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央行票据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央行票据介绍

杨长汉1

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突出特点是短期性:从已发行的央行票据来看,期限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也只有1年。央行票据发行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个人不能直接投资。2007年我国央行票据的交易商共有52家,除中金公司、3家证券公司、4家保险公司和2家基金公司外,其余的均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一般会根据市场状况,采用利率招标或价格招标的方式,交错发行3月期、6月期、1年期和3年期票据,其中以1年期以内的短期品种为主。央行票据发行后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流通,银行间市场投资者均可像投资其它债券品种一样参与央行票据的交易,包括现券交易和回购。

现有国债和金融债期限均以中长期为主,缺少短期品种,央行公开市场以现有品种为操作对象容易对中长期利率产生较大影响,而对短期利率影响有限。央行票据的发行,改变了以往只有债券这一种操作工具的状况,增加了央行对操作工具的选择余地。引入中央银行票据后,央行可以利用票据或回购及其组合,进行"余额控制、双向操作",对中央银行票据进行滚动操作,增加了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增强了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从2003年4月22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基本固定于每周二发行两期中央银行票据,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共发行央行票据34期,发行量达到4450亿元,加上未到期的正回购转换的19期央行票据,累计发行量达到6387.5亿元,余额4100亿元。而2008年,央行票据发行量达42960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交割量达251,473.17亿元。

债券发行量2(央行票据) 统计月份:2009-06 单位:亿元

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按券种) (央行票据) 统计月份:2009-06 单位: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央行票据以来的发行利率3

1文章出处:《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杨长汉著

杨长汉,笔名杨老金。师从著名金融证券学者贺强教授,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教师、金融学博士。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2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jsp/include/EJB/stock-statform.jsp?zqjc=yhpj&zqmc=央行票据&mark=none

3孙建勇主编《企业年金管理指引》,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年版第343页。

央行票据是货币基金的首选投资工具。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央行票据,投资风险与国债、银行存款的投资风险基本相同,基本没有信用风险。投资收益率高于活期存款低于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央行票据是中国人民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发行时期、周期、利率都是变化的。

6.1.4 短期国债

短期国债是一国政府为满足先支后收所产生的临时性资金需要而发行的短期债券。短期国债在英美称为国库券。国家发行短期国债多是为了平衡预算开支。短期国债按期限划分,有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等;按付息方式,可分为贴现国债和附息国债,短期国债大部分为贴现国债。目前我国短期国债极少,2003年底,财政部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2003年记账式(十三期)国债,期限3个月,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贴现发行,发行总额为100亿元,发行利率为2.4069%。这是自1997年以来首只发行期限在1年以下的国债。短期国债因其较高的信用地位,二级市场十分发达。政府证券承销商一方面从财政部投标购入,另一方面广泛同客户进行买卖,使银行、机构投资者、个人等很方便地买进所需要的短期国债,既保证了收益又保证了流动性。

短期国债具有风险低、流动性高、期限短等特点。短期国债是政府的直接负债,政府在金融市场有最高的信用地位,一般不存在到期无法偿还的风险,通常认为投资于短期国债基本上没有风险。由于短期国债的风险低、信誉高,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个人都乐于将短期资金投资到短期国债上,并以此来调节自己的流动资产结构,为短期国债创造了十分便利和发达的二级市场。期限短,基本上是1年以内,大部分为半年以内。短期国债的利率一般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可以视为短期无风险资产,是企业年金基金短期投资的优先选择工具。

4

4文章出处:《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杨长汉著

杨长汉,笔名杨老金。师从著名金融证券学者贺强教授,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教师、金融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