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咏史诗、怀古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 感。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刘禹锡的《乌衣巷》。 2.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 让人做冷静的思考。如韦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 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 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五、小结: 鉴赏咏史怀古诗三步曲:
1.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 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3.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 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 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 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 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 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 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 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㈠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
㈢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
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 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 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 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三、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1.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古
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 写作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3. 诗词内容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
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4. 思想感情 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具体为: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多为宋朝) 统治者——昏庸腐朽, 骄奢淫逸 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 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 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 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 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 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 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 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 史之覆辙。
诗歌鉴赏之
咏史诗、怀古诗
一、咏史诗与怀古诗的联系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 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 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 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 思古之幽情。
二、咏史诗与怀古诗的区别
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 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 作。
㈡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
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 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 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 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 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 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又如写项羽的两首绝句:
5. 艺术手法 (1)“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3)“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6. 语言风格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思想大多沉重,感情基调苍劲悲凉。
四、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临古地: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 洛阳、汴京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指出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 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杜诗在为项羽的 失败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刺。尤为人激赏的是,诗人 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 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 成功的希望。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三、四两句以辛辣 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 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王诗 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他毫不留情地 指出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颇具政治家的眼光。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 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 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 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苏 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 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 己)如李商隐《贾生》。
又如杜甫《蜀相》,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 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写刘 备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写诸葛亮 的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而咏史诗 更显得情韵丰蕴、意义深远,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 让人做冷静的思考。如韦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 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 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五、小结: 鉴赏咏史怀古诗三步曲:
1.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 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3.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 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 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 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 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 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 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 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㈠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
㈢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
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 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 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 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三、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1.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古
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 写作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3. 诗词内容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
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4. 思想感情 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具体为: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多为宋朝) 统治者——昏庸腐朽, 骄奢淫逸 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 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 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 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 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 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 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 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 史之覆辙。
诗歌鉴赏之
咏史诗、怀古诗
一、咏史诗与怀古诗的联系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 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 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 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 思古之幽情。
二、咏史诗与怀古诗的区别
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 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 作。
㈡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
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 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 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 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 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 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又如写项羽的两首绝句:
5. 艺术手法 (1)“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3)“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6. 语言风格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思想大多沉重,感情基调苍劲悲凉。
四、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临古地: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 洛阳、汴京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指出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 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杜诗在为项羽的 失败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刺。尤为人激赏的是,诗人 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 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 成功的希望。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三、四两句以辛辣 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 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王诗 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他毫不留情地 指出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颇具政治家的眼光。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 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 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 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苏 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 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 己)如李商隐《贾生》。
又如杜甫《蜀相》,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 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写刘 备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写诸葛亮 的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而咏史诗 更显得情韵丰蕴、意义深远,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