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ppt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全套ppt课件

包括预防、缓解、解决和利用等策略 。
冲突管理的原则
公正、公平、合理和合法。
05
组织激励与员工发展
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主要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包括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 格的两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 就动机理论等。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主要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 动的心理过程,包括弗鲁姆的期 望理论、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和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02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的类型
01
02
03
04
直线型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形式呈直线垂直领导 ,特点是组织中各种职位是按 垂直系统直线排列,各级行政 领导人执行统一指挥和管理职 能,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
职能型组织结构
组织内按职能、专业来划分部 门和设置机构,实行专业分工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各 职能部门往往只考虑局部利益 ,导致组织整体效率低下。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组织效率、增强团 队凝聚力、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人际关系的原则
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
冲突管理
冲突的定义
冲突是指由于某种差异或对立而引起 的紧张状态,这种状态会导致组织内 部的紧张和不和谐。
冲突的来源
包括资源分配、目标不一致、角色和 职责不明确等。
冲突管理的策略
包括信息发送者、信息 接收者、信息内容、信 息传递渠道和反馈等。
有效沟通的原则
明确、简洁、具体、完 整、有逻辑性和情感性
。
沟通障碍
包括语言障碍、文化障 碍、组织结构障碍和心
理障碍等。
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 影响的状态。
冲突管理的原则
公正、公平、合理和合法。
05
组织激励与员工发展
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主要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包括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 格的两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 就动机理论等。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主要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 动的心理过程,包括弗鲁姆的期 望理论、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和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02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的类型
01
02
03
04
直线型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形式呈直线垂直领导 ,特点是组织中各种职位是按 垂直系统直线排列,各级行政 领导人执行统一指挥和管理职 能,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
职能型组织结构
组织内按职能、专业来划分部 门和设置机构,实行专业分工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各 职能部门往往只考虑局部利益 ,导致组织整体效率低下。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组织效率、增强团 队凝聚力、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人际关系的原则
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
冲突管理
冲突的定义
冲突是指由于某种差异或对立而引起 的紧张状态,这种状态会导致组织内 部的紧张和不和谐。
冲突的来源
包括资源分配、目标不一致、角色和 职责不明确等。
冲突管理的策略
包括信息发送者、信息 接收者、信息内容、信 息传递渠道和反馈等。
有效沟通的原则
明确、简洁、具体、完 整、有逻辑性和情感性
。
沟通障碍
包括语言障碍、文化障 碍、组织结构障碍和心
理障碍等。
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 影响的状态。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讲义

个体行为与管理
指人们在头脑中形成的对某种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起商人就会联想到奸诈,提起教师就会联想到文质彬彬,提起工人,总是以身强体壮,性情豪爽为其形象,一听说对方是农民,就就认为是大老粗,土包子等等。
定型效应
从众理论
个体行为与管理
你看到了什么?
个体行为与管理
知觉与行为
知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感觉
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个体行为与管理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知觉对象的特征
知觉情景特征
知觉者主观因素
兴趣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 个性特征
个性
本
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结合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1
2
个体行为与管理
个性心理特征 是人的个性差异中比较经常的、 稳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 它表明一个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
个体行为与管理
气质 是人典型的、稳定的、的心理特征, 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
认知
主体对态度对象的 认知和理解。 基础
情感
行为
个体行为与管理
我的主管提升了一个能力不如我的人 不公平
我讨厌我的主管!
我向任何愿意听我诉说的人抱怨我的主管! 我要换工作!
认知、情感、行为密切相关
对主管的消极态度
案例
接近律图1 相似性图2 闭锁性 连续性
适应性 对比性 敏感化 感受性降低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45张)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一、期望理论
• (2)感情调整 •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 对目标失去了兴趣,同时难度又比原先想 象的要大,此时V值和E值都发生了变化, V→V’,E →E’,M →M’。新的M’如果小于 M,则△M=M’-M等于负值,称之为感情挫 折。 △M=M’-M等于正值,称之为感情增 值。
•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内容型激励理论:集中研究室什么因 素激起人们的行为?它着重于对激励的原 因和起激励作用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需要层次理论是马斯洛从心理学的角 度研究了心理过程的诸多要素,认定需要 是引发行为的源泉。
•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3.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也就是说, 激励因素是在工作进行时发生的,由于工作本身 就有报酬,所以在进行工作时也就有可能调动内 在的积极因素。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三、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和奥德佛的 ERG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的的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合群需要。成就需要的高 低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二、综合型激励理论 • 美国迪尔在1981年提出了以数学公式 表达的综合激励模式,弥补了期望理论之 不足。 • (一)理论要点 • 综合激励模式: • 工作激励水平=任务内在激励+任务完成 激励+任务结果激励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二、综合型激励理论
• (二)理论特色 • 1.任务内在激励是赫兹伯格所提出的与工作 本身有关的多样化.丰富性.成就.发展.责任 感……员工由工作任务中存在着这些内激因素而 感到欢乐,即乐在其中。 • 2.再以任务完成激励而言,它是努力导致的 第一级结果绩效,不通之处期望理论认为绩效只 是换取报酬的工具,而综合激励理论认为绩效本 身也有效价。 • 3.由报酬产生的外激励力量,它是以完成认 为前提。
《组织行为学》全套课件 PPT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 济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原理,说明组 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性,这乃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方法和 手段。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 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 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 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 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挥积极行为, 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和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目的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挥积极行为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挥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2.影响组织中入内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 仅就组织的个体层次来看,其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就是 多方面的。从主客观角度看,有主观内在影响因素和客观 外在环境因素。在主观内在因素中,又有生理因素、心理 因素和文化因素。在客观外在环境因素中,又有组织内部 环境因素和组织外部环境因素。在主观诸因素的内部仍有 更细的因素。
(2)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 社会学时“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把社会作为一个 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 律性”。研究组织行为就是要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探索人在 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组织是有很多群体结合而成 的,所以组织行为学把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的有机的社会 组织。组织中的行为是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因此,研究组 织中人的行为必须从其所处的整个社会关系中着手,只有 这样才能全面认识人的行为规律。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54页

其中主要相关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
31
第一讲 导 论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与发展: 1、 工业革命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
思想的萌芽阶段,由于没有完全脱离君主 统治的观念和工业革命的冲击,管理还处于传 统的巢臼之中,一切以工作为主,忽视人性的 存在 。 2、 科学管理与工业心理学
33
第一讲 导 论
4、 行为科学: 二次大战——80年代
主张运用科学事实来研究人的行为、社会现象及
心理现象等。主要内容包括:
1、环境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2、组织行为的特征;
3、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的差异;
4、薪资制度的合理化;
5、工会地位的强调;
6、员工参与;
7、劳资关系的和谐。
34
第一讲 导 论
19
第一讲 导 论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般规律,具
体讲就是研究一定组织情景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 管理的行为,以理解、解释、预测这些行为变化的 一般规律,以改进、提高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着重探察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织 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以及研究影响个体、群 体和组织行为的因素。
(1)个体水平的自变量:个人背景特征、性格、 能力、动机、价值观及态度、知觉、决策、学 习。
27
第一讲 导 论
(2)群体水平的自变量: 领导风格、群体结构与过程、群体间的关
系与冲突。
28
第一讲 导 论
(3)组织水平的自变量: 组织设计、组织文化、技术与工作压力、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
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就是研究二者之间 相互关系。
11
31
第一讲 导 论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与发展: 1、 工业革命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
思想的萌芽阶段,由于没有完全脱离君主 统治的观念和工业革命的冲击,管理还处于传 统的巢臼之中,一切以工作为主,忽视人性的 存在 。 2、 科学管理与工业心理学
33
第一讲 导 论
4、 行为科学: 二次大战——80年代
主张运用科学事实来研究人的行为、社会现象及
心理现象等。主要内容包括:
1、环境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2、组织行为的特征;
3、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的差异;
4、薪资制度的合理化;
5、工会地位的强调;
6、员工参与;
7、劳资关系的和谐。
34
第一讲 导 论
19
第一讲 导 论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般规律,具
体讲就是研究一定组织情景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 管理的行为,以理解、解释、预测这些行为变化的 一般规律,以改进、提高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着重探察组织中个体、群体和组织 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以及研究影响个体、群 体和组织行为的因素。
(1)个体水平的自变量:个人背景特征、性格、 能力、动机、价值观及态度、知觉、决策、学 习。
27
第一讲 导 论
(2)群体水平的自变量: 领导风格、群体结构与过程、群体间的关
系与冲突。
28
第一讲 导 论
(3)组织水平的自变量: 组织设计、组织文化、技术与工作压力、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
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就是研究二者之间 相互关系。
11
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完整版.ppt

抽象 思维
形象 口语发 语言 思维 展早 理解
语言理解、言语推力等 方面又比女性强
动力力量 躯干力量
力量因素
静态力量 爆发力
躯体协调性
体质能力
广度灵活性
其他因素
平衡性
耐力
灵活性因素 动力灵活性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
(1849-1936)著名生理学家, 早期主要从事血液循环生 理学研究,后转向消化生 理学领域,在消化器官的 神经控制方面取得了多项 成果,开创了慢性实验外 科法。1902年起又在消化 生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开始研究大脑和高级神经 活动,研究行为生理学, 发现了条件反射。
3.概念技能 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
思维能力。
概念技能
高层管理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中层管理
基层管理
50%
48%
45%
44%
40%
35% 32%
30%
29%
25% 20%
20%19%
15%
10%
28% 13% 11%
26% 19%
11%
5%
0% 一般管理者 成功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
工作满意度
◆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 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 员工如何表达不满 ◆ 工作满意度与客户满意感
2.1 态度的类型
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其工 作的认同程度以及认为
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 评估而产生对工作的
积极感觉。
•工作满 意度
•工作 参与
他的绩效水平对自我价 值的重要程度。
•员工 敬业 度
组织行为学 (第12版)
[美] 斯蒂芬·P·罗宾斯 著
第十六章 组织学习、变革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十六章 组织学习、变革与发展
第一节 组织学习 一、组织学习的性质
1.组织学习的定义 组织学习的概念由马奇(March, 1963)提出,经阿吉里斯在《组织学习:行为视 角的理论》(1978)加以系统展开后,受到了广泛关注。表16—1是对组织学习 的定义的不同界定。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表16—1 组织学习的定义 1.组织学习同个人一样,是一种利用个体成员作为工具,随着时间推移显示出的适应 性行为(赛厄特和马奇,1963) 2.组织学习是通过制度学习熟悉社会系统,并获得解决问题潜能的过程(克里麦基、 普罗布斯特和埃贝尔,1991) 3.组织学习是使组织形成对环境的解释,产生为组织成员所共享的认知系统和储存 记忆,是对组织的知识系统进行修改的过程(费奥尔和莱尔斯,1981) 4.组织学习是组织中防御性常规的改变,是组织文化的发展(阿吉里斯,1990;库克,亚 诺,1993) 5.组织学习是对组织成员行为导向的干预过程,通过成员对内容加以理解,经过行动 后反思强化实现(雷万斯,1982)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2.组织变革的阻力 (1)个体阻力的产生 变革中个体的阻力源来自于基本的人类特征,如知觉、个性和需要。下面 概括一下个体抵制变革的5个原因,如图16—5所示。 ①习惯。 ②安全。 ③经济因素。 ④对未知的恐惧。 ⑤选择性信息加工。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2.组织变革的内容 (1)技术变革 (2)人员变革 (3)制度变革 (4)文化变革
3.组织变革的类型 (1)渐进性变革 (2)激进性变革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二、组织变革的机理
1.组织变革的动力 (1)组织环境的变化 组织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企业组织而言,环境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 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二是市场竞争的加剧;三是顾客需求的变化。 (2)内部动力 同外部环境相比,组织内部环境的变化是引致组织变革更为根本的原因。 ①传统制度阻碍组织发展。 ②组织成员需要的多元化。
第一节 组织学习 一、组织学习的性质
1.组织学习的定义 组织学习的概念由马奇(March, 1963)提出,经阿吉里斯在《组织学习:行为视 角的理论》(1978)加以系统展开后,受到了广泛关注。表16—1是对组织学习 的定义的不同界定。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表16—1 组织学习的定义 1.组织学习同个人一样,是一种利用个体成员作为工具,随着时间推移显示出的适应 性行为(赛厄特和马奇,1963) 2.组织学习是通过制度学习熟悉社会系统,并获得解决问题潜能的过程(克里麦基、 普罗布斯特和埃贝尔,1991) 3.组织学习是使组织形成对环境的解释,产生为组织成员所共享的认知系统和储存 记忆,是对组织的知识系统进行修改的过程(费奥尔和莱尔斯,1981) 4.组织学习是组织中防御性常规的改变,是组织文化的发展(阿吉里斯,1990;库克,亚 诺,1993) 5.组织学习是对组织成员行为导向的干预过程,通过成员对内容加以理解,经过行动 后反思强化实现(雷万斯,1982)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2.组织变革的阻力 (1)个体阻力的产生 变革中个体的阻力源来自于基本的人类特征,如知觉、个性和需要。下面 概括一下个体抵制变革的5个原因,如图16—5所示。 ①习惯。 ②安全。 ③经济因素。 ④对未知的恐惧。 ⑤选择性信息加工。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2.组织变革的内容 (1)技术变革 (2)人员变革 (3)制度变革 (4)文化变革
3.组织变革的类型 (1)渐进性变革 (2)激进性变革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二、组织变革的机理
1.组织变革的动力 (1)组织环境的变化 组织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企业组织而言,环境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 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二是市场竞争的加剧;三是顾客需求的变化。 (2)内部动力 同外部环境相比,组织内部环境的变化是引致组织变革更为根本的原因。 ①传统制度阻碍组织发展。 ②组织成员需要的多元化。
《组织行为学高教版》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组织行为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CATALOGUE
06
总结词
跨文化管理是组织行为学在实践中的重要应用领域,它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策略和技巧。
详细描述
在跨国企业或多元文化环境中,管理者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来促进员工的合作和交流。例如,管理者需要了解不同文化对权力、沟通、决策等方面的认知差异,并灵活调整管理方式,以实现更有效的跨文化合作。
群体决策
组织激励与绩效管理
CATALOGUE
05
内容型激励理论
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两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这些理论有助于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从而设计出更有效的激励机制。
过程型激励理论
研究激励过程和行为改变的规律,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设定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这些理论有助于指导组织如何设置目标、奖励和惩罚等,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60度反馈
通过上级、同事、下级和客户等多个角度来评估员工的绩效表现,提供更加全面和客观的反馈信息。这种评估方法有助于员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向。
平衡计分卡(BSC)
将组织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绩效指标,并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来评估员工的绩效表现。这种方法有助于确保组织的战略目标与员工的工作表现相一致。
《组织行为学高教版》ppt课件
目录
CATALOGUE
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文化与领导力组织沟通与决策组织激励与绩效管理组织行为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概述
CATALOGUE
01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知觉
一、知觉的性质
1.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主体对环境的对象化把握,体现为个体为了理解环境而解释其感觉印 象的过程(彭聃龄,2004)。
2.知觉与感觉 知觉和感觉都是当前事物在脑中的反映,其差别在于:感觉是对外界事物 的个别属性(如颜色、气味、温度等)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的各种属性、 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性质
1.社会知觉的定义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是以特定内容为知觉对象的一种知觉活动。这种 知觉对象是人的行为及其内在动机,包括自身的行为、他人的行为以及人 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
2.社会知觉的特性
(1)选择性 (2)显著性 (3)防御性 (4)完形性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3.感觉适应 绝对觉阈与差异觉阈的性质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度(sensitivity)。某 感觉对某刺激的敏感度并非一成不变,当刺激持续时间甚久时,感官的敏 感度就会降低,这时绝对觉阈或差异觉阈均会随之变大。这种感觉器官因 接受刺激的时间长短而使其敏感度改变的现象,称为感觉适应(sensory ad aptation)。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3)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一是影响行为选择。 二是动机性努力。 三是影响行为的持久性。 四是产生促进性思维。 五是能够提高对压力的耐受性。
图3—3 自我效能感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3.感觉的形成 感觉的形成类似数据筛选系统,每一个感觉过程都是对信息的提炼。感觉 的形成包括选择、转换、分析、编码这四个过程(理查德•格里格,2005) 。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二、感觉的特性
第二节 知觉
一、知觉的性质
1.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主体对环境的对象化把握,体现为个体为了理解环境而解释其感觉印 象的过程(彭聃龄,2004)。
2.知觉与感觉 知觉和感觉都是当前事物在脑中的反映,其差别在于:感觉是对外界事物 的个别属性(如颜色、气味、温度等)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的各种属性、 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性质
1.社会知觉的定义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是以特定内容为知觉对象的一种知觉活动。这种 知觉对象是人的行为及其内在动机,包括自身的行为、他人的行为以及人 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
2.社会知觉的特性
(1)选择性 (2)显著性 (3)防御性 (4)完形性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3.感觉适应 绝对觉阈与差异觉阈的性质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度(sensitivity)。某 感觉对某刺激的敏感度并非一成不变,当刺激持续时间甚久时,感官的敏 感度就会降低,这时绝对觉阈或差异觉阈均会随之变大。这种感觉器官因 接受刺激的时间长短而使其敏感度改变的现象,称为感觉适应(sensory ad aptation)。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3)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一是影响行为选择。 二是动机性努力。 三是影响行为的持久性。 四是产生促进性思维。 五是能够提高对压力的耐受性。
图3—3 自我效能感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3.感觉的形成 感觉的形成类似数据筛选系统,每一个感觉过程都是对信息的提炼。感觉 的形成包括选择、转换、分析、编码这四个过程(理查德•格里格,2005) 。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二、感觉的特性
领导组织行为学陈春花课件.ppt

领导者劝导追随者为某些目标而奋斗,而这些目标体现了领导 人及其追随者共同的价值观和动机领导、组愿织望行为和学需陈求春花、课抱件负和理想。
组织 行为学
一、什么是领导
1.领导的含义
理解领导定义的几个切入点
切入点1
作为特殊社会 活动的领导行 为,领导行为 围绕组织的目 标实施并完成 的整个过程就 是领导过程
论
认为是最有效的管理,能带来生产力 和利润的提高,员工事业的成就与满 足,身体与精神的健康等绩效。
5.5
中庸之道型领导
1.1
贫乏型领导
任务型领导
9.1
布莱克和穆顿 的管理方格论
关心生产
领导组织行为学陈春花课件
组织 行为学
五、领导权变理论
费德勒权变理 论模型
费德勒的理论假设是领导者会倾向于一整套特定的领 导行为。这种理论考虑到了领导者的特性和情境的特 性两个方面。
中心
领导把对工作单位中的社会方面的强烈关注和高
绩效期望结合了起来。
领导组织行为学陈春花课件ຫໍສະໝຸດ 组织 行为学四、领导行为理论
俄亥俄州大学的研
究:定规和关怀
放任自流
领 导 行
密歇根大学的 研究
(权力定位于个人)
为 勒温的领导作 家长式风格
理
风理论
没有领导的讨论
论 布莱克专和制穆顿 (的权管力理定位方于格领论导者)
布莱克和人穆关顿心的领导方式之间,可以有使二者在不同程度上互相结合的
的管理方多格种论领导方式。
为此,他们就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提出了管理方格法,
使用自己设计的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
领导组织行为学陈春花课件
组织 行为学
四、领导行为理论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共 40张)

• 斯米斯(C.A.Smith)、奥尔干和尼尔(Near)确认了两个 维度的组织公民行为:利他主义(Altruism)和一般化的顺 从(Generalized Compliance),前者表现出对特别的人 (例如一个同事)提供帮助后,后者则主要是一种具有更多
公民责任心的非个人形式,它包括对关于工作过程和产品规
• 梅耶和艾伦: • 情感承诺 • 连续承诺 • 规范承诺
三、组织承诺的测量
• 默德:OCQ • /bbs/index.php
• 梅耶和艾伦:组织承诺三因素测量表
• 量表的本土化问题 • /p-1036497.html • 共154题
尊重和理解;运动员精神含有一种对偶尔和暂时的个人不便
与强制性安排不发牢骚、申诉和抗议的态度,愿意毫无抱怨
的忍受;公民美德则是一种在组织的管理过程中具有责任心
和建设性的投入,积极参加和自觉关心组织各种活动。尽管
后来许多学者又从更多的方面和角度对组织公民行为作了探
讨,但就目前来说,采纳得较多的还是主要由奥尔干等人提 出的五维度组织公民行为结构观点。
• OCB 至少由七个维度构成:助人行为(helping behavior) ,
• 运动家道德(sportsmanship) , • 组织忠诚(organizational loyalty) , • 组织遵从(organizational compliance) , • 个人首创性(individual initiative) , • 公民道德(civicvirture) • 和自我发展(selfdevelopment) 。
• 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和接受; • 渴望为组织发挥作用; • 维持组织成员资格的欲望。
• 夏兰希克: • 个人对某一特定组织的依赖,一些相应的行
第十章 权力、制度与权威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二、权威的主体
1.个人权威 个人权威是个体拥有的行为支配力,能够获得其他人的自愿服从。 首先,个人权威是个人能力和素质的体现,是在群体活动中展示能力和素 质的结果。 其次,个人权威附着于特定的个体,不能离开个体而存在。 最后,个人权威与地位有关,但地位不是决定因素。
2.制度权威 制度权威是规章制度对于人们行为的支配力,能够得到人们的自愿服从。 首先,制度权威以一般的行为规范为主体。 其次,制度权威具有稳定性和结构性。 最后,制度权威可以成为个体利用的工具。
2.权力获取
权力的基础在于掌握对方所需要的稀缺性资源,因此权力获取方式就是 如何占有这种稀缺性资源。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三、权力的类型
1.强制性权力 强制性权力(coercive power)建立在恐惧基础上。一个人如果不服从权力主 体的要求,会产生难以承受的负面后果,出于对这种后果的惧怕而服从权 力主体的要求。 2.奖赏性权力 奖赏性权力(reward power)是指,对于服从权力主体愿望或指示的行为,权 利主体能够给予相应的报酬。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3.制度的结构
由于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是群体成员认同并且遵循的行为规范,因此从
行为科学的角度看,包含认知、规范、制约三个基本要素,三个要素从不
同角度发挥作用。
表10—3 制度的三个维度
制约(regulation) 规范(normative) 认知(cognitive)
服从的基础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三、制度的产生
1.制度化的过程 制度化是指制度的形成过程。
(1)制度维持 制度产生于行为规范。 (2)制度扩散 制度扩散是制度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其中制度传递者具有重要作 用,会在制度传递的过程中对制度进行修正、剪辑和转述。 一般认为制度扩散有三种不同的机制,即强制、规范和模仿。
二、权威的主体
1.个人权威 个人权威是个体拥有的行为支配力,能够获得其他人的自愿服从。 首先,个人权威是个人能力和素质的体现,是在群体活动中展示能力和素 质的结果。 其次,个人权威附着于特定的个体,不能离开个体而存在。 最后,个人权威与地位有关,但地位不是决定因素。
2.制度权威 制度权威是规章制度对于人们行为的支配力,能够得到人们的自愿服从。 首先,制度权威以一般的行为规范为主体。 其次,制度权威具有稳定性和结构性。 最后,制度权威可以成为个体利用的工具。
2.权力获取
权力的基础在于掌握对方所需要的稀缺性资源,因此权力获取方式就是 如何占有这种稀缺性资源。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三、权力的类型
1.强制性权力 强制性权力(coercive power)建立在恐惧基础上。一个人如果不服从权力主 体的要求,会产生难以承受的负面后果,出于对这种后果的惧怕而服从权 力主体的要求。 2.奖赏性权力 奖赏性权力(reward power)是指,对于服从权力主体愿望或指示的行为,权 利主体能够给予相应的报酬。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3.制度的结构
由于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是群体成员认同并且遵循的行为规范,因此从
行为科学的角度看,包含认知、规范、制约三个基本要素,三个要素从不
同角度发挥作用。
表10—3 制度的三个维度
制约(regulation) 规范(normative) 认知(cognitive)
服从的基础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三、制度的产生
1.制度化的过程 制度化是指制度的形成过程。
(1)制度维持 制度产生于行为规范。 (2)制度扩散 制度扩散是制度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其中制度传递者具有重要作 用,会在制度传递的过程中对制度进行修正、剪辑和转述。 一般认为制度扩散有三种不同的机制,即强制、规范和模仿。
组织行为学培训PPT课件

• 总结词:领导情境理论认为领导者需要具备对情境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以实现 最佳的领导效果。
• 详细描述:领导者需要了解不同情境的特点和需求,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应对 方式和行为,以实现最佳的领导效果。例如,在组织变革过程中,领导者可以 采用一些变革管理的技巧和方法来引导员工适应变革的需求;而在需要解决冲 突的情境下,领导者则可能需要采取更加客观和中立的方式来化解冲突。
,以达到最佳的领导效果。例如,在紧急情况下,领导者可能需要采取集权的 方式快速做出决策;而在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参与的情境下,领导者则可能需要 采取民主的方式鼓励员工参与。 • 总结词:领导权变理论认为领导者需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以适应不同的情 境和需求。 • 详细描述:领导者需要了解不同情境的特点和需求,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领导 方式和行为,以适应不同情境的需求。例如,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领导者可以 采用一些团队建设的技巧和方法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而在需要 快速决策的情境下,领导者则可能需要采取更加果断和权威的方式来快速做出 决策。
组织文化理论
01
02
03
组织文化理论定义
组织文化理论主要研究组 织的价值观、信仰、习俗 等文化因素对组织成员行 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
组织文化的塑造
组织文化可以通过领导者 言行、仪式和庆典等方式 进行塑造,形成具有特色 的文化氛围。
组织文化的作用
组织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 归属感和自豪感,提高组 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跨文化组织行为学研究
要点一
文化差异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存在显著差异,这些文化差异 对组织行为和领导力有着重要影响。跨文化组织行为学研 究需要深入探索文化差异对组织成员的价值观、行为和团 队协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文化冲突和提高跨文化沟通 能力。
• 详细描述:领导者需要了解不同情境的特点和需求,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应对 方式和行为,以实现最佳的领导效果。例如,在组织变革过程中,领导者可以 采用一些变革管理的技巧和方法来引导员工适应变革的需求;而在需要解决冲 突的情境下,领导者则可能需要采取更加客观和中立的方式来化解冲突。
,以达到最佳的领导效果。例如,在紧急情况下,领导者可能需要采取集权的 方式快速做出决策;而在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参与的情境下,领导者则可能需要 采取民主的方式鼓励员工参与。 • 总结词:领导权变理论认为领导者需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以适应不同的情 境和需求。 • 详细描述:领导者需要了解不同情境的特点和需求,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领导 方式和行为,以适应不同情境的需求。例如,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领导者可以 采用一些团队建设的技巧和方法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而在需要 快速决策的情境下,领导者则可能需要采取更加果断和权威的方式来快速做出 决策。
组织文化理论
01
02
03
组织文化理论定义
组织文化理论主要研究组 织的价值观、信仰、习俗 等文化因素对组织成员行 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
组织文化的塑造
组织文化可以通过领导者 言行、仪式和庆典等方式 进行塑造,形成具有特色 的文化氛围。
组织文化的作用
组织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 归属感和自豪感,提高组 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跨文化组织行为学研究
要点一
文化差异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存在显著差异,这些文化差异 对组织行为和领导力有着重要影响。跨文化组织行为学研 究需要深入探索文化差异对组织成员的价值观、行为和团 队协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文化冲突和提高跨文化沟通 能力。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68页)

组织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以及组织的目标而工作在 一起的人的集合。
· individual goals:
赚钱、公益事业、获得权力和名望、愉快的工作 体验等等
· organizational goals:
不断为顾客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创新性产品和服 务、资产增值、给股票持有者、管理者和员工相 应的回报等等。
· 组织与员工的关系:组织成员(员工)的行为表 现,实际上决定了一个组织的命运。
《组织行为学》 《企业人才能力管理》 《职业生涯发展》
北京物资学院 劳动人事系
重要参考书
《组织行为学》(第七版) 斯蒂芬·罗宾斯(美)
《组织管理心理学》王垒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物资学院 劳动人事系
关于成绩
平时成绩20%(考勤+作业) 闭卷、集中考试成绩80%
北京物资学院 劳动人事系
• 5:Professional
专业自信型 Pragmatic Self-Assured 喜欢挑战,相信行动而非运气。务实果断,通常被赋
予较大责任,因为人们信赖你。有影响力,有较高成 就动机,从不满足。
• 6:Peaceful
平和谨慎型 Discreet Non-Aggressive 重视自我与世界的和谐,享受得到的,不过分追逐。
low level is a good way to increase performances. 4、It is best to keep pay levels secret.
——这些凭直觉得出的结论,虽符合我们的期待,但都是错误 的。因此,采用科学方法,系统地对组织行为进行研究和 总结,是十分必要的。
北京物资学院 劳动人事系
结论是……
北京物资学院 劳动人事系
· individual goals:
赚钱、公益事业、获得权力和名望、愉快的工作 体验等等
· organizational goals:
不断为顾客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创新性产品和服 务、资产增值、给股票持有者、管理者和员工相 应的回报等等。
· 组织与员工的关系:组织成员(员工)的行为表 现,实际上决定了一个组织的命运。
《组织行为学》 《企业人才能力管理》 《职业生涯发展》
北京物资学院 劳动人事系
重要参考书
《组织行为学》(第七版) 斯蒂芬·罗宾斯(美)
《组织管理心理学》王垒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物资学院 劳动人事系
关于成绩
平时成绩20%(考勤+作业) 闭卷、集中考试成绩80%
北京物资学院 劳动人事系
• 5:Professional
专业自信型 Pragmatic Self-Assured 喜欢挑战,相信行动而非运气。务实果断,通常被赋
予较大责任,因为人们信赖你。有影响力,有较高成 就动机,从不满足。
• 6:Peaceful
平和谨慎型 Discreet Non-Aggressive 重视自我与世界的和谐,享受得到的,不过分追逐。
low level is a good way to increase performances. 4、It is best to keep pay levels secret.
——这些凭直觉得出的结论,虽符合我们的期待,但都是错误 的。因此,采用科学方法,系统地对组织行为进行研究和 总结,是十分必要的。
北京物资学院 劳动人事系
结论是……
北京物资学院 劳动人事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半自主小组
D 自主小组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2 以任务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方法 3)目标管理 A 目标的确定
B 下级人员的参与
C 实施
D 检查与反馈
第四章 现代企业组织发展趋势
一、与外部环境联系的企业
1人们对组织理论认识的深化
组织是一个机械系统
组织是一个有机系统
组织是一个与环境相联系的人格化的有机系统
•促销
•61%
•利润
•商品
•税收 •物耗成本18%
•39%
•管理成本21%
第四章 现代企业组织发展趋势
二、当前组织理论关注的重点
2 关于帕莱托法则 •20% •+ •80% •= •100%
•80% •+ •20% •= •100%
第四章 现代企业组织发展趋势
二、当前组织理论关注的重点
3 企业组织的内部交易成本
关联背景 矩阵式 高度不确定性 部门间较高的相互依存 中等,少量产品线 双重核心——产品创新和技术专门化
内部系统 同等地强调产品和职能 双重系统——职能和产品线 职能与产品首脑的联合
矩阵式组织特征概述(二)
优势 1 获得适应环境双重要求所必需的协作 2 产品间实现人力资源的弹性共享 3 适于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复杂的决策和经常性的变革 4 为职能和生产技能改进提供了机会 5 在拥有多重产品的中等规模组织中效果最佳
1 以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方法 1)调查反馈法
成功的条件
评价
调查反馈提纲
1
2
3
4
5
很少符合 有点符合 基本符合
很符合 极符合
1 组织采用改进的工作方法通常迅速到什么程度 2 组织对员工的生活福利真正关心到什么程度 3 组织对员工的工作条件有多大程度的改善 4 组织提出的经营目标明确和合理到什么程度 5 组织的工作活动组织得灵敏到什么程度 6 组织里有多少决策是由掌握最充分和最确切信息的层级做出的 7 组织在做出决策时,对受此影响的人员征求意见的程度如何 8 信息在组织中交流的广泛程度如何 9 决策者对信息掌握的充分程度如何 10组织内各部门共同计划和协调行动到什么程度 11当你和你们工作群体的人谈话时,他们重视你的谈话到什么程度 12你的主管人员提出新的意见来解决与工作有关的问题达到什么程度 13你的主管在鼓励下属协同工作方面做的如何
2 组织发展的目的 组织适应
个人适应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一、组织发展理论的提出
3 推动组织发展的因素 1)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
2)知识爆炸
3)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一、组织发展理论的提出
3 推动组织发展的因素 4)劳动力性质的变化
5)劳动生活质量
6)生活方式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1 以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方法 2)方格式组织发展法
五种管理风格
评价
•9 8 7 6 5 4 3 2 1 •对人的关心
五种管理风格
•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
1·9
•理想的管理 • 9·9
•组织人管理 • 5·5
•贫乏的管理 • 1·1
•1 2 3 4 5 6 •对任务的关心
劣势 1 失去了职能部门内部的规模经济 2 导致产品线之间缺乏协调 3 失去了深度竞争和技术专门化 4 产品线间的整合与标准化变得困难
第二章 组织设计
二、企业组织结构类型 3 矩阵制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特征概述(一)
结 构: 环 境: 技 术: 规 模: 战略,目标:
运作目标: 计划和预算: 正式权力:
4 学习型组织理论 彼得·圣吉(美) 提出组织学习是提高企业组织核心竞争能 力的关键途径
第二章 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思想
1 组织的评价标准 1)组织的效能
2)组织的效率
3)员工的满意度
第二章 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思想
2 组织的规模与生命周期 1)组织的规模
2)组织的生命周期
第二章 组织设计
二、企业组织结构类型 1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B
•A1 •A2 •A3 •… •An •A1 •A2 •A1 •A2
•B •A1 A2 A3 … An
第四章 现代企业组织发展趋势
二、当前组织理论关注的重点
4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
•价值观
前言
4 组织内的角色分配
决策角色(领导人员) 人际角色(管理人员) 技能角色(操作人员)
前言
4 组织内的角色分配 管理与领导的区别
Do Right Things(领导的功能 )
Do Things Right(管理的功能 )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一、古典组织理论的三位奠基者
1 泰勒(泰罗) 工时与动作研究: 工作细分 对工人培训 与工人合作 在工人与管理者之间划清责任
劣势 1 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较慢 2 可能引起高层决策堆积,层级超负荷 3 导致部门间缺少横向协调 4 导致缺乏创新 5 对组织目标的认识有限
第二章 组织设计
二、企业组织结构类型 2 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事业部式组织特征概述(一)
结 构: 环 境: 技 术: 战略,目标:
经营目标: 计划和预算: 正式权力:
•任务管理 • 9·1
789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1 以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方法 3)交往分析法 交往分析法的七种要素:
A 心理形成 B 交往 C 思想沾染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1 以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方法 3)交往分析法 交往分析法的七种要素:
D 爱憎观念 E 基本的或存在的立场 F 时间结构 G 书面分析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1 以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方法 4)敏感性训练方法及体验式培训
T训练(sensitivity training)
拓展培训
评价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2 以任务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方法 1)工作设计与内容丰富化 A 技能多样性
B 任务完整性 C 任务意义 D 自主权 E 反馈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3)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二、行为组织理论
3 行为组织理论的概念 1)组织内人的行为会影响到组织的行为
2)人的行为受感情、情绪与态度的影响。
3)非正式工作群体在决定每个人的态度和 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二、行为组织理论
3 行为组织理论的概念 4)领导模式的多样化
组织行为学ppt
前言
1 关于组织的定义
A 组织是社会实体 B 组织有明确的目标 C 组织有精心设计的结构 D 组织有协调的活动系统 E 组织与外部环境相联系
前言
2 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将工作分成不同的部分 分配工作 分配资源 协调结果
前言
3 组织的作用——组织存在的原因 汇聚作用 放大作用 个人与组织的交换作用
5)工人的满足感与生产效率的提高有联系
6)在组织等级中各层次之间建立有效的沟 通渠道以交换信息。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二、行为组织理论
3 行为组织理论的概念 7)管理者不仅需要有技术才能,而且需要 有社会才能。
8)组织成员都可以通过满足某种社会心理 需要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三、现代与后现代组织理论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一、古典组织理论的三位奠基者
4 古典组织理论的概念 劳动分工
等级与职能
结构
控制幅度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二、行为组织理论
1 巴纳德理论 组织的三种普遍要素: •1)协作意 愿 •2)共同目标
•3)信息沟通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二、行为组织理论
2 关于人的激励因素的思想 1)麦格雷戈的XY理论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一、古典组织理论的三位奠基者
2 法约尔
1)从组织管理过程的角度,提出了管理的五个基 本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十四项原则——组织职能方面的指导原则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一、古典组织理论的三位奠基者
2 法约尔 3)提出管理幅度原理,以此作为层级制组织的
基础。
4)研究了企业职能机构的设置,构思出直线职 能制的组织形式。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2 以任务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方法 工作内容丰富化可能失败的原因: A 管理部门的阻力
B 没有真正的变化
C 个人差异
D 工作技术方面的限制
E 不良的组织风气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2 以任务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方法 2)建立自主小组 A 传统小组
B 项目小组
第四章 现代企业组织发展趋势
一、与外部环境联系的企业
2 企业组织的网络化 稳定网络(Stable Network) 内部网络(Internal Network) 动态网络(Dynamic Network) 从跨国公司到国际性公司
第四章 现代企业组织发展趋势
二、当前组织理论关注的重点
1 组织运作成本分析
关联背景 事业部式 中度到高度的不确定性,变化性 部门间较高的相互依存 外部效益、适应,顾客满意
内部系统 强调产品线 基于成本和收益的利润中心 产品经理
事业部式组织特征概述(二)
优势 1 适应不稳定环境下的高度变化 2 由于清晰的产品责任和联系环节从而实现顾客满意 3 跨职能的高度协调 4 使各分部适应不同的产品、地区和顾客 5 在产品较多的大公司中效果最好 6 决策分权
D 自主小组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2 以任务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方法 3)目标管理 A 目标的确定
B 下级人员的参与
C 实施
D 检查与反馈
第四章 现代企业组织发展趋势
一、与外部环境联系的企业
1人们对组织理论认识的深化
组织是一个机械系统
组织是一个有机系统
组织是一个与环境相联系的人格化的有机系统
•促销
•61%
•利润
•商品
•税收 •物耗成本18%
•39%
•管理成本21%
第四章 现代企业组织发展趋势
二、当前组织理论关注的重点
2 关于帕莱托法则 •20% •+ •80% •= •100%
•80% •+ •20% •= •100%
第四章 现代企业组织发展趋势
二、当前组织理论关注的重点
3 企业组织的内部交易成本
关联背景 矩阵式 高度不确定性 部门间较高的相互依存 中等,少量产品线 双重核心——产品创新和技术专门化
内部系统 同等地强调产品和职能 双重系统——职能和产品线 职能与产品首脑的联合
矩阵式组织特征概述(二)
优势 1 获得适应环境双重要求所必需的协作 2 产品间实现人力资源的弹性共享 3 适于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复杂的决策和经常性的变革 4 为职能和生产技能改进提供了机会 5 在拥有多重产品的中等规模组织中效果最佳
1 以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方法 1)调查反馈法
成功的条件
评价
调查反馈提纲
1
2
3
4
5
很少符合 有点符合 基本符合
很符合 极符合
1 组织采用改进的工作方法通常迅速到什么程度 2 组织对员工的生活福利真正关心到什么程度 3 组织对员工的工作条件有多大程度的改善 4 组织提出的经营目标明确和合理到什么程度 5 组织的工作活动组织得灵敏到什么程度 6 组织里有多少决策是由掌握最充分和最确切信息的层级做出的 7 组织在做出决策时,对受此影响的人员征求意见的程度如何 8 信息在组织中交流的广泛程度如何 9 决策者对信息掌握的充分程度如何 10组织内各部门共同计划和协调行动到什么程度 11当你和你们工作群体的人谈话时,他们重视你的谈话到什么程度 12你的主管人员提出新的意见来解决与工作有关的问题达到什么程度 13你的主管在鼓励下属协同工作方面做的如何
2 组织发展的目的 组织适应
个人适应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一、组织发展理论的提出
3 推动组织发展的因素 1)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
2)知识爆炸
3)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一、组织发展理论的提出
3 推动组织发展的因素 4)劳动力性质的变化
5)劳动生活质量
6)生活方式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1 以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方法 2)方格式组织发展法
五种管理风格
评价
•9 8 7 6 5 4 3 2 1 •对人的关心
五种管理风格
•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
1·9
•理想的管理 • 9·9
•组织人管理 • 5·5
•贫乏的管理 • 1·1
•1 2 3 4 5 6 •对任务的关心
劣势 1 失去了职能部门内部的规模经济 2 导致产品线之间缺乏协调 3 失去了深度竞争和技术专门化 4 产品线间的整合与标准化变得困难
第二章 组织设计
二、企业组织结构类型 3 矩阵制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特征概述(一)
结 构: 环 境: 技 术: 规 模: 战略,目标:
运作目标: 计划和预算: 正式权力:
4 学习型组织理论 彼得·圣吉(美) 提出组织学习是提高企业组织核心竞争能 力的关键途径
第二章 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思想
1 组织的评价标准 1)组织的效能
2)组织的效率
3)员工的满意度
第二章 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思想
2 组织的规模与生命周期 1)组织的规模
2)组织的生命周期
第二章 组织设计
二、企业组织结构类型 1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B
•A1 •A2 •A3 •… •An •A1 •A2 •A1 •A2
•B •A1 A2 A3 … An
第四章 现代企业组织发展趋势
二、当前组织理论关注的重点
4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
•价值观
前言
4 组织内的角色分配
决策角色(领导人员) 人际角色(管理人员) 技能角色(操作人员)
前言
4 组织内的角色分配 管理与领导的区别
Do Right Things(领导的功能 )
Do Things Right(管理的功能 )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一、古典组织理论的三位奠基者
1 泰勒(泰罗) 工时与动作研究: 工作细分 对工人培训 与工人合作 在工人与管理者之间划清责任
劣势 1 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较慢 2 可能引起高层决策堆积,层级超负荷 3 导致部门间缺少横向协调 4 导致缺乏创新 5 对组织目标的认识有限
第二章 组织设计
二、企业组织结构类型 2 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事业部式组织特征概述(一)
结 构: 环 境: 技 术: 战略,目标:
经营目标: 计划和预算: 正式权力:
•任务管理 • 9·1
789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1 以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方法 3)交往分析法 交往分析法的七种要素:
A 心理形成 B 交往 C 思想沾染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1 以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方法 3)交往分析法 交往分析法的七种要素:
D 爱憎观念 E 基本的或存在的立场 F 时间结构 G 书面分析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1 以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方法 4)敏感性训练方法及体验式培训
T训练(sensitivity training)
拓展培训
评价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2 以任务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方法 1)工作设计与内容丰富化 A 技能多样性
B 任务完整性 C 任务意义 D 自主权 E 反馈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3)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二、行为组织理论
3 行为组织理论的概念 1)组织内人的行为会影响到组织的行为
2)人的行为受感情、情绪与态度的影响。
3)非正式工作群体在决定每个人的态度和 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二、行为组织理论
3 行为组织理论的概念 4)领导模式的多样化
组织行为学ppt
前言
1 关于组织的定义
A 组织是社会实体 B 组织有明确的目标 C 组织有精心设计的结构 D 组织有协调的活动系统 E 组织与外部环境相联系
前言
2 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将工作分成不同的部分 分配工作 分配资源 协调结果
前言
3 组织的作用——组织存在的原因 汇聚作用 放大作用 个人与组织的交换作用
5)工人的满足感与生产效率的提高有联系
6)在组织等级中各层次之间建立有效的沟 通渠道以交换信息。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二、行为组织理论
3 行为组织理论的概念 7)管理者不仅需要有技术才能,而且需要 有社会才能。
8)组织成员都可以通过满足某种社会心理 需要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三、现代与后现代组织理论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一、古典组织理论的三位奠基者
4 古典组织理论的概念 劳动分工
等级与职能
结构
控制幅度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二、行为组织理论
1 巴纳德理论 组织的三种普遍要素: •1)协作意 愿 •2)共同目标
•3)信息沟通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二、行为组织理论
2 关于人的激励因素的思想 1)麦格雷戈的XY理论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一、古典组织理论的三位奠基者
2 法约尔
1)从组织管理过程的角度,提出了管理的五个基 本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十四项原则——组织职能方面的指导原则
第一章 组织导论
一、古典组织理论的三位奠基者
2 法约尔 3)提出管理幅度原理,以此作为层级制组织的
基础。
4)研究了企业职能机构的设置,构思出直线职 能制的组织形式。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2 以任务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方法 工作内容丰富化可能失败的原因: A 管理部门的阻力
B 没有真正的变化
C 个人差异
D 工作技术方面的限制
E 不良的组织风气
第三章 组织发展
二、组织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2 以任务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方法 2)建立自主小组 A 传统小组
B 项目小组
第四章 现代企业组织发展趋势
一、与外部环境联系的企业
2 企业组织的网络化 稳定网络(Stable Network) 内部网络(Internal Network) 动态网络(Dynamic Network) 从跨国公司到国际性公司
第四章 现代企业组织发展趋势
二、当前组织理论关注的重点
1 组织运作成本分析
关联背景 事业部式 中度到高度的不确定性,变化性 部门间较高的相互依存 外部效益、适应,顾客满意
内部系统 强调产品线 基于成本和收益的利润中心 产品经理
事业部式组织特征概述(二)
优势 1 适应不稳定环境下的高度变化 2 由于清晰的产品责任和联系环节从而实现顾客满意 3 跨职能的高度协调 4 使各分部适应不同的产品、地区和顾客 5 在产品较多的大公司中效果最好 6 决策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