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产业政策汇总
国家对于环保企业优惠政策

国家对于节能环保企业的优惠政策有哪些企业节能项目可减免所得税全国人大代表在审议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时普遍认为,这部法律草案已经成熟,建议进一步修改后,提请本次会议表决通过。
在12日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向会议作关于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昨天,主席团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企业所得税法草案修改稿提请大会审议。
法律委员会于3月10日召开会议,对草案进行了审议。
法律委员会经对代表提出的修改意见和财经委员会的审议意见逐条研究认为,制定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是必要的,草案基本可行;同时,对草案作了15处修改,主要的有4处。
公益性捐赠扣除比例提高草案原文:草案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0%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代表意见:有些代表和财经委员会提出,为了鼓励和支持公益性捐赠,草案规定的上述扣除比例还应再提高一些。
修改决定:法律委员会经同财经委员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认为,为了进一步鼓励公益性捐赠,再适当提高扣除比例是必要的,建议将上述扣除比例由10%提高到12%。
删除两个计税额具体条款草案原文:草案第十条第五项、第七项分别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第五项),“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第七项),不得扣除。
代表意见:审议中,有些代表提出,企业内营业机构并不单独计算纳税,而是由企业汇总计算纳税的,这一条第五项的规定主要是为了解决过渡期内有些企业内营业机构的预缴税问题,法律对此可以不作规定;这一条第七项规定的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有些不能扣除,有些具有劳务性质的管理费则应允许扣除,这个问题可以由国务院财政、税务部门依照本法有关规定作出具体规定。
修改决定:法律委员会经同财经委员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建议删去草案这一条上述两项规定。
公共基础设施免税不细列草案原文:草案曾规定,对“企业从事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等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可以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
绿色钢铁政策汇总

绿色钢铁政策汇总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钢铁行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也在逐步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关于绿色钢铁政策的汇总:1. 环保法规和标准:1.1 排放标准提升: 钢铁企业必须符合更严格的大气、水、土壤等排放标准,以减少环境污染。
1.2 资源利用效率: 钢铁企业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采用先进技术减少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
2. 绿色技术和装备:2.1 先进设备更新: 鼓励钢铁企业投资引进更先进、更清洁的生产技术和装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排放。
2.2 智能制造: 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减少资源浪费。
3. 节能减排政策:3.1 能耗控制: 设立能耗指标,对能源消耗较高的企业实施限产、停产等措施,引导企业进行节能改造。
3.2 碳排放交易: 推动建设绿色低碳产业体系,逐步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鼓励企业主动降低碳排放。
4. 产业结构调整:4.1 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小、散、乱钢铁企业,整合资源,提升产业集中度,降低环境风险。
4.2 发展高端产品: 支持钢铁企业转向生产高附加值、高品质的产品,推动产业升级。
5. 绿色金融支持:5.1 绿色信贷: 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环保标准的钢铁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5.2 环保债券: 鼓励钢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吸引社会资本用于环保投资。
6. 环境监管和督查:6.1 监管力度加强: 建立健全环保监管机制,对钢铁企业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环保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罚。
6.2 社会监督: 鼓励社会公众、环保组织对钢铁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行监督,推动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7. 国际合作与标准对接:7.1 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间的经验交流,吸取先进经验,推动我国钢铁业与国际接轨。
7.2 标准对接: 按照国际环保标准,提高国内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绿色钢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将有力促使钢铁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提高环保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2023年中国及部分省市电压平衡装置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加快高效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

2023/9/12
REPORT-Andy
TEAM
CONTENT
目 录
总结
一、科技产品助力节能环保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节能环保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背景下,科技产品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占全球的50%,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锂离子电池等关键技术的支持。此外,在智能家居领域,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空气质量监测和智能控制等方面的应用,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
华东制造业公司采用高效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影响
30%
节能技术助力减排,五年内节省200万美元500
200万
高效节能技术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高效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案例四
智能交通系统:节能环保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应用
20%
智能交通系统:节能减排、提升效率、保障安全30%
20%50%
太阳能技术广泛应用,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达全球能源需求40%36%40%
科技助力传统能源转型:中国推动煤炭清洁利用与新型煤炭发电技术
智能电网与节能设备,共创绿色未来40%
科技在加快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中的作用
科技驱动节能技术推广,助力可持续发展
科技推动节能技术的发展
LED灯具市场潜力巨大,科技创新推动节能减排306亿775亿
节能技术在智能电网的推广应用中更精准、高效203亿585亿
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推动节能减排,2030年有望减少1.3万亿度电消耗
节能家电产品
普及
节能空调
新能源汽车
保有量
智能电网
推广
能耗
高效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案例一
高效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案例二
2023年环保政策汇总

2023年环保政策汇总2023年是环保事业的关键一年,各国政府都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来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浪费的挑战。
以下是2023年环保政策的汇总,主要涉及气候变化、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废物处理和生态保护等方面。
一、气候变化政策1.提高碳减排目标:各国政府将进一步提高碳减排目标,力争实现碳中和。
许多国家也将推行碳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减少排放并实现碳交易。
2.发展可再生能源:各国政府将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推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
同时,鼓励发展氢能源、生物质能源等新兴能源形式。
3.加强适应能力建设:各国将加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建设,推动建立气候智库和科学研究机构,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科学支持。
二、能源利用政策1.推动能源转型:各国政府将加大对能源转型的支持力度,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逐步实现清洁能源的占比提升。
2.促进能源效率:各国将加强能源管理,推行节能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3.加强能源监管:各国政府将加强能源监管,加大对燃煤电厂和高能耗企业的审查力度,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三、水资源管理政策1.实施水资源保护:各国政府将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设立水资源保护区和水利设施保护区,限制非法采水和水污染行为。
2.推行水资源循环利用:各国政府将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倡节水措施和灌溉技术的改进,减少浪费和过度使用。
3.加强水环境治理:各国将加强对水环境的治理,减少污水排放和非法倾倒行为,改善水体质量和生态环境。
四、废物处理政策1.推动废物分类:各国政府将推动废物分类制度的实施,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废物分类,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2.加强废物处理技术研发:各国将加大对废物处理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理。
3.督促企业承担责任:各国政府将加强对企业的监管,鼓励企业推行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减少废物产生和排放。
国家出台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汇总及相关政策措施

国家出台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汇总
及相关政策措施
一、背景概述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资源的有限性,节能环保产业
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了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
系列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二、政策汇总
1.《节约能源法》:该法规定了节能环保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明确了政府和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2.《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强调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3.《清洁生产促进法》:该法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资
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4.《可再生能源法》:该法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发展机遇。
5.《节能服务公司鼓励推广条例》:该条例鼓励和支持节能服
务公司的发展,推动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三、相关政策措施
1.财政支持:国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研发、示范项目和技术推广。
2.税收优惠:对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其经营成本。
3.市场准入:对符合节能环保产业要求的企业,提供市场准入的便利条件,鼓励其参与竞争。
4.技术支持:加强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转化,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5.培训支持:开展节能环保产业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四、总结
国家出台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相关政策和措施,旨在推动该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政府、企业和公众应共同努力,积极参与节能环保产业,共同建设绿色、可持续的社会。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政策汇总-国家政策赋能、地方积极响应,助推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政策汇总-国家政策赋能、地方积极响应,助推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近些年,为了鼓励居民和企业进行资源回收,国家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政策。
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助推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模式有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由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向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低排放转变有积极意义。
多部门联合监管,助推再生资源行业发展为应对天然资源的日益枯竭、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上升到我国国家战略层面。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载体,也是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
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根据《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规定,商务部、发改委、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联合对再生资源行业进行监管。
其中,商务主管部门是再生资源回收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研究提出促进再生资源发展的政策,组织实施再生资源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公安机关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的治安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登记管理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内的监督管理。
通过多部门对再生资源行业的联合监管,助推行业的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当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矛盾。
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
实现经济增长模式有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由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向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低排放转变。
这种转变与循环经济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节约资源是基本国策。
国家政策赋能,地方积极响应助推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国家再生资源行业政策汇总在以上背景下,国家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励居民和企业进行资源回收。
中国历史绿色建筑节能政策标准汇总

我国历史绿色建筑节能政策标准汇总1.介绍绿色建筑和节能政策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我国历史绿色建筑节能政策标准角度出发,系统性地分析相关政策的发展历程和标准的演变,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2.绿色建筑节能政策的历史2.1 第一个政策里程碑我国第一个绿色建筑节能政策的里程碑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很模糊,但实际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就已经开始了绿色建筑和节能政策的探索和实践。
当时,我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筑节能的政策法规,鼓励建筑行业采用绿色、节能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
2.2 政策的逐步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绿色建筑节能政策不断完善。
1999年,我国建筑业标准化协会发布了《建筑绿色设计评价标准》,这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开始逐步形成和完善。
国家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许多关于绿色建筑和节能的政策法规,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节能与热工技术标准》等,为绿色建筑和节能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支持。
2.3 新时期的政策创新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绿色建筑和节能政策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政府提出了“建筑能源节约十二五”规划,鼓励建筑业加快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3.标准演变与对比绿色建筑和节能政策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标准的支持和引导。
我国的绿色建筑和节能标准经历了哪些演变呢?对比国际上的标准又有哪些不同和共同之处呢?3.1 标准的演变在标准的演变上,我国的绿色建筑和节能标准经历了从起步、完善到创新的过程。
起初,我国的绿色建筑和节能标准主要是参照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的经验,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节能标准体系。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实践的积累,我国的绿色建筑和节能标准也不断更新和完善,不断推动着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国家绿色金融政策汇总

国家绿色金融政策汇总一、政策背景与目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金融政策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政策,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政策汇总旨在提供国家绿色金融政策的全面概述,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证券市场、绿色产业引导、国际合作与标准对接、监管与风险防范以及教育和宣传推广等方面。
二、绿色信贷政策绿色信贷是指为支持环境保护、生态修复、能源节约、可再生资源开发等绿色项目和绿色产业而提供的贷款服务。
我国金融机构积极推行绿色信贷政策,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严格控制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贷款,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三、绿色债券政策绿色债券是指为支持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绿色项目而发行的债券。
我国积极推动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鼓励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为绿色产业和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同时,加强对绿色债券的监管和评估,确保资金用于真正的绿色项目。
四、绿色保险政策绿色保险是指为支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而推出的保险产品。
我国保险公司积极开发绿色保险产品,如环境污染责任险、森林保险等,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保障。
此外,还推出了一些与环保相关的附加险种,如新能源汽车保险等。
五、绿色基金政策绿色基金是指以支持绿色项目和绿色产业为目的而设立的基金。
我国政府和企业纷纷设立各种类型的绿色基金,如清洁能源基金、生态环保基金等,为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还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绿色基金的设立和投资,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六、绿色证券市场政策绿色证券市场是指为支持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绿色项目而提供的证券发行和交易平台。
我国积极推动绿色证券市场的发展,加强对上市公司环保信息的披露和监管力度,鼓励投资者参与绿色投资,推动资本向绿色产业转移。
此外,还推出了一系列与环保相关的指数和产品,如上证环保指数、低碳环保主题ETF等,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关于我国节能政策(法律法规)的整理汇总表

关于我国节能政策(法律法规)的整理汇总表汇总责任人:宁佐俊汇总日期:2007/08/06筛选、汇总节能政策的原则1.根据卢总指示,主要以2006、2007年颁布的法律、法规、通知为主。
2.筛选原则:法律法规及通知的主要来源以政府工作报告,省市政府网站,发改委网站,经贸委网站,省级节能网等为主。
◇选用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市考虑到该报告一般对年度政府工作有指导性作用,同时从某个角度也能从中分析出该级政府机构对节能的重视程度。
◇在省市政府网站,发改委网站,经贸委网站上一般都能找到最新最完整的法律法规信息,同时也是查找的最佳途径。
◇一般来说,省级节能网与同级政府机构间存在某种关系:比如说隶属关系。
其上面的资料能起到补充完善作用3.整理汇总原则◇法律法规等以省市为单位分类,再将搜索到的信息分成法律法规及新闻两大类。
◇为方便领导查阅及各位同事浏览,特将各省的法律法规汇总成表格,表格内容包含法律法规名称,颁布机构,颁布时间,同时按时间由近及远排列。
◇在汇总表后附有法律法规通知的摘要,以供参考。
一.国家层面节能工作政策、制度的整理汇总1.2007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
加强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建材、建筑等重点行业,以及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全面实施低效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等重点节能工程。
坚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四是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
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经济手段,促进节能环保工作。
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
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认真落实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
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2.颁布的法律/法规/通知文件10包括:《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千家企业名单二.分省节能工作政策、制度的整理汇总北京市1.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坚决退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重点抓好首钢压产和焦化厂、化工二厂、有机化工厂的搬迁工作,继续清理整顿煤矿和“五小”企业,关闭80个固体矿山,加大产业转型扶持力度。
主要地市节能环保政策的汇总表

主要地市节能环保政策的汇总表1. 北京市节能环保政策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因此,为保护环境和提高能源效率,该地区制定了一系列节能环保政策。
首先,北京市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限制工业企业的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鼓励居民使用电动车辆等。
其次,北京市鼓励建筑业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以减少建筑能源消耗。
政府给予符合节能标准的建筑项目财政奖励,并开展节能改造项目。
此外,北京市还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政府鼓励居民和企业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设备,并提供相应的补贴。
2. 上海市节能环保政策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市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改善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节能环保政策。
首先,上海市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政府限制工业废气排放,并采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控制大气污染物。
其次,上海市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政府提供财政奖励,鼓励居民和企业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同时,政府还鼓励研发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另外,上海市积极推动建筑业的节能改造。
政府要求新建建筑符合节能标准,并鼓励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和奖励措施来鼓励建筑业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
3. 广州市节能环保政策广州市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也制定了一系列节能环保政策,以改善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政府限制工业废气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新能源汽车。
此外,广州市鼓励建筑业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
政府要求新建建筑符合节能标准,并鼓励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政府还提供财政奖励和支持,推动建筑业的节能改造。
另外,广州市注重水资源保护。
政府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广节水设备和技术,鼓励居民和企业节约用水。
总结:总的来说,各地市的节能环保政策都致力于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这些政策包括限制工业废气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鼓励建筑业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以及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等。
农业碳汇政策汇总

农业碳汇政策汇总
农业碳汇政策是针对农业领域的碳排放和碳汇问题而制定的政策,旨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农业碳汇政策:
1. 农业减排措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减排措施,如推广节能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等,以降低农业碳排放量。
2. 生态补偿机制:政府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实施低碳、环保、生态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经济补偿,以提高其生产积极性。
3. 碳汇林建设:政府鼓励农民种植碳汇林,增加森林碳汇量,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政府对碳汇林建设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
4. 科技创新支持: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广低碳、环保、生态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碳汇能力。
5. 政策引导和监管: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民采取低碳、环保、生态的农业生产方式,同时加强监管,确保政策的实施效果。
这些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
这些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以实现农业碳汇的最大潜力。
2023年环保政策汇总

2023年环保政策汇总2023年,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气候变化、空气污染等已经对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制定并实施各种环保政策。
以下是2023年环保政策的汇总:一、气候变化政策1.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谈判,并落实《巴黎协定》中确定的减排目标。
2.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各国将加大力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加强对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监管与管理。
3.提升能源效率:各国将推动能源效率的提升,鼓励和支持企业和个人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设备。
同时,加强对能源消耗大户的监管,促使其减少能源浪费。
二、大气污染治理政策1.加强大气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各国将加强大气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加强与邻国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2.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排污治理力度,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机制。
严惩违规排污行为,提高对企业环境责任的追究力度。
3.推广清洁能源和清洁交通:各国将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逐步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能源。
加大对电动车等清洁交通工具的支持和鼓励,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三、水资源保护政策1.加强水污染治理:各国加大力度治理水污染,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体系。
加强对工业和农业排污的监管和管理,加强对水质监测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投入。
2.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各国鼓励采用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大对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农业灌溉水效果。
3.加强水生态保护:各国将加强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加强湿地保护,保护河流、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1.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各国将加大力度保护自然保护区,扩大保护区的面积。
加强保护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联动,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国家节能政策及法律法规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法规汇总《节约用电管理办法》.doc《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doc《关于200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的通知》.doc《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的意见》.doc《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doc《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doc 《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doc《关于印发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意见的通知》.doc《关于加快电力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健康有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do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txt关于加快电力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健康有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pdf关于开展创建绿色饭店活动的通知.doc《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doc《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doc 《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doc《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doc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doc《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doc《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doc《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doc 《关于印发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的通知》.doc《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doc《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doc《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doc《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doc《关于印发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d 《关于印发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doc国务院关于印发200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doc《民用建筑节能条例》.doc《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doc《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doc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p df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doc《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doc《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doc《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pdf 《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doc《关于调整公布第十期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doc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第十期).p df “十一五”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表 .doc “十一五”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表 .p df。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汇总1978-2010

国家节能减排政策1978—2010节约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对此高度重视。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我国节能减排的脚步是如何迈进的?通过查阅历年与节能减排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厚重的历史足以让我们触动。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对环境保护做出规定,这在我国尚属首次,为以后的环境保护立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点评:1978年宪法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对环境问题作出了规定。
同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环境问题也势必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邓小平同志就曾明确指出应该制定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的制定提到了国家立法的日程。
--------------------------------------------1979年中国首次颁布《环境保护法》1979年9月,中国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把中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环境保护法》共7章,33条。
其中第一章(总则)规定:环境保护法的任务,是通过“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达到“ 为人民造成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控制新污染源的基本制度和原则是:“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
节能环保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节能环保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一、企业节能环保方面企业所得税优惠1、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2、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以下简称《设备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以下简称“节能环保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3、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以下简称“三免三减半”)。
4、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企业所得税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以下简称“三免三减半”)。
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及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还可享受增值税免税、退税政策:1、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可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退税、免税政策。
相关优惠政策细则可查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15号)的相关规定。
2、节能服务公司实施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将项目中的增值税应税货物转让给用能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
3、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提供的应税服务免征收增值税。
三、企业取得的资源综合利用收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条件1、企业应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并且占产品原料的比例应符合《目录》规定的技术标准。
数字化环保政策汇总

数字化环保政策汇总数字化环保政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
下面是一些数字化环保政策的汇总:1. 数据收集和监测,政府可以建立数字化环境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收集环境数据,如空气质量、水质等,并实时监测和分析这些数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 大数据分析,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收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环境问题的规律和趋势,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智能环境管理,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对环境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例如,利用智能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对工厂废气排放、垃圾分类等环境管理的监控和调控。
4. 电子政务,政府可以建立电子政务平台,提供在线申报、审批和监管服务,简化环保手续办理流程,提高行政效率。
5. 云计算和物联网,利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环境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政府、企业和公众可以通过云平台获取环境数据,并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协同推进。
6. 绿色数字化转型,政府可以推动企业和产业实现绿色数字化转型,鼓励采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等环保技术,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7. 数字化环境教育,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强环境教育的宣传和普及。
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应用等平台,向公众传递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8.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在推动数字化环保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强对环境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和安全监管机制,保护环境数据不被滥用和泄露。
这些是数字化环保政策的一些方面,通过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推动可持续发展。
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可以参与其中,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环境。
节能减排优惠政策及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汇总

∙ 国家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促进节能减排呢?∙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鼓励性的税收政策促进节能减排,即对于这类企业给与税收减免优惠。
具体来说,有以下优惠政策: 1、对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2、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
即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4、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其取得的项目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5、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6、企业的下列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7、企业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8、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取得的下列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1)CDM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收入上缴国家的部分;(2)国际金融组织赠款收入;(3)基金资金的存款利息收入、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4)国内外机构、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收入。
循环经济政策汇总

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循环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政策一、西部大开发政策--财政政策。
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西部地区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央财政用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教育、人才、医疗、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方面已有的专项转移支付,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
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大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投入力度。
中央财政加大对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的贴息支持力度。
--税收政策。
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以及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可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
推进资源税改革,对煤炭、原油、天然气等的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对其他资源适当提高税额,增加资源产地地方财政收入。
各级地方政府在资源税分配上,要向资源产地基层政府倾斜。
对西部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
--投资政策。
加大中央财政性投资投入力度,向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
提高国家有关部门专项建设资金投入西部地区的比重,提高对公路、铁路、民航、水利等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
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西部地区县以下(含县)以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市地级配套资金,明确地方政府责任,强化项目监督检查。
加大现有投资中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对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资金支持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
--金融政策。
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信贷支持力度。
加强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西部地区金融服务力度,探索利用政策性金融手段支持西部地区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 试点示范
九 支持 技术研发和 自主创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节能环保领域设立若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 •加大投入,支持成套装备及配套设备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强制推广行业共性强的 重大技术装备; •在节能环保技术研发重点领域,组建若干个节能和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数十个节能与环保产业 化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推动若干重大节能与环保技术联合攻关; •结合示范工程,统一组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项目业主单位给予风险补助。
节能环保行业界定
在我国,按照国务院《“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为节约能源 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包括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三个子 产业。涵括技术产品开发、装备制造、流通、资源利用、技术和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是国家加快 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2010年产业规模为2万亿元,到2015年产业规模将达到4.5万亿元。从业人员2500万人(1800万为资源循环 利用产业)。
三 财政激励
节能环保政策环境
四 税收激励
对EMOo的税收优惠: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 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免征增值税。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 源管理项目,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 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环保方面:节能节水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环保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 循环经济方面: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 • 鼓励金融机构对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节能环保企业,允许将到期贷款适当展期; • 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节能环保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 • 落实特许经营权、收费质押贷款; • 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 选择若干城市,作为发行项目收益债券的试点,重点用于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设施 建设; • 鼓励有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 • 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金。
二 政策引导
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 融资政策措施意见; 发展规划:节能减排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环保规划等; 技术目录: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建筑节能推广目录、循环经济推广目录、××工序污染防 治最优技术目录。 节能方面:节能技改财政资助、节能技术示范推广财政资助、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 (约100亿)、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财政补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 环保方面: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财政资助; 循环经济方面:循环经济重大项目/技术示范产业化项目,财政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 贴息。
节能产业
环保产业
•水处理 •大气污染治理 •垃圾处理 •土壤修复 •环境监测 •噪音消除
资源循环 利用产业
七个主要方面:
矿产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工业固体废渣(煤矸石、化工渣、冶炼渣等)综合利用;汽车、工程机械零部件再 制造;报废物品(废金属、废电子、废橡胶、废汽车、废塑料)再生利用;餐厨废弃物回收利用;农林废物 资源化利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资源化利用。
节能环保政策环境
七 完善 进出口政策
• 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措施,加大对我国节能环保设备出口的支持力度; •鼓励环境设备由以单机出口为主向成套供货为主的设备总承包和工程总承包转变; •安排对外援助时优先考虑节能环保项目,并由国内大型环保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 •对国内急需的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免除关税或降低进口税率; •国家建立再生资源战略储备机制,对再生资源商业储备实施贴息、风险分担和利润分配方面的优惠; •建立进口再生资源监管区,对进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实行园区化管理;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加工程竞标,扩展设备出口和服务输出。 • LED照明产品应用工程示范:路灯/隧道灯、筒灯、射灯; •循环经济试点:地区(甘肃、北京、辽宁、上海、江苏、山东、重庆、宁波、铜陵、贵阳、鹤壁市)、 行业/企业(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 • 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广东、云南、湖北、辽宁、陕西;保定、天津、杭州、深圳、厦门、重庆、南昌、 贵阳; • 长株潭两型示范区;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一汽、奇瑞、上海大众、武汉东风等;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土地、税收等政策优惠;金融政策支持(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宁波金田 产业园、湖南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等7家区域性资源循环利用园区); • 城市餐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登记、定点回收、集中处理、资源化产品评估以 及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示范项目;激励机制;引导科学消费,促进源头减量化。
五 拓宽 融资渠道
对地方政府:流域限批、一票否决。1)中央政策制定完成,明确实施主体和目标。2011-12 上半年,
六 政策约束
国务院颁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及环保十二五规划,明确十二五约束性指标;各省级政府、大型央企 均和环保部签订年度节能减排责任状;2)2012 年为年度节能减排考核第一年,2013年为新一届中央政府 开元年,“十二五”期间各省政府督促、推动节能环保实施的动力足。3)2011年,部分环保指标不降反 升,加大 2012 及之后年份的节能环保压力。 • 技术标准:工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用能产品能效标准、钢铁/水泥企业节能设计规范 • 市场准入:钢铁、水泥等行业准入制度 • 项目审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环评/能评制度 • 差别电价 • 企业管理: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办法
节能技术和装备:先进锅炉窑炉;高效余热余压利用设备;高效电机及拖动设备, 泵、风机;节能仪器设备。 节能产品:节能家电和办公用品;高效照明产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新型节能建 材; 节能服务:节能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合同能源管理、人员培训、能源审计、节能 量监测、能效管理咨询等
环保技术和装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危险废物与土壤污染治理 、监测设备 环保产品:环保材料(膜组件、高性能防渗材料、高端纤维滤料、高效活性炭等) 、环保药剂(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脱硝催化剂、高性能脱硫剂等;水处 理药剂、消毒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等) 环境服务: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环境投融资、清洁生产审核、认证评估、环境保 险、环境法律诉讼和教育培训等。 •电配送传输 •工业节能 •建筑领域 •照明领域 •交通领域
节能环保政策环境
从“十一五”以来,政府将节能环保产业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柱,从 九个方面陆续推出了系列支持政策,以培育和推动产业的发展。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4.5 亿元,占GDP的8%。
一 法律法规
节能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其它国家/地方节能法配套法规; 环境保护法 循环经济促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