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探析_翟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 专业 人文 茶趣
2015年第六期
46中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探析
翟 羽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 海南海口 570026)
摘 要:中国是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长期以来中国茶叶出口量都稳居世界前三位。但是,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量徘徊不前,创汇能力表现疲软,影响了中国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以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等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中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探究了中国茶叶产业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提升中国茶叶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品牌;市场占有率
在全球茶叶贸易中,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尼是最主要的茶叶出口国。就中国而言,茶叶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出口稳步上升,比如,2004年我国茶叶出口接近29万吨,出口金额达到4.5亿美元,仅次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但是,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遇到了许多挑战,受到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茶叶出口的威胁,发达国家茶叶农残检测标准的提高,茶叶加工技术的不断改进等,使我国茶叶出口开始走向低谷。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仅30万吨,同比下降7.5%,且屡屡遭受日本、欧盟的农残检测超标通报。为此,应深入分析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竞争力成了国际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成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但是,对于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和标准,学术界仍有着较大分歧,并未形成为人们广泛认同的定义或评价方法。不过,人们通常以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等作为评判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1.1国际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又称市场份额,是指某种产品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对国家而言,某个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则表明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如果该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越低,则表示该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3年,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始终处于12%~15%之间,
且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2007年欧盟出台农药检测标准之后,中国茶叶出口受阻,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1]。
从总体上看,世界茶叶市场基本为斯里兰卡、肯尼亚、中国、印度四个国家所垄断,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长期居于世界第三。1.2 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某国进出口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TC 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TC 指数总是处于-1与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该产业的贸易竞争力越强。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3年之间,中国茶叶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处于0.9左右徘徊,这说明中国茶叶产业有着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肯尼亚与斯里兰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高达0.97和0.96,这说明两国有着很强的贸易竞争力;印度和印尼的竞争力指数也长期处于08~0.9之间,这说明印尼、印度两国的贸易竞争力与中国相当。1.3生产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衡量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需采购品物价状况的指标,也是衡量某国或地区出口产品价格变化情况的显示性指标。如果某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产品价格下降,则生产者价格指数就会下降,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会减弱。据联合困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从2005年到2012年中国茶叶的生产者价值指数上涨18%,茶叶出口价格呈缓慢上升趋势;印度则上涨了73%,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印尼、肯尼亚、斯里兰卡则有不同程度下降[2]。
综上所述,中国茶叶产业有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的贸易竞争力,但是中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伊斯兰卡、肯尼亚两国差距较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2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2.1中国茶叶产业的优势
第一,自然资源丰富。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叶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分布区域广,是名副其实的茶叶大国。以中国东南地区为例,东南部多为丘陵地带,多为酸性土质,冬季温度较高,光照和降雨量充足,这些都有利于茶树生长。
第二,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早在30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种植茶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茶文化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今,中国茶叶种类齐全,名优茶叶有一千多种,如西湖龙井、祁门红茶、信阳毛尖、安溪铁观音等。这种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为中国茶叶出口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2.2中国茶叶产业的劣势 作者简介:翟羽(1986—),女,河南南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区域经济、物流管理。
第一,茶叶质量不高。总体上看,产业国际竞争往往经历资源、产销、资本、技术四个竞争阶段,而世界茶叶产业竞争尚处于产销竞争的发展阶段,主要依靠土地禀赋、劳动力成本等进行竞争,前者决定着茶叶生产质量,而后者决定了茶叶生产成本。从土地禀赋看,我国茶叶生产面临着土地流失问题,如信阳、黄山、武夷山等地茶林都存在水土流失、肥力下降等问题,这些直接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而其他主要茶叶生产国都有许多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法,如斯里兰卡人就采用“双行隔离草”技术防止水土流失,很好地解决了茶园水土流失问题。虽然中国茶叶生产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是由于农药残留、耕种不科学、重金属超标等因素影响,中国茶叶质量并不高,这些直接影响了中国茶叶出口。比如,2014年欧盟就对中国茶叶农残检测超标通报了33次。在茶叶加工方面,中国茶叶企业普遍存在加工条件差、产品质量低、缺乏深加工等问题,导致中国茶叶行业处于价值链的底端,多以散装茶叶出口为主。
第二,生产成本提升。中国茶农的文化程度较低,仍采用传统的修剪、施肥、加工技术,这显然落后于其他主要茶叶生产国。此外,茶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采摘、制茶等环节占据80%的劳动量,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茶叶采摘和加工成本急剧增加。以安徽黄山为例,2011年每公顷茶叶人工成本106.3元,比2009年增长了21%。与此同时,茶叶生产的化肥、农药成本也不断增加,如2012年全国农资产品价格平均上涨25%左右,这些都提高了中国茶叶产业的生产成本[3]。
第三,产业链不健全。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茶叶生产规模、产品品牌等密切相关,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等国均以小规模茶园为主,其中,斯里兰卡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最高。中国茶叶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低,茶农、企业、经销商等各自为营,各种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比如,许多地方都成立了茶叶种植合作社,但茶农参与合作社的热情并不高。以福建安溪县为例,全县共注册成立296家茶叶种植合作社,但多数茶农不认同合作社的品牌销售、市场定价、合作经营等,也并不愿参加合作社。
第四,市场集中度高。中国茶叶销售主要集中于亚洲与非洲,集中于摩洛哥、日本、美国等国。据中国海关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茶叶出口国家超过120个,但出口超过万吨的国家仅有摩洛哥、多哥、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十个国家。因而,中国茶叶出口很容易受美国、日本、摩洛哥等国家茶叶消费影响。比如,俄罗斯经济形势复杂,卢布大幅贬值,乌兹别克斯坦茶叶需求不旺,美国茶叶需求量下降,这些都影响了中国茶叶出口。从茶叶种类上看,大部分国家都有消费红茶的习惯,而绿茶消费多集中于亚洲和非洲地区。中国茶叶出口以绿茶为主,绿茶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90%,但全球绿茶市场已接近饱和。欧洲、北美等国有着较强的茶叶消费力,但是这些国家以红茶消费为主,而中国很难在国际红茶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4]。3 提升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3.1降低茶叶生产成本
近年来,生产成本上升导致茶叶出口价格大幅上涨,也抑制了国际市场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降低了中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此,应不断推广茶叶生产的先进技术,提升茶叶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以缓解茶叶生产的人工成本压力,提升茶叶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3.2提高茶叶产品质量
针对中国茶叶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应积极对茶农、茶叶生产企业进行茶叶产品质量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与生产管理技术。应为茶农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引导茶农科学种茶、科学管理,以有效控制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此外,应建立完善的茶叶质量检测体系,确保茶叶种植、施肥、采摘等符合国际标准。
3.3培育茶叶龙头企业
针对中国茶叶品牌建设滞后的问题,应加强茶叶品牌建设,鼓励茶叶行业的兼并重组和企业并购,打造中国的茶叶品牌,切实改变“有名茶,无名牌”的产业现状,提升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支持大型茶企整合茶叶的生产、加工、流通、科研等环节,以促进茶叶行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5]。
3.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当前,应深入研究国际贸易规则,制定适合茶叶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比如,应完善茶叶质量标准体系,推进茶叶产品标准化建设;应支持和鼓励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提升茶叶产品的附加值。此外,应积极推进茶叶企业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茶叶研究体系,以提高茶叶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
3.5拓展国际茶叶市场
针对我国茶叶出口现状,应将红茶出口作为茶叶出口的重点内容,在稳定绿茶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红茶市场。面对欧美、澳洲市场苛刻的农残检测标准,应大力支持有机茶、优质红茶的产量和出口,开发高附加值的茶叶产品,以迎合高端客户的消费需求。在茶叶市场开拓中,应通过展销会、交易会等途径宣传中国茶文化,提高中国茶叶的文化品位和国际知名度,提高中国茶叶的文化附加值。
参考文献
[1]许咏梅.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
,2006,(1).26--28.
[2]阮菊英.五巨头过招 搅浑茶饮料市场[J].中国茶叶,2003,(2),1.
[3]姜爱芹.影响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研究[J].中国茶叶
,2003,(2).34-35.
[4]余艳锋,邓仁根.我国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疆农垦
经济,2007,(12),23-26.
[5]庄晓娟,杨宏伟,庄明.种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调查及分析[J].
内蒙古大学学报,2006,37(2),237-240.
茶叶贸易
2015年第六期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