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交困局
中国多边外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多边外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日益密切,利益牵涉面变广。
中国在走向国际的同时,开始加大对多边外交的重视。
但是因为以下原因,中国的多边外交还面临很多问题。
1、中国参与多边机制起步较晚,参与国际多边机制的程度相对不深,对相应的规则、程序不了解,实践经验不足。
2、当前国际上主要的多边机制都是以西方为主导的,中国要想融入其中还面临着很多挑战。
3、多边外交相比双边外交内容更加丰富,关系更加复杂,利益涉及面更广。
一、中国多边外交面临的一系列问题:1、中国参与多边外交的程度与其国际地位和国际社会的期待还有差距。
中国视多边外交为舞台,所谓“多边搭台,双边唱戏”的角色定位使中国参与多边外交有工具性和策略性的性质。
中国对待多边外交往往采用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朝鲜问题上中国拒绝了联合国,坚持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内解决。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定位反映出中国是否在理念上真正接受多边外交还很值得怀疑。
2、中国设置会议议题的能力差,不能再多边外交中发挥主导作用。
当前国际上主要的多边机制都是西方发达国家设计和主导的,中国往往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出现。
加上中国对相应的多边机制的规则程序不了解,以及中国国力有限导致其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足。
中国在设置会议议题方面能力很差,在多边机制中不能发挥主导作用。
3、中国多边外交的战略不明确,中国的多边外交定位模糊。
是对现有国际体系的渐进改良还是另搞一套,是要小改还是大改当前的国际体系,中国都没能明确提出自己的主张。
(1)打破西方主导的局面,首先应该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对于当前的国际体系,很明显中国是不完全赞成的。
但是,要想得到外界的广泛支持,中国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外界更多的支持。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应停留在抽象性表述。
明确表明中国对当前国际体系的态度,发出中国特有的声音,不应停留在抽象性的表述,否则就是自欺欺人。
4、中国多边外交有国家主义倾向,非政府组织参与多边外交比较少。
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摘要:当今时代,世界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国际局势也变得甚为微妙,世界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样的形势对我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阶段,中国外交进入全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是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的深广变化,也使步入全新阶段的中国面临着多层面的问题与挑战。
我国应当抓住机遇,同多边合作,才能在世界政治、经济活动中发挥大国作用。
关键词:国际形势共同发展“大外交”战略合作共赢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中国所面临的客观机遇也越来越多。
同时,挑战也并行存在。
一、机遇与挑战由于国力的强大,综合能力的提升,融入国际体系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我们也有能力为自身创造更多的机遇。
随着中国不断的崛起,经济飞速发展以及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就给我国的外交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综合国力众所周知,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综合国力上的仍有差距,在教育、制度、能源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能源上存在不足且被外国约束,核心科技并未掌握等等问题,但由于经济实力的强大也相应地提高了综合国力,但差距仍然存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的优势带动其他方面相应的进步,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在内发展,在外引进,方可逐步改善。
2、外部安全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也在明显增多。
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
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政局持续动荡。
中国仍然面对外部的战略防范和牵制,面对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外部,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安全环境的因素增多对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造成重大挑战。
3、内部困难中国发展面临诸多内部困难。
当前中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问题仍然较多,这些内部问题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抗战胜利后中 国面临哪些外 交挑战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哪些外交挑战抗战胜利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着诸多复杂且严峻的外交挑战。
这些挑战不仅影响着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也关乎着国家的发展和未来走向。
首先,美苏冷战的国际格局对中国的外交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冷战格局逐渐形成。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成为了美苏双方争夺和影响的对象。
美国试图通过支持国民党政府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的蔓延,苏联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共产党持有观望态度。
中国不得不谨慎应对美苏之间的博弈,努力维护自身的独立和主权,避免成为美苏冷战的牺牲品。
其次,领土和边界问题成为了中国外交的重要挑战。
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侵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抗战胜利后,收回这些领土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例如,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归属问题就一直悬而未决,至今仍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此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界划分也存在争议,如与印度之间的边界争端,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领土主权,还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再者,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和孤立也是一大外交难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封锁和打压。
他们不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试图将新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
这使得中国在国际交往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限制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在国际秩序的重建中,中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主要由西方国家主导,中国在其中的话语权相对较弱。
中国需要努力争取在国际组织中获得更公平的地位和更多的发言权,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此外,战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也需要良好的外交环境支持。
然而,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孤立,中国难以获得必要的技术、资金和市场。
同时,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也存在着竞争和利益协调的问题。
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方面,中国同样面临着挑战。
由于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等因素,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我国困境下的外交战略与发展方向
我国困境下的外交战略与发展方向近年来,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受到瞩目,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交挑战。
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全球化、反全球化、保护主义等思潮交织的背景下,我国的外交战略与方向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方的战略必须满足国内外各方面的需要,以最大程度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外交保障。
基于当前的情况,我国外交战略和方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树立和完善中国形象中国的崛起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恐惧和焦虑,为了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准确的、全面的中国形象,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用真实的事实证明中国是一个理性、和平和负责任的大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践行“和平崛起”的战略,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二、注重周边战略区域安全稳定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周边战略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我们现在应该继续积极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深化和加强与东盟、韩国、日本等国的合作交流。
同时,要加强与印度、俄罗斯、以色列、伊朗等国家的合作,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更广泛的视野和更多元化的选择。
三、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当前最重要的外交战略之一,是实现和平崛起、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具体体现。
我们应该在倡议实施过程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不断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开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参与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孤立自己。
中国在国际上积极参与各种多边组织和机制,加入WTO、联合国、上合组织等组织,积极参与国际和平维护行动,开展人道主义援助等,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我们应该继续扩大国际影响力,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全球治理,为人类大家庭的和平、发展、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五、加强国防建设外交战略必须与国家安全战略相辅相成。
中国的崛起引起了许多国家的不安,一些国家甚至采取了针对中国的敌对行动,因此,我们确保自身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周边环境外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要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首先要有良好的周边环境。
周边是我国利益最集中、对我国影响最直接的地区。
周边形势的好坏,与我们的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它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抓住、用好和延长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目前,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大国外交是关键,周边外交是首要,对发展中国家外交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
其中的周边外交被放在首要地位,足以说明周边外交的极端重要性。
近年来,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与周边国家互为战略依托,推进合作共赢”的周边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经济交融和安全合作日益深化。
各国对中国期待和倚重增加,对华友好成为周边大多数国家的主要政策取向,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明显好转。
但是,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周边国际形势和挑战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当属中国的领土问题。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国成功和周边国家签订了领土合约,然而,依然存在很多领土存在争议,亟待解决。
中印的边界问题已经延续多年,印度在藏南地区布置了相当雄厚的军力,中国在南海的领海也不断受到一些亚洲小国的侵占,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沙群岛派遣了大量自己的海军,随着日本扣押我国船长事件的发展,中日钓鱼岛问题再次成为国际外交的焦点,中国必须做到领土完整,主权独立。
其次,面对日益发展的中国,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家不断提出“中国威胁论”,近年来中国周边国家更是大肆购买先进武器,炮口全部对向中国。
日本自卫队的规模不断扩大,意图也越来越明显,朝鲜半岛局势近日非常紧张,处于特殊位置的中国,又成为了这次事件的焦点。
美国对朝鲜半岛局势介入,和韩方举行海上军事演习,又一艘航母驶入东太平洋,这对中国来说是莫大的威胁。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明显好转,使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那么到底面临着哪些方面的机遇呢?一.被倚重期待的机遇1997年下半年东南亚发生了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
中国外交困境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中国领导人的外事活动频繁。
如果在各大机场统计一下搭载了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客机与专机,估计平均不到十分钟就有一架腾空而起。
表面上看,这无疑是中国外交的黄金时代。
然而,这只不过是表面而已。
我感觉到,在热闹的表面之下,中国的外交一直没有摆脱困境,而这种困境,迟早会演变成危机。
我就从中国领导人出访中观察到的三个现象说起。
第一个现象我想大家也都留意到了:中国领导人出访时飞机里都装满了工商界人士。
每一次大的出访,最重要的活动一定是签署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贸易合同,一位西方政界人士告诉我,出访的中国领导人给他的印象是一位商业代表团的领队。
当然,西方领导人来访中国的时候,也会入乡随俗,带来许多资本家。
可是大家注意到没有,西方领导人之间互访,就很少带那么多商人随行了。
做生意是生意人的事,没必要都由国家领导人来主持,西方领导人跑到一起去的时候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在政治、军事与人文方面交换意见,或者共同探讨国际上的某个热点问题的解决之道。
第二个现象也很明显。
中国领导人虽然带了那么多生意人同行,但他们并不“在商言商”。
他们每次出访,都伸出了扩大交流与合作的橄榄枝——强调的不是工商业领域,而是政治、文化、人文甚至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这说明中国的领导人很清醒,他们看到了中国外交的困境:贪婪的西方人是不会拒绝口袋满满的商人的,更不会拒绝乘坐专机过来的官员与商人(或者“官商”),同中国做生意,何乐而不为?可大家想一下,这些年来,中国同世界,尤其是与西方大国之间,在政治、军事、人文这些层面的关系又如何?恕我直言:进步不但不大,有些方面甚至退步了。
西方国家之间不是没有贸易摩擦,但领导人到一起后很少谈贸易,更多的是谈“政治”,要知道,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最牢靠的不是“生意关系”,而是“政治关系”。
中国目前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几乎都是维系在庞大的贸易之上。
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好,做生意是双赢的,但如果没有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关系作为坚实的基础,这种靠商业维系的外交关系就会经常陷入困境,最终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危机。
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的形势和战略 2
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的形势和战略的挑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韬光养晦,专注于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目前,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地位已举足轻重,所面临的国际与地区形势,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与以往大有不同。
那么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形势和战略的挑战有哪些呢?首先,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给中国外交带来的挑战。
朝核问题的解决对中国乃至世界来说依然任重道远,世界需要中国在外交上做出更加积极务实的政策,维持半岛和平稳定。
另外,就是中亚五国,这些国家的外交都受俄罗斯的极大影响,且它们临近中国新疆与西藏,其国内的形势不稳定因素多,随着俄罗斯的崛起以及中国与中亚五国关系更加密切,中国很难绝对避免与俄罗斯发生利益冲突,这将会给中俄关系带来不确定性。
因此保持与俄罗斯的良好外交关系,才能保持与它们的良好外交关系,也才能保持中国西部的安全稳定。
在南亚,中印巴毗邻,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存在着领土争端,能够通过外交谈判解决,再好不过,但目前尚未有实质性进展,印巴之间也存在领土争端,且冲突不断;另外,印度作为新兴大国,其称霸印度洋的野心已经彰显,印度洋作为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对中国的贸易发展能源保障至关重要。
因此未来,如何处理好中印巴的外交关系,也是一大挑战。
在地缘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以及日本,还存在着海上领土争端,这些问题越来越棘手,尤其近来发生的中菲黄岩岛对峙、中日钓鱼岛争端、以及越南船只干扰我西沙钻井平台正常作业,严重影响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
再加上,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促使美国对这一地区的介入,扰乱了地区秩序,使问题复杂化。
另外美国近年来,一直视中国为潜在竞争对手,在经贸、国际热点问题等方面中美摩擦不断。
虽然,习总书记,去年提出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但美国在这方面说一套,做一套,处处给中国麻烦,使中美关系起伏不定。
其次,“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给中国带来的外交挑战。
中国文化外交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文化外交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文化外交在当今国际政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核心的作用莫过于促进国家国际威望的树立。
文化外交寻求的是表现和广播良好的国际形象,以推进高国家的整体外交运作。
因此,文化外交就是这样一种能够赢得巨大回报的外交努力。
在文化外交上,我国虽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文化外交政策尚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还很弱小。
本文中,笔者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我国文化外交的整体水平。
一、中国文化外交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在当前国际政治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1、自主创新能力弱、复制性强中国自打入国际市场,为了增加实力站稳脚步就大力发展经济,开始模仿国外文化,忽视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在国外民众眼里也就少了那么点新鲜感和独特的魅力。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量占到全球19%,但实际占到的版权贸易仅5:1。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量虽提升了,自己国家创造的东西少之可怜,长此已久文化产业领域“小、弱、散”的现象也就越来越明显。
所以“为他人做嫁衣”的“纽扣现状”就要不断创新。
2、文化安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虽曾经吸引和影响过许许多多的国家。
但在当时时期中国没有重视发展其中国文化,反之,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像情人节、圣诞节、平安夜等都被中国民众所接受并认同。
而自己国家的文化却被忽视了。
照此下去中国文化就会被西方所统领,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中国都必须重新制定国家文化战略。
构建一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与西方文化力量进行抗衡,打破西方文化深入影响中国这一现状。
中国现在不仅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而且还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中国文化深入推广让国外民众提到中国不仅仅只限于知晓“龙、孔子”这些概念。
还要了解到其内涵。
3、资金短缺大多数人心里都认为文化产业举足轻重,只要把经济发展好祖国就强大了。
中国外交十大难题读书笔记
中国外交十大难题读书笔记
【最新版】
目录
1.介绍中国外交十大难题读书笔记的背景和目的
2.概述十大难题的具体内容
3.分析十大难题的影响和挑战
4.总结中国外交在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和解决方向
正文
中国外交在近年来的发展中,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和难题。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其中的十大难题,并尝试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十大难题的具体内容。
它们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南海争端、朝鲜半岛局势、中印边界问题、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新冠疫情下的外交困境以及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外交战略。
这些难题的存在,无疑对中国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不仅阻碍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也对中国的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
例如,中美贸易摩擦和南海争端使得中国在与美国的关系中处于被动,需要不断应对来自美国的压力和挑战;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印边界问题则直接影响到中国周边的安全稳定;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则涉及到中国如何平衡自身利益和国际责任,如何处理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然而,挑战也意味着机遇。
面对这些难题,中国外交需要找到新的解决方向。
一方面,我们需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深化改革,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以更好地应对外部压力和挑战。
中国面临的外交环境及国际新闻传播现状、策略,演讲稿
中国面临的外交环境及国际新闻传播现状、策略,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大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交环境。
外交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的国际新闻传播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国际新闻传播成为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面临的外交环境及国际新闻传播现状,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面临的外交环境。
当前,全球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在国际关系中,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增加。
然而,与此同时,各种现实和潜在的威胁也在增加,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传统的大国竞争、地缘政治冲突、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等问题都给中国外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样的外交环境下,国际新闻传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国际新闻传播现状。
目前,国际新闻传播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
传统媒体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社交媒体、网络媒体的崛起也给国际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
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传播渠道不断拓宽,传播形式多样化,这意味着中国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加强国际新闻传播的创新,提升传播能力和水平。
为了应对外交环境的变化和国际新闻传播的挑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国际形象。
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要借助国际新闻传播积极宣传中国的发展成果,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和国际责任,树立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其次,我们要加强国际新闻传播的创新能力。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创新报道形式和内容,提高国际新闻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最后,我们要加强国际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和沟通能力。
国际新闻传播不仅仅是向外传播,还需要与国际社会进行互动和交流。
我们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加强国际媒体的联动,搭建起更加开放和互信的国际媒体合作平台。
论新时期的中国外交及其战略挑战
论新时期的中国外交及其战略挑战新时期的中国正以着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着,如今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发展中大国。
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不同,中国在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贸易、能源方面真正举足轻重的巨人。
中国在这段时间最大的变化就是海外利益不断增加,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影响力与日俱增。
不过,在为我国取得如此成就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忧患意识。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高处不胜寒”。
而如今,中国正是在一个万人瞩目的高处,所以每一个举动都要三思而行,只要走错一步都会有重大的负面影响。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及其战略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经济领域中的发展的危机,第二个挑战是在安全领域中的安全难题,第三个挑战是国际领域中的国际压力。
第一,经济领域中的发展危机: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中国的能源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富足,新时期的中国面临着重大能源危机。
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石油。
过去中国的石油是绰绰有余的,不仅满足了我们自己的消费,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可出口。
过去我们千方百计地产油,出口赚外汇。
现在不行了,1993年起中国就从一个石油输出国变成石油进口国。
2009年,我们消费的全部石油中每100桶就有51桶靠进口,过半的油都要从外国运来。
可想而知,如果外国的油供不上会发生什么事情。
自从萨达姆下台,伊朗就取代了伊拉克,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我们百分之十几的石油消费都要从伊朗进口,而伊朗是当今世界最容易发生战争、出现政治动荡的地方,一旦出了事,对我们来说至少意味着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合同作废或者搁置。
第二,安全领域中的安全难题:传统安全威胁就是中国是全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在联合国海洋法生效之后我们面对的问题会更复杂多样。
海洋法生效之后,我们必须要有新的国土概念和新的邻国数目概念,以更好地来捍卫我们的权益。
现在,中国有12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其中960万平方公里为陆地面积,300万平方公里是海洋国土。
中国面临的外交环境及国际新闻传播现状策略演讲稿
中国面临的外交环境及国际新闻传播现状策略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大家好!今天我将就中国面临的外交环境及国际新闻传播现状和策略进行演讲。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大国,外交事务对国家的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外交环境和国际新闻传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中国来说,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策略。
首先,让我们来看中国面临的外交环境。
当前,全球以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为特征,并且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不断上升。
这意味着中国无法再像过去那样依靠少数几个大国来推动自己的利益,必须与更多的国家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世界上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各国为争夺资源、市场和影响力进行激烈的斗争。
中国需要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其次,让我们看中国面临的国际新闻传播现状。
中国作为一个不断崛起的大国,其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强。
然而,中国在国际新闻传播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全球传媒格局中,西方国家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的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在全球传播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中国需要加强对国际媒体的影响力,在国际舆论场上主动作为。
其次,是国际传媒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
由于历史、文化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往往会被国际传媒片面地报道和解读。
中国需要通过积极主动的国际传媒宣传,扭转这种偏见和误解。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中国在外交环境和国际新闻传播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应积极推动和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和建设,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推动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关系。
同时,中国还应加强与兴起的大国、地区组织和国际机构的合作,加强合作平台建设,利用各种机制来推动自己的利益。
其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问题的解决,推动国际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在国际冲突和危机中,中国应积极履行自己的国际责任,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参与多边机制的建设与维护。
新形势下中国外交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
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在调整中震荡,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
在此情况下,国际形势的变化动向,以及我国国际处境的好坏,对我国正致力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及时了解和认清国际形势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能使我们更好审视判断我国当前面临的整体环境,更好地理解我国加快改革调整的总体方针政策。
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未根本解决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了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
如今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势头进一步明显,主要工业国家均出现了正增长。
但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走上正轨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很不均衡。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主要发达国家中总体保持了复苏势头,但是面临后危机时期的结构调整,很难快速实现稳定的增长。
由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份量,其经济恢复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
其一,发达国家普遍面临高财政赤字风险,这可能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因素。
其二,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高。
其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三)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兴未艾,但引发危机的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乃大势所趋,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至关重要。
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难题与挑战(一)跨界民族矛盾升温,外部因素凸显,中国国内外交困难重重。
从08年西藏拉萨3.14烧伤打砸事件,09年新疆乌鲁木齐7.5烧伤打砸事件开始,中国国内民族矛盾、民族骚乱频频上演。
再到近期13年3.15“疆独分子”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13年5.6“疆独分子”广州火车站砍人事件,中国国内民族分裂主义越发厉害,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动荡和民众恐慌。
为此,习总书记明确指示,处理民族关系、民族矛盾刻不容缓。
烧伤打砸事件、砍人事件表明,一方面与中国国内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内部矛盾有关。
但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当前的民族分裂主义和以往的民族分裂主义不同,这些恐怖事件与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三股恶势力甚嚣尘上的全球背景有关。
因而这是摆在中国对内外交面前的一大难题。
(二)中美关系持续周旋,主权纠纷“引爆点”多,中国国际外交困难重重。
1、中美战略互疑,中美关系最具挑战,中美外交困难重重。
当前中美关系仍旧处于争吵——缓和——再争吵——再缓和的周期性波动状态,但不是死循环,而是螺旋式上升,并处于一个新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
中美之间的问题是在于两个方面引发的美国战略重点东移的调整,一是因2008年金融风暴引发的经济危机冲击下,美国的发展受到重挫,相对优势进一步缩小,其领导世界的信心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
而中国与新兴发展中大国全体崛起,中国崛起的速度不断加快,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二是国际制度出现新变化,并伴随国际体系结构性权利变化的出现,这些新变化对美国这个传统大国现有权势产生冲击,担心既有地位的丧失,进而想方设法延缓或阻止新型大国的崛起。
2、中国与周边国家主权纠纷“引爆点”多,安全形势复杂多样,外交困难重重。
近年来,中国周边的陆上主权安全形势并非完全平静。
中印两国边境局势一度紧张,以海洋为新的争夺重点的主权纠纷日益涌现。
这是中国外交永远不可回避的一大难题与挑战。
我国大国外交的机遇和挑战作文
我国大国外交的机遇和挑战作文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一、国际舆论正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转变二、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将继续扩大和深化三、外交领域在拓宽,国际话语权在增强四、发展低碳经济大有可为五、人民币有望走向国际化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有:一、国内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二、中国的和平发展要赢得国际社会的真正认同尚需时日三、周边环境动荡,安全局势不容乐观当前国际形势跌宕多姿,变幻莫测。
世界各种力量粉墨登场,加紧角逐,纵横捭阖,分化组合。
各国忙于本国经济尽快企稳回升,并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布局谋篇,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有利地位。
全球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在此形势下,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一、主动积极地参与全球范围特别是周边地区的多边合作机制,努力在周边营造一个中国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多边合作带”。
现在北方和西北方周边已有稳步迈进的上海合作组织,南方和东南方周边则有十分活跃的中国与东盟合作机制,如能在解决朝核问题的基础上促成东北亚多边合作机制,则将为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周边环境。
二、以全球战略合作来促进中国与其它大国、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历史经验证明,就中美关系谈中美关系,双方往往在台湾、人权、贸易等问题上陷入僵局,而以全球战略合作来促进中美关系,则效果要好的多。
三、进一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一是特别要注意在反恐大局中加强与伊斯兰、阿拉伯世界主流力量的合作;二是要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进一步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安全、经济合作,应特别重视发展中蒙关系;三是在保持中印关系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不忘巩固中国与巴基斯坦的传统友谊和合作关系;四是继续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全面合作关系;五是促进中国与其它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
简论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简论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与出路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格局朝着全球化、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面临的外交挑战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经济方面,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国际市场秩序不当,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全球。
在政治方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海疆局势紧张,导致我国的外交如履薄冰。
在文化方面,外国的意识形态不断扩张,向我国的传统文化袭击而来。
面临诸多的挑战,合理有效的外交战略显得举足轻重,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地根据形势来调整外交策略,才能使我国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外交挑战出路经济政治建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际形势处于深刻的演变之中,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自1978年以来,在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引下,中国的外交战略围绕着经济建设为中心,运用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思想,紧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调整,成功地应对了国际体系转型带来的挑战。
[1]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的问题上,都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新的面貌和新的思路沿着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正确轨道前进,与时俱进地调整外交战略。
一、经济方面(一)、国际状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及海洋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际经济结构和分工体系。
进入21世纪,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进一步加速,新兴大国的群体崛起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突出特点,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和规则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2]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的经济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围绕着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展开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国家间的经济关系愈加复杂。
(二)、挑战1、各国经济依赖性加深,经济危机蔓延,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发达国家经济回升,但全面复苏的基础脆弱。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外交与国际关系一直是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此期间经历了一系列的国际交往与挑战,不断推进着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依据,梳理近现代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一、晚清时期的外交困局19世纪下半叶,晚清时期,中国逐渐走向危机,国际关系也呈现出不稳定的局势。
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此期间,中国外交陷入了被迫屈从与被动应对的困局。
二、辛亥革命与外交独立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使得清朝统治体制被推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在此期间努力恢复国家的独立地位,通过领土和主权的争夺,逐渐摆脱了外国势力的控制。
三、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念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革。
中国共产党以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为基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出了五项原则的和平共处政策。
此外,中国还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和建立外交关系,逐渐增强了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四、中美关系的演变中美关系是近现代中国外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2年,中美两国进行了历史性的外交接触,打破了两国长期的敌对状态。
此后,中美关系在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中美之间的关系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争议,如贸易摩擦、台湾问题等。
五、中国的多边外交与国际崛起近年来,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多边国际组织和倡议,如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倡议等,扩大了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发展、合作为基础,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全球的和平稳定。
总结: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经历了从弱势到积极参与的转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逐渐提升。
然而,中国外交面临着复杂多样的挑战,如邻国纷争、地区冲突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变化与新挑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变化与新挑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中国在新时代下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秩序。
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临着新的变化和挑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方式和手段上呈现出新的变化。
中国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中国也加大了对外援助力度,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推动构建更加平衡的全球治理体系。
中国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方式与各国深入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中国日益崛起,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一些国际问题也对中国提出了新的挑战。
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一些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新的考验。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面临新变化和挑战的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和支持,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率逐年增加,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的合作机会。
在面对新变化和挑战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中国需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推动更加平等互利的国际经贸关系。
中国需要加强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参与和引领,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和改进。
中国还需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目前的外交与挑战
中国目前的外交与挑战摘要:当今社会,世界经济济与科技迅猛发展,国际局势也变得甚为微妙,世界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样的形势对我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阶段,中国经济、外交进入全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是,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的深广变化,也使步入全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着多层面的问题与挑战。
我国应当抓住机遇,同多边合作,才能在世界政治、经济活动中发挥大国作用。
关键词: 国际形势共同发展战略安全针对一系列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我国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不仅要看到机遇的存在,更应该看到挑战的存在。
要清楚的看清这些机遇与挑战,那么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其走向将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的外交政策正从现实主义走向理想主义,把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未来对人类的使命作为其外交的核心价值。
并且重视民情民意的研究,攻心为上,合理扩张,明确自己的核心利益范围。
大国责任,对我国外交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怎样扮演好一个大国角色,中国还需努力探索和实践。
一、中国的大国地位现在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这意味着在中国的国家地位进一步上升、拥有更大更广泛的发言权的同时,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这作为世界大国应担负起的责任、义务和表率作用。
尤其是,中国的一举一动、国家运行的各个方面都被放在了放大镜下,为世界仔细观察和评判。
西方世界、国际舆论抓住或是新兴的、或是边缘化的、或是责任、权限界定很模糊但又是当代国际争议的焦点问题,比如人权、军事透明、知识产权、生态气候等来质问我们、试探我们。
关于大国责任,说是国际社会向我们施压也好、期望也好,这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要求我国施行国家举措只能更加审慎。
二、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冷战时代、即中国外交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从“一边倒”,到联美反苏,再到不结盟,最终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
从东盟、上合组织、再到后来的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议可以看到,中国在亚太地区发挥的作用之大已无法否认,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同时,中国开始探索一种作为亚太地区领导者、带头者的大国责任形式、探索如何引领一个地区的国际新格局。
中国的外交困局
中国的外交困局刘宗坤许多人把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失败归结为国力衰弱。
当然国力衰弱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直接原因。
因为世界上有比中国国力更弱的国家,却成功地避开了国际竞争中的败局。
靠什么法宝做到这一点?外交。
在科索沃战事中,中国使馆被炸后,许多人老调重谈,讲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云云。
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极容易混淆视听,使许多不谙世事的学童信以为真。
首先,落后和挨打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若如某些人说的那样,落后必然挨打,则世界上那些无力争强的弱小国家早已经被大国入侵,打败,进而吞并怠尽。
而这显然不符合事实,至少不符合二十世纪下半叶以降的世界历史。
看看最近十年,世界上挨打的是哪些国家。
伊拉克是中东强国,南斯拉夫是南欧强国。
而这两个国家之所以挨打很难说是因为它们弱后或弱小。
落后就挨打反倒是萨达姆、米洛舍维奇等人的逻辑,为相对强大的国家或种族消灭相对弱小的国家或种族张目。
虽然国际竞争必以国家的实力为后盾,但弱肉强食的法则并不完全适用于国际关系。
否则,世界上大多数弱小国家就无法存在。
国际社会之不同于动物界,是因为有其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游戏规则。
而这些游戏规则并不是以弱肉强食为原则制定的,更没有把落后就挨打正当化。
虽然不是所有国家在所有时间都遵守这套规则,但至少大部分国家在大部分时间都按这些规则行事。
否则,世界上就只有战争,没有和平。
所谓弱国无外交更是无稽之谈,说穿了则是为外交方面的无能和失败进行开脱。
道理正好相反:弱国最需要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强国有强国的外交,弱国有弱国的外交。
但弱国比强国更需要外交方面的智慧和眼光。
即使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若想在国际上有什么动作,也必然是外交先行。
看看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前后的美国外交就明白了,外交对一个国家的战略得失有多么重要。
这是强国的例子。
再说说弱国。
之所以弱国更需要外交,是因为外交成败对一个弱小国家来说生死攸关。
弱小国家在国际上靠什么与大国竞争,当然不能靠实力,而是靠外交方面的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外交困局
刘宗坤
许多人把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失败归结为国力衰弱。
当然国力衰弱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直接原因。
因为世界上有比中国国力更弱的国家,却成功地避开了国际竞争中的败局。
靠什么法宝做到这一点?外交。
在科索沃战事中,中国使馆被炸后,许多人老调重谈,讲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云云。
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极容易混淆视听,使许多不谙世事的学童信以为真。
首先,落后和挨打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若如某些人说的那样,落后必然挨打,则世界上那些无力争强的弱小国家早已经被大国入侵,打败,进而吞并怠尽。
而这显然不符合事实,至少不符合二十世纪下半叶以降的世界历史。
看看最近十年,世界上挨打的是哪些国家。
伊拉克是中东强国,南斯拉夫是南欧强国。
而这两个国家之所以挨打很难说是因为它们弱后或弱小。
落后就挨打反倒是萨达姆、米洛舍维奇等人的逻辑,为相对强大的国家或种族消灭相对弱小的国家或种族张目。
虽然国际竞争必以国家的实力为后盾,但弱肉强食的法则并不完全适用于国际关系。
否则,世界上大多数弱小国家就无法存在。
国际社会之不同于动物界,是因为有其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游戏规则。
而这些游戏规则并不是以弱肉强食为原则制定的,更没有把落后就挨打正当化。
虽然不是所有国家在所有时间都遵守这套规则,但至少大部分国家在大部分时间都按这些规则行事。
否则,世界上就只有战争,没有和平。
所谓弱国无外交更是无稽之谈,说穿了则是为外交方面的无能和失败进行开脱。
道理正好相反:弱国最需要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强国有强国的外交,弱国有弱国的外交。
但弱国比强国更需要外交方面的智慧和眼光。
即使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若想在国际上有什么动作,也必然是外交先行。
看看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前后的美国外交就明白了,外交对一个国家的战略得失有多么重要。
这是强国的例子。
再说说弱国。
之所以弱国更需要外交,是因为外交成败对一个弱小国家来说生死攸关。
弱小国家在国际上靠什么与大国竞争,当然不能靠实力,而是靠外交方面的智慧。
这就需要更高的外交智慧,更富有弹性的外交战略。
因为弱小国家既无法以实力与大国抗衡,则必须以外交手段与之周旋,以谋取国家的最大利益。
成功外交的前提之一是对自己国家的能力有正确的估计,至少应当明了,在眼前的局势当中,哪些事做的到,哪些事做不到,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
我想,近年来弱势外交成功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其中俄罗斯在科索沃战争前后的外交活动就颇值得称道。
国内许多人认为,俄罗斯无法制止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在外交上和军事上都是一种失败。
但是,这种结论根本没有道理。
因为要论失败或成功,我们必须先搞清楚俄罗斯的外交目的是什么。
如果俄罗斯的目标是阻止北约轰炸,但是事实上没有阻止北约轰炸,那当然是失败。
但是,如果俄罗斯当局并没有把目标定位于阻止北约轰炸,那现有的结局就不能说是失败。
有人会问,俄罗斯为何会放弃阻止北约轰炸的目标呢?这就是俄罗斯外交比中共外交的高明之处。
其实也用不着太多的智慧,在这种情况下,只是搞清楚自己能做什么就已经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任何头脑清醒的人都会看到俄罗斯不可能阻止北约的军事行动,除非采取非理性的激烈对抗行为,但那
样对俄罗斯没有任何益处。
既然如此,把阻止北约的军事行动作为目标就不是一种理性的外交行为。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外交上属于蛮干。
在整个科索沃事件前后,没有迹象表明俄国已经把阻止北约轰炸作为根本的外交目标。
当时国内有人相信俄罗斯会动用军事力量帮助南联盟,恐怕这一点连米洛舍维奇都不相信。
在与北约对抗方面,他虽然做了非理性的选择,但他还没有糊涂到对俄罗斯抱不切实际的幻想。
俄国不可能阻止北约的轰炸,也不会对北约的轰炸做有实质意义的激烈反映,这一点从战争开始前就很清楚。
此后,俄国的外交完全是在这个框架中展开的,结局不用说了。
战争前后,俄国得到了所有能够得到的利益。
反观中国的外交,则是难以见出章法。
首先对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完全不明了。
有时候知其不可为而为,有时候可为却不为。
在近年的外交事务中,缺少理性,无所作为,以至造成现在的困局。
中国最大的外交困境在于,已经走上和西方对抗的道路,却没有同盟。
有人幻想与俄国结盟,这完全是一厢情愿。
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共除了和北朝鲜结盟之外,并不具备和任何国家结盟的条件。
这种条件有很多,但最关键的一条是国家间的结盟能够为相关国家带来最大的利益。
就俄国而论,有一点十分明确,与中国结盟即意味着与西方对抗。
基于此,我们就必须问一问那些幻想俄国与中共结盟的战略家,通过与中共结盟,俄国是否能够获得她与西方国家保持正常关系得不到的利益?如果回答是否定的,俄国与中国就根本没有结盟的希望。
即使意识形态也不能完全代替国家利益,况且现在俄国在意识形态上更接近西方,而与中国不同。
在台湾问题上,这种外交上的困境和孤立表现的更加突出。
中国难以和平地解决台湾问题,原因很多,此处暂且不论。
但中国在考虑动武时,就会发现周围全是敌人。
德国人卡尔·施米特说,政治的首要问题就是分清敌友,但只有在极端状态下,也就是战争时期才能知道真正的朋友和敌人,因为战争自然把国家分成不同的阵营。
和平时期,大家都可以做朋友,为了做生意,敌人也可以假装成朋友。
但战争一起,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中国的某些战略家想象力再丰富,大概也不可能幻想中国在与台湾(实际上是与美国)的冲突中,哪个国家会成为中国阵营中的战友。
这就是为什么军事压力无助于解决台湾问题。
这一点,台湾领导人看得很清楚,如果美国和日本都站在中国的阵营一边,台湾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得多。
但是,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
造成中国的外交困境的原因很多。
这里只说两点:一是意识形态的包袱;二是对自己的国家存在虚幻的认识。
这两点都不难理解。
就第一点说,任何头脑清醒的人都明白,中国与西方对抗决不符合国家利益,却完全符合中共的意识形态,也符合中共的眼前利益。
就第二点说,一些国人对中国的能力有着不切实际的想法。
中国离世界大国的地位仍然相差很远,而中国则不顾这种现实,推行所谓“大国外交”。
而在国际间出现一个新兴的大国,则必然意味着要打破原有的国际政治格局。
而中国实际上没有能力打破现有的格局,以实力做后盾与西方对抗。
外交政策与国力脱节,岂能不到处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