、降水量、人口和水资源总量这六个水资源短缺风险因子,将数据无量纲化后,借助matlab计算出主成分载荷,从而得出造成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三个主要风险因子,分别为工业用水、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他用水和人口。

对于问题二,采用基于熵权的水资源短缺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风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水利学报上涉及的风险性、脆弱性、可恢复性、重现期和风险度作为风险等级划分指标,计算出北京市1979年至2008年水资源评价因素综合性能数值,再运用熵值法确定并得出综合权重,对北京的水资源风险等级进行评价,结果为北京水资源短缺处于高风险期,其高风险指数为0.8795。

并根据三个主要风险因子,提出合理控制北京人口总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第三产业及生活等其他用水量。

对于工业用水,我们建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大污水处理力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北京水资源短缺风险。

对于问题三,首先预测得出北京市未来两年水资源短缺风险因子的数据,然后根据问题二中所建立的基于熵权的水资源短缺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

对于有明显函数关系的风险因子,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并利用matlab做出图像;对于离散程度较大的风险因子(降水量和水资源总量),采用指数平滑法。

结果高风险指数为0.6039,可以看出北京水资源短缺小幅度得到改善,但仍处于高风险阶段。

由此我们提出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加强水资源管理分配等相应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水环境污染情况,全国七大江河水系的741个监测断面中,29.1%的断面符合三类以上水质,70%左右的水是四、五类甚至于劣五类水。全国近一半城镇农村约3.6亿人饮用水源的水质不符合标准。垃圾围城,固体废弃物2002年生活垃圾1.36亿吨,工业垃圾9.5亿吨,有毒有害废弃物危害还是显现,雨水通过加剧地表与地下水污染,现在工业垃圾非常多。酸雨来自大气污染,大气污染S02排放2002年为1995万吨,为世界第一,酸雨面积占全国30%,据323个城市,仅116个达二级空气质量标准,2003年,全球20个空气严重污染城市,我国占16个,全球共排放231.7亿吨。重点水环境治理项目进展缓慢,十五计划中应建的污水处理厂共687座,现在已经完成124座,占应建项目数的18%,在建工程212座,占应建项目的31%,未动工的351座,占应建项目的51%,重点治理水域包括淮河、海河、辽河、滇池、巢湖、太湖、渤海、三峡水库。中国与美国轻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比较,造纸,中国污染物排放量是美国的四倍到十倍。
水资源利用面临的若干问题,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供需矛盾尖锐,水少,水源污染严重,水脏,中国很难找到安全的饮水,水旱灾害频繁,水多,洪灾、水灾频繁,环境与生态系统退化。中国水资源消耗水平比较低,一万美元GDP所消耗的水,日本每208美元消耗1立方米水,而中国每5045美元消耗24.25立方米水。能源消耗水平方面,一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日本是1,德国1.5,美国是2.67,中国是11.5。农业水资源利用十分落后,全国农业的水利用效率比先进国家低一倍,每生产一公斤粮食耗水1000公斤,其中灌溉输水渠系水量损失率以色列是小于10%,美国为22%,日本为39%,而中国为50%到60%,中国一半以上的水都在灌溉渠系中损失掉了,节水的潜力很大。
刘昌明(教授):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早上好。
我的题目是“中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因为在座的各位不是搞水利的,所以要讲一讲中国水资源的特点,以及水资源利用的若干问题,还有与水相关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最后讲一下水资源合理利用策略方面的问题。
中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总的分布东南部量比较大,长江和黄河的长度是最长的,相当于六千多公里,南方降雨量最大。现在中国人口十分之九在东部沿海城市,西部仅占十分之一。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与世界人均值比较,水资源是世界人均的25%,耕地是40%。我国GDP与物耗占世界的份额,2003年GDP为4%。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人均水资源很低,仅为世界的四分之一,人口密度与水资源的分布相一致,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很大,集中在夏季与东南,水资源系统脆弱不稳,旱涝频繁,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这些都是中国水资源的特点。
洪水频繁,威胁人民安全,长江1998年、1991年、1954年、1935年大洪水,松花江1998年特大洪水,黄河1958年、1933年、1840年特大洪水,淮河1975年特大洪水,海河1963年特大洪水,造成每年平均损失上千亿美元。1998年长江大洪水非常严重,黄河下游开封水位高出市区地面八米,一旦洪水下泄不了,冲溃堤防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洪水威胁是中国水资源严重的问题。
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外来水源的供水功能,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减少地下水开采,全面恢复地下水超采区的生态环境,养蓄地下水,使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永定河、潮白河冲洪积扇的中上部地区,利用洪水、水库弃水和地表水进行人工回灌,恢复地下水环境。
3、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建立完善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
在水资源短缺的今天,地下水作为北京的主要供水水源,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因此,为从区域上保护地下水,防止水质恶化,应从源头上即地下水补给区进行保护。
水环境、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污染导致甲肝、伤寒、血吸虫等疾病,废污水、水与食品的污染导致肝癌、胃癌是中国农村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肝癌死亡率为世界第一。污染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巨大,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相当于GDP的3.5%到8%。与水相关的生态退化,全国有35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干旱沙化土地100万平方公里,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扩张,我国森林率只有18%,我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草场退化。沙漠化的情况严重,地下水枯胡杨林大量的死亡,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牧场退化,草原沙化。沙漠化引起了沙尘暴以及黄河河道的断流等很多问题。华北地下水严重超采,最大超采量达到150%,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原来地下水位在80米左右,现在地下水位标高大概为30米左右,下降了30多米,超采的情况非常严重。50年代地下水开采只有500万方,2000年地下水开采量达到四亿多立方米。
建立一套完善的地下水监测体系,逐步做到自动化监测和地下水水质、水位的统一监测,资料要及时、准确反映环境的现状。动态监测工作在满足向社会发布公益性信息的同时,还要考虑能够反映地下水的动态变化特征,为今后深入研究地下水环境系统的变化、演变规律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
中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run-xin 发表于 06-04-11 13:34 阅读(769) 评论(3) 分类:
继续开展污水资源化、雨洪利用的研究和应用。把城市污水排放规划管理、污水处理厂建设、再生污水利用三个城市雨洪,既可防治雨洪灾害,缓解城市雨洪压力;同时又增加了可用水资源,并可通过回灌补给蓄养地下水。
建议统筹安排官厅水库上游地区的地表水开发利用,加大官厅水库上游地区的污水治理力度,维持一定的入库水量,并逐步恢复官厅水库的饮用源水功能。
用水对水资源影响的控制,一类是强耗水,一类是弱耗水。强耗水,水经过使用以后大量的损失掉。发生用水以后,大量的水还存在,消耗的水量很少就是弱耗水。强耗水的情况下,比如农业灌溉,通过大气的蒸发作用,水灌溉到农田以后全部蒸发掉了,只有1%的水量进行光合作用形成了产品,水量大部分被消耗掉,不可能回收。我们要调整农业用水,而不应该让农业用水浪费,要抓好水源、输水渠道、以及田间的节水。弱耗水,比如生活与工业用水,我们每天大量的生活用水是洗澡、洗菜等,这90%以上的水都要排出去,排出去的都是污水,工业用水也是污水大量排放,我们要做到“供、用、耗、排、治”,对用水做深入的研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水资源。
1.在南水北调水源进京之前,合理利用本地水资源,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证程度
水资源短缺是北京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北京市水资源已远不能满足未来用水需求,为了提高城市供水安全的保证程度,保障2008年奥运用水,本着“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战略,提出如下建议
兰水是淡水与供水,绿水是土壤水与植物用水,兰、绿水要结合起来。雨水是可更新水资源的总来源,中国可更新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降雨,全国的降雨量62000亿,量很大,中国现在用多少水呢?现在用了5600亿水,还有60000亿,土壤水通量41560亿,占降水总量的67.2%,其中有6780亿立方米补给地下水,这是非常大的潜力。
鉴于连续干旱时地表水供水保证程度降低,为保证城市供水安全,应科学地适度增加地下水开采量,合理开发利用。对已确定的应急供水水源地应尽快投入勘探和开发工作,对其它地区继续开展调查工作,寻找新的后备应急水源。
节约用水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发展战略方针,在优先保证城市生活和重点工业供水的前提下,在无法满足需水时,适度压缩农业用水。加强工业、农业节水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
2.南水北调水源进京后,应该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北京乃至海河流域缺水问题的战略设施,为了用好南水北调水源,仍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后,应建立外来水源、本地水源相互协调的供水网络,实现本地地表水源与外来水源的联合调蓄、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联合调蓄,提高北京城市供水安全保证程度,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
认识节约用水在可持续发展中有很大的意义,节水有两大功能,一个是保护了水资源的量和质,一个是减少废污水的排放,降低环境成本,所以节水有一箭双雕的功能。
用水的循环经济方式,就是3R,减量化、回收、再利用。需水零增长,这是合理利用与控制水资源的重要方向。建立循环经济与水循环耦合关系,实现需水量的零增长,土壤水、降水、植物水、地下水、地表水“五水”不断地循环,然后进入社会系统,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等,在社会系统中实现3R,通过3R使社会系统出来的水是清洁的水,然后再返回到自然系统中。需水量零增长不是我们主观的愿望,而是自然已经形成的,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美国80年代以后总水量实现了零增长,日本在80年代也达到了零增长,中国可能在2030年以后才能实现,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征兆,特别是北京市从94年开始GDP增长,但是总的用水量并未增加,尽管南水北调的水没有来,但是说明北京城市发展很快,用水量并没有增加多少,虽然有一定超采地下水的问题,但是总的来说零增长也会实现的。
洪水方面,我们要充分协调人与水之间的关系,完善洪、旱的治水思路与减灾的规划,同时要重视防灾、减灾内涵发挥,实现抗灾软件与硬件、及非工程性与工程性措施的结合,特别是要加强预报,对各种灾害事先预报,做好准备。人与水的协调,比如长江平垸行洪,原来是人水争地,现在是平垸行洪,给洪水以出路。比如黄河小浪底的调水调沙,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
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缺水的干旱半干旱我国面积占52%,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不够,人们在地下寻找水源宝藏,深层地下水都是上万年甚至于更长时间蓄积的水,现在都拿出来用了。华北平原累计超采水量达到1000亿立方米,中国668个城市三分之二有不同程度的缺水,缺水带来的工农业年损失巨大,以千亿计算。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污染问题涉及到人类的健康,“三湖、三河”污染态势在扩大,现在黄河已经找不到干净的水,很多地方都是劣质水,黄河的污染与泥沙问题很严重,黄河既有泥沙,又有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在河道内。华北地区的白洋淀污染也非常严重,水几乎是黑色。
水资源合理利用策略的讨论,我们应该首先从基本策略进行思考。水资源变化大的原因有两方面,一个是气候、自然的变化,我们应采取适应性的对策,一个是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变化,我们应采取人、水和谐的措施。总的原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避免所谓的人定胜天”。水资源发展措施的基本方针是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节水就是一个适应性的政策,多渠道开源包括了一些非传统的水源,比如城镇的水源、围田水、再生水,甚至于海水的利用也是非常好的。新的概念与内涵探讨,首先要考虑的是水循环,水圈中各水体,包括气、液相、固相等转化与交换。现在的水资源包括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和灾害水,要把水资源合理的调控和调度,不要洪水来了就防洪,要有机地联系起来。缺水类型的全面划分,过去说的缺水一般分三类,一类是资源性缺水,一类是水质性缺水,一类是污染性缺水,现在我们应该重新探讨一下,如果按人均水资源算,西部某些省区还高于东部。我们现在提出三种划分,一种是基于生态气候的分析,E/P大于1的,秦岭淮河以北就是这样的情况,一种是基于社会发展的分析,超承载、水质、设施与管理四类缺水。北京缺水,如果退回50年,北京不缺水,现在北京缺水,人口多,超承载,过去叫资源性缺水并不对,因为这个地方天然水资源是多少就是多少,资源性缺水是相对于人口而言的。田园地区的河里有水,但是住在外面的居民或者是工农业生产没有设施,没有修水道,水到不了这个地方,这就是设施性缺水。一种是基于经济发展的分析,边际经济效益db/dw大于0,在一些地区如果有了水,边际效益不是负的,还有效益可图,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应该给它补充水。从这方面确定缺水的类型,然后提出对策,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认识问题。超承载,过去叫资源性缺水,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资源性缺水只能放在生态气候中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