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久,企业家与科学家在山西煤化所庄重地签署了合作协议,使伊泰在这一核心技术的总含量当中拥有了15%的技术股权,并享有了优先使用权。张双旺认定,间接“煤制油”的工业化生产,就是伊泰提升企业素质、迈上新的层次、寻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突破口。
伊泰用雄厚的资金支持做后盾,大大地推进了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煤制油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很快完成了1000吨规模的中试试验,并取得了40多项国家专利,涵盖了国际煤间接液化的所有核心技术,实验生产出了高品质柴油的批量样品,使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自主合成油技术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伊泰“煤制油”煤化工基地位于准格尔旗东部库布齐沙漠的边缘地带,项目的规划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采用了现代化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信息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并用上海化学工业区的9个“一体化”理念进行规划,通过对区内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的整合,达到了专业集成、投资集中、效益集约之目的,将会极大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采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排水严格执行清污分流、一水多用、废水回用的原则,采取以空冷代替水冷、冷凝水回收利用、废水循环及中水回用等先进技术,将污水处理后循环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可以达到93%,冷却水重复利用率超过98.7%。目前吨油耗水量为12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伊泰的“煤制油”项目,采用的是间接液化技术,煤种的适应性很宽,不仅适用于褐煤、烟煤等年轻煤种,还特别适合我国主要煤炭资源年老煤、高灰煤等煤种的转化,可以广泛、充分利用资源;生产的主导产品为低硫、低芳烃的合成柴油、合成石脑油及LPG,合成柴油十六烷值高达70以上,油耗降低8%—12%,尾气排放无氮氧化物且无硫、低碳,超过欧IV标准,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清洁燃料。可见“煤制油”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煤炭洁净利用,是最为先进的洁净煤转化技术,可以引领煤炭产业走向综合高效利用的深加工和新型工业化道路。
张双旺为伊泰“煤制油”的工程建设制定了“成功、速度、效益”六字方针。两年多来,他和集团总经理张东海等集团领导多少次深入工地,现场办公,周密组织,并通过招投标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国内化工界施工队伍。“煤制油”公司总经理郝喜柱、副总经理乔玉明、姜建生、齐亚平等负责人全身心扑在工地上,带领建设者们顶风沙、冒酷暑、斗严寒、沐风雨,抓时间、抢进度、盯质量、保安全,为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一次试车成功,夜以继日顽强攻坚,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2007年11月,时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局长赵小平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梁铁成的陪同下,专程到伊泰“煤制油”工地考察,对伊泰以如此大的魄力研发建设“煤制油”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他称赞:这是走在中国能源向高新技术进军前列的一个有魄力的动作。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伊泰“煤制油”工程。2008年5月,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巴特尔到伊泰“煤制油”示范厂现场考察调研。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杜梓、市长云光中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原主任呼尔查等领导,均多次到伊泰“煤制油”项目现场调研、考察指导、解决问题……
2004年10月,煤基合成液体燃料核心技术实现了中试阶段的突破,完成1500小时中试运转,4次运转达3500小时,为建立示范厂奠定了基础。继之,中试装置正式通过中科院专家组鉴定,认定这项技术具备了工业示范和工业放大的先决条件。截至目前,这套装置已运转10000余小时,工业化条件更加成熟。2005年9月,煤基合成油技术成果通过科技部863重大项目验收;2006年1月,通过了中科院重大项目验收……
伊泰集团作为出资方,决心把“煤制油”产业作为煤炭产业提升、转化的主攻方向,计划在第一期年产16万吨煤基合成油示范厂成功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拟投入565亿元巨资,进一步建设煤矿——“煤制油”——乙烯延伸加工一体化的年产580万吨“煤制油”基地及打造煤炭深加工产业链。
技术进步,永无止境。在先进的自主间接液化技术成功示范的基础上,在伊泰的大力支持下,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的科研团队正在开发配套与上述间接液化的分级液化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对优质烟煤、褐煤等原料进行预处理提取部分油品后再进入成熟的间接液化工艺实现完全转化。
伊泰人用了20多年的时间,创造了308亿元的资产,并且以超常规的发展步伐进入了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序列的前248位、中国企业纳税200佳第178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第51位。利税总水平位居全国煤炭行业第4位,成为全国煤炭行业第一枚“中国驰名商标”的拥有者,被确定为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建设骨干企业。
2000年,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正在攻关国家“863计划”煤间接液化制取石油替代品技术。这条重要信息使张双旺的眼睛忽然一亮:国际石油价格一路飙升,国内石油资源日趋短缺,中国每年进口的石油总量迅速增长,石油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的关键要素。而我国煤炭的储量十分丰富,仅鄂尔多斯煤田的预测储量就达7600亿吨,已经探明近1496亿吨,占中国煤炭储量的六分之一。
2002年9月,山西煤化所千吨级中试装置试车成功,打通了流程,获得了油品大样。与此同时,伊泰委托煤炭科研总院北煤化院对鄂尔多斯市东、南、北部的主要煤种进行了气化实验。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的煤炭均非常适合于煤间接液化。
2003年8月,山西煤化所中试项目通过装置改造,进入了长期稳定运转和技术优化匹配的试验阶段。
伊泰如果能够推进“煤制油”技术的研发与开发并率先进行工业化生产,不正是为国家能源安全和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出的最佳选择吗?同时不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机遇吗?要知道,在全球“煤制油”领域,似乎只有南非的萨索尔公司建成了一座“煤制油”工厂,如今,年产石油产品720万吨,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不过,南非付出的是50年的时间和耗资百亿美元的代价。
2005年2月,鄂尔多斯市政府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伊泰煤基合成油示范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专题会议,成立煤基合成油示范工程项目前期工作领导小组,促成有关部门给予伊泰煤基合成油项目在煤、水、电、路、用地等资源配置、建设条件和优惠政策方面全方位、大力度支持。“煤制油”工程奠基开工后,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政府副主席赵双连先后两次到“煤制油”施工现场考察调研工作。
2006年3月,伊泰集团公司与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同年4月,伊泰联手山西煤化所和另外4家中国著名煤炭企业共同组建成立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伊泰出资22700万元,控股45.4%,标志着伊泰成为了目前国内惟一的、真正意义上的煤基合成油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者。
上下求索,同心同德攻难关
“煤制油”——煤的间接液化,在我国既是一个几十年的话题,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难题。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以远见卓识的姿态,较早地恢复了煤间接液化合成油技术的研究。李永旺博士是1984年大学毕业留学后进入该所加盟研究这一课题的新一代科学家。从此以后,他与这项课题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李永旺和另一些年轻的研究人员相继出国深造。在德国,他专门研究费托合成油科研课题,搞清了整个行业的情况,吸收了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理念,在“煤制油”的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和经验。
以张双旺、李永旺为主策划的伊泰“煤制油”在“蠢蠢欲动”之初,伊泰的高管们大都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梦。因为这个项目存在着极大的风险。第一是技术集成放大的风险;第二是破解设计难题,没有参照,南非与德国科学家煤制油成功的技术是非常保密的,因此在国内尚属首例;第三是“煤制油”的一些大型反应器没有生产商。
面对种种难题,著名企业家、全国劳模张双旺团队与科学家李永旺团队最终下定了决心,干!而且要干成效利用,牺牲再大也值得干!
张双旺以超前的眼光,盯上了“煤制油”这项科研成果所昭示的新产业,开始对山西煤化所的间接煤液化项目进行密切跟踪和调研,先后10次前往山西煤化所考察。
2002年5月,当张双旺得知山西煤化所的“煤制油”实验因资金制约难以进展时,当即把伊泰董事会成员全部领到山西煤化所考察,进而达成共识:伊泰究竟上不上“煤制油”项目、何时上“煤制油”项目姑且不论,先期出资1800万元支持山西煤化所的“煤制油”实验工作,是当务之急。
1997年,李永旺归国后重返山西煤化所,主持煤间接液化技术的研发工作。2001年,国家“863计划”中的“煤制油”重大科技项目在中科院正式启动。2002年4月和5月,正当山西煤化所在“煤基合成油技术研发”的关键阶段遇到资金短缺的严重制约时,刚刚走出困境的伊泰集团果断地与其联手,着手筹划了以山西煤化所为技术依托、以伊泰集团为业主的“煤制油”开发工程。
21世纪初,鄂尔多斯准格尔大路工业园区出现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创举,中国人乃至许多外国专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准格尔旗大路煤化工园区。这一天,内蒙古伊泰集团与中国科学院携手向世人昭示:中国完全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油”(煤间接液化)于2009年3月20日横空问世,从这一天开始到2010年底,“煤制油”生产线已连续稳定运行了14400多个小时,日产成品油483吨……
2006年5月11日,伊泰年产16万吨“煤制油”工业化示范厂在经过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隆重奠基,伊泰集团泼墨挥毫开始了描绘“煤制油”的画卷……
产业报国,仁人志士终不悔
伊泰“煤制油”项目从运筹、策划、可行性研究、立项、上马到实施的全过程,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等各级政府及国家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早在2003年11月,时任自治区政府主席杨晶、副主席赵双连召开了自治区办公会议,与山西煤化所专家举行煤基合成油技术项目座谈,形成了自治区《办公会议纪要》,确定伊泰集团为自治区煤基合成油项目的业主单位;并成立了自治区煤基合成油领导小组,强调要在政策、财力、资源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伊泰煤基合成油项目。
2009年伊泰集团生产原煤3666.87万吨,较上年增长42.9%;销售煤炭4155.41万吨,较上年增长18%。2009年全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4.48亿元,实现税前利润52.28亿元,税后利润43.11亿元,实现税费45.54亿元,较上年增长50.74%。截至2009年底,集团公司总资产达到321亿元,较上年增加68.64亿元。年内煤矿生产实现零死亡,准东铁路无险性及重大行车责任事故。集团公司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排名由398位跃升为第248位,位居综合经济效益200佳第51位,进入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前20位。
从煤炭第一股到“煤制油”的变革
1988年,改革的浪潮涌动到鄂尔多斯高原,张双旺大胆辞去伊克昭盟乡镇企业处副处级领导职务,带领21名编外人员,用5万元“开办费”起家,开始了自谋生路艰苦创业。他率领创业团队,用3年时间实现净利润超1000万元,成为当时全盟年利润过千万元的两户企业之一;用8年时间建成国家大型企业;用10年时间创下了年利润超过1.6亿元的骄人业绩,成为“中国煤炭第一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