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与风险分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估计贷款损失率



估计贷款损失率=(正常类贷款×1%+关注 类贷款×2%+次级类贷款×20%+可疑类贷 款×40%+损失类贷款×100%)/贷款余额 3%以下:10分 6%至3%:8分至10分 9%至6%:6分至8分 12%至9%:4分至6分 15%至12%:0分至4分 15%以上:0 指标来源:《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


正常类贷款的特征是借款人能正常还本付息, 银行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已有充分把握, 各方面情况正常;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 偿还的消极因素,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会 遭受损失。 贷款损失概率为0
关注类贷款

关注类贷款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 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贷款偿 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二、贷款风险的种类

按贷款风险本身的性质划分

静态风险(自然灾害、意外事故) 动态风险(决策失误、经济环境变化、市场行情波动) 直接贷款风险(银行决策失误) 间接贷款风险(客户经营中的风险传播给银行) 高度贷款风险(由风险贷款带来的风险) 中度贷款风险(中长期贷款) 低度贷款风险(短期贷款)


贷款分类的信息主要来自于信贷档案。一般地信贷档案至少 覆盖以下6各方面内容

客户基本情况 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信息 重要文件:借款申请书、贷款调查报告、审批文件、贷款合同、 授信额度或授信书、贷款担保的法律文件(担保合同)、财产所 有权证、借款人的还款计划或还款承诺

注意:重要法律文件缺失或有误导性以致法律责任不清的贷款应至 少归为关注类(包括关注)以下



依据《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 (2004),拨备覆盖率是贷款损失准备对不 良贷款的比率。该比率最佳状态为100%。 实践中,各国的商业银行一般以拨备覆盖率指 标考察其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情况,评价贷 款损失准备是否充分。 其比率的高低应适合贷款风险程度,不能过低 导致拨备不足,利润虚增;也不能过高导致拨 备多余,利润虚降。也是反映业绩真实性的一 个方面。

第一条 为了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真实核算经营 损益,保持银行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银行应当按照谨慎会计原则,合理估计贷款可 能发生的损失,及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 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 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 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专项准备是 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 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 损失的准备。特种准备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 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
损失类贷款

损失类贷款指在采取了所有可能的 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 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 极少部分。

损失类贷款的特征是贷款要大部分或 这类贷款的损失率基本上95%~100% 如果贷款逾期天数在720天以上,
部分发生损失。

一般要划为损失类贷款。
三、贷款风险分类的程序

(一)阅读信贷档案,开始填写《贷款分类认定表》
按贷款风险形成的原因划分


按贷款风险作用强度大小划分

三、贷款风险管理

(一)定义:

贷款风险管理是指银行运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对 贷款业务活动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处 理,防止和控制贷款风险,从而保障贷款的安全性、 流动性和效益性。

(二) 贷款风险管理程序(如图)
贷款风险管理程序




第五条 银行可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 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 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 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 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 动20%. 第六条 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 贷款的特殊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 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第七条 贷款损失准备由银行总行统一计提. 外国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分行可由 其总行统一计提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由分行分别计提。
第五章 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 与风险分类

第一节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 (一)风险、贷款风险及贷款风险管理的含义


风险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导致损失产生的可能性。 贷款风险是指银行不能按期收回贷款本息,造成信贷资金损 失的可能性。 贷款风险管理就是防止贷款收不回来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变
2010年 一季度末170.2% 二季度末186.0% 三季度末203% 四季度末218.3%
2011年 217.7% 230.2% 248.9% 270.7%
2012年 287.4% 290.2%

注 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 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 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 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 银行。


往来信函:信贷员实地走访考察记录、备忘录 借款人还款记录和银行催款通知 贷款检查报告(包括定期、不定期的信贷分析报告和内审报告)

(二)审查贷款的基本情况

1、贷款用途


审查的主要内容是看合同中规定的用途和贷款的 实际用途是否一致,这是判断贷款正常与否的最 基本标志 如果贷款被挪作他用,改变了原有的用途,意味 着原先发放贷款的依据已丧失,增加了银行的风 险,已用的贷款至少被划为关注类



关注类贷款的特征是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没 有问题,但是存在潜在的缺陷,继续存在下 去将会影响贷款的偿还。 贷款的损失概率一般不会超过5%, 本金和利息逾期(含展期)90天以内的贷 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0天(含)以内,至少 划分为关注类贷款。
次级类贷款

次级类贷款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 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 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 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次级类贷款的特征是借款人缺陷已经很明 显,正常经营收入不足以保证还款,需 要通过出售、变卖资产和对外融资,乃 至执行担保来偿还。 贷款损失概率在20%-40%左右 本金和利息逾期90天以上180天(含) 以下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0天以上90 天(含)以下
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反映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 充足的指标) 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减值准备金余额/ (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贷款损失减值准备金余额(即贷款损失 准备金)=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 备

有关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的 概念见中国人民银行银发[2002]98号文 (《指引》)。 100%以上:20分 70%至100%:14分至20分 40%至70%:8分至14分 15%至40%:0分至8分 15%以下:0分


银监会的要求: 08年末前100% 08年,五大银行130%,股份制行150% 09年,五大银行150%,股份制行150% 实际数据:(商业银行) 08年——116.4% 09年1季度——123.9% 09年2季度——135.3% 09年3季度——144.1% 09年4季度——155.0%


(三)评估还款的可能性

1、财务分析 2、现金流量分析

还款能力的的主要标准——现金流量是否充足 偿还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现金流量



3、担保分析 当借款人财务状况出现问题,完全依赖正常营业 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时,担保就从 次要还款来源变为最直接、最现实的还款来源, 它的可靠性和充足性将影响对贷款质量的判断。 要对担保作出分析和评估,确定贷款的可行受偿 程度 4、非财务分析 5、综合分析(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目前潜在的 问题、借款人的前景等)
贷款风险(可能性)与贷款损失(现实性) 贷款风险(普遍性)与风险贷款(贷款收不回来的可能性较大)

(二)区分以下两组概念

(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特征

1.商业银行贷款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2.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作用力具有传导性 3.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潜伏性 4.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具有可测性 5.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具有可控性
3、贷款风险分类的重要性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是建立在对贷款动态监测基 础上的贷款分类方法 贷款风险分类方法具有科学的分类标准 贷款风险分类法有利于银行业的稳健经营 贷款风险分类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在运作上与 国际惯例接轨 有利于银行监管部门对银行业实施统一、有效 的监管
二、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
贷款目的与借款人原定计划是否一致 存在与贷款目的不一致的偿付来源 存在与主营业务无关的贷款偿付来源

3、资产转换周期



目前我国由相当一部分逾期贷款就是由于信贷人员对资产 转换周期评估不准造成的 根据资金性质不同,资产转换期分为两个内容: 一是经营性循环,即通常所说的供产销过程,资金投 入在一个经营周期内以销售形式(提供劳务)转换成 现金; 二是通过折旧方式在借款人多个经营周期内收回资金。 分析资产转换周期的意义


第三条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为承担风险和 损失的资产,具体包括:贷款(含抵押、质押、 保证等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银行承兑 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 汇、拆出资金等。
第四条 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 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 银行提取的一般准备,在计算银行的资本 充足率时,按《巴塞尔协议》的有关原则,纳 入银行附属资本。
风险 识别
贷 在 风 贷 险 由 款 哪 险 款 的 存 些 或 风 源
风险 估价
贷 险 可 大 损 小 款 能 小 失 风 生 性 及 大
风险 处理
采 些 施 和 贷 险 取 来 防 消 款 哪 措 范 除 风
银 行 决 策 部 门
第二节 贷款五级(风险)分类

一、贷款五级分类


1、定义——也叫贷款风险分类,是指银行的信贷 分析和管理人员,综合能获得的全部信息并应用最 佳判断,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做出评价 和判断。 2、贷款风险分类的目的: 一是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 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 二是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 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管理。 三是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资产转换周期的长短是确定贷款期限的主要依据(流动资金 贷款期限的确定依据——生产经营周期) 其内容为考察贷款的目的和还款来源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

4、还款记录


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你目前的状态是正常还是不正常。 假如还款记录不正常至少可以很快地对贷款的不良状况作 出基本判断 如果还款记录完全正常,仍有必要对贷款质量进行监控

2、还款来源(现金流量、资产销售、抵(质)押 品的清偿、重新筹资及担保人偿还等)



几种来源的稳定性、变现性、成本费用不同,其风险程度 也不同 贷款分类人员要根据还款来源是否合理、风险程度是高还 是低从而为贷款分类提高初步依据 贷款分类人员可以从三个预警信号来判断还款来源是否存 在风险:

贷款损失准备金



贷款损失准备金——是从银行收入中提取的, 用于弥补贷款损失的一种价值准备。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要符合及时性和充足性原 则。《指引》第八条 银行应以贷款风险分类为 基础,建立审慎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 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 准备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2002年)


我国的贷款风险分类主要借鉴美国为代表的贷 款分类方法,即把贷款分为正常类、关注类、 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五类。 正常贷款包括: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 不良贷款包括: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 了解正常贷款迁徙率、不良贷款迁徙率概念
正常类贷款

正常类贷款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 充分把握能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可疑类贷款

可疑类贷款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 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 造成较大损失。 可疑类贷款的特征是贷款已经肯定要发 生一定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 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 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还不能确定。 这类贷款损失的概率为40% -60%。 逾期180天以上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 90天以上至少划分为可疑类贷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