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差速器开题报告

机动车差速器开题报告
机动车差速器开题报告

山东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汽车差速器结构设计及分析

学院名称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7-4

学生姓名魏循中

学号200703021225

指导教师李学艺

填表时间:2011年3月21 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1、汽车差速器的总体结构设计(强调各结构的比例协调和人机系统的和谐);

2、汽车差速器内部各齿轮模数及齿数设计计算,齿轮的强度校核;

3、汽车差速器输入轴、输出轴的直径设计计算及材料的选用;

4、零件的三维造型PRO/E设计;

5、汽车差速器的运动学仿真;

车辆管理系统_毕业设计论文_开题报告

车辆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的车辆数量增长迅速,由此各地的车辆管理所需要保管的机动车档案资料增加迅速。随着档案资料的增加,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增大,档案资料的存储、查询等工作与办公高效率的要求矛盾日渐突出。本论文所介绍的便是一个车辆管理系统,以规范对车辆信息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二、需求分析 各地区状况虽有不同,但车辆档案快速增长的情况是相同的,由此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库房面积日趋增加 车辆管理所需要比较多的物理空间用于存储档案,今后还有增加的趋势,每年为此存在的档案保管费用较高。 2.查询频繁,查询效率低,查询劳动强度大 由于过户、变更等业务,档案资料的变动频繁,无论从归档还是从管理上都很困难。查询机动车档案时,档案员要经常跑路。为防止丢失,查阅前后都要核对数目。 3.档案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由于直接对原始资料查阅,为防止查询人员对原件的毁坏、涂改,要派专人负责陪同。即使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没有历史记录也无从查对,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归档困难 由于资料的变动以及多份相关档案同时查询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可避免地发生归档错误。一旦出现此类问题,就有可能需要将大量档案重新整理,牵涉大量的人力、物力。归档的频繁导致工作人员从事大量的体力工作。 5.档案资料缺乏安全备份

三、系统功能模块及数据流图

四.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线路 1、选用设计语言 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以Microsoft公司的可视开发环境Visual Basic 6.0作为主要开发工具,使用Microsoft Access 2000作为关系数据库,并在VB编程语言 中采用ADO 数据库编程模型,配合功能强大的SQL查询语言实现建立关系数据库,访问数据库,对数据库的更新,较好地实现了预定的需求功能。 Visual Basic 6.0是一种可视化、面向对象和采用事件驱动方式的结构化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可用于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各类应用程序。它简单易学、效率高、且功能强大。 在Visual Basic环境下,利用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新颖易用的可视化设计工具,使用Windows内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函数,以及动态链接库(DLL)、动态数据交换(DDE)、对象的链接与嵌入(OLE)、开放式数据连接(ODBC)等技术,可以高效、快速地开发出Windows 环境功能强大、图形界面丰富的应用软件系统。 Visual Basic 6.0 是专门为Microsoft的32位操作系统设计的,可用来建立32位的应用程序。在Windows9x、WindowsNT或Windows2000环境下,用Visual Basic 6.0的编译器可以自动生成32位应用程序。这样的应用程序在32位操作系统下运行,速度更快,更安全,并且更适合在多任务环境下运行。 2、选用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 Access2000 就是关系数据库管理工具,数据库能汇集各种信息以供查询、存储和检索。 Access 的优点在于它能使用数据表示图或自定义窗体收集信息。数据表示图提供了一种类似于 Excel的电子表格,可以使数据库一目了然。另外,Access允许创建自定义报表用于打印或输出数据库中的信息。Access也提供了数据存储库,可以使用桌面数据库文件把数据文件置于网络文件服务器,与其他网络用户共享数据库。Access 是一种关系数据库管理工具,关系数据库是已开发的最通用的数据库之一。如上所述,Access 作为关系数据库开发具备了许多优点,可以在一个数据包中同时拥有桌面数据库的便利和关系数据库的强大功能。 作为应用程序与OLE DB连接的桥梁,ActiveX Data Objects (ADO)为Visual Basic 6.0 下开发的应用程序访问本地或远程数据库提供了有效的手段。Microsoft ActiveX Data Objects (ADO) 主要优点是易于使用、高速度、低内存支出和占用磁盘空间较少。ADO 支持用于建立基于客户端/服务器和 Web 的应用程序的主要功能。在VB中,可以使用开发环境提供的ADO控件,数据库访问方法,对ACCESS中建立的关系数据库简单快捷的进行访问。

基于CAN总线的汽车仪表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系部汽车与交通工程学 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教授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是否外聘□是□ √否 题目名称基于CAN总线的汽车仪表设计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现状 随着汽车中电子部件数量的增加, 线束与配套接插件的数量也在成倍上升。在1955年平均一辆汽车所用线束的总长度为45米,而到了今天,平均一辆汽车所用线束的总长度却达到了6千米。线束的增加不但占据了车内的有效空间、增加了装配和维修的难度、提高了整车成本,而且妨碍整车可靠性的提高。这无形中使汽车研发进入了这样一个怪圈: 为了提高汽车的性能而增加汽车电器, 汽车电器的增加导致线束的增加, 而线束的增加又妨碍了汽车可靠性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就要有一种新的连接技术来代替传统的线束。 1、国外CAN总线发展现状 德国Bosch公司CAN总线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CAN总线是一种现场总线,通讯线可以是一根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导纤维, 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它可以有效地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在这个系统中,各控制装置独立运行,控制和改善汽车某一方而的性能, 同时可为其他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以分布式控制系统为基础构造的汽车车载电子网络系统, 由于CAN总线具有通信速率高、可靠性好、连接方便、多主站点、通讯协议简单和性价比高等突出的优点,如今,CAN总线现已成为汽车电子控制装置之间通信的标准总线, 在汽车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CAN总线得到Freescale、Intel、Philips等著名半导体器件生产厂家的广泛支持,他们纷纷推出了CAN接口芯片与直接带有CAN接口的微控制器(MCU)芯片, 如Intel公司的82527等。因此在接口芯片技术方面,CAN已遥遥领先于其他的现场总线,正逐步形成系列。到目前为至,世界上已拥有20多家CAN总线控制器芯片生产商,110多种CAN总线协议控制器芯片和集成CAN总线协议控制器的微控制器芯片。CAN总线是一种极适于汽车环境的汽车局域网, 在现代汽车设计中,CAN已经成为了必须采用的装置,奔驰、宝马、大众、雷诺汽车都将CAN总线作为控制器联网的手段。在国内汽车工业中, 一些引进车型, 如大众的帕萨特和POLO、丰田“花冠”,福特嘉年华等中档车中CAN总线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自主品牌汽车产品总线技术的应用目前基本上处于概念设计和原理样机试验阶段。目前,国外的汽车总线技术已经成熟,采用总线系统的车辆有BENZ、BMW、RORSCHE、ROLLSROYCE、JAGUAR、VOLVO等。国内完全引进技术生产的奥迪A6车型已于2000年起采用总线替代原有线束,帕萨特B5、BORA、POLO、FIATPALIO和SIENA 等车型也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总线技术。此外,部分高档客车、工程机械也都开始应用总线技术。 2、我国CAN总线动态 总线系统对于汽车行业, 特别是对于我国的汽车行业来说还是一项新生事物,总线系统和传统汽车电器有着本质的不同。从研发、应用和维护出发, 为整车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总线系统,以达到以“X~BY~WIRE”的目标还需要业界付出长期的努力。为了加速我国汽车总线技术的标准化进程, 在“十五”期间,科技部连续五年支持电动汽车总线通信协议方面的研究工作,国家汽车标准化组织也成立了《商用车控制系统局域网络(CAN总线)通讯协议》起草小组。其中电动汽车总线通信协议以J1939为基础,并针对电动汽车的特点进行了补充。根据目前得到的信息,《商用车控制系统

汽车差速器的设计与分析

摘要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对安装在驱动桥的两个半轴之间的差速器进行设计,主要涉及到了差速器非标准零件如齿轮结构和标准零件的设计计算,同时也介绍了差速器的发展现状和差速器的种类,对于差速器的方案选择和工作原理也作出了简略的说明。在设计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因此对差速器的结构和作用有了更透彻的了解,通过利用CATIA软件对差速器进行建模工作,也让我在学习方面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半轴,差速器,齿轮结构

目录 1.引言 (1) 1.1汽车差速器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汽车差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差速器生产企业的研究现状 (1) 1.2.2我国差速器行业市场的发展以及研究现状 (2) 1.3汽车差速器的功用及其分类 (3) 1.4毕业设计初始数据的来源与依据 (4) 1.5本章小结 (5) 2.差速器的设计方案 (6) 2.1差速器的方案选择及结构分析 (6) 2.2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7) 2.3本章小结 (9) 3.差速器非标准零件的设计 (10) 3.1对称式行星齿轮的设计计算 (10) 3.1.1对称式差速器齿轮参数的确定 (10) 3.1.2差速器齿轮的几何计算图表 (15) 3.1.3差速器齿轮的强度计算 (17) 3.1.4差速器齿轮材料的选择 (18) 3.1.5差速器齿轮的设计方案 (19) 3.2差速器行星齿轮轴的设计计算 (19) 3.2.1行星齿轮轴的分类及选用 (19) 3.2.2行星齿轮轴的尺寸设计 (20) 3.2.3行星齿轮轴材料的选择 (20) 3.3差速器垫圈的设计计算 (20) 3.3.1半轴齿轮平垫圈的尺寸设计 (21) 3.3.2行星齿轮球面垫圈的尺寸设计 (21) 3.4本章小结 (21) 4.差速器标准零件的选用 (22)

车辆工程专业精品毕业设计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设计(制动与行走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填表) 学院: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20xx年4月10日课题名称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设计(制动与行走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车辆课题类型论文 指导教师职称高工课题来源生产1.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ormula Student China, 简称:FSC)是一项由高等院校汽车工程或汽车相关专业在校学生组队参加的汽车设计与制造比赛。各参赛车队按照赛事规则和赛车制造标准,在接近一年的时间内自行设计和制造出一辆在加速、制动、操控性等方面具有优异表现的小型单座赛车、并能够完成全部或部分竞赛环节的比赛。 从汽车诞生时起,车辆制动系统在车辆安全方面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车辆技术的进步和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这种重要性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它不仅是衡量汽车好坏的指标,重要的是它还关系到乘车人员的生命安全问题。汽车制动系统种类很多,形式多样。传统的制动系统结构型式主要有机械式、气动式、液压式、气—液混合式。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要求双回路液压制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制动装置,用工作时产生的摩擦热来逐渐消耗车辆所具有的动能,以达到车辆制动减速,或直至停车的目的。本设计作为赛车,要求制动系统制动平顺,制动距离更短,制动过程中避免因制动效能过高而导致车轮抱死的情况,满足汽车的安全性,因此制动系统的良好设计有利于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 汽车是现代交通工具中用得最多、最普遍、也是运用得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底盘上的一个重要系统,它是制约汽车运动的装置,作用是使汽车以适当的减速度降速行驶至停车,在下坡行驶时,使汽车保持适当的文婷车速,它还使汽车能可靠的停靠在原地或坡道上。其中,制动器又是制动系中直接作用制约汽车运动的一个关键装置,是汽车上最重要的安全件。汽车的制动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随着公路业的迅速发展和车流密度的日益增大,人们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人身和车辆的安全,必须为汽车配备十分可靠的制动系统。本次毕业设计题目为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制动及行走系统设计。

普通锥齿轮差速器设计

第一章绪论 汽车行驶时,左、右车轮在同一时间内所滚过的路程往往不等。例如,转弯时内、外两侧车轮行程显然不同,即外侧车轮滚过的距离大于内侧车轮;汽车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由于路面波形不同也会造成两侧车轮滚过的路程不等;即使在平直路面上行驶,由于轮胎气压、轮胎符合、胎面磨损程度不同以及制造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引起左、右车轮因滚动半径不同而使左、右车轮行程不等。如果驱动桥的左、右、车轮刚性连接,则行驶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驱动轮在路面上滑移或滑转。这不仅会加剧轮胎磨损与功率和燃料的消耗,而且可能导致转向和操纵性能恶化。为了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汽车左、右驱动轮间都装有轮间差速器,从而保证了驱动桥两侧车轮在行程不等时具有不同的旋转角速度,满足了汽车行驶运动学的要求;在多桥驱动汽车上还常装有轴间差速器,以提高通过性,同时避免在驱动桥间产生功率循环及由此引起的附加载荷,使传动系零件损坏、轮胎磨损和增加燃料消耗等。 差速器用来在两输出轴间分配转矩,并保证两输出轴有可能以不同的角速度转动。差速器按其结构特征不同,分为齿轮、凸轮式、蜗轮式和牙嵌自由轮式等多种形式。 本次设计选择的是对称锥齿轮式差速器中的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

第二章 普通锥齿轮差速器基本原理 普通锥齿轮差速器由于结构简单、工作平稳可靠,一直广泛用于一般使用条件下的汽车驱动桥中。图2-1为其示意图,图中ω0为差速器壳的角速度; ω1、ω2分别为左、右两半轴的角速 度;To 为差速器壳接受的转矩;T r 为 差速器的内摩擦力矩;T 1、T 2分别为左、右两半轴对差速器的 反转矩。 图2-1 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示意图 根据运动分析可得 ω1+ω2=2ω0 (2 - 1) 显然,当一侧半轴不转时,另一侧半轴将以两倍的差速器壳体角速度旋转;当差速器壳体不转时,左右半轴将等速反向旋转。 根据力矩平衡可得 T0 T2T1T0T1-T2{ =+= (2 - 2) 差速器性能常以锁紧系数k 是来表征,定义为差速器的内摩擦力矩与差速器壳接受的转矩之比,由下式确定 K=r T /0T (2 - 3) 结合式(5—24)可得 k ) -0.5T0(1T1k ) 0.5T0(1T2{ =+= (2 - 4) 定义快慢转半轴的转矩比kb=T2/T1,则kb 与k 之间有

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带有时间窗约束的车辆路径问题的一种改进遗传算法】

系 统 管理学报 第19卷 不同,文献[6]中100,本文30;③文献[6]中没有给出20次求解中有多少次求得最优解,本文算法在软硬2种时间窗下,求得最优解的概率分别为90%和75%。由此可以看出本文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稳定性。 表2实例l。软时间窗下算法运行结果 第2个实例[6],该问题有8个客户,顾客的装货或卸货的时间为Ti,一般将t作为车辆的行驶时间的一部分计算费用,gf和[n,,6i]的含义同前,具体数据见表4。这些任务由仓库发出的容量为8t的车辆来完成,车辆行驶速度为50,仓库以及各个顾客之间的距离见表5。 6),达到最优解的概率为80%,其最终结果与文献[6]中相同最优解其费用值为910,对应的子路径

为(O一3一l一2—0)、(O一6—4一O)、(O一8—5—7一O)。然而,文献 [6]是在maxgen=50、popsize一20的情况下,达到最优解的概率为67%。这又说明了本文算法的有 效性。 表6实例2的算法运行结果 4 结语 尽管用带有子路径分隔符的自然数编码作为遗传算法解决VRPTW问题的编码方式有其优点,但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弥补该缺陷,本文去掉了 子路径中的分隔符,并采用Split作为解码方式,就此设计了求解VRPTW的遗传算法,并进行了数值试验的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十分有

效的。参考文献 DantziqG,Ramser J.Thetruckdispatchingproblem [J].Management science,1959,13(6)80一91. 谢秉磊,李军,郭耀煌.有时间窗的非满载车辆调 度问题的遗传算法[J].系统工程学报,2000,15 (3)290一294. 宋伟刚,张宏霞,佟玲.有时间窗约束非满载车辆调度问题的遗传算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5,17 (11)2593—2597. 刘诚,陈治亚,封全喜.带软时间窗物流配送车辆路径问题的并行遗传算法

差速器设计3.31分析

差速器设计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会碰到多种情形的车况,导致左右车轮的行走的里程不同,即左右车轮会以不同的速度行驶,即会有左右车轮的转速不同。例如: (1)汽车在进行转弯时,外侧的车轮要经过更多的路程,速度要比内侧车轮速度大; (2)当车辆上的货物装的左右不均匀时,两侧车轮也会产生速度差; (3)当两侧车轮的气压不相等时,会导致车轮外径大小不同,导致速度差; (4)当一侧车轮碰到有阻碍,另一侧没有阻碍或是两侧车轮都碰到阻碍,但阻碍的情况不同时,也会有速度差; (5)当两侧车轮的磨损状况不同时,也会导致车轮大小不同,或者是受到的摩檫力矩大小不同,产生速度差; 所以从上述列出的几种情况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使是在直线道路上行驶,左右车轮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速度差。如果此时两侧车轮是由一根驱动轴驱动,那么传给两侧车轮的转速一样,那么无论是在什么路况下行驶,必然会发生车轮的滑移或者滑转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轮胎的损耗将比正常情况下的损耗剧烈,同时也使得发动机的功率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也会使得车辆不能按照预订的要求行驶,可能造成危险。为了使车轮相对地面的滑磨尽量减少,因此在驱动桥中安装有差速器,并通过两侧半轴驱动车轮,使得两侧的车轮可以以不同的速度行驶,使车轮接近纯滚动。 差速器按结构可分为齿轮式、凸轮式、涡轮式和牙嵌式等多种型式。在一般用途的汽车上,差速器常选择对称锥齿轮式差速器。它的特点是,左右两个半轴齿轮大小相同,然后将转矩分配给左右两个驱动轮。因此此次设计选用对称式锥齿轮式差速器。 差速器结构: P147图 差速器壳由左右两半组成,用螺栓固定在一起整个壳体的两端以锥形滚柱轴承支承在主传动壳体的支座内,上面用螺钉固定着轴承盖。两轴承的外端装有调整圈,用以调整轴承的紧度。并能配合主动齿轮轴轴承壳与壳体之间的调整垫片,调整主动,从动锥齿轮的啮合间隙和啮合印痕。为了防止松动,在调整圈外缘齿间装有锁片,锁片用螺钉固定在轴承盖上。 十字轴的4个轴颈分别装在差速器壳的轴孔内,其中心线与差速器的分界面重合。从动齿轮固定在差速器壳体上,当从动齿轮转动时,便带动差速器壳体和十字轴一起转动。 4个行星齿轮分别活动地装在十字轴轴颈上,两个半轴齿轮分别装在十字轴的左右两侧,与4个行星齿轮常啮合,半轴齿轮的延长套内表面制有花键,与半轴内端部用花键连接,这样就把十字轴传来的动力经4个行星齿轮和2个半轴齿轮分别传给两个半轴。行星齿轮背面做成球面,以保证更好地使半轴齿轮正确啮和以及定中心。 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在转动时,其背面和差速器壳体会造成相互磨损,为减少磨损,在它们之间要装有止推垫片,那么就可用垫片的磨损来减少差速器和半轴的磨损,当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只需更换垫片即可,这样既延长了主要零件的使用寿命,又便于维修。另外,差速器工作时,齿轮又和各轴颈及支座之间有相对的转动,为保证它们之间的润滑,在十字轴上铣有平面,并在齿轮的齿间钻有小孔,供润滑油循环进行润滑。在差速器壳上还制有窗孔,以确保壳中的润滑油能进出差速器。 差速器工作原理 P148

粒子群优化算法车辆路径问题

粒子群优化算法 计算车辆路径问题 摘要 粒子群优化算法中,粒子群由多个粒子组成,每个粒子的位置代表优化问题在D 维搜索空间中潜在的解。根据各自的位置,每个粒子用一个速度来决定其飞行的方向和距离,然后通过优化函数计算出一个适应度函数值(fitness)。粒子是根据如下三条原则来更新自身的状态:(1)在飞行过程中始终保持自身的惯性;(2)按自身的最优位置来改变状态;(3)按群体的最优位置来改变状态。本文主要运用运筹学中粒子群优化算法解决车辆路径问题。车辆路径问题 由Dan tzig 和Ram ser 于1959年首次提出的, 它是指对一系列发货点(或收货点) , 组成适当的行车路径, 使车辆有序地通过它们, 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情况下, 达到一定的目标(诸如路程最短、费用最小, 耗费时间尽量少等) , 属于完全N P 问题, 在运筹、计算机、物流、管理等学科均有重要意义。粒子群算法是最近出现的一种模拟鸟群飞行的仿生算法, 有着个体数目少、计算简单、鲁棒性好等优点, 在各类多维连续空间优化问题上均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本文将PSO 应用于车辆路径问题求解中,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针对本题,一个中心仓库、7个需求点、中心有3辆车,容量均为1,由这三辆车向7个需求点配送货物,出发点和收车点都是中心仓库。 1233,1,7. k q q q l =====货物需求 量12345670.89,0.14,0.28,0.33,0.21,0.41,0.57g g g g g g g =======, 且 m a x i k g q ≤。利用matlab 编程,求出需求点和中心仓库、需求点之间的各 个距离,用ij c 表示。求满足需求的最小的车辆行驶路径,就是求 m i n i j i j k i j k Z c x = ∑∑∑ 。经过初始化粒子群,将初始的适应值作为每个粒子的个

汽车差速器三维建模设计

差速器设计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左、右车轮在同一时间内所滚过的路程往往是不相等的,如转弯时内侧车轮行程比外侧车轮短;左右两轮胎内的气压不等、胎面磨损不均匀、两车轮上的负荷不均匀而引起车轮滚动半径不相等;左右两轮接触的路面条件不同,行驶阻力不等等。这样,如果驱动桥的左、右车轮刚性连接,则不论转弯行驶或直线行驶,均会引起车轮在路面上的滑移或滑转,一方面会加剧轮胎磨损、功率和燃料消耗,另一方面会使转向沉重,通过性和操纵稳定性变坏。为此,在驱动桥的左、右车轮间都装有轮间差速器。在多桥驱动的汽车上还常装有轴间差速器,以提高通过性,同时避免在驱动桥间产生功率循环及由此引起的附加载荷、传动系零件损坏、轮胎磨损和燃料消耗等。 差速器用来在两输出轴间分配转矩,并保证两输出轴有可能以不同角速度转动。差速器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齿轮式、凸轮式、蜗轮式和牙嵌自由轮式等多种形式。 一、差速器结构形式选择 (一)齿轮式差速器 汽车上广泛采用的差速器为对称锥齿轮式差速器,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较小等优点,应用广泛。他又可分为普通 锥齿轮式差速器、摩擦片式差速器 和强制锁止式差速器等 1.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 由于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结 构简单、工作平稳可靠,所以广泛 应用于一般使用条件的汽车驱动 桥中。图5—19为其示意图,图中 ω0为差速器壳的角速度;ω1、ω 2分别为左、右两半轴的角速度; To为差速器壳接受的转矩;T r为差速器的内摩擦力矩;T1、T2分别为左、右两半轴对差速器的反转矩。 根据运动分析可得 ω1+ω2=2ω0 (5—23) 显然,当一侧半轴不转时,另一侧半轴将以两倍的差速器壳体角速度旋转;当

车辆工程开题报告范文

车辆工程开题报告范文 Vehicle engineering proposal report model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车辆工程开题报告范文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课题研究背景 水泥搅拌运输车是搅拌与运输水泥的专用车。每次可运 输公称搅动容量预拌水泥;也可以与配料站配套进行缩拌或搅 拌干料生产公称容量均质水泥。现国内水泥搅拌运输车大多数是用于运输搅拌站预拌好的水泥。 搅拌车副车架在使用过程中承受拉伸,扭转,弯曲复合 应力,应力状态十分复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副车架和底盘纵梁的不断振动,使副车架在底盘双后桥中线位置处发生弹性弯曲,在达到一定的疲劳次数后,副车架会产生变形直至断裂,这是搅拌车常见的失效形式。为了增长水泥搅拌车的使用寿命,有必要加强对副车架的深入研究‘深入的进行副车架材料及受力问题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的发展概况

世界上最早的水泥搅拌运输机械,192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在随后的时间里中,混凝土搅拌运输机械得以快速的发展,并且形成了不同的型号和用途的系列产品,经过多次改革和实验,国外的生产商在上世纪80年代研制出具有前卸式,现场 自走式浇筑功能的水泥搅拌设备以及具有搅拌桶稳速控制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设备。国外主要有如下生产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生产商:德国利勃海尔、德国施维英、德国MAN、西班牙施维 波姆、意大利IMER、意大利CIFA等。例如:CIFA是欧洲五大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制造公之一。CIFA搅拌运输车为了减轻车 体的自重,提高其运输能力,在选材上采用了高强高耐磨材料; 基于底盘和悬挂系统的优化,整个车辆稳定性增强,无论在公路运输或坡道长路都是安全的。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俄罗斯(前苏联)就开始重视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研制工作,但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和产品质量差,当时有关工业部门从德国Stetter公司获得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结构和生产工艺许可证,用来生产搅拌筒直径为 2200mm和2300mm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与此同时,引进德国 技术制造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工厂都装备了欧洲国家的生产设备,以便能够迅速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并将部分产品销售给Stetter公司。通过与德国公司的合作,俄罗斯的产品达

基于模式识别的车牌定位算法研究-开题报告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基于模式识别的图像处理算法研究 ——基于模式识别的车牌定位算法研究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08电子①班 学生姓名:陈宇栋 学号:08205010127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2012年3月5日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二○一一年十二月制表

说明 1.抓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设计 (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 2.毕业生一般应在毕业设计前期准备过程中,通过文 献调研,主动跟指导教师讨论,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报告。 3.此表经过指导教师和有关人员签字后,一份由指导 教师保存,一份交院教学办公室。 4.毕业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时,必须提交这份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填写选题依据和设计方案,力求简练,若表中栏目不够填写,可另加附页。

一、简表 学生简况 姓名陈宇栋性别男出生年月1988-08入学时间2008-09学号08205010127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08电子①班 课题名称基于模式识别的图像处理算法研究 子课题基于模式识别的车牌定位算法研究 课题来源纵向课题 类型计算机软件设计 研究(设计)内容 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模式识别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智能交通工具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重视,而车牌识别系统是智能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可以记录十字路口违章车辆,实现高速公路、收费路口、停车场等地的收费。车牌识别系统包括从图像的采集到预处理,再到车牌区域的定位和字符的分割,最后对分割出的字符进行识别的一系列过程。本次毕业设计主要对汽车牌照识别系统进行处理研究,借助于Visual C++编程环境运行在相应的硬件平台上,利用数字图像模式识别技术实现对汽车牌照的自动识别。按照模式识别系统组成,完成汽车牌照自动识别技术包括车牌预处理、车牌特征提取和车牌识别等功能,完成相应的算法研究。 对采集的车牌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灰度化、二值化、灰度拉伸及边缘提取等过程,并且过滤图像噪声使图像区域特征明显,根据区域特征确定车牌区域。车牌字符分割可以采用车牌区域纵向灰度投影的方式进行字符区域识别和分割实现。最后进行车牌分割字符图像归一化,将分割好的字符图像通过系数变换得到高度、宽度均相等的图像,以方便特征提取,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实现车牌的识别。

差速器设计说明书

学号成绩 汽车专业综合实践说明书 设计名称:汽车差速器设计 设计时间 2012年 6月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06 月 18日

目 录 任务设计书 已知条件:(1)假设地面的附着系数足够大; (2)发动机到主传动主动齿轮的传动效率96.0=w η; (3)车速度允许误差为±3%; (4)工作情况:每天工作16小时,连续运转,载荷较平稳; (5)工作环境:湿度和粉尘含量设为正常状态,环境最高温度为30 度; (6)要求齿轮使用寿命为17年(每年按300天计,每天平均10小时); (7)生产批量:中等。 (8)半轴齿轮、行星齿轮齿数,可参考同类车型选定,也可自己设计。 (9)主传动比、转矩比参数选择不得雷同。 差速器的功用类型及组成 差速器——能使同一驱动桥的左右车轮或两驱动桥之间以不同角速度旋转,并传递转矩的机构。起轮间差速作用的称为轮间差速器,起桥间作用的称桥间(轴间)差速器。轮间差速器的功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驱动轮以不同的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 1.齿轮式差速器 齿轮式差速器有圆锥齿轮式和圆柱齿轮式两种。 按两侧的输出转矩是否相等,齿轮差速器有对称式(等转矩式)和不对称式(不等转矩式)。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较小等优点,应用广泛。它又可分为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摩擦片式差速器和强制锁止式差速器等。其结构见下图:

2.滑块凸轮式差速器 图二—2为双排径向滑块凸轮式差速器。 差速器的主动件是与差速器壳1连接在一起的套,套上有两排径向孔,滑块2装于孔中并可作径向滑动。滑块两端分别与差速器的从动元件内凸轮4和外凸轮3接触。内、外凸轮分别与左、右半轴用花键连接。当差速器传递动力时,主动套带动滑块并通过滑块带动内、外凸轮旋转,同时允许内、外凸轮转速不等。理论上凸轮形线应是阿基米德螺线,为加工简单起见,可用圆弧曲线代替。

托森差速器的设计说明书(可编辑)

托森差速器的设计说明书(可编辑)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通过答辩 目录 一 . 托森差速器的简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二 . 托森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三 . 蜗轮、蜗杆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四 . 蜗杆前、后轴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五 . 空心轴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六 . 直齿圆柱齿轮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七 . 蜗轮轴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八 . 差速器外壳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6 九 . 参考车型相关数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7 十 . 设计心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7

基于BS架构车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B/S架构车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104) 学生 XXX 指导教师 XXX 2014 年

2014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 来源:其他 类型:其他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生活中各种信息趋向数字化、清晰化。车辆管理系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诞生的,交通的日益发达,使得一个企业不再是简单的一辆商务车,而是有很多辆车组成,而且车型也不再单一,这使得企业车辆信息复杂化。因此我们将发挥计算机的庞大的存储空间,高性能的处理能力,高度可靠的数据安全,清晰的可视化数据等这些优势来辅助企业对车辆进行管理,以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合理利用,真正实现减少劳动力提高劳动质量的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软件技术已经愈来愈广泛地应用到车辆管理的各个方面,来帮助企业实现包括车辆档案信息管理,驾驶员档案信息管理,车辆管理等几个功能模块,各模块之间的部分数据实现了统一,如车辆管理模块中的驾驶员都来自驾驶员档案信息管理模块,车辆选择来自车辆档案信息管理模块,为了可以灵活的处理数据,系统应该提供一个数据接口,允许对数据查看,用Excel数据表导出数据,可以方便用户灵活的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企业也能通过查看数据了解车辆的使用情况,通过大量数据的对比,企业也能在不同时期,针对企业的用车要求,调整车辆的数量,来帮助企业高效的管理车辆,进一步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必要资源浪费。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车辆类型的不断增多,车辆数量也相应的增加,有关车辆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加,面对这庞大的信息量,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会导致车辆管理上的混乱,人力与物力过多浪费,车辆管理费用的增加,从而使企业的负担过重,直混沌的数字图像加密技术作为数字图像保护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其应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引起了许多研究者对图像安全性问题的关注。自1996年在英国剑桥召开了第一届信息隐藏领域的学接影响企业的运作和控制管理,因此,必须制定一套合理、有效,规范和实用的车辆管理系 1

汽车类开题报告

汽车类开题报告 篇一:汽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辽宁工业 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系)车辆工程专业 074 班 学生姓名刘明 学号 071XX02 指导教师单鹏 开题日期:XX 年 3 月 28 日 (注)开题报告要点: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来源,理论或实际应用意义。2、题目主要内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3、拟采用哪些方法及手段。 4、完成题目所需要的实验或实习条件。 5、完成题目的工作计划等。 2 篇二:汽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浅论电子商务在汽车企业中的应用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现状: 1、来源: 自选。 2、研究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外的汽车企业迎来了电子商务时代,他们的绝大多数零部件的采购都是通过电子采购平台在线完成,同时他们建立了网上营销体系来扩宽汽车销售的渠道。而我国汽车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还处于上网宣传和网上市场调研阶段。与国外同行相比,原本实力弱小的中国汽车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的竞争又落后一步。特别是加入WTO 后,汽车产业将直面国外同行的激烈竞争。因此,研究中国汽车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战略变得十分必要,很具经济意义。 新经济条件下,国内外的汽车企业均面临巨大的挑战,特别是我国的汽车企业,为改变现状,谋求发展新路,汽车企业的电子商务实施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欧洲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业务主管——Ruolan Beke(1999年)公布的《B2BE-commerce Implementation》中认为:“虽然电子商务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的应用相对滞后,但其地位将变得越来越重要。”Ruolan Beke认为3-5年内,通过整车厂和供应商联网,提高运作的速度和程序处理的透明度。国内也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探讨。北京科技大学的邹箐婴在《经济师》XX年第8期中写到:“大多数

最新差速器设计

差速器设计

第四节差速器设计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左、右车轮在同一时间内所滚过的路程往往是不相等的,如转弯} 内侧车轮行程比外侧车轮短;左右两轮胎内的气压不等、胎面磨损不均匀、两车轮上的负荷 不均匀而引起车轮滚动半径不相等;左右两轮接触的路面条件不同,行驶阻力不等等。这 样,如果驱动桥的左、右车轮刚性连接,则不论转弯行驶或直线行驶,均会引起车轮在路面 上的滑移或滑转,一方面会加剧轮胎磨损、功率和燃料消耗,另一方面会使转向沉重,通过 性和操纵稳定性变坏。为此,在驱动桥的左、右车轮间都装有轮间差速器。在多桥驱动的汽 车上还常装有轴间差速器,以提高通过性,同时避免在驱动桥间产生功率循环及由此引起的 附加载荷、传动系零件损坏、轮胎磨损和燃料消耗等。 差速器用来在两输出轴间分配转矩,并保证两输出轴有可能以不同角速度转动。差速器 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齿轮式、凸轮式、蜗轮式和牙嵌自由轮式等多种形式。 一、差速器结构形式选择 (一)对称锥齿轮式差速器

汽车上广泛采用的差速器为对称锥齿轮式差速器,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较小等优点,应 用广泛。它又可分为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摩擦片式差速器和强制锁止式差速器等。 1.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 由于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结构简单、工作平 稳可靠,所以广泛应用于一般使用条件的汽车驱 动桥中。图5-19为其示意图,图中0w 为差速 器壳的角速度;1w 、2w 分别为左、右两半轴的 角速度;0T 为差速器壳接受的转矩;r T 为差速 器的内摩擦力矩;1T 、2T 分别为左、右两半轴 对差速器的反转矩。 根据运动分析可得 0212w w w =+ (5-23) 显然,当一侧半轴不转时,另一侧半轴将以 图5—19 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示意图 两倍的差速器壳体角速度旋转;当差速器壳体不转时,左右半轴将等速反向旋转。

蚁群算法在车辆路径问题中的应用

蚁群算法在车辆路径问题中的应用 摘要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是意大利学者M.Dorigo等人通过模拟蚁群觅食行为提出的一种基于种群的模拟进化算法。通过介绍蚁群觅食过程中基于信息素(pheromone)的最短路径的搜索策略,给出了基于MATLAB的蚁群算法在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 VRP)中的应用。蚁群算法采用分布式并行计算机制,易于其他方法结合,而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但搜索时间长,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针对蚁群算法存在的过早收敛问题,加入2—opt方法对问题求解进行了局部优化,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混合型蚁群算法对求解车辆路径问题有较好的改进效果。 关键词:蚁群算法、组合优化、车辆路径问题、2-opt方法 1.车辆路径问题 车辆路径问题(VRP)来源于交通运输,1959年由Dantzig 提出,它是组合优化问题中一个典型的NP-hard问题。最初用于研究亚特兰大炼油厂向各个加油站投送汽油的运输路径优化问题,并迅速成为运筹学和组合优化领域的前沿和研究热点。 车路优化问题如下:

已知有一批客户,各客户点的位置坐标和货物需求已知,供应商具有若干可供派送的车辆,运载能力给定,每辆车都是从起点出发,完成若干客户点的运送任务后再回到起点。 现要求以最少的车辆数和最少的车辆总行程来完成货物的派送任务。 2、蚁群系统基本原理 在蚂蚁群找到食物时,它们总能找到一条从食物到蚁穴之间的最短路径。因为蚂蚁在寻找食物时会在路途上释放一种特殊的信息素。当它们碰到一个还没有走过的路口时,会随机地挑选一条路径前行。与此同时释放出与路径长度有关的信息素。路径越长,释放的激素浓度越低。当后面的蚂蚁再次碰到这个路口时,会选择激素浓度较高的路径走。这样形成了一个正反馈,最优路径上的激素浓度越来越高,而其他的路径上激素浓度却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减。最终整个蚁群会找出最优路径。在整个寻找过程中,整个蚁群通过相互留下的信息素作用交换着路径信息,最终找到最优路径。 3、基本蚁群算法求解车辆路径问题 求解VRP问题的蚂蚁算法中,每只蚂蚁是一个独立的用 于构造路线的过程,若干蚂蚁过程之间通过信息素值来交换信息,合作求解,并不断优化。这里的信息素值分布式存储在图

汽车差速器的设计与分析毕业论文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对安装在驱动桥的两个半轴之间的差速器进行设计,主要涉及到了差速器非标准零件如齿轮结构和标准零件的设计计算,同时也介绍了 差速器的发展现状和差速器的种类,对于差速器的方案选择和工作原理也作出了简略的说明。在设计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因此对差速器的结构和作用有了更透彻的了解,通过利用CATIA软件对差速器进行建模工作,也让我在学习方面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半轴,差速器,齿轮结构

1. 引言 (1) 1.1汽车差速器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汽车差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差速器生产企业的研究现状 (1) 1.2.2我国差速器行业市场的发展以及研究现状 (2) 1.3汽车差速器的功用及其分类 (4) 1.4毕业设计初始数据的来源与依据 (5) 1.5本章小结 (6) 2. 差速器的设计方案 (7) 2.1差速器的方案选择及结构分析 (7) 2.2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8) 2.3本章小结 (11) 3. 差速器非标准零件的设计 (12) 3.1 对称式行星齿轮的设计计算 (12) 3.1.1对称式差速器齿轮参数的确定 (12) 3.1.2差速器齿轮的几何计算图表 (17) 3.1.3差速器齿轮的强度计算 (19) 3.1.4差速器齿轮材料的选择 (20) 3.1.5差速器齿轮的设计方案 (21) 3.2差速器行星齿轮轴的设计计算 (21) 3.2.1行星齿轮轴的分类及选用 (21)

322行星齿轮轴的尺寸设计 (22) 323行星齿轮轴材料的选择 (22) 3.3差速器垫圈的设计计算 (22) 3.3.1半轴齿轮平垫圈的尺寸设计 (23) 3.3.2行星齿轮球面垫圈的尺寸设计 (23) 3.4本章小结 (24) 4. 差速器标准零件的选用 (25) 4.1螺栓的选用和螺栓的材料 (25) 4.2螺母的选用和螺母的材料 (25) 4.3差速器轴承的选用 (26) 4.4十字轴键的选用 (26) 4.5本章小结 (26) 5. 差速器总成的装配和调整 (27) 5.1差速器总成的装配 (27) 5.2差速器零部件的调整 (27) 5.3本章小结 (27) 附图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2)

识别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 人脸检测与识别系统设计 院系名称: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自动f0904 学生姓名:陈龙斌学号: 200948280407 指导教师:吴翔教师职称:讲师 2013 年 03 月 02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 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 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 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 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 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 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 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6年11月20日”或“2006-11-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车牌识别开题报告 学校代码:11906 编号: 青岛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 基于信息融合的车辆识别系统 关键技术研究 姓名 : 专业名称 : 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日期: 2011年 12 月 1日 1 2 3 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4篇三:文字识别开题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边缘检测的文字图像识别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信息导师姓名报告日期 0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