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文献检索综述

合集下载

1化学文献检索

1化学文献检索

⑥卓创资讯

⑦化工词典网

2.
国外化学信息资源
⑪美国化学文摘
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简称CA) CA 有“世界化学化工文献宝库的钥匙”之美称。 其报道的内容有纯化学领域科研成果和工艺成 就;应用化学领域科研成果和工艺成就;生物、医学 领域科研成果和工艺成就;轻工、冶金、物理领域科 研成果和工艺成就。 它现在摘录了100 多个国家50 多种文字的近 15000种期刊论文、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资料。 此外还摘录了28 个国家的专利说明书、评述、技术 报告等,据称《CA》摘录了世界化学文献的98 %。

网上化学信息资源
1.国内化学信息资源 ⑪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CNKI 网络数据库包括期刊、报纸、会议论文、 博硕论文及专利等系列。 网址: http :/ / www. cnki. net (中国知网) ⑫超星数字图书馆 资源主要提供图书信息方面的检索服务,可以浏 览书目信息,并且对图书进行全文浏览、下载。另外, 超星还有一个规模较大的论文资源数据库。 网址:http :/ / www. ssreader. com http :/ / www. sslibrary. com

信息量太大: --每年新增100多万篇学术论文 --每年新增200多万个专利文献; --每年新增大约20多万篇会议文献
研究人员时间有限
“首先必需认识到,科研工作者都十分宝贵自 己的时间,除极少数和自己工作关系十分密切 的论文以外,绝大多数读者都不会阅读全文。” - 邹承鲁 “我的科学之路” 2003年10月

英国皇家化学会(RSC) http :/ //
欧洲最大的化学组织.是一个国际权威的学术机构.

文献综述中的文献检索

文献综述中的文献检索

2.4.1 图书检索
世界上容量最大的图书馆目录 —— OCLC WorldCat(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 ),可以搜索 112个国家的图书馆,包括近9000家图书馆的书 目数据。 单个图书馆联机公共检索目录 ——绝大多数图 书馆都建立了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例如,The Library of Congress (美国 国会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 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 电子图书 ——超星电子图书、本校超星电子 图书 /方正电子图书、EBRARY电子图书 。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
水果保鲜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
欧洲专利局esp@cenet数据库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
2.4.6 标准文献检索
标准文献指标准化工作的文件。其中主要为工业产品 和工程建设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等的技术规定文 件。 – 作为一种规章性文献,它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 – 一个国家的标准文献反映着该国的生产工艺水平和 技术经济政策。 – 国际现行标准则代表了当前世界水平。最重要的两 个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 委员会) 主要检索途径:标准编号(按惯例由标准颁布机构代码、 顺序号和颁布年份三部分构成)、标准名称 、标准 颁布机构
主要检索途径:作者、篇名、学科专业名称、学位授 予机构、学位论文编号、导师、年份
2.4.3 学位论文检索
国外学位论文数据库 —— CALIS ProQuest
学位论文数据库 ,NSTL外文学位论文。 国内学位论文数据库 —— CNKI中国博 士、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万 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

浅谈化学化工文献信息的获取与检索

浅谈化学化工文献信息的获取与检索

容不可浏览 , 少部分内容可免费下载。通过这些网站 搜索 到 的精 品课 程 内容 主 要 有 : 申报 信 息 ( 括 课 程 包
负 责 人 、 学 队 伍 、 程 介 绍 、 程 建 设 规 划 、 报 教 课 课 申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 钟美娥 (9 9~), , 17 女 博士 , 讲师 , 主讲 : 化学化工文献检索。E—m i:x o i9 2 2 .o al i me 0 @16 cr a 9 n
其次 , 校 图 书馆 的 手 工 检 索 工 具 书 ( 我 如美 国 《 学 化 文摘 》 全 国报 刊 索 引》 收藏极 少 , 《 ) 尤其 是美 国《 化学
文摘》 仅保存 了一卷 , 以讲授 的形式 呈现给学生 , 学 生不 感兴 趣也 不 想 听 , 学 效 果 不 佳 。 因此 , 必要 教 有 根 据 学生 的文 献使 用 习惯 和本 校 图书 馆 的实 际情 况
第0 第 9期 21年 9月 5卷 21
化工8 T 1O
Ch m ia n u ty T me e c l d s r i s I
Voi25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o. 9
Su . 2 1 p 9. 0 1
d i1 . 9 9 j i n 10 o :0 3 6 / . s .0 2—1 4 2 1 . 9 0 6 s 5 X.0 1 0 . 1
课程使用的教材不 同, 即使部分学校使用相同教材 ,
各 授课 老 师 的教学 侧 重 点 也 会 有所 不 同 。给 学 生 跨 学校、 跨专业 考 研及 深人 学 习造成 困扰 。这 种 形势 下 就 要 求学 生 掌 握 如 何 去 获 取 自 己所 需 的 学 习资 源 。 目前获 取学 习 资源 的途 径 主要 有 : 1 全 国 高等 学 校 ()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工 作 ( t :/ w ht / w w.jknt o / p p ce.cr n nw ) e / 。所查 精 品 课 程 大 部 分 可 以 打 开 浏 览 甚 至 下 载 , 有 少 部 分课 程 受产 权 限制 , 法 打开链 接。 只 无 () 2 国家 精 品课程 资 源 网( W .igik .o / 。所 W W j pne cr ) n n 查 精 品课 程 可 免 费 在 线 浏 览 。 ( ) 等 学 校 优 质 资 3高

如何综合利用各种检索系统做文献综述

如何综合利用各种检索系统做文献综述

案例演示一
万方数据 知识脉络分析 看“应急物流”的发展趋势
案例演示二
Web of Knowledge(引文报告) 查看“Emergency Logistics”的发展趋势
如何选择检索系统做文献综述 第二步,选择检索系统
资源:81个外文、31个中文检索平台,共约300多个数据库子库; 原则:充分考虑文献类型、时间和学科范围、检索和输出功能等因素。
如何选择检索系统做文献综述 第二步,选择检索系统
其次,选择Ei(工程索引), 涵盖所有的工程领域;22%的会议文献,90%的英文;1992年开始收 录中国期刊。 再次,考虑SciFinder、 Springer、 IEEE/IEE等专业数据库,前者是 全世界最大、最全的化学科学信息数据库;后两者是计算机方面专 业库。 也可以 Elsevier、Wiley、EBSCO等综合性全文数据库作为补充。
相关概念 三、文献综述的特点
涉及范围较小,专题性强,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 综合性:综述文献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主线, 反映其发展历史和当前的进展(时间-纵深);又要从本单位、本省、 国内到国外,进行横向比较(空间-横向)。 评述性:综述中会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 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 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 参考性:综述能反映出某一专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 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引文多。
资源全面(文献类型、时间、学科范围);检索平台好用(检索、分析和输出 等功能都强大)
如何选择检索系统做文献综述 第二步,选择检索系统
检索国内文献 其次选择: 万方数据(/?): 期刊、学位论文(1980-)、会议、专利、标准、成果、法规等(全 文)。学位论文更全。 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 : 包含中文期刊 12000 余种,全文 2300 余万篇,引文 3000 余万条。 期刊比较全。 读秀(/): 228万种中文图书,给出各种可能的获取途径。图书比较全。

化学文献检索报告:

化学文献检索报告:

检索的总体思路
先查询中文数据库,了解各检索内容的中、英文 主题词并且查询文献,可获得文献摘要及部分全 文。再查询ACS外文数据库,接着查询网络信息 资源,主要包括谷歌和雅虎的学术搜索以及乳制 品中蛋白质测定的中外标准。 查询时可先设定一个相对宽泛的查询范围(利用 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查全率和查准 率) ,再依据查询结果逐步缩小范围,直到得到 满意结果。
• 摘抄题录如下:
• <期刊>·医药卫生·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没有,有时间限制,标准是新闻
• 维普,检索条件及分类更为为详细,可以再结果中添加或 去除。有时间限制 • 选择分类检索,分别选择检索分类为化学中的分析化学和 生物化学中的的蛋白质,题名或关键词设为“蛋白质测 定”, 检索结果分别为11、25。结果数较少,可能是由 于限制在生物或化学学科中农业。 • 运用高级检索中的检索式直接检索 • 检索规则说明:“*”代表“并且 并且”“+”代表“或者 或者”“-” 并且 或者 代表“不包含 不包含” 不包含 •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K=维普资讯*A=杨新莉 范例一: 范例一 范例二: 范例二:(k=(cad+cam)+t=雷达)*r=机械-k=模具
• 浏览结果页,根据不符合要求的文献特征缩小检 索条件。 1.设定全文中包含蛋白质含量,在结果中检索,结 果为580条。 2.设定题名中包含蛋白质,检索结果为337条 3.设定全文中包含乳品,结果为28条 4.将乳品改为乳制品进行检索,则结果为28条。由 此可以看出检索时是按词组进行检索的。 得到的检索结果较少,且与检索意向相符,基本 达到了检索目的。
• 检索课题涉及的主题概念:真蛋白、乳制品和蛋白质含量。 • 选择数据库类型:该课题较新颖,侧重于基础和外文数据 库的查询,并且兼顾中文数据库,以了解国内外的基本情 况,为保证能够尽快了解最新进展,初步考虑查询近5~6 年的文献。查询范围包括我校购买的电子数据库以及网络 信息检索。查询文章类型不限可以是一次文献(如期刊论 文),也可以是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如综述)等。 • 中文数据库检索关键词包括:“蛋白质测定”或“蛋白质 检测”、“蛋白质含量”或“乳制品”、“乳品”。 • 外文数据库检索关键词包括:Protein detection Protein Determination Protein content Dairy

化学信息检索报告范文

化学信息检索报告范文

化学信息检索报告范文1.引言1.1 概述化学信息检索在当今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领域的信息量也在迅速增加,而化学信息检索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获取手段,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广泛的信息资源。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化学信息检索的概述,揭示其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本报告还将探讨化学信息检索的相关技术和方法,为化学研究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描述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包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组织顺序。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首先概述化学信息检索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目的,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提出文章的主要结构安排。

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化学信息检索的要点,包括化学信息检索的定义、原理、方法、工具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对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分析相关实验和研究结果,同时对未来化学信息检索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认识和思考。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化学信息检索,获取关于特定化合物、实验方法、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相关信息。

通过对已有文献、数据库和资源的检索,整理和总结相关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促进化学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同时,也旨在提高化学从业人员的信息检索和整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的化学信息。

通过本文的撰写,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具体的化学信息检索案例,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化学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

2.正文2.1 要点1要点1:化学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信息检索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以充分利用和获取化学信息资源为目的的一系列行为和活动。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信息检索技术,通过建立和维护化学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已有化学信息资源的组织、存储、检索和利用。

化学信息检索主要包括对化学文献、专利、化合物结构、反应物信息以及相关实验数据等的检索和利用。

化学文献检索综述论文

化学文献检索综述论文

文献检索综述论文双水相萃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生:李鸣昊年级: 2012级学号:201207547 指导老师:杨西摘要双水相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分离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因其与传统的液液萃取方法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故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专家的重视。

本文综述了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并对双水相萃取技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简单论述。

关键词双水相体系萃取技术分离技术1 前言近年来,随着分离技术在生命科学、天然药物提纯及各类抗生素药物生产等方面应用的需求和发展,一种新型的液液分离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应运而生。

双水相萃取技术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是利用组分在两水相间分配的差异而进行组分的分离提纯的技术。

由于双水相萃取分离过程具有条件温和、可调节因素多、易于放大、可连续操作且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生物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在1956年,瑞典的Albertsson 首次运用了双水相萃取技术来提取生物物质,开始对ATPS(双水相系统)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测定了许多ATPS的相图,考察了蛋白质、核酸、病毒、细胞及细胞颗粒在ATPS中的分配行为,为发展双水相萃取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双水相萃取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工和食品工业等领域,是一项拥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分离技术。

本文将就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情况作一简述。

2 双水相萃取原理双水相萃取与水—有机相萃取的原理相似,都是依据物质在两相间的选择性分配。

当萃取体系的性质不同时,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由于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和各种力(如憎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的存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

溶质(包括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稀有金属以及贵金属的络合物、中草药成分等)在双水相体系中服从Nernst[ 1]分配定律:K= C上/ C下(其中K为分配系数,C上和C下分别为被分离物质在上、下相的浓度)系统固定时,分配系数为一常数,与溶质的浓度无关。

文献综述范文 6600字

文献综述范文 6600字

三一文库()〔文献综述范文 6600字〕宁德师范学院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年级专业学生学号题目20xx年6月20日【文献综述】含、S的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宁德师范学院化学系 201×级应用化学×班福建宁德352100)【摘要】含氨基和巯基的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早有合成,其应用也日趋广泛。

本文阐述了其在农业、工业、医药、感光以及超分子化合物研究等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字】氨基巯基杂环化合物巯基(S-)是强的给电子基团,在含巯基的杂环化合物中,硫原子的价电子以sp2 杂化轨道参与成键后,其一对未共用电子对所在的p轨道,与∏电子共轭体系的轨道是平行的,它们是共轭的。

因此,由于硫原子上的部分负电荷离域而分散到整个共轭体系中,使硫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减弱了∏键,使得这里的巯基相对于烷硫醇来说更活泼[1]。

氨基(2-)也是强的给电子基团,也是一个活性大、易被氧化的基团。

氨基的氮原子具有较强的配位功能,可以与许多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稳定的络合物[2],又由于的电负性大,易参与形成分子内或分子间氢键,因而在超分子自组装方面具有明显特色[3]。

所谓杂环化合物,即其环由两种或多种原子所构成环状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数目众多,约占全部有机化合物的三分之一,是一个极重要的部分。

自然界产生的半数以上的化合物均具有杂环体系,许多具强烈生理活性和药用价值的化合物大多届于杂环化合物类,如几乎所有植物中的生物碱等[4]。

近年来,杂环化合物异军突起,在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及环境化学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5]。

而含有氨基的巯基的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由于氨基和巯基的活泼性、配位性能,再加上杂环化合物中杂原子如、S、O等也有配位性能,因而这类化合物在农业、工业、医药、感光以及超分子化合物研究等多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 含巯基杂环化合物的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1.1 巯基的互变异构性质三唑类化合物中的巯基会互变异构为硫酮(如图1-1)结构[6] 这样该分子结构中的硫原子具有亲核作用,可以进一步合成杂环化合物的衍生物,甚至可以连成大环化合物。

化学化工类国内外文献检索

化学化工类国内外文献检索

一、检索期刊 二、期刊全文数据库 三、中外专利 四、中外标准 五、中外学位论文会议论文 六、中外工具书 七、其它数据库
一、检索期刊
CA SciFinder Pubmed EI ISI Web of Science
1、CA美国化学文摘
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是世界化学化工领域最有影 响的大型数据库,它包含了世界化学化工领域97%的 文献,是打开世界化工领域的金钥匙。《化学文摘》 从50余种文字的16000种期刊及专利、学位论文、会 议论文、技术报告和其他文献中,选报世界化学文献 的要点,内容包括纯化学和应用化学各领域的科研成 果,还涉及生物、医学、轻工、冶金、物理等领域。 年文摘量超过80万件,索引体系完备。包括56个语种, 29个国家和两个国际组织的专利文献。到目前为止, CA已收文献量占全世界化工化学总文献量的98%。
2、 SciFinder
SciFinder的检索可通过江苏省工程技术文 献信息中心平台委托南京工业大学代查 代检。
联系人: 冯君83172305; 15312037184
fengjun@
3、Pubmed
【URL】/PubMed PubMed是由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国家生 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开发的基于Web 的检索系统,通过NCBI平台提供基于Web 的免费MEDLINE数据库检索服务,并提 供部分收费的全文链接服务,此外还可以 访问NCBI维护的完整的分子生物学数据库。 PubMed收录的文献类型包括图书和期刊, 其中包括了化学品和药物方面的文献,是药 物化学家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
5、ISI Web of Science
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网 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 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 联网上Web版数据库。

有机化学科技论文文献检索专题

有机化学科技论文文献检索专题
/msds/index.asp or /msds/chinese.htm(按中文名称查询) • 其余数据库资源链接见图书馆网址:/new/index.asp
• 渡岸化学资源下载中心:/data/huaxue/index.htm • 小木虫论坛:/index.html • 专利下载:/cnpat/cn_patent.asp • 专利检索:/sipo2008/zljs/ • 合成宝典:/ • 化合物信息查询:/indexC.htm • CAS查找:/ •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2.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数据库:/ • (1)有机化学 • *Tetrahedron:
/science/journal/00404020
• *Tetrahedron Letters: /science/journal/00404039
• 此外,国内IP直接登入可以看全文 /main/Default.asp
• 5.德国数据库Thieme:
• *Synlett:/ejournals/toc/synlett
• *Synthesis:/ejournals/journals?letter=s
• 常用期刊: • (1)权威综述性期刊 •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journal/achre4 • *Chemical Reviews:/journal/chreay • (2)有机化学权威期刊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Tetrahedron: Asymmetry: /science/journal/09574166
• (2)药物化学 •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文献信息检索综述

文献信息检索综述

文献信息检索综述
文献信息检索是指通过各种工具和技术,对已经出版的学术文献、专利文献、技术报告等进行查找和筛选的过程。

它是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相关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发现未被发现的问题、提高研究水平和效率。

文献信息检索的综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文献信息检索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文献信息检索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科研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2. 文献信息检索的工具和技术:介绍常见的文献信息检索工具和技术,如数据库检索、搜索引擎、元搜索、手动检索等,并且对这些工具和技术进行比较和评价。

3. 文献信息检索的策略和方法:讲解文献信息检索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关键词选择、检索式构建、筛选标准和文献管理等。

4. 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与挑战:介绍文献信息检索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并分析文献信息检索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5. 文献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探讨文献信息检索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对文献信息检索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总之,文献信息检索综述旨在介绍文献信息检索的目的、工具、方法、应用和发展趋势,提供给读者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化学文献检索的心得体会

化学文献检索的心得体会

化学文献检索的心得体会化学文献检索是科研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查找相关文献、发现研究热点和趋势等。

在我进行化学文献检索的过程中,我有以下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

化学领域的文献众多,掌握和熟练使用一些重要的数据库对于检索效果十分关键。

一些较为常用的化学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Web of Science、Scopus、PubMed、SciFinder等。

不同的数据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检索方式,针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库进行检索能大大提高检索效果。

其次,合理的检索策略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好的检索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文献。

在构建检索策略时,要考虑关键词的选择,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使用适当的限定词和排除词等。

可以通过阅读已有的文献整理出关键词的集合,也可以通过文献数据库提供的主题词、关键词或索引词来选择关键词。

第三,对于大量的检索结果,筛选和过滤也是必要的。

大多数情况下,文献检索会返回大量的结果,但并不是所有的结果都是我们需要的。

选择合适的过滤条件可以快速准确地筛选出符合自己需求的文献,例如根据文献的发表年份、文献类型、作者、国家/地区等进行筛选。

第四,阅读和评价文献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检索得到的文献并不是真正的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因此,阅读和评价文献是文献检索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阅读文献时,可以对文献进行整理分类,摘录关键信息,获取新的观点和实验数据等。

同时,对于文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也需要进行评价,确保所选用的文献真实可信。

最后,及时更新是必要的。

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新的文献和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因此,定期进行文献检索的更新十分重要,以便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并与其他研究者们保持沟通和交流。

通过化学文献检索,我们可以获取到最新的研究进展、查找到所需的文献、发现前沿研究热点,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化学信息文献检索方法

化学信息文献检索方法

化学信息学的文献检索总结化学信息学是化学领域中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分支,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交叉学科,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化学信息进行表示,管理,分析,模拟和传播,以实现化学信息的提取,转化与共享,揭示化学信息的实质与内在联系,促进化学学科的知识创新。

化学信息学的发展给化学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大大的减少信息传递的时间,和因为信息传递过慢而导致的再次研发而浪费人力和物力。

1.化学信息学简介:化学信息学是一门应用信息学方法来解决化学问题的学科。

20世纪中后期,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化学家开始意识到,多年来所积累的大量信息,只有通过计算机技术才能让科学界容易获得和处理,换言之,这些信息必须通过数据库的形式存在,才能为科学界所用。

这一新领域出现以后,没有一个恰当的名称。

活跃在这个领域的化学家总是说他们在“化学信息”领域工作。

然而,因为这一名称难以将处理化学文献的工作和发展计算机方法来处理化学信息的研究分别开来。

所以,一些化学家就称之为“计算机化学”,以强调采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化学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但是,这个名称容易与理论化学计算,即“计算化学”混淆。

1 973年,由NATO高级研究所夏季学校在荷兰Noordwijkerhout举办的一次研讨班,首次将在在不同化学领域工作,但都是采用计算机方法处理化学信息,或是用计算机技术从化学数据中获取知识的科学家集中在一起。

这次研讨班的名称就定为“化学信息学的计算机表征与处理”。

参加这次会议的科学家主要从事化学结构数据库,计算机辅助有机合成设计,光谱信息分析和化学计量学等方面的研究,或者开发分子模拟软件。

研讨班期间,这些化学家意识到,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已经形成,而且,它隐含在化学各分支之间。

从那之后,应用于解决化学问题的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学方法悄然进入了化学的各个领域。

2.化学信息学中常用的查询工具:(1)了解、熟知国内外的重要信息源与信息检索工具。

化学化工文献检索知识概述

化学化工文献检索知识概述

化学化工文献检索知识概述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化工领域的研究成果在不断涌现。

如何高效地获取并利用相关的文献信息,对于研究者和从业人员而言至关重要。

而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就是一种快速、准确、全面地查找相关文献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化学化工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和常用的检索工具进行概述。

1. 文献检索的意义和目的1.1 意义文献检索是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工作,提高研究效率。

此外,科学研究的发展往往是累积的,通过文献检索,研究者可以了解到领域内前沿的研究动态,从而指导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1.2 目的文献检索的目的是获取和筛选与特定主题或领域相关的文献信息。

该信息可以用于支持研究工作、撰写学术论文、申请科研项目等。

2. 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步骤2.1 方法文献检索的方法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关键词检索:根据文章标题、关键词、摘要等内容,通过关键词的组合检索相关文献。

•作者检索:根据作者的名字或者团队的名字检索相关文献。

•文献引证检索:根据已有文献中的引用关系,追溯到引用的文献,以获得相关文献。

•主题词检索:根据文献数据库中的主题词或者关键词进行检索。

2.2 步骤文献检索的一般步骤如下:1.确定检索的目的和主题,明确要查找的信息。

2.选择适当的文献数据库或检索工具,如Web of Science、Scopus、Google 学术搜索等。

3.选择合适的检索策略,包括选择关键词、设置限定条件等。

4.进行检索,并根据检索结果进行筛选。

5.阅读和整理筛选后的文献,提取关键信息。

6.撰写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

3. 常用的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工具3.1 Web of ScienceWeb of Science是目前较为常用的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之一。

它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的文献,具有广泛的文献资源和强大的检索功能。

用户可以根据关键词、作者、期刊等进行检索,并快速获取所需的文献信息。

化学文献检索 2. 化学化工参考资料和物性数据库

化学文献检索 2. 化学化工参考资料和物性数据库
18
1.PubMed:免费的基于WEB的MEDLINE /
9
9)《化学工程师手册》(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 R. H. Perry, D.W. Green, McGraw-Hill,7th ed.,1997) 《化学工程师手册》是一部权威性化工厂数据 参考书.内容包括化学工程及有关的重要领域. 书中相当大量的数据取自于国际鉴定表,而 且根据工程师的使用要求,重新编排和重新 换算. 收集了化工方面各种实例、图表、方 法和数据,提供设计技术和设备性能方面的 新资料,为化工方面的必备工具书。
图书馆有 “Beilstein有机化学手册使用指南” 王正烈, 王元欣编著 ISBN号: 7-5025-8419-6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4
4)
Gmelin’s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无机化学手册》是世界上最有威 望和最完整的无机化合物手册。该手册创 始于1817—1819年,第1版共有3卷,原名 为《理论化学手册》(handbuch der theoretischen chemie)。 1924年后由德 国化学会主编,1927年出到第7版,德国化 学会于1946年成立了Gmelin研究院,负责 编纂第8版、第8版的补编及新补编。
/knovel2/Toc.jsp?BookID=48
图书馆有!
10
10)《有机合成试剂》(Reagents
For Organic Synthesis, M. Fieser,& L. F. Fieser,Wiley,1967—) 有机合成试剂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 各卷收录了大量的有机试剂及催化剂的资料. 其中有一部分是补充前卷有关试剂新的文献 资料.例如,第6卷(1977)包括400种试剂 的参考文献和以前400种试剂的新文献.按试 剂名称字顺编排.内容有结构式、分子量、 物理常数、制备及精制方法、商品来源及有 关应用等项说明.每卷均备有各类试剂索引、 著者索引及主题索引。

化学文献检索

化学文献检索

1.化学物质索引中包含的物质 ⑴已知的元素、化合物及衍生物 N,Nitrogen,Benzoic acid,Citric acid,Naphthalene,1-Naphthalenol, 2-Propenoic acid,1H-Pyrido indole ⑵各种金属的合金、各种矿物(不同于岩石) Copper alloy,Al2(Si2O7)· 2H2O 确定分子结构 ⑶各种化合物的混合物、聚合物 (CH2)x Ethene(乙烯),polymer homopolymer(均聚物)
《化学文摘》简介

《化学文摘》简介
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简称 CA,是世界上著名的检索刊物之一 ①创刊于1907年,由美国化学协会化学文摘社 (CAS of ACS,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编辑出版, CA自 称是“打开世界化学化工文献的钥匙”,在每 一期CA的封面上都印有“KEY TO THE WORLD'S CHEMICAL LITERATURE”。
化学文献检索
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简称 CA,是世界上著名的检索刊物之一 ①创刊于1907年,由美国化学协会化学文摘社 (CAS of ACS,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编辑出版, CA自 称是“打开世界化学化工文献的钥匙”,在每 一期CA的封面上都印有“KEY TO THE WORLD'S CHEMICAL LITERATURE”。
CA出版物
1文摘本 ①文摘部分 ②Keyword Index ④Patent Index

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

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

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一、综述概述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

它是利用己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

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

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

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

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

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

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

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二、综述的书写格式综述与一般科技论文不同。

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实习报告

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实习报告

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文献检索重要性的理解,掌握化学化工领域常用的文献检索方法和技巧,提高文献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 学习文献检索基础知识在实习初期,我系统地学习了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

包括了解文献的分类、标引、存储与检索系统,掌握关键词选择、布尔逻辑运算符使用等检索策略,以及了解各类化学化工专业数据库和检索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 实践操作化学化工专业数据库在实习过程中,我实际操作了多个化学化工专业数据库,如SciFinder、Reaxys、CNKI等。

通过输入关键词、选择字段、设置检索条件等步骤,我成功检索到了大量与实习课题相关的文献,并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

3. 分析文献质量与相关性在检索到一定数量的文献后,我对文献的质量和相关性进行了评估。

通过查看文献的作者、发表期刊、影响因子、被引次数等指标,以及阅读文献的摘要和结论部分,我筛选出了一批质量较高、与实习课题紧密相关的文献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文献检索在化学化工领域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文献检索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获取所需信息,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科研效率和水平。

同时,我也认识到文献检索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优化检索策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本次实习还锻炼了我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等方式,我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实习总结与展望本次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我的文献检索能力,还增强了我的科研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文献检索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检索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化学化工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及利用

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及利用
实验验证
根据文献分析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合成新型催化剂,并进行性能评 价和应用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案例二:某药物合成路线优化研究
研究背景 文献检索 文献分析 实验验证
介绍药物合成路线优化的重要性,以及当前药物合成面临的挑 战。
通过专业数据库和学术搜索引擎,检索与药物合成路线优化相 关的文献,包括合成方法、反应机理、优化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实例分析:化学化工文献 检索与利用
案例一:某新型催化剂合成及应用研究
研究背景
介绍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新型催化剂的研究意义。
文献检索
通过专业数据库和学术搜索引擎,检索与新型催化剂合成及应用相关 的文献,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等。
文献分析
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催化剂的合成方法、性能评价、 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
文献分类
根据出版形式和内容,化学化工文献 可分为科技图书、科技期刊、专利文 献、会议文献、科技报告、学位论文、 标准文献、产品资料等。
化学化工领域文献特点
专业性强
化学化工文献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理论,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 才能准确理解和利用。
更新迅速
随着化学化工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文献不 断更新,需要及时跟踪最新研究成果。
文本挖掘与可视化
通过文本挖掘技术对文献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并利 用可视化技术将分析结果以直观、易懂的图形展示出来。
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构建化学化工领域的知识图谱,揭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 联和联系,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知识服务。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趋势
01
化学化工与计算机科 学交叉研究
促进化学化工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交 叉研究,推动智能化检索技术的发展 和应用。

文献检索报告范文(1)

文献检索报告范文(1)

文献检索报告范文(1)文献检索报告范文对于在学术研究中需要查阅大量文献的学者来说,进行文献检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

本文将就文献检索报告的写作方式和范例进行介绍。

一、检索目的本次文献检索的目的是了解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及相关的监测方法,为相关部门的饮用水监测提供参考。

二、检索方法1.检索渠道本次检索采用了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进行检索。

因为这两个数据库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且均为国内知名数据库,检索结果的可靠性较高。

2.检索关键词本次检索选择了以下关键词:饮用水、水质污染、有害物质、监测方法等。

其中,关键词的选择应考虑到其涵盖的范围是否完整,是否能通过组合使用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3.筛选标准本次筛选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是否涉及饮用水安全相关的有害物质及其监测方法。

(2)是否是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的论文或者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

(3)是否是近五年的发表文献。

三、检索结果经过检索,共获得了5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筛选标准进行了筛选,最终留下了30篇。

其中,20篇来自万方数据库,10篇来自中国知网。

四、文献综述1.有害物质的种类:文献提到了多种可能存在于饮用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药物类污染物等。

2.影响因素的分析:文献中指出,影响饮用水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地质环境、工业废水等。

3.监测方法的综述:文献中涉及的监测方法有化学分析法、生物标记法、电化学分析法等,其中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都有所介绍。

五、结论本次文献检索从有害物质、影响因素、监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相关部门的饮用水监测提供了参考。

在检索过程中,我们发现,正确选择关键词、掌握筛选标准、细致阅读文献是成功完成文献检索的关键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交通大学专业文献综述课程名称化学文献检索开课教研室化学学生所在学院理年级 09 专业班 1 学生姓名麦扬发学号 09300106 开课时间 2010 至 2011 学年第 1 学期2011年4月28日重整气中CO深度去除方法作者:李志远; 米万良; 苏庆泉摘要:提出了两段CO深度去除法(M-O法):第1段采用选择性甲烷化和第2段采用选择性氧化,即对水汽变换(WGS)反应器出口约含体积分数为1%CO的重整气进行选择性甲烷化,将CO去除至0.1%以下,而后进行选择性氧化将CO去除至10×10-6以下.实验结果表明:一方面,与两段选择性甲烷化CO深度去除法(M-M法)相比,M-O法具有相近的热效率,工作温度移向低温,可在更宽的温度区间和更高的空速下满足CO去除深度的要求;另一方面,M-M法系统简单,而M-O法具有反应器更加紧凑的优势.此外,还探讨了在上述两种工艺过程的后段再附加上一段高空速选择性氧化过程,可将CO的去除深度进而提高到1×10-6以下,更加有利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站系统长时间连续运行的稳定性.关键词:CO深度去除; 选择性甲烷化; 选择性氧化; 重整气Deep removal of CO in reformate LI Zhi-yuan; MI Wan-liang; SU Qing-quan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CO deep removalwa investigated by combining preferentialmethanati on and preferential oxidati on (M-O method) . In the M-O method, CO of about 1% in reformate from a water gas shift (WGS) react or is reduced t o about 0.1% in the first stage of preferentialmethanatie on, then further reduced t o below 10 × 10- 6in the second stage of preferential oxidatie 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comparis on of the M-M method ( a method of CO deep removal with the stage preferentialmethanati on) the M-O method could be operated with a wider temperature range and a higher gas hourly s pace velocity at a lower temperature, and has al most the same the mal efficiency .I n the other hand, although a reactie on system of the M-M method is simpler, areactie on react or of the M2O method could bemore compact in comparis on . In additiy on,a high speed preferential oxidati on step set at the outlet of the second stage in the M-M method or M-O method was proposed to remove CO to below 1 × 10- 6, which helps to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prot 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under long time continuous running .Keywords:CO deep removal; preferential methanation; preferential oxidation; reformate 前言:目前 ,碳氢化合物的水蒸气重整制氢被普遍认为是最可行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电站氢源方案[ 1 ]. 以天然气为例 ,经过脱硫、水蒸气重整、水汽变换 (WGS)、 CO 深度去除等步骤制取富含H2的重整气后 ,供给 PEMFC发电. 其中 , CO深度去除步骤的目的在于将 CO从 WGS反应出口的015%~1%[ 2 ]去除至 10 ×10- 6以下[ 32 24 ],以避免PEMFC阳极中毒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重整气中 CO的深度去除方法有膜分离、变压吸附、选择性氧化和选择性甲烷化等. 由于 PEMFC电站要求设备体积小、操作简单、压力低等实际情况 ,因而选择性氧化和选择性甲烷化是较为合适的方法[ 5 ].选择性氧化法是目前用得最多的方法 ,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62 28 ]. 但是 ,由于反应选择性的问题 ,反应所需氧碳比 (O2与 CO的体积比 ,记为O2/CO)通常为 2~4,大大高于理论氧碳比 ( 0.5) .这样 ,除 CO氧化反应CO +1/2O2=CO2, ΔH1 = - 283 kJ· mol- 1(1)外 , H2也会发生氧化反应H2 +1/2O2 =H2O (g) , ΔH2 = - 242kJ· mol- 1(2)而导致系统效率下降. 为了降低 H2氧化消耗、提高系统效率 ,有些研究者提出采用多段选择性氧化流程[ 92 210 ],通过优化各段的氧碳比来减少导入空气量.然而 ,选择性氧化法存在以下缺点:空气导入量需要精确控制 ,且需设置空气与重整气的均匀混合机构以避免出现热点 ,致使系统复杂化; H2被空气中的N2稀释 ,导致电池效率下降等.选择性甲烷化法是利用 CO与 H2 发生甲烷化反应来去除 CO的 ,不需引入空气 ,避免了选择性氧化所存在的问题 ,因而近几年受到了关注[ 112 214 ]. 但是,重整气中含有约 20%的 CO2 ,如CO + 3H2=CH4+H2O, ΔH3= - 206 kJ· mol- 1(3)CO2 + 4H2 =CH4 + 2H2O, ΔH4= - 165 kJ· mol-1(4)所示 ,在 CO发生甲烷化反应的同时 ,一部分 CO2也会与 H2发生甲烷化反应. 为减少CO2 甲烷化反应消耗的 H2量 ,研究者提出了多段甲烷化流程[ 11, 15 ].在笔者提出两段选择性甲烷化的 M-M法[ 15 ]中 ,第1段甲烷化采用低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 , CO从1%去除到011%以下 , CO2甲烷化率低于 1%;第 2段甲烷化采用高活性的催化剂 , CO去除到 10 ×10- 6以下 , CO烷化率低于 4% ,两段反应的工作温宽均大于 30℃,可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要求.在选择性化和选择性甲烷化去除 CO的过程中 ,催化剂性能和水汽逆变换 ( reverse water gas shift, RWGS)反应制约了 CO的去除深度 , RWGS反应如下式:CO2 +H2 =CO +H2O, ΔH5 = 41 kJ· mol- 1(5)多数研究者认为 CO体积分数低于 10 × 10- 6即可满足 PEMFC阳极的要求. 但是 ,进一步提高 CO的去除深度可提高 PEMFC电池电压 ,也有利于提高PEMFC 长时间连续运行的稳定性。

正文:1 实验装置及方法本文使用两种 Ru /Al 2O3催化剂 ,均采用浸渍法制备 , Ru的负载量分别为 018% (质量分数 ,记号H)和 014% (质量分数 ,记号 L ) . 实验前 ,在常压、250~300 ℃下 ,使用N2 与 H2 混合气 (体积比为1∶ 1)还原催化剂 3 h .催化剂评价实验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进行[ 15 ].入口原料气为第 1段甲烷化出口气体 (含 011%CO、 20% CO2、 5% CH4、平衡气 H2 (干基 )和 25%H2O (湿基 ) )以及空气 ,空气量根据 O2/CO计算得出. 本文中 ,空速 ( gas hourly space velocity, GHSV)定义为原料气体积流量与催化剂体积之比.2 结果与讨论笔者在前期研究中提出了CO深度去除的 M-M法[ 15 ]. 从实验结果看 ,在 M-M法中第二段甲烷化的工作温度较高 ,致使其工作温宽和空速受到了限制. 为此 ,本文考虑到第2段的 CO去除负荷已经很小 ,便尝试了用选择性氧化取代第二段选择性甲烷化 ,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2.1 第二段选择性氧化的性能图1给出了采用催化剂 L进行选择性氧化CO出口体积分数随入口温度变化曲线.如图 1所示 ,在空速为 5 000 h- 1的条件下 ,当O2 /CO为 2时 , CO出口体积分数无法降至 10 ×10- 6以下;当 O2/CO增至 3时 , CO出口体积分数可在 135~150℃的较低温度区间内降至 10 × 10- 6以下 ,工作温宽为 15℃;当 O2/CO增至 4时 , CO出口体积分数低于10 × 10- 6的工作温度区间扩展为 120~180℃,工作温宽为 60 ℃. 可见 ,随着 O2 /CO的增大 , CO出口体积分数明显降低 ,且工作温宽扩大.在 O2/CO为 4的条件下 ,当空速提高到 10000 h- 1时 ,工作温宽降至 40 ℃,但仍然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要求.图 2给出了采用催化剂 H进行选择性氧化时CO出口体积分数随入口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2所示 ,在空速 5 000 h- 1的条件下,当 O2/CO为 1时 , CO出口体积分数低于 10 ×10- 6的工作温度区间为 140~195 ℃,工作温宽为 55 ℃;当 O2 /CO增至 2时,工作温度区间向低温侧扩展,为 120~195℃,工作温宽达到 75 ℃. 在 O2 /CO为 2的条件下 ,当空速提高到 10 000 h- 1时 ,工作温度区间和工作温宽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对比图 1和图 2可知 ,选择性氧化催化剂 L的活性低于催化剂 H. 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 ,使用低活性催化剂时需要提高 O2 /CO,即引入更多的空气 ,才能将 CO去除至 10 ×10- 6以下.对于 M-O法 ,如果在第 2段使用高活性的选择性氧化催化剂 ,由于引入的空气量少 ,操作温度区间宽 ,因而对反应条件控制的要求不高. 对于同样的催化剂 ,适当地降低空速或提高 O2 /CO可拓宽工作温度区间.2.2 M-M法与 M-O法的比较M-M法与 M-O法具有不同的特点 ,本文对此进行了比较.表 1列出了第 2段采用选择性甲烷化法和选择性氧化法在不同条件下的热效率. 热效率定义为出口气体的高位热值与入口气体的高位热值之比. 气体的高位热值由色谱实际测得的入口或出口气体中CO、 CH4和H2体积分数和流量计算得出. 表中各个反应条件下的 CO 出口体积分数均低于 10 ×10- 6. 在反应温度区间的选取上 ,一方面 ,入口温度的下限为 130 ℃,这是为了使出口温度高于 100 ℃以避免水发生冷凝;另一方面 ,入口温度的上限以CO2转化率低于 4%为准. 在选择性甲烷化和选择性氧化法中 , CO2都可能发生甲烷化反应 ,从而导致H2消耗增加、热效率下降 ,甚至引起“飞温” . 因此,必须抑制 CO2的甲烷化反应.从表 1可见 ,选择性氧化法的热效率只是略低于选择性甲烷化法. 这是由于氧化反应虽会引起热效率降低 ,但因所导入空气的绝对量很少 ,因而影响不大. 在第 2段反应中 ,选择性甲烷化法需要在较低的操作空速和较高的起始反应温度下进行 ,而选择性氧化法可在较高的操作空速和较低的起始反应温度下进行. 操作空速的提高意味着催化剂用量的减少和反应器紧凑性的提高.总之 ,M-M法与 M-O法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均能满足 CO度去除的实际应用要求 ,但是它们各有特点:前者无需引入空气 ,系统简单 ,但操作空速较低;后者需要引入空气 ,系统较复杂 ,但温度区间宽、空速大 ,因而反应器紧凑性高. 因此 ,对于不同的要求 ,可以灵活地采用不同的 CO深度去除方法. 对于系统简单优先的要求 ,可采用 M2 2M法;对于反应器紧凑优先的要求 ,则可采用 M-O法.2.3 高空速选择性氧化法PEMFC入口重整气中 CO的体积分数越低 ,越有利于提高电池电压并保证系统长时间连续稳定运行 ,但是由于催化剂性能和较高温度下发生的RWGS反应会制约 CO的去除深度 ,尤其是将 CO去除到 1 × 10- 6以下的深度 ,单纯采用二段法仍难以达到.图 3给出了在高空速下采用催化剂 H的选择性氧化法去除入口体积分数约为 30 ×10- 6CO的出口 CO体积分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空速为 20 000 h- 1的条件下 ,通入重整气流量 0.5%的空气 ,在 100~135 ℃的温度内 , CO出口体积分数可降至 1 × 10- 6以下;当空速增至 40 000h- 1时 ,通入同样比例的空气 , CO出口体积分数降至1 × 10- 6以下的温度缩至 120~150℃. 但是 ,在空速为 40 000 h- 1的条件下 ,减少导入空气量至 0.25%时 , CO出口体积分数不能降至 1 × 10- 6以下.图 4给出了采用催化剂 L的选择性氧化法去除入口 CO体积分数约为 30 × 10- 6的出口 CO体积分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空速为 20 000 h- 1的条件下 ,通入重整气流量 0.5%的空气 ,在 120~150℃温度内 , CO出口体积分数可降至 1 × 10- 6以下;当空速增至 40 000 h- 1时 ,通入同样比例的空气 , CO出口体积分数降至 1× 10- 6以下的温度区间缩至 130~150℃,温宽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可见 ,高空速选择性氧化法可将入口体积分数为30 × 10- 6的 CO去除到 1 × 10- 6以下的更低水平.该法具有以下特点: CO2不发生甲烷化反应 (低温与高空速抑制了 CO2甲烷化反应 ) ;催化剂用量很少,成本低;反应器体积小 ,重整器的紧凑性几乎不受影响.2.4 CO深度去除新工艺流程的提出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了如图 5所示的两种 CO深度去除工艺流程. 图 5 ( a)为 M-M法的流程图. WGS反应器出口约含 1% CO的重整气 ,通过第 1段选择性甲烷化反应 , CO 去除到0.1%以下;重整气经过中间冷却器冷却 ,温度降至150℃;然后 ,经过第 2段选择性甲烷化反应器 , CO体积分数降至 10 × 10- 6以下 ,出口温度为 120 ℃;最后 ,加入少量空气进行选择性氧化反应 , CO体积分数可稳定地保持在 1 × 10- 6以下.图 5 ( b)为 M2-O法的流程图. 与图 5 ( a)不同的是 ,在第 2段入口处 ,重整气温度可降至更低水平(如 130℃) ,然后重整气与空气混合进入第 2段选择性氧化反应器,在第 2段出口处 CO体积分数降至 10 × 10- 6以下 ,出口温度为 100 ℃;最后,加入少量空气进行选择性氧化反应 , CO体积分数可稳定地保持在 1 × 10- 6以下.3 结论(1) 提出两段深度去除 CO的 M-O法:第 1段采用选择性甲烷化 , CO从 1%去除到0.1%以下;第2段采用选择性氧化 , CO从 0.1%去除到 10 × 10- 6以下. 与两段选择性甲烷化深度去除 CO的 M-M法相比 ,该法可以提高空速以减少催化剂用量.(2) M-M法和 M-O法均能满足 CO深度去除的要求 ,但各具特点. 对于系统简单优先的要求 ,可采用 M-M法;而对于反应器紧凑优先的要求 ,可采用 M-O法.(3) 为了进一步提高 PEMFC的电池电压和系统长时间连续运行的稳定性 ,提出了在高空速下进行选择性氧化将 CO去除至 1 × 10- 6以下的方法.参考文献:[ 1 ] Lee D, Lee H C, Lee K H, et al . A compact and highly efficient natural gas fuel p r ocess or for 12 kW residential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s . J Power Sour ces, 2007, 165 (1) : 337[ 2 ] Choudhary T V, Goodman D W. CO2free fuel processing for fuel cell app lications . Catal Today, 2002, 77 (1 /2) : 65[ 3 ] Xu Y Q, Xie X F, Wang Z H, et al . Hydr ogen producti on from reforming of natural gas for stationary PEMFC. J Chem Ind Eng China, 2004, 55 ( S1) : 26(许玉琴, 谢晓峰, 王兆海, 等. 固定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天然气重整制氢. 化工学报, 2004, 55 ( S1) : 26)[ 4 ] Hong X L. PEMFC system fed with methanol refor mate gas . J Chem Ind Eng China, 2007, 58 (6) : 1564(洪学伦. 甲醇重整气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化工学报, 2007, 58 (6) : 1564)[ 5 ] Xu GW, Chen X, Zhang Z G . Temperature-staged methanation: an alternative method to purify hydrogen-rich fuel gas for PEFC.Chem Eng J , 2006, 121 (2 /3) : 97[ 6 ] EchigoM, Tabata T . A study of CO removal on an activated Ru catalyst for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app lications . Appl Cata A , 2003, 251 (1) : 157 [ 7 ] Zhang Q J, Qi P, Zhou Y C. Preferential selective oxidation of CO in H-rich gas : effect of interacti on bet ween Au and supports .Chin J Catal, 2008, 29 (4) : 361(张启俭, 齐平, 周迎春. 富氢气体中 CO优选氧化反应: Au与载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催化学报, 2008, 29 (4) : 361)[ 8 ] Ross o I , Galletti C, Saracco G, et al . Development of A zeolites-supported noble2 metal catalysts for CO preferential oxidation H2 gas purification for fuel cell . Appl Catal B , 2004, 48 (3) : 195[ 9 ] Pan LW, Wang SD. A compact integrated fuel-processing system for p rot 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 . Int J Hydrogen Energy,2006, 31 (4) : 447[ 10 ] Lee S H, Han J, Lee K Y . Development of 102 kWe p referential oxidation system for fuel cell vehicles . J Power Sour ces, 2002,109 (2) : 394[ 11 ] Xu GW, Chen X, Zhang Z G . Temperature2stagedmethanation: An alternative重整气中CO深度去除方法化学文献综述method t o purify hydr ogen2rich fuel gas for PEFC.Chem Eng J , 2006, 121 (2 /3) : 97[ 12 ] Kr¾mer M, Duisberg M, StÊ we K, et al . Highly selective CO methanation catalysts for the purificati on of hydrogen2rich gas mixtures . J Catal, 2007, 251 (2) : 410[ 13 ] ChoudhuryM B I , Ahmed S, ShalabiM A, et al . Preferential methanation of CO in a syngas involving CO2 at lower temperature range . Appl Catal A, 2006, 314 (1) : 47[ 14 ] Dagle R A, Wang Y, Xia G G, et al . Selective CO methanation catalysts for fuel p rocessing app lications . Appl Catal A, 2007, 326 (2) : 213[ 15 ] Li Z Y, MiW L, Gong J, et al . CO removal by t wo2stage metha2 nation for polymer electr olyte fuel cell . J N at Gas Chem , 2008,17 (4) : 35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