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的合成反应研究 段明峰

合集下载

N_N_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N_N_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N_N_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的合成工艺研究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N,N-Dimethyl-Dodecylamine,简称DMDDA)的合成工艺是一项关键的研究内容,因为它在许多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表面活性剂、防锈剂、染料助剂等。

本文将通过详细描述DMDDA的合成工艺,并对其优化条件进行探讨。

一、DMDDA的合成工艺DMDDA的合成工艺主要通过硫酸催化法进行,主要步骤如下:步骤一:十二烷基溴化钠与甲醇反应生成十二烷基甲醚。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十二烷基甲醚与二甲基胺反应,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DMDDA。

具体合成工艺如下:1. 反应物准备:制备十二烷基溴化钠(Dodecyl Bromide Sodium)和二甲基胺(Dimethylamine),两者均需经过干燥。

2.反应器装置:反应器采用玻璃反应器或者不锈钢反应器,并加入机械搅拌装置。

3.催化剂选择:在反应中,应添加适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

4.反应条件设定:反应温度设定为100-120℃,反应时间为6-8小时。

反应过程中,应保持适度的搅拌,提高反应均匀性。

5.分离提取:反应结束后,通过改变溶剂的性质进行分离提取。

常用有机溶剂包括正己烷、乙醇等。

6.精馏提纯:将分离提取得到的产物进行精馏,除去杂质和未反应的原料,得到高纯度的DMDDA。

二、DMDDA合成工艺的优化条件DMDDA的合成工艺可以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来提高产率和纯度。

1.原料质量控制:确保十二烷基溴化钠和二甲基胺的质量,减少杂质对反应的干扰。

2.催化剂用量控制:通过对硫酸的用量进行调节,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反应转化率和产物纯度。

3.温度控制:在反应条件设定时,选择适宜的反应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收率。

4.搅拌控制:保持适度的搅拌,可以提高反应均匀性,减少反应底物之间的质量传递阻力。

5.溶剂选择:在分离提取步骤中,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提高产物的萃取率和纯度。

6.精馏条件控制:在精馏提纯步骤中,选择适当的温度和压强,可以提高产物的纯度。

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 * (〕 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 (!) 采用较好的反应装置。
国外大多使用固定床反应器, 产量高, 质量稳定; 国 内使用较多的仍是泥浆式反应器, 规模较小, 一般在 ( <=>>) 的应用, ! 89 : ; 以下。近年还有环路反应器 效果较好。 (%) 选择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国内许 多企业在现有反应装置上使用了优良的催化剂, 但 万方数据 仍沿用老的操作工艺, 导致新催化剂的优良性能不
催化剂 催化剂
能充分发挥。由于生产原料脂肪醇不断涨价, 提高 叔胺收率、 节省昂贵的原料就显得更为重要。但目 前对现行生产工艺的研究报道较少。 本工作在较好的反应装置上使用较优催化剂, 对现行 ! , ! " 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生产工艺进行 探讨, 以期能对国内生产企业有所帮助。 ! !’! 试验部分 原料
(&) ! 2! 64 5 !4! 3 依据主反应机理 , 反应中间体醛也会发生
〔", !〕
羟醛缩合副反应:
因此, 要以高收率使主反应 (") 进行, 关键在于 减少或避免发生上述副反应 (!) (7) 。通常采取的 * 措施有: (") 使用高活性、 高选择性和优良稳定性的 催化剂。目前在催化剂改进方面已有许多报道, 并
注: 反应条件: 十二醇 %(’ #, 未注明反应温度的均为 *, 号催化剂, %)’ 1 下反应 - 2,-%’ 1 下反应 . 2。
" & # & " 二甲胺及其流量对胺化反应的影响 二甲胺是反应物之一, 随着胺化反应的进行, 对 二甲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变化。由表 ( 可知, 在反 应的前 - 2, 对二甲胺需求量最大, 应及时供给。之 后应逐渐减少二甲胺的供应量, 而且反应体系中残 留过量的二甲胺对主反应不利, 只会增加副反应。 因此, 在反应中应适当控制二甲胺的流量。二甲胺 流量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温度升高, 对二甲胺的需求 量增加, 流量也相应增加。试验考察了二甲胺流量、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结果见表 *。如表 * 所 示, 催化剂增加, 该反应对二甲胺的需求量也增加, 相应的二甲胺流量也应随之增大。 催化剂用量对胺化反应的影响 表 & 二甲胺流量、

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合成工艺研究

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合成工艺研究
2 3 方 差分 析 ( . 见表 3 表 4 、 )
通过直接观察 实验结果 , 温度 的极差 最大, 所以对原料的转化率来说 , 温度是最重要 的因素 , 其 次是氮气与二 甲胺 的体积气量 比, 最后是催化剂的 量。比较好的工艺条件为 : 反应温度为 10 , 8 ℃ 氮气 与二 甲胺( / i) L rn 的气量 比为 1 5 催化剂用 量为 a :, 2 , % 经过补 做该实 验点 , 到月 桂 酸的转化 率为 得
Re e r h o y t ss o , - i eh ld d c la d s a c n s n he i fN N d m t y o e y mi e
D N i - i L i x oL 0 一 eg I GJ n e , Qu i ,I s n af I —a y h
作塑料薄膜的抗粘结 、 油墨和染料分散剂 , 造纸纺织
的防水 雾剂 、 泡沫稳 定 剂 和 金 属拉 丝 润滑 剂 等 多种
用途 ¨。
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除具有上述酰胺 的多种用 途外 , 最重要的是它可 以作为合成二 甲基十二烷基 叔胺的原料 , 通过和氢气进行催化加氢生成相应 的 十二叔胺 , 大大降低 了传统醇法制备叔胺的经济成 本 。但对于二 甲基十二烷基酰胺 的合成工艺 的
反应时If h  ̄2 ]/
1 . 17 9. 7 88 . 9. 2

3 1 2 3 2. 6 2 4 2. 9 77

2 3 3 3 2. 6 6 4 2. 6 60

1 1 2 3 2 61 . 1 2. 7 69
由表 4可知 , 在所考察的水平范围内, 催化剂的
用 量对 反应 时 间有 高 度 性 的 影 响 , 应温 度 对 反应 反

塑料抗静电剂十二烷基二乙醇胺的合成和反应动力学研究

塑料抗静电剂十二烷基二乙醇胺的合成和反应动力学研究

塑料抗静电剂十二烷基二乙醇胺的合成和反应动力学研究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个超有趣的塑料抗静电剂十二烷基二乙醇胺的合成。

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化学魔法秀呢!你看啊,合成这个十二烷基二乙醇胺,就像是把不同性格的化学小伙伴凑到一起开派对。

主要的原料呢,就像是派对上的主角。

反应开始的时候,就像是一群小蚂蚁开始齐心协力搬东西。

反应方程式大概是这样的:十二烷基胺(C₁₂H₂₅NH₂)+ 2乙醇(2C₂H₅OH)→ 十二烷基二乙醇胺(C₁₂H₂₅N(CH₂CH₂OH)₂)。

这方程式就像是这个魔法秀的魔法咒语一样,只要按照这个咒语来,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说到这个反应动力学,那可太有意思了。

它就像是一场速度与激情的比赛。

反应物分子们就像一个个小赛车手,在反应容器这个赛道上飞奔。

有些分子就像超级跑车,速度超快,一下子就撞到一起发生反应了;而有些分子呢,就像慢悠悠的老爷车,不紧不慢的。

温度在这个反应里就像是一个大导演。

温度升高的时候,分子们就像被打了鸡血的演员,活跃度大增,反应速度就像火箭发射一样蹭蹭往上升。

可要是温度太低呢,分子们就像被冻住的小木偶,动都不想动,反应就变得超级慢。

浓度也很关键啊,就像一群人在一个房间里。

如果反应物浓度高,那分子们就像在拥挤的地铁里,很容易就碰到彼此发生反应。

要是浓度低呢,就像在空旷的大草原上找个人,得费好大的劲儿才能反应上。

催化剂在这个反应里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

它一出现,就能帮助分子们克服那些反应的障碍,就像超级英雄拯救世界一样轻松。

让反应速度变得更快,效率更高。

反应过程中,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小意外,就像派对上突然冒出来的捣蛋鬼。

可能会有副反应发生,产生一些不想要的东西。

这时候就需要化学家们像智慧的侦探一样,找出问题,把反应拉回正轨。

随着反应的进行,就像看着一部精彩的电影慢慢接近尾声。

十二烷基二乙醇胺这个主角就慢慢诞生了。

这个过程充满了惊喜和挑战,就像一次充满未知的冒险之旅。

最后得到的十二烷基二乙醇胺,就像一个隐藏在化学世界里的宝藏。

高级脂肪胺改性木质素季铵盐的合成及表征

高级脂肪胺改性木质素季铵盐的合成及表征

高级脂肪胺改性木质素季铵盐的合成及表征徐永建;付旭东【摘要】实验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中间体(2,3-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中间体在丙酮介质中与氧化磺化木质素发生O-烷基化反应,生成木质素表面活性剂.探讨了反应介质、物料比、反应时间、温度等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O-烷基化反应在丙酮均相介质中进行,改善了反应物的溶解性,提高了反应效率;反应温度为55 ℃,反应时间为3 h;n(木质素):n(中间体)=1:1.1时,产物中含氮量达2.28%.基本表面物化性能测试表明,高级脂肪胺改性木质素产物的表面活性较好,表面张力为17 mN/m,较木质素43 mN/m明显降低.【期刊名称】《精细石油化工》【年(卷),期】2010(027)003【总页数】4页(P79-82)【关键词】木质素;高级脂肪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者】徐永建;付旭东【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教育部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21;陕西科技大学教育部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3.121木质素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醚键、羰基、羧基等多种亲水官能基,具有亲水性;分子中同时含有苯丙烷结构,起到了亲油基的作用,但并非典型的亲油结构,因而木质素的表面活性非常有限[1]。

为了提高木质素的表面活性,需要在分子结构中引入典型的亲油基和亲水基,并使之保持适当的亲水亲油平衡,才能制得具有优良表面活性的表面活性剂[2~6]。

Douglas等[7]把木质素通过还原反应制备得到烷氧化油溶性表面活剂,用于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杨益琴等[8,9]对木质素改性制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乳化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笔者通过O-烷基反应将高级脂肪胺引入木质素分子中,改善产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及产品耐酸、碱性,有较低的表面张力,以获得表面活性优良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对其制备条件及基本表面物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该木质素改性产品可望在沥青乳化、三次采油等方面展开应用。

纤维素阳离子改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纤维素阳离子改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综合实验纤维素阳离子改性剂的合成及应用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阳离子改性剂的合成方法; 2.了解阳离子改性剂与纤维素作用的原理及改性方法; 3.了解纤维素织物的染色性能的测定方法; 4.掌握电位滴定法测定叔胺含量的方法; 5. 掌握用分光光度法测织物的上染率.二. 实验原理及意义纤维素中的羟基在水中能部分电离,使纤维素带负电荷,当用活性、直接等阴离子染料对其进行染色时,由于染料与纤维素带相同电荷,存在一定的排斥力,染料不易与纤维素结合,为此,用这些染料对纤维素染色时,染料的利用率不高,这样不仅增加染料的消耗,还会加重环境污染.将纤维素接枝阳离子基团,使纤维素带正电荷,这样无疑能提高染料的上染率.本实验合成阳离子改性剂的方法及纤维素的改性原理如下:R 3N+ClCH 2CH CH 2OHX [R 3NCH 2CH CH 2]X +_[R 3NCH 2CH CH 2]X+_NaOH [R 3NCH 2CH CH 2]O+X Cell--OH+[R 3NCH 2CH CH 2]O+X NaOH 3NCH 2CHCH 2 OCell]OH +X_ 纤维素 阳离子化纤维素三. 实验内容1.叔胺含量的测定(1) 配制0.2mol/L 盐酸(异丙醇—乙二醇 1:1)标准液溶液200ml 。

(2) 用基准物碳酸钠来标定配制的HCl 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3) 总胺的测定:称取1.0~1.1g +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加50ml 异丙醇溶解,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均匀,在搅拌状态下,滴加0.2mol/L 的盐酸异丙醇—乙二醇标准溶液,并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 值(或电势mV 值)与HCl 加入量(Vml)的关系,作pH(mV)~V 图,求出滴定终点,计算出总胺的含量(mol/g)。

(4) 十二烷基二甲基胺含量的测定:称取1.0~1.1g 融化的+二烷基二甲基叔胺样品(称准至0.1mg)于100ml 烧杯中,慢慢加入10ml 乙酸酐(如样品有固体出现,则需要在温和的电炉上加热融化),摇匀后在室温下放置15min 。

十二烷氨合 成 实 验 报 告表格 -

十二烷氨合 成 实 验 报 告表格 -

合成实验报告实验:NN-二甲基十二烷基的合成日期:2013.10.22一、目的1、学习以脂肪族长碳链伯胺为原料合成叔胺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减压蒸馏的分离技术;二、主反应及副反应C 12H25NH2+2HCOOH+2HCHO 70~80°C常压C12H25N(CH3)2+2CO2+2H2O三、主要试剂及产品的物理常数名称M M.p,℃ B.p,℃p.g/ml S,g/100g 水十二烷胺185.35 28~32 248 0.8015 难溶甲酸46 8.2 1008 1.59 易溶甲醛30 -92 -19.2 0.82 可溶乙醇46 -117.3 78.5 0.7893 易溶浓盐酸36.5 -114.8 108.6 1.20 易溶氢氧化钠40.01 318.4 1390 2.130 易溶四、仪器装置图五、实验步骤及现象实验步骤现象 解释与结论 1、1、清洗玻璃仪器,并组装实验仪器,调试磁力搅拌机和加热器;苯78 5.5 80.1 0.87 微溶 目的合成产物213微溶常压蒸馏减压蒸馏2、在装有搅拌器、冷凝管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加入(7.5ml)6.95g的十二烷胺搅拌下加入12.5ml95%乙醇溶液溶解在溶解的同时,用水冷却,起先烧瓶壁发热;同时缓慢滴加加入8ml的85%甲酸溶液,注意控制温度在30℃以内;3、升温到60℃,再缓慢滴加7ml甲醛溶液,滴加速度不要太快;4、滴加完成后,开始进行升温回流1.5h;冷凝管内开始出现回流同时注意反应温度不要太高,将温度升到85℃左右;反应1h20min后,冷凝管内开始未出现回流5、到反应时间快到时,对烧瓶内反应液进行定性检测,确定无伯胺为止;检测方法:将0.5ml丙酮加至事先已调成碱性的 2.5ml的反应液中,然后再加入1%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1滴,若2min内溶液不呈紫色,证明已到反应终点;反之,则需再加入些许甲酸、甲醛继续反应;反应液不在呈紫色,已到滴定终点6、停止加热,将三口烧瓶用夹子夹着慢慢冷却至室温,用温度计观察温度变化;7、将已配置好的30%的氢氧化钠溶液用碱式滴定管或用滴管缓慢地滴加到装有反应液的三口烧瓶中;让其pH稳定在11~13之间;停止滴定滴加5min后,反应液pH通过比色卡比对呈黑色,在11~13之内8、将烧瓶内的反应液倒入到分液漏斗中,开始静置3~4min5min后,反应液在分液漏斗中分为两层,上层为橘黄色的油状液体;下层为水层9、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将下层水层分液到烧杯中10、将上层油状液体放入到已配置好的30%氯化钠溶液中进行洗涤,分三次洗涤,每次约30ml氯化钠溶液;油状液体变得越来越黄;洗涤三次完成后,油状液体变成了澄清透明的橘黄色;11、将油状液体进行常压蒸馏,蒸出少量的乙醇和水将温度控制在78~85℃以内进行加热,密切注视着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30min之后,冷凝管下方出口处没有液滴滴入到小烧杯中;12、进行减压蒸馏,连接真空装置,严格控制温度和压强;30mim之后,锥形瓶上方滴出管没有液滴滴入13、蒸馏停止,将收集的油状液m=5.71g体冷却至室温,再用电子天平去皮之后得到净重,质量为m14、将所有玻璃仪器清洗,并放入到指定地方干燥,晾干;整理实验台与橱窗;六、产品数量及质量产品的产量 5.71 ɡ 外观 橘黄色油状物熔点(或沸程) ℃七、产率的计算已知M(十二烷胺)=185.35g/mol, M(目的产物)=213g/mol m(十二烷胺)=6.95g理论产量=(6.95/185.35)×213=7.987g 产率=(5.71/7.987)×100%=71.49%八、讨论及回答问题1、除了以脂肪族长碳链伯胺为原料外,还有何种方法可合成叔胺?答:可以用脂肪酸法和脂肪醇法。

双季铵盐的合成试验研究

双季铵盐的合成试验研究

双季铵盐的合成试验研究
梅平;段明峰;熊洪禄;袁谷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
【年(卷),期】2005(002)007
【摘要】以自制的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和1,4-二溴丁烷为原料合成了双季铵盐.对经过重结晶、减压干燥处理后的产物进行了定量分析,考查了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反应介质的加量以及不同反应介质等因素对双季铵盐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工艺条件.运用红外光谱对提纯后的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固体产物的熔点,并探讨了合成双季铵盐的反应机理.
【总页数】4页(P204-207)
【作者】梅平;段明峰;熊洪禄;袁谷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四川,成都,610051;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23.12;TQ455.4
【相关文献】
1.双季铵盐杀菌剂的杀菌试验研究 [J], 王昶
2.新型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性能(1)——从长链烷基二甲基胺及其
盐酸盐和环氧氯丙烷合成双烷基双季铵盐阳离子 [J], 池田功;崔正刚
3.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合成及其不对称诱导效应--Ⅲ.手性双季铵盐的合成与研究 [J], 李培刚;薛爱英;邹志琛
4.新型杀菌剂双季铵盐BQAS性能试验研究 [J], 梅平;段明峰;袁谷
5.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和不对称诱导效应——以L-酪氨酸为原料合成的手性单季铵盐和双季铵盐 [J], 任慧平;矫桂丽;杨丽斌;马海兵;邹志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醇羟基及酚羟基化合物的催化胺化

醇羟基及酚羟基化合物的催化胺化
was decreased from 1.5MPa to 1.1MPa.Under this condition nearly all resorcinol were reacted with the 67.9%yield for m一(N,N—dimethyl amino)phen01.
Keyword fix‘bed reactor,amination,dimethylamination,1-propanol,1-octanol
利用自制Cu/Ni二元胺化催化剂(Cu/Ni=18~20/15~16,元素wt%)合成吗 啉、丙胺和正辛胺,表明该催化剂在250"C左右的高温下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 该催化剂能应用于液相法的催化胺化反应中。研究了正辛醇催化合成正辛胺的工 艺条件,得到较合适的工艺条件为,659正辛醇,309液氨和6.59催化剂加入高 压釜,190。C下搅拌反应10h。在此条件下,正辛醇几乎完全转化,正辛胺的收
groups are originated from reactions with such intermediates.On the basis of
amount consulting a large
of literatures and comparing the diflbrent routes
were prepared to synthesize the N-N·
dimethylpropylamine,the morpholine,the propylamine and the珂一octylamine.
The catalyst,Cu-Ni—Zn loaded on active A1203 pre—treated with phosphoric acid, with good activity,selectivity and stability was prepared,with the active compounds

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的合成工艺研究正文:
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是一种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和防腐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纺织、制药等领域。

其合成工艺的研究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的合成工艺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一般来说,其合成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选择适当的原料,一般是以正十二烷为主要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得到最终产物。

其次是反应条件的控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配比等。

最后是产品的分离和纯化,通过蒸馏、结晶等方法得到高纯度的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

在合成工艺的研究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反应的选择性和收率,这是评价合成工艺的重要指标。

其次是工艺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包括原料的选择、废水、废气等的处理。

此外,还需要考虑工艺的经济性,包括原料成本、能耗、设备投资等因素。

为了改进合成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是优化反应条件,通过调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提高反应选择性和收率。

其次是优化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寻找更加有效的催化剂,提高反应效率。

此外,可以通过改变反应体系、添加助剂等方法,进一步改善合成工艺。

总之,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的合成工艺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通过不断的实验和优化,可以得到更加高效、环保、经济的合成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赖璐;汪小宇;梅平【摘要】以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与2,2'-二氯乙醚为原料,合成了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QAGS;采用IR和元素分析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反应时间、溶剂类型及用量以及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对产率的影响;并考察了QAGS 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当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和2,2'-二氯乙醚的物质的量比为3.0∶1、反应介质为乙腈、乙腈用量为45 mL、反应时间为72h时,QAGS的产率最高达22.76%;QAGS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其浓度的增大而急剧减小,浓度达到1.054 mmol·L-1时,表面张力基本不变;QAGS的饱和吸附量为1.597×10-6mol·m-2,分子截面积为1.04 nm2.【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4(031)003【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合成;表面活性【作者】赖璐;汪小宇;梅平【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00;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23.121gemini表面活性剂通过连接基团将两个单链表面活性剂连接起来,减弱了离子头基间的静电斥力,增强了碳氢链间的疏水结合力,使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排列得更紧密,具有比传统单链表面活性剂更高的表面活性。

因此,gemini表面活性剂在三次强化采油等众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3]。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含有两个亲水头基(季氮离子)和两条疏水碳链[4-7],不仅表面活性高,还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8-10]。

作者以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与2,2′-二氯乙醚为原料,合成了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QAGS(图1),研究了反应时间、溶剂类型及用量以及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对产率的影响,并考察了QAGS的表面活性。

十二烷基胺的制备

十二烷基胺的制备

十二烷基胺的制备
安华娟
【期刊名称】《杭州化工》
【年(卷),期】2001(031)001
【摘要】以十二酸、氨气、氢气为原料,在氨解催化剂、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合成了十二烷基胺.介绍了制备的试验方法及过程,同时讨论了反应温度、氨气分压、催化剂等对十二胺质量的影响,得到了制备反应的最佳条件.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安华娟
【作者单位】杭州龙山化工厂,浙江,杭州,31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
【相关文献】
1.十二烷基二羟乙基氧化胺在0.5mol·L-1 H2SO4中对A3钢的缓蚀性能 [J], 向
云刚;崔益顺;谯康全
2.十二烷基伯胺盐酸盐与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硫酸钠复配体系中的表面性质 [J], 程
新皓;赵欧狄;赵海娜;黄建滨
3.聚酰胺-胺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相互作用及体系的聚集行为对溶液性质的影响 [J], 卓兴家;张涛;宋程;张娜
4.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性涂料中N,N-二(3-氨基丙基)十二烷基胺 [J], 蒋莹;蔡宇峰;
赵霞;周丽佳
5.一种新型甜菜碱表面活性剂N,N',N''-十二烷基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钠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J], 周明;乔欣;邱丹;于双;陈欣;江万雄;解忠强;曹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二烷基甜菜碱制备及表征

十二烷基甜菜碱制备及表征

十二烷基甜菜碱制备及表征梁向晖;毛秋平;谭相文;牛君涛;钟伟强【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年(卷),期】2018(035)009【摘要】结合气质联用仪对十二烷基甜菜碱的制备实验中间产物N ,N-二甲基十二烷基胺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将绿色化学应用到精细化学品制备实验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对精细化学品制备实验中的实验进行改革和创新,如开设十二烷基甜菜碱的制备及表征实验,并将产物用于后续的复配实验等,在让学生熟悉有机精细化工科研中所使用的合成方法与表征手段,了解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过程.【总页数】4页(P48-50,58)【作者】梁向晖;毛秋平;谭相文;牛君涛;钟伟强【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省功能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省功能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省功能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省功能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省功能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45【相关文献】1.聚吡咯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修饰的钯-镍双金属电极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J], 孙治荣;韩延波;高明;彭永臻2.N-十二烷基二亚甲基膦酸钠的制备及表征 [J], 刘润哲;何向文;宋慧林;张华;杨稳权3.双十二烷基酚磺基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 [J], 赵秀丽;刘海燕;陈成4.水性聚氨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修饰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J], 解芝茜;石阳阳;韩飞龙;黄毅萍;许戈文5.聚醚与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共改性硅油的制备与表征 [J], 王敏;郭睿;王二蒙;刘龙伟;解传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对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产率的影响。段明峰等: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的合成反应研究/2005年第8期29
图1 叔胺标准曲线
Fig.1 Standard curve of tertiary amine
1.3.1 反应物配比对产率的影响
将主剂十二胺定为5 g,以另外两个反应物甲酸和
甲酸/mL甲醛/mL产率/%
2.5 4.5 70.49
2.5 5.0 75.17
2.5 5.5 73.78
2.5 6.0 72.92
2.5 10.0 69.27
3.0 4.5 79.34
3.0 5.0 84.38
3.0 5.5 82.12
3.0 6.0 74.31
3.0 10.0 70.83
产物的产量和产率,而伯胺和仲胺化合物不干扰叔胺
的测定[2]。
标准溶液参照文献[2]配制,于最大吸收波长(535
nm)处测得吸光度A,绘制叔胺标准曲线c-A,如图1
所示。标准曲线方程为A=0.027c+0.0203,相关系
数R=0.9993。
1.3 合成工艺条件探索
以单因素实验考察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两个因
甲醛为变量因子;反应介质为无水乙醇20 mL,反应温
度为回流温度,反应时间为6 h。考察反应物配比对产
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反应物配比对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产率的影响
Tab.1 Effect of proportion of reacting substance
on yield ofN,N-dimethyl dodecylamine
10.0 5.0 76.56
10.0 5.5 77.78
10.0 6.0 74.48
10.0 10.0 73.09
由表1可以看出,当反应物加量为十二胺5 g、甲
酸4 mL、甲醛5 mL时,合成产物N,N-二甲基十二烷
基叔胺的产率达到最高90.45%。所以,确定最佳反
应物摩尔比为十二胺∶甲酸∶甲醛=1∶3.46∶2.51。
度法对合成的叔胺产物进行
定量分析。利用叔胺的功能基与柠檬酸的乙酸酐溶液
在非水介质中生成酒红色化合物,然后用分光光度法
测定该酒红色化合物的吸光度,再由标准曲线方程即
可求出介质溶液中叔胺的纯度,从而计算所合成叔胺
+2CO2+2H2O
1.2.2 步骤
称取十二胺于三口烧瓶中,再加入一定量乙醇,开
动搅拌。待十二胺全部溶解后,用滴液漏斗在30℃下
缓缓滴入甲酸溶液(88%);然后加热升温,缓缓加入甲
醛溶液(37%);升温至乙醇回流,反应数小时。反应完
毕后,撤下加热装置,冷却。
将冷却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30%的
胺产物进行定量分析,考察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叔胺产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工艺条件。用红外分光光度
计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分析合成反应机理。
关键词: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合成反应;工艺条件;结构表征;反应机理
中图分类号:TQ 22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5425(2005)08 -0028 -03
后,产物的产率并不能得到明显提高。
1.3.2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反应物加量为十二胺5 g、甲酸4 mL、甲醛5 mL,
反应介质为无水乙醇20 mL,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82
~83℃)。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
图2 反应时间对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产率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yield of
缩振动在2720~2830 cm-1范围内产生中等强度的吸
收谱带,而在3200~3400 cm-1无吸收峰,这说明产物
中存在叔胺结构[4,5]。段明峰等: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的合成反应研究/2005年第8期30
图3 合成产物的红外光谱图
Fig.3 IR spectrum of synthesis product
N,N-dimethyl dodecylamine
由图2可以看出,合成产物N,N-二甲基十二烷
基叔胺的产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前6 h
内,叔
胺的产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迅速增加;当反应时
间超过6 h后,叔胺的产率虽然仍有所增加,但增幅已
计,恒温水浴锅,HSHZ-D(Ⅲ)循环水式真空泵,IR-
420红外分光光度计。
1.2 方法
1.2.1 合成路线
采用十二胺、甲酸和甲醛为原料合成N,N-二甲
基十二烷基叔胺。其反应式如下:
CH3(CH2)11NH2+2HCHO+2HCOOH
CH3(CH2)11N
CH3
CH3
mail:meipinghb@。
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的合成反应研究
段明峰1,2,梅 平1,熊洪录1
(1.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2.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处,四川隆昌642150)
摘 要:以十二胺、甲酸和甲醛为原料,合成了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合成的叔
DUAN Ming-feng1,2,MEI Ping1,XIONG Hong-lu1
(1.College of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434023,China;
2.Downhole Service ofSichuan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Longchang642150,China)
脂肪烷基二甲基叔胺是生产阳离子、两性离子表
面活性剂和其它一些精细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目
前,合成脂肪叔胺的方法主要有脂肪醇-甲胺常压催
化法、氯代烷胺化法、脂肪醇二甲胺常压催化一步法、
刘卡特法、还原甲基化法、十二醇硫酸钠法、α-烯烃溴
化法等。其中,刘卡特法合成工艺简单、反应条件也较
为温和,但产率偏低,一般为80%~85%[1]。作者采
由于合成反应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不可避免
有部分甲酸和甲醛在反应过程中被挥发掉,因此甲酸
和甲醛的加量应适当过量。甲酸和甲醛的加量太多,
也会造成产率的下降,这是由于过量甲酸和甲醛加剧
了副反应的发生。
另外,有文献报道向反应中加入适量浓盐酸可以
促进主反应的正向进行[3]。但经实验验证,加入盐酸
4.0 4.5 82.46
4.0 5.0 90.45
4.0 5.5 87.67
4.0 6.0 84.90
4.0 10.0 77.78
5.0 4.5 80.38
5.0 5.0 89.76
5.0 5.5 86.98
5.0 6.0 82.29
5.0 10.0 77.60
10.0 4.5 73.61
2005,No.8化学与生物工程
Chemistry&amp;Bioengineering
28
收稿日期:2005 -06 -02
作者简介:段明峰(1978 -),男,湖北京山人,硕士研究生,现从事应用化学方面的研究;联系人:梅平,教授。电话:0716-8060472,E-
工,1994,(6):49-51.
[7] 刑其毅,徐瑞秋.基础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94.
Research of Synthesis Reaction ofN,N-Dimethyl Dodecylamine
不明显。考虑到成本等方面的因素,确定最佳反应时
间为6 h。
2 合成产物的结构表征
运用IR-420红外分光光度计对经过提纯、脱水处
理后的合成叔胺产物进行红外光谱测定,谱图如图3
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甲基、亚甲基伸缩振动吸收带在
2850~3000 cm-1范围内,其弯曲变形振动吸收带在
1430~1500 cm-1和710~730 cm-1范围内;CH3-N伸
NaOH溶液,调pH至12左右,充分振荡后静置分层。
上层油状液用30 mL 30%的NaCl溶液分3次洗涤,
下层水溶液用30 mL苯萃取3次。苯液与油状液合
并后置于三口烧瓶中,先常压蒸出苯和水,然后减压
(666.6 Pa)收集120~122℃的馏分,得产物。
1.2.3 产物定量分析
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
Abstract:N,N-Dimethyl dodecylamine was synthesized with dodecyl amine,formic acid and forma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hyde
as raw material in this article. The product was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with UV spectrophotometer. The best
[3] 安华娟.二甲基十八烷基胺的制备[J].杭州化工,1999,29(4):
7-8.
[4] 沈淑娟.波谱分析法[M].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
[5] 赵瑶兴,孙祥玉.有机分子结构光谱鉴定[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6] 朱广军.新型泡沫稳定剂氧化叔胺的合成研究[J].精细石油化
(2)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合成的叔胺产物
进行定量分析,纯化后叔胺产物的纯度可达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