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中考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及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当时作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欲:想要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户: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与为乐者,共同游乐的人。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遂:于是,就。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

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交横: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在句中译为清闲的人,或有着闲情雅致、高雅志趣的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罢了。

但,只是。

耳:罢了。

古文整理
一词多义
遂:遂至承天寺。

(于是)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打洞)《狼》
寻:寻张怀民。

(寻找)未果,寻病终。

(不久)《桃花源记》
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古义清闲的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月色入户户: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念无与为乐者念: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分层赏析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叙事。

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

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

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

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

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有自然流畅。

(寻友夜游)
第二层写景。

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

读者自可以发挥想象:月光清朗,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似积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还有水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

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

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

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庭中夜色)
第三层便转入议论。

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

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
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月下抒情)
写作技巧
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细化赏析
“月色入户”:寒夜寂寥,“解衣欲睡”,这当儿,月光悄悄地进了门。

“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

“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

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

四字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作者与张怀民同是被贬之人,于是作者便想到了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作者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及其友情之深厚。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

最后一句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具体分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作者的心境: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失意情怀自我排遣的旷达!
——本文体现二人友情的句子: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唯张怀民可与同乐); 怀民亦未寝(两人遭遇相同,心境也相同);相与步于中庭(两人亲密无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两人遭遇相同,心境相同,志趣也相同,是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

“水中藻、荇交横”说明了当时月色之浓、清、亮。

闲人: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2018昌平二模】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

(共13分)
【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苏轼徙知徐州》
(苏轼)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

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遂筑东南长堤。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①以守,卒全其城。

(《宋史•苏轼传》)
注:○1[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6.阅读【甲】文画横线句,展开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图景。

(1分)
答:________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
相与
..步于中庭相与: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
答:________
9.苏轼一生屡遭贬谪,【甲】【乙】两文都是他在贬谪之地所作。

同样是对月抒怀,【甲】文中他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乙】文则借月夜美景排遣胸中的①,表现出他旷达的胸怀。

【丙】文记载了苏轼被贬徐州时,在洪水泛溢“城将败”之际,他采取驱赶富人回城、②、让官吏分堵守护等措施保全了徐州城。

由此看来,他虽身处逆境,却具有“③”(用《岳阳楼记》中的语句)的胸襟。

(4分)
10.初三即将毕业分离,同学们舍不得三年的情谊,在这个特殊时期,谈谈你对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的认识。

(2分)
答:________
11.古诗文中还有很多描写月亮的诗句,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

(2分)
答:________ ,________
6.答案示例:皎洁的月光倾斜在朱红色的楼阁上,它在慢慢游走,穿过低垂的雕花窗户,月光被窗棂分割、打碎成无数条细碎的光带,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1分)
7.答案:想一起(2分)
8.答案示例:月光照在庭院中,像一潭清水似的清澈透明。

(2分)
9.答案示例:①苦闷②调动守城军队,修筑长堤拦截洪水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共4分)
10. 答案:月亮有圆就有缺,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的悲欢离合也是如此。

同窗三年的我们即将
分别,这是人生中的必然,我们也不必为此伤心难过。

(2分)
11.答案示例: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

②死敌:死于敌手。

③死法:死于军法。

④恁么:如此,这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怀民亦未寝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4)思欲就亭止息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9.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3分)
【乙】喜雨亭记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

既而弥③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⑤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⑥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⑦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
【注释】①]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府。

苏轼时任凤翔府判官,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

②雨麦,上天下麦子。

岐山,今陕西岐山县。

占,占卦。

年,年成。

有年,指丰收。

人们不知道雨麦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

③弥,满。

弥月,整月。

雨,下雨(动词)。

④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

⑤属,酌。

属客,指斟酒给客人喝。

⑥荐,重。

荐饥,重复地遭到饥荒。

⑦优游,叠韵连绵字,从容不迫的样子。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______ ②怀民亦未寝寝:______________
③志喜也志:______________ ④雨麦于岐山之阳阳:______________
8.将【乙】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没有直接写友情,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

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作简要说明。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分)(1)贯穿【甲】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乙】文的题眼是_____________
11. 【甲】【乙】两文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9.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A. 公将鼓之
B. 恢弘志士之气
C. 呼尔而与之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0.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
⑴相与步于中庭庭:⑵背之则亡亡: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
译文:译文:
12.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如霜月色,引发李益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如钩弯月,触动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痛;【甲】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
答:
13.古今中外按照【乙】文中管仲“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的思想治理天下的大有人在,请你列举一位并说出他的观点。

(3分)
答: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2]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3],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4],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2]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

[3]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4]馀甘:即橄榄。

7.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2分)
顾影颓然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8.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浴于汤池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①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投以骨
C. ①循山而东②而戍死者故十六七
D. ①不得其所止②其如土石何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10.甲、乙两文都是苏轼的写景文,但表达感情却不同,请你说说甲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
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2分)
答: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
【乙】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

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

④宗:尊崇,敬仰。

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遂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
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过岐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适见焉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D.问余所以至此者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1)遂:于是,就 (2)相与:一同,共同 (3)故:缘故,原因
2.B
3.(1) (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

(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
5.①苏轼:被贬官; 方山子:“不遇”
②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
【答案】
7.D 8.A
9.怀民在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

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2.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
7. 顾:回头看但;只
8.A
9.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0.甲、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或者表现了东坡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感。


评分意见:主要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
9. 2分。

B
10.2分,每题1分。

(1)庭院(院子)(2)灭亡
11.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齐桓公问管仲说:“君王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
12.3分,答出“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 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2分。

作者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或:作者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

(1分)
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月夜赏月的欣喜,与朋友散步的悠闲,郁郁不得志的悲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任意写其中一方面1分,最多得2分)。

13.3分,列举人名正确1分,说出正确观点2分。

示例一:唐太宗(1分),他的观点:“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分)
示例二:鲁庄公,观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参考答案:
7.①念:人教版,考虑、想到;语文版,想。

(1分)②寝:睡觉(1分)③志:记(1分)④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门为阳(1分)(只要答出句中的“阳”指山的南面即可。


8.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田野里一起欢笑。

(2分)
9.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分)
理由: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此时张怀民果然也没睡,二人心意相通呀!随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赏月。

这些都表明二人友情深厚。

(1分)
10.(1)赏月(月光)(1分)(2)喜(1分)
11.甲文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的复杂心情,(2分)乙文表达了作者关心人民疾苦、遇到好雨的喜悦之情。

(1分,意思接近即可)
参考答案:
7.(4分)(1)睡觉 (2)只,只是 (3)曾经 (4)到,靠近
8.(4分)
(1)(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空明”1分,“盏”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
(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由是”1分,整旬的意思大体正确1分。

)
9.(3分)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

(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