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制护士成长问题及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同制护士成长问题及应对策略
张宝玲,李美芩,赵承芳
关键词:合同制护士;成长;人事代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3.050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8B-2181-02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当前,公立医院护士严重缺编,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的过程中,已经耗费了许多个人资源,特别是合同制护士,医院因多种原因不能做到与在编护士同工同酬。
高风险、高投入、高压力,换不来良好收益保障是合同制护士目前的现实状况。
合同制护士管理机制相对滞后,缺乏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
我院合同制护士占全院护士队伍的41.53%,高学历的合同制护士因缺乏工作成就感导致离职的现象不断发生,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有31人离职,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损失,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针对以上状况,我院采用人事代理的方法来解决合同制护士的后顾之忧,达到了一定成效。
1 合同制护士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 专业因素导致非编护士地位更低 护士职业非常辛苦,却得不到医院的高度重视和病人、家属及社会应有的理解和尊重;护士日夜忙碌在临床一线,得到的报酬却相对较低,价值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长此以往,必将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失衡,大大削弱其工作的积极性,低年资、非编合同制护士表现更为突出。
有研究表明,护士离职意愿与年龄呈负相关[1]。
张建华等[2]2007年对全国696所三级综合医院的调查发现,非编合同制护士每年离职率平均为5.7 5%,离职率最高为12.3%,尤以急诊科、儿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等工作量多、工作难度大的科室更为突显。
1.2 缺乏归属感 合同制护士多数小于30岁,由于这一年龄段的护士正面临着恋爱、结婚一系列问题,多社会角色因素决定了护士的双重压力,承担着妻子、母亲、女儿、媳妇等多重角色,担负着繁忙工作和繁重家务的双重压力。
工作中的负面感受和家庭的责任及家务琐事的交织,加上心理调节能力不强,极易造成其身心憔悴,再加上因怀孕、分娩等生理变化,更加重对其健康的影响。
1年内如果请病、事假连续超过4个月将自动辞职的规定,使合同制护士不得不考虑是否婚育的问题。
2 对策
2.1 与人才市场协力聘用合同制护士 合同制护士由人才市场注册代理,完成技能考核、竞聘上岗等管理工作。
为合同制护士缴纳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
合同制护士被各医院聘用,每隔5年签1次合同。
2.2 人事代理的优点 目前,我国大多数综合性医院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基本上还属于封闭式静态的管理模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明显,不能按需定编。
在这种模式下,护士的使用权与所有权高度结合,本人不能自由流动,医院不能按需择人,不能适应目前卫生机制改革的总体需要,人才流动的市场化程度低,人力资源难以优化配置,用人效益不高。
护士有限的资源难于优化配置,良性的用人机制无法建立和运行,导致运行成本过高,效益低下。
经人事代理聘用合同制护士的最大特点在于实现了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使用单位分离,变单位护士为社会护士,即医院管用人,而一些具体的人事管理工作则由代理机构人才市场来完成,例如年度考核、职称晋升。
由于人事代理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了养老保险、职称评定、人事档案等后顾之忧,体现了以事为本的行政事务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
人事代理是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相对稳定出入有序的、流动的护士队伍管理模式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机制,有利于人才引进和流动,有效缓解医院护士编制紧缺的问题,又增强了激励机制。
而且,人事代理还能激发用人医院在编员工的活力,打破用人单位过去满足于现状,不求创新的工作局面。
2.3 人事代理模式对护理管理者的启示 护理管理者应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做到人尽其才。
在当前护士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不应只认为护士缺编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而要改变管理理念,采取诸如授权、激励机制等措施,提高护士工作自主性及工作成就感,管理者应积极创造条件,提升护士的社会地位,让他们参与医院决策的制定,以提升护士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改变护士工作的环境,如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支持服务,创造一个支持自主性护理实践的环境,能提高护士的满意度[3]。
护理管理者要把人的因素当做管理中的首要因素、核心因素,通过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挖掘人的潜能和发挥护士的专长,培养人事代理护士主动为实现医院目标共同努力的群体意识和共同奋斗的组织精神,形成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实施人性化管理,创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对待护士的缺点和错误,既要耐心教育和批评,又要热情帮助和鼓励。
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健康活动,如技能比武、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经验交流等,建立培养人才的良好机制,让每一个护士都有一个发挥才华的舞台,满足护士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
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培养使用、教育培训和劳动报酬上决不能存在差异,不能挫伤护士的积极性。
医院要关心人事代理护士,解决其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搭建一个有利于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营造出一个和谐、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对护理管理者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人事代理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制度,在提高管理效率、建立竞争机制、加强人才流动、提高护理人员队伍素质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为护理人才的培养扩展了渠道,也为高学历护理人才创造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利于护理队伍阶梯建设。
3 小结
目前,各级医院均有大量的非编合同制护士工作在临床一线,是护理队伍的中坚力量,成为决定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
我院通过人事代理使非编合同制护士与在编人员同岗同酬,提高了非编合同制护士的社会地位。
人事代理后,非编合同制护士成为人才市场注册人员,使合同制护士有了归属感,即使现用单位不再续聘,也会有其他医疗机构聘用。
缴纳各种保险解决了后顾之忧,在达到退休年龄后,可从保险公司领取退休金。
人事代理对护理队伍的稳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值得各地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龙建,龙立荣,王南南.护士的职业承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20.
[2] 张建华,王羽,汪建荣.护士条例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1.
[3] Baernholdt M,Mark BA.The nurse work environment,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rates in rural and urban nursing units[J].JNurs Manag,2009,17(8):994-1001.
作者简介 张宝玲,主管护师,本科,单位:045000,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美芩、赵承芳(通讯作者)工作单位:045000,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2-05-17)(本文编辑卫竹翠)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病人
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黄旭叶
关键词:护理风险;重症监护室;院内转运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3.051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8B-2182-01
护理风险是指存在于护理工作各个环节中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病人死亡或伤残[1]。
危重病病人常因诊断和治疗需要在院内进行转运,转运时间虽然短暂,但因病人病情复杂、不稳定以及监测治疗设备限制等原因,在转运过程中护理风险始终存在,危险事件发生率极高[2],而成功的转运对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非常积极的意义[3]。
为了加强重症监护室(ICU)病人院内转运中的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安全,我院制订了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取得很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 2011年1月—2012年3月院内转运急危重症病人412例,其中男212例,女200例,年龄19岁~93岁。
转运目的有CT、核磁共振成像(MRI)、B超等诊断性检查或急诊手术以及运送到专科病房继续治疗。
1.2 方法 分析急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各环节存在的护理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干预。
2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2.1 护士因素 护士责任心不强,对转运病人病情、诊断不了解,未及时观察到病人的病情变化,未严格遵守危重病人转运的指证和禁忌证[4];护士违反规章制度,未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临床经验不足或者专业知识缺乏的年轻护士在病人发生病情变化时,缺乏评判性、预见性思维以致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差;还有护士风险意识滞后,未严格执行告知义务。
2.2 病人本身因素 清醒的危重病人病情较急,因缺少对疾病的认识而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以及危重病人本身病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和由特殊的治疗措施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2.3 转运交接班及相关制度不完善因素 急救转运所需药品、物品备用不完善以至于未正确评估及预测与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与接收科室工作配合不协调,还有交接班制度不完善。
3 护理风险管理
3.1 加强护士的管理 加强护士的急救技能和理论的培训:提升护士素质,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的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5,6]。
组织护士学习护理风险管理及法律知识,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如与病人家属沟通转运中的风险,严格执行告知义务,以建立风险共担、医患互动的新型医患关系。
3.2 建立标准化危重病人转运交接班制度和风险告知制度及规范转运工作流程 护士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完善抢救药物设备的准备,并加强与相关科室、电梯组等部门的配合协调。
3.3 病人转运前的风险评估 由于危重病人病情复杂,因此对病人是否转运、何时转运,需主管医生的认真评估及权衡并陪同转运。
护士转运前应评估病人的病情、意识、生命体征等,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针对意识清楚的危重病人,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和解释工作。
转运前护士和主管医生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3.4 病人转运中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正确处理。
转运途中避免剧烈震动,拉起床栏或必要时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7],保持病人的体位安全、合适,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部在高位。
3.5 病人转运后的交接 转运到目的科室后与接受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病人并应在床旁简单明了地交接病人“六知道”等,并与接班者书面交接。
为了确保护理安全,我院制订了“危重病人转运记录单”,在记录单上包括病人转运前诊断病情、生命体征、药品及物品备用情况、用药情况、辅助检查情况及转运途中的病情,由转送科室护士填写后,与病人转送时一同携带并与转入科室护士交接签名。
完成病人转送后,此表由转出科室存档保存2年备案。
3.6 建立“品管圈”,予持续质量改进 科室每月召开“品管圈”会议进行安全分析,交流在实际临床病人转运过程中潜在的护理风险,评价并监测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每月收集相关科室的反馈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以确保护理安全。
4 小结
转运危重病人不是一次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抢救危重病病人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监护、治疗、护理的过程[8],存在极大的护理风险。
因此,护士要根据转运各环节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等.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6,6(8):36-38.
[2] Taylor JO,Larders CF,Chulay JD,et al.Monitoring high-risk car-diac patients during transportation in hospital[J].Lancet,1970,11:1205-1208.
[3] 王和蕨.6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1,7(6):75.
[4] 卢勇,苏磊,秦伟毅.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6):457-458.
[5]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11.
[6] 唐梅宗.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10,24(增刊1):105-106.
[7] 魏红云.介绍一种担架床约束带方法[J].护理学杂志,2003,18(10):799.
[8] 司联晶,陈月芬.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4):153-154.
作者简介 黄旭叶,护师,本科,单位:310004,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收稿日期:2012-05-20)
(本文编辑卫竹翠)
·
2
8
1
2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August,2012Vol.10No.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