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综合防治初探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946f0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d.png)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奶牛在产后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该病对奶牛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
下面将从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该疾病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病原因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在产后大量产乳时,体内葡萄糖不能满足需求,机体出现负能量平衡造成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其主要发病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在产后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高产乳的需要,如果饲料管理不当,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就容易导致负能量平衡,从而引发酮病。
2. 泌乳期营养不良:在泌乳期,奶牛需要大量的葡萄糖来维持生理代谢和产奶,如果饲料中葡萄糖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能量不平衡,伴随而来的就是疾病的发生。
3. 环境因素:气候变化、饲料中毒、疾病感染等均可能影响奶牛的葡萄糖代谢和消化吸收,从而引发负能量平衡和酮病。
二、临床症状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食欲不振:患病的奶牛常常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拒绝饲料,食量明显减少。
2. 产奶量减少:患病的奶牛产奶量减少,质量下降,奶品味变差,最终导致产奶效益降低。
3. 体重减轻:患病的奶牛出现明显的体重减轻,体态消瘦,毛发干燥无光泽。
4. 精神萎靡:奶牛在产奶期,本身消耗较大,如果再受到代谢性疾病的困扰,就会表现出精神萎靡,行为异常。
5. 发情不准确:患病的奶牛出现发情不准确,周期错乱,难以配种。
6. 其他症状:部分患病的奶牛还可能出现口渴、烦躁、排尿减少、疲倦等临床症状。
三、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奶牛酮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设计泌乳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方案,包括饲料的配方、饲料的营养成分,定期检查和调整饲养计划,尽可能避免饲养管理不当引发的酮病。
2. 合理喂养:在泌乳期,需要根据奶牛的生产性能和体重等情况,合理配置能量、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饲料,确保奶牛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避免因为营养不良引发酮病。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370a22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b.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又称脂肪肝病,是困扰奶牛养殖业的一种常见疾病。
其发生原因主要与营养不平衡以及能量供给不足有关,以下将介绍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高产奶牛在产后营养需求的不均衡,导致能量供给不足,使奶牛体内脂肪代谢紊乱,产生大量酮体,进而引发酮病。
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分为两种类型:亚急性和急性。
亚急性酮病表现为食欲减退、饮水量减少、粪便量减少、乳量下降等,奶牛整体情况较好,体重较为正常。
急性酮病则表现为明显的厌食、消瘦、虚弱无力、步履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昏迷、呼吸深浅不均、体温下降等生命危险症状。
针对奶牛酮病的防治措施如下:1. 饲养管理方面:合理安排草料和浓缩饲料的比例,保证奶牛摄入足够的粗纤维和蛋白质,避免饥饿或过度肥胖。
合理饲喂时间和分量,防止过度饲喂。
保证奶牛充足的饮水量和新鲜饮水。
增加运动强度,增加能量消耗。
2. 饲料管理方面:饲喂高质量的饲料,提高奶牛的能量供给。
在产后30天内逐渐增加饲喂量和浓缩饲料比例,降低酮病的发生风险。
3. 补充葡萄糖和维生素:通过添加葡萄糖、碳酸氢钠、维生素B群等物质,补充奶牛体内能量和营养物质不足。
4. 合理的运输和适宜的环境:避免奶牛长时间处于高温或寒冷环境中,减少奶牛的应激反应。
5.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奶牛有酮病的症状,应立即请兽医进行诊断,并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是由于奶牛在产后能量供给不足,导致脂肪代谢紊乱,进而引发酮病。
临床症状可分为亚急性和急性。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饲料管理、补充能量和营养物质、适宜的运输和环境以及及时就医等措施,以减少酮病的发生和降低其对奶牛的危害。
奶牛酮病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
![奶牛酮病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f44db99daef5ef7ba0d3cc4.png)
1 实验 室诊 断
血液酮体 简称血酮 , 指血液 中丙酮 、 乙酰 乙酸 和 1一羟 丁 3 酸 ( HB 之和 , 目前为止 , B A) 到 学术 界有 以血 酮为诊断奶牛酮
病指标 的 , 也有 以 B一羟 丁酸为诊 断指标的 。业 已公认 , 奶牛
赖 氨酸和蛋氨酸是合成 L _肉碱的前体 , 此外还需要足量 的维生素 B、 烟酸 、 维生素 C和 叶酸。 每天给小鼠添加 L -肉碱 09 .5摩尔能 明显 升高血浆 和组织的 肉碱 ,降低 血浆的 B B HA
和肝 中甘油三脂 。
的卵磷脂胆 固醇酰基转移酶 和游 离胆固醇 ,胆 甾醇酯 活性下
奶 牛酮病 是高产奶 牛由于产后体 内碳水化合 物及挥发性 脂肪 酸代谢紊乱所引起全身性功能失 调的营养 代谢性疾病 。
2 防治
用 4 0克 / 0 升葡 萄糖溶 液 6 0毫升 有治疗 酮病 作用 ; 0 同 时 ,0 5 0克 / 葡萄糖溶 液 5 0毫 升和 2 0单位胰 岛素可用 于 升 0 0 治疗奶牛酮病 。木糖醇 可以治疗 酮病 , 降低 N F E A。按 01 . 4国 际单 位 / 千克剂量胰岛素有预防肝脂肪沉积及酮病 ; 重组牛生 长激 素能 降低奶牛酮病发病率 。
2 . %钙 、.5 %锌 、 . 3 】6 3 015 00 %铜 ) .】 5 01 千克 ,其粗精 比产前为
5 4, 6:4 产后为 4 : , 45 结果能降低 血清中游离脂肪酸 。 6 但也有
研究 指 出在 围产 期 内饲 喂能量 添加 剂 ( 5 4 %甜菜浆 、2 2 %糖 蜜 、7 1 %丙 二醇及丙 酸钙 ) 能提高产奶 量 , 而对奶 牛的采 食量 和奶牛酮病的发生率没有影响。产前饲喂低能量 ( 按需要的 7% ) 1 5 和 . 5千克 , 天油菜籽能增加 产后采食量 。泌乳早期 I : 1 服丙酸钙预防亚临床低 钙血症及亚 临床酮病 的效果不明显。 丙二醇是生糖先质 , 给予丙二醇能提高 血糖 水平 , 减少血
牛酮血症的综合防治
![牛酮血症的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cba9aa4d1a37f111f0855bbf.png)
牛酮血症的综合防治作者:马文胜来源:《兽医导刊》 2016年第10期马文胜/ 乌兰察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一)发病情况奶牛养殖过程常见疾病有很多种,而在围产期,由于在较短时间内连续经历妊娠、分娩和泌乳三个重要阶段导致奶牛处于高代谢状态,而处于高代谢状态则会导致奶牛长期处于生理性氧化应激状态,最终导致奶牛出现酮血病。
奶牛酮病(ketosis)是围产期奶牛发生的一种常见代谢疾病,该病主要以能量负平衡、消化出现障碍、低血糖、脂肪被大量动员、血酮增高和肝脂代谢紊乱为主要病理学基础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奶牛得酮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围产期奶牛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等重要供能物质消耗程度与奶牛从食物中摄取的能量存在差异,因而导致奶牛机体内的能量出现不平衡,最终奶牛由于机体异常而得病。
酮病不仅会降低奶牛产奶量,影响繁殖性能,还会引发皱胃变位、胎衣不下、乳腺炎、子宫炎、脂肪肝、生产瘫痪等其它多种围产期常见疾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奶牛酮病的发病率也一直处在较高水平。
在美国,每年有约4% ~ 5% 的奶牛患临床酮病;印度地区奶牛的发病率则为14.69% 左右;我国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则能达到泌乳牛总数的15% ~ 30% ;日本的奶牛发病率甚至高达43.1%。
而相比奶牛酮病,亚临床酮病的发生率还要更高。
据相关研究者统计发现, 在泌乳期的前九周, 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率甚至能够达到59%。
因此,奶牛酮病会对奶牛的养殖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母牛在每次生产犊牛后均有发生酮病的可能。
多年来的临床显示,年轻母牛或生产胎次低的母牛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年长及生产胎次高的母牛。
根据数据统计,生产胎数少于6 胎的母牛发病情况占酮病发病率的将近八成,6 ~ 10 胎次的母牛则占总发病率的两成左右,而生产犊牛胎数高于10 胎的母牛发病率极低。
酮病的发病不存在季节性的情况,在四个季节中均有可能发病。
但相较而言,在冬春两个季节中发病率较高,能占到总发病率的55%。
甘肃天水奶牛酮病调查与防治初探
![甘肃天水奶牛酮病调查与防治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dabdf9e6102de2bd96058896.png)
治对策研 究 , 采用 综合性 预 防和治疗 措施 , 效果 较为
满意 , 告如 下 。 报
1 调 查 方 法
20 年 1 至 20 07 月 0 9年 1 2月 , 我们 对 本 市秦 州 区玉泉镇 、 皂角 乡 , 积 区花牛镇 的 5个奶 牛养殖 场 麦 ( ) 户 的奶 牛酮病 发病情 况进 行 了调查 。一是 到养 殖 场 ( 调查 奶 牛饲养情 况 , 阅生 产记 录 、 户) 查 了解奶 牛 E粮 结构组 成 和生 产状 况 ; l 了解 酮 病发 病 与 治 疗情 况, 掌握奶 牛酮病 的发 生 与季 节 及奶 牛生 产 胎 次 等 因素 的关 系 ; 三是 和 临床兽 医座 谈 , 看 用 药情 况 , 查 分析 、 究并 拟定 综合性 预 防和治 疗措施 ; 研 四是对某 奶牛场 无 临床酮 病 症状 的 8 6头 泌 乳奶 牛 的尿 、 , 乳
要 原 因 。根据 调查 , 当地 部分奶 牛 饲养户 , 由于受饲
收 稿 日期 :0 00 1 2 1—12
食量 要在产 犊 1 4周后 方 可达 到 高 峰 。这 期 间 高产 奶牛 排 出大量 乳糖 , 而食人 糖 源不足 , 体糖代 谢呈 机 现负 平衡 , 就大 量进行 脂肪 代谢 , 生大 量酮体 导致 产 发生 酮病 。因此 , 学 的饲 养管 理 , 于 降低酮病 发 科 对
应 用 酮 粉 法 进 行 了 隐性 酮 病 实 验 室 定 性 检 测 。
2 调 查 结 果 与 分 析
2 1 发病情 况 3年 间共 调 查 本 市 两 区 5个 奶 牛 . 养殖场 ( ) 户 的生 产 奶 牛 16 5头 , 中 临床 酮 病 患 6 其 牛 1 9头 , 病率 6 5 。经对 某 奶 牛 场无 临床症 0 发 .4 状的 8 6头产 奶 牛 的尿 、 定 性 检测 , 出尿 酮 阳性 乳 查 1 6头 , 中乳酮 阳性 1 其 2头 。尿 、 双 阳性 共 1 乳 2头 , 确 定为 亚临床 酮病 。亚 临床 酮病 发病 率 占泌乳奶 牛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2ac341f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c.png)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奶牛酮病(ketosis)是奶牛产后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生原因复杂,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牛的健康,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对于维持奶牛健康、提高产奶量至关重要。
一、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1. 能量不足:奶牛在产后会出现大量泌乳,而且常常因剧烈的产后应激而食欲减退,导致摄食不足。
奶牛的体内能量供应不足,进而导致脂肪组织分解产生过多酮体而引发酮病。
2. 营养不均衡:奶牛产后需要大量的优质饲料和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来维持身体功能和泌乳,如果饲料配方不合理或者采食不足,可能导致奶牛出现饮食失调,进而引发酮病。
3. 水分不足:奶牛在产后,由于泌乳量大、食欲减退等原因,常常导致饮水不足,体内水分紧张,血液黏稠度增加,阻碍正常的代谢过程,从而导致酮病的发生。
二、奶牛酮病的临床表现1. 食欲减退: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常常表现为食欲减退,不愿意进食。
2. 体重减轻:因为能量供应不足,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体重会迅速减轻。
3. 行为异常: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可能表现出行为异常,如焦躁不安、低头垂耳、无精打采、走动困难等症状。
4. 乳产量下降: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可能会出现乳产量下降、奶脂与乳糖含量下降等症状。
5. 尿味异臭: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尿液可能会呈现异味,通常为一种刺鼻的水果味。
6. 酮体检测:通过尿液或血液中酮体的检测,可以明确诊断是否患有酮病。
三、奶牛酮病的诊断与防治1. 诊断方法:奶牛酮病可以通过体检、生产状况观察、尿液或血液中酮体的检测来进行诊断。
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以免病情加重。
2. 预防措施: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奶牛酮病的关键。
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该注重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奶牛能够摄取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
要保证奶牛的饮水量充足,确保水的质量卫生,防止水质受到污染。
对产后奶牛进行认真的护理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就诊治疗。
高产奶牛酮病的防治
![高产奶牛酮病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92f67fc9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0.png)
实验室诊断
血液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酮体、血糖、血脂等指标,以确定病情及病因。
尿液检查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酮体、血糖等指标,辅助诊断酮病。
鉴别诊断
要点一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与乳腺炎、子宫炎等其他疾病进行鉴别,以避免误诊。
要点二
监测病情
定期监测奶牛的酮体水平及生理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 化。
05
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低 ,脂肪含量高,容易引发 酮病。
维生素缺乏
缺乏维生素A、D、E等, 会增加酮病的发病率。
矿物质不足
如钙、磷等矿物质不足, 会影响奶牛对饲料中脂肪 的利用。
环境因素
温度
高温环境会使奶牛产生应 激反应,从而增加酮病的 发病率。
湿度
湿度过大,容易使奶牛受 到霉菌感染,进而引发酮 病。
案例二:酮病对犊牛的影响
01
总结词
酮病可能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需注意犊牛的营养和护理。
02 03
详细描述
母牛在泌乳期出现酮病症状,可能会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导致犊牛 体重和健康状况不佳。此外,母牛的乳汁也可能含有高浓度的酮体, 影响犊牛的消化和吸收。
防治建议
注意母牛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时治疗母牛的酮病症状,同时关注犊 牛的生长发育和营养需求。
定期检查
定期对奶牛进行酮体检测,以 及时发现病情。
合理配制饲料
保证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平 衡,以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 同时避免过量摄入某种营养成
分。
控制环境
保持牛舍的卫生和适宜的环境 条件,以减少应激对奶牛的影
响。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使用抗酮类药物,如丙二醇、 甘油等,以降低血液中酮体的
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
![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e13bed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b.png)
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奶牛酮病又称为酮血症、酮尿症,是奶牛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因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是泌乳奶牛最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本病多发生于泌乳性能良好的高产奶牛,此时母牛消耗大量能量,体内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时,会导致葡萄糖代谢紊乱,导致过多的酮体生成并在体内大量积累,造成奶牛机体功能失调。
本病多发生于产后第一个泌乳月,不同胎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多发生于冬夏两季,且以3~6胎次的发病率最高。
其临床特征是尿液、血液及乳汁中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泌乳量下降,并伴发有神经症状。
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也随之提升,从而导致奶牛酮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欧美国家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在2~20%,我国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在15%,尽管酮病很少引起奶牛死亡,但是,容易引起泌乳量和乳品质下降,繁殖率下降及生殖系统疾病,增加养殖成本,因此,对于奶牛酮病应引起养殖企业及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1发病原因1.1糖和脂肪摄入不平衡李小杉等报道指出,奶牛产犊后30~50d是处于产奶高峰期,这一阶段,奶牛的食欲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若对葡萄糖或能量摄人不足或不平衡,均可导致体内糖和脂肪处于不平衡状态,而这时又是产乳高峰期,势必会加剧这种不平衡,从而引发酮病,研究表明,奶牛每天适合的产奶量是22kg,若每天产奶量高达34kg,则血液中的全部葡萄糖都将被乳腺所摄取,从而导致葡萄糖下降,最终引发酮病。
1.2日粮中营养不平衡或供应不足若饲料供应过少,并且品种单一,品质低劣,会造成日粮营养不平衡,若精词料词喂过多,粗词料又不足,会导致机体生糖物质缺乏,会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奶牛又因泌乳量过大而运动量又少,也会引起体内血糖浓度降低和脂肪沉积,从而引发奶牛酮病。
另外,青贮词料发酵过度会产生大量丁酸,饲喂奶牛后会引起血液bhb浓度升高,容易引起奶牛酮病,另外还指出,若词喂大量生酮饲料如甜菜和糖蜜等,也会导致瘤胃丁酸盐的浓度升高,引发酮病。
浅析奶牛酮血症发病机理与综合防治措施
![浅析奶牛酮血症发病机理与综合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df3a46df12d2af90242e674.png)
畜业技术资源育繁浅析奶牛酮血症发病机理与综合防治措施谷丽芬(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050200)摘要:高产奶牛、产前过度肥胖的奶牛、营养物质缺乏的奶 牛是酮血症易感牛群,此外,饲养管理不良,寒冷等也能导 致奶牛患病。
本文主要论述奶牛酮血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院奶牛酮血症;发病原因;防治措施奶牛酮血症是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
主要病 症表象是体重降低,产奶量下降;检测后数据对比血糖浓度 降低,尿液、血液、乳液中的酮体含量大幅度增髙,消化技 能紊乱,部分带有神经症状。
根据有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可以 分为临床酮血症和亚临床酮血症。
正常的牛血清中含有的酮 体量一般在17.2mmol/L以下,临床酮血症母牛血清中的酮体 含量在34.4mmol/L以上,亚临床酮血症带病体的血清酮体在 两者之间为17.2耀33.4mmol/L。
而根据发病原因分类可分为原 发性酮血症和继发性酮血症。
原发性酮血症的发病原因是能 量代谢紊乱而引起的奶牛体内酮体生成大幅度增加;继发性 酮血症的起因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如创伤性网胃炎、真胃变位等疾病都可能引起奶牛食欲下降,血糖浓度降低,从而引发并发症|1]。
奶牛酮血症有相对集中的病发期,为奶牛产犊的第一个 泌乳月内,在第三周尤为严重。
3耀6胎母牛的病发率最髙,第一次产犊的母牛也会患病,产量越髙的母牛相对发病概率 也越髙。
母牛有反复的酮血症病史可能与遗传和消化代谢能 力差有关。
1发病原因奶牛酮血症的发病原因众多,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1奶牛高产产犊后10周内食欲较差,葡萄糖供给不足。
在母牛产 乳量髙的情况下势必加大平衡倾斜加剧,导致酮体量大幅度 提髙而患病。
母牛每天合适的产奶量为22kg左右,过髙会加 大患病率。
1.2产前过度肥胖母牛干奶期功能过髙,导致产奶期过渡肥胖,导致产后 供给不足,能量比例不足,而导致产生过多酮体从而导致母 牛患病。
根据分析,将干奶牛和泌乳牛混群饲养会使干奶牛 过度肥胖,是国内母牛患病重要原因之一。
奶牛酮病的综合防治
![奶牛酮病的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b6a73c09227916888486d78a.png)
促 肾上 腺 皮 质 激 素 以 及 肾 上 腺 糖 皮 质类 固 醇 激 素 的 应 用 在 酮 病 的代 澍 紊 乱 主要 表 现 为低 糖 高 酮血 症 及 肝 糖 原 水 平 降 治 疗 中 已取 得 满 意 的疗 效 。应 用 A C T H 2 0 0~ 6 0 0 单位 ,1 次 肌 肉 低 。酮体 本 是新 陈 代谢 的 正常 产物 。当肝 脏 中的 脂肪 分解 时 ,部 注射 ,使用 方便 简 单易 行 ,注 射后 病 牛无 副作 用 。肌 肉注射 可 的 分形 成 酮 体 ( 丙 酮 乙 酰醋 酸 B 一 羟 丁酸 ),部 分 “ B 氧化 ” 的过 松 1 0 0 0 m g 对 本 病也 有 较好 的疗效 ,注 射后 4 8 h 内 ,患病 牛 食 欲恢 程 中形成 较 低级 的脂 肪 酸 ,机 体正 常 时经 过柠 檬 酸循 环继 续 氧化 复 ,2~ 3 d 后产乳 量显 著增 加 ,血糖浓 度增 高 ,血酮 浓度 减少 。
. 2 确诊 引起 的 。前 胃 的功能 紊乱 也 可 能引起 酮 病 ,当粗料 突 然变 换到 精 5
料 ,或者从 蛋 白质贫 乏 的饲 料变 换 到蛋 白质 丰 富的 饲料 ,瘤 胃 中
酮 病诊 断 主要 是 根据 调养 条 件 、奶 牛产 奶量 及 其 它症 状 ,或
的菌群 不 能与 这 种改 变相 适应 。怀孕 分娩 和 开始 产奶 时 ,新 陈 代 借 助于 实验 室诊断 ,均 可确诊 。 谢 和 内分 泌系 统 的负 担都 增重 ,容易 发生 碳水 化 合 物 和脂肪 代 谢 6 治 疗
症状 介绍 、诊 断方法 、治疗 方式 做 了总结 。
表 现为 肝脏 和 。 肾 脏 的脂 肪性 浸润 和变 形 。
4. 1 神经 性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5b503f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d.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的高产奶牛身上。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可以有多种,包括饲养管理不当、能量供给不足、运输及疾病引发的压力等。
在本文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生原因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的饲养管理对于酮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奶牛的饲养管理不当,例如饲料供给不足、饲喂不规律等,会导致奶牛摄入的能量不足,从而引发酮病的发生。
2. 能量供给不足:奶牛在产后需要大量的能量来满足高产奶的需求,如果能量供给不足,就容易导致奶牛饮食不足、体内脂肪分解过多,产生过多的酮体,从而引发酮病的发生。
3. 运输及疾病引发的压力:奶牛在运输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奶牛摄食不畅、能量供给不足,从而引发酮病的发生。
奶牛在产后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例如乳房炎等,这些疾病也会导致能量供给不足,从而引发酮病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1. 食欲不振:奶牛在发生酮病后,食欲明显减退,不愿意进食。
2. 头部异常:奶牛发生酮病后,可能出现头部异常的症状,包括频繁摇头、抽搐等。
3. 体重下降:酮病会导致奶牛体内脂肪分解过多,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4. 尿液异常:奶牛在发生酮病后,尿液中可能出现大量的酮体,尿液呈现甜味。
三、防治措施1. 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预防奶牛酮病,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根据奶牛的产后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保证奶牛摄取足够的能量。
3.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加奶牛的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能量的浪费,预防奶牛酮病的发生。
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奶牛的身体状况,包括食欲、体重、体温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预防奶牛酮病的发生。
5. 药物治疗:在发生酮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进行控制,包括给予盐酸二甲双胍、静脉输液等,帮助奶牛恢复正常。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10aef0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1.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1. 引言1.1 什么是奶牛酮病奶牛酮病,又称为无意识性脂质病或反常性脂质病,是一种常见的奶牛代谢紊乱疾病,主要发生在高产奶牛及泌乳后期的奶牛身上。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涉及到奶牛产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以及能量供给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了体内产生了过多的酮体,从而引发奶牛酮病的发生。
奶牛酮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奶牛食欲减退、体温下降、体重减轻、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乳品质量下降以及生殖功能受损等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奶牛酮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定期体检、科学的饲料配制等措施,以确保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奶牛酮病的发生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生活质量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治奶牛酮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发生原因奶牛酮病是奶牛产后最常见的新陈代谢紊乱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产后1-3周左右。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营养不良:产后奶牛由于产后消化功能减弱,营养摄入不足导致体内葡萄糖供应不足,使脂肪分解过多,产生过量的酮体。
2. 脂肪代谢异常:大量卵巢皮质激素的分泌导致奶牛体内葡萄糖和脂肪代谢失调,进而引起奶牛酮病的发生。
3. 疲劳应激:产后奶牛生理和心理压力大,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衡,进而引发奶牛酮病。
4. 环境因素:奶牛的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奶牛的健康状态,增加奶牛酮病的发生风险。
5. 遗传因素:部分奶牛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使其更容易发生奶牛酮病。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加以注意,避免因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奶牛酮病的发生。
2.2 临床症状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全身性症状:患病的奶牛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精神不佳等全身性症状。
奶牛的活动性也会减弱,表现为行动迟缓、精神萎靡等。
2. 消化系统症状:奶牛酮病患牛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
奶牛酮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奶牛酮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a8de91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9.png)
2013年第07期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由于产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全身性功能失调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1病因分析(1)日粮中的精料与粗料搭配比例不合理,如一种日粮是饲喂精料过多,特别是蛋白质饲料过多,而粗料特别是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饲喂不足;另一种日粮是低蛋白质、低能量的饲料饲喂过少,而碳水化合物饲料也饲喂不足。
加上高产奶牛处于泌乳盛期,更会加剧营养物质的不足或缺乏。
(2)牛的营养物质消化生理特征是瘤胃内发酵(瘤胃消化)。
在瘤胃内发酵中产生大量挥发性脂肪酸,通过瘤胃壁上皮细胞吸收其中乙酸和丁酸转变为β-羟丁酸等酮体。
瘤胃内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比例越大,便使血液中酮体含量相应地越多,容易成为食饵性酮病。
(3)基于乳腺组织由乙酸参与乳脂合成的过程中氧化还原机能紊乱,自发产生过多的乙酰乙酸等酮体,在诱发低糖血症的同时,成为乳房性酮病的病因。
(4)由于糖皮质激素减少,影响瘤胃黏膜上皮细胞对丙酸的吸收以及对糖原的利用,致使血糖含量减少,出现低糖血症;当奶牛在分娩后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明显减少,这就使脂肪酸β-氧化过程增强,生成大量乙酰辅酶A ,其结果使血酮含量增多。
2临床症状食欲降低或废维。
喜蝎污水、尿液,异嗜脏物或泥土,厌食精料,仅吃少量干草或其他粗饲料。
粪便恶臭,酸度增高,外附粘液;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可视粘膜黄染;瘤胃弛缓,蠕动微弱,收缩欢数减少。
体温正常或下降(37.5℃)。
心跳次数可超过100次/min ,心音微弱,心律不整;体重减轻,缩腹;产奶量骤减;特别是高产牛产奶量减少或无乳,乳具酮味。
神经症状突然发作,上槽后不采食,于棚内乱转,目光怒视,横冲直撞,站立不安。
全身紧张,颈部肌肉强直,兴奋狂暴,有的牛在运动场内乱跑,称之为“疯牛”。
有的牛呈沉郁症状,不愿走动,呆立槽前,低头耷耳,目光暗淡,似沉睡态,对外界反应迟钝。
3实验室诊断酮病病牛的血糖含量为18~40mg/100mL ,继发性酮病病牛不低于40mg/100mL ,甚至还有的比酮病病牛更多(健康奶牛的血糖含量为40~93mg/100mL)。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437c65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8.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哺乳期的奶牛身上。
它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能量失衡引起的。
以下是关于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的一些详细介绍。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奶牛在生理期间的繁殖和产奶高峰需求大量的能量,但饲料中的葡萄糖和其他可供利用的能量来源却不足。
这会导致体内葡萄糖储备减少,并且不足以满足身体所需,从而引发奶牛酮病。
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食欲下降:患有酮病的奶牛通常会表现出食欲下降,甚至拒绝进食。
2. 体重下降:酮病奶牛的体重通常会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它们无法得到足够的能量供给。
3. 静脉充血:奶牛酮病会导致奶牛血液循环出现问题,从而造成静脉充血和其他循环问题。
4. 呼吸困难:奶牛酮病会导致奶牛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这是由于体内脂肪过多而引起的。
对于奶牛酮病的防治措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防治奶牛酮病的关键。
为奶牛提供充足且均衡的饲料,确保它们获得足够的能量。
2. 营养调整:在奶牛怀孕和哺乳期,需要适量增加饲料中的能量含量,以满足奶牛身体的需求。
3.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患有酮病的奶牛,可以适量使用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酮宁注射液、双黄降酮片等。
4. 提供适宜的运动和活动:适当的运动和活动可以促进奶牛的新陈代谢,并帮助其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奶牛疾病,主要是由于能量失衡引起的。
要预防和治疗奶牛酮病,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营养调整、药物治疗和提供适宜的运动和活动等措施。
只有综合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奶牛酮病的发生。
奶牛酮病的预防与治疗
![奶牛酮病的预防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243593ddd36a32d7275811c.png)
2.2 治疗 静注葡萄糖 500 克/日袁严重病例 2 次/日袁宜稀
释到 10%浓度袁连用 5 天遥 静注 5%碳酸氢钠 500~1000 毫升袁注意测定治
疗前后尿液的 pH 值袁尿液呈碱性时不再补充碳酸 氢钠遥
酮病为饲养不当袁多伴随血钙不足袁宜输液补 钙 2~5 克袁酮病低血糖也伴随心率低袁可适量用安 钠咖调整遥
2 诊断与治疗
2.1 诊断 用酮体试剂做定性试验测量奶或尿遥 试剂配
方 院硫 酸铵 100 克 袁无水 碳酸 钠 50 克 尧亚 硝 基 铁 氢 化钠 3 克遥 共研细末密闭保存遥 取其粉末少量放于 载玻片上袁加乳汁或尿液 2~3 滴袁混匀出现紫红色 即为阳性遥
通过临床症状观察消化机能障碍渊不食或不反 刍尧 反刍少要粪便干燥或球状冤袁 精神兴奋或沉郁 渊 狂 躁 尧 执 拗 尧 凝 视 尧 嗜 睡 冤袁 问 诊 精 饲 料 添 加 情 况 袁 即可初步诊断袁结合酮体测试即能确诊本病遥
由于治疗过程补充大量糖袁应辅以 VB1 促进糖 的代谢利用袁可以 500 毫克/日遥
神经兴奋型酮症袁可用塞拉唑 20~50 毫克肌注 或静注袁能使牛快速转入镇静状态袁以达到保护大 脑皮层的目的遥
3 饲养管理
酮病治疗期间袁多给能量饲料袁少给蛋白质饲 料利于疾病的好转遥 围产前后饲给充足的能量饲 料袁 蛋白质含量应在 16%左右,TMR 全混日粮饲喂 最好遥
病而不自知遥 此次调查袁笔者采用了奶牛酮病监测试纸条做
为定性监测手段袁对照临床表现症状袁通过对病例 的深入调查分析袁查找酮病发生原因袁大致分为以 下几种院
生产性酮病院表现为采食量下降袁挑食干草袁反 刍次数下降袁眼窝下陷遥
消耗性酮病院由于产前过度肥胖袁导致脂肪肝袁 影响产后采食量的恢复袁产后引起能量负平衡导致 酮病发生遥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44cd28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f.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奶牛在产后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生原因主要与能量代谢紊乱有关。
奶牛在产后由于机体需要大量的能量用于乳汁合成与产后康复,需要大量优质饲料供给,而在饲料摄入不足或饲料中不平衡的营养素供给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奶牛酮病。
本文将介绍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一、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1. 饲料供给不足:在哺乳期奶牛需要大量的优质饲料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如果饲料供给不足,会导致奶牛体内产能力下降,轻则出现瘦弱等症状,重则会导致奶牛酮病的发生;2. 饲料中营养素不平衡:在饲料中,营养素的平衡对奶牛的健康非常重要,若是饲料中缺乏某种重要的营养素,会导致奶牛代谢紊乱,容易发生奶牛酮病;3. 环境压力:产后奶牛因生理上的变化,容易受到环境压力的影响,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也是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之一。
二、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1. 食欲不振:奶牛酮病的奶牛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不愿进食或者减少食量。
2. 体重下降:患有奶牛酮病的奶牛由于能量代谢紊乱,会导致体重迅速下降,体质变得消瘦。
3. 沉睡不醒:奶牛酮病的奶牛会出现异常的沉睡状态,呼吸深长,但并不醒着,表现出精神差的症状。
4. 产后蓄尿:奶牛酮病的奶牛在产后可能会出现蓄尿的情况,尿液呈现出蓝色或紫色,这是因为在奶牛酮病的情况下,奶牛体内产生的酮体被排泄出体外形成尿液的成分就会发生变化,造成尿液颜色发生变化。
三、奶牛酮病的防治措施1. 合理的饲料供给:在奶牛产后,要合理供给优质饲料,确保奶牛有充足的能量供给,可以通过增加玉米、糖分等能量丰富的饲料来供给奶牛。
2. 维持良好的环境条件:在奶牛产后,给予奶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的紧张压力对于预防奶牛酮病非常重要。
3. 定期体检:对产后奶牛进行定期的体检,如果发现有病症及时给予治疗,预防奶牛酮病的发生。
4.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合理补充奶牛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奶牛的健康。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dca57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5.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由于奶牛体内酮体积聚过多引起的代谢紊乱。
酮病常见于泌乳高峰期的奶牛,特别是产后两周至两个月时。
下面将详细介绍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一、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1.能量供给不足:高产奶牛在泌乳高峰期对能量的需求非常大,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产后饲养未及时提供充足的饲料,使奶牛体内酮体积聚过多,从而引起酮病的发生。
2.饲料缺乏多样性:奶牛饲料单一,缺乏多样性,特别是饲养大量青贮饲料的奶牛容易发生酮病。
3.水分不足:高产奶牛的患病率与站立时间和饮水量有关,水分不足会影响奶牛的采食,从而导致酮病的发生。
4.产后应激:产后应激会引起奶牛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导致酮病的发生。
二、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1.食欲不振:患病奶牛食欲减退,拒食或少食,产后靠喝水来补充能量。
2.体重下降:由于减食,奶牛体重会明显下降。
3.奶量减少:患病奶牛的产奶量明显减少,通常是早上奶量明显减少。
4.神经症状:严重病例会出现神经症状,如运动不灵活、肌肉震颤等。
5.体温升高:患病奶牛体温升高,常常超过39℃。
三、奶牛酮病的防治措施1.科学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防治酮病的关键。
在泌乳高峰期,应提高饲养水平,增加奶牛的饲料供给量,特别是能量的供给要保证充足。
2.合理饲料配方:奶牛饲料应选择优质、多样性的饲料,并根据奶牛的体重和产量,合理配制饲料,以提供充足的营养。
3.充足的饮水:要确保奶牛有充足的饮水量,可以适当增加饲喂次数,保持饮水器的清洁。
4.减轻应激:产后应尽量减少奶牛的应激,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奶牛的情绪稳定。
5.病例隔离:发现患有酮病的奶牛应及时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染。
6.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发生酮病的奶牛,可以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口服酮病治疗药物等。
7.营养补充:在饲喂方面,可以适量补充营养剂,如维生素B12等,以促进奶牛的食欲和代谢。
奶牛酮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能量供给不足、饲料缺乏多样性、水分不足和产后应激等因素引起的。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9b9572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7.png)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摘要】奶牛酮病是奶牛繁殖过程中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内酮体过多积累引起的代谢紊乱。
发生原因包括高产奶牛体能不足、高产高油料饲粮、急性营养亏缺等因素。
临床症状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消化不良等表现。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科学饲养管理、合理饲料配比、提高饲料消化率等。
对奶牛酮病的重视至关重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病率,保障奶牛健康和生产效益。
在日常饲养中,应注重预防为主,定期检查奶牛健康状况,避免发生奶牛酮病给养殖业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奶牛酮病、发生原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重视、概述1. 引言1.1 奶牛酮病概述奶牛酮病,又称为脂肪性肝病或酮症,是奶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
该病主要是由于奶牛产后体内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酮体浓度升高。
奶牛酮病不仅会直接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还会增加饲养成本,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奶牛酮病在奶牛产后60天内最容易发生,此时奶牛体内葡萄糖需求增加,同时由于产后机体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导致糖异生功能异常,使脂肪分解代谢过快,从而产生过多的酮体,引起血液中酮体浓度升高,出现酮症症状。
奶牛在疾病、营养不良或环境应激等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酮症。
了解奶牛酮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们将详细探讨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应对这一常见疾病。
2. 正文2.1 发生原因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结构不合理:奶牛饲料中粗纤维不足,容易导致饲料的消化率过高,造成消化代谢紊乱,从而引发奶牛酮病的发生。
2. 营养不良:奶牛在产后由于体力消耗较大,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容易引起体内酮体的生成过多,从而诱发奶牛酮病。
3. 疲劳或应激:奶牛在分娩后容易受到疲劳或应激的影响,从而影响体内代谢的平衡,使得酮病的发生几率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图壁 种牛 场 , 疆 呼 图壁 呼 新 8 10 ) 3 2 3
摘 要 : 挤 奶 过 程 中 , 根 据 不 同奶 牛 之 间 的 个 体 差 异 、 奶 时 间 长短 、 速 快慢 以及 挤 奶 末 期 乳 头 杯 的运 行 情 况确 定 哪 些 在 要 挤 流 牛 可 以压 集乳 器 , 不 能 完全 确 定 挤 奶 时不 能 压挤 奶杯 组 。挤 奶 杯 组 负重针 对 乳 头 细长 、 房 下垂 或 乳 区不 平衡 的奶 牛 有 利 于 而 乳 挤 尽 牛奶 , 少挤 奶 时 间 。 减 关 键 词 : 奶杯 ; 挤 负重 ; 奶 方 法 ; 挤 可行 性
中图 分 类 号 :8 34 文 献 标 识 码 : ¥ 2 .9 ' B 文 章 编 号 :0 3 4 8 (0 2 0 — 0 4 0 10 - 8 9 2 1 )2 0 3 — 2
用 已在我 国各地 的奶 牛场 渐渐 普及 ,因为人们 已逐 渐认 识 到机 器 挤 奶 相 对 于 手 工 挤 奶 ,使 得 牛 奶 质 量—— 细 菌得 以控制 , 牛奶 产量 逐渐 提高 , 重要 的是 提高 了工作 效率 , 增加 了经 济效 益 。
萄糖 5 0 10 0 ( 水 ) 0 - 0 ml加 内服 , 日 1 , 一 次 连用 3 。 d
磷 等 矿物 质 的补 充 ;在 酮 病 的高 发 期 喂服 丙 酸钠 ,
lO / , O g次 2次/ , 用 1 d d连 5。
33 在 日粮 中添 加脂 肪和 饲料 添加 剂 , . 以预 防 酮病
奶 , 们 的 理 由在 于 : 他 如此 会使 奶 牛 乳 房变 形 , 奶 使
脂 肪 : 日粮 中添 加 3 5 在 %~ %的保 护 脂 质 , 提 可
内发病 , 产奶量稍微下降 ; 病初血糖含量下降不显
著, 尿酮 浓度 升 高 , 后期 血 酮 浓度 才 升 高 , 这种 情 况 只有通 过酮 体检 测和 血糖 含量 检测 才能 确诊 。但 长 期 的 隐性 酮 病 会 使 奶 牛 的 内分 泌 紊 乱 和 激 素 分 泌
的发生 , 主要 有 以下 两种 :
44 对 神 经 型酮 病 病 例 , 用 水 合 氯 醛 3 g 首 次 . 可 0(
剂 量 ) 内服 。 ,
酮病 的 发生 比较复 杂 , 生 产 中应 采 取综 合 预 在 防措施 才能 收 到 良好 效果 。
合 物饲料 及 优质牧 草 。在 I 上采 用药 物治 疗 和减 临床
少 挤奶 次数 相结合 的方 法取 得 了 良好 效果 。酮病 的 治 疗原 则 是补 糖 补钙 、 毒 保肝 、 胃强 心 , 高 血 解 健 提 糖 浓度 、 减少 脂肪 动员 、 进 酮体 的利 用 。多 数病 例 促 经 适 当治 疗 可 以痊 愈 , 因饲 养 管 理 不 当 , 然 可 但 仍 能 复发 。主要 治疗 方法 如下 :
时适 当增 加 奶 牛 的运 动 。此外 , 日粮 中注意 碘 、 、 钴
41 1 %- 5 . 0 2 %葡 萄糖 注 射 液 10 0 15 0 , 脉 0 ~ 0 ml静 注射。
42 丙 二醇或 甘油 2 0 l 内服 。 . 5m ,
43 内服 健 康 牛 ( ) 鲜 胃液 30 0 5O 0 , . 羊 新 0 ~ 0 ml以 培 养瘤 胃微 生物体 系 。或者 用脱脂 牛奶 2O 0 l葡 0 m ,
基 金 项 目: 家 现 代 农 业 产 业 技 术 体 系建 设 专 项 资 金 资 助 国
( ARS 3 ) C 一7。
作 者 简介 : 世 元 (9 5 ) 男 , 族 , 学 本 科 , 医师 , 张 17 一 , 汉 大 兽 长
期 于基 层 从 事 奶 牛 养 殖 及 管 理 工作 。
失调 , 引发 繁殖性 能 下降 。
3 预 防
供 较 高 的血糖 水 平 和较 低 的血 酮 水平 ;尼 克 酸 : 每 日添加 3 6 - g尼克 酸 ,可有效 降低 血 中 1 羟 丁酸 盐 3 一
水 平 ,尼 克 酸可 影 响瘤 胃代 谢 并增 加 丙 酸 盐水 平 , 增 加菌体 蛋 白产量 , 同时显 著提 高产奶 量 。 4 治 疗 首先 , 根 据 病 因调 整 1 配 方 , 加碳 水 化 应 3粮 增
随着 我 国奶 业 的蓬 勃 发 展 , 械化 挤 奶 器 的应 机
收 稿 日期 : 0 2 O — 8 2 1 一 1 0
挤 奶员 通过 挤奶 器 的使用说 明书基本 能够 应用
挤奶器 , 实践运 用 中还是 会遇 到一 些 问题 。 挤奶 在 在 器生产 厂 家所介 绍 的挤 奶 步骤 中 ,明确规 定在 挤奶 过程 中不 得 用 手 压 或 对 挤 奶 王 集 乳 器 负 重 进 行 挤
31 注 意干 奶期 饲养 管理 , . 科学 地控 制 奶牛 的 营养
投 入 , 量 供 应 以 满 足其 需 要 即 可 , 能 防止 奶 牛 产 前
过 于肥 胖 。
32 供应 平衡 日粮 , . 注意 精粗 饲料 的合理 搭 配 ; 其
中精料 中粗 蛋 白质含 量 以不超 过 1 %~ 8 6 1 %为宜 , 碳 水 化合 物 以磨碎 的玉 米为好 。给 予 品质优 良的干草 或 青 贮 饲 料 ,避 免 饲 喂 含 大 量 丁 酸 盐 的 劣 质 青 贮 料; 不要 随 意更 换 饲料 配 方 , 除各 种应 激 因素 , 消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