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xx届仍在找工作的你:我的求职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给xx届仍在找工作的你:我的求职经历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
看了大家的回复,很感谢大家。我在找工作的这段日子里,在应届生论坛上也认识了一些好朋友,这也是我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是我还在找工作时,看的一部叫Q10的日剧,里面有人说过「人はなれるものになるんじゃなくて、なりたいものになる」(人不是因为能做而去做,是因为想做而去做),我觉得这句话特别有道理~这篇文章的目的,除了是对自己这几个月就职活动的总结外,就是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大家,能或多或少的从中得到些什么,相信自己,每一次面试,无论失败或成功,我们都会从中得到成长,然后更自信的迈向下一个目标!
先简单介绍下自己的情况。
我毕业于一所非985非211的本科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因为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参与了学校的交换留学项目,所以今年3月才回国。我是一名普通的xx届的毕业生,也就是说我今年6月份已经毕业了。学习成绩还算中上,专八虽然过了但是分数不高。从3月份到12月,我一直在找工作而努力着,可能我打印和复印过的简历数是我同学的10倍不只,但我一直没有放弃。期间曾有一些可以安定下来的机会,但是因为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选择继续寻找。我差不多是我们专业xx届90多个毕业生里,最后一个找到工作的(当然也有一些人考研或者出guo)。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并成功了
实现了。下面的一些都是自己再这几个月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希望和大家分享。
1.自己的求职过程。(主要针对英语专业)
三月份回到学校到毕业的六月末,我主要的经历就放在两件事上。一是找工作,二是毕业论文。那时因为自己之前一直不在国内,等我回国后,导师又去了美国,所以和09年年末都已经定题并开始写论文的同学相比,我晚了不只一点,于是开始忙着用邮件和导师沟通,一直到导师5月回国,最后匆忙定稿,在她的指导下抓紧一切时间在答辩前修改完成。论文的话,能尽快完成最好,因为边忙论文忙的焦头烂额,边找工作是有点handle不过来的感觉,而且有些企业可能要求提前实习,所以,论文还是尽快完成,腾出时间实习和找工作为好,但这并不等同说论文糊弄一下就可以了的。
这期间,自己一直没有放弃找工作的念头。3月份回学校前,还想着找工作可能不是那么难的事。可是一回到学校,才发现大部分同学已经签了,我们寝室就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没有签,剩下的四个签的都不错。于是开始着急,参加各种招聘会。在这,我很想告诉大家的是:
1)大四下学期,也就是3月份开始,企业专场的招聘会真的很少了,网上的需求信息也大部分是一些补招的。补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能人家只需要一个人,却又一百人来争这一个职位,不是我不够自信,只是,从100人中脱颖而出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也别是
在专业不对口。并且自己和其他同届的同学比起来,更缺少面试经验的前提下。
2)这个时候,很多考验失败的同学也开始认真的找工作了,所
以3月份开始,本来就在找工作的学生可能会开始遭遇一群新的竞争者。本来就粥少,加上僧多的话,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就更难了。所以,相对xx届的应届生说一句,如果可以,最好在3月份之前确
定工作,因为3月份开始,对于和我一样没什么出色北京的人来说,找工作时的竞争者又增加了不少。
三月到六月末毕业:我一共面试过5个公司的6个职位,只拿
到一家offer,地点在深圳,而且接到offer时是三月,我还在忙着我的论文,而且招聘过程我觉得过于随便,待遇也不够合情合理,并且想着以后能有更好的,所以没多想就拒了。谁想到,从这时开始到毕业之间,几乎就没有什么公司招聘了。除了期间有一次德勤的补招,于是投了北京审计的职位,一个人往返北京两次,最后进了终面。但是终面被刷,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我没有任何的实习经验。
七月到八月,最热的日子。仅有的两次面试机会之一还是因为
阴差阳错的以为我应聘的是日语职位,把给我安排到日语职位的面试,当时只招一个人,10个人应聘,我的日语水平没那么好,自然被刷。但是我却有了个收获,我当时问HR,你觉得我可以吗?他说目前面了3个,觉得你可以的,但是之后还有几个没面呢,所以不能决定。虽然事后证明,后来的几个确实有比我优秀的,但是我也知道了,原己
的日语水平,还是可以胜任一些双语职位的。这也算对自己认识的一种收获吧。
九月末在家里这边找了个小公司先攒攒实习经验。这算是我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进办公室。虽然一开始就决定了来这只是实习并且会在xx届校园招聘开始时回到学校继续找工作。家乡是个小城市,所以以自己的条件,在家里这边找工作很容易。之所以选择了这家是因为可以有机会去广交会。10月末,我来到广州第一次参加广交会。算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回来后辞职,回到学校和下一届一起找工作。
十一月初,参加过美的xx校招的笔试,后来没进一面,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自己笔试没考好,二是因为我不是应届的。大家都知道美的的笔试是海笔,只要投了简历都能有机会笔试,这方面我觉得美的做的不好,如果不要非应届生的话,为什么不在简历筛选的时候就把我筛掉,让我坐了几个小时的火车赶到另外一座城市,火车晚点。天气不好,着急打车还被司机要了高价,差5分钟到笔试时间才赶到考场。结果却是这样。
2.关于xx届学生参与xx届校园招聘
11月中旬我回到了学校,开始参加xx届的校园招聘。刚开始可能还信心满满,后来发现,无论你再怎么优秀,已经不是应届生的我,和下一届一起参加招聘,很少有能过了简历筛选关的,只因为我是xx届。所以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在自己已经不是应届的情况下,和下一届参加校园招聘时,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那些只招应届的企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说一下知道我这种情况仍给我机会的公司:联想(这个算半个,因为已经是第三次面试联想的职位了,和HR也算有些熟了,所以不排除HR特意给我这次面试机会的可能性),惠普,埃森哲,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和本地的一家不算很大的外贸公司。惠普的工作是晚班技术支持,可能那个公司的文化和工作性质都不适合我,而且是份压力很大的工作,未来发展也不很清楚,所以选择放弃。面试的过程,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虽然对于刚开始找工作的大家来说,对于一份工作,即使知道了大体工作内容,但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想做这份工作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但至少在面试这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哪些是你不想做的。比如我,之前在家那边的实习是外贸方面的职位,虽说一开始就确定了不会留在那家公司,但是还是很感谢这次机会。因为我知道了我不会选择外贸最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其实,这时的xx届学生也有一个大部分xx届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时间,有些时候,公司会急需要人,这时xx届的学生们还没有毕业,还在忙着上课,考试,毕业论文,不能胜任全职的工作,所以作为已经毕业的xx届,你是可以马上入职的,因为毕业证学位证都已拿到手,并且也不用像应届生一样操心毕业论文。所以,这点(即可以随时入职)可以在面试的时候稍微提一下,会为自己加分的。还有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针对这种已经是毕业后的就职活动,面试时,HR很有可能问你,你毕业后的这段时间都做了什么,或者范围更大一点,你在xx届校园招聘和xx届校园招聘期间的一年时间里,