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摘要
中药药理学开始于20世纪20 ~ 40年代,其建立和发展已有几十年历史,它是中药学的分支学科,也是药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更是一门与多种学科密切联系的新兴的桥梁性学科。中药药理学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与中西医理论体系相结合的产物,是中药现代化研究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学科,也是将中药推向世界,让世界人民掌握中药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科学。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以及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其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阐释中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揭示中药防治疾病的特点和优势,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对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意义重大。[1]
其近年来中药药理学发展速度之快,涉及内容之广,也体现了其蓬勃的生命力。因此,对中药药理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具备挑战性。本论述中我们将对中药药理学中热点研究方面的显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字】药理学中医药理论桥梁性学科防治疾病
药理作用新兴学科临床应用
1.中药药理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如果以1985年10月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作为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那么从那以后, 在以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为核心的我国中药药理学研究大致经历过了几个历程, 即从1985年学会提倡的" 不论用什么思路和方法, 也不论从那一个角度进行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都是应当值得欢迎的" ; 到1987年~1990年锐意提倡中药的复方药物特别是中医经典名方的研究; 再到九十年代周金黄教授提倡的五个结合, 中药药理的基础研究迅速发展, 成果突出, 也基本形成了中药药理学的基本学科构架。[2]
这些成果, 大都来自于我国的药理学工作者, 来自于与药理学相关而有志于进行药理研究并勤于学习掌握了药理学基础与技能的人员。那后, 随着社会需求与形势的变化, 中药新药的研究成为了中药药理研究的一大热点并持续至今。同时, 尽可能地接受现代生物医学最新成果而用其于进行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也成为中药药理研究的另一大热点, 也同时持续至今。加之由于大批研究生课题的需要而导致了对某些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既广又细。另一方面, 由于中药药理研究本身既需要广泛的学科交叉, 但同时又因一种" 利益" 的趋使, 导致了一些非药理研究人员忽略了药物与药理研究本身的学科基础与技术特点, 满足于依样画葫芦, 在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同时, 也难免出现了一些研究结果的脱离客观实在, 造成了不少论文的浮燥, 一些连基本医药知识都不甚了解的人员跨跨奇谈.
与此同时, 然而有的时候却出现了药理学研究人员的边缘化现象, 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药理是药学的核心, 时至今日, 涉及中药药理研究的课题几乎占整个中医药课题的一半以上, 特别是高层次课题, 其中中药药理研究的内容比例更重, 仅国家973中药课题事实上基本都属于以药理学研究为主的课题, 其它如863、支撑计划、攻关课题等凡涉及药性药效的基础与应用者均全然如此。
[3] 可以认为,中药药理学研究早已成为中药和中医研究中最主要的内容与方法之一, 中药药理研究结果也正因此而大步地推进着中医药学的现代进步, 或者说, 中药药理研究早已成为中医药学领域中最为活跃、最为生动且最有创新和潜力的力量。如果说, 中医药学需要协调发展, 那么这股力量的正确引导与合理配置,
以及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目标、思路、方法和对结果的阐释都将对中医药学的现代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 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
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中药及复方利用其有效成分对人体进行多靶点调节,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中药的治疗作用,符合人体发病机制及病理环节多态性的特点。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应用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实用价值,其临床有效性正是理论科学性的最好证明。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对古方和现代经验方进行多指标的系统药理研究,可以发现复发的作用机制,揭示更深层次的治疗原理,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和中药新产品研发。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复方研究不但能从宏观观察阐明其药效,还能从器官、组织、分子水平研究其作用机理。[4]近年来关于古代方剂的药理研究越来越多,其中对桂枝汤、六味地黄汤、四君子汤、四逆汤、大承气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等研究较多。在该类古方研究中较多地探讨了方剂的作用机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建立相应的客观指标,科学的阐明药物作用机理。如桂枝汤对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10株病毒致细胞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含药血清能抑制单纯疱疹病毒等 4 株病毒对Hep-2 细胞的增殖。将六味地黄汤视为一个整体,以活性评价为导向,从六味地黄汤中定向追踪分离,获得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部位,研究发现该部位对TH 及TC 的功能有调节作用。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方剂的作用原理。对于复方的研究,大多数着眼于药效、作用机制及安全性评价,不少方剂也已经被开发为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的新药。中药复方的配伍可以提高药效,减少毒副作用。
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精华和优势所在,方剂的作用是复方中各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观察不同药味配伍与药理效应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仍然是复方药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研究方法虽然还是以药味加减、正交设计等方法为主,但也出现了不少新的统计设计方法,如均匀设计法、直接实验设计法;正交设计中,也有使用量效回
归分析或改良药效的半量相加法等新方法。以方剂的化学成分为研究基础,注重传统方剂配伍理论与现代药理研究方法相结合,物质基础分析与药理效应观察相结合,从组成方剂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剂的化学组成和药理作用两个层次探讨方剂的配伍规律与物质基础变化的关系。在整体动物、离体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生物学四个水平上探讨方剂的配伍、物质基础的变化与药理效应间的联系,已成为复方配伍研究的基本思路。
3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指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血清,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作为药物源加入离体反应系统中从而研究其药理作用的一种半体内实验方法。[5]它是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于1987年首次提出的,是为了研究中药复方而诞生的一种新的体外实验方法。经过多年众多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该法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研究中药药效较为科学的一种方法,为中药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在中药复方药理研究中,特别在进行体外研究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麻烦。由于中药成分众多,中药复方配伍更是复杂多变,除了有效成分外,很多杂质,如鞣质,电解质等,或是药物的酸碱度都可能会对体外的细胞、器官或组织等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影响,制约着体外研究的进行。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中药复方及粗提物在体外研究时的不便,具有可控性好,重复性高,可以减少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使得中药复方药理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成为可能。中药血清药理学是指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血清,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作为药物源加入离体反应系统中从而研究其药理作用的一种半体内实验方法。它是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于1987年首次提出的,是为了研究中药复方而诞生的一种新的体外实验方法。经过多年众多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该法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研究中药药效较为科学的一种方法,为中药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在中药复方药理研究中,特别在进行体外研究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麻烦。[6]由于中药成分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