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外交“暖实力”

合集下载

外交学中的软实力与硬实力分析

外交学中的软实力与硬实力分析

外交学中的软实力与硬实力分析外交是各国之间相互交往和合作的一种方式,因此,了解外交学中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对于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外交学中的软实力和硬实力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软实力的定义与特点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文化、价值观、道德规范以及吸引力等非军事手段所产生的影响力。

它与硬实力不同,不是通过军事力量或经济实力来实现的。

软实力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 影响力:软实力强大的国家能够通过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对其他国家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吸引力:软实力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魅力,能够吸引他国的人民,增进两国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3. 建设性:软实力强大的国家更容易通过非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矛盾,推动和平与稳定。

二、硬实力的定义与特点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拥有的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等可以量化的实力。

硬实力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 威慑力:硬实力强大的国家可以通过军事实力对他国施加威慑,保护自身利益和国家安全。

2. 经济影响力:硬实力体现在一个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角色,对其他国家产生经济影响。

3. 实质性:硬实力强大的国家能以实质的方式影响国际关系,如通过经济援助、军事干预等手段。

三、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与作用软实力和硬实力是外交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国际关系中起着不同的作用:1. 相辅相成:软实力和硬实力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个国家只有在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双重支撑下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2. 平衡与整合:一个国家在外交中应该平衡和整合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运用。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目标,灵活运用软实力和硬实力来达到最佳效果。

3. 优势与劣势:不同国家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上的表现存在差异。

一些国家在软实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另一些国家在硬实力方面更为强大。

因此,在国际交往中,了解并发扬自己国家的优势是至关重要的。

软实力和硬实力是国际外交领域中的重要概念,了解它们的定义、特点和相互关系对于理解外交学和国际关系至关重要。

浅谈当前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战略

浅谈当前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战略

浅谈当前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战略随着中国近年来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渐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国之一,对国际事务有着举足轻重的发言权;而中国也善于利用自己的权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国际社会的秩序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新的时期,中国的外交战略在立足国情的同时也紧随时代潮流发展,不断依据外交形势做出相应调整。

下面,我想浅谈一下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国家外交战略,说说我对这方面的一些看法。

首先谈一下当前的国际局势。

众所周知,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正发生着变化,一点小的变动都会导致国际形势发生大变动。

总体看来,依旧以美、日、韩、俄罗斯、中国以及欧洲诸国为主。

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今国际舞台,各个国家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在政治、经济竞技场上角逐。

而中国与各国的外交形势亦是如此。

抛开意识形态的对立情况,单就国家利益而论,中国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利益。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发展形势良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有发言权和影响力,而是这种状况威胁到了日本和美国的国家利益。

日本曾想谋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位置,而由于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具有一票否决权,有力地阻止了日本所谋。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与先进世界相比落后五十年并处于转型阶段,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仍需要继续发展。

在世界多极化的前景日趋明朗的情况下,中国要以大国、强国的姿态稳步前进,也要不断发展自身实力,才能在以科技为先导、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如此国际局势中,中国的外交战略一直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

新时期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由和平崛起调整为和平发展。

外交谋求合作与发展,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准则,结伴而不结盟,为谋求国家利益而不懈努力着。

中国的外交布局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以周边国家为首要处理对象,与大国的外交是关键,以发展中国家为外交基础,多边外交则是重要舞台。

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国际关系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国与国之间,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其中,软实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它不仅可以为国家赢得口碑和信任,还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软实力的定义与内涵软实力,指的是国家在外交交往中所具备的吸引力、文化影响力等非军事手段的综合体现。

与硬实力相对,它并不涉及强制手段,不需要动用军队和政治压力,而是借助文化、艺术、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优势,为国家赢得外交上的信任和支持。

软实力的内涵非常广泛,它包括了多个方面:1.文化影响力: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亚洲地区,居于了全球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

2.教育和科技水平: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教育水平可以反映出一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美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大国之一,日本则以优质的教育水平为世人所知。

3.商业品牌和形象:有些国家因为其独特的文化和品牌形象,赢得了世界各地的民间支持和赞誉。

例如,瑞士作为世界著名的钟表和巧克力制造国,其品牌在全球范围内都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信任。

二、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软实力对于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强制手段的使用,同时使得外交交往更加平和、和谐。

具体来说,它带来了以下几种好处:1.建立信任和认同:软实力可以使得一个国家在外交交往中更容易赢得其他国家的认同和信任。

例如,像中国这样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国家在外交交往中可以通过其文化影响力和对话交流来建立信任。

2.提升国家形象和声誉:软实力可以通过艺术、文化等途径很好地展示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念。

这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交流,而且可以提升国家形象和声誉,增加对外投资的吸引力。

3.增强国际合作和发展:软实力可以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

《大国外交》心得体会:中国外交彰显大国气度2篇

《大国外交》心得体会:中国外交彰显大国气度2篇

《大国外交》心得体会:中国外交彰显大国气度《大国外交》心得体会:中国外交彰显大国气度精选2篇(一)《大国外交》一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外交的研究著作,通过对中国外交的历史与现实进行深入分析,展现出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所彰显出的大国气度。

本书结合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对中国外交的特点、原则和策略进行了深入剖析,对于了解中国外交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外交彰显大国气度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坚定性和稳定性。

中国一直秉持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坚持根据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进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主张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和冲突,积极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这种坚持不仅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负责任态度,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许。

此外,中国外交彰显的大国气度还体现在其多边主义的倡导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态度上。

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多边机制和国际组织解决全球性问题,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中国积极参与并主动倡导各种国际合作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南南合作和全球气候变化合作等,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中国外交彰显大国气度还体现在其舆论引导和形象塑造上。

中国外交秉持着“谦和而自信”的原则,在国际事务中始终保持着稳定、坚定和自信的形象,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诚信和负责任。

中国外交通过宣传和外交手段,积极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为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总之,通过《大国外交》这本书,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了解中国外交彰显的大国气度。

中国外交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保持着稳定、坚定和自信的形象,积极参与并引领国际事务,为维护和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国外交》心得体会:中国外交彰显大国气度精选2篇(二)《大国外交》是一本关于大国之间外交交往的书籍,通过对各国外交政策和实践的深入探讨,展现了大国的风范和影响力。

软实力的重要性

软实力的重要性

软实力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时代,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软实力也成为了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要素。

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文化、价值观念、教育、国际形象等方面的影响力来吸引和影响他国,以达到自身利益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软实力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首先,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日益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软实力成为了国家角逐全球舞台上地位和利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文化和教育的交流,一个国家可以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念、思想和文化,增进他国对自己的理解和认同。

例如,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成功地提升了自己的软实力,赢得了更多国家的尊重和支持。

其次,软实力对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起到重要影响。

软实力的发展和提升,可以帮助一个国家更好地开展对外交往和外交斡旋。

通过软实力的扩大,一个国家能够增强自己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使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美国作为世界上软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凭借其先进的科技、发达的教育体系以及强大的文化输出能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推动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观念。

此外,软实力的提升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软实力的提升可以吸引外国游客、留学生和投资者,促进国内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通过软实力的打造,一个国家能够塑造自己的国际形象,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从而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例如,瑞典凭借其环保意识和高品质的产品,成为了全球环保科技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引领者,为其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然而,软实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它需要国家长期的投入和努力,以及对自身文化和价值观的深入挖掘和传承。

只有建立起真正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软实力,才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软实力的提升也需要国家在国内培养人才,加强教育体系的建设,为国家的软实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对中国外交的看法

对中国外交的看法

对中国外交的看法1. 中国外交那可真是太牛了!就像一艘巨轮在国际海洋中稳稳航行。

你看,在面对各种复杂局势时,咱中国总是能巧妙应对,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还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多厉害啊!比如在一些国际争端中,中国积极斡旋,推动和平解决,这不就是大国担当嘛!2. 哇塞,中国外交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就如同一位智慧的长者,沉稳又有谋略。

想想那些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积极参与,带动其他国家一起发展,这不是很棒吗?就像“一带一路”倡议,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多少机遇啊!3. 中国外交真的是太了不起了!好比是一座坚固的桥梁,连接着世界各国。

每次看到中国外交官员在国际舞台上的风采,我就特别自豪。

比如在应对疫情时,中国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和物资,这就是大国风范啊!4. 嘿,中国外交可真是有一手!简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大门。

中国积极推动多边外交,与各国友好相处,这多让人赞叹啊!看看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那可不是一般的重要!5. 中国外交真的太让人惊喜了!就像一阵春风,温暖着世界。

从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搞建设,到参与全球治理,中国都做得特别出色。

这不就像是一个贴心的朋友嘛,时刻为大家着想!6. 哇哦,中国外交真的强!如同明亮的灯塔,为世界指引方向。

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那可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啊,这影响力多大呀!就像在黑暗中照亮了前行的路。

7. 中国外交真不是盖的!好比一棵大树,为世界遮风挡雨。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始终秉持公正立场,这是多么难得啊!难道不是吗?比如在一些国际冲突中,中国呼吁和平解决,多有责任感!8. 哎呀呀,中国外交太牛啦!就似那广阔的天空,包容万象。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这多棒呀!这不就像是一个大舞台,大家一起欢乐起舞嘛!9. 中国外交真的很厉害呀!仿佛是一轮朝阳,充满希望和活力。

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多么伟大的愿景啊!就像给世界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外交中的软实力与硬实力高一议论文

外交中的软实力与硬实力高一议论文

外交中的软实力与硬实力高一议论文历史上,有名的外交搏弈定少不了“完壁归越”与“渑池之会”。

故事中蔺相如所展示出的外交软实力似乎比廉颇所代表的军事硬实力更胜一筹。

其实不然,在我眼中,软实力的强大与否完全甚于硬实力是否够硬。

故事“完璧归赵”与“渑池之会”中蔺相所展示出的卓越的外交技巧着实让我佩服。

他既能言善辩,同时也能把握时机,该出手时毫不含糊。

两次随赵王出行他都立下大功,以至于回国后受到重用,“位在廉颇之右”。

乍一看来,蔺在外交上为国争格功不可没,而廉似乎所争为“位在廉颇之右”理所当然。

在这里我为廉颇这位越国硬实力的`掌控者鸣个不平。

面对秦王时,蔺相如毫不畏惧,据理力争。

对于秦王的挑衅与无理取闹行为,他也能巧妙回击,底气十足,那这些底气从何而来?当然,他自身的胆识不可或缺,而最关键的一部分其实是国家的硬实力——军事力量。

秦王自是见惯了大风大浪之人,面对小小蔺相如之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秦王并非不敢杀他,只不过为一玩物而绝秦赵之欢实属白痴行为,不如送蔺相如个顺水人情。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因为赵国国力尚且算是强盛,秦王才不敢恣意推诿,才需时刻权衡利弊。

也正是因有武将、国家在背后撑腰,蔺相如才能挺直腰杆大展拳脚;倘若你赵国仅是个弹丸之地,像蔺相如这样造次,砍头砍到刀钝了都不会罢休,廉颇也应是大功臣,由此看来在外交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国家的硬实力。

“弱国无外交”这真是条至理名言,古往今来无不如此。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一方参加巴黎和会。

会议上,中方提出收回战前被德占领的胶东半岛等地区。

作为一个战胜国提出这样的要求再合理不过了,而和会被英、法等列强控制,他们完全不顾及中方的利益而将德国在战前占领的土地特权等一并移交日本,中国却束手无策。

说中国那时无能言善辩之人,我一百个不信,只是因为国家那时国力衰弱,根本没被放在眼里。

国家硬实力太弱,软实力连展示的机会都没有。

前段时间,南海问题正闹得沸沸扬扬。

军事力量与外交关系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平衡

军事力量与外交关系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平衡

军事力量与外交关系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平衡军事力量与外交关系——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平衡在国际关系中,军事力量与外交关系一直是各国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保护安全方面的重要考量。

军事力量代表了国家的硬实力,包括军队以及装备的数量和质量;而外交关系则代表了国家的软实力,包括国家声誉、国际合作以及外交手段等。

如何平衡军事力量与外交关系,使得硬实力与软实力相辅相成,成为了国家战略制定的关键问题。

一、硬实力的重要性硬实力是国家强大的基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军事力量是国家防范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保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增加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地位。

军事实力的强大也是国家威慑的重要因素,可以有效地遏制敌对势力的进攻欲望,维护国家的战略安全。

二、软实力的重要性软实力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软实力是国家外交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影响国际舆论、赢得他国的理解和支持。

良好的外交关系可以为国家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利益,以及制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国际规则和政策。

此外,软实力可以有效地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吸引外来资本和人才,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三、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互补关系硬实力和软实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缺乏硬实力的国家,即使在外交上再有手段和技巧,也无法有效地维护国家的利益。

同样,缺乏软实力的国家也很难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国家战略制定者需要在战略规划中平衡和发展硬实力与软实力,以适应国家利益的需要。

四、合理分配军事力量和外交资源国家在发展军事力量和外交关系时,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和战略布局。

在发展军事力量方面,需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军备支出,提高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作战能力。

同时,需要加强军队的人员培训和士气建设,提高整体作战能力。

在发展外交关系方面,需要积极开展国际交往,寻求友好合作伙伴。

通过外交手段,加强国际合作,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中国外交软与硬

中国外交软与硬

中国外交软与硬作者: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第12期为什么会给人“太软”与“太硬”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软与硬的边界在哪?如何拿捏?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

各国交往频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妥善解决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发展大局。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近一段时期以来,关于我国外交软与硬的问题,国内外热议不断,众说纷坛。

一方面,国内公众认为中国外交太“软弱”、“不解气”。

另一方面,国外尤其是西方舆论批评中国外交太“强硬”,“抛弃”了韬光养晦的政策,愈加“强硬”的中国令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担忧。

外交的软与硬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

什么是软?什么是硬?软和硬的标准是什么?同样的标准是否适用于所有不同的国家?外交软与硬的判断与拿捏不仅是一道艰巨的难题,也是一项复杂的艺术。

本期人民论坛杂志邀请五位权威专家深入探讨“中国外交软与硬”难题。

综合专家的意见,我们可以看出,将外交简化为“软”与“硬”的判断,并不合理。

处在大转折时期的中国,有更为宏大的外交目标,而软和硬只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手段。

认清了这一点,破解“软”与“硬”的难题,就不是简单的选择题,而是一道论述题了。

特邀专家:中国社科院国际学部主任、学部委员张蕴岭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周方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云祥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刘德斌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王红续课题组成员:贾立政陈阳波魏爱云刘建袁静边文锋。

中国暖实力硬实力软实力作文结尾

中国暖实力硬实力软实力作文结尾

中国暖实力硬实力软实力作文结尾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的实力无疑是综合的,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

外交学中的软实力与文化外交

外交学中的软实力与文化外交

外交学中的软实力与文化外交一、引言外交学是研究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学科,其核心理论之一就是软实力与文化外交。

软实力是国家通过文化、政治、经济等途径塑造自身形象,吸引和影响他国的能力。

文化外交则是一种外交手段,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

本文将探讨外交学中的软实力与文化外交的关系以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

二、软实力及其在外交学中的作用软实力是指国家在国际关系中非军事手段下的影响力和威望。

它包括经济、科技、文化、道德等各个方面,能够使国家获得其他国家的认同和尊重,进而塑造国家的形象和利益。

在外交学中,软实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经济软实力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其软实力的基础。

通过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水平,国家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例如贸易、投资、创新等,都能够成为国家外交的利器。

2. 科技软实力科技实力对于国家的软实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通过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科技资源和技术能力,从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拥有先进的科技能力的国家可以推动全球治理、应对全球挑战,并在国际合作中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3. 文化软实力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充满魅力的、吸引人的文化,能够使国家在外交舞台上展示独特的魅力。

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体现在文学、艺术、音乐、电影、体育等各个领域。

通过传播自己的文化,国家可以吸引他国民众的兴趣,进而拉近国家间的距离。

三、文化外交在软实力中的作用文化外交是通过文化交流和互动来促进国家间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的一种外交手段。

它可以使外交目标更容易实现,提高国家的软实力。

1. 促进跨文化交流文化外交通过展示国家的独特文化,促进了国家间的跨文化交流。

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国家可以展示自身的优秀传统和现代成就,向其他国家展示本国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2. 增进国家间的相互了解文化外交有助于增进国家间的相互了解。

对中国外交前景的认识

对中国外交前景的认识

对中国外交前景的认识从建国以来的60多年来,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从政治外交扩展到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实力的逐渐增强,中共的国际地位凸现出来,面临的外部压力也在相应的增大。

中国正处于外交转型的新时期,转型的核心是由普通国家外交逐渐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具体包括参与地区事务、承诺负责任大国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外交战略环境,以便加深对中国的外交前景的认识。

一、国际形势当前的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国际政治环境呈现一超多级的格局,霸权国家实行的的单边主义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倡导的多边主义冲突不断,从先前伊拉克问题到现在的叙利亚问题的处理上都有反映,区域主义跟霸权主义仍在相互竞争。

二、外交战略环境及外交前景全球化时代中的战略环境,主要集中在两个部分,其一是大国关系,其二是周边国家安全态势。

(一)、大国关系虽然国家的角色在全球化面临新的挑战,但国家作为国际政治最重要的行为体,国家仍是影响国际政治走向的最主要力量。

其背后的国家利益正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探讨:回顾90年代以来的中美关系之后,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基本的发展趋势:第一、美国政府自1993年以后,在对华政策上推行“遏制加接触”的两手策略,既要与中国接触,改善双边关系,又要对中国加以适当的遏制。

与中国接触,目的是要把中国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遏制则是要防止中国崛起后对美国的潜在威胁。

第二、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敏感的一条神经。

战略考量,美国并不希望因为台湾问题导致中美的直接对立,但另一方面,台湾的战略地位又是遏制中国发展海洋战略的重要门户,台湾问题不解决对中国多少能产生牵制作用,所以我认为美国希望维持现状,反对大陆或台湾单方面改变这一现状。

第三、中美双方的关系虽然良好,但比起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实在相形见绌。

浅析中国外交

浅析中国外交

浅析中国外交光电1301 赵敬前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外交,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

一是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

二是同各大国关系平稳推进。

三是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四是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

五是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六是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全方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合作。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的一个全新开局。

从毛泽东、周恩来第一代外交思想到邓小平到第三代第四代领导集体以至今天所强调的“大国外交”战略,中国外交从雏形逐步走向成熟。

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外交的思路有一条明显的主线在其中贯彻,同时又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了转变和创新,具有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特点,显示出极大的灵活性和能动性。

现今中国外交工作的范围已经越来越广,重点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二是重视与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三是继续保持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

这三大任务的确立和施行,是鉴于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局势和国内经济的发展需求而定的,并且已经逐渐地发挥出效果。

中国不断地推动周边“富邻、睦邻、安邻”的多方位外交政策,积极地加强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影响,通过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保持人民币不贬值赢得了东南亚国家的信任和友好,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加强与东盟的联系,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在南亚地区,积极发展传统友谊,搁置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争议;在西亚,开展军事合作,建立共同的安全防御体系。

这些外交举措,为中国打击内部恐怖势力和分裂势力,缓解周边安全局势,减轻外部渗透等等都起到很好的屏障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逐步提升中国在亚洲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在对外交往中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几点思考

在对外交往中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几点思考
科 技 和军事 实力 , 其有本 国特色 的社会 制度 和 治理模 式 , 及 但 她还 远不 是一个 软实 力强 国 。 同发展 中 国家身 份一样 , 如 中 国的 国家 软实力 也处 于 “ 发展 中” 阶段 。
舆论 环境 。 面客观 地 向世界介 绍 中国社会 主义 物质 文 明 、 全
络也从 沟通 的工具 演 变成 国际舆 论斗 争 的新 战场 ,这 使得 中 国面 临的 国际舆 论 形势 更 为复 杂 ,必须 高度 重 视 网联 网 和新媒 体这 一领 域并 采取 有效 措施 加 以改进 。
替,彻底颠覆旧秩序和建立新秩序 ,例如两次世界大战。
渐 变 的途 径则 是 大 国通 过相 互调 适 ,逐 渐地 改造 现行 国际 秩 序 , 终实 现新 旧秩 序转 变 。为 了实 现 国际秩序 的渐变 , 最 国际社 会 中代 表新 旧秩序 的不 同力量 必须 共处 于 同一 运行 机 制之 下 ,经 过 相互 之 间 的矛盾 、斗 争和 妥协 ,共 同推 动 秩 序 的变 革 。历史 发 展 的长 波周 期显 示 ,渐变 是 常态 ,剧 变 是非 常 态 。在 目前 的 国际形 势 下 ,中 国所主 张 的国 际政 治 经济 新秩 序 ,显 然不 是 通过 剧变 来 实现 的 。因此 ,中国 尊 重现 行 国际 秩序 ,谋 求 在现 行 国际秩 序 、国际制度 和 国

匝圈
在对 外交往 中提升 中国国家 软实力的几点思考
口 李国振 /文
再实 是 看 见 摸 着 物 力 软 力 指 力 指 得 、 得 的 质 量;实 所
的就是精神力量 ,包括政治力 、文化力、外交力等
软 要素 。 两者 紧 密联 系 ,各 有 侧 重 ,可 以说 是相 辅 相 成 , 共 同组成 了一 国的综合 实力 。在 当前 的国 际格 局 中 ,各 国

中国对非软实力外交的实质与成就-文档资料

中国对非软实力外交的实质与成就-文档资料

中国对非软实力外交的实质与成就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是主权平等、互利互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与众多非洲国家进行交往时,并没有展现出一副咄咄逼人的大国心态,而是平等的看待非洲各国。

自建交起,中国便一如既往的坚持“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的对非传统原则,然而在坚持不干涉原则的同时,中国的对非政策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例如在对待苏丹达尔富尔冲突的问题上,中国的战略是在坚持非干涉原则下进行人道主义与发展援助,这与西方的强制制裁和军事干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认为冲突的根源是贫困与资源短缺,如水资源、土地、基础设施的短缺。

因此中国提供了104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并投资3000万美元修建达尔富尔北部的水坝工程,以及提供物资修建了至少120所学校等。

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以与事实背离的“中国资源掠夺论”指责中国在非洲的互惠行为,还诋毁中国助长了非洲国家的腐败与人权问题。

反观美国的对非政策,其政策的实质是为其在非洲的能源与安全战略利益服务的,表面以改善非洲国家的人权环境和政府管理为目标,这种“表里不一”的对非政策与中国的对非政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也暗示了中美两国在非问题上难免会发生一定的利益碰撞。

同时,美国还在非洲实行区别对待的原则,即重点发展与富油国家间的伙伴关系,特别是发展与非洲两大石油生产国――尼日尼亚、安哥拉之间的国家关系。

美国这种以自身利益为核心、居高临下并以管理者自居的对非政策是一种不平等的外交政策,具有非对称性,有别于中国践行的主权平等、互利互惠、相互尊重的对非政策。

二、中国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中国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援助有别于西方国家对非的经济援助,中国的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是不求回报的援助。

某些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这样的指责是毫无根据、别有用心的。

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往往附件一定的政治条件,例如如果非洲国家想要得到“千年挑战公司(the Millennium Challenge Corporation:一家独立的美国政府对外援助机构)”的援助,则必须接受该公司提出的17个条件。

软实力在外交关系中的作用研究

软实力在外交关系中的作用研究

软实力在外交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引言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外交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旨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和解决跨国问题。

然而,传统的外交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复杂多变世界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软实力作为一种新型外交手段,逐渐成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研究软实力在外交关系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软实力的定义和特点软实力,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 Joseph S. Nye)提出,指的是国家通过文化、价值观、道德规范、教育、科技、形象等非军事手段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影响力和说服力的能力。

与硬实力相对,软实力更加侧重于对他国的吸引和影响,而非通过威胁或利益对抗来达到目的。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软实力是源于社会文化和民间力量的,它与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紧密相关,但不完全依赖于它们。

其次,软实力更多地关注维护国家形象、增加国际认可度和塑造国家形象。

通过国家形象的塑造,国家可以增加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最后,软实力是一种长期积累和潜移默化的力量,它需要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作为支撑,同时也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软实力在外交关系中的作用1. 提升国家形象和声誉软实力在外交关系中的一大作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声誉。

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对外交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展示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和创新能力,国家可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关注和认可。

例如,中国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就是通过展示国家的软实力来提高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的典型案例。

2.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软实力可以帮助国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文化交流、教育交流和学术交流等方式,国家可以促进民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增进友好关系。

例如,中美两国通过文化交流项目和留学生交流计划加深了双边关系,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3. 增加对他国的影响力和说服力软实力还可以增加国家对他国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中国软实力外交与和平崛起

中国软实力外交与和平崛起

中国软实力外交新策略与和平发展摘要:在全球化的今天,软实力已成为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民族国家立足于世界之林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于正在和平发展并倡议构建和谐世界的中国来说,增强软实力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和国家凝聚力、中国模式和社会主义优越性、以及现当代外交实践等分别构成了建设今天中国软实力的三大来源。

为了世界的和谐与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应该制定并实施一套成熟而系统的且有别于单边主义的干涉外交的全新外交策略,包括主动外交,合作外交,多边外交等等。

关键词:软实力外交策略和平发展和谐世界Abstract:The soft power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of a country with present globalisation,and has played a inevitable role in how a nation-state establishing in the world. It is a crucial significance that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world for the peacefully developing China.the soft power of China rests primarily on three resources: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and national clanship, political values and its foreign policies China should institute and practice a packege of mature and systemic diplomatic strategy which is bran-new plan and distinguish from the interferential diplomacy of unilateralism in order to peacefully develop in China and harmonize the world.These plans include active diplomatic activities, collaborative diplomacy activities,and multilateral diplomacy activities etc.Keywords:soft power ,bran-new diplomatic strategy,peacefully developing,the harmonious world引言中国软实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浅谈软实力与中国公共外交

浅谈软实力与中国公共外交

浅谈软实力与中国公共外交作者:王倩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1期【摘要】在现代国际关系中,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增强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公共外交作为传统外交的重要补充,是软实力由理论转化为实践且提升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需要通过公共外交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自身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软实力;公共外交;国家形象一、软实力理念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世界多极化三大趋势成为影响新的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

国际社会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和平、发展与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目前,尽管世界各国拥有的软实力资源存在很大差异,但都非常重视软实力的作用,如何提升一国的软实力成为各国尤其是大国的首要战略目标。

而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各方面全面上升期,提高我国的政治地位,推动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也都需要提升“软实力”。

(一)软实力的提出“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约瑟夫·奈提出的。

他在1990年发表的著作《必定要领导——正在变化着的美国权力的性质》及论文《软权力》中系统地阐述了软实力的概念。

他认为,软实力是通过精神和道德诉求影响、诱惑和说服别人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规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以产生拥有软实力一方所希望的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换言之,软实力指的是那种能够影响他国意愿的无形力量,这既包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也包括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广泛同化力与规制力。

按照约瑟夫·奈的观点,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力量资源: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如同催化剂、润滑剂,把诸如地理因素、自然资源等客观存在的“死的”国家潜力“激活”起来,并加以协调和整合,使之产生出现实的影响力。

二是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感召力。

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

中国外交软弱吗

中国外交软弱吗

中国外交软弱吗“国人认为外交软弱,国外认为中国外交强硬”,说实在话,是自古而然的。

非独今时今日。

先说句,中国当下外交,着实并不软弱。

绵里藏针,软硬兼施。

最妙的是,中国外交现在很懂国际规矩,但并不完全按欧美的方式来出牌。

重私交人情、讲政治格局,前一招绵韧,后一招灵活。

故,国外会觉得中国外交,强硬,而且狡猾。

之所以国人会觉得软弱?恕我直言:有一部分懂何谓国际外交的国人,普遍有大国野心,总觉得现下格局,还不够大气。

而大多数的国人,很抱歉:他们不懂啥叫现代国际外交。

他们恨不能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美国主动献上斯嘉丽-约翰逊,这才叫外交强硬了。

举个老例子。

一百多年前,八国联军在北京。

当时列强已经在讨论,想瓜分中国了。

就像当时的奥斯曼帝国似的。

谁力挽狂澜?李鸿章。

先是在慈禧发神经搞义和团向全世界宣战时,李鸿章已经东南互保,免得给列强借口。

然后,李鸿章私下里,跟各国搞小动作:对俄秘密交涉;对美法请求调解;对德国道歉;对日本动以种族情感相召;对英以长江商业利益之保护为词。

当时,欧洲列强是想瓜分,而美国是不想让远东利益受损,于是大呼门户开放。

李鸿章借着美国这一点,要求保证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

用循环照会(circular note)方式通知各国。

按国际法规,这个有临时协定的效果,如不适时提出异议,则被视为默许。

然后,李鸿章在国际公法里,说中国是受害国:强调义和团是叛逆,慈禧们是被挟持的,宣战诏书是矫诏。

如此免去中国政府的责任,不用割地,只用赔款。

这才叫外交。

谋略、手段、利用法规与矛盾、榨取利益。

而不是去大义凛然跟人对骂。

结果就是:辛丑条约虽然北京人民吃了大亏,也赔了许多白银,但中国没有割地,连让慈禧归政都没有。

了不起吧?神一般的外交手段吧?中国此次得以不被瓜分,李鸿章居功至伟。

但老百姓是怎么说的呢?“李二先生又去卖国了!”这就是中国老百姓对外交的普遍认识。

直到我们这代人,小时候都没接受过正经的外交教育。

我相信如今互联网上大多数聊外交的人,除了极少数学国际关系的,其他都是自学成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外交“暖实力”摘要:当今世界,“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充灌于耳。

三种“实力”均有强化自身、弱化对手的冷战色彩。

“暖实力”则表现出更高的境界。

一个“暖”字强调以将心比心、相互理解的方式与别国打交道,以打动和温暖人心的态度和举措,加深相互的感情交流,消除隔阂和戒备,力争做到安心、知心、贴心,使相互往来成为一种愉悦和期待。

21世纪,中国迅速崛起,美国假借重返亚洲之名,厉行决战亚洲之实,把军事重心由柏林移至关岛,拼凑美日韩澳“亚太版北约”,接着拉拢越南和菲律宾,将南海变成东海之后又一冲突热点,继而另搞一套“亚太经济合作协定”,妄图从经济上挖空中国墙角,左手政治军事战,右手经济金融战,重拳不断,狠招频出,紧锣密鼓,其战略用心之险恶,其战术组合之机巧,均堪称前所未有,继而导致国人对中国战略机遇期是否已近终结面对的深切焦虑。

针对此时的内忧外困,“暖实力”应顺应时事,成为中国外交应对美国“巧实力”战略,以及与其他国家交往的新观念。

关键词: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中国外交暖实力一、硬实力与软实力1、硬实力的定义硬实力(hard power),又称“硬权力”,是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在软实力概念提出之前,是国际上长期用于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最主要手段。

从构成要素方面看,硬实力主要是由一国的国土、人口、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自然资源等物质要素组成,是国家实力的基础。

从作用方式方面看,硬实力是“通过惩罚的威胁或回报的承诺迫使他者去做本来不想做的事情的能力,典型方式就是军事大棒加经济胡萝卜。

”军事和经济只有被作为“大棒”和“胡萝卜”来使用,才能发挥出“惩罚的威胁”和“回报的承诺”的作用,此时才能被称为硬实力。

由于硬实力主要由物质要素组成,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是国家发展的决定性要素。

硬实力是通过物质性要素来体现的实力,是显性的,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衡量标准,是决定国家秩序的核心力量。

硬实力主要以军事力量为支撑,通过战争、强制性外交等手段或以经济力量为支撑,通过制裁等手段呈现,这表现出硬实力的强制性。

在对硬实力应用的最终效果上,具有支配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命令和支配受力者,若是应用合法,具有正当性,那么可能对国家形象有着积极的提升作用。

但若是滥用硬实力,则会产生巨大的负作用,国际上一些不当的经济制裁等强权主义行为会对国家的形象产生负面的影响。

2.“软实力”的基本含义“软实力”(soft power),也称“软权力”,该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S·奈(Joseph S. Nye)在其《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明确提出。

黄牧仪认为,软实力“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所有竞争主体之中的精神性的力量,能够有助于主体参与竞争并对竞争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软实力是由多种社会意识集合后所表现出的一种反作用力。

软实力侧重于从国民或民族价值观、伦理观、文化观等精神领域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品性,使软实力具有意识性。

软实力的精神性使其具有广泛的传播途径,它的传播载体可以是国家、政府,也可以是跨国公司、民间社团甚至个人,这就使得软实力具备了广泛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硬实力与软实力3.硬实力与软实力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软实力与硬实力在特点、作用方式和影响结果方面存在着对立性的差异,但它们作为同一竞争主体所具有的现实力量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又能相互转化,因此,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相互转化。

3.1 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对立性对立性也可称为差异性。

首先,在构成要素上,硬实力主要由物质性要素构成,从属于物质层面,是社会存在的范畴,客观的事物及其数量是硬实力的主要表现形式;而软实力主要由意识性要素构成,从属于精神层面,是社会精神的范畴,软实力与行为主体的精神状况相联系,这些不同点决定了它们发挥作用的方式和作用效果的不同。

硬实力的特点是“硬”,是可以量化的,有可用于计算的衡量指标,如经济增长总量和速度,军队装备等;而软实力的特点则是“软”,它无法量化,无数据可测量,通常是外化为产品、标志或符号等形式,其目标主要是难以被看透的战略目的,通过诱惑或说服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竞争双方的心理、思想等,从而改变竞争的结果。

因此,要想充分发挥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作用,竞争主体要根据二者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它们的作用,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整体效用。

3.2 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统一性虽然硬实力与软实力存在差异性,但二者作为同一竞争主体的两个方面,硬实力与软实力又互为前提,可以相互联结,相互依存。

首先,硬实力为提升软实力创造了物质基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没有一定硬实力的支持,无论是提高国民文化程度、形成国家意识形态还是增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国家凝聚力,都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越强,该国的软实力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个国家的软实力就具备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以美国为例,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军事强国,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为推广美国的国家制度、意识形态、文化观念等提供了强大动力,提升了美国的公信力。

在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力量、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使得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和国家制度等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其次,软实力也会对硬实力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文化、制度等软实力对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硬实力的产生是由它的创造主体自觉创造出来的,是通过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凝聚人心、团结奋斗和共同追求的结果。

而对软实力的运用不当,会使国家在国际外交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导致国家在国际交往中被孤立,难以赢得民心,从而削减硬实力。

3.3 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相互转化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的关系,并非机械的、单向的,而是辩证的、双向的,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一方面,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一个国家硬实力发展到某种程度难免会遭遇瓶颈时期,这时,软实力可以对硬实力发挥保护或延伸的作用。

例如在上世纪末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国通过媒体制造和传播了大量虚假信息,利用国际媒体的力量成功左右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力,使人们误认为北约国家对南联盟的战争是出于人道主义立场,为其军事行动开路。

可见,软实力可以本国硬实力提供运用的环境,开拓硬实力的战略空间,削弱由于运用硬实力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另一方面,由于软实力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软实力也可以通过其本身的作用达到硬实力的效果。

例如,加拿大、荷兰等国把诸如经济援助和维和行动等有吸引力的外交事业,都归入本国利益的范畴,由此产生了广泛的、有益的政治影响,弥补了其军事和经济实力的不足。

可见,主体的软实力间接转化成了自身的硬实力。

结语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辩证关系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产生着重要影响,推动国家的建设和外交事业,因此,一方面要注重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双重建设,二者要同时进行,不可偏废,既要稳固国家的传统性硬实力的根本地位,也要充分利用和开发信息、教育、文化等软实力因素实现国家的和平崛起。

另一方面要注重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合理应用。

合法地使用硬实力,可以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加广泛的支持,取得更多的优势,通过软实力树立国家公平正义的形象,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因此,将两者有机结合作用,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国家战略。

巧实力“巧实力”是由美国学者苏珊尼·诺瑟2004年在《外交》杂志上提出的,强调综合运用硬实力和软实力来实现美国外交目标。

究其实质,“巧实力”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它既包括了硬实力与软实力,又没有对使用软硬两种实力的比例做出明确规定。

任何决策者实际上都可以声称其对实力的运用是“巧实力”。

巧实力这一概念的弱点在于“巧”字具有强烈的主观评价色彩,与“软”“硬”之类的客观划分有区别。

每个人都可以将其所执行的政策称之为“巧实力”,而将对手的政策贬低为缺乏“巧实力”。

巧实力既不是硬实力,也不是软实力。

巧实力是综合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一个整体的战略,是力量的基地,也是要实现美国目标的“工具箱”。

它既强调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必要性,同时也极大地关注联盟、伙伴关系和各个层次的机制,目的就是扩大美国的影响力和建立美国行为的合法性。

向全世界提供公共产品就是这一战略的核心,因为这能使美国的压倒一切的实力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利益和价值观达成一致。

“中国战略机遇期是否已近终结’势必引发大焦虑。

笔者以为,战略机遇关乎我国出路,它受制于战略格局,也受限于战略思维,思维短板也是战略短板。

美式“硬实力/软实力’夕思维,旨在打压竞争对手、巩固全球霸权,乃是典型的冷战思维,既违背我国反对单极霸权、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战略,也有违我党打造和谐社会、加快民族复兴的内政战略。

故当务之急,在于建立“暖实力/冷实力’夕新思维,走出战略思维受制于人之困局,自主营造并延续战略机遇期。

无论是美国战略思维,还是其全球称霸战略,都早已定型并延续百年,它符合美国自身利益,也符合西方联盟利益,绝不会因中国一己之愿而改变。

当务之急,不是如何去揣摩或改变美国战略思维,而是在判明其是否违背我国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变局适时调整自身战略思维与战略布局。

一、“巧实力’夕思维剑锋直指中国自古以来,政治斗争就是实力较量。

不同的是,在注重国土与财货的旧时代,政争偏重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在盛行金融战与舆论战的今天,政争则需兼顾金融实力和文化实力。

为此,作为美国当代战略思想家,哈佛大学约瑟夫·奈教授以新瓶装旧酒之道,提出了“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夕学说。

在奥巴马政府的大力宣扬之卜,尤其是在国务卿希拉里的卖力推销卜,此说如有神助、大行其道,乃至各国官员学者趋之若鹜。

哲人曰,思路决定出路。

此言虽有唯心主义之嫌,但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对世界格局的反映,绝非照镜子式的直观机械反映,而是主客体交融的主观能动反映。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无论是对战略格局的解析,还是对战略机遇的判断,都受制于战略思维是否科学适用。

某一战略思维合乎某一时期某些国家的战略需求,但未必契合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战略目标,更未必符合另一时期另一些国家的战略雄心。

以当代中国为例,其“和谐世界’夕理念与美式全球霸权野心背道而驰,若一味抄袭沿用美式思维,既会深陷美式战略思维之陷阱而不能自拔,更会深陷美国战略包围而难以突围。

很遗憾,国内学者大多两眼紧盯战略机遇,而很少有人去深入反省战略思维。

如此一来,即便各有实据、针锋相对,也难免陷于同一思维陷阱而毫不自知,导致“战略思维缺乏战略性”的悖论,既无法在实际战略上胜人一筹,也无望在战略思维上高人一等。

因此,问题的严肃性与严}赏h}在于,在判断“中国战略机遇期是否已近终结’夕之前,必须先行判明“美式战略思维是否有利于中国后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