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茄素类化合物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基于自噬探讨葛根素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自噬探讨葛根素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自噬探讨葛根素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陈潇怡;田华;刘富;陈曦;林敏;兰兴鹏;金海峰;宋娟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3)9
【摘要】神经退行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自噬作为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过程,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其致病因素多样及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

葛根素是中药
葛根提取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葛根素的神经保护作用倍受关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自噬有关,故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基于自噬途径的葛根素神经保护作用的相关
内容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运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提供新靶点。

【总页数】5页(P882-886)
【作者】陈潇怡;田华;刘富;陈曦;林敏;兰兴鹏;金海峰;宋娟
【作者单位】厦门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
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细胞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自噬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3.自噬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细胞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机制的研究进展5.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与Keap1-Nrf2信号通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木素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木素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木素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正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等,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然而,近年来关于木素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木素,也被称为大麻素,是一种由大麻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

尽管大麻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备受争议,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它可能具有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力。

以下将分别探讨木素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中的应用前景。

首先,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主要以认知能力丧失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无法根本改变疾病的进展。

然而,研究发现木素可能具有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潜力。

一项针对小鼠的研究发现,木素可以促进大脑中神经元的生长和连接,并改善学习和记忆功能。

此外,木素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减少阿尔茨海默病中炎症和氧化应激的程度,从而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

因此,木素可能成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一种潜在治疗选择。

其次,帕金森病是一种由于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失而引起的运动障碍性疾病。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多巴胺替代药物,然而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副作用和药物耐受性。

研究发现,木素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来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

一项针对小鼠的研究表明,木素可以通过促进脑内多巴胺的释放来提高运动能力。

此外,木素还可以减少神经炎症反应,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的兴奋性和运动障碍。

因此,木素可能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一种新的策略。

最后,亨廷顿病是一种遗传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运动、认知和情绪障碍的综合症状。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对于亨廷顿病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研究发现,木素可能有助于减轻亨廷顿病的症状。

一项针对小鼠的研究表明,木素可以减少亨廷顿病患者大脑中发生的异常蛋白质聚集,从而减轻病理学变化。

蛇床子素在神经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蛇床子素在神经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蛇床子素在神经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志强;邹飒枫
【期刊名称】《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12(39)5
【摘要】蛇床子素是一种从蛇床子果实中提取的天然香豆素类单体,研究显示其可以作用于全身多个系统发挥不同的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其在神经系统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本文就蛇床子素在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镇静催眠、抗惊厥、神经阻滞等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479-482)
【关键词】蛇床子素;药理作用;神经系统;缺血及再灌注;退行性变;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神经阻滞
【作者】李志强;邹飒枫
【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8.2
【相关文献】
1.蛇床子素药理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J], 张晓平;陈新梅;崔清华;田景振
2.蛇床子素药代动力学及神经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梅艳飞;张力;
3.蛇床子素药代动力学及神经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梅艳飞;张力
4.蛇床子素的药理作用及抗炎活性机制研究进展 [J], 都梦帆;向汝;范妤;李倩;胥冰
5.蛇床子素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J], 覃小燕;胡珍;张花美;毛浩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醉茄内酯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或

醉茄内酯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或

专利名称:醉茄内酯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沈涛,张唐娜,任冬梅
申请号:CN201310415520.4
申请日:20130912
公开号:CN103432144A
公开日:
2013121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醉茄内酯类化合物的新用途——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醉茄内酯类化合物,具有通式I所示的结构式及其光学异构体。

研究表明,醉茄内酯类化合物能够激活Nrf2信号通路,上调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和II相解毒酶的表达,增强细胞内谷胱甘肽水平,增加细胞内还原能力,促进活性氧的清除,抑制脂质过氧化,并能够降低致癌物砷诱导的细胞毒性,和活性氧HO诱导的神经细胞毒性,表现出良好的化学预防作用。

因此,醉茄内酯类化合物,以及含有该类化合物的茄科植物提取物具有成为化学预防药物和保健品的潜力,可以以其为主要成分制备相应的口服制剂和注射剂,并用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预防和治疗。

申请人:山东大学
地址:250061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彭成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年第35卷总目次索引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年第35卷总目次索引
李 娇等(1):90 TGFα作为体 -肺分流性肺动脉高压诊断生物标志物的 研究 袁 雯等(1):96 欧前胡素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 郑星星等(1):101 杨桃根提取物对 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
黄 湘等(1):106
赵林平等(1):1 醉茄素类化合物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田 宁等(1):4 沙芬酰胺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龙 倩等(1):8 内皮间质转分化在心肌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尹玉洁等(1):12 光遗传学技术应用于动物行为学研究的新进展
杨 磊等(10):1350 痛风性炎症自发性缓解的分子机制概述
陈玉年等(10):1353 乙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装配调节剂研究进展
杨 璐等(11):1481 甲基苯丙胺与 HIV1Tat蛋白协同诱导神经细胞自噬的研 究进展 黄 俭等(11):1488 NK细胞抗肿瘤机制及相关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
李文雄等(10):1338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及其激活剂的研究进展
姚 娟等(10):1342 肿瘤 KRAS基因突变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姜壮壮等(10):1346 PTP1B在常见组织炎症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hinesePharmacologicalBulletin 2019Dec;35(12):1第 35卷总目次索引
特约稿件 药理学国际学术交流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穆 鑫等(5):593 讲座与综述 LaminA/C在干细胞表观遗传药理学中的调控作用
吴 昊等(7):889 基于表观遗传调控的中药防治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研 究进展 林 也等(7):893 氧化苦参碱的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及药理作用
高佩佩等(7):898 抗肺动脉高压药物研究进展 梁 宇等(7):902 Reelin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食欲素A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食欲素A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食欲素A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徐超
【期刊名称】《济宁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41)002
【摘要】食欲素A是一种由下丘脑分泌的神经肽,具有诸多的生理功能.尤其在调控摄食行为、睡眠-觉醒节律、奖赏与成瘾以及能量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食欲素A与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重点针对发作性睡病、抑郁症、缺血性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症、神经性厌食与食欲素A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146-149)
【作者】徐超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济南25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食欲素与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J], 全普生;边淑芳;李德生;郎森阳;王湘庆
2.食欲素与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J], 全普生;边淑芳;李德生;郎森阳;王湘庆;
3.POAG相关基因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J], 王艾嘉;张旭
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J], 刘晓扬;吕婷;杨光路
5.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1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J], 付旭阳;孙健淇;吕军;石瑞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丘脑食欲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下丘脑食欲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下丘脑食欲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张可鑫 雷雅淇 朱敏侠▲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陕西咸阳 712082[摘要] 近年来,有关下丘脑食欲素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神经精神疾病领域。

目前,人们对这一系统及其他生物学功能的认识还有待深入。

本研究从神经内分泌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食欲素系统中食欲素A (OXA)、食欲素B(OXB)以及食欲素受体1(OX1R)和食欲素受体2(OX2R)的分子结构特点;其次,对食欲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总体回顾概述;最后,重点围绕其与能量代谢、免疫炎症以及肿瘤性相关疾病的生物学作用进展展开综述。

文中具体探讨分析了食欲素对肥胖症、2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胰腺导管癌和结肠癌的作用,以期今后能够为临床上相关疾病的治疗及新型有效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欲素;能量代谢;免疫炎症;肿瘤;疾病[中图分类号] R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0)22-34-04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hypothalamic orexinsZHANG Kexin LEI Yaqi ZHU MinxiaDepartment of Medicine,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Shaanxi, Xianyang 71208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reports on hypothalamic orexin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the field of neuropsychical diseases. At present,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is system and other biological functions needs to be deepe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uroendocrinology,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d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Orexin A, Orexin B, Orexin receptor 1 and Orexin receptor 2 in the orexin system, secondly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hypothalamic orexins, and finally focused on the progress of its biological effect on energy metabolism, immune inflammation and tumor-related diseases.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orexins on obesit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ultiple sclerosis, ulcerative colitis, pancreatic ductal carcinoma and colon cancer was discussed in detail,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related disea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ffective drugs in the future.[Key words] Orexin; Energy metabolism; Immune inflammation; Tumor; Disease[基金项目] 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15XZ01G21)。

醉茄素A 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醉茄素A 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第47卷第4期2021年7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Vol.47No.4Jul.2021DOI:10.13481/j.1671‑587X.20210414醉茄素A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周弟弥1,甘露1,陈琳1,周成芳1,曾良2(1.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湖南衡阳421001;2.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湖南衡阳421001)[摘要]目的目的::探讨醉茄素A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阐明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组,12mg·kg-1)、低剂量醉茄素A组(25mg·kg-1)和高剂量醉茄素A组(100mg·kg-1),每组15只。

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4d。

采用Zea-Longa评分法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生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率和脑组织中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及Nrf2、HO-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高剂量醉茄素A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率和脑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中SOD、GSH-Px和CAT活性及Nrf2、HO-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低剂量醉茄素A组大鼠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LaminA/Cisthemaincomponentofnuclearlamina, anditsimportantroleofepigeneticpharmacologyinstem cells hasbeenrecognizedinrecentyears.LaminA/Chasbeenrepor tedtomaintainthenuclearhomeostasis,protectthechromatin, andactasareactorformechanicalstimulationofthenucleusto transmitmechanicalsignals.Besides,LaminA/Chasbeendis coveredtoparticipatedirectlyorindirectlyinthetranscriptional
(withanolides)、醉茄内酯类 C(withanolideC)、sitoindosides和 约 02%生物碱等。据报道,该类化合物目前已被分离鉴定 了 50余种,而其中被广泛研究的、具有良好药理活性的主要 为醉茄素 A、醉 茄 内 酯 D、醉 茄 内 酯 A、醉 茄 内 酯 G、witha none、sitoindosideX、sitoindosideIX等[2]。研究发现,醉茄素 类化合物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能有效 缓解焦虑、认知障碍、失眠、帕金森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病、中 风、神经损伤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3]。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 调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 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Px)、脂质过氧化物(lip idperoxidation,LPO),以及部分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acetyl choline,ACh)、胆 碱 乙 酰 转 移 酶 (cholineacetyltransterase, chAT)、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等发挥作 用[4]。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醉茄素类化合物在神经系统疾病 方面的相关研究,以期为醉茄素类化合物的研究以及相关天 然药物的开发提供借鉴。 1 醉茄素类化合物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主要作用 世界上最早系统报道醉茄素类化合物的作用来源于印 度阿育吠陀医学记载的一种名为 “MedhyaRasayana”的植 物,具有很好的 延 年 益 寿、醒 脑、改 善 头 痛 等 脑 部 疾 病 的 功 效,而 后 发 现 醉 茄 素 类 化 合 物 的 主 要 来 源 醉 茄 (Withania Somnifera)即是一种“MedhyaRasayana”。因此,很早人们就 已经意识到醉茄素类化合物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可能具有重 要的作用,随后的一系列研究也证实了醉茄素类化合物在焦 虑、认知障碍、失眠、帕金森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病、中风、神 经损伤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均显示了良好的神经保护作 用。现有的研究发现,醉茄素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
·4·
中国药理学通报 ChinesePharmacologicalBulletin 2019Jan;35(1):4~7
网络出版时间:2018-12-1115:00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086.r.20181210.0951.006.html
醉茄素类化合物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田 宁1,2,4,蒋艳林5,陈梅容1,2,4,陈梅玲3,李清华1,2,3,4,廖儒佳1,2,4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1.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神经科学实验室、3.神经内科、 4.广西脑与认知重点实验室、5.药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4)
doi:10.3969/j.issn.1001-1978.2019.01.0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978(2019)01-0004-04 中国 图 书 分 类 号:R05;R28271;R2841;R65121;R741; R7421;R7433;R7457 摘要:近年来,醉茄素类化合物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逐 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改善中风、修复脊髓损伤、抗神经炎 症方面报道均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为此,该文综合国内 外的相关报道,并结合本课题组目前的相关研究,系统综述 了醉茄素类化合物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RegulationofLaminA/Cinepigeneticpharmacologyofstem cells
ZHAOLinping,YUXiyong
(KeyLabofMolecularTarget& ClinicalPharmacology,Schoo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 GuangzhouMedicalUniversity,Guangzhou 511436,China)
关键词:醉茄素类化合物;醉茄素 A;醉茄;神经保护;神经系 统疾病;作用机制
醉茄素类化合物早在 2500多年前的印度阿育吠陀医学 中就被广泛用于抗炎、调节免疫等。早期醉茄素类化合物是 从天然植物醉茄多个部位,尤其是其根部提取纯化后得到的 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1]。在随后的分离鉴定中发现, 早期的醉茄提取物包括 6,7环氧5,17二羟基1代2,24 二烯 连 二 烯 (withanone)、醉 茄 素 (withaferin)、醉 茄 内 酯
收稿日期:2018-09-16,修回日期:2018-11-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360488,31460256) 作者简介:田 宁(1987-),女,硕 士,实 验 师,研 究 方 向:神 经 退 行
性疾 病 的 发 病 机 制,Tel:07732860285,Email:106tian. ning@163.com; 廖儒佳(1988-),男,博 士,助 理 研 究 员,研 究 方 向:脑 创 伤与 发 育 的 病 理 生 理 学 机 制,通 讯 作 者,Tel:0773 2860285,Email:liaorujia@hotmail.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