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946f0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d.png)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奶牛在产后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该病对奶牛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
下面将从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该疾病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病原因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在产后大量产乳时,体内葡萄糖不能满足需求,机体出现负能量平衡造成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其主要发病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在产后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高产乳的需要,如果饲料管理不当,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就容易导致负能量平衡,从而引发酮病。
2. 泌乳期营养不良:在泌乳期,奶牛需要大量的葡萄糖来维持生理代谢和产奶,如果饲料中葡萄糖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能量不平衡,伴随而来的就是疾病的发生。
3. 环境因素:气候变化、饲料中毒、疾病感染等均可能影响奶牛的葡萄糖代谢和消化吸收,从而引发负能量平衡和酮病。
二、临床症状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食欲不振:患病的奶牛常常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拒绝饲料,食量明显减少。
2. 产奶量减少:患病的奶牛产奶量减少,质量下降,奶品味变差,最终导致产奶效益降低。
3. 体重减轻:患病的奶牛出现明显的体重减轻,体态消瘦,毛发干燥无光泽。
4. 精神萎靡:奶牛在产奶期,本身消耗较大,如果再受到代谢性疾病的困扰,就会表现出精神萎靡,行为异常。
5. 发情不准确:患病的奶牛出现发情不准确,周期错乱,难以配种。
6. 其他症状:部分患病的奶牛还可能出现口渴、烦躁、排尿减少、疲倦等临床症状。
三、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奶牛酮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设计泌乳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方案,包括饲料的配方、饲料的营养成分,定期检查和调整饲养计划,尽可能避免饲养管理不当引发的酮病。
2. 合理喂养:在泌乳期,需要根据奶牛的生产性能和体重等情况,合理配置能量、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饲料,确保奶牛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避免因为营养不良引发酮病。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2c0093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2.png)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多发生在高产期奶牛身上。
下面将介绍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1. 原因:奶牛酮病的发生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营养不良:奶牛高产期对能量的需求较高,如果饲养管理不当,造成能量供给不足,容易引发酮病。
- 过胖:高产期奶牛容易出现能量摄入过多,导致脂肪过多堆积在肝脏和体内,阻碍葡萄糖生成。
- 过度挤奶:过度挤乳会导致奶牛的能量消耗过大,进而引发酮病。
- 压力:包括转舍、环境改变、运输、疫苗接种等,都可能引起奶牛的压力增加,进而诱发酮病。
2. 临床表现:奶牛酮病常以以下症状表现:- 食欲减退:患病奶牛通常食欲下降,不愿进食。
- 乳量减少:奶牛酮病会导致乳量明显减少,有时甚至不产奶。
- 体重下降:患病奶牛体重会明显减轻。
- 异常精神状态:奶牛酮病患者在行动和反应方面会表现出异常。
- 尿液异常:尿液呈甜味,酮体含量增高。
- 其他症状:发腾、毛色暗淡、肌肉发质差等。
3. 诊断与防治:-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通过检测尿液中的酮体来确诊。
- 防治:治疗的目标是提供足够的能量供给,纠正代谢障碍。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提供高能量饲料:如玉米、麦麸等,增加奶牛的能量摄入。
- 适量补充葡萄糖:可以通过输液或口服给予。
- 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预防酮病的发生。
- 预防压力:避免奶牛长时间处于压力状态,提供稳定的饲养环境。
奶牛酮病的发生与营养不良、过胖、过度挤奶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食欲减退、乳量减少、体重下降等症状。
诊断主要通过检测尿液中的酮体来确诊。
预防与治疗的关键在于提供足够的能量供给,纠正代谢障碍,并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减轻奶牛压力来预防酮病的发生。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220ad4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0.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奶牛,严重影响了乳牛的产奶能力和生长发育,给养殖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
以下是关于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发生原因:
1. 能量供给不足:在高产期,产奶量大大增加,需要大量的能量供给,如果饲料中的能量供给不足,就会导致奶牛体内能量不平衡,促使脂肪分解与合成发生紊乱,从而引发酮病。
2. 营养平衡不良:饲料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微量元素不足或者比例失衡,也会导致奶牛酮病的发生。
3. 环境应激:如气候突变,饲喂管理不当等,都会使奶牛处于环境应激状态,引发激素代谢紊乱,导致酮病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
1. 食欲减退:患牛的食欲明显下降,不愿意进食,以及食量减少。
2. 奶量减少:患牛的产奶量明显减少,乳房贫困,奶水稀薄。
3. 体重下降:奶牛的体重明显下降,精神不振,活动力减弱。
4. 尿液异常:患牛的尿液呈酮臭味,甚至有酮体沉积,呈色深黄。
5. 遗殖异常:患牛可能出现泌乳后期的不孕或者流产现象。
6. 血糖异常:患牛的血糖浓度下降,出现低血糖症状。
总结: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能量供给不足、营养平衡不良和环境应激等。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奶量减少、体重下降、尿液异常、遗殖异常以及血糖异常等。
在预防和治疗方面,饲料管理、营养平衡、管理环境、补充饲料以及适当运动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430ea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f.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泌乳期的奶牛身上。
它是由于奶牛在产奶过程中,由于能量摄入不足或利用不良,导致体内脂肪分解过多而引起的病症。
以下是关于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一、发生原因: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在泌乳高峰期需要大量能量维持牛体的正常运转,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导致奶牛摄入的能量不足,将会引发奶牛酮病的发生。
2. 饲料组配不当:牛群的日粮需要包含足够的糖分来提供能量,当饲料中糖分含量不足时,奶牛将无法满足能量需求,易患酮症。
3. 营养不良:饲喂质量差的饲料,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易患酮症。
二、临床症状:1. 食欲下降:患病奶牛食欲减退,对饲料不感兴趣。
2. 产奶量减少:奶牛患酮症后,常常会出现产奶量明显减少的情况。
3. 引尿困难:奶牛在发生酮症时,常常出现尿液排出困难的情况,尿液颜色偏黄。
4. 粪便干燥:患病奶牛常常会出现粪便干燥的情况,有时还可能伴随便秘。
5. 贫血症状:奶牛在发病后,常常会出现粘膜苍白、黏膜可见皮下出血点等贫血症状。
6. 体温异常:患病奶牛常常会出现体温升高或降低的情况。
三、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提供高营养的饲料,正确配制牛群的日粮,确保奶牛摄入足够的能量来满足产奶需求。
2. 补充能量:可以适量添加精饲料和高能量饲料,提高奶牛的能量摄入,减少奶牛患酮症的风险。
3. 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当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奶牛的抗病能力。
4. 疫苗预防:定期给奶牛接种酮症疫苗,增加奶牛的抵抗力,减少酮症的发生。
5. 加强疾病监测:定期对牛群进行体温检测、粪便观察等,及时发现患病奶牛,尽早进行治疗。
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生原因主要包括饲养管理不当、饲料组配不当、营养不良等。
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下降、产奶量减少、引尿困难、粪便干燥、贫血症状和体温异常等。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370a22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b.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又称脂肪肝病,是困扰奶牛养殖业的一种常见疾病。
其发生原因主要与营养不平衡以及能量供给不足有关,以下将介绍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高产奶牛在产后营养需求的不均衡,导致能量供给不足,使奶牛体内脂肪代谢紊乱,产生大量酮体,进而引发酮病。
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分为两种类型:亚急性和急性。
亚急性酮病表现为食欲减退、饮水量减少、粪便量减少、乳量下降等,奶牛整体情况较好,体重较为正常。
急性酮病则表现为明显的厌食、消瘦、虚弱无力、步履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昏迷、呼吸深浅不均、体温下降等生命危险症状。
针对奶牛酮病的防治措施如下:1. 饲养管理方面:合理安排草料和浓缩饲料的比例,保证奶牛摄入足够的粗纤维和蛋白质,避免饥饿或过度肥胖。
合理饲喂时间和分量,防止过度饲喂。
保证奶牛充足的饮水量和新鲜饮水。
增加运动强度,增加能量消耗。
2. 饲料管理方面:饲喂高质量的饲料,提高奶牛的能量供给。
在产后30天内逐渐增加饲喂量和浓缩饲料比例,降低酮病的发生风险。
3. 补充葡萄糖和维生素:通过添加葡萄糖、碳酸氢钠、维生素B群等物质,补充奶牛体内能量和营养物质不足。
4. 合理的运输和适宜的环境:避免奶牛长时间处于高温或寒冷环境中,减少奶牛的应激反应。
5.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奶牛有酮病的症状,应立即请兽医进行诊断,并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是由于奶牛在产后能量供给不足,导致脂肪代谢紊乱,进而引发酮病。
临床症状可分为亚急性和急性。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饲料管理、补充能量和营养物质、适宜的运输和环境以及及时就医等措施,以减少酮病的发生和降低其对奶牛的危害。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b90930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e.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它通常出现在泌乳高峰期的奶牛身上。
奶牛酮病的发生往往与奶牛的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均衡、运输应激、繁殖问题等因素有关。
发生原因:1. 营养不良奶牛在高产期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蛋白质供应,如果饲料的营养不足,会导致奶牛体内代谢紊乱,进而引发酮病。
此外,如果饲料过度精细化处理,造成饲料纤维质量下降,也会增加酮病的风险。
2. 运输应激奶牛在运输过程中,会遭受很大的应激,长途运输、天气变化等因素会导致奶牛体内能量代谢紊乱,进而引发酮病。
3. 繁殖问题奶牛在怀孕期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营养支持,如果在这一时期饮食不良,可能会导致酮病产生。
临床症状:1. 乳量下降酮病发生后,奶牛会出现乳量下降现象,乳量常常会降至10-30%。
2. 食欲减退奶牛酮病发生后,由于能量代谢紊乱,奶牛的食欲会出现减退现象,严重者甚至会拒绝进食。
3. 呐喊、焦虑奶牛在酮病状态下,情绪会不稳定,会出现呼唤、呐喊、焦虑等症状。
4. 精神萎靡酮病奶牛通常表现为一种精神萎靡的状态,失去了以往的活力和精神状态。
5. 尿液变化酮病奶牛的尿液会变得酸性,常常会出现酮体。
防治措施:为了预防酮病,需要制定合理的饲养和营养计划,保证奶牛获得充足的营养,并且不要在运输、繁殖等重要时期影响到奶牛的营养。
2. 注意管理提高奶牛舒适度和减少运输应激等原因,可以预防酮病发生。
3. 适时治疗如果奶牛已经出现酮病症状,需要马上进行治疗,采用正常饲养、补液等措施,以及补充葡萄糖、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尽早有效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预防酮病导致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4. 满足奶牛日常需求平时要给奶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培养奶牛健康的生活习惯,加上积极的营养补给,可大大降低酮病的风险。
奶牛酮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饲养人员在平时的管理中需要密切关注奶牛的饮食、运输、繁殖等方面,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关问题,帮助奶牛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
![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e13bed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b.png)
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奶牛酮病又称为酮血症、酮尿症,是奶牛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因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是泌乳奶牛最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本病多发生于泌乳性能良好的高产奶牛,此时母牛消耗大量能量,体内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时,会导致葡萄糖代谢紊乱,导致过多的酮体生成并在体内大量积累,造成奶牛机体功能失调。
本病多发生于产后第一个泌乳月,不同胎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多发生于冬夏两季,且以3~6胎次的发病率最高。
其临床特征是尿液、血液及乳汁中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泌乳量下降,并伴发有神经症状。
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也随之提升,从而导致奶牛酮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欧美国家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在2~20%,我国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在15%,尽管酮病很少引起奶牛死亡,但是,容易引起泌乳量和乳品质下降,繁殖率下降及生殖系统疾病,增加养殖成本,因此,对于奶牛酮病应引起养殖企业及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1发病原因1.1糖和脂肪摄入不平衡李小杉等报道指出,奶牛产犊后30~50d是处于产奶高峰期,这一阶段,奶牛的食欲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若对葡萄糖或能量摄人不足或不平衡,均可导致体内糖和脂肪处于不平衡状态,而这时又是产乳高峰期,势必会加剧这种不平衡,从而引发酮病,研究表明,奶牛每天适合的产奶量是22kg,若每天产奶量高达34kg,则血液中的全部葡萄糖都将被乳腺所摄取,从而导致葡萄糖下降,最终引发酮病。
1.2日粮中营养不平衡或供应不足若饲料供应过少,并且品种单一,品质低劣,会造成日粮营养不平衡,若精词料词喂过多,粗词料又不足,会导致机体生糖物质缺乏,会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奶牛又因泌乳量过大而运动量又少,也会引起体内血糖浓度降低和脂肪沉积,从而引发奶牛酮病。
另外,青贮词料发酵过度会产生大量丁酸,饲喂奶牛后会引起血液bhb浓度升高,容易引起奶牛酮病,另外还指出,若词喂大量生酮饲料如甜菜和糖蜜等,也会导致瘤胃丁酸盐的浓度升高,引发酮病。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2245b9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0.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摘要】奶牛酮病是奶牛在产后容易发生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常见于高产奶牛。
该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产后应激、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不均衡等因素。
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体重下降、乳量减少等。
为了防治奶牛酮病,饲养管理者应注意提供充足的营养、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定期检查奶牛的体重和产奶量等。
对于患有奶牛酮病的奶牛,及时进行药物治疗、调整饲料配方,帮助奶牛恢复健康。
只有加强对奶牛酮病的重视,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这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
【关键词】奶牛酮病、发生原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重视。
1. 引言1.1 奶牛酮病简介奶牛酮病,又称为乙酰乳酸血症或酮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高产奶牛身上。
这种疾病通常在产后两到三周内发生,其主要病因是由于高产奶牛体内葡萄糖供应不足,导致脂肪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酰乳酸和酮体在血液中积聚。
这些物质的积聚会导致奶牛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比如食欲不振、体温升高、乳品质下降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奶牛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脱水和体重下降。
奶牛酮病对奶牛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生命健康非常重要。
预防奶牛酮病的关键在于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包括合理的饲料配比、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饮水等。
及时发现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也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对奶牛酮病的认识和重视,可以有效降低奶牛的发病率,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2. 正文2.1 发生原因奶牛酮病是奶牛常见的一种新陈代谢性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在产后和哺乳期的能量需求相对较高,如果饲料配比不合理或者喂养方式不当,容易导致奶牛体内葡萄糖供应不足,从而引发酮病发生。
2. 过度瘦身:有些奶农为了追求奶牛高产,会在产后过度控制奶牛的饲料量,导致奶牛体内能量储备不足,容易诱发酮病。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5b503f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d.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的高产奶牛身上。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可以有多种,包括饲养管理不当、能量供给不足、运输及疾病引发的压力等。
在本文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生原因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的饲养管理对于酮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奶牛的饲养管理不当,例如饲料供给不足、饲喂不规律等,会导致奶牛摄入的能量不足,从而引发酮病的发生。
2. 能量供给不足:奶牛在产后需要大量的能量来满足高产奶的需求,如果能量供给不足,就容易导致奶牛饮食不足、体内脂肪分解过多,产生过多的酮体,从而引发酮病的发生。
3. 运输及疾病引发的压力:奶牛在运输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奶牛摄食不畅、能量供给不足,从而引发酮病的发生。
奶牛在产后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例如乳房炎等,这些疾病也会导致能量供给不足,从而引发酮病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1. 食欲不振:奶牛在发生酮病后,食欲明显减退,不愿意进食。
2. 头部异常:奶牛发生酮病后,可能出现头部异常的症状,包括频繁摇头、抽搐等。
3. 体重下降:酮病会导致奶牛体内脂肪分解过多,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4. 尿液异常:奶牛在发生酮病后,尿液中可能出现大量的酮体,尿液呈现甜味。
三、防治措施1. 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预防奶牛酮病,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根据奶牛的产后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保证奶牛摄取足够的能量。
3.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加奶牛的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能量的浪费,预防奶牛酮病的发生。
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奶牛的身体状况,包括食欲、体重、体温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预防奶牛酮病的发生。
5. 药物治疗:在发生酮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进行控制,包括给予盐酸二甲双胍、静脉输液等,帮助奶牛恢复正常。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7a3191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b.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临床症状明显且严重,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造成很大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奶牛酮病,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饲养管理不当。
奶牛的饲料供应不足或者饲养方式不当,如突然换料、过分节食、粗饲料过多等,都会导致奶牛体内的营养供给不均衡,从而引发酮病。
2. 泌乳压力大。
奶牛在泌乳期间,由于乳制品需求的增加,会在体内分解脂肪储备以提供能量。
当乳制品需求超过脂肪储备供应时,奶牛会产生酮病。
3. 精神压力和环境变化。
奶牛在繁殖、圈舍变化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容易产生精神压力。
这会导致脂肪代谢的紊乱,加剧奶牛酮病的发生。
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包括:1. 食欲不振。
患有酮病的奶牛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而不愿意进食。
2. 体重下降。
酮病会导致奶牛体重急剧下降,且无法补回。
3. 生产性能下降。
患有酮病的奶牛的产奶量会显著下降,乳脂肪和乳糖含量也会降低。
4. 精神不安。
酮病会导致奶牛出现精神不安、烦躁、易受惊等症状。
为了预防和控制奶牛酮病,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
合理控制奶牛饲料供应,不发生突然换料或过度节食的情况。
要保证奶牛的饮水充足,为其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减少精神压力。
2. 营养调理。
在泌乳高峰期,应增加奶牛的能量供应,适当调整蛋白质和矿物质等的比例。
可以在奶牛进入泌乳高峰期前进行补钙治疗,增加其骨骼储备,减少钙代谢紊乱的发生。
3. 合理疫苗接种。
采取适当的疫苗接种措施,预防其他疾病的感染。
因为奶牛酮病常常伴随其他疾病的发生,如乳房炎、瘤胃酸中毒等,所以合理的疫苗接种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10aef0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1.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1. 引言1.1 什么是奶牛酮病奶牛酮病,又称为无意识性脂质病或反常性脂质病,是一种常见的奶牛代谢紊乱疾病,主要发生在高产奶牛及泌乳后期的奶牛身上。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涉及到奶牛产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以及能量供给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了体内产生了过多的酮体,从而引发奶牛酮病的发生。
奶牛酮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奶牛食欲减退、体温下降、体重减轻、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乳品质量下降以及生殖功能受损等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奶牛酮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定期体检、科学的饲料配制等措施,以确保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奶牛酮病的发生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生活质量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治奶牛酮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发生原因奶牛酮病是奶牛产后最常见的新陈代谢紊乱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产后1-3周左右。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营养不良:产后奶牛由于产后消化功能减弱,营养摄入不足导致体内葡萄糖供应不足,使脂肪分解过多,产生过量的酮体。
2. 脂肪代谢异常:大量卵巢皮质激素的分泌导致奶牛体内葡萄糖和脂肪代谢失调,进而引起奶牛酮病的发生。
3. 疲劳应激:产后奶牛生理和心理压力大,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衡,进而引发奶牛酮病。
4. 环境因素:奶牛的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奶牛的健康状态,增加奶牛酮病的发生风险。
5. 遗传因素:部分奶牛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使其更容易发生奶牛酮病。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加以注意,避免因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奶牛酮病的发生。
2.2 临床症状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全身性症状:患病的奶牛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精神不佳等全身性症状。
奶牛的活动性也会减弱,表现为行动迟缓、精神萎靡等。
2. 消化系统症状:奶牛酮病患牛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437c65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8.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哺乳期的奶牛身上。
它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能量失衡引起的。
以下是关于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的一些详细介绍。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奶牛在生理期间的繁殖和产奶高峰需求大量的能量,但饲料中的葡萄糖和其他可供利用的能量来源却不足。
这会导致体内葡萄糖储备减少,并且不足以满足身体所需,从而引发奶牛酮病。
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食欲下降:患有酮病的奶牛通常会表现出食欲下降,甚至拒绝进食。
2. 体重下降:酮病奶牛的体重通常会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它们无法得到足够的能量供给。
3. 静脉充血:奶牛酮病会导致奶牛血液循环出现问题,从而造成静脉充血和其他循环问题。
4. 呼吸困难:奶牛酮病会导致奶牛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这是由于体内脂肪过多而引起的。
对于奶牛酮病的防治措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防治奶牛酮病的关键。
为奶牛提供充足且均衡的饲料,确保它们获得足够的能量。
2. 营养调整:在奶牛怀孕和哺乳期,需要适量增加饲料中的能量含量,以满足奶牛身体的需求。
3.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患有酮病的奶牛,可以适量使用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酮宁注射液、双黄降酮片等。
4. 提供适宜的运动和活动:适当的运动和活动可以促进奶牛的新陈代谢,并帮助其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奶牛疾病,主要是由于能量失衡引起的。
要预防和治疗奶牛酮病,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营养调整、药物治疗和提供适宜的运动和活动等措施。
只有综合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奶牛酮病的发生。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44cd28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f.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奶牛在产后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与能量代谢紊乱有关。
奶牛在产后由于机体需要大量的能量用于乳汁合成与产后康复,需要大量优质饲料供给,而在饲料摄入不足或饲料中不平衡的营养素供给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奶牛酮病。
本文将介绍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一、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1. 饲料供给不足:在哺乳期奶牛需要大量的优质饲料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如果饲料供给不足,会导致奶牛体内产能力下降,轻则出现瘦弱等症状,重则会导致奶牛酮病的发生;2. 饲料中营养素不平衡:在饲料中,营养素的平衡对奶牛的健康非常重要,若是饲料中缺乏某种重要的营养素,会导致奶牛代谢紊乱,容易发生奶牛酮病;3. 环境压力:产后奶牛因生理上的变化,容易受到环境压力的影响,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也是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之一。
二、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1. 食欲不振:奶牛酮病的奶牛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不愿进食或者减少食量。
2. 体重下降:患有奶牛酮病的奶牛由于能量代谢紊乱,会导致体重迅速下降,体质变得消瘦。
3. 沉睡不醒:奶牛酮病的奶牛会出现异常的沉睡状态,呼吸深长,但并不醒着,表现出精神差的症状。
4. 产后蓄尿:奶牛酮病的奶牛在产后可能会出现蓄尿的情况,尿液呈现出蓝色或紫色,这是因为在奶牛酮病的情况下,奶牛体内产生的酮体被排泄出体外形成尿液的成分就会发生变化,造成尿液颜色发生变化。
三、奶牛酮病的防治措施1. 合理的饲料供给:在奶牛产后,要合理供给优质饲料,确保奶牛有充足的能量供给,可以通过增加玉米、糖分等能量丰富的饲料来供给奶牛。
2. 维持良好的环境条件:在奶牛产后,给予奶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的紧张压力对于预防奶牛酮病非常重要。
3. 定期体检:对产后奶牛进行定期的体检,如果发现有病症及时给予治疗,预防奶牛酮病的发生。
4.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合理补充奶牛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奶牛的健康。
奶牛酮病症状与预防方法
![奶牛酮病症状与预防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5bc5a9c850ad02df8041db.png)
奶牛酮病症状与预防方法奶牛酮病的特征是顽固性消化紊乱,呼出气有酮味,多散或群发于4-9岁、经产而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通常在产后2周左右发病。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奶牛酮病症状与预防方法。
1、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酮病症状常在母牛产犊后几天至几星期出现,包括食欲缺乏,便秘,粪便上覆有黏液。
精神沉郁,凝视,体重显著下降,产奶量也降低,乳汁易形成泡沫,类似初乳状。
有与呼吸、排尿相同的酮气味,加热更明显。
病牛迅速消瘦。
病牛呈拱背姿势。
大多数病牛嗜睡,少数病牛可发生狂躁和激动,但还能饮水,表现为转圈、摇摆、舐嚼和吼叫,感觉过敏,强迫运动及头执拗。
这些症状间断地多次发生,每次持续1小时。
往往呈现低糖血症、酮血症、酮尿症和酮乳症。
尿呈浅黄色、水样,易形成泡沫。
2、奶牛酮病的鉴别诊断由于子宫炎、乳房炎、创伤性网胃炎、皱胃变位等引起食欲下降时,血酮水平亦可增高,注意鉴别诊断。
3、奶牛酮病的临床病理检查血糖水平由正常的50毫克/100毫升下降到20-40毫克/100毫升。
由于其他疾病继发的酮病,血糖水平在40毫克/100毫升以上,并往往在正常值以上。
血酮水平由正常的10毫克/100毫升以下,升高至10-100毫克/100毫升,而继发性酮病虽亦增高,但很少高于50毫克/100毫升。
尿酮定量试验,由于尿浓度变动范围很大,测定结果可能不满意。
正常母牛,尿酮可高至70毫克/100毫升,尽管通常低于10毫克/100毫升。
4、奶牛酮病的预防对容易发生酮病的母牛,在产犊前应摄食能量比较高的饲料,并在分娩后实际上能量水平还应提高。
最适当的饲养原则是视体况而定,既不要过肥,又不宜过瘦。
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应该适中,可占16%。
对舍饲母牛,每千克产奶量应给予精饲料约3千克。
对维持体况每天吃食的干草,应按每100千克体重为3千克。
粗饲料必须质量好、口味好、易消化和富营养。
湿青贮和霉尘的干草富含丁酸,是引起高产母牛酮血症的一种常见的生酮先质。
在瘤胃中能产生大量丙酸的日粮,如能在产前和产后饲喂几个星期,有助于防止酮病。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dca57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5.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由于奶牛体内酮体积聚过多引起的代谢紊乱。
酮病常见于泌乳高峰期的奶牛,特别是产后两周至两个月时。
下面将详细介绍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一、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1.能量供给不足:高产奶牛在泌乳高峰期对能量的需求非常大,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产后饲养未及时提供充足的饲料,使奶牛体内酮体积聚过多,从而引起酮病的发生。
2.饲料缺乏多样性:奶牛饲料单一,缺乏多样性,特别是饲养大量青贮饲料的奶牛容易发生酮病。
3.水分不足:高产奶牛的患病率与站立时间和饮水量有关,水分不足会影响奶牛的采食,从而导致酮病的发生。
4.产后应激:产后应激会引起奶牛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导致酮病的发生。
二、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1.食欲不振:患病奶牛食欲减退,拒食或少食,产后靠喝水来补充能量。
2.体重下降:由于减食,奶牛体重会明显下降。
3.奶量减少:患病奶牛的产奶量明显减少,通常是早上奶量明显减少。
4.神经症状:严重病例会出现神经症状,如运动不灵活、肌肉震颤等。
5.体温升高:患病奶牛体温升高,常常超过39℃。
三、奶牛酮病的防治措施1.科学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防治酮病的关键。
在泌乳高峰期,应提高饲养水平,增加奶牛的饲料供给量,特别是能量的供给要保证充足。
2.合理饲料配方:奶牛饲料应选择优质、多样性的饲料,并根据奶牛的体重和产量,合理配制饲料,以提供充足的营养。
3.充足的饮水:要确保奶牛有充足的饮水量,可以适当增加饲喂次数,保持饮水器的清洁。
4.减轻应激:产后应尽量减少奶牛的应激,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奶牛的情绪稳定。
5.病例隔离:发现患有酮病的奶牛应及时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染。
6.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发生酮病的奶牛,可以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口服酮病治疗药物等。
7.营养补充:在饲喂方面,可以适量补充营养剂,如维生素B12等,以促进奶牛的食欲和代谢。
奶牛酮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能量供给不足、饲料缺乏多样性、水分不足和产后应激等因素引起的。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9b9572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7.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摘要】奶牛酮病是奶牛繁殖过程中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内酮体过多积累引起的代谢紊乱。
发生原因包括高产奶牛体能不足、高产高油料饲粮、急性营养亏缺等因素。
临床症状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消化不良等表现。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科学饲养管理、合理饲料配比、提高饲料消化率等。
对奶牛酮病的重视至关重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病率,保障奶牛健康和生产效益。
在日常饲养中,应注重预防为主,定期检查奶牛健康状况,避免发生奶牛酮病给养殖业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奶牛酮病、发生原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重视、概述1. 引言1.1 奶牛酮病概述奶牛酮病,又称为脂肪性肝病或酮症,是奶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
该病主要是由于奶牛产后体内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酮体浓度升高。
奶牛酮病不仅会直接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还会增加饲养成本,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奶牛酮病在奶牛产后60天内最容易发生,此时奶牛体内葡萄糖需求增加,同时由于产后机体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导致糖异生功能异常,使脂肪分解代谢过快,从而产生过多的酮体,引起血液中酮体浓度升高,出现酮症症状。
奶牛在疾病、营养不良或环境应激等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酮症。
了解奶牛酮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们将详细探讨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应对这一常见疾病。
2. 正文2.1 发生原因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结构不合理:奶牛饲料中粗纤维不足,容易导致饲料的消化率过高,造成消化代谢紊乱,从而引发奶牛酮病的发生。
2. 营养不良:奶牛在产后由于体力消耗较大,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容易引起体内酮体的生成过多,从而诱发奶牛酮病。
3. 疲劳或应激:奶牛在分娩后容易受到疲劳或应激的影响,从而影响体内代谢的平衡,使得酮病的发生几率增加。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1f945c6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f.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是奶牛在产后出现的一种常见代谢性疾病。
其主要的发生原因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雌性奶牛在分娩后,由于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并且由于胃肠功能复苏较慢,造成食物摄取不足和丘疹未能充分发育,导致产后奶牛体内脂肪组织的分解过程不顺利,
积累过多的脂肪酸。
这些脂肪酸如果不能及时被利用,就有可能在血浆中形成过多的酮体,从而导致奶牛发生酮病。
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体现为食欲不振、日粮摄取减少、乳产量下降、体重减轻、
排尿频繁、腿部乳酸堆积、腿部无力、嗜睡、焦虑和神经症状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奶牛
甚至会出现昏迷和酪氨酸中毒的症状。
为了预防和治疗奶牛酮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合理调整产后奶牛的饲养管理,包括
饲喂和营养管理。
在产后的第一周,应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饲喂策略,确
保奶牛的饮食需求。
为了预防酮病的发生,还应注意维持奶牛的能量平衡,避免高产奶牛
过度瘦身。
在酮病早期,可以采取一些药物来帮助奶牛排出体内的酮体,恢复酮体的平衡。
常用
的药物包括草酸乙酯和丙酮酸盐等。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饲养条件,注意奶牛的体温调节,保持体温的稳定,对于预防
和治疗酮病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产后奶牛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脂肪酸积累过多,
从而形成酮体。
其临床症状主要是食欲不振、乳产量下降、体重减轻等。
预防和治疗酮病
的措施包括合理调整饲喂和营养管理、使用药物辅助排出酮体以及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
饲养条件。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563b4b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a.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ketosis)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葡萄糖代谢障碍,导致体内能量不足,产生大量的酮体而引起的。
以下将对其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发生原因:1.摄食不足牛的摄食量不足,导致体内能量不足,无法满足牛体的代谢需求,从而引起酮症。
2.生理期在产犊期、泌乳高峰期以及妊娠后期等生理阶段,牛的代谢需求也会显著增加,如此时摄食不足,也会引起酮症。
3.饲料结构高饲粮品质差、过度精加工饲料、马铃薯渣饲料等,都是引起酮症的因素。
4.疾病有些疾病也可能是引起酮症的原因,如乳房炎、代谢性疾病、肝病等。
临床症状:1.食欲减退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牛体内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已经代替葡萄糖提供能量,所以牛对饲料的需求也相应降低。
2.体重下降体内能量供应不足,整体代谢水平下降,自然体重也会出现下降。
3.乳量下降酮症会直接影响泌乳效率,从而引起乳量下降。
4.异常行为奶牛酮症的患病,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慢慢地牛的神经与精神状态都开始变得异常,表现出烦躁不安、焦虑等不正常的情绪和行为。
5.其它症状口臭、早产、毛发脱落等都可能是奶牛酮症的临床表现。
防治措施:饲料的结构要合理,组成要丰富多样,供给足够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物质,防止出现饲料营养成分不足的情况。
2.生活环境保持干燥、卫生、通风良好的生活环境,能够有效预防奶牛患病。
3.预防及治疗方案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产前、产后、妊娠期和泌乳高峰期等特殊时期的营养调控和监护;避免过度损失体重和饲料摄入不足;预防脂封乳。
当已经患病时,应及时治疗,通过给予高营养饲料、营养水剂等增加能量供应,促进能量代谢,并注意钙、镁、维生素等元素的补充,以保证牛良好的妊娠和泌乳效率。
4.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奶牛的血糖、血酮体等指标,随时了解奶牛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预防奶牛酮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酮病的发生没 有 影 响 , 如乳腺炎的发生对酮病发生
6] 的可能性没有影响 [ 。
2 酮病的危害
奶牛酮病的危害包括对产奶 量 、 乳 汁成 分 、 繁殖 性能的影响 , 还与其他疾病的发病率有关 。 酮病奶 牛 可 降 低 产 奶 量 和 乳 汁 质 量 。D u f f i e l d 等报道 , 奶牛产后前两周血 清 B / H B 为14 0 0μ m o l L 时可降低产奶量 1. / , / 8 8k d 20 0 0μ m o l L时可降低 g [ ] 7 产奶量 3. / 对乳汁质量的影响表现为增加 3k d ; g
约 7 周) 与降低奶牛怀孕晚期 的饲 料摄入 能力 奶期 ( 有限 , 在此期间较难通过饲养管 理显著 改变体况 , 所 以要在上次泌 乳 期 的 早 期 开 始 加 强 饲 养 管 理 , 才能 使奶牛达到最佳的体况 , 对于过瘦 的奶 牛 , 提前干 奶
] 1 期 1 周 ~2 周可 有 效 预 防 酮 病 的 发 生 [ 。超过3个
大量研究表明 , 酮病奶牛表现延迟 发情 , 卵泡囊 肿增加 , 人工授 精 次 数 增 加 , 受0 8 2 1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桂科字 0 ) 3 0 6 6 0 1 3 4 8 3 2 0 4 1 作者简介 : 李小杉 ( , 女, 湖北武汉人 , 硕士 , 主要从事奶牛围产期疾病的预防与监测 。 通讯作者 1 9 8 6- )
论文简述了奶牛酮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 及其对产奶量 、 乳汁成分 、 繁殖性能的影响和血酮的测定 摘 要 : 方法 , 以血清 β 羟丁酸 ( , ) / 作为区分健康奶牛和亚临床奶 牛的临界 浓 H d r o x b u t r a t e B HB 12 0 0μ m o lL y y y β 度, 还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奶牛酮病预防措施的最新研究 情 况 , 预 防措施 包括防 止 奶 牛 产 前 过 肥 或 过 瘦 、 增 使用添加剂 、 避免劣质饲料和应激因素等 , 此外 , 有条件的奶牛场还应及时建立酮病监测和预测 强奶牛食欲 、 制度 。 奶牛酮病 ; 危害 ; 预防措施 关键词 :
中图分类号 : S 8 5 6. 5; S 8 5 8. 2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 ) 1 0 0 7 5 0 3 8 2 0 1 0 0 1 0 1 0 8 0 4
奶牛酮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碳水化 合 物及挥 发性 脂肪酸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 能 失调的 代谢 性疾病 。 临床 酮 病 在 欧 美 的 发 病 率 为 2% ~2 0% , 亚临床酮病主 要 发 生 在 产 后 2 周 ~7 周 , 发病率可 达3 4%
李小杉等 : 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
1 0 9
延长 。 W a l s h 等 报 道 奶 牛 产 后 1 周 血 清 BHB 高 于 / 10 0 0μ m o l L或 产 后 2 周 血 清 B HB 高 于 / 人工 授 精 后 奶 牛 的 受 孕 率 可 下 降 14 0 0μ m o l L时 , 然而产后前 两 周 均 患 亚 临 床 酮 病 的 奶 牛 人 工 2 0% ; 授精后受孕率降 低 5 产后1周或2周患酮病的 0% ; 奶牛和前 2 周均患酮病的奶牛比健康 奶 牛的空 怀期 ( ) 分别长 1 ; 血清 BH 1 0 8d 6d 和 2 2d B 的浓度和持 ] 1 0 续时间与首次人工授精的受孕率呈负相关 [ 。 D u f f i e l dTF 等报道奶牛产后 1 周血清 B HB 超 过 12 / 0 0μ m o l L 可增加真胃移位和子宫内膜炎的 发病率 , 产后 2 周血清 BHB 超过18 / 0 0μ m o l L才 会
。 在高产奶牛 群 中 发 病 率 较 高 , 常发生于
[ ] 2
随着对 奶 牛的奶 产量 3 胎 ~5 胎的奶牛 。 近年来 , 酮 病 的 发 病 率 呈 现 逐 年 升 高 的 趋 势。 要求的提 高 , 奶牛酮病不仅 降 低 奶 牛 的 产 奶 量 和 乳 汁 的 质 量 , 还 有效预防奶牛酮病的发生已 影响奶牛的繁 殖 性 能 , 经成为关键问题 。
] [5] 1 4 产生大量 酮 体 而 发 病 [ 。G 报道防止奶 u oJ 等 1
牛产前过度肥胖可 有 效 预 防 奶 牛 酮 病 的 发 生 。 在 5 分制体况评分中 4. 0 以上的奶牛比 正常 奶牛更 易发
3] 生酮 病 [ , 分 娩 时 最 佳 体 况 是 3. 产前增加的 2 5 分, 1] 体重量与体脂动员的程度 呈正 相 关 [ 。 由于奶牛 干
[ ] 1
一般情况下 , 奶牛分娩后的日粮中蛋白质水平 应不超过 1 消化能在 1 从产前 4 6% , 2. 9 5 8M J 体重 , 周 ~5 周应 逐 步 增 加 能 量 供 给 , 直至产犊和泌乳高 丙酸的代 谢 峰 。 钴缺乏时导致维生素 B 1 2 合成受阻 , 转化减弱及糖的前体减少 , 增加体 脂动 员程度 , 使酮
1 1] 。 性[ [2 ] 1 3] 和张志刚等 [ 一致认 为 , 血 清中 S a k h aM 等 1 / B H B 含量 12 0 0μ m o l L 是区分亚临 床 酮病奶 牛 和 健康奶牛的界限浓度 。 广西大学采用 血 清总酮 体在
月干奶期 即 使 奶 牛 只 采 食 玉 米 青 贮 也 容 易 导 致 肥 胖, 因此 , 奶牛适宜的干奶期是 4 。 5d 0d ~7 4. 2 增强奶牛食欲 泌乳前期产 奶 量 不 断 上 升 , 泌乳高峰通常出现 在产后 4 周 ~6 周 , 而 采食 量高 峰 出现 在产后 1 0周 奶 牛 产 后 能 量 负 平 衡 导 致 奶 牛 体 况 下 降, 2 周, ~1 因此 , 尽可能在 围 产 期 增 强 奶 牛 的 食 欲 和 增 加 对 干 物质的摄入量 , 降低能量负平衡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对预防脂肪肝和酮病的发病率非常关键 。 围产期 奶 牛 食 欲 与 血 浆 N E F A 呈 负 相 关。 饲 喂全价日粮的奶牛摄入饲料量明 显比饲 喂精料和 饲 特别是在泌乳前 3 周 , 饲喂全价 日 料分开的奶牛高 , 粮的奶牛摄入饲料量比饲喂精料 和饲料 分开的奶 牛 分别高 2 泌乳4周以后大约是 4% 、 1 7% 和 1 2% , 6% 1 。 饲喂全 价 日 粮 的 奶 牛 代 谢 性 疾 病 和 消 化 性 因 疾病的发病率 低 于 精 料 和 饲 料 分 开 饲 喂 的 奶 牛 , 此, 建议有条件的奶牛场采用全价日粮 。 4. 3 避免劣质饲料 在奶牛干奶 期 应 给 予 优 质 的 纤 维 饲 料 , 促进瘤 或) 丁 酸盐的青 贮 胃的消化能力 。 含有大量乙酸和 ( 饲料可引起奶牛食欲下降 , 酮体含 量增 加 , 严重情 况 下发生奶牛酮 病 。 糟 渣 类 饲 料 含 生 酮 物 质 较 高 , 尤 其是甜菜 ( 粕) 和 糖 蜜 含 生 酮 物 质 很 高, 会增加瘤胃
1] 丁酸盐的浓度 , 可诱发奶牛酮病 [ 。 []
/ / / 6m d L~1 0m d L 为可疑酮病奶牛 , 1 0m d L~ g g g / 高于2 / 2 0m d L 为亚临床酮病 奶 牛 , 0m d L 为临 g g 床酮病奶牛 。
4 预防措施
奶牛酮病不 仅 严 重 影 响 奶 牛 的 产 奶 量 、 乳汁质 繁殖性能 , 还 会 增 加 其 他 疾 病 的 发 病 率, 有效预 量、 防奶牛酮病已成为关键问题 。 由于需 要 大量的 实验 奶牛才能取得足够的数据证明不同预 防 措施实 施情 况下酮病发病 率 的 差 异 性 , 至今仍没有预防酮病的 确定性措施
] 7 增加真胃移位的发病率 [ 。
应考虑建立奶牛酮病预测 、 监控和 预防 体系 , 在亚临 床阶段采用简便有效的措施预防临床酮病的发生 。 4. 1 防止奶牛产前过肥或过瘦 产前防止奶牛体脂过度动员 对预防 酮病的发 生 非常重要 。 产前 过 度 肥 胖 , 分娩后严重影响采食量 使机体 的 生 糖 物 质 缺 乏 , 引 起 能 量 负 平 衡, 的恢复 ,
7 8] 乳汁脂肪和 尿 素 浓 度 , 降 低 蛋 白 质 和 乳 糖 浓 度[ ,
与国内报道的乳蛋白明显增高 ( 和 2. 6 3% ~4. 0 3% )
9] 。 乳糖变化不完全一致 [
1. 3 营养不足 饲喂不足或 饲 喂 高 填 充 性 的 饲 料 , 导致生糖先 质缺乏 , 酮体生成增加 。
1. 5 继发因素 能引起食欲减退的疾病将会 降低血 糖浓度和 增 ,N 加血浆游离 脂 肪 酸 ( n o n e s t e r i f i e df a t t c i d s E ya 和 酮 体 浓 度。 如 生 产 瘫 痪、 青 草 搐 搦、 真胃移 F A) 4] 肢蹄 疾 病 、 乳 房 炎[ , 以及胎衣不下和子宫感 位、
[ 1]
1. 4 饲料因素 饲喂含有大量 丁 酸 的 饲 料 会 引 起 血 液 B H B浓 并间 接 通 过 降 低 食 欲 , 增 加 体 脂 的 动 员, 度的增加 , 尤其是在泌乳 早 期 ; 血液和乳汁中的酮体还会通过 饲喂大量生酮 饲 料 而 增 加 , 如甜菜和糖蜜都会增加
1] 瘤胃丁酸盐的浓度 [ 。
动物医学进展 , ( ) : 2 0 1 0, 3 1 1 1 0 8 1 1 1 P r o r e s s i nV e t e r i n a r e d i c i n e g yM
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
李小杉 , 杨丰利 , 杜玉兰 , 何宝祥 , 何山红
( 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广西南宁 5 ) 3 0 0 0 5
] 5 染[ 。 然而 , 也有研究发 现任何特定的繁殖疾病对
1 病因
1. 1 产后能量负平衡 奶牛产 犊 后 4 周 ~6 周 出 现 泌 乳 高 峰 , 但其食 欲恢复和采食量 的 高 峰 约 在 产 犊 后 的 8 周 ~1 0周, 能量和葡萄糖 的 来 源 不 能 满 足 泌 乳 消 耗 的 需 要 , 生 奶牛高产势必加剧这 种不 平 衡 , 机 体动 糖物质缺乏 , 员肝糖原 、 体脂肪和体蛋白 , 产生大量酮体而发病 。 1. 2 产前过度肥胖 干奶期供应 能 量 水 平 过 高 或 干 奶 期 时 间 过 长 , 奶牛产前过度肥胖 , 严重影响产后 采食 量 的恢复 , 使 机体的生糖物质缺乏 , 引起能量负 平衡 , 产生 大 量酮 体而发病 。 在 5 分 制 体 况 评 分 中 , 产前4分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