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沉淀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小结: 1.基本概念 ① 重力沉降法 ② 理想沉淀池 ③ 沉降原理及浅层沉降原理
2.重点 ① 基本概念 ② 沉降试验和沉降曲线 ③ 沉淀池设计计算 3.难点 ① 浅层沉降原理 ② 自由颗粒沉降试验和沉降曲线 ③ 絮凝颗粒沉降试验和沉降曲线
则要以减小处理能力为代价。
② 当分为n层时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 1 每层处理的水量为 Q ,当A一定时,u u 0 n n p0 u dp ↑ ∴(1 – p0)×100%↑, 0 u0
等于n
0
p0
u dp u0
∴ET↑
思考: ET不变,在分层后,处理水量变化?
处理水量、ET不变,在分层后,占地面积? ③ 实际应用中,考虑排泥的要求,将隔板以45~60° 角度倾斜。 按水流方向不同,可分为: 异向流、 同向流、 横向流(侧向流)。
进水槽 出水槽
污泥斗 斜板
h4 h3 h2 h1 H
1-进水管; 2-配水槽; 3-斜板; 4-集水槽; 5-出水落水斗; 6-污泥斗; 7-排泥管
进水槽
出水槽
污泥斗
h4 h3 h2 h1
H
• • • • • •
(4)应用 含油废水、印染废水、城市污水及给水的处理。 6.7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 (1)采用斜流式沉淀池 (2)对污水进行曝气搅动 (3)回流部分活性污泥
• 〖2〗平流沉淀池的设计要求 • 1 每格长度与宽度之比值不小于4,长度与有 效水深的比值不小于8; • 2 一般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的行进速度为 0.3~1.2m/min; • 3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为0.5m,机械排 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4泥斗一般为(正)棱台形,上部边长与池宽 相同(若池宽较大时可设多个泥斗),下部边 长一般为0.5-1.0m,泥斗倾角大于45º ; • 5 池底纵坡不宜小于0.01。 • 6配水、出水和集水的设计要求见教材46~47。
出水
排泥
进水
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示意图
• • • •
〖1〗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2〗适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设计计算简介 1)有效沉淀面积、池长、池宽、池深等计算公式见教材 54页。注意:有效水深h2:通常取1/2半径处的深度值
2)水渠、配水区(墙或管)、出水渠等;
(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
• 〖4〗排泥管下端距池底不大于0.2m,管上端 超出水面不小于0.4m • 〖5〗浮渣挡板距集水槽0.25~0.5m,高出水 面0.1~0.15m,淹没深度0.3~0.4m。 • 〖6〗污水上升流速一般采用0.5~0.7mm/s, 沉淀时间小于2h,多采用1~1.5h。 • 〖7〗当池直径大于7m时,应增设辐流式集水 支渠。 • 〖8〗泥斗一般用圆台形或(正)棱台形 • 其余设计要求和计算公式见教材50-52页。
• • • • •
〖3〗t,q的确定 A、沉淀试验资料中获得 B、参考经验数据 〖4〗计算公式 例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最大设计污水量为 0.5m3/s,设计人口为250000人,沉淀时间 1.50h,采用链带式刮泥机。求沉淀池各部分 尺寸。
6.4竖流式沉淀池
(1)工作原理 (2)构造
出水
进水
思考题解:
ET不变,在分层后,处理水量变化? 分层后处理水量:Q’=BHv’ u0/v’= u0t/v’ t=h/L H=nh u0/v= u0t/v t=H/L 有:v’=nv 分层后处理水量:Q’=BHnv=nBHv=nQ
(2)构造
① 异向流
出水槽
污泥斗
斜板沉淀池示意图
H
进水槽
斜板
h4 h3 h2 h1
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示意图
6.6 斜流式沉淀池 (1)理论基础 ①
ET (1 p0 )
p0
0
u dp 100% u0
Q ,当A一定时,u0 ,从而使u≥u0所占百分率(1 – p0)×100%↓,
0
p0
u dp ↓,∴ET↓ u0
反之,若要ET ,
排泥
竖流式沉淀池示意图
(3)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 • • • • • 优:〖1〗排泥方便,管理简单。 〖2〗占地面积小。 缺:〖1〗池子深度大,施工困难。 〖2〗对冲击负荷及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差。 〖3〗造价较高。〖4〗池径不宜太大。 适用于处理水量不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
• (4)设计计算 • 〖1〗池子直径:有效水深<3.0;池子直径 8m, 一般在4-7m,有的达10m。 • 〖2〗中心管内水的流速v0 30 mm/s; v1 40 mm/s ; • 〖3〗喇叭口和反射板的设计参数 • 反射板底距泥面至少0.3m, • 喇叭口直径及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1.35倍。 • 反射板的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1.30倍,反射板表 面一水平面的倾角为170 • 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缝隙高在0.25~ 0.5m范围内。缝隙中污水流速在初沉池中不大于 30mm/s。
• • • • • •
• • • •
7.2隔油池 平流式隔油池 斜板式隔油池 7.3乳化油及破乳方法 8、气浮法 8.1概论 (1)应用
〖1〗代替二沉池,分离和浓缩剩余活性污泥。 〖2〗回收含油废水中的悬浮物和乳化油。 〖3〗回收工业废水中的有用物质。 〖4〗浓缩化学混凝处理产生的絮状化学污泥。
• 〖5〗分离地面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和藻类。
沉淀时间 (h) 表面负荷 (m3/m2.h) 污泥量(干物质) (g/pc.d) 污泥含水率 (%)
类别
沉淀池位置
初沉池
仅一级处 理 二级处理 活性污泥 法
1.5-2.0 1.0-2.0
1.5-2.5 1.5-3.0
15-27 14-25
96-97 95-97
二沉池
1.5-2.5 1.5-2.5
1.0-1.5 1.0-2.0
• 只有疏水性物质才能与气泡相粘附,亲水性物质只有 改变了它的表面性质才能与气泡相粘附。
• • • • • • •
〖2〗“颗粒-气泡”复合体的上浮速度 〖3〗化学药剂的投加对气浮效果的影响 浮选剂 混凝剂 助凝剂 抑制剂 调节剂 8.3 压力溶气气浮法系统的组成及设计 (1)系统的组成与主要工艺参数 〖1〗压力溶气系统 加压水泵
• 压力溶气罐 • 溶气方式 水泵吸气式
• 空压机
水泵压水管装射流器挟气式
• • • • • • • • •
〖2〗空气释放系统 空气释放器 溶气水管路 〖3〗气浮池 A、功能 B、分类 Ⅰ平流式气浮池 构造 设计参数 Ⅱ 竖流式气浮池
• (2)设计计算 • A、计算公式 • B、气浮池设计计算举例
六 .沉淀池
• • • • • • • 6.1概论 (1)作用 (2)类型 A按水流方向分 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 B 按功能分 流入区 流出区 沉淀区 缓冲区 污泥区
平流式沉淀池示意图
出水
进水
排泥
竖流式沉淀池示意图
出水
排泥
进水
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示意图
• C按运行方式 • 间歇式 连续式 • D根据在处理系统中位置及分离对象的不同
7、除油
• 7.1 含油废水的来源及油的状态 • (1)来源 • 石油工业、固体燃料的热加工、洗毛废水、 制革废水、屠宰废水、食品加工废水等。 • (2)油的状态 • (3)油类对环境的污染
• 〖1〗油膜阻碍大气复氧。 • 〖2〗乳化油和溶解油在分解过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 〖3〗含油废水在土壤中形成薄膜阻碍空气、水分和肥料进 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增殖,破坏土层团粒结构。 • 〖4〗对城市环境下水道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影响。
• 初沉池、二沉池。
• • • • • • • • •
6.2一般设计原则及参数 (1)设计流量 (2)沉淀池的个数 (3)t,q设计参数的确定 (4)有效水深h2、沉淀时间t、和q的关系 (5)沉淀池的几何尺寸 (6)出水部分 (7)贮泥斗的容积 (8)排泥部分
表10-5 沉淀池的功能与负荷或停留时间的关系
(3)设计参数
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表面水力负荷,一 般可按比普通沉淀池的设计表面水力负荷提高一倍考 虑。
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斜板净距(或斜管孔径)为80~100mm; 二、斜板(管)斜长为1m; 三、斜板(管)倾角为60°; 四、斜板(管)区上部水深为0.7~1.0m; 五、斜板(管)区底部缓冲层高度为1.0m。
• 〖1〗设计内容 • A、工艺尺寸 • 1)有效沉淀面积、池长、池宽、池深等;
• 2)水渠、配水区(墙或管)、出水渠等; B、结构尺寸 1)缓冲层 在沉淀区与集泥区之间一般设置缓冲区。
2)泥斗 C、工艺装备
• 沉淀池的主要工艺装备为刮泥机。 • 刮泥机的设计主要按照沉淀池的形式、尺寸 (直径或宽度)以及所需的排泥方式进行。
• • • • • • •
(2)特点 〖1〗占地面积小,节省投资。 〖2〗气浮池具有预曝气作用。 〖3〗浮渣含水率低。 〖4〗能去除低浊度含藻水。 8.2基本原理 气浮条件:一是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数量的微细 气泡。二是必须使目的物呈悬浮状态或具有疏水 性质,从而使目的物附着于气泡上而上升。 • (1)气泡的产生 • 〖1〗电解
• • • • • • •
6.5 辐流式沉淀池 (1)构造和工作原理 (2)进、出水的布置方式 〖1〗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2〗周边进水中心出水 〖3〗周边进水周边出水 (3)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 优:〖1〗采用机械排泥,运行较好,管理也较方便。 • 〖2〗排泥设备已有定型产品。
• 缺:〖1〗池内水流速度不稳定。 • 〖2〗机械排泥设备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高。
• • • • • • • • • •
〖2〗分散空气法 A、微孔曝气法 B、叶轮剪切法 〖3〗溶解空气再释放法 A、理论基础 ○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气泡的大小。 B、分类 ○溶气真空气浮法 ○加压溶气气浮法
部分处理水溶气
• 全部进水溶气 部分进水溶气
• (2)悬浮物与气泡相粘附的原理 • 〖1〗气泡与悬浮物粘附的条件
10-21 7-19
99.2-99.5 96-98
生物膜法
6.3平流式沉淀池
• • • • • • (1)构造和工作原理 A、进水区 B、出水区 C、沉淀区 D、存泥区 (2)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 优点:〖1〗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 的适应能力较强;〖2〗 施工简单,造价低。 • 缺点:采用多斗排泥时,每个泥斗需单独设排泥管各自排 泥,操作工作量大,采用机械排泥时,机件设备和驱动件 均浸没于水中,易锈蚀。 • 适用〖1〗地下水位较高及地质较差的地区。 • 〖2〗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 中心管:中心管管径按流速应大于0.4m/s的最小沉速设计; • 导流筒:导流筒的深度一般为池深的一半,容积占沉淀容积的5 %; • 出水集水渠:现行辐流式沉淀池的出水集水渠一般位于距池壁 的1/10R处; • 出水堰:单侧或双侧三角堰。 • 超高、缓冲区
辐泥斗一般为圆台形,上部直径为2m,下部直径为0.5-1m, 泥斗倾角大于45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