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十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包兰铁路全长990 km,其中有140 km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图甲为包兰铁路部分路段和某观测断面示意图。

材料二“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

(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自然环境特点。

(2)说出该地区冬季的盛行风,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

解析:第(1)题,地表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势、植被、水文和土壤等方面。第(2)题,从位置上看,该地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盛行西北风。第(3)题,注意材料二中信息“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说明砂砖能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温度条件;另外,砂砖的主要功能是阻止沙丘流动。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1)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主要为荒漠植

被)。

(2)西北风。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从高压中心呈顺时针方向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盛行西北风。

(3)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植被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的水分和温度条件,有利于固沙植物的生长。同时,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

2.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荒漠化防治是当前我国重要而紧迫的一项战略任务。下图为我国原生、次生荒漠的分布图。

材料二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种。目前,甘肃省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下图为河西走廊地区水系及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1)简述材料一图中A地和B地周围荒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

(2)评价甘肃省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的条件。

(3)分析甘肃省大力发展玉米制种可能对当地和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4)为实现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目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A、B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用水,在能源缺乏区过度樵采,在牧区、农牧过渡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都会引起土地荒漠化。第(2)题,甘肃省所在的干旱半干旱区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玉米制种,干旱的气候也有利于玉米的晾晒和储存,保证种子的发芽率等。但气候干旱,降水少,是该地发展玉米制种的主要限制性条件。第(3)题,该地主要通过引水灌溉发展玉米制种,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可能会造

成地下水位抬升,盐碱化加剧;对下游地区而言,上游用水量增加,下游水量减少,湖泊和绿洲萎缩,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第(4)题,治理荒漠化应调控人类的行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立法,加强宣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等。

答案:(1)人为原因:不合理用水、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2)有利条件: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烈,气温日较差大,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玉米产量大,品质好;灌溉系统发达,灌溉水源充足;干旱的气候利于玉米种子脱水干燥,也有利于种子的保存。不利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少。

(3)对当地的影响:大量引水灌溉,易加剧土地次生盐碱化。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湖泊萎缩,沙丘活化,沙丘移动造成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绿洲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加强立法和行政干预;加强对荒漠化地区的监测;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育草封沙,设置沙障,构筑防护林体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矛盾;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1)、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2)。

材料二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3)和图3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表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

类型比重/%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

27.6 46.1 26.3

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其他

农业

68.5 27.7 1.0 2.8

工业重工业(包括采掘业) 轻工业

(1)结合图2,分析说明图1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3)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Ⅰ: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被。

方案Ⅱ:以增加植被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请你在图3的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

解析:第(1)题,该题要求结合图2来分析图1内容,即分析土壤侵蚀时,要考虑与年降水量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森林覆盖率的因素,而森林覆盖率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图1显示年降水量在450 mm以下时,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土壤侵蚀快速增强;在年降水量介于450 mm至600 mm之间时土壤侵蚀强度又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下降;在降水量大于600 mm时,土壤侵蚀稳定在低水平。第(2)题,从表中可看出第一产业中种植业、畜牧业比重高,而该地降水较少,则植被以草地为主,易出现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同时重工业(采掘业)比重高,开矿易出现植被破坏、重工业易出现污染等问题。第(3)题,注意要选一个地区,再选其中一个方案来分析。

答案:(1)年降水量小于450 mm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快速增强;年降水量介于450 mm至600 mm之间时,森林覆盖率会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 mm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

(2)该县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该县重工业(包括采掘业)比重很高,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3)甲地应选择方案Ⅱ。理由:甲地降水超过450 mm,提高植被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