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应用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_第6章GIS应用模型

分析目的: 确定植物的适种区域 评价准则: 坡度在15°-- 25°间 碱性土壤
交通线两侧500米范围内
数据源: DEM; 土壤分布图; 交通线图;
具体步骤:
(1)利用DEM生成坡度图,对坡度图进行重分类,将坡度图分为两类(1 为15°-- 25° ,0为其他坡度)
(2)通过赋属性再分类,将土壤分布图分成碱性及非碱性两类(1为碱性, 0为非碱性); (3)合并土壤分类图中属性相同的相邻多边形的边界 ; (4)合并后的土壤分类图进行矢量转栅格;
实例:
某一单位准备建立一个养殖试验室,请利用 GIS空间分析方法确定适合建立养殖试验室的 侯选区域.需参考的条件是,距离排水管道在 300米之内,是灌木林地(土地利用类型),且是 湿地(土壤类型).
分析目的: 解决养殖试验室的选址问题,即确定合适的区域 评价准则: ①土地利用类型为灌木林地; ②适宜开发的土壤类型为湿地; ③距离排水管道在300米之内。 所需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图、土壤类型图、排 水管网
分析目的: 确定建立森林公园的区域 评价准则: 距公路、铁路0.5km以外10km以内 城镇行政区划为非市区
森林分布为有林地
数据源: 公路及铁路分布图; 森林分布图; 城镇行政区划图;
具体步骤:
(1)通过赋属性再分类,将森林分布图分成林地及非林地两 类(1为林地 ,0为非林地 ); (2)合并森林分类图中属性相同的相邻多边形的边界 ; (3)建立公路和铁路周围0.5km宽的缓冲区;
应用模型建模的方法——制图建模
可视化的GIS建模辅助工具
1)启动ArcToolbox; 2)右键单击Toolbox,选 择New toolbox,生成 Toolbox1 3)右键单击Toolbox1, 在New中选择Model,则 生成model;
(GIS)第六章__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三、应用实例——XX省XX市土地定级信息 系统
第三节 适宜性分析模型
适宜性分析是指土地针对某种特定开发活动的分析,这些 开发活动包括农业应用、城市化选址、作物类型布局、道路 选址、选择重新造林的最适宜的土地等.
因此,建立适宜性分析模型,首先确定具体的开发活动,其 次选择其影响因子,然后评价某一地域的各个因子对这种开发 活动的适宜程度,以作为土地利用规划决策的依据.
➢ 评价过程 ➢ 评价对象生态条件调查.评价对象玉米属于禾本科,为一年
生草本,其主导生态条件例如:性喜高温,需水量大,要求 土壤肥沃和土层疏松,其根系伸展要求防止土壤侵蚀等. ➢ 确定评价对象的影响因素和因子.根据将玉米作物生长有 关的生态条件与土地质量相比照,除了温度可通过季节调 节外,其他影响因评价素对和象因的影子响如因图素和所因示子:体系
第六章 地理信息系统 的应用模型
主要内容
第1节 GIS应用模型概述 第2节 土地定级估价模型 第3节 适宜性分析模型 第4节 发展预测模型(自学) 第5节 区位选择模型(自学) 第6节 交通规划模型(自学) 第7节 地球科学模拟模型(自学) 本章重点:一般的GIS应用模型及其构建过程和方法
第一节 GIS应用模型概述
〔三应用模型建模的方法——制图建模
➢ 通过作用于原始数据和派生数据的一组顺序的、交互的空间分析操作 命令,对一个空间分析过程进行的实现模拟.
➢ 制图建模的结果是一个应用模型,它是对空间分析过程及其数据的一种 图形或符号表示,目的是帮助分析人员组织和规划所要完成的分析过程, 并逐步指定完成这一分析过程所需的数据.制图建模也可用于研究说明 文档,作为分析研究的参考和素材.
供水Q1
供肥Q2
供氧Q3
土壤侵蚀Q4
6第六章交通规划模型在CLUB中的应用技术

第六章交通规划模型在CUBE中的应用技术6.1 CUBE/TRIPS综述6.1.1 CUBE/TRIPS简介TRIPS是交通(TRansport)改善(Improvement)规划(Planning)系统(System)的缩写,它主要用于对交通的“分析、预测、评估和控制”。
TRIPS软件诞生于60年代的美国,主要用于美国公路局、联邦公路管理署等政府部门。
后于70年代传入英国,并被广泛应用和不断开发,其功能进一步加强。
不久前,CUBE/TRIPS 的开发公司MVA的系统开发部与美国加州的都市分析中心(Urban Analysis Group)合作成立“交通软件开发实验室”(Citilabs),成为世界最大的交通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中心。
该实验室推出了交通规划软件包CUBE,它集成了许多优秀的交通分析软件,如TRIPS、TP+、Voyager、Dynasim、Cargo、ME等。
当前,TRIPS已升级至3.2版本,功能更趋完善,在各大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咨询公司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6.1.2 CUBE/TRIPS功能介绍6.1.2.1 CUBE/TRIPS界面用流程图的形式来直观地组织建模过程,是CUBE/TRIPS有别于其它软件的一大创新。
模型构架可以象搭建编程框图那样组织,建模思路和输入、输出数据在该构架中特别清晰。
如下图6-1是CUBE/TRIPS管理器(Manager)的界面:图6-1CUBE/TRIPS迄今为止界面已基本汉化(实际上它是多语种的)的国际化的交通规划软件包。
简明的中文运行界面和逐步完善的中文帮助系统,不但给用户带来了方便,也为提交研究成果扫清了表述上的障碍。
如下图6-2 TRIPS 运行过程监控器(Monitor):图6-26.1.2.2 CUBE/TRIPS模块CUBE/TRIPS 具备经典交通规划四个步骤的所有功能,但从交通建模的功能分类和结构管理的角度出发,包括以下四方面:1.需求模型:包含了丰富的工具,用来处理出行矩阵,并可以对许多的需求预测模型进行标定和计算。
第六章(3) 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的应用实例xiugai

图5-51 距垃圾场中心约150m(cell Id:4227) 溶解氧浓度变化曲线
3、硫酸根在地下水中的浓度分布规律
图5-60 垃圾场中心(cell Id:4867)硫酸根浓度变化曲线
图5-63 距垃圾场中心约200m污染羽边缘(cell Id:4147) 硫酸根浓度变化曲线
在所有点中硫酸根都随季节有轻微的 波动,这可能是由于雨季降雨对地下 水中随酸根的稀释作用。 在填埋场中心,由于硫酸根是补给源, 硫酸根的浓度是持续上升的,并在 6000d左右时基本稳定。 随着距填埋场的距离增加,硫酸根上 升的速率逐渐降低。 在污染羽边缘(约200m)处,硫酸根 先是降低然后增加,这是因为一开始 该区域固有的硫酸根先与BTEX反应, 而垃圾渗滤液中的硫酸根还没有补给 到这一区域,所以硫酸根离子先降低, 随后硫酸根逐渐补给,故其浓度又开 始逐渐增加。 在污染羽范围之外,硫酸根离子则是 逐渐降低。
a:概念模型
场区为三面环山地形,与单斜地层基本构成一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填埋场地下方分布有新生界第四系及中生界侏罗系、古生界二叠系地层。 本区第四系地层分布不甚规律,缺少全新统。上更新统下段洪积层(莲花组 PLQ3)以黄色粘土、亚粘土组成,缺少砂砾层位。平均厚度约3米左右;中更 新统洪积层(之江组PLQ2)以棕红色粘土、亚粘土组成,结构紧密,层厚一 般为7米左右。 第四系下覆有埋藏型裂隙岩溶水,含水层由古生界二叠系下统栖霞组 (P3q)、石炭系上统船山组(C3c)、中统黄龙组(Czh)灰岩、白云质灰岩 组成。
(2)厌氧状态下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NO3-作为电子接受体,接 受电子氧化BTEX。 (3)厌氧状态下在铁还原菌的作用下,Fe(Ⅲ)还原为Fe(Ⅱ)接受 电子,氧化BTEX。 (4)厌氧状态下在硫酸根还原菌的作用下,S6+还原为S2-接受电 子,氧化BTEX。
经济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 第六章 成本模型

盈亏平衡分析模型
销量=900时,盈利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销量 300 600 900 1200 1500
售价=90元,盈亏平衡销量=700
(700,63000)
0
-20000 0 -40000 销售收入(R) 总成本(C) 利润(π)
(3)在图表中添加一个微调项控件,使得单价从60元到210元按步长10元变化,垂直 参考线随之而动,且显示“利润=xxxx元”结论文字;
(4)在图表中再添加一个微调项控件,使得单位变动成本从25元到60元按步长5元变 化,观察最优单价垂直参考线的变化,并且显示“最优单价=xxxx元”结论文字; (5)对利润进行二维灵敏度分析,自变量为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其中单价从60元到 210元按步长10元变化,单位变动成本从25元到60元按步长5元变化,计算出每种组合 对应的利润,并画出利润函数线族;在图表中添加最大利润的参考点和垂直参考线; 在图表中添加所有利润线最高点参考线;在图表中再添加一个微调项控件,使得当前 单位变动成本从25元到60元按步长5元变化,观察当前单位变动成本对应的利润线的变 化,并且显示“最优单价=xxxx元”结论文字。用迭代求精查表法求解最优单价和最大 27 利润。
18
F 0 Q p v
F 0 S 0 R pv k
S Q Q0 R R0 S Q Q0 s Q Q R kR F R V F R C s s kR R V R V
19
kR F
k R
12
盈亏平衡分析
每双可变成本(v)=35时,盈亏平衡销量(Q0)=687
必修一第六章制作模型和原型

砂纸
砂纸可分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砂纸、水砂纸、砂布等,主要用来打磨模型表面。
(五)装卡工具
在模型制作过程中,能夹紧固定材料和工件以便于进行加 工的工具称为装卡工具。
台钳
平口钳 手钳
(六)钻孔工具
在材料或工件上加工圆孔的工具称为钻孔工具。目前常 用的手工钻孔工具有手摇钻和弓摇钻两种。这两种工具常 用于钻削木材或软性材料。
//功能模型//
功能模型是验证产品功能设计合理性的模型,主要用 于研究产品的一些物理性能、标力题学文性本能预及设人机关系,进而 找出设计存在的问题以便断续修正。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建议使用主 题字体)
例如,汽车设计按1:1模型完如项成需)更中后改调请整之在后(设,置形就状格可式以)菜对单下其(文进本选 行风洞试验,检测外部整体形态是否正常、合理以及行驶 的稳定性、安全性等。
常用的手工套丝工具包括板牙和板牙架。
(十)电子电工工具
一、量具和常用手动工具
(一)量具
常用的测量工具有钢尺、卷尺、游标卡尺、直角尺等。
画垂直直线或平行线的导 向工具,也可用来找正工 件在平台上的垂直位置。
(二)划线和画线工具
用于金属材料上的划线工具有划针、划规、样冲等。
使用方法:将画针 倾斜25至30°,尖 端紧靠尺端面,均 匀用力,一次画准。
一般画线后要用样冲在线条上冲出小而均匀的冲眼,以便 观察。钻孔或画圆弧时也用样冲冲出圆心,便于钻头或划规尖 对准圆心。应斜看靠近冲眼部位,冲眼时冲尖对准划线的交点 或划线,敲击前要扶直样冲。
(四)打磨工具
打磨工具用来去除工件表面少量多余的材料,使其达到所要求的尺寸、 形状和表面平滑度。常用的手动打磨工具有砂纸和锉刀。材料不同,锉刀有 钳工锉、木工锉;从形状上看,除平板锉刀外,还有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不同截面形状的整形锉。
第六章 GARCH模型分析与应用 《金融计量学》ppt课件

ˆt2 a0 a1ˆt21a2ˆt22 aqˆt2q vt
类似于上式的式被称为自回归条件异常差(ARCH)模型。
ARCH过程
Engle提出的乘法条件异方差模型中最简单的一例为 ARCH(1) 模型,即:
t vt
a0
a1
2 t 1
更一般地,Engle提出的ARCH模型的高阶ARCH(q)过
ARCH过程
一、金融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性特征
现实金融市场上,许多金融时间序列并没有恒定的均值,大多数 序列在呈现出阶段性的相对平稳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出现剧烈的 波动性。
金融市场中,波动率(volatility)是金融时间序列最重要的特征之 一,因而模拟和预测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已经成为众多理论和实证 研究的重要领域。然而,金融市场时间序列存在非平稳性,样本 均值并不恒定,有明显的异方差性特征。因此,传统线性结构模 型(以及时间序列模型)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金融数据的重要特征, 这包括:
GRACH类模型的扩展
一、非对称GARCH模型
GARCH模型的一个主要约束是它们对正的或负的冲击 做出对称反应。然而,对于金融时间序列而言,负的 冲击往往比相同程度的正的冲击引起更大的波动。这 种非对称性,是受到杠杆效应(leverage effects)的 影响。因为较低的股价减少了股东权益,从而引起公 司债务对股权比率的上升,这会导致承受公司剩余风 险的公司股东觉察到它们未来的现金流具有更大的风 险。为解释这一现象,Engle和Ng(1993)绘制了好消息 和坏消息的非对称信息曲线,认为资本市场的冲击是 一种非对称性冲击
1998-01-01
2000-01-01
date
பைடு நூலகம்
2002-01-01
2004-01-01
2020版高考一轮物理复习数字课件第6章专题七 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综合应用的“四个模型”

模型一 “子弹打木块”模型
解析:(1)第一颗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即 mv0=(m+M)v1 系统由 O 到 C 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即12(m+M)v21=(m+M)gR m+M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v0= m 2gR=31 m/s。 (2)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第 2 颗子弹射入木块后,木块的速度为 0 当第 3 颗子弹射入木块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3m+M)v3 解得 v3=3mm+v0M=2.4 m/s。
设长木板 B 的质量为 M,对长木板 B, 由牛顿第二定律,μmg=Ma2,解得 M
积,即为 ΔE=μmgL=0.1×2×10×1 J =2 J,选项 D 错误。
=2 kg,选项 B 正确;根据 v -t 图线与 答案: AB 横轴所围的面积等于位移可知,木块 A
模型二 滑块——木板模型问题
[多维练透] 2.如图所示,质量为 m=245 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 M=0.5 kg 的木板左 端,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0.4。质 量为 m0=5 g的子弹以速度 v0=300 m/s 沿水平方向射入物块并留在其中(时间极短), g 取 10 m/s2。子弹射入后,求: (1)物块相对木板滑行的时间。 (2)物块相对木板滑行的位移。
模型一 “子弹打木块”模型
(2019·福建龙岩质检)(多选)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和速度均相同的子弹分别水平射入 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两矩形滑块 A、B 中,射入 A 中的深度是射 入 B 中深度的两倍。上述两种射入过程相比较( ) A.射入滑块 A 的子弹速度变化大 B.整个射入过程中两滑块受到的冲量一样大 C.两个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相同 D.射入滑块 A 中时阻力对子弹做功是射入滑块 B 中时的两倍
第六章GARCH模型的分析与应用

第六章GARCH模型的分析与应用GARCH模型是一种用于股票和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GARCH模型的基本原理、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方法,并应用于股票收益率数据的分析。
GARCH模型是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Model)的一种扩展。
它考虑了条件异方差的存在,即时间序列的波动性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GARCH模型通过引入过去的误差项平方和的权重来估计当前的波动性。
模型的基本形式可以表示为:\(Y_t=α_0+α_1Y_{t-1}+β_1σ_{t-1}^2+ε_t\)\(σ_t^2=ω+αε_{t-1}^2+βσ_{t-1}^2\)其中,\(Y_t\)表示时间序列数据,\(ε_t\)表示残差项,\(σ_t^2\)表示波动性的方差。
参数\(α_0\)、\(α_1\)、\(β_1\)、ω、α和β是需要估计的模型参数。
GARCH模型的参数可以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方法来进行估计。
该方法通过最大化似然函数来选择最优的模型参数,使得模型对观测数据的拟合效果最好。
一般使用数值优化算法,如牛顿-拉夫逊法(Newton-Raphson Method)或BHHH算法(Berndt-Hall-Hall-Hausman Algorithm)来求解最大似然估计。
在估计完模型参数后,需要对模型进行检验来评估模型的拟合效果和波动性的预测能力。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残差平方序列的自相关检验、JB 检验(Jarque-Bera Test)和ARCH检验(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这些检验方法可以帮助判断模型是否能够有效地描述时间序列数据的波动性特征。
在股票市场中,GARCH模型可以用于分析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性。
通过估计GARCH模型的参数,并利用模型对未来波动性的预测,投资者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第六章 第3讲 动量、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综合应用的三类典型模型

牛顿第三定律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2)动量的观点 ①动量定理:I 合=Δp. ②动量守恒定律:m1v1+m2v2=m1v1′+m2v2′. (3)能量的观点 ①动能定理:W 总=ΔEk. ②机械能守恒定律:Ek1+Ep1=Ek2+Ep2. ③能量守恒定律.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2)三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0+m1)v1=(m0+m1)v2+m2v3 解得 v2=8 m/s 由能量守恒可得 12(m0+m1)v12=μm2gL+12(m0+m1)v22+12m2v32 解得 L=2 m. 答案:(1)10 m/s (2)2 m
第六章 动量 第3讲 动量、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综合应用的三类典型模型
C
目录
ONTENTS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4 课时作业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1.研究力学问题的三大观点 (1)力的观点
速度公式:v=v0+at ①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v0t+12at2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2)以子弹、物体 A 和物体 B 为系统,设物体 B 的质量为 M,碰后子弹和物体 A 的速度为 v1,物体 B 的速度为 v2,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3mv=Mv2-3mv1, 碰撞过程机械能守恒,有12·3mv2=12·3mv12+12Mv22,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名词解释总结

l 数字地面模型(DTM):是定义于二维区域上的一个有限项的向量序列,它以离散分布的平面点来模拟连续分布的地形。
l 数字高程模型(DEM):当数字地面模型的地面属性为海拔高程时,则该模型即为数字高程模型。
l 数字地形分析(DTA):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DTA技术是各种与地形因素相关空间模拟技术的基础。
l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l 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l 边界代数算法:边界代数多边形填充法是一种基于积分思想的矢量格式向栅格格式转换算法,它适用于记录拓扑关系的多边形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结构。它不是逐点判断与边界的关系完成转换,而是根据边界的拓扑信息,通过简单的加减代数运算将边界位置信息动态地赋给各栅格点,实现了矢量格式到栅格格式的高速转换,而不需要考虑边界与搜索轨迹之间的关系,因此算法简单、可靠性好,各边界弧段只被搜索一次,避免了重复计算。
l DIME文件:美国人口普查局在1980年的人口普查中提出了双重独立地图编码文件。它含有调查获得的地理统计数据代码及大城市地区的界线的坐标值,提供了关于城市街道,住址范围以及与人口普查局的列表统计数据相关的地理统计代码大纲要图。在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TIGER取代了DIME文件。
地理信息系统课后思考题

《地理信息系统》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它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2、地理信息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有哪些?3、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基本功能与应用功能是根据什么来区分的?4、与其他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是比较独特的?5、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有哪些?是否可以称地理信息系统为一门科学?6、试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
7、GIS近代发展有什么特点?《地理信息系统》思考题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1、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都包含哪些?2、通过实例说明GIS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及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3、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4、矢量数据在结构表达方面有什么特色?5、矢量和栅格数据的结构都有通用标准吗?请说明。
6、栅格数据组织有哪些方法?7、栅格与矢量数据结构相比较各有什么特征?8、矢量与栅格一体化的数据结构有什么好处?9、属性数据的编码是必须的吗?10、简述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及其对GIS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有何重要意义?《地理信息系统》思考题第三章空间数据的处理1.GIS的数据源有哪些?2.请举例说明GIS对数据的质量要求。
3.纸张上的地图如何进入计算机系统?4.从地图上能得到GIS需要的所有数据吗?请举例说明。
5.如何发现进入GIS中的数据有错误?6.一般从扫描仪上直接得到的地图有什么问题?如何改正?7.如果两个作业小组各自从数字化仪上得到两张相邻图幅的地图数据在GIS中不能准确对接该怎么办?地图接边相关知识8.空间数据几何纠正的常用方法有哪些?9.假设一条矢量等高线上的点太过于密集了,如何减少占用系统的存储空间?你能给出多少方法?各有什么适用范围?10.栅格地图数据如何减少硬盘存贮空间?11.请简要说明通过扫描仪得到矢量地图数据的原理和过程。
12.空间数据的插值算法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说明。
第六章 第3讲 动量、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综合应用的三类典型模型

[课时作业]单独成册方便使用一、多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三块材料不同的长方形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2μ和3μ,三块板长度均为L,并排铺在水平地面上,该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从第一块板的最左端a点滑上第一块板,恰好滑到第三块板的最右端d点停下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三块板均保持静止.若让物体从d点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水平向左运动,三块板仍能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恰好运动到a点并停下来B.物体不能运动到a点C.物体两次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相等D.物体两次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相等解析:物体由a点到d点过程,由动能定理有-(μmg+2μmg+3μmg)L=0-12m v2,同理物体由d点到a点,有-(μmg+2μmg+3μmg)L=12m v2a-12m v2,解得v a=0,选项A正确,B错误;物体由a点到c点和物体由d点到c点,合外力做的功相等,由动能定理知,物体两次经过c点速度大小相等,选项C正确;同理,物体由a点到b点和物体由d点到b点,合外力做的功不相等,物体两次经过b 点速度大小不相等,选项D错误.答案:AC2.(2019·江西上饶六校一联)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物体A以速度v0向右运动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现让弹簧一端连接另一质量为m的物体B(如图乙所示),物体A以2v0的速度向右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仍为x,则()A .A 物体的质量为3mB .A 物体的质量为2mC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的弹性势能为32m v 20D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的弹性势能为m v 20解析:弹簧固定,当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弹性势能最大,A 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A 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知弹簧被压缩过程中最大的弹性势能等于A 的初动能,设A 的质量为m A ,即有E pm =12m A v 20当弹簧一端连接另一质量为m 的物体B 时,A 与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B 将向右运动,A 、B 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选取A 的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2v 0=(m +m A )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 pm =12m A (2v 0)2-12(m A +m )v 2 解得:m A =3m ,E pm =32m v 20故A 、C 正确,B 、D 错误.答案:AC3.(2019·山东六校联考)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和速度均相同的子弹分别水平射入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两矩形滑块A 、B 中,射入A 中的深度是射入B 中深度的两倍.两种射入过程相比较( )A .射入滑块A 的子弹速度变化大B .整个射入过程中两滑块受的冲量一样大C .射入滑块A 中时阻力对子弹做功是射入滑块B 中时的两倍D .两个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相同解析:在子弹打入滑块的过程中,子弹与滑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m v 0=(M +m )v ,两种情况下子弹和滑块的末速度相同,即两种情况下子弹的速度变化量相同,A 项错误;两滑块质量相同,且最后的速度相同,由动量定理可知,两滑块受到的冲量相同,B 项正确;由动能定理可知,两种射入过程中阻力对子弹做功相同,C 项错误;两个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相同,D 项正确.答案:BD二、非选择题4.一质量为2m 的物体P 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b 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L ;bc 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 和bc 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m 的木块以大小为v 0的水平初速度从a 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返回后在到达a 点前与物体P 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 .求:(1)木块在ab 段受到的摩擦力f ;(2)木块最后距a 点的距离s .解析:(1)从开始到木块到达最大高度的过程:动量守恒:m v 0=3m v 1能量守恒:12m v 20=12·3m v 21+mgh +fL解得:f =m v 20-3mgh 3L(2)木块从最大高度至与物体P 最终相对静止的过程:动量守恒:3m v 1=3m v 2能量守恒:12·3m v 21+mgh =12·3m v 22+fx 距a 点的距离:s =L -x解得:s =L -3ghLv 20-3gh =v 20-6gh v 20-3gh L答案:(1)m v 20-3mgh 3L (2)v 20-6gh v 20-3ghL 5.(2019·河南三市模拟)如图所示,长木板B 的质量为m 2=1.0 kg ,静止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3=1.0 kg 的物块C (可视为质点)放在长木板的最右端.一个质量为m 1=0.5 kg 的物块A 从距离长木板B 左侧l =9.5 m 处,以速度v 0=10 m /s 向着长木板运动.一段时间后物块A 与长木板B 发生弹性正碰(时间极短),之后三者发生相对运动,整个过程物块C 始终在长木板上.已知物块A 及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1,物块C 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物块C 与长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 m/s 2,求:(1)碰后瞬间物块A 和长木板B 的速度;(2)长木板B 的最小长度和物块A 离长木板左侧的最终距离.解析:(1)设物块A 与木板B 碰前的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得-μ1m 1gl =12m 1v 2-12m 1v 20 解得v =v 20-2μ1gl =9 m/sA 与B 发生弹性碰撞,假设碰撞后的瞬间速度分别为v 1、v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1v =m 1v 1+m 2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1v 2=12m 1v 21+12m 2v 22 联立解得v 1=m 1-m 2m 1+m 2v =-3 m/s , v 2=2m 1m 1+m 2v =6 m/s. (2)碰撞后B 减速运动,C 加速运动,B 、C 达到共同速度之前,由牛顿运动定律对木板B 有:-μ1(m 2+m 3)g -μ2m 3g =m 2a 1对物块C 有:μ2m 3g =m 3a 2设从碰撞后到两者达到共同速度经历的时间为tv 2+a 1t =a 2t木板B 的最小长度d =v 2t +12a 1t 2-12a 2t 2=3 mB 、C 达到共同速度之后,因μ1<μ2,二者一起减速至停下,设加速度大小为a 3 由牛顿运动定律得:μ1(m 2+m 3)g =(m 2+m 3)a 3整个过程B 运动的位移为:s B =v 2t +12a 1t 2+0-(a 2t )2-2a 3=6 m A 与B 碰撞后,A 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也为a 3,位移为:s A =0-v 21-2a 3=4.5 m 物块A 离长木板B 左侧的最终距离为s A +s B =10.5 m.答案:(1)-3 m /s 6 m/s(2)3 m 10.5 m6.(2019·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模拟)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木板,在其左端放有一重物,右方有一竖直的墙,重物的质量为木板质量的2倍,重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v 0=6 m /s 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已知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第二次与墙碰撞所经历的时间.解析:第一次与墙碰撞后,木板的速度反向,大小不变,此后木板向左做匀减速运动,重物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最后木板和重物达到共同的速度v .设木板的质量为m ,重物的质量为2m ,取向右为动量的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得:2m v 0-m v 0=3m v设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重物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v 所用的时间为t 1,对木板应用动量定理得:2μmgt 1=m v -m (-v 0)设重物与木板有相对运动时木板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μmg =ma 在达到共同速度v 时,木板离墙的距离为:l =v 0t 1-12at 21从木板与重物以共同速度v 开始向右做匀速运动到第二次与墙碰撞的时间为:t 2=l v从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所经过的时间为:t =t 1+t 2由以上各式得t =4v 03μg代入数据可得:t =4 s.答案:4 s7.(2019·宁夏银川一中模拟)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2 kg 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有质量均为m =1 kg 的小物块A 和B (均可视为质点),由车上P 处开始,A 以初速度v 1=2 m /s 向左运动,B 同时以v 2=4 m/s 向右运动.最终A 、B 两物块恰好停在小车两端没有脱离小车.两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g 取10 m/s 2.求:(1)求小车总长L ;(2)物块B 在小车上滑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B ;(3)从物块A 、B 开始运动计时,经6 s 小车离原位置的距离x .解析:(1)设最后达到共同速度v ,取向右为正方向,整个系统动量守恒、能量守恒:m v 2-m v 1=(2m +M )vμmgL =12m v 21+12m v 22-12(2m +M )v 2解得:v =0.5 m/s ,L =9.5 m.(2)设物块A 离小车左端的距离为x 1,从A 开始运动至左端历时t 1,在A 运动至左端前,小车是静止的.μmg =ma Av 1=a A t 1x 1=12a A t 21联立可得t 1=2 s ,x 1=2 m所以物块B 离小车右端的距离x 2=L -x 1=7.5 m ,所以Q B =μmgx 2=7.5 J.(3)设从开始到达到共同速度历时t 2,则v =v 2-a B t 2μmg =ma B联立可得:t 2=3.5 s小车在t 1前静止,在t 1至t 2之间以加速度a 向右加速:μmg =(M +m )a 此时小车向右运动的位移x 3=12a (t 2-t 1)2接下去三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以v 共同匀速运动了x4=v(6 s-t2)联立以上式子,解得小车在6 s内向右运动的总距离x=x3+x4=1.625 m. 答案:(1)9.5 m(2)7.5 J(3)1.625 m。
数据、模型与决策第6章分配与网络模型

min 3X11+2X12+7X13+6X14+7X21+5X22+2X23+3X24+2X31 +5X32+4X33+5X34 s.t. X11+X12+X13+X14 ≤ 5000 X21+X22+X23+X24 ≤6000 X31+X32+X33+X34 ≤ 2500 X11 + X21 + X31 =6000 X12 + X22 +X32 =4000 X13 + X23 +X33 =2000 X14 +X24 +X34 =1500 Xij≥0,其中,i=1,2,3; j=1,2,3,4。
最大化目标函数 在某些运输问题中,目标是 要找到最大化利润或收入的解决方案。这种情况下 我们只要把单位利润或收入作为一个系数列入目标 函数中,简单地把最小改为最大,约束条件不变就 可求得线性规划的最大值而不是最小值。 路线容量和/或路线最小量 运输问题的线性规 划模型也能够包含一条或更多的路线容量或最小数 量问题。例如,假设在福斯特公司发电机运输问题 中,约克——波士顿路线(起点3到终点1)因为其常 规运输模式中有限空间的限制,只有1 000单位的 运输能力。用x31表示约克——波士顿路线的运输 量,那么这条路线的运输能力约束为: x31≤1 000
工厂(起点节点) 单位运输成本 3 1 5000 克利夫兰 2 6 7 7 6000
2 贝德福德
分销中心(目的地节点)
1 波士顿
6000
2 芝加哥பைடு நூலகம்
4000
3
5 2
3 2000 圣路易斯
第六章 马尔可夫模型

马尔可夫模型
• 马尔可夫模型是一种统计模型,广泛地应用在语 音识别,词性自动标注,音字转换,概率文法 等各个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领域。
• 马尔可夫(1856~1922),苏联数学家。切比雪 夫的学生。在概率论、数论、函数逼近论和微 分方程等方面卓有成就。
• 经过长期发展,尤其是在语音识别中的成功应 用,使它成为一种通用的统计工具。
马尔可夫过程程序
t:= 1;
以概率i在状态 si 开始 (i.e., X1=i) Forever do
Mproovbeafbriolmitystaaitje(si.ieto.,
state
Xt+1
s=j
with
j)
Emit observation probability bijk
symbol
ot
=
k
i (t)aijb jot1
i 1... N
向前过程算法
• 1、初始化
i (1) ibi (o1 )
• 2、推导
j (t 1)
i (t )aijbjot1 ,1 t T ,1 j N
i 1...N
• 3、总合
N
P(O | ) i (T 1) i 1
向前过程例
=[1 0 0]T
oT
• 使用动态规划方法实现更加高效的算法
• 动机:对于任意一个长度为t+1的状态序列来说, 其前t个输出字符出现的概率是相同的
• 定义:向前变量 i (t) P(o1...ot , xt i | )
方案2向前过程(forward procedure) cont.
j (t 1)
P(o1...ot1, xt1 j) P(o1...ot1 | xt1 j)P(xt1 j) P(o1...ot | xt1 j)P(ot1 | xt1 j)P(xt1 j) P(o1...ot , xt1 j)P(ot1 | xt1 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 半经验性
资源分配 运输方程
经验 启发式或统计关系 土壤侵蚀 统计、回归
.
§1 GIS应用模型概述
1.2 GIS应用模型的构建
通常采用以下三种不同的途径:
✓GIS环境内的模型建造 ✓GIS外部的模型建造 ✓混合型的模型建造
.
混合法常用的自然语言命令,例如: ① Average Exposeure Times 2 Plus
Steepness 3 For Cost Analysis(益本分析); ② Subtract V Minus U For Change
Analysis(动态分析); ③ Renumber Landuse For Water Assigning
0 to 1-3,5 – 6,AND 1 To 4(聚合分析); ④ Add Overlay 1 To Overlay 2 For
3.2 应用实例
.
§4 位置选择模型
位置选址是指按照规定的标准,通过空间分析的方 法,确定厂址、电站、管线,或者交通路线等的最佳位 置或路径。
考虑的标准一般包括:环境、工程和经济三方面。
.
§4 位置选择模型
一般建立的位置选址模型,分为三阶段:
4.1 数据准备阶段: 要建立专家咨询组,明确选址要求,选择影响因子,
进行位址选择的数据准备。 4.2 综合影响的评价阶段:
任务是按照工程和经济可行性的要求,建立选址条件、 综合评价的标准和算法。 4.3 选址分析阶段:
任务是实时位置的选择,.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5 交通规划模型
城市交通模型包括三部分:
5.1 交通发生量预测模型 该模型采用因果分析法,综合考虑交通量发生的各因素,用回归分
第六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
.
§1 GIS应用模型概述
1.1 GIS应用模型的分类
根据所表达的空间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
数学模型(理论模型)
✓
经验模型
✓
混合模型(半经验半理论模型)
按照研究对象的瞬时状态和发展过程,可分为:
✓
静态模型
✓
半静态模型
✓
动态模型
.
类别
理论依据
应用领域
模型
理论 物理或化学原理 地表流水 运动方程
输出数据层=f(2个或多个输入数据层)
.
二、建模方法
六个步骤: ➢表达问题: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问题的分解:
➢具体的控制目标 ➢现象及其相互作用的模型表达 ➢需要什么样的数据 ➢寻找并建立数据集 ➢数据集中包含什么内容 ➢从中能找到什么联系 ➢进行空间分析(利用GIS基本分析工具) ➢检查模型的结果 ➢模型的某些标准或规则是否需要修改 ➢若修改则返回4 ➢执行分析,得出结果
6.1 确定土壤侵蚀的数值分析模型 6.2 设计土壤侵蚀数据处理流程(图6-18) 6.3 土壤侵蚀图的输出
.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适宜性分析是指土地针对某种特定开发活动的分析。
建立适宜性分析模型, ✓ 首先,确定具体的开发活动; ✓ 其次,选择其影响因子; ✓ 最后,评判各因子的适宜程度,作为依据。
2.1 一般形式 2.2 应用实例
.
§3 发展预测模型
3.1 一般介绍
发展预测是运用已有的存储数据和系统提供的手段, 对事物进行科学的数量分析,探索某一事物在今后的可 能发展趋势,并做出评价和估计。
Overlay3(叠加分析) ; ⑤ Spread Roads To X Meters(缓冲区分析)。
.
➢基于统计关系的经验模型(数据驱动模型)——模 型中变量权重值根据已知空间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方 法有逻辑回归、证据权重、神经网络等。 ➢基于启发式的经验模型(知识驱动模型) —— 模 型中的变量权重通过专家经验评判给出;方法有模糊 逻辑、贝叶斯判别、专家系统中的推理逻辑等。 基于GIS的模型分析方法的最常见形式,是针对不同 输入数据层的某种函数的叠加运算
析法建造多因素相关回归方程。 5.2 出行分布预测模型
包括出行方向、出行数量以及出行工具的空间分配,主要考虑以居 民点为出发点的出行分布情况。 5.3 交通量最优分配规划
对于客流,往往采用最短路经算法,以出行距离最小为原则,求出 各居住小区到各出行目的地的出行量. 。
§6 地学模拟模型
是应用计算机、数字模拟技术及综合分析的方法来模 拟许多地理过程或现象。
.
例如:学校选址
1.表述目标:为小学校寻找一个最佳位置
2.问题的分解:
➢附近有充足的活动设施 ➢离开现有学校 ➢地形平坦 ➢合适的土地利用类别
3.寻找数据
➢活动设施分布图(栅格) ➢现有学校分布图(栅格) ➢数字地面模型(栅格) ➢土地利用图(栅格)
4. 空间分析
➢距离分析、坡度计算、重分类、加权代数和
.
5. 计算结果及分析
学校最佳位置
紧邻活动设施 活动设施分布
远离现有学校 学校分布
平坦地区 DT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合适的土地利 用类别
土地利用图
距离分析
坡度计算
Rec_Cite
分类 0.5
Schools
分类 0.5
Slop
分类 0.5
数学、逻辑运算
最佳.位置
分类 0.5
规则
校址的可行位置
.
§2 适宜性分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